fall in the rain:转基因真相之四:基因的遗传与营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33:31
转基因真相之四:基因的遗传与营养http://health.dahe.cn/    2011年08月05日         女人必须吃苹果  喝水喝掉小肚子  清晨不吃的食物  六食谱补肾壮阳  易生暧昧的男女  摸圆东西能放松  总是烦躁怎么办  5事伤同事感情  六食物让你更美  红枣西洋参补力  

  □记者 杨青平

  

  基因的遗传,人人皆知。作为食品,基因具有的营养价值则鲜为人知。    

 

  基因是DNA的片段,染色体是DNA的载体。以人为例,人体有几十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里都有染色体,都有DNA,都有基因。人体细胞分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存在于男人的睾丸里、女人的卵巢里,除此之外,其余都是体细胞,体细胞远远多于生殖细胞。不管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染色体都是一样的,但是只有生殖细胞可以分裂为精子或卵子。人的染色体是23对46条,精子或卵子的染色体是23条,精子、卵子结合,子代的染色体又是46条。父母的基因由此传给子代,并决定子代各种各样的性状。人如此,各种动植物的繁殖皆同此理。这就是基因的遗传。

 

  体细胞不可以分裂精子、卵子,但是体细胞也可以繁殖下一代。这叫无性繁殖,英文的音译叫克隆。英国克隆出绵羊,中国克隆出山羊和兔子,等等。克隆的后代都是由上一代的一个体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最终长成的个体和上一代一模一样。这也是基因的遗传。既然能克隆动物,就能克隆人,但有悖伦理,所以各国都禁止。动物克隆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此前克隆一词指的是植物的无性繁殖,如苗木、秧蔓的扦插和嫁接。    

 

  基因的遗传,只表现在生长着的生物体内,比如一个动物、一棵植物。如果生物体不再生长,作为人的食物,吃到人的肚里,那么基因就不再有遗传作用,比如一块羊肉、一穗玉米,羊肉里的基因、玉米里的基因就只是有机分子,只有营养作用。

 

  基因是什么样的有机分子呢?基因是DNA的片段,DNA上有几万个基因;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核酸,那么基因就是核酸这样的有机分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由核糖、磷酸、嘌呤、嘧啶组成。食物中的核酸在十二指肠里被核酸酶分解为核苷酸,核苷酸又被核苷酸酶分解为核糖、磷酸、嘌呤、嘧啶,然后被小肠吸收。核糖、磷酸参与体内的糖代谢,合成别的糖,进而参与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就是糖、氨基酸、脂肪酸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嘌呤、嘧啶在体内也参与其他生化代谢,其中嘧啶具有抗氧化、免疫作用,而嘌呤却生成尿酸,尿酸通过尿液、汗液、粪便排出体外。如果尿酸过多或者排出受阻,就会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尿酸过多就会导致痛风。所以,含嘌呤较高的动物内脏、海产品不宜多吃。    

 

  核酸具有营养价值,于是就有厂家生产核酸的保健品,炒作基因概念,听起来很神秘,很有诱惑力,前几年“珍奥”核酸就是这样大做广告的,却没能火起来,因为许多专家都站出来表示反对。为什么呢?因为普通食品里都含有核酸,而且肝脏可以利用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核酸。既有食物补充核酸,体内又可以合成核酸,所以人体一般不至于缺乏核酸,那么就没有必要专门补充。    

 

  关于营养,人人都知道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五大营养,却很少有人知道核酸。因为核酸相对于五大营养来说,在食物中含量少,在体内含量也少,而且体内还可以合成,所以谈论营养一般不提核酸。但是为了把基因说明白,就有必要让人们知道核酸的营养。

 

  谈论核酸的营养,是为了说明基因的真相。基因的结构的真相就是核酸,就是有机分子。基因的作用的真相有两个:第一是遗传,第二是营养。在没有转基因这个词之前,没有必要强调基因的营养;在转基因引发激烈争论的今天,则很有必要强调基因的营养。在没有转基因这个词之前,人们天天吃基因,却不知道吃的是基因,根本不会往基因上去想;在转基因引发激烈争论的今天,人们恍然知道自己吃的是基因,而且是转基因,便杯弓蛇影般地害怕起来:基因怎么能吃呢?它会不会改变我们,进而通过遗传贻害子孙呢?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只知道基因的遗传,不知道基因的营养。所以,本文力图把基因的营养说清楚。

 

  为了进一步解疑释惑,讲一个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孙悟空变作小蚊子,飞进茶碗里,藏在茶末下,铁扇公主喝茶时,孙悟空顺流而下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肚里,脚踩肝肾,头顶心肺,双手揪脾胃。铁扇公主疼痛难耐,只得答应将扇子借给孙悟空。

 

  不知道食品里的基因是有机分子的人,以为食品里的基因是精灵,仿佛铁扇公主把孙悟空喝到了肚子里。    

 

  最后,再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在生长着的生物体内,基因管遗传;在食品里,基因是核酸,是有机分子,是营养,不是精灵。

 

  自2008年10月以来,“健康话题”已发表逾200篇、40万字,而且将继续刊发。应读者要求,本报拟结集出版“大河健康”系列丛书,现诚征出版、发行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致函hnbyyqp123@126.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