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s september 6:中国恐龙经济调查:恐龙资源第一大国刚起步(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26:16

           中国恐龙经济调查:恐龙资源第一大国刚起步(图)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1月30日01:43[提要] 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恐龙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它们借助自身“恐龙大国”的优势,开发与恐龙相关的文化产品,建造博物馆和主题公园,建立立体的恐龙经济模式;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恐龙大国之一,但受制于薄弱的文化产业,恐龙经济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
《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的大明星,机械暴龙。
巨大的腕龙在剧场中游走。   特别策划:中国恐龙经济调查

  2011年年初,大型舞台剧《与恐龙同行》与北京观众擦肩而过,却在南京、上海成功演出。作为一名科学传播者和古生物爱好者,每念起此事,总不免扼腕叹息新知周刊的读者以及众多科学爱好者、古生物爱好者想必对此感同身受。

  舞台剧《与恐龙同行》是根据同名纪录片改编的大型演出。而纪录片《与龙同行》则可以算作是科学纪录片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片由BBC制作,共6集,1999年在英国上映。因为采取了电脑合成与模型重塑相结合的手法,该片一改往日古生物纪录片的作风,通过讲述恐龙主人公的故事构筑主线,复原了中生代的生态状况。后来,《与龙同行》登上美国探索频道。在华语世界,CCTV和香港无线明珠台都曾经播放过这部伟大的纪录片。由英国电影学院主持的“英国最伟大的100部电视节目”评选中,本片列第72位。它还获得了2000年艾美奖虚构性节目最佳音效、最佳长动画和最佳视觉特效三项大奖。舞台剧《与恐龙同行》同样鼎鼎大名,自2007年首演以来,它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的140个城市演出超过1200场,累计观众超过500万人。

  这只是西方国家恐龙经济产业的一个缩影。美国和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恐龙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它们借助自身“恐龙大国”的资源优势,开发与恐龙相关的各种地质学、古生物学文化产品,建造娱乐型博物馆和科学主题公园,从浅峡谷沉积断面、煤矿遗迹到恐龙博物馆,辐射各种文化、纪念产品,建立了立体的恐龙经济模式,让恐龙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日本和英国,虽然其本土并没有大量的恐龙资源可以利用,但依然全力打造恐龙经济,制造了一系列优秀的恐龙文化范例。无论是美、加这样的恐龙资源大国,还是日、英这样资源不足,设法开拓的恐龙产业强国,揆其发展过程,都以恐龙文化基地作为基础。

  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恐龙大国之一。据2009年的统计,我国出土的恐龙化石,已经超过150个种,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是世界上拥有恐龙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受制于相对薄弱的文化产业,中国的恐龙经济却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博士生、中国最畅销的恐龙作家邢立达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将中国的恐龙文化基地分为三个类型:以自贡恐龙博物馆为代表的遗址类博物馆模式、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模式和以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为代表的“博物馆+主题公园”模式。那么,这三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究竟如何,它们是否能振兴中国的恐龙经济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派出记者,走访了这三个恐龙文化基地,对中国的恐龙经济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我们还设法采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恐龙经济样本,希望能够充当“他山之石”。

  本专题感谢:

  邢立达(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古生物学博士生)

  东洋一(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馆长)

  关谷透(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博士)

  包含(“现代戏剧谷”艺术策划部经理)

  成功样本:恐龙震撼中国舞台

  去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恐龙专辑,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恐龙资源大国。同时,各种关于恐龙的展览、嘉年华活动也渐渐多起来,一场恐龙经济的盛宴似乎杯盘已足。然而这其中似乎缺少真正“一锤定音”的重头戏。现在这场戏终于来了今年1月,前期投资达2000万美元的大型剧场演出《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登陆南京和上海。本月19日,记者赴上海,见识了恐龙在舞台上复活的盛景。

  卖点 亲眼目睹“恐龙复活”

  《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改编自英国BBC电视台系列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并得到了BBC的授权。澳大利亚的The Creature Production公司为此制作了20只仿真度很高的机械恐龙它们是这次演出真正的主角。

  在上海的演出地点是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也就是世博园里那座著名的飞碟形建筑“世博文化中心”。

  这里与其说像个舞台,不如说像个体育场。众多的观众居高临下围绕着一块场地,让人想起久违的马戏表演。那些在台上活动的机械恐龙正如马戏团演出中的老虎、大象。

  参加演出的机械恐龙有两种,一种是由演员套着皮套扮演的两足恐龙,只有头部是由机械控制,包括盗龙和幼年霸王龙等。众所周知,恐龙的“膝盖”(其实是踝关节)是向后弯的,而人类是向前弯的。《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演员的脚和恐龙的脚固定在一起,演员的腿自然前弯,恐龙的腿自然后弯,但两者的运动可以保持同步。演员的腿上穿着和舞台颜色相近的裤子,不容易“露出马脚”,看上去就像恐龙真的“用两条腿在台上跑”。

  相比起来,那些大型恐龙的仿真度更高一些。它们分别被固定在一辆6轮小车上。小车在进退的时候它们的腿部也跟着进退,因为小车被涂成和舞台相近的颜色,所以也不容易被看到,就好像恐龙在自己行走一样。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一头巨型机械三角龙重1.6吨,身上拥有140米长的液压管线、7千瓦的电池、24个微处理器、15个液压作动器以及6个液压马达。每一头巨型恐龙都有三个人共同进行操作,其中包括一个恐龙“司机”,负责恐龙的前进和后退,以及两个幕后的“巫毒操作手”,一个负责头部,一个负责尾部。

  这一切都保证了机械恐龙的动作看起来非常自然、流畅,加上可以伸展压缩的“人造肌肉”,让恐龙就像真的复活了一样。而那种现场观看的体积感、重量感精彩得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巨幕3D电影在它面前也显得十分虚假,这种感觉只能在现场体会。戏剧专家、“现代戏剧谷”艺术策划部经理包含在观看完演出之后,如此评价这出巨作:“这是一出事先张扬的奇观舞台剧。尽管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已在开演前从BBC纪录片中获知了太多的"剧透",但这丝毫无损他们的期待。因为,无论对于抱着看好莱坞大片心态而来的成年人,还是对恐龙充满无比兴趣的孩子来说,他们走进剧场的目的,也许仅仅只是"我想亲眼看见……"源于这个简单的愿望,剧场(theatre)重又回归到古老的希腊文词源"theatron"观看的地方。”

  科学 基本符合研究成果

  曾经在北美看过《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的青年古生物学家邢立达表示,为了满足演出的需要,制作方并没有采用那些最顶尖的技术,而是采用了最成熟的技术。比如没有采用先进而复杂的机器人技术,让恐龙真的自己走动,而是采用了皮套、小车这些传统的技术。这就造成了一些遗憾。小恐龙身体下“多出来”的演员的腿显得相当刺眼,而那些大恐龙的身体只能被固定在一根纵轴上,转弯的动作有些僵硬,腿脚的动作因为和小车的轮子联动,所以显得有些单调。

  当然,总的来说,作为人类第一次将实际大小的机械恐龙搬上舞台的尝试,《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的效果还是很出色的。

  邢立达表示,作为BBC授权的演出,《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在科学方面还是相当认真的,并无太多硬伤。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制作者特别关注机械恐龙的动态化与大型化,并没有对它们的皮肤颜色、纹理进行更细致的处理,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演出中的大多数恐龙模型,其皮肤都显得相当粗糙。实际上,古生物学研究显示,真实的恐龙皮肤是非常细腻的,是小鳞片与大结节的混合排列,非常精美。此外,剧中一些恐龙的身体姿态也停留在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上。比如,大型角龙类的前肢姿态,目前多认为是比较直的,而剧中牛角龙则还是典型的“罗圈腿”。

  舞台 剧情抓人表演到位

  “现代戏剧谷”艺术策划部经理包含说,《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并不是展览,而是真正的戏剧演出。它运用了多种舞台手段,并且有精细的剧本。在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演出时,《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由一位说英语的演员主持,而在中国演出时则换了一位中国演员进行讲解。他带领观众从三叠纪一直游历到白垩纪。包含评价说,这个人物“担任剧中的说书人,或者主持人、博物馆讲解员、导游,甚至霍格沃兹的魔法师”。应当说整部剧就是用舞台手段展现的科学纪录片。为了表演生物的演化,剧中运用了综合的手法,比如用充气模型的收放而表现不同时代植物的特点。

  就像多数戏剧演出一样,《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有一幕一幕的转换,每一幕都像一段一段的故事。比如剑龙和异特龙的对峙,就有几个回合,虽然明知道台上只是一些机械恐龙,但还是让人的心揪起来。剧中还运用了很多戏剧手段,比如主持人宣布“史上最大食肉动物”登场,孩子们都高兴地大叫“霸王龙”,在宏大的音乐伴奏下,大幕徐徐拉开,走出来的却是一头幼年的暴龙(霸王龙)。这是典型的“反高潮”搞笑手段。而从剧情来说,它也最大限度地照顾了观众的心理,在上半场结束时,剧中最大的恐龙身高12米、体长18米的腕龙就亮相了。记者疑惑地想:“下半场怎么办呢?”没想到下半场更是高潮迭出。首先上场的是鸟掌翼龙,这只翼展13米的巨大动物在吊线的控制下优雅地扇动着翅膀,周围的投影则表现倒退的土地和白云,舞台元素运用得非常娴熟。后来出动的牛角龙和甲龙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其浑身装甲的感觉让人非常兴奋,巨大的霸王龙妈妈的出场更是迎来了全场的最高潮。

  就像舞台演出一样,那些恐龙会借着“避敌”、“示威”、“吃草”的剧情在全场周围巡游一圈,恰似歌星绕场一周照顾四面的观众,引发观众们的一阵阵尖叫。《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是孩子们的狂欢,而家长们也乐于和他们分享其中的科学知识和视觉奇观。2009年10月为止,该演出已经在北美吸引了310万观众,票房高达1.36亿万美元。和迪士尼动画一样,《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成功的秘诀在于可以让孩子们疯狂,同时对家长也有很大吸引力,它的基础是独到的创意、有情怀的主题和精良的制作。可以说,《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让恐龙重新站立起来的同时,它自己也“站着把钱赚了”。
自贡恐龙博物馆显得非常冷清。
自贡恐龙博物馆内的模型制作较粗糙。
杨氏璧山上龙化石。
博物馆吸引了来自海外的恐龙粉丝。   传统模式:自贡恐龙馆 “首创”者是孤独的

  自贡是一个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号称“恐龙之乡”,拥有国内最重要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遗址。而自贡恐龙博物馆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以恐龙为主题的博物馆,总陈列面积达到3600平方米。自从1987年开馆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恐龙迷们心目中的圣地。去年9月,记者就曾经实地探访过这座“恐龙圣殿”。

  展馆 精彩但不过瘾

  来到自贡,记者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工业城市”。位于四川省南部的自贡有山有水,草木葱茏。但是,这里的植物叶子上都蒙着厚厚的一层灰。去年,自贡主办了第11届四川省运动会。记者来到这里时,城市的很多宣传墙上贴着、画着吉祥物。那是两个卡通人形“盐娃儿”和“灯妹儿”,分别代表自贡的两大特色:井盐和灯会,而没有这个城市的第三项特色恐龙。

  从自贡火车站出来,7路公共汽车的终点站就是“恐龙博物馆”。乘坐公共汽车到博物馆的路上,要路过弯曲的小巷,而连接燊海井、硅化木和恐龙博物馆等几大主要景点的公路也坑洼不平。

  走进自贡恐龙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如一头蜥脚类长颈恐龙的“游客中心”,实际上这种“恐龙元素”在博物馆内随处可见。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展厅的形状就像“一堆化石”,兼具设计感和“科学味儿”。这样的设计在上世纪80年代是很“洋气”的,因此曾经获得过全国的工程类奖项,现在看起来则显得低调而又亲切。

  展馆的第一层陈列的是巨大的恐龙骨架。馆内讲解员说,现在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恐龙化石大多来自白垩纪。因为“海浸现象”,在白垩纪之前的侏罗纪恐龙化石较少保存下来,而自贡保存下来的侏罗纪恐龙化石非常丰富。侏罗纪早于白垩纪,所以相对来说,侏罗纪的恐龙相对比较简单,对研究恐龙的演化过程有很大意义。自贡保存下来的蜥脚类恐龙化石非常丰富,而且几乎全部蜥脚类恐龙都有一个有趣的特征尾巴尖上有一块锤状的骨头。研究者认为,它们可能会用作打击敌人的“流星锤”。所有展品中,最让人觉得“醒目”的,是四川巨棘龙的化石。这种较早期的剑龙类动物有着一个巨大的肩棘,半蹲的姿势看起来如同即将被奥特曼猛揍的小怪兽。

  在一层还有壮观的“埋藏厅”。馆内讲解员说,专家认为自贡的恐龙埋藏地形成的原因是恐龙被洪水冲至此地,而且还不是一次洪水,多次洪水埋葬了多批恐龙,所以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恐龙墓地”。就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样,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埋藏厅也采用了“边展出,边发掘”的形式。

  在二层展出了除恐龙外的其他古生物化石以及馆藏精品等内容。最有意思的是一具蛇颈龙类的杨氏璧山上龙的化石。蛇颈龙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到四川干吗去呢?专家认为在侏罗纪的时候自贡地区有一个大湖。这个大湖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因为地质变化被隔离。于是,海洋中的蛇颈龙演化成了淡水中的品种。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展品对于爱好者来说非常精彩,对于一般参观者来说也颇值得一看,遗憾的是骨架旁边都没有制作高仿真度的复原模型,只有大型的壁画,对古生物不熟悉的参观者很难想象这些巨大生物的原貌。

  除了展品,馆里还有一些和游人互动的项目,比如恐龙骨架从发掘到装架的过程展示、可供触摸的恐龙化石真品等等。但总体上而言,互动性不太强,游人的实际参与也不多。

  看完“第一个”博物馆,记者感到神清气爽,胃口大开,下面的展馆一定更精彩!但让人惊讶的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其实只有一个两层的主馆,一般的参观者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完,比北京自然博物馆要小得多,很难说“过瘾”。据记者在一小时左右的观察过程中,只看到了不到100名游客,其中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老外”都仔细地看说明、照相、录像,一看就知道是来自贡“朝圣”的“恐龙铁粉”。

  运转 主要靠政府投资

  自贡恐龙博物馆副馆长朱彬介绍说,这个恐龙博物馆肇始于1979年末。当时,一支石油开采队伍在自贡市郊区小镇大山铺进行基建施工时,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据发现者形容说,那个情况“就像秋收时农民在土里挖出的红苕一样,地面上东一堆,西一堆……”于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了抢救性发掘。有人就提出,应该对这个发掘现场进行更好的保护。不过,这块地已经被石油部门征用,一时间,“化石圣地”成了“烫手的山芋”。究竟是就地保护,还是另外选址修建博物馆?正当有关部门举棋不定的时候,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亲往发掘现场视察,一锤定音地做出了“就地建馆,就地研究,就地陈列”的指示,并拔出了10万元人民币作为经费。1987年,自贡恐龙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以恐龙为主题的博物馆。

  自开馆以来,自贡市政府就负责提供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科研的经费,这些经费逐年增加;国土资源部和省文物局也给了1000万元左右人民币作为项目经费。2008年,作为拉动内需工作的一部分,国家发改委划拨了1400万元给自贡恐龙博物馆,而博物馆方面也拿出600万元,总共投资2000万元用于建新馆。

  博物馆还可以靠外出办展赚一些钱。记者在当地采访时,自贡恐龙博物馆正与湘潭市“步步高商场”合作举办恐龙展。朱彬告诉记者,这样的展览标价一般是一个月几十万元,具体金额决定于展品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另外,有的房地产商开盘,也会租借一些恐龙化石“助兴”。博物馆也会在境外办展,现在已经在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城市举办过展览了。这些外出办展的收益被用来填补博物馆所需经费的亏空。实际上,现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一年的门票收入只有几百万人民币,可以说是很少的。2005年,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恐龙化石在香港太古城中心展出38天,参观人数达到415万人。这足以说明“恐龙经济”还大有可为。“我们可以说资源保护得很好,但是旅游经济开发才刚刚开始”,朱彬说。

  计划 将建“恐龙王国公园”

  朱彬说,如今,“进一步开发自贡的恐龙资源”已经被列入了自贡市政府的工作报道。下一步,该市将会投资18.6亿元人民币建造“恐龙王国公园”。这个计划中的项目占地将达到8.98平方千米。这个公园将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内容丰富的科普中心;一部分是娱乐主题的恐龙乐园;还有一部分是迪士尼风格的“水上历险”。

  朱彬说,自贡要建设成一个“旅游目的地城市”,而“恐龙王国公园”将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实际上,自贡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除了“恐龙之乡”之外,自贡还是“千年盐都”和“南国灯城”。自贡悠久的采卤制盐史,可上溯到近2000年前的东汉章帝时期。用简易材料和高超的钻井技术凿成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现在还在制盐。自贡的传统彩灯在彩灯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每年都要举办灯会。恐龙、盐业、彩灯,哪样都是很“硬”的旅游资源,遗憾的是,虽然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但自贡的旅游业却一直发展乏力。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自贡的转型并不容易,现在政府的重点在于改善民生。“自贡的脚步确实有点慢,但我们非常努力。”朱彬说。
常州在举办运动会时推出的吉祥物是卡通小恐龙。
中华恐龙园中的恐龙剧情表演。
中华恐龙园是一个打恐龙牌的“迪士尼”。   主题公园:中华恐龙园 恐龙难胜娱乐

  位于常州的中华恐龙园,算得上是中国恐龙产业中的一个异数。它是一个以恐龙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同时又因为这个特色而建有相应的博物馆,负载了一部分科学传播的功能。中华恐龙园是如何把娱乐与科学结合起来的,两者的结合情况究竟如何?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记者探访了这座恐龙园。

  第一印象 恐龙版“迪士尼”

  记者来到常州的时候,正值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此举行期间。常州城里到处都能看到相关的宣传画和吉祥物。与自贡的情况截然相反,常州并未以恐龙化石出名,但这里推出的吉祥物却是两只龙娃娃。根据运动会的官方描述,这两个吉祥物分别名叫“兰兰”和“灵灵”。说是“龙娃娃”,但其形象明显不是中国龙,而是脱胎于暴龙一类食肉恐龙。与自贡的做法截然不同,虽然常州并不以恐龙化石名,却在恐龙文化上颇下了一番功夫。

  常州还称自己为“龙城”。说起来,常州称“龙城”有些牵强。关于这个名字,最常被提及的说法是该城的古城垣呈龟形,称“龟城”似乎并不合适,考虑到龟为“龙种”,所以就留下了“龙城”的说法。现在,中华恐龙园横空出世,常州可以理直气壮地称自己为“龙城”了。以“兰兰”和“灵灵”作为吉祥物,或许正说明中华恐龙园对于常州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

  进入中华恐龙园,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很像迪士尼乐园和欢乐谷。看看这些地名,你就能大致了解此地的风情了:“鲁布拉剧场”、“曼特的小店”、“库克苏克装备屋”、“摇滚恐龙蛋”……无不显示出极强的娱乐性。既然名叫恐龙园,园中自然就少不了各种恐龙的塑雕,一半以上是可爱的卡通雕塑,和恐龙身披铠甲的奇幻雕塑,另外还有一些是仿真度不算太高的腕龙、暴龙、三角龙等恐龙雕塑。和各种游乐园一样,这里有很多大型的专门用来“甩人”的机器,比如说能够倾斜旋转,会把参与者倒吊数秒钟的“水火动力”。园中还有各种表演,“特技剧场”由武打演员担纲演出,夹杂着爆炸之类特效,情节设定为“好人和海盗争夺恐龙岛上的恐龙蛋”。演出中间,居然有小恐龙跑出来踢海盗。此外,这里的小鸟表演也很有意思,火鸡、家鸡、鸭子、牛背鹭和澳洲鸵鸟纷纷从后台跑出来,然后就不听话地各干各的,鸡鸭和鸵鸟忙着啄吃台上种的花,还有两只鸡迅速地完成了交配……但除了可以说说鸟类可能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之外,这些又跟恐龙有什么关系呢?

  核心展示 博物馆相当“低调”

  在宣传材料中“中华恐龙园”被称为是“一座将博物馆、高科技声光电、影视特效与多媒体网络等完美结合的综合性主题游乐园”。既然如此,那么它的核心内容就应当是一个关于恐龙的博物馆。在导游图中,恐龙博物馆“中华恐龙馆”的标志也最为显眼。不过,记者入园超过两个小时,却始终没能得其门而入。最后,记者还是通过询问园中工作人员,才知道在门口就能看到的灰色大建筑就是中华恐龙馆。作为“核心展示”的博物馆门口相当冷清,难怪包括记者在内的游客对它大都视而不见。

  中华恐龙馆的前两个展厅是关于地球地质和海洋的,后面有三个恐龙发展演化展示厅及中华龙鸟厅、恐龙灭绝厅等展示项目。不过,记者发现这里的展示手法比较陈旧,也不够精细。恐龙发展演化二厅位于建筑穹顶下方,最大也最精彩,这里多数恐龙骨骼装架模型不是呆板的静态展示,而是布置出了生动的情节。这里也配有制作得相当精美的青铜质地复原雕塑。“恐龙发掘现场”的情景模型用蜡像和模型再现了上世纪早期辽西四合屯的恐龙发掘现场。该厅最值得一看的是巨型山东龙化石装架,总高大约有十米。这个展品其实原属于中国地质博物馆。不过,地质馆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可以陈列这件展品,所以只能出借到这里展示了。如今位于羊肉胡同的地质馆门口,那个醒目的绿色大龙模型,就是根据这件展品制作的。

  总的来说,中华恐龙馆并不算大,展品也算不上丰富,保存情况也一般。

  探寻源头 抓住历史机遇

  在中华恐龙园参观的时候,不免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常州当地并没有恐龙资源,为什么这里会凭空产生这么一个项目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常州中华恐龙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晓音。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许晓音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原常州市市委书记虞振新的回忆录。回忆录显示,1996年,常州拟与韩国双龙集团洽谈一个塑化项目。同时,当时的地矿部也在和双龙集团洽谈一个位于北京西四的地产项目。当年9月1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会见了常州市的领导和双龙集团负责人,与会的还有时任地矿部部长的宋瑞祥。此前,邹家华曾到常州考察工作,因此在谈话中提到常州别名“龙城”。宋瑞祥说:“要说龙,我们地矿部真正有龙,而且今天和双龙集团洽谈的地块上正好有一个存放恐龙化石的仓库。请国务院考虑拨款5000万,在北京建一个中华恐龙馆”。

  此时,虞振新想起参观好莱坞影城侏罗纪公园时的热闹场面。他认为一个机遇来临了,于是大胆插话,希望能在常州建设此馆,并表示常州方面也可以出一部分资金。邹家华思考了一会说:“宋部长,北京天坛前面有个自然博物馆,里面有几条恐龙化石架着呢?我听说去那里不多,因为人家到北京来主要是看故宫、长城。我看放到常州倒正是填补华东在这一方面的空缺,我看可以嘛!建中华恐龙馆,常州还可以出资,不是很好吗!宋部长你回去做做工作,就说我同意这样办。”

  最终,常州人抓住了这个机遇。随后,由常州市政府牵头,5家国有企业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建成了号称“华东旅游新亮点”的中华恐龙园。许晓音表示,中华恐龙园的建设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这里地处常州高新区,它的建设,着力弥补城市功能不足,人气不旺的“短板”。她还证实,以“兰兰”和“灵灵”作为省运吉祥物的举动确实和中华恐龙园有着内在的联系。

  追问精神 “不知不觉接受科普”

  在中华恐龙园的宣传手册上,有一篇原地矿部长宋瑞祥的文章,其中写道:“由于博物馆没有盈利点,因此不建综合馆。”从园中的实际情况看,博物馆并非起到“吸引力中心”的作用。那么,中华恐龙园的科普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许晓音表示,中华恐龙园把科普放在首要地位。“任何脱离了文化的旅游都将是没有生命力的。关于恐龙文化的科普不仅仅是增强游乐的内涵,更是抓住市场的根本所在。”她说:“目前中华恐龙园更加致力于把科普进行娱乐化的包装,让游客在游玩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科普文化的熏陶”。

  不过,在真正的恐龙粉丝看来,中华恐龙园的恐龙文化似乎还是不够“给力”。那么,中华恐龙园是如何看待“真正喜爱恐龙”的观众呢?许晓音说:“这类观众绝对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或称为隐性的目标市场群体。发生旅游行为的前提是兴趣,只有兴趣才能形成动机。”然后许晓音又话锋一转说:“中华恐龙园更注重于开发潜在的"恐龙迷",目前在做的《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系列动画片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一群忠实的恐龙小粉丝。”这是一套很类似于《皮卡丘》的国产动画片,其“科学普及”色彩并不显著。不过,它确实和中华恐龙园有着很强的联系,园中到处可以看到动画片中的小恐龙形象,片中的重要地点“藏宝屋”,也正是中华恐龙园的一个地质标本陈列室的名字。
世界恐龙谷里壮观的“骨头大厅”。
阿纳川街龙前足化石。
世界恐龙谷坐落于环境优美的山谷之内。   资源旅游:世界恐龙谷 骨头大厅里有惊喜

  去禄丰!记者穿过陈旧、狭小的昆明旧机场,走到外面打车的途中,在走廊上、墙壁上、柱子上一路看了满眼的“世界恐龙谷”海报。充满“极客感”的恐龙形象和周围密集的青山绿水照,充满小布尔乔亚享乐主义基调的广告显得有些不协调。云南是最善于把旅游资源转化成生产力的省份之一。坐落在这里的“世界恐龙谷”则让记者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为此,记者来到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世界恐龙谷”在这个极具商业色彩的名字背后,藏着中国最具震撼力的恐龙博物馆。

  展览 骨头大厅非常震撼

  世界恐龙谷距昆明市区68千米,从昆明乘车到世界恐龙谷,只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入恐龙谷的大门,感到这里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它坐落在真正的山谷中,园内布置有漂亮的水池和人工瀑布,色彩鲜艳的恐龙模型布置其间,仿真程度较高,效果相当不错。

  沿山路而上,就到了核心展示区恐龙大遗址保护大厅和恐龙大本营。恐龙大遗址保护大厅包括恐龙化石展示和恐龙遗址的展示。进门处的恐龙化石精品展示区非常用心,用光和布展极有现代感,让人注意到原来恐龙的骨骼有着如此的美感。一具完整的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骨架卧在一个盒子里,就像刚刚死去;许氏禄丰龙的前肢弯曲着,爪尖向上,好像在托举什么东西;阿纳川街龙(Chuanjiesaurus ananensis)的尾椎就像一排大勺子……仔细看,还会有很多发现,比如以前一直以为长颈恐龙“阿纳川街龙”的脚就像大象一样,看了这里展示的化石才知道,它的前脚上还有个尖爪,剩下的三指是大象一样的钝指。

  如果说恐龙化石精品展示区是很好的“开胃小菜”的话,那么下面出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区就只能用“震撼”形容了。60多骨恐龙化石真品成群地站立在参观者眼前,其中包括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Lufengosaurus magnus)、双脊龙(Dilophosaurus)、姜驿元谋龙(Yuanmousaurus jiangyiensis)、阿纳川街龙等,既像《指环王》中的魔兽大军,又使人想起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著名的“骨头大厅”。而之后出现的恐龙化石保护遗址的震撼程度丝毫不弱,长达130米,宽40多米的地层剖面,分布着大量的半埋半露的恐龙化石,真是极其壮观。记者参观的时候,听到旁边的普通观众指指点点:“这是颈椎,这是尾椎”、“这儿还有一个乌龟呢”……这足以说明参观者的情绪真的被调动起来了!

  恐龙大遗址保护大厅的旁边是“恐龙大本营”。这里是恐龙的一般知识的科普基地,里面安装有一些会动的恐龙模型,不过水平一般,或许会让爱好者感到失望。不过,这里的恐龙肌肉解剖模型和头部复原模型集中展示值得一看,如果恐龙不灭绝可能产生的“恐人”模型也很受欢迎。在二层有一些互动项目,比如“恐龙问答题”、“和恐龙赛跑”等等,虽然制作水平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但小朋友们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世界恐龙谷的室内展示部分很有诚意,非常值得一看,作为“核心”确实能够立得住。而在面积达到4平方千米园区里,还有很多游乐项目,包括“鱼龙击水”、“飞龙秋千”、“波浪翻滚”、“龙卷风暴”等等,包括各种能“甩人”的机器。其中一个叫“恐龙实验基地”的项目有点搞笑,它设计得像个“鬼屋”,里面有白色的“恐龙胚胎”和用铁链锁着的大型食肉类恐龙。

  缘起 浙商看中“恐龙坟场”

  世界恐龙谷恐龙大遗址保护大厅震撼的效果源于当地真正有“说服力”的恐龙资源。世界恐龙谷的运营商、侏罗纪世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喻勤钟说,世界恐龙谷景区是在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上建立的。该公司展馆部经理王涛说,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里是一个低洼的山谷。当发生大洪水时,会有大量的恐龙被冲到这里埋葬。

  1938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盆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许氏禄丰龙”。这虽然让“禄丰”和“恐龙”这两个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里却没有产生如同自贡恐龙博物馆一样的专业博物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当时,科学家在禄丰川街阿纳恐龙山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一处侏罗纪晚期恐龙大坟场。据王涛的回忆,就像在自贡的情况一样,禄丰的恐龙大遗址立即成了“烫手的山芋”。科研人员在“一没钱,二没政策”的情况下挖挖停停。2004年,国土资源部终于批准建立禄丰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认为禄丰的恐龙资源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有知名度,应当能发挥出应有的科普、旅游功能,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喻勤钟说,“云南省政府"强势推进",要把世界恐龙谷景区建成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而楚雄州政府更是把这个项目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要"倾全州之力"把它做好。”

  在这个大背景下,云南省政府和楚雄州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被请来考察的浙商王铼根看到现场后感到非常震撼,觉得这里的资源有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建设世界恐龙谷是“造福社会的好事”。2005年,“侏罗纪世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终于成立,专门负责运营“世界恐龙谷”项目。王铼根的投资让当地政府一下子就有了信心。最终,世界恐龙谷一期工程由侏罗纪世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亿元人民币修建,而当地政府拿出1亿多元人民币修建道路等配套设施。一期工程总投资将近6亿人民币。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鼎力支持,号称“中国龙王”的古生物学家董枝明一直在此积极工作。2008年4月18日,“世界恐龙谷”正式建成开放。

  理念 遗址先于乐园

  同是“恐龙乐园”式的项目,禄丰的“世界恐龙谷”和常州的“中华恐龙园”有很大的区别。禄丰的博物馆展示极有震撼力,园中即使没有游乐项目也会让人感觉不虚此行,而常州恐龙园内的博物馆让人感觉只是游乐园的“附件”而已。

  喻勤钟说,世界恐龙谷景区有三大亮点:第一是大遗址,它是吉尼斯认定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保护遗址,这也是景区的核心价值;第二是大场景;第三是大乐园。公司根据禄丰恐龙资源的特点,量身定做了“科普旅游”,针对的主要目标是青少年学生,将世界恐龙谷建设成了云南省和国家的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和旅游有什么关系呢?喻勤钟说,老百姓本身是需要科普教育的,大家普遍希望能够在游玩之中获得启迪。恐龙这个东西的知识含量高,也是深受大家最喜欢的东西。景点知识含量高,会给参观者以真正的满足感。

  据喻勤钟提供的资料,截止到去年9月,在景区开放的两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接待了超过200万名游客,收入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基本和每年的消耗持平。至于实现收回成本乃至进一步赚钱,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一时间还赚不到钱,公司投资的动力是什么呢?喻勤钟表示,对于当地政府来说,经营“世界恐龙谷”是推动当地经济、让老百性得益的好事。世界恐龙谷景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初见端倪,以往云南的黄金旅游线路是昆明石林到大理崇圣寺三塔,再到丽江玉龙雪山,现在在昆明和大理之间又加入了楚雄的世界恐龙谷景区。云南旅游热区的“昆大丽”三点变成了“昆楚大丽”四点。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赚钱之外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让公司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现在,世界恐龙谷正在建筑二期工程。此前,国家发改委拨出了1200万元人民币支持二期工程建设。喻勤钟表示,他们现在要努力把“世界恐龙谷”真正建成“世界的恐龙谷”,在二期工程中将要引入中国和世界各国著名恐龙的化石或化石模型,让恐龙迷可以在中国就看尽世界的“名龙”,在云南看到暴龙骨架昂首挺立已经指日可待。
目前,很多地区都在加紧建设恐龙经济的相关项目。
世界恐龙谷借助于禄丰当地的恐龙资源。
在中华恐龙园,恐龙是娱乐的一个噱头。
传统模式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外墙都显得有些萧条。   模式探讨:“三城演义”看恐龙经济

  《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大型演出登陆南京和上海,让一些人闻到了这类灭绝生物身体里散发出的钱的味道。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恐龙化石资源大国,那么这些资源能否转化成钱呢?记者走访了中国南方三个最重要的恐龙景点:自贡恐龙博物馆、常州中华恐龙园和禄丰世界恐龙谷,如何利用中国的恐龙资源的答案,似乎可以从这三个地方的对比中得到。

  资源 大都曾是“烫手山芋”

  开始谈论中国恐龙资源和经济的关系时,很容易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和石油、矿产等资源不同,恐龙化石资源是不可能简单出售的。它们是重要的社会财富,国家有义务把它们保护起来。对于像自贡大山铺、禄丰川街这样的大型化石埋藏地,更需要进行原地保护,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发现了大量化石,不但一时间无法从中获利,而且要不断往里面贴钱。

  侏罗纪世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展馆部经理王涛说,自1995年禄丰川街发掘出大型恐龙化石埋藏地之后,科研人员进行过三次小规模的发掘。每次发掘都从当地政府以及部分科研单位拿到数万乃至数十万资金。但这些钱连完成发掘工作都觉得紧张,更不用说原址保护了。所以,通常只能搭起保护棚慢慢等待。2004年,政府决定招商引资,利用民间财富进行保护。最初,他们谈过四五家,但都因为资金不到位之类原因失败了,直到绍兴商人王铼根来到这里。王铼根在这里蹲点考察了2年,调查了这里的交通、流量等外部因素,到2006年才真正和当地政府签订协议。王涛半开玩笑地说:“当年抗日战争也只打了八年,我们的"恐龙之战"打了十几年。”自贡大山铺恐龙遗址也是类似,在张爱萍将军“一锤定音”之前,这里一直是个“烫手山芋”。

  模式 博物馆还是游乐园

  无论是自贡还是禄丰,基本思路都是把“死”的恐龙化石转变为“活”的旅游资源,然而它们所呈现的面貌却完全不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门票收入根本不足以满足日常运营的需要,要靠政府投入的资金和外展来维持;而禄丰世界恐龙谷靠门票收入已经能够收支平衡,并有望实现盈利。从博物馆本身的观感来看,自贡恐龙博物馆虽然装满珍贵的展品,但缺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策划与效果;而禄丰恐龙谷的展厅则非常壮观。 相比起来,常州中华恐龙园又是另一番风景:在这里没有出土过哪怕是一小块恐龙化石,但却发展起了一个“纯赚钱”的游乐园。这里的博物馆在花哨的游乐项目的包围中显得灰头土脸,甚至让人视而不见。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古生物学博士生邢立达总结说,实际上自贡、常州和禄丰的三个恐龙旅游项目正好代表了中国恐龙经济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建立在遗址所在地的传统的博物馆,其代表是自贡恐龙博物馆。这种博物馆最大的问题在于地理位置往往不在重要城市之中,就算本地游客也难以找到足够的理由经常去光顾。另一个问题就是展览的手段上,无论是传统的展示还是声光电多媒体展示,这些博物馆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结果是展示效果不好,普通观众会觉得乏善可陈,留客时间短暂。其中一些馆还被作为“政绩工程”,往往是外观雄伟,建筑物耗资巨大,但展示手段陈旧,可惜了很多很好的化石标本。

  第二种模式为常州中华恐龙园模式。本地没有一根恐龙骨头被发现,却硬是建立了一个恐龙博物馆与主题公园。常州不愁游客,因为它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常州模式全赖长三角经济圈的巨大消费力,走出自己的独特的道路。但是,恐龙爱好者并不能从常州中华恐龙园得到很多知识上的体验。

  第三种模式为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模式。因为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加之此地交通便利,旅游服务业发达,可以增加留客时间,所以这里沿用了“就地保护”的恐龙博物馆。因为投资巨大,所以观赏效果很好。但这里不仅是博物馆,还带有恐龙主题游乐场与休闲度假项目,三者合为一体,独具“中国特色”。类似的情况在西方国家并未有模板可供借鉴。

  “就以上三种模式而言,我们乐见这种禄丰模式在中国蓬勃发展,寓教于乐,善莫大焉。”邢立达说。

  希望 在商言商不忘科学

  从这三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共性的东西。发展地方恐龙经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常州中华恐龙园完全是由当地市领导“要”下来的项目;而禄丰世界恐龙谷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强势推进”。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成实则借助了来自国防科工委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中国单纯的政府投资的博物馆并不能吸引足够的旅客。在采访常州中华恐龙园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相关的领导都曾表示过“传统的博物馆缺乏吸引游客的功能”,这也是促成该园彻底改走“娱乐路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自贡恐龙博物馆“德高望重,地广人稀”的现状是这种观点的最佳例证。相反,以营利为目的的招商引资能给“恐龙”带来更高的人气,无论是常州中华恐龙园吸引国企的资金,还是禄丰世界恐龙谷招来浙商的资金,都打破了纯政府投资的模式,“在商言商”让恐龙体现出了丰厚的商业价值。

  最后要讨论的,却似乎是应当最先提及的:恐龙的价值之一当然是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载体,但更大程度上还在于人们对于它的天然兴趣。恐龙本身的魅力,才是恐龙经济的商机所在。在这方面,禄丰世界恐龙谷极富感撼力的核心展示可谓开中国风气之先。

  在即将过去的虎年里,北京市民听到了一阵阵低沉的“龙吟”,在奥林匹克公园举办的“探梦恐龙岛主题乐园”和在景山公园举办的“自贡恐龙巡游皇宫景山”一度唱起了对台戏。其中于7月1日到10月7日举办的“探梦恐龙岛主题乐园”吸引了约20万人次参观,以每人消费90元人民币计算,营业额达到1800万元人民币。《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也极大地震撼了南京和上海的舞台。恐龙经济正在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链接】

  中国其他恐龙旅游地

  ●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浩特市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这里埋藏着十分丰富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白垩纪恐龙化石尤其丰富。二连巨盗龙是这里出土的“明星”。

  2009年9月二连浩特地质公园正式开园。据报道,该馆已吸收投资4000多万元人民币,完成了恐龙科普馆、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矿物晶体馆等博物馆建设。据介绍,未来该园西区的博物馆,光建筑面积就28000平方米,将投资1.55亿元人民币进行建设,完成之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

  ●诸城恐龙博物馆

  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的诸城市,以出土大型鸭嘴龙化石而闻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发现、发掘出土鸭嘴龙、霸王龙、鹦鹉嘴龙和原角龙等多种恐龙化石,出土地点多达20余处。

  2001年5月9日,我国第一个县(市)级恐龙博物馆在山东省诸城市建成,并展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鸭嘴龙化石骨架和100多件恐龙化石。未来,诸城将在市郊“恐龙涧”建设“诸城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
皇家泰勒博物馆中的暴龙化石装架。邢立达供图
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的展示大厅。资料图片
皇家泰勒博物馆的布展方式很精彩。邢立达供图   国际同行:真有香恐龙,不怕巷子深

  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恐龙资源,但仍然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如何欣赏和利用它们。下面,我们就以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和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馆为样本,观察一下,西方国家是如何成功操作恐龙经济的。

  日本福井 自产不多,观众热情

  在采访自贡恐龙博物馆时,记者遇到了来自日本的关谷透博士。他就曾经在日本著名的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工作过。关谷透说,和自贡恐龙博物馆一样,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也是集观光和研究功能为一体的恐龙博物馆。随后,记者联系上了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馆长东洋一,请他谈谈发展恐龙经济的日本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恐龙文化产品是中国年轻一代的恐龙文化启蒙材料上世纪90年代横扫电视荧屏的《恐龙特急克塞号》。

  东洋一说,建设这座博物馆共耗资1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这里每年要接待大约50万名游客。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的成人票价是500日元,大约合人民币40元,儿童票和学生票分别是250日元(约合人民币20元)和400日元(约合人民币32元)。估算下来,该馆每年仅门票就有约合1650万元人民币的门票收入。要知道,福井全县只有超过80万的常住人口,所以这个恐龙博物馆对县里的经济很重要。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共展出47种恐龙骨骼化石,其中只有4种是日本产的。相比起来,自贡市人口超过300万,而自贡恐龙博物馆里有大量本地产的珍品,但每年接待的参观游客却只有几万到十几万人。

  侏罗纪世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展馆部经理王涛说,日本本土产的恐龙化石很少,但是日本民众对恐龙的热情比中国人要大得多。自贡恐龙博物馆长朱彬也表示,自贡的恐龙送到日本往往引发“轰动效应”。对于其中的原因,王涛表示这可能是因为那边的科普力度比我们大,或许是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没到人家那一步,如果到了那一步,中国人也会对恐龙更感兴趣的。

  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该馆的出版物。记者虽然没有能够到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参观,但通过东洋一给记者寄来的展示说明书,也对这座博物馆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个说明书本身很精美,而从中也可以看出馆内的布置非常精美,每个恐龙骨架都配有形态逼真,色彩丰富的复原模型,有些复原模型甚至是原大的,和骨架“并肩同行”,显得极有气势。这也是日本善于学习北美大型恐龙博物馆的一个典型例证。

  这里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特别展,比如2010年7月9日到11月7日举办的“巨大蜥脚类恐龙展”,总占地700平方米,考虑到这里的常设展览室只有4500平方米,可见特别展还是相当大的。这个特展陈列了7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展品数将近100件。记者曾经翻看这次“巨大蜥脚类恐龙特展”的手册,虽然只是特殊印刷品,但却做得像一本书一样精致,书中以大量的插图和文字,介绍了蜥脚类恐龙演化的全过程。而在记者探访过的常州、自贡和禄丰的恐龙展览地点,没有一个举办过类似的特别展,甚至连能够举办特展的场地都没有。

  北美强势 皇家泰勒博物馆极尽豪华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生邢立达向记者讲述了他对北美的恐龙博物馆的印象。邢立达说,北美有着数座世界级的恐龙博物馆,其中最出彩的是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馆。

  皇家泰勒博物馆位于阿尔伯塔省的德兰赫勒。德兰赫勒是一个人口不足8000人的小镇,而每年到此一睹恐龙风采的各地游客却高达50万人次!该博物馆建于当年第一次发现恐龙的化石点,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恐龙博物馆”。皇家泰勒博物馆占地121.4亩,主展览馆达11200平方米。在史前展示区,陈列着800多件古生物骨骼标本和30件复制品每件看1分钟,可以看上13个小时!博物馆墙上以近200米宽的场景壁画做背景,另外还有一个可容纳200位观众的多媒体剧院。

  博物馆还具备很强的科研力量。邢立达表示,馆研结合,在北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中国却颇为力不从心。馆研结合的好处并非仅仅在于学术水准的提高,而是可以通过科研来吸引眼球,甚至有的游客就是冲着这里的恐龙大师而来探访。

  “而且,也只有当专家真正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与展品陈列中之后,才能使得这些宝物真正绽放出自身的光芒,某种恐龙的特征才能得到体现。这些是展览设计师和部门领导万万做不到的。”邢立达说,“而中国恰是展览设计师和领导在发力,各种遗憾层出不穷,比如某馆建馆时,直接把硕大的承力柱打在恐龙化石剖面上,施工时竟然破坏了一个极为珍贵的恐龙头骨。这种悲剧,北美是断然不可发生的。”

  与国内一些新博物馆相比,北美的恐龙或自然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多半有点陈旧寒碜,但里面的展品与设备却是半年一小变,一年一大变!展品强调知识性,经典性,所谓的“互动”反倒并非必要。邢立达说:“2009年我陪同美国同行在中国参观几个馆,他最大的感叹就是"除了恐龙,怎么都一样?大江南北,一样的触摸屏,一样的低幼恐龙游戏……"”

  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北美洲目前已发展出完整的恐龙产业。恐龙产业改变了恐龙在美国、加拿大民众心中的定义,恐龙化石不再只是化石,它变成了一种想象的寄托、娱乐的图腾,甚至于还在教育、出版、娱乐、工程技术上创造出实际的就业机会。这正是北美不需要“乐园”的支持就可以搞出赚大钱的博物馆的原因。反观眼下的中国,各地都在设法搞“恐龙乐园”,希望复制常州、禄丰的模式。但邢立达认为,这反而可能造成低效益的重复建设。

  高端产业 CG和机械是超级利器

  无论如何从恐龙化石遗址开始发力,都只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恐龙经济中,也有更高端的。在英国这个曾经出现过查理德·欧文这种古生物大师的国度虽然恐龙化石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但却抢占了恐龙经济的至高点。1999年,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与龙同行》横空出世。这部纪录片大量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平均每分钟造价最高的纪录片。《与龙同行》在BBC刚一播出,就引起了巨大轰动。在2000年由英国电影学院选出的“100个最伟大英国电视节目”中,《与龙同行》排名第72。并在当年摘得三项艾美奖。后来,BBC又依托这一热潮陆续推出了《与巨兽同行》、《与怪兽同行》、《海怪》等系列节目,相关图书及影像制品也卖得十分火爆。2010年,BBC投资4000万英磅(约合6300万美元)将《与龙同行》改拍成电影。BBC还在世界各地举办《与龙同行》相关展览,更授权澳大利亚Creature Production公司将其实体化,这就是《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大型演出。

  无论是电脑动画,还是巨大的机械恐龙,都体现高精尖的技术和人的创造力。相比起来,我国各个恐龙博物馆中播放的自制电脑动画,看起来都非常粗糙幼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好的东西在悄悄萌芽。去年7月1日到10月7日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办的“探梦恐龙岛主题乐园”中,记者看到了中国公司组织制作的仿真机械恐龙,虽然仿真度和动感效果都远远逊色于《与恐龙同行·震撼舞台》的恐龙演员,但那些恐龙终究不再只是包了橡胶的铁杆,在曲轴连杆的带动下做突兀的运动,而是胸廓能随着呼吸起伏,脖子能做轻柔运动的“机械动物”。

  经过将近100年科学家的不断发掘,中国终于成为了世界恐龙资源第一大国,而中国的恐龙经济,也已经艰难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