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stheweather怎么读:[宗教民俗] 超可爱、HLLの ||?。 Q版大明衣冠图+详解 。?|| (72张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3:25:31
【版权申明】
    此帖全部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允许网友们自由转载,但不得对画面做任何涂抹、裁切等修改,不得变改作者署名。
    严禁未经授权擅自将图片作为商用,对已经盗用图片的商家保留追究权力。
   
    凡例:
    一、所引用典籍为《大明会典》、《明史·舆服志》,并参考其出土报告及其他笔记资料与明代写实主义的小说。
    二、引用典籍原文未予特别注明,并根据需要有所增删,繁简体未予改动,仅作参考 
    三、参考形象资料为传世与出土的服饰实物以及明代写实风格的容像、行乐图、风俗画、版画、壁画等。
    四、明代服饰制度经历过几次大的修订(如洪武、永乐、嘉靖等),基本是以最后修订所形成的定制为主要参考,对于存疑处皆按一般理解折中绘制,仅作参考,不是绝对标准,文中不再予以特别说明。


    说明:

      中华服饰历代各不相同,使今天的人们无法了解古人真实的衣着样子,往往是凭借古代人物画和戏曲、影视的并不完全正确的展示来想象,尤其中国影视制作中的古装服饰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扭曲的病态审美。这次按《大明会典》及《明史》并参照明代写实主义的肖像画绘制一套Q版的《大明衣冠图志》,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明代服饰出一份力。并且努力证明一下原汁原味的中华服饰并非不能通过现代方式展示,期待中国的影视服装制作和古装动画漫画造型能在本国文化的表达上超越邻国。
   
      由于本人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画得不好,但是在考据上是颇下了工夫的,能够对希望了解明代服饰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文中所引文字,基本来自《大明会典》“冠服”以及《明史》“舆服”,所参考图主要为出土、传世衣冠实物及定陵发掘报告《定陵》等。大家想找原文献查阅可以去百度搜索:
   
    《大明会典》卷之六十;冠服 六十一冠服二
    《明史》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舆服二 舆服三
    《礼部志稿》卷十八仪制司职掌 冠服
      另有专门研究明代服饰的论坛,有大量文字、实物资料可供参考。

=====================================================================


皇帝冕服 
     
    衮冕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后各有十二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綖版下以玉珩维冠。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长不掩裳之六章。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锦。 
    玉佩二。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小绶三,色同。




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 
    白假带。 
    方心曲领。 
    白袜,赤舄。

 

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后期式样: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从明代皇帝御真、行乐图以及一些宦迹图等绘画并定陵出土服饰中能发现皇帝所穿常服形制非常丰富。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




曳撒 
     
    自元代辫线袄发展而来,明朝上下皆通用之,清朝以此制为吉服袍。 
     
    冠:奓檐帽(笠帽),有金玉宝石帽顶,亦承自元代。 
    袍:右衽交领,窄袖,腰身收敛,腰间束敛作襞积(向下打竖细裥),下身作散褶,若裙状。两肩及胸背为柿蒂或如意云形纹样区,多为行龙、云纹等,有膝襕和通袖襕。 
    带:实束,多为金玉宝石带钩。




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网巾。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有结网巾者。翼曰,命取网巾,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玉簪二。网巾及束发冠外一般再戴其他巾子或冠帽等。 
    衣:为定陵出土之绣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肩用日月。 
    围玉带。



十二团龙盘领衮服 
     
    冠:用乌纱翼善冠,后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质,镶宝石,折角边沿亦用金。另有金丝翼善冠,当为大礼时用,或谓乃明器,其详待考。 
    袍:黄色,盘领宽袖。用团龙十二,前身、后身各三,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日、月在肩,星、山在背。华虫四,在肩下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各为两行,相对列于大襟。 
    带:与常服同。 
     
    此衮服于《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均失载,明清两代著述亦未言及。其实例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藏明代皇帝画像,自英宗始,诸帝均着此种衮服。一为定陵所出神宗此种衮服,共五件。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



甲胄 
     
    定陵所出土神宗皇帝甲胄与《出警入跸图》中不同,然定陵出土仅为半身,难窥全貌,今以《出警入跸图》参考绘制,其详待考。 
     
    冠:铁盔,饰天鹅翎,插小旗。 
    衣: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方领对襟,升龙戏珠二。内穿当为曳撒,行龙五彩云纹,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 
    刀:定陵出土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柄有金十字护手,木质刀鞘,包沙鱼皮



皇后冠服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燕居则常服。 
     
    礼服(翟衣) 
     
    凤冠:会典载以九龙四凤冠,按明皇后翟衣画像及定陵所出土实物,龙凤数量及组合各所不同,今按实物画九龙九凤冠。凤冠以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金龙、点翠凤、珠花、翠云、珍珠等。冠用三博鬓。 
    翟衣:深青,织翟文十有二等(凡一百四十八对),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织金云龙文。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三等,间以小轮花四。以緅为领缘,织金云龙文。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黄绮约其下。别以黄袋韬之。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大带:表裏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龙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青绮副带一。 
    绶:五采--黄、赤、白、缥、绿、纁质。间施二玉环,皆织成。小绶三色同大绶。 
    玉佩二,有小绶五采以副之。 
    青袜舄。



常服(大衫霞帔) 
     
    凤冠: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后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 
      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 
    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 
    四襈袄子(即褙子): 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 
    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余或青或绿。 
    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 
    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 
    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



常服襦裙 
     
    为明代自宫廷至民间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装款式,上身为短襦(袄子、夹衣),下身以马面裙为主,饰有裙襕,初期上衣多为交领,并有白色护领,后期多用立领等,袖为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缘。衣在裙外,短则及腰,长乃至膝,直至清代汉族妇女仍延续此穿法,并影响到朝鲜等属国,最终形成今日韩服。 
     
    戴金丝(髟狄)髻,上插挑心、昆虫簪等,前有箍子及垂珠围髻,顶插顶簪,后用半弧形分心,两鬓插云型掩鬓,全套构成明代自上而下最普遍、最重要的女性头面,为女子日常必戴的假发冠。 
     
    关于(髟狄)[dí]髻,和男子网巾一样是明代的一个显著的服饰特征,目前只在京剧的老旦扮相中有遗存痕迹,其它只能在传世的一些明代人物容像中看见,出土实物虽多,但没有作为整套头面复原展示,总是分散的标明为XX簪,且命名错误混乱。明代及清初小说大都有涉及(髟狄)髻的描写。 
     
    《西游记》:“却说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路前行,有五六里远近,忽见二个女怪,在那井上打水。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丝(髟狄)髻,甚不时兴。” 
     
    《金瓶梅》:“又拿出一顶金丝(髟狄)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人,有这(髟狄)髻没有?'西门庆道:'他们银丝(髟狄)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髟狄)髻。” 
     
    《红楼梦》:“(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可以去百度搜索相关文献: 
     
    扬之水《明代头面》 
     
    孙机《明代的束发冠、荻髻与头面》 
     
    《潘金莲的发型》之明代妇女妆容发型



百子衣(夹衣) 
     
    衣:定陵出土孝靖皇后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方领,对开襟,用金纽子五,前后襟及两袖以金线绣龙九,全衣绣百子图,其间缀以金锭、银锭、方胜、古钱、宝珠、犀角、珊瑚、如意等杂宝图案,以及由桃花、月季、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四季景。 
    裙:马面裙,用裙襕二,绣行龙及海水。 
    冠:黑纱尖棕帽,为(髟狄)髻演变而来,有顶簪、箍子、簪、钗等。



文武官冠服 
     
    朝服 
    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文武官各服朝服。 
    其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文武官朝服: 
    梁冠。 
    上衣:用赤罗青缘,其长过腰指寸七寸,毋掩下裳。 
    中单:白纱为之,青缘。 
    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 
    蔽膝:赤罗,无缘。 
    绶:各照品级花样。革带之后佩绶系而掩之,其环亦各照品级用玉犀金银铜为之,不以织於绶。 
    大带:表裏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以绿色,又用青组约之。 
    革带: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 
    佩玉:一如诗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药玉。 
    白袜。黑履。 
     
    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绿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鸂鶒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大朝贺、进表、随班行礼,止用公服。洪武三十年奏准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前后用玉为蝉。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前后用金为蝉。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前后玳瑁为蝉。 
     
    俱左插雉尾。 
     
    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

     
公服 
     
    在京文武官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公服,在外文武官每日清早公座亦服之。后常朝止便服,惟朔望具公服朝参。其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文武官公服: 
     
    用盘领右衽袍,或紵丝纱罗绢从宜制造,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公服花样:一品用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 
    帕头:用漆纱二等,展角各长一尺二寸,其杂职官员帕头用垂带。 
    笏:依朝服为之。 
    腰带:一品用玉,或花或素。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荔枝。五品以下用乌角。鞓用青革,仍垂挞尾於下。 
     
    靴用皂。 
     
     
    凡公侯驸马伯公服,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 
     
    ○凡文武官公服花样,如无从织买,用素随宜。 
     
    ○又令凡内外未入流杂职官,帕头展角与入流官同,不用垂






常服 
     
    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带: 
     
    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凡致仕及侍亲辞闲官,纱帽、束带。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公侯驸马伯与一品同。杂职未入流官与八品九品同。 
     
    补子: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 
    一品二品--仙鹤、锦鸡。 
    三品四品--孔雀、云雁。 
    五品--白鹇。 
    六品七品--鹭鸶、鸂鶒。 
    八品九品--黄鹂、鹌鹑。 
     
    杂职务--练鹊。 
     
    风宪官用獬廌。 
     
    武官 
    一品二品--狮子。 
    三品四品--虎、豹。 
    五品--熊、罴。 
    六品七品--彪。 
    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又令品官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彩绣(即品官常服用色不拘,无特别对应品级之颜色)。 
     
    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职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官同。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 
     

文一品,玉带,鹤补
 





赐服 
     
     
    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夏言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帝曰:“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于是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其大红纻丝纱罗服,惟四品以上官及在京五品堂上官、经筵讲官许服。五品官及经筵不为讲官者,俱服青绿锦绣。遇吉礼,止衣红布绒褐。品官花样,并依品级。锦衣卫指挥,侍卫者仍得衣麒麟,其带俸非侍卫,及千百户虽侍卫,不许僭用。 
     
    文臣有未至一品而赐玉带者,自洪武中学士罗复仁始。衍圣公秩正二品,服织金麒麟袍、玉带,则景泰中入朝拜赐。自是以为常。内阁赐蟒衣,自弘治中刘健、李东阳始。麒麟本公、侯服,而内阁服之,则嘉靖中严嵩、徐阶皆受赐也。仙鹤,文臣一品服也,嘉靖中成国公朱希忠、都督陆炳服之,皆以玄坛供事。而学士严讷、李春芳、董份以五品撰青词,亦赐仙鹤。寻谕供事坛中乃用,于是尚书皆不敢衣鹤。后敕南京织闪黄补麒麟、仙鹤,赐严嵩,闪黄乃上用服色也;又赐徐阶教子升天蟒。万历中,赐张居正坐蟒;武清侯李伟以太后父,亦受赐。 
     
     
    蟒袍:行蟒,四爪,五彩云纹,饰海水江崖,胸背柿蒂窠,有通袖襕、膝襕。

 





忠静冠服 

忠静冠:即古玄冠,冠匡如制,以乌纱冒之,两山俱列於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出土实物为四梁),各压以金线,边以金缘之。四品以下去金,边以浅色丝线缘之。 
忠静服:即古玄端服,色改用深青,以紵丝纱罗为之,三品以上用云,四品以下用素,边缘以蓝青,前后饰以本等花样补子。 
深衣:用玉色。 
素带:如古大夫之带制,青表,绿缘边并裏。 
素履:色用青,绿绦结。



内使冠服: 
     
    明初置内使监,冠乌纱描金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乌角 带,靴用红扇面黑下<木舂>。各宫火者,服与庶人同。洪武三年谕宰臣,内使监未有职名者,当别制冠,以别监官。礼部奏定,内使监凡遇朝会,依品具朝服、公服行礼。其常服,葵花胸背团领衫,不拘颜色;乌纱帽;犀角带。无品从者,常服团领衫,无胸背花,不拘颜色;乌角带;乌纱帽,垂软带。年十五以下者,惟戴乌纱小顶帽。按《大政记》,永乐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制如曳撒,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此燕闲之服也。次则飞鱼,惟入侍用之。贵而用事者,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红、黄之别耳。弘治元年,都御史边镛言:“国朝品官无蟒衣之制。夫蟒无角、无足,今内官多乞蟒衣,殊类龙形,非制也。”乃下诏禁之。十七年,谕阁臣刘健曰:“内臣僭妄尤多。”因言服色所宜禁,曰:“蟒、龙、飞鱼、斗牛,本在所禁,不合私织。间有赐者,或久而敝,不宜辄自织用。玄、黄、紫、皂乃属正禁,即柳黄、明黄、姜黄诸色,亦应禁之。”孝宗加意钳束,故申饬者再,然内官骄姿已久,积习相沿,不能止也。初,太祖制内臣服,其纱帽与群臣异,且无朝冠、幞头,亦无祭服。万历初,穆宗主入太庙,大榼冠进贤,服祭服以从,盖内府祀中溜、灶井之神,例遣中官,因自创为祭服,非由廷议也。 
     
     
曳撒











锦衣卫冠服 
     
    朝日、夕月、耕藉、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得衣麒麟。嘉靖十六年,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锦衣卫指挥、侍卫者仍得衣麒麟,其带俸非侍卫,及千百户虽侍卫,不许僭用。







 



凡给赐状元进士冠服 
     
    状元宴花抹金银牌脚一副 【 牌上鈒  恩荣宴三字】 
    素银带一条 【 照六品制  以上银作局办】 
    乌纱帽一顶 【 展翅全】 黑角带一条 
     
    朝服、大红罗袍一件。大红罗裙一条 
    大红罗蔽膝一条 【 三项、共用大红线罗五丈八尺。黑青线罗一丈二尺。红生绢九尺。青苏绢五尺。连中单、共用白红丝线三钱五分】 
    白绢中单一件 【 用白苏绢二丈二尺】 
    梁冠一顶 【 簪绦全】    玎璫一副 【 铜钩全】 
    锦绶一副 【 青丝网环全】 黑朝带一副 【 以上文思院造】 
    木笏一片 【 营缮所造】 履靴一双 
    毡袜一双 【 以上皮作局办、顺天府解银召买】 
     
    从以上会典记载来看,状元赴宴时应该和进士所穿衣服一样,唯用乌纱帽,簪花与牌和进士不同,素银带、黑角带或有可能同时使用,一虚束,一实束,因为明代有很多同时束双带的例子。 
    而朝服则是一整套,就是绯(红)罗圆领袍,长至脚,内穿罗裙,至于腰束黑朝带,考之会典文字,郡王长子有用玉朝带,可知朝带亦当为革带,非大带(大带另有别称如夹带、假带等),黑朝带较为可能即黑角带(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於后),带应该较长,类似宋代革带制度,腰间紧束再绕过胸部垂挞尾于后,因此便不需要紧束的大带,文字也就未记载大带青组之类。此黑朝带与上面赴宴所用黑角带可能形制相近但长度或细节有不同,所以分两开记述。







  
士庶女子冠服


(髟狄)髻

(髟狄)髻是明代女子必备之首服,相当于男子的巾帽,形制大体为半球或者圆锥形,亦有类似束发冠形的,材质以金银丝编就为贵,头发、竹篾等次之,多于髻外覆以皂纱等。与(髟狄)髻配套的就是整套头面,为平民女子隆重的妆扮。

戴银丝狄髻,覆皂纱。金头面(箍子、挑心、金蝉玉叶簪、顶簪、掩鬓等)。穿柳绿花缎袄子,杏黄绸马面襕裙












皇帝衮冕和文武官祭服

衮冕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祭服

凡上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皇帝皮弁服和文武官朝服

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朝服

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文武官各服朝服。



皇帝和文武官常服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

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皇帝标准Q像


皇后标准Q像











婚礼冠服

《大明会典·婚礼五》载:“品官子孙假九品服,余皂衫折上巾。”
《醒世姻缘传》描写:“狄希陈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著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盖著文王百子锦袱,四人大轿,十二名鼓手,迎娶到寓。”

对照明代版画和清代以来绘画、戏曲中的表现形象,新郎公服应为乌纱圆领常服,而非戴展脚帕头之公服,乌纱圆领称公服,亦见于会典:“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以常服而簪花披红非常符合明代以来的各种艺术中的新郎形象。品官及其子孙的常服应当是各缀本等补子,而用色并未特定为红色,应一如常服制度用色不拘,但不排除于婚礼中逐渐形成特定用色习惯,详情待考。而庶民新郎用皂衫折上巾,目前未见有典型形象传世,或未必拘泥一种,随用当时男子之礼服亦有可能。新郎穿皂衫乍看与一般理解不同,但可以见到后来之类似形象,清代男子结婚所穿也是黑蓝色礼服,到民国甚至到今天还能看到新郎穿蓝长衫罩黑褂,而近如日本,远至泰西,新郎穿黑色礼服亦有巧合。但究竟明代庶民情形如何尚需搜罗资料,详加考证,故暂不画。

新娘着装,会典只载为“盛服”,亦当为女子当时之大礼服,如翟冠、大衫、霞帔等,从小说描写以及其他艺术形象来看,后期新娘基本如命妇装束,戴凤(翟)冠,穿大红圆领袍,不用大衫,或用霞帔或不用,盖锦袱(盖头),束带。此种形象清代延续并至今日尚能见用同类戏装者。

今按《醒世姻缘传》描写绘制:












图片:
【实物图区】

 明 暗绿地织金纱通肩柿蒂形翔凤短衫 葱绿地妆花纱蟒裙
  
  传世实物,山东曲阜孔府旧藏。
  
  衣长57.5厘米 两袖通长181厘米 袖口宽14厘米 下摆宽51.5厘米 腰宽40厘米 领缘宽7.2厘米。此为女衫。款式为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开裙,白绢护领、白绢袖缘,狭袖口。质地为直径纱,缠枝锯莲平纹花。肩、袖织金为云肩、袖襕式祥凤纹,内间饰钩莲纹。
  
  裙通长85厘米 裙襕宽11.5厘米 腰围长105厘米 红镶腰宽12厘米 下摆宽191厘米 。此为五幅料制成百褶式长裙,要镶桃红色暗花纱缘,四组褶,每组五个间褶。质地为暗花直径纱,暗花为缠枝菊花、茶花纹。以织金妆彩织裙襕、裙摆。裙襕、裙摆上前、后正龙各一,行龙九条,间饰翔凤、牡丹、茶花、菊花、荷花、梅花、海水江崖等纹饰。










来点震撼的真人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