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her i adore you:华德福父母成长课程:让音乐和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7:13

一、如何在幼儿园和家庭带给孩子音乐呢?

1、老师或家长用柔和的、自然的、适合孩子高度的歌声。大人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和愉悦会传递给孩子。

2、孩子不需要很复杂的音乐,五音或者五音以下的就可以。大人可以自己写歌,学新的歌,像蜡烛的火光充满房间一般,把对音乐的热爱充满我们的周围,孩子自然也能感同身受,心中升起对音乐的向往和享受。

3、对小的孩子,牙齿脱落之前的孩子,是不教授乐器的。因为小的孩子对练习乐器中所必需的解释、练习,接受能力很弱。我们需要保护孩子,避免他们被过早唤醒。

4、对一些很昂贵或者需要特别保护的乐器,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教他模仿着轻轻的拨动琴弦、轻轻的演奏。这也是一个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乐器尊重保护的过程。

5、孩子是不吹奏五音笛的,然而,有种特殊的乐器埙,只有两个孔。孩子们会很轻松的使用。如果,我们真的想教会孩子使用五音笛或者其他复杂的乐器,孩子经过练习也会掌握。但同时,练习所花费的时间要比大孩子花的时间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是否要让孩子学会某种东西而丧失掉一些也许后来无法弥补的东西?孩子学乐器究竟是为了家长的荣耀还是为了他们自己?这是每一个教育者要面对的问题。

6、小孩子能玩的乐器有很多。沙锤、双音筒、小铃铛、简单的钟琴等,凡是声音不太大的乐器都足够给孩子带来音乐的感受了。当然了,选择乐器时,尽量选择五音的最好了,因为无论怎么演奏,五音的乐器都听起来很优美。

7、如果孩子乱敲,或者制造其他的难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弹奏的好听,就可以继续,如果难听,我们就把它拿走,不可以演奏了。

8、孩子通过对乐器的演奏,会学会尊重乐器。同时,对于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也会让孩子们对材料的了解、分辨起到很大的帮助。塑料的乐器最好不给孩子,因为,那不是天然的。

    以上文字选自昕昕妈妈 Liesl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voicefromsoul

 

二、华德福教育中有关音乐学习的问答:

1、  保养五音竖笛时,可以用精油或者食用油吗?

    像橄榄油或者其他的一些油,太重了,没办法渗透到笛子中去。涂在外面会非常的油,不易吸收。所以,保养用油要吸收性好,霍霍巴油和专门的保养油是适合的。

 

2、0-3岁和3-6岁的孩子适合什么音乐?

    只要是自己父母演奏的乐曲,简单的都适合。通过电脑、音响设备播放的音乐不是鲜活的音乐,孩子对它们没有体验。不过,没有绝对的事,孩子听了一些不够鲜活的音乐没有关系,我们尽力就好。

 

3、  听说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适合孩子,是这样吗?

    如果自己演奏的话,孩子会非常愿意听,但是,我会尽量在小的孩子睡着以后再演奏节奏感强的复杂的音乐。在美国,有一些专家做了些研究和实验。他们发现,对比其他的音乐,莫扎特音乐有治疗作用。他们曾经把高中的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考试之前,第一组不听任何音乐,第二组听莫扎特,考试之后,第二组的分数比第一组高。还有个实验。他们给牛栏里的奶牛听莫扎特,结果,听莫扎特的奶牛产奶量提高。对孩子来说,好的音乐,即使不是鲜活的,是从音响中播放出来的,也会带给孩子好的感受。但这是短期的效果。如果长期来看,孩子总是听到冷冰冰仪器里放出的音乐,而不是活生生的带有情感的音乐家的演奏,时间长了,孩子就失去了对音乐的感受,他们会很难听进去音乐,无法感受音乐的内在,丧失了对音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音乐会,让她知道,音乐就是这样产生的,每年去个几次,让她有充分的体验,这样也许会减弱CD的危害。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对于9岁之前的孩子,他们只需要简单的音调就可以,听许多复杂的交响乐或者别的并无益处。母亲给孩子的歌声是很好的体验。有些中国传统民乐(声音不是太大)也很适合孩子。

 

4、  听说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会随年龄而降低,所以,是不是华德福学校培养不出像朗朗那样的音乐家?

    首先,朗朗在世界上是非常少的。如果朗朗不是四岁开始学钢琴,而是9岁开始学,他就成为不了音乐家吗?即使父母发现孩子的音乐天赋很高,很可能成为音乐家,也要看他对培训的反应,我认为4岁太早了。华德福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早期,物质身体发展在首位,其他是在牙齿脱落之后进行的。如果强迫一个孩子从很小开始练习,记忆练习,技巧练习,应该后来发展的部分提前发展了,那么另一部分首先应该发展的部分没有充分的发展好,这样的损失也许是不可弥补的。当然,孩子会学会一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是你想要的还是真正孩子想要的呢?而且,如果孩子在4岁之前就被强迫进行音乐指导,长大之后可能会有情绪的问题。也许,问题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但是,等成人之后,会继承儿时的不良情绪。过早的开发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厌学以及对世界的探索失去了热情,局限性和缺乏想象力。通过游戏唱歌跳舞,孩子的身体会充分的活动,而不是像练习乐器时只活动手指头。在应该发展身体的时候,身体没有机会去发展,探索的机会被限制,也许会造成长大后的诸多问题。

    如果父母很希望孩子能成为朗朗那样的人,硬要求他去练习,很可能会有三个问题出现:
1、身体健康受损

2、缺乏自信(也许他的天赋不在这)

3、偏科,教育失衡

    我非常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快乐的童年,按他的方式去体验音乐的美妙。如果从七岁开始,孩子有很高的天赋,那这个时候加入练习,他的进步会非常的快。这时的孩子与更小的孩子相比已经具有了健康的身体和情感,能够得心应手的掌握适合他年龄的东西。在美国,有一些这样的广告“3岁的孩子可以读一整页的书!”诸如此类。在初期,效果会非常的好,因为孩子就是会吸收他所遇到的。后果可能会怎样呢?到3、4年级时候,孩子会失去兴趣。而其他的孩子热情会越来越高,超过前者。这有个例子:当未成熟的水果被摘下时,里面的种子尚未成熟,种到土里长不出新的树。而成熟的果子摘下的晚,种子就能长好了,种到土里就能长出新的果子。也许这与现代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很有关联吧。

 

三、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喜欢讲故事,特别是神话故事,为什么?

1、对幼儿时期直到14岁的孩子,华德福教育主张多讲故事而不讲道理。为什么?

    朱建军博士认为,意象活动是一种更原始的认知功能,在意象活动中,认知和情感还没有分离,只是在后来人类发展了逻辑思维后,认知和情感之间才开始分离。

    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喜欢讲故事来转化孩子的行为,孩子很喜欢。

    很多家长经常埋怨自己的孩子,“道理我都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可他还是讲死都不改。真拿他没办法。我们的老师也经常说,“我都已经讲了N遍了,他还是做错。”其实很简单。道理是人类发展了逻辑思维之后才出现的,故事里的意象活动体现的是更原始的认知功能,孩子能理解接受故事中意象的含义,因为孩子的情感更容易被意象所打动。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道理与情感是分离的,难怪孩子听不懂,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样子。只有在我们附加了强烈的情绪和肢体语言之后孩子才被触动了。原来是我们使用了不恰当的信息传递工具。错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所以华德福学校的老师都是讲故事编故事的高手。

 

2、对幼儿时期直到14岁的孩子,华德福教育主张多讲童话或神话故事,为什么?

    朱建军博士认为,意象活动是一种更原始的认知功能。后来人类才形成了更高级的逻辑思维。华德福学校在14岁之后才开始给孩子接触反映物质世界的逻辑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抽象的思考。9岁开始学地理和历史,但是具体内容仍然与神话有密切联系。语言文字方面也是《圣经故事》,《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国古代神话》。神话故事的逻辑恰好是意象活动的逻辑。可以认为,华德福教育遵循了人类认知发展的规律,从而遵循了个人认知发展的规律。因为华德福教育理论认为,个人的成长历程实际上是整个人类成长历程的再现。在主流学校甚至幼儿园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很早就开始要求孩子放弃童话世界的幼稚逻辑,使用物质现实的逻辑思维,仿佛童话世界的幼稚逻辑是我们的教育急需清除的垃圾。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以上文字摘录自《心理对话心理治疗》作者 朱建军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