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直接接220v:《洞庭湖经济史话》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5:08:22

第六章  旅游·山水人文誉天下

   

    旅游业是当代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黄金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以旅游为乐,寓学习于旅游之中,旅游已成为愈来愈多的寻常百姓的一种时尚消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丰富,自古就是政要名家、迁客骚人揽胜赏景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朝阳”产业。

 

第一节   独特的风景名胜

 

    洞庭湖区独特的风景名胜,除列入世界21块重要湿地名录的洞庭湖湿地以外,还有东部以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景区,西部以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景区,南部以桃花仑——桃花江为主的风景旅游区。

    一、洞庭湖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四大类自然湿地。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灌溉农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降解有害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巨大生态功能,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国是世界湿地资源大国。洞庭湖湿地属亚热带江河湖泊复合型湿地,分为东洞庭湖湿地、南洞庭湖湿地和西洞庭湖湿地。该湿地处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候鸟越冬期(10月至翌年3月),月平均气温9.5℃。夏候鸟繁育期(4月至9月),月平均气温24℃。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食物条件,为鸟类、尤其是水禽类提供了优良的生存、越冬环境,是中国鸟类主要越冬栖息地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水禽栖息地。现已初步查明,湖内有鱼类12目、23科、114种;鸟类16目、43科、293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56种,列为中国参与国际保护协约指定保护的鸟类30多种。洞庭湖湿地鸟类数量多,种群丰富。越冬水禽多达40万只以上,繁殖鸟类达20多万只,中国含有的2个世界分布区系鸟类和7个国内地理分布区系鸟类,在此都有相当数量的代表种。除鸟类外,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等。该湿地已于1992年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成为中国首批6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湿地主要在岳阳市境内,总面积19.03万公顷,其中芦苇面积2.03万公顷、沼泽滩涂3.64万公顷、水域面积10.64万公顷、其他地类面积2.69万公顷。南洞庭湖湿地,主要在沅江市境内,由118个人迹罕至的湖洲和湖岛组成,以湖广洲多、垸大丘沃、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著称于世,是一座大自然迷宫和遗传基因库。2.4万公顷的湖洲芦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湖洲野生绿色食品芹菜、藜蒿、芦笋和蓼米被誉为“洞庭四珍”。主要景点有万顷芦荡、百里柳林、万洲迷宫、湖上草原、芦花喷雪、洞庭观日、水师八卦阵、自然渔村、渔家乐园、樵家乐园等。西洞庭湖湿地,于199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主要在汉寿县境内,面积3.5万公顷。

    二、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

    其主要景点除“洞庭天下水”外,还有“岳阳天下楼”等9处:

    (一)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之上,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长江,南望四水,满楼湖光山色,气势十分雄伟。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通称江南三大名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成为千古名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东吴孙权为了和刘备争夺荆州,派大将鲁肃率领万余名将士在洞庭湖操练,修筑巴丘城,并在城西临洞庭湖处建造了检阅水军的阅军台,这是岳阳楼的前身。现有江南三大名楼中,至今仍在原址、而又保持古建筑原貌的唯有岳阳楼。它占地251平方米,主楼高20.35米,纯木结构,三层,飞檐,盔顶,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建筑艺术巧夺天工。历史上南来北往的达官显贵、迁客骚人风邀云集,登楼远眺,自然触景生情,吟诗作赋,使岳阳楼声名远播。但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是北宋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丹、邵竦篆额,称为“天下四绝”之后。滕子京谪贬岳阳第二年,重修岳阳楼,求好友范仲淹为楼作记。他在“求记”书中说:“切以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 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根据他的“求记”书和“洞庭晚秋”图,写下了《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共368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文之铿锵,可谓匠心独运,堪称绝笔。特别是其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已成为古今中外的传世名言,因而更使岳阳楼名播全球,吸引中外游客驻足兴叹。

    (二)君山

    古称洞庭山、湘山,位于岳阳市区西南方向的洞庭湖中,水路与岳阳楼相距12公里。君山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世佳景而与天下名山争秀。它方圆0.96平方公里,由72个大小山头组成,平均海拔55米,最高山峰63.3米。岛上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风景如画。唐朝诗人刘禹锡曾赞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岛上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有:记叙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寻南巡的舜帝至此,因听说丈夫死于苍梧之野,两人抱头痛哭,向翠竹挥泪成斑的“斑竹”和“二妃墓”、“湘妃祠”;记叙书生柳毅为龙女传书,最终结为美满姻缘的“柳毅井”、“传书亭”、“洞庭庙”;记叙秦始皇南巡君山,指令侍臣赭山后盖的“封山印”;记叙汉武帝来洞庭湖射蛟除害的“射蛟台”;记叙吕洞宾酒醉岳阳楼之后,“朗吟飞过洞庭湖”,来到岛上洗脚、高眠的“洗脚池”、“朗吟亭”;还有记叙南宋初年,杨幺为抗击朝廷,率众起义,在君山建寨为营的“杨幺寨”、“飞来钟”,等等。

    (三)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位于岳阳市区东南70公里处的岳阳县张谷英镇。明洪武年间,时任朝廷练兵指挥使的张谷英,因厌身居宦海,而与刘万辅、李千金两个好友结伴从江西至此,见群山环抱,宜人耕读,便决定于斯择地而居。精通风水的张谷英选定“禄位高升”、“四季发财”、“人丁兴旺”三块宝地,分给每人一块。张谷英本人在“人丁兴旺”这一块建屋而居,经过600多年、26代人的繁衍生息,已形成一个5万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誉为“天下第一村”。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走进张谷英大屋,就像翻阅一部汉民族乡土民俗文化史书:从当大门朝正前方走去,远伸的中轴线一连串着5个天井,排列着当大门、当二门、正堂、中堂、祖先堂5处明代建筑,青砖黛舍,画栋雕梁,层层递进,步步高升。在两边舒展的“丰”字型支架上,由条条巷道连着高堂与天井,迂回曲折,重重衔接,巷侧则是无数的厢房、卧室,大间套小间,内寝连外室。从空中鸟瞰,屋宇绵亘,廊檐衔接,依山自东南向西北绵延铺陈竟达1公里,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据统计,张谷英大屋共有天井206个,巷道60条、1460米,大小房屋1732间。这里的建筑,除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外,更充满着神奇。纯砖瓦石木的连片建筑,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历经26代人的繁衍,从未发生过一次火灾;数百年间的战乱浩劫,大屋安然无恙,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张谷英大屋周边均遭到日寇蹂足蔺,而这里却秋毫无损。尤其称绝的是,在200多个天井内,看不到任何排水沟管,但每当山洪暴发,尽管屋外溪水汹涌,屋内厅堂却干爽如晴。这里儒学浓厚,民风纯朴,夫妻相爱,妯娌和睦,世代绵延相融,解放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刑事案件。

    (四)屈子祠

    它又称屈原庙,是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殉国的地方。位于距汨罗市区10公里的玉笥山。这里汨江环绕,青山叠翠,风光秀丽。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遭奸佞诬陷被放逐后,曾在汨罗江北岸的南阳里、玉笥山等地居住,写有《天问》、《离骚》、《九歌》、《哀郢》、《怀沙》等光辉诗篇,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怀沙自沉于汨罗江河泊潭,以身殉节。当时,乡亲父老崇尚屈子精神,即在其客居故里立祠祭祀。据王嘉《拾遗记》载:“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可见,该祠在东汉之前便已建立。经过历代多次修茸或重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徙建于玉笥山,并有骚坛、独醒亭、屈原墓等古迹,近年又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屈原碑林。1988年,被列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景点之一。当地乡民为了表达对屈原无限怀念之情,每年五月初五端阳节,争相在汨罗江上划龙船,并以竹筒盛米投于江中,祭奠屈子亡灵。此一习俗世代相传,近代已演变为汨罗江上的“龙舟竞渡”,其祭品也变为用箬叶包米制成的“粽子”。屈原忧国忧民、勇于求索的精神,对洞庭湖区人民乃至中华民族,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五)南湖

    它古称邕湖,位于岳阳城区之南,西与洞庭湖相通,南临赶山、龟山,拥有水面1200公顷,环湖岸线20多公里。南湖湖面宽阔,湖水清澈见底。夏日白鹭闲步展翅,秋冬之季风袅袅,波淼淼,候鸟云集湖滨栖息。湖之南岸的赶山,相传是秦始皇赶山填海,至此已天明,赶着的山任他怎么鞭打也不动了,于是就留给了岳阳。远眺赶山,峰峦叠嶂,山岭横翠,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相映成趣。南湖自古是文人集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唐中书令张说贬谪岳州后,常与诗友泛舟南湖,把酒唱和,留下了《别邕湖》、《吟南湖》等名篇佳作。他的“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李白的“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都是吟颂南湖的千古绝唱。近几年来,南湖北岸的环南湖旅游走廊和南湖广场相继建成,回廊曲径,百花争妍,人流如织,笑语连连,真可谓“南湖似西湖”。环南湖旅游走廊是湖南百景之一。该景点以沿湖走廊为主轴,包括南湖水面和周边山峦岸景,充分利用南湖丰富多变的山水条件,以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为宗旨,演绎蓝色水体与绿色植被交相辉映的主题,其独特的山水景观空间,与五彩绚丽的霓虹灯景、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融为一体,营造出繁华似锦的场景和浪漫温馨的怡人心情,深受游客好评,每年游客在50万人次以上。

    (六)任弼时故居

    故居位于汩罗市城区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背倚隐珠山,面临白沙河,占地约3800平方米,为三进三开的砖木结构,共有大小房子37间,任弼时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故居东侧新修的纪念馆占地8公顷,刻有“任弼时故里”、“浩气长存”金字的两座牌坊门楼高大雄伟,2500平方米宽敞庄严的铜像广场气势恢宏,庄重、高大的纪念馆主馆建筑融汇了历史文化脉络和现代建筑艺术风貌,别具一格的水榭回廊把纪念馆和故居连成一体。遍览景区,奇珍异木点缀其间,建筑小品交相辉映,一派江南园林风光。纪念馆由展览区、纪念区、服务区、休闲区四大部分组成,是一座融民族风格与现代韵律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场馆。展厅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展手段,精心设计布置了“任弼时生平业绩展”,采用560余件(幅)任弼时同志生平实物和图片,分6个专题充分展示了任弼时在建团、建党、建军和建国四个方面的丰功伟绩,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任弼时纪念馆以磅礴的气势浓缩了一代伟人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再现了开国元勋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采。纪念馆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岳州文庙

    岳州文庙系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滕子京所修,当时称岳州学宫,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学府所在地。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系砖木混合结构,面阔5间,进身3间,宽28米,长20米,高16米。屋顶为重檐歇山式,覆盖琉璃瓦,脊上为精巧的二龙戏珠陶制装饰。石墩、木柱均为宋代构件。大成殿东西两侧为庑房,殿前为大成门,门外为泮池,上面架有石桥,名状元桥,行人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2002年,岳州文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团湖

   它又名莲湖,位于距市区20多公里的君山区境内。原是洞庭湖的一个港汊,经过围垦整治成为“湖中之湖”,现有水面约200多公顷。该湖盛产湘莲,有“千亩荷花荡”的美誉。每当夏秋季节,荷叶翠绿,莲花盛开,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5月~10月,当团湖湘莲花瓣尚未凋谢,莲蓬却脱颖而出之时,泛舟其中,一边赏花,一边采莲,阵阵荷香涌入肺腑,令人爽心悦目,流连忘返。

    (九)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

    它位于岳阳、临湘两县(市)交界的大云山,距岳阳城区75公里,被列为岳阳十景之一的“云山探幽”。大云山属幕阜山西北支,海拔911米,自古为江南名胜、道家洞天,集森林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是人们回归自然、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1996年,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现辖面积1180.6公顷,其中核心区游览面积340公顷,规划为祖师殿和真君殿两大景区、48处风景点。山上有各种植物16科、35属、1230种,有古珍树种12种。该处文化底蕴深厚,神话传说迷人。香火最旺的朝代曾有28座寺庙,现已批准恢复开放6处。园内现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纪念抗击日军“三战三捷”的岩刻。

    (十)慈氏塔

    慈氏塔位于岳阳市区洞庭湖南岸,与北面的岳阳楼遥相对望。该塔建于唐朝(一说晋代)。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西域有个叫妙吉祥的佛教徒来到岳阳,对父老们说,西方有一条白色孽龙窜到洞庭湖一带,日久将会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必须建塔镇压。传说城内有一寡妇慈氏,捐钱建造了此塔,因名慈氏塔。现塔为南宋年间荆湖安抚制置史孟珙所重修,占地46平方米,塔高39米,青砖筑砌,八角实心。基座用大条石铺砌,共有七层,从第二层起,每层四方有小佛龛,檐角原有小铁铃,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塔顶置以铁刹相轮,上有六根铁链从塔顶直贯塔基,起稳固和避雷作用。此塔从南宋重修至现在,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经风雨雷电和战火摧残,仍巍峨屹立。1956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以桃花源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常德景区

    (一)桃花源

    它位于离常德市区43公里的桃源县境内。面临滔滔沅江,背倚巍巍群峰,境内古树修竹,寿藤异草,清泉小溪,石阶曲径,亭台碑碣,晃若仙境。史料表明,早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之前,桃源山就已经是重要的道教圣地,上清派道书分别将桃源洞和绿罗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白马玄光天”和第四十六福地。唐代尊崇道教,朝廷即颁诏敕各道建玄元皇帝庙,于桃花源建桃源观,并免除附近20户山民的徭役,以奉桃源观洒扫。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洒扫劳工增至30户。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前后,来桃花源修真的茅山宗第十五代宗师黄洞源,奠定了桃花源道教圣地的基础,其弟子翟童白日飞升的故事,为世俗所共同称道。刘禹锡谪居常德10年,曾到桃花源实地考察,创作《游桃源一百韵》,把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与现实中的道教圣地桃花源联系起来。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广南西路转运副史张庄奏度龚元正为道士。龚元正主持营造梵宇,因山势而建上、中、下三宫,共1330楹。次年,宋徽宗御赐“桃川万寿宫”匾额,是为桃花源最鼎盛的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桃花源得以恢复和发展。现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人间仙境”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皆集山川胜状和诗情画意于一体,熔秦楚文化与乡风民俗于一炉。

    (二)夹山国家森林公园

    它位于石门县城东南8公里处,总面积1350公顷,系全国示范森林公园,湖南百景之一。夹山森林公园中气势恢宏的闯王陵园,凭借丰富而又确凿的文物史料,国内外绝大部分专家认定为李自成禅隐并圆寂夹山,因而名噪一时。今夹山寺闻名于世的另一原因,是碧岩禅学缘于该寺。北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圆悟克勤大师住持灵泉禅院(夹山寺)时,在碧岩方丈室编著了10卷本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录》,并在夹山寺宝讲唱说此“颂古百则”。圆悟克勤大师的思想精义和这种独特的传法方式,形成了该寺特有的碧岩禅风,并逐渐流传于国内外。夹山寺于1992年重建,现存佛教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法堂、藏经楼等。大雄宝殿面积500多平方米,5架梁,纯木结构,共有32根大木柱支撑起重檐歇山式的大屋顶,屋角起翘缓和,檐下只用卷棚装饰,正脊中有宝葫芦,两端用鳌鱼收尾,为清代常见的建筑形式。大悲殿系清初奉天明玉和尚所建。寺内藏有清代碑记2通,一为康熙碑记,一为道光碑记。另外,夹山寺还有2座著名佛塔:一为开山祖善会和尚祖师塔;一为碧岩禅学创始人圆悟克勤禅师塔。现存的游览点主要有闯王陵、夹山寺、玉带湖、佛光阁、碧岩泉、野人湾、洗墨池;服务娱乐场所,有犀牛沟度假寨、凤凰山庄、碧岩山庄、夹山大酒店(玉带湖水上夜总会),是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佳境。

    (三)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

    花岩溪位于常德市城南50公里处的雪峰山余脉,与桃源、安化两县接壤,与桃花源隔山相望。花岩溪方园45平方公里,其中有山林面积4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在广阔的森林中有以杉、梓、松为主的植物80科,175属,326种。其中南方红豆杉、柏乐、银杏等17种珍稀植物,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以楠竹为主的10多种竹类中的罗汉竹、实竹、紫竹、龟纹竹等为珍奇观赏竹。中药材300多种,受省、市保护的珍贵药材有杜仲、厚朴、乌药等十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受国家保护的有金钱豹、穿山甲、红腹锦鸡等。龙凤湖两岸还有100多公顷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树围合抱,遮天蔽日;千亩原始混交林,叶茂枝劲;近万亩人工杉林,青翠欲滴。闻名遐迩的五溪湖和龙凤湖,湖水面积435公顷,分别镶嵌在正北和西南边境,环绕着栖凤山、仙池山,青山流翠,碧水潋滟,山环水转,气象万千。白鹭常在林梢翩翩起舞,播弄风姿;银鱼在水中喋喋嬉戏,追波逐浪。九龙岩似九龙腾飞,气势磅礴;金鸡崖像雄鸡傲首,引颈高唱。凤凰坡、浪岭坡芳草鲜美,山花吐秀;燕子洞、滴水洞泉水叮咚,溪流潺潺。徜佯其间,满目生辉,若梦若仙,令人心旷神怡。它历史上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隐士休闲避署的胜地,现已成为湖南百景之一。

    (四)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常德市郊,面积44.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93平方公里,丘陵山地6.43平方公里。近17平方公里的形如柳叶、水如镜的柳叶湖面,波光粼粼,浮光跃金,自古就有“堤柳渔歌,松风水带,皆极其胜”之赞语。省级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是以柳叶湖为中心的湖光山色风景区,有白鹤寺、镇妖塔、杜鹃园、刘海公园、仙人洞、湖心岛等景点。

    (五)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石门县与湖北省鹤峰、五峰两县交界处,总面积665.7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098.7米,为湖南省最高山峰。其峰顶四周高,中间低,形如壶口,故名壶瓶山。周围20多座1000米以上高峰,傲然耸立。7条蜿蜒小河,流水潺潺。群山巍峨,奇峰挺拔,怪石嶙峋,鬼斧神工。由于受地球第三纪海浸和第四纪冰川运动影响较小,故成为中南地区陆生生物理想的“避难所”,是古老的第三纪古热带至温带植物群的衍生物和植物种再度分化的发源地,被专家誉为“生物基因库”。目前境内有植物206科、839属、206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10种、省内罕见的89种;稀有动物有150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50余种。早在1000多年前,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流放于此,写下“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诗句。又传古有净乐国王,至此修道,遗址尚存。除壶瓶瀑布、净乐遗址外,还有龙门出水、九姊妹尖、雷打石、仙人岩、天池等众多自然景观。

    (六)常德诗墙

    这是从1990年起以城市防洪墙为载体兴建的以诗词为主,综合诗、书、画、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一个大型文化工程。诗墙全长3000米、14000平方米,共刻有诗歌1267首,被誉为“诗国长城”。其中,有传统诗词1020首、新诗105首、世界诗111首、民歌14首、曲联17首、文赋3篇。诗词按其内容分为:“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等6个篇章。诗墙所选诗词,经全国900多位书法家以正、行、草、隶、篆等不同书法形式书写,其中有众多著名专家和学者。2000年,常德诗墙被收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被誉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

    (七)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

    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荆州、石首和湖南岳阳、津市、常德五市的中心,北枕长江,南抱洞庭,平地拔起于百里平川之上,独秀于水乡泽国之间,总面积290公顷,自古就有“银湖翠野一金山”之称。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巍然屹立于山之东南。站在黄山头之颠,脚踏湘鄂两省疆域,感知黄山头悠久的历史渊源。山中100多个景点和动人传说,把各个景区融合在大自然的山峦沟谷之中。璀璨的文化遗产,众多的名胜古迹,堪冠之为奇。1992年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山北的湖北部分又被命名为湖北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辟三大景区,即位于主峰上的高山览胜区,有忠济庙、谢公墓、犀牛望月岩等景点;历史文化区,建有西晋、北宋两位荆州刺史的坟墓:一是西晋车骑大将军、荆州刺史刘弘墓;另一位是北宋荆州刺史谢麟墓,还有访贤亭和南禅寺等景点;森林观景区,有冲风峪湖、白龙井、虎跳涧等景点。三大景区使黄山头的森林景观、历史文化、自然景点、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踯躅其间,能纵观今古,畅舒情怀。

    (八)孟姜山

    又称嘉山,在津市市区东南7公里,相传孟姜女故宅即在其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家住嘉山下的青年男女范杞梁与孟姜女新婚3天,新郎就被抽去修筑长城,不久,范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长城下痛哭3日3夜,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中投海而尽。后人为纪念这位忠贞烈女,遂将嘉山命名为孟姜山。该山风景秀丽,郁郁葱葱,澧水环其下,上有孟姜祠,祠前山峰名望夫台,其侧有镜石,皆孟姜女遗迹。有竹名绣竹,细叶如缕,盖姜女针黹时念远所为,后遂成种。

    (九)澧州文庙

    澧州文庙位于澧县城关镇。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明洪武元年(1638年)迁现址。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整体自南而北有头门、半月池(上有状元桥)、棂星门(头门、棂星门已不复存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有钟楼、鼓楼和厢房。大成殿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以桃花仑——桃花江为主的益阳风景旅游区

    (一)益阳桃花仑山水休闲景区

    主要是“一山两湖两带”,即四方山核心景区、梓山湖、鱼形山水库和资江风光带、南洞庭湖风光带。益阳乃千里资水注入八百里洞庭的汇合处,倚山临水,风景宜人。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益阳知县刘激和龙洲书院长教蒋道临,赞叹益阳山水美丽,曾在龟台山上石刻《资江十景》。从此,《十景》风光辗转传颂,至今不衰。其中最著名的有:

    1.“关懒惊湍”。位于益阳市青龙洲、萝葡洲上游附近。此处河面较为开阔,沙洲鳞次栉比,卵石满布,水流滔滔,如万马奔腾,向有“惊湍”之说。相传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将关羽和东吴鲁肃、甘宁相拒于益阳时,关羽屯兵北岸,甘宁驻节江南,时关羽拟趁黑夜惊涛掩耳,涉水突袭吴军,及至察知甘有准备,偷渡方作罢论。于是,后人将此称作“关羽濑”。

    2.“会龙栖霞”。位于城区资水南岸,有一山峰突兀而立,周围有金堂、石马、皓月、科举、鳊鱼、白鹿等诸山簇拥,如群龙会合,故名会龙山。山上原有一座古刹,名宝泉寺,相传东晋孝武帝时,为印度僧人不如密多所创建。嗣后,明建文帝避祸为僧,途经益阳时,曾驻宝泉寺中。因有帝栖之说,后更名为栖霞寺。

    3.“裴亭云树”。位于城区资水南岸,临江有一座小山,古木苍翠,云树掩映。山上有裴公亭,相传唐末宰相裴休,晚年贬任荆南节度使时,常往返于湘江、资水之间,结交隐逸高贤之士,留连山光水色之美,恋会龙山之葱秀,资滨之钟灵,于小山峰峦筑“云树庵”作读书堂,用以研读经典、交际隐士。裴晚年纠正漕运弊端,整治官吏作风,予贤者褒奖,怠职者贬斥,其政声品德,深受史家好评。明末,益阳籍人、江西巡抚郭都贤,因不满朝廷腐败,愤而辞官,隐归故里,寄情于山水之间,因仰慕裴公情操,于裴晚年读书的云树庵建起亭阁,称为“裴公亭”。

    4.“白鹿晚钟”。位于资水南岸白鹿寺内,有一口古钟,相传为寺内和尚用化缘得来的金银钏钗铸成,钟重600多公斤。每当日落黄昏,阵阵钟声飞出林外,扬音数里,令人心旷神怡。白鹿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5~820年),历史上几修几毁,现存寺院是1987年重建,气势雄伟,较前更为壮观。

    (二)桃花江“美人窝”景区

    1.桃花江。发源于桃江县与宁乡县交界的城墙大山,全长56公里。清同治《益阳县志》载:桃花江“有桃花往往浮出水面。名胜志谓桃花出水焉。”江水由涓涓山泉汇合而成,清彻透明,纯洁甘美。自子良岩以下,绿水萦回,连环九曲,碧波下光滑的卵石,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微风吹过,江面荡起五彩漪涟,令人眼花缭乱。若遇阳春三月,夹岸桃红柳绿,林间百鸟啁啾,阳和春景,美不胜收。关于桃花江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说具有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的部队进驻这里,突发瘟疫,不少将士病倒,无有药治。后来,桃花仙子在江中撒下桃花,染红漫江碧水,将士们饮用桃花液,全部得以康复。因此,桃花液滋润桃花江的女子,脸色宛若桃花。先人黎光地游览桃花江时,曾留下“客当红杏落时别,莺在绿杨深处啼”的赞叹。中国早期著名儿童歌舞音乐家黎锦晖先生,曾就读于长沙国立高等师范,当时有一位来自桃花江的女同学十分美丽动人,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28年,他与中华明月歌舞团赴马来西亚演出,便根据家乡的曲调和美丽的印象,创作了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曲,演出时赢得了侨胞的满堂喝彩。新加坡唱片公司将此歌灌成唱片,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用歌名作商标,特制了一种桃花江香烟,桃花江的名声遂红遍中华和南洋。桃花江在子良岩横腰拦断,形成了一座蓄水7000万立方米的桃花湖。桃花湖方圆万余亩,乘舟泛游其间,水映青山,白帆点点,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疑是人在画中游。沿着环湖公路游去,可观赏桃花沟瀑布,还可饱览富有诗情画意的响涛园。湖边还有石灰溶洞,其中一个溶洞由3个钟乳石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大殿堂,可容万人开会。1992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桃花湖风景区为省级森林公园,现被评为湖南百景之一。

    2.羞女山。位于桃江县资江北岸的修山镇,距县城15公里。临江一面,有大小7个山头,主峰高375米。传说羞女是位住在江边的漂亮村姑,和一位勤劳的青年相爱,正准备洞房花烛,却遇异族入侵中原,青年毅然应征上了前线。临别前,两人海誓山盟,相约凯旋归来再结良缘。青年从军后,村姑十分想念,经常站在村口桃树下了望,希望心上的人早日归来。有一天,贪色的县官路过此地,见村姑长得如花似玉,不禁上前调戏,村姑吓得转身就跑,县官拔腿就追,追到江边,县官一把扯掉了村姑的衣裙,村姑一身赤裸,羞得跳入江中。刹时,江边狂风大作,天上电闪雷鸣,村姑瞬刻化成一座青山伫立江边,县官则变成哈蟆石跪在江中。人们为纪念这位不畏强暴、忠于爱情的羞女,便把江边的青山取名为羞女山。如今站在江边眺望羞女峰,看她那线条分明的下颌高高翘起,青云般的长发软软飘垂,一双粉臂舒展张开,匀称的长腿微微弯曲,俨然是一尊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少女浮雕。羞女山上,莺飞草长。阳春三月,各色杜鹃迎春绽开,五彩缤纷。羞女山下,清泉潺潺,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不仅能治疗肠胃病,而且能使人的肤色变美。尤其是山腰一处清泉,是正宗的羞女泉,传说老人喝了可以返老还童,少女喝了可使肤色白嫩,真乃神奇优质矿泉水。

    3.洪山竹海。是桃江县50万亩竹海中一处独特景观,位于桃江县城近郊2公里处的洪山,以其独特的竹林资源为基础,熔山水、佛教、民俗风情于一炉,具有旅游、避暑、疗养、度假等多种功能的旅游胜地。3万多亩翠绿挺拔的楠竹,山连山,坡连坡,一眼望不到边,组成了竹涛滚滚的海洋。山顶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红楼,是竹海深处的观竹楼。游人登上观景平台极目远眺,山峦叠嶂,葱翠苍绿,竹林波涛起伏,气势磅礴,浩渺无际,蔚为壮观。林中泉水涓涓,山花烂漫,百鸟鸣啼,秀美雅致,翠竹蓝天相映,天然景色美不胜收。春天观竹赏其神,夏天观竹赏其色,秋天观竹闻其香,冬天观竹略其雄,竹海就似“天然氧吧”,是中外游客四季皆宜的休闲胜地。竹海现以观竹楼为中心,已修建竹艺博览馆、吊脚楼情人村、避暑休闲度假楼,还有一个小型的珍稀动物园。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来到洪山竹海,坚持步行上山观竹,还勉励看山员好好护林,造福子孙。199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视察竹海时,欣然题词“楠竹之乡”。

    4.罗溪瀑布。位于桃江县城西南30公里的高桥乡,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拥有落差103米的罗溪瀑布和集休闲、垂钓、湖中泛舟等多种游乐项目于一体的罗溪湖,以及独眼龙、棋盘石、铜锣山、仙人桥、萝卜洞、月亮石、一线天等奇山异石和特色景点。景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溪水环绕,连绵不断,珍稀动物出没频繁。罗溪瀑布是我国中南地区的独特奇景,溪水飞泄而下,形若白练,三潭三溢,始入谷底,声如雷鸣,浪花四溅,化成蒙蒙细雾笼罩四周,使树木花草一片朦胧,让人感觉进入幽幽仙境。

    (三)安化景区

    其主要景点有湖南百景之一的柘溪水库,位于安化县城西部15公里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拦截资江,修建起来的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是湖南最早的一颗“红宝石”。它不但为三湘四水带来了光明,也在大坝上游构成了一处百里平湖,成了湘中大地上一处胜似漓江山水的“百里画廊”。景区的起点,是一道长330米、高104米的雄伟大坝,像一道彩虹飞架资江南北,北有过坝船闸,南有公路隧洞。每当大坝泄洪,落差百米的江水,从9个溢流孔中飞流而下,9条银练空中挂,滚滚雪浪似倒海翻江,令人叹为观止。进入夜晚,坝上坝下银灯万盏,恰似银星撒落人间。从电站大坝乘船至平口镇56公里的水路,两岸郁郁青青,山岩千姿百态,有的似骏马临江,有的似金鸡报晓,有的似二龙戏珠,有的似仙女下凡,堪称百里山水,百里画廊,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全库区由对口溪、宝塔山、梅王洞、福寿山、大溶塘五个景区,构成了一幅幽秀雄险的特色山水画。水库中有45个大小不同的孤岛,形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水相映,水碧天蓝的壮丽景观。游艇行驶在湖中,时而像驶入三峡一样雄伟,时而又似航行在洞庭湖上无限开阔。宝塔山上桔果飘香,林科所山上百树称奇,灵猴已在湖中小岛安家落户,美丽的孔雀已在绿岛上抖翅开屏。近年来,库区还在湖汊里建起了民俗度假村,在水上船家办起了活鱼餐馆,益阳市已将其列为重点旅游避暑度假区。

    此外,还有“芙岭朝云”、“青云洞”和“七星岩”等众多景点。芙蓉山位于安化县西南部。清同治《安化县志》载:“芙蓉山上有七十二峰,一名青阳山,高十五里,东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奇峰叠秀,状如芙蓉。县中十景所谓芙蓉朝云是也。”芙蓉山奇峰屹立,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主峰蚂蝗山高1471米,公路伴山而上,峰回路转。其间木石杂沓,百卉翕蔚,珍禽异兽,时有出没。自然景观有山鹰洞、响水洞、老龙溪、水艳滩、卧龙榻、眠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文化寺、白云寺、南轩亭、半山寺、扶王殿、云雾山庵等。另一座天罩山,山势高耸,常年云雾笼罩,山顶平阔,风景秀丽,气候凉爽,乃避暑胜地。民国时期,有德、意、美、挪威等国传教士来此避暑。“青云洞”,乃益阳市境内最大的溶洞,旧称桃山洞。洞旁耸一奇石,俨如侍卫;周围岩石林立,宛若城廓。洞门高40余米,光滑如削。洞中怪石嶙峋,形态各异,石笋百态千姿,错落有数,阔处可容广厦。洞中还有阴河流水潺潺,凉风习习,飞泉喷雾,奇特生趣。“七星岩”,位于安化县大桥乡,岩石壁立如城,高10余丈,上有七星状,位次于北斗。对山石壁有锣钹痕迹,称“锣钹岩”。沿小溪而上,入峡谷处有两巨石叠合,名“双幅岩”。下有洞,洞内有石名“一牵夫”。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游此岩后,曾题写“风起泉飞布,云归树挂衣,方知桃洞里,花鸟尽忘机”的名句。

    (四)赤山岛

    赤山岛头枕长江三口和澧水,脚濯资水、沅水,横亘于东、西、南、北洞庭湖之间。长30公里,宽4公里,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是洞庭湖的中心,是中国内陆岛屿中面积最大的岛,六个澳门大。该岛植被繁茂,多为原始次生林。土质皆为赭红,“赤山”因而得名。岛上有“三奇”驰名天下:奇人曾金莲,身高2.34米,为世界女巨之最;奇树“樟抱腊”,已有20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心,怀抱一棵胸径二尺有余的古腊;考古学家于2001年在此树土层中发现数枚至少十万年前的先人旧石器,发现了旧石器遗址四处,被人们称之为奇石。赤山岛地貌奇特,岛中有湖,湖中有岛,自然风光漪旎,历史传说众多,相传战国时越大夫范蠡曾携西施隐居此间故自唐代以来,赤山又称“蠡山”;汉代三国文化在该岛十分丰富,岛上有关公沙嘴、联五岗(刘、关张、诸葛、赵驻军处)、子龙村、张飞嘴,特别是关公在这里被封为“汉寿亭侯”,山上一直有关公庙,又称侯王庙。明代宰相杨嗣昌的墓葬葬在该岛,因而这里原来一个乡称为杨阁老。该岛又是苎麻的发祥地,古时西施在山上的苎萝山种麻,始称“苎萝山麻”后来简称“苎麻”。

    (五)凌云塔

    凌云塔位于沅江市东南5公里处的万子湖千秋浃。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破土兴建,嘉庆二年(1797年)六月竣工,共耗银4710两。塔由16906块花岗岩砌成,七层八方,高33.5米,底座占地82平方米。塔内上下有石梯贯通,盘旋而上,升至83级即登塔顶。此塔造型俊秀,远望如一支倒立毛笔。塔尖以3个相连的球形石葫芦塔刹作顶,每层塔楼均有八个檐角高翘,饰以披鳞戴甲龙头鱼状石雕。该塔为洞庭湖区单体建筑艺术中的杰作,在江南现存清代石塔中,其风格与质量皆属上乘。相传清代名将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都曾到此一游,各赋诗一句联成七绝一首:“洞庭秋水砚池破,拿过蠡山作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凌云塔经历近两百年,至今保存完好。1983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镇江塔

    镇江塔位于南洞庭湖的小口寨湖湖中,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七年,比凌云塔早十一年,由当时的县长尹宏文主修,塔高23.95米,为砖石结构。此塔有沅江门户华表和镇水妖之意,初建时候塔建在朱家嘴小集镇的街尾,随着湖水的抬高和洞庭湖的下沉,如今的宝塔,终年都浸泡在湖水之中。

 

第二节   深厚的人文资源

 

    民风古今相承,民俗今昔相通,“百里而习异,千里而俗殊。”洞庭湖区民风民俗虽然多异,但传统风俗始终是主体,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它处于荆楚和湖湘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发展既兼有浓郁的荆楚文化的风格,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远古时代,常德诞生了一位与尧舜齐名的传说人物善卷。唐尧敬慕善卷的贤德,拜他为师。虞舜欣赏善卷的才干,请他出山治理天下。在治水途中的大禹,也曾向善卷求教。隋人樊子盖任荆州刺史时,鉴于善卷的事迹,改枉人山为善德山,简称德山,终成千古名言“常德德山山有德”,毛泽东在《水调歌头》词中曾加以引用,更使其名声远扬。

    继善卷之后,对洞庭湖区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有屈原、宋玉和范仲淹。史载屈原的祖籍为常德汉寿县。他二十岁出任楚怀王的左徒,因主张修明法度,选贤任能,联齐制秦,统一中国,而遭到奸臣谗毁,被顷襄王流放江南。屈原满怀愤懑,从郢都到鄂渚,入洞庭,溯沅水,转资江,回渡湘水,进入汨罗江下游,居住在汨罗江北岸的玉笥山。他怀念楚国,常常触景生情,把满腔的哀愁、忧国忧民的情志,与沅湘民间文化营养倾注笔端,在洞庭湖区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哀郢》等作品。最后,抱石投江殉国,被安葬在这片令他情牵梦萦的土地上。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他的“赐田”、晚年的流放地及去世后的墓葬,均在临澧县。屈、宋创造的楚辞是我国南方文化的一面旗帜,并且成为汉文化的主干。有古史专家曾说“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可见,沅澧和湘江流域在中国古文化的形成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洞庭湖区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他是苏州吴县人,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幼年丧父,与母亲随出任安乡县令的继父“越洞庭而西”,在安乡县城西北颧港兴国观(今书院洲内)读书。他在这里度过的五年时光,饭食不继,常以野菜充饥;缺纸少笔,便折断芦荻在沙台里习字;盛夏之夜,蚊蚋逞虐,酷暑蒸人,无灯供读,便效法车胤“囊萤借光”;隆冬,江河冰封,雪漫原野,仍坚持冷水沃面,刻苦攻读。人不堪其苦,志不改“以天下为已任”的抱负。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入仕后,敢为百姓说话,有“敢言”之名。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重农桑,减轻徭役,整顿武备,推行汉制,被掌握实权的保守势力罢去执政,贬谪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庆历四年(1044年)春,范仲淹的莫逆之交、北宋政治家、革新派人物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求范仲淹写记。范看到滕子京的《求记书》和《洞庭晚秋图》后,深感滕子京屡遭人嫉,一贬再贬,却襟怀坦荡,勤于公务,便产生强烈的共鸣,欣然根据自己在洞庭湖区的生活经验和政治抱负,写下了千古流芳的《岳阳楼记》。

    荆楚、湖湘文化的长期熏陶,养育了洞庭湖区人民独特的个性特征。明弘治元年《岳州府志•风俗志》称:“人性悍直,士尚行义,士知义而好文……居山野者,力耕桑;近水滨者,业网罟。俗尚淳朴不事华靡。”清康熙二十四年《岳州府志》载:“人性悍直,士尚义,俗尚淳朴,不事华靡”、“岳州俗尚义,好文,有屈原遗风。”清同治十三年《直隶澧州志》称武陵人:“士知义而好文”、“有楚遗俗,有屈原遗风”;民国《澧县县志》载:“民俗以勤俭朴实为美”、“民俗淳厚尚礼义少争讼”、“澧俗畏上乐输,力于耕桑,急公靡怠,较他邑为驯”。

    事实表明,一个地区人群的原始信仰,是这个地区在自己早期的经历中形成的理想模式的折射,它回归到这个地区的现实生活中,就是人的性格。这些性格在地区发展的进程中,就会凝结为地区的魂,亦即人民的精神世界。在荆楚、湖湘文化的长期熏陶下,洞庭湖区的魂,洞庭湖区人民的精神世界,最突出的就是好文、尚武、重义。

    一、好文

    文化是一个地方生存的血脉,也是发展的底气。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或文化“贫血”,尽管还热热闹闹,甚至每年能推出上百个娇艳星姐,上百个“绝对男人”,上百个飞黄腾达的官员,上百个吃了“夜草”骤富起来的大款,但这些都不过像装进竹篓的螃蟹,翻动出的多是城市经济文化的泡沫。纽约丰姿绰绰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人类文明的最前卫的创造力与最狂野的妄想,而是来自于这些朴素无华的数字:纽约有91所大学,150所图书馆,700多家独立研究所,每4个人中有一位大学毕业生,
每10个人中有一位硕士①。洞庭湖区的文化底蕴,也不在于它的宣泄和张扬,而在于它的厚重和深沉,在于它长期植根于洞庭湖区的肥田沃土,养育出一批咤叱风云、流芳百世的杰出人物。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洞庭湖区在政治、思想、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领域,更是人才辈出,璨若群星。
    ①胡平:《爱并恨着的土地—江西及中部的解读》,江西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一)政治领域

    宋教仁(1882-1913),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桃源县南上坊村香冲,是第一个“民国政治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武昌两湖书院结识黄兴,遂成莫逆之交。同年11月,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周震麟等在长沙黄宅筹创华兴会。翌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选举黄兴为会长,宋为副会长。之后,他奔波于日本、辽宁、上海、武昌等地,组织和发动推翻清朝的斗争,终于导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任法制院院长。袁世凯窃踞大权后,宋教仁积极协助孙中山联合其他党派,筹组中国国民党。民国元年(1921年)8月,中国国民党成立,孙中山被选为理事长,宋被选为理事,受孙中山之托代理理事长职务,坚持进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加强保卫共和政体的斗争。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他应袁世凯之邀由沪乘车去北京,被袁世凯所派刺客枪杀,年仅31岁。孙中山在悼念挽联中称颂他“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蒋翊武(1885-1913),出生于澧县城关镇,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1904年,因帮助宋教仁在常德响应黄兴发动的长沙起义而被开除学籍。1906年,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参与创办《竞业旬报》,倡导反清革命。后到武汉加入新军,被推为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的社长。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社召开联席会议,公举他为“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组织指挥武昌起义,并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推进各省的独立与反正,为结束封建帝制和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重要条件。袁世凯窃国后,他坚辞不受所聘,继续以汉口为据点,联络旧部,与南京相呼应,扩充反袁势力。1913年7月返湘,与革命党人谭人凤策动湖南独立,公开开展反袁活动。9月9日,被袁世凯杀害于广西桂林。1916年,孙中山督师桂林,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还嘱胡汉民撰写碑文,称“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

    任弼时(1904-1950),出生于汨罗市唐家桥(现汨罗市弼时镇),自幼天资聪慧,机敏过人。“五四运动”时,参加爱国运动。民国10年(1921年),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长征时,他先后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红二军团政治委员、第二方面军政治委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曾同朱德等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2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中央书记处工作。次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并主管中央组织部、西北局和工青妇工作,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组职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1932年3月,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一起,参与许多重大决策,参加指挥辽沈、平津和淮海3大战役,并筹建新中国。1950年10月27日因突患脑溢血,逝世于北京。

    林伯渠(1886-1960),常德临澧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1904年进入日本东京弘文学校留学,次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中国同盟会。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继续留在国民党内,为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他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后到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任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3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7月15日宁汉合流后,即去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辗转去苏联。1933年,他回到中央苏区后,先后任中华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长、财政部长,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广泛开展节约储粮,保障红军和苏区人民的供给。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后,继续任财政部长。1937~1948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领导边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60年5月病逝于北京。

    苏振华(1912-1979),平江县三墩乡人。出身穷苦,少年即参加革命活动,为儿童团团长。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在反“围剿”中英勇善战,后参加长征,历任红一方面军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党校校长,鲁西军区政委,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冀鲁豫军区政委等职。1937年参加平型关战斗,1940年,由太行山率部挺进冀鲁豫边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与杨德志等领导广大军民多次粉碎日军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一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参加了淮海、横渡长江和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常委,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周谷城(1898-1996),益阳县(现赫山区)人。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1921年,任湖南第一师范英文教员兼伦理学教员,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参加农民运动,任省农民协会顾问、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大革命失败后潜往上海,为《东方杂志》撰稿和在大学兼课,发表文章宣传爱国主义思想。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是上海著名的爱国民主教授。全国解放后,历任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主委、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和学术专家,70多年的历史教学研究硕果累累。早年出版了《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政治史》等著作。1939年出版的80万字的《世界通史》,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史体系,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其著述有10多部,论文有200多篇,共达数百万字。他在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期间,仍精心育人,不顾年事已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何长工(1900-1987),华容县人。1914年考入岳阳第三联合中学,因作为学生代表参与清算校长账目被学校开除。1918年应罗喜闻之邀,和高风、毛遇顺等到北京,通过蔡元培,到长辛店留法高等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在此期间,他先后两次见到毛泽东,与之谈及工人运动和留法事宜。1920年12月15日,他和罗喜闻等10人乘法国邮船“智利号”,由上海启程赴法国巴黎,开始勤工俭学生活。1922年6月,由高风、毛遇顺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1月,回到家乡华容县从事政治、武装斗争,曾担任洞庭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率农军击败了北洋军蔡鉴旅和军阀杨森的连续进犯。“马日事变”后,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1928年3月,奉命率部南下资兴,策应和迎接朱德、陈毅所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农军上山,并于4月28日主持朱德、毛泽东两支红军会师和红四军成立大会。之后,先后担任三十二团党代表、宁岗中心县委书记、红军第五纵队政委、红八军军长等职务,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和“反围剿”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遵义会议后,任红九军团政委。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红九军团改称三十二军,他任政委。在延安时期,曾担负保卫中共中央的任务,后受命兴办军事教育,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国家重工业部副部长、代部长,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被任命为军事学院副院长。1980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任中顾委常委。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毛致用(1929-  ),岳阳县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民兵中队长、乡财粮员、乡党委书记、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省委书记。1977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9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全国唯一历经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担任党中央主席或总书记时期的省委书记,唯一从普通农民升迁到国家领导人、并连续在省委书记及国家领导人岗位工作近30年的高级领导干部,有人称为“毛致用现象”。他长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和探索了农村工作和党务工作的丰富经验,出版有《农业•农村•农民——新时期改革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党性•党风•党建——新时期党的工作实践和思考》两部著作,提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理论见解,对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和党务工作有很大指导作用。

    属于洞庭湖区各县、市、区籍贯,并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的还有(按姓氏笔划排列):卜谷香、帅孟奇、江渭清、刘志坚、刘春樵、刘镇武、李锐、朱绍清、邱创成、张震、张令彬、张树芝、周扬、钟期光、唐天标、聂璧初、夏曦、黄炳秀、裴周玉等19人。

    另外,平江人李元簇担任过台湾国民党中央副主席、“副总统”,南县人黄少谷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宣传部长,益阳人曹圣芬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社董事长。

    (二)思想领域

    周扬(1907-1989),益阳县人,据周氏族谱记载,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第50代孙。1926年考入上海国民大学,在学习期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较深。1927年春,转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严峻形势下,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从日本回国后,即投身于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又奉命离开上海,赴延安组织和领导文化艺术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迫害,被关进监狱达9年之久。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重返工作岗位,撰写了许多指导性很强的文艺理论文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周扬文集》,收录了他56篇很有建树的作品。

    刘放桐(1934-  ),桃江县人,因家境贫寒,只读完高小,凭着勤奋、刻苦和顽强的意志,自学了高中课程,考取湖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讲授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等课程时,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这些领域的哲学问题,所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空白,推动了学科建设。他的《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等论著及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期间重点项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对这方面的研究起着领路人的作用。

    张舜徽(1911-1992),沅江人,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古典文献学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厌恶八股文,终身不应科场考试,埋头钻研朴学,尤其擅长天文算法。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致力于自学,掌握了许多治学的方法。17岁写成的《尔雅义疏跋》一文,是他考证文字的开端。1941年起,先后执教国立师范大学、民国大学、兰州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创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并任所长和会长各10年。在治史过程中,先后出版专著24部、超过1000万字,其中最重要的有:《说文解字约注》、《清人文集别录》、《中国文献学》、《周秦道论发微》等,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何光岳(1939-  ),岳阳县人,史学奇才,称“岳州八怪”之一。他少年丧父,家庭贫苦,八九岁做童工,为人牧牛,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他“失学之后不气馁,困难面前不低头”,嗜书如命,常将微薄收入用于购书,至今藏书89000多册,评为湖南省十大藏书家之冠,其中私人收藏族谱4000余部、38000余册,辞典4000多部,皆为全国私藏之首。他潜心于中国和世界历史地理的研究,掌握了大量史料,在“中华民族源流史”、“中国姓氏源流史”、“炎黄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专长和突出成就,不少填补了中国学术史上的空白。到2003年底,共出版专著2006万字,成为世界手写史学著作出版发表之冠; 2003年一年内出版发表史学著作886万字,成为一年内世界出版字数之冠;其专著《中华姓氏源流史》705万字,皆系独力手写出版的史学,成为世界独力手写史学出版单部(非主编、非丛书、非合编)之冠。1994年5月起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湖南中国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等职,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已有几个省、市成立“何光岳研究会”,并有专著《农民历史学家何光岳》、《史学奇才何光岳》等出版发行。

    (三)经济领域

    任凯南(1884-1949),汨罗市人,著名经济学家。青年时期聪明好学,曾考取秀才,后考入清末兴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学,1921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回国。1926年任湖南大学经济学教授,1928年当选为校长,同时被聘为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1932年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他学识渊博,在经济学方面造诣尤深。在伦敦大学时已学名赫赫,至武汉大学执教时,已被誉为经济学界“南任北马(马寅初)”两大家之一。

    杨敬年(1908-  ),汨罗市人,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及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行政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二班研究生,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政治经济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10月起任南开大学教授。1949年天津解放后,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兼天津市财经委员会委员,创办财政系且兼系主任。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开设发展经济学,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专著有《科学•技术•经济增长》、《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西方发展经济学文献选读》。译著有《英国议会》、《垄断资本》、《经济分析史》、《银行家》等10余种。其中《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等著作,被列为国家教委文科教材,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科的带头人。

    唐伯球(1890-1960),著名实业家,桃源县人,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毕业于长沙高等工业学校。1916年后,任衡阳甲种工业学校矿科主任、水口山矿务局局长。他跋山涉水于湘南、湘西,首先发掘开采了世界上稀有的钨矿(今湘西金矿前身),编撰出版了《矿冶学》专著,与人合著有《冶锑学》。1938年至1946年任湖南纱厂厂长,后又引进国外设备建第二纱厂。在桃源、长沙等地开办双利钨矿公司、利生纺织厂等。1946年当选省参议员,副议长。1948年加入民革,任常委,旋任省参议会议长。他团结工商界人士,与程潜密切配合,为长沙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参事,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四)科技领域

    姚绍福(1932-  ),桃源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飞航导弹总体设计专家。1952年考取湖南大学电机系,1954年赴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1959年学成回国,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研究室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飞航导弹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航天部三院副院长、院长,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飞航导弹型号系列总设计师。他的科研生涯与中国飞航导弹的成功研制融为一体,用自己的心血参与谱写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发展篇章,为中国导弹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撰写的《2000年中国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发展战略》、《飞航导弹发展动态综述》等10多篇科技论文和研究报告,是中国导弹核武器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魏曦(1903-1989),岳阳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微生物学家。早年于上海医学院毕业、并获医学博士,193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1939年回国后,到昆明参加筹建中国第一个生物制品所,为抗日军民提供大批疫苗和血清。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连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回归热螺旋体、支原体的研究。是中国人兽共患疾病和微生态学的奠基人。由于他的试验成功和启发,美国科学家恩斯特发明单层细胞培养法,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成功,1954年获诺贝尔医学奖。恩斯特说,这是他和中国科学家魏曦共同的大事。

    据何梓林、夏远生主编的《20世纪湖南人物》和杨敬东著《当代人才问题新视角》两书统计,至2003年,洞庭湖区的“两院院士”(含1955年当选的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共2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工程院院士9人,还有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2人,俄罗斯国际工程院院士1人。其籍贯分布情况是:

    1.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丁夏畦(桃江)傅家谟(沅江)艾国祥(益阳)周  扬(益阳)魏  曦(岳阳)刘昌明(湘阴)刘大年(华容)黄松龄(华容)沈绪榜(临澧)黄宏嘉(临澧)翦伯赞(桃源)孟少农(桃源)朱作言(澧县)贺福初(安乡)戴元本(常德)

    2.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龙驭球(安化)黄伯云(南县)潘自强(益阳)文伏波(桃江)夏家辉(桃江)刘更另(桃源)姚绍福(桃源)王众托(平江)傅依备(岳阳)

    3.中央研究院院士(2人):余嘉锡(常德)张伯毅(汉寿)

    4.俄罗斯国际工程院院士(1人):刘伯操(南县)

    (五)文化领域

    陶澍(1778-1839)清大臣,著名学者和诗人。湖南安化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监察御史,以直言敢谏,善决疑狱,晋给事中。巡视漕运,尽革陋规。出任川东道,调整官盐价格,致私贩绝迹,民受其利。道光元年(1821年),调山西按察使,后升安徽布政使,三年(1823年)升巡抚。在安徽筹赈水灾,纤悉周至,芜湖人建坊以为纪念。五年(1825年)调任江苏巡抚,筹划海运,船自吴淞口经月即抵天津,魏源以海运成功“为东南拯弊第一策”。在两省巡抚任内,悉力兴修水利,人民深受其益。十一年(1831年)升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力革盐场弊端,创票盐法,并进行多项改革,成效卓著,以积劳成疾,卒于任。赠太子太保,谥文毅。博学多通,学问功底深厚,工诗文,善于考论名物,辨析学术每能详其本末,述其利弊。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奏议》,《蜀輶日记》,《陶桓公年谱》,《陶渊明集辑注》,《靖节年谱考异》,《陶氏世谱》等著作传世。

    丁玲(1904-1986),临澧人,原名蒋冰之。父亲是清末秀才,母亲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丁玲早年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1927年发表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逃离南京转赴陕北保安县,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等优秀文学作品。1948年写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丁玲先后担任文艺界多种重要领导职务,并在繁忙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评论文章。1955年和1957年被错误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8年又受到“再批判”,并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丁玲一生著作丰富,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周立波(1908-1978),益阳县(现赫山区)人。1924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29年秋,他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专攻经济学。1932年爆发“一•二八”事件,因参加罢工活动被捕,1934年8月获释后,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接着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期间,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作品多以反映民间苦难、讴歌工农红军为主,同时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批判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政策。他是“国防文学”早期倡导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牛》等。1946年10月,他去东北松花江省珠河县参加土改,事后写出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长篇巨著《暴风骤雨》,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1954写出另一部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9月,他偕妻子林蓝和女儿回益阳,至1959年11月,先后写成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另一巨著《山乡巨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极“左”路线的迫害。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重新获得自由,立即拿起笔杆重新战斗,又很快写出反映三五九旅南下支队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湘江一夜》,1978年获全国优秀小说一等奖。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祖籍湘阴。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上映,在全国青年中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吴华之歌》,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以及《杨沫文集》等。

    白杨(1920-1996),杨沫的胞妹,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她的成名之作是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业公司,1937年与赵丹联合主演的《十字街头》,使她崭露头角,名声远扬。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许多中国影迷都觉得他们已发现一个中国嘉宝,那就是具有和嘉宝异曲同工的白杨。” 她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银幕实践中,积累了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人物形象的丰富经验。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影片中,塑造了具有东方女姓独特性格的李素芳形象,使该片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珍品;在《祝福》影片中扮演祥林嫂,表演细腻、自然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表演艺术的功底和魅力,于1957年获得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翦伯赞(1898-1968),桃源人,维吾尔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学教育家。他早期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革命运动。1919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夏大学、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世纪20年代起研究中国历史,1938年出版的《历史哲学教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作为高校教科书,印行30多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史学人才。

    刘大年 (1915-1999),华容县人,历史学家。湖南国学专修学校肄业。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冀西专区行政干部学校教导主任,冀南行署教育科科长,北方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华北大学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史学会主席团第二、三届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他从事史学研究50多年,以中国近代史和史学理论研究而闻名于世。他的第一部历史著作《美国侵华史》一版再版,影响很大,1953年获斯大林奖。还与人合著了《台湾历史概述》,主编了《中国史稿》第四册以及《中国近代史问题》、《刘大年史学论选集》等,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康濯(1920-1991),汨罗市人,年青时参加革命,1939年从部队回延安。1940年,曾任文化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长、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秘书长,编辑《文化导报》、《工人日报》。新中国建立以后,历任全国文联研究室研究员、中央文学讲习所副秘书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1987年调北京,主持中国作协创联部工作,从事专业创作。在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有33部作品,计3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先后被译成日、英、法、俄等文版,尤以《水滴石穿》在国外影响深远。

    莫应丰(1938-1989),桃江县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他发表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长篇小说5部,有的被译成英、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小说《将军吟》是我国新时期发表较早的一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力作,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谢芳(1935-  )益阳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51年考入中南文工团音乐部,参加话剧表演。1952年,随团参加农村土地改革,向当地群众演出由她扮演喜儿的《白毛女》,受到观众好评。她在《小二黑结婚》中饰演女主角小芹,演得活泼而纯情。她主演的大型歌剧有《刘三姐》、《货郎与小姐》、《红旗战歌》。1959年以后,她参加电影拍摄,在《青春之歌》中扮演林道静,在《早春二月》中扮演陶岚,在《舞台姐妹》中扮演竺春花,从多方面展示了她塑造生动感人的银幕形象的艺术才华,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

   蒋祖慧(1934-  ),临澧县人,著名作家丁玲之女,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她3岁随母亲到延安,后又从晋察冀边区到东北解放区,受到解放区浓烈的革命文化的熏陶。1949年,丁玲将她送到朝鲜平壤崔呈喜舞蹈研究所学习舞蹈,艺从著名舞蹈家崔呈喜。1961年10月,从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编导系毕业回国,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专业编导。1963年,她成功地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搬上舞台,以后,又为主参与了《红色娘子军》的编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赞扬。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由于她的努力,中央歌剧舞剧院的《雁南飞》、《杨贵妃》、《蓝色的多瑙河》等舞剧相继问世,为“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中国舞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之后,她又编导出第二幕《不寻常的婚礼》,在国内曾夺得三个一等奖,并应邀到苏联、英国等9个国家演出,曾引起当地轰动。

   (六)教育领域

    范源濂(1876-1927),湘阴县人,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他出任北京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正监督(校长)时,年仅24岁。他革故鼎新,选贤任能,整肃学风,颇有建树。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范源濂出任教育总长。在南北军阀混战期间,他辞职赴美国考察教育。回国后,于1920年第三次出任教育总长。在任两年中,公布了招生资格和采集委员会章程;着手汉文字改革,公布了同音字母。 范源濂从青年到晚年,生活俭朴,为官清廉,待人诚恳,事亲至孝,始终不渝地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深受世人尊敬。

    张国基,(1894-1992),益阳市资阳区人。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追随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积极组织驱逐军阀张继尧的斗争。1927年4月,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由毛泽东、周以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担任中央独立一师师长。后来,被党组织派往南洋,在新加坡、印尼等地执教30余年,桃李遍天下。1958年回国定居,先后担任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校长、北京文史馆馆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侨联主席,还连任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国基几十年致力于华侨教育,倾注了自己一腔心血,在雅加达八华中学和中华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时,精心创立了“公诚勤朴”的校训,时刻着眼于教书育人,教育学生身在南洋,心系祖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为报效中华而勤奋学习。而且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海外几十年,先后介绍了3000多名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和祖国建设。担任全国侨联主席后,仍兼任补习学校名誉校长,身居高位,心系人民和侨生,海外学生送10万元给他祝90大寿,他全部转赠给家乡贫困村办电和扶助贫困学生入学。1992年8月3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9岁。

    (七)外交领域

    郭嵩焘(1818-1891) ,清经世派学者,外交家。18岁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与同学曾国藩、刘蓉结为“金兰”。他在劝促曾国藩“出山”、创建湘军、筹措粮饷过程中,常奔走于湘、赣、江、浙一带,结识了一些西洋人,开始接触西方现代文明,对清廷的固步自封深感遗憾,乃于咸丰十年告假回乡。光绪元年(1875年),他署福建按察使,同年诏任兵部左侍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次年迁礼部左侍郎。他第一个上疏打破世俗的偏见,成立外语学校,第一个主张商办轮船公司,依靠商民与洋人争利,并建议“强国之道,不特效法西方军备、技艺,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因西法之基”。同年九月,以兵部左侍郎、钦差大臣派赴英国,首任中国驻英公使,后又兼任出使法国大臣。他积极疏请清廷先就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神户等地设置中国领事馆,以保护侨民。同时,他在处理太古洋行趸船移泊案、厦门渔民被英商残害案、英商虐待华工案等外交活动中,坚持《万国公约》准则,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洞庭湖区人才辈出,乃缘于“好文”,其根本在于孔子的教育遗风经久不衰。素有“文献国”之称的汉寿县,自宋至清,县内的龙津、石潭、沧浪、龙池四大书院致力于教书育人,学风兴盛,人文蔚起。宋、元、明、清四朝,县内有进士28名、举人129名。华容人号称“岳阳犹太”,自唐宋以来,耕读传家、著作传世已成传统。明初至万历四十年的244年间,全县共出贡士、举人、进士342人,留有论文、诗赋等著述70种、1212卷行世。直至当代,洞庭湖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仍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行列。20世纪50年代常德地区的扫盲业余教育、70年代桃江县的职业教育、90年代汨罗的素质教育等,都曾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常德、益阳和岳阳的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发展高中和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2003年,常德市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达到80.3%,高考录取率达到77.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3个百分点。益阳市初、高中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分别高出省定标准6个和7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达7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空军飞行学员,已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位。岳阳市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8%,初、高中生毕业会考合格率均在97%以上。高考录取率为75.2%,特别是岳阳市一中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即高考上线率100%,西藏部高考一批本科上线率100%,受到了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的表彰。

    科技实力反映洞庭湖区的综合智力。2003年,岳阳市科研成果显著。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44项,市级6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申请专利296项,认定技术合同项目成交额1.7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60家,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益阳市科技事业屡有新的建树,全市2003年共有25个项目列入省以上科技计划,其中有4个项目为国家科技部计划项目,有2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120项,新发展技术贸易机构11家,完成技术贸易成交额95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全年实现产值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51.3%。常德市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取得新的突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国家星火计划4个,获省部级一般科技项目45个、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汉寿县科技事业硕果累累,共获科技成果奖302项,属于国家级3项,省(部)级28项,地(市)级51项,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二、尚武

    尚武,就是为了国家安宁和民族解放,崇尚习武,崇尚打仗,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热血情怀。古人曾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洞庭湖区人民尚武的热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史志初步统计,东汉至民国时期,洞庭湖区人民反抗朝廷和贪官污吏的暴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革命斗争,具有重大影响的就有115次,其中东汉6次、西晋2次、南北朝2次、唐朝2次、宋朝4次、元朝1次、明朝4次、清朝23次、民国时期71次。钟相、杨幺是武陵、龙阳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鼎盛时期的势力多达20万人,活动范围遍及湖区10多个县。钟相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主张,把封建社会农民的政治要求从最初的“太平”教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杨幺是卓越的军事家,他与南宋著名将领张浚、李纲和岳飞打了一些硬仗、恶仗,在军事上多在建树。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抗御外国列强的斗争中,洞庭湖区人民习武从戌,英勇善战,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歌。历史上流行的“无湘不成军”,就是对湖南人尚武从军的赞许。受这种尚武传统的熏陶和军事斗争的磨练,洞庭湖区功名赫赫的军事家不在少数,近代杰出的代表有:

    左宗棠(1812-1885),湘阴县人。清王朝中兴的四大名臣强将,即为湖南的“曾、左、彭、胡”,“左”、“胡”即为左宗棠、胡林翼,皆属洞庭湖区人。左宗棠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1856年,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5000多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升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其时,新疆库车爆发农民起义,建立热西丁政权;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权;10月,伊犁建立苏丹政权;1865年1月,浩罕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带)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乌鲁木齐建立清真王政权;1871年7月,沙俄武装强占伊犁;之后,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悬挂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并发行货币;1874年,日本国入侵台湾。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力排众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同年5月,他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4月,左宗棠坐镇甘肃酒泉,收复新疆战役打响。1876年,指挥清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坐镇,命令三路大军并进,彻底击溃了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了大片国土。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北面的斋桑湖以东地区却被沙俄强行割去)。之后,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1881年夏,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胡林翼(1812-1861),益阳县人,晚清大臣、湘军将领。胡林翼字润芝,是清代道光进士,后放贵州安顺任知府7年,太平军攻至长江沿线时,被调至湖北武昌任湖北巡抚,因与太平军作战有功,被清王朝追授为太子少保、兵部侍郎。胡林翼在中兴名臣中,虽然位居第四,然而他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而且文武双全,文能从政安民,能诗能文,为官清廉,巧治一方;武能带兵打仗,清除匪患。贵州安顺贫穷落后,盗匪四处扰民,致使地方民不聊生。胡林翼出任安顺知府,立志安定一方。他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当太平军攻下武汉,湘军被打得焦头烂额之时,清王朝把他调至湖北任巡抚,带领湘军作战连连获胜,扭转了当时的被动局面,其名声在江南大震。蒋介石也特别欣赏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名题词赠给学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阅读了《胡林翼遗集》,也十分赞赏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遂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毛润芝。胡林翼1861年3月病逝于安徽军营,终年49岁。生前倾其所有,在益阳石笋瑶华山,修建了一座颇有名气的箴言书院“以公邑人”,培育人才,造福桑梓。

    林修梅(1880-1921),临澧县修梅镇人。21岁时参加州试,中第一名秀才,后被录取为湖南陆军武备学堂第一期学生,1905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此后,先后出任湖南陆军速成学堂主持人、湖南新军炮兵营长、湖南陆军速成学堂区队长等职。1906年,以公费留日陆军士官学校,开始结识孙中山、黄兴等人,遂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于反清救国斗争。1908年12月,林修梅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随即回国,被派往四川新军任职。武昌起义后,他跟随焦达峰于10月22日光复长沙,并在湖南都督府参谋部任事。在“二次革命”中,湖南省于7月宣布反袁独立,谭延凯为湖南讨袁军总司令,林修梅被派往岳州要塞任司令,林伯渠任岳州要塞司令参谋。1913年8月,湖南全省被北洋军阀所盘踞,林修梅被悬赏缉捕,被迫离开部队,随同孙中山、黄兴等逃往日本东京。1914年7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创立中华革命党,随后成立湘支部,林修梅为湘支部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时年36岁的林修梅奉孙中山之命,于次年1月随程潜等12人,回湖南组织护国军。林修梅协助程潜迅速扩大队伍,训练军旅,不到两月,除各县民团外,护国军发展到3个旅,湖南20余县宣布独立,4月26日,在靖县召开有18个县代表参加的护国军湖南人民讨袁大会,推举程潜为湖南护国军总司令,林修梅任参谋长。9月,孙中山被广州非常国会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孙委派程潜等在湖南推动护法斗争,林修梅与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密谋起义,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湘南24个县,并通电全国,揭露段祺瑞的罪行,公开宣布与段祺瑞政府脱离关系。起义军很快收复宝庆、衡阳、长沙,后与北军相持在耒阳、永兴间。由于北军军力损失大,内部派系倾扎,吴佩孚只得与湘军划界停战。广州军政府鉴于林修梅在护法军中的卓著功勋,授林为陆军中将。1920年,林修梅应召赴广州在孙中山军政府任顾问、国会参议员,1921年5月,被委任为孙中山总统府代理参军长。1921年10月,他因牙痛,误于庸医,以至感染骨膜炎,于10月15日在广州病逝,时年仅42岁。《民国时报》曾在报道林修梅病逝消息中指出:“至于才能的高超,性情的淡泊,在近时军人中尤谓绝无仅有”、“近代吾国军人中奋斗有为,而抱建设的新思想者,林是首屈一指,近人评吾国新军人,南有林修梅北有冯玉祥。”1921年11月2日,孙中山发布命令追赠林修梅为陆军上将。

    张 震(1914-  ),平江县人,1926年投身革命活动,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军时期,先后任团宣传队长、连政委、营长、团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六支队参谋长,八路军第4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参谋长,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第11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代军长兼政委、军事学院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75年后,先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校长兼政委。1992年10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和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央委员。1985年、1987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据何梓林、夏远生主编的《二十世纪湖南人物》、《平江县志》和其他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授衔开始至2003年的少将以上军官,属于洞庭湖各县、市、区籍贯的有:

    上将(7人):

    唐天标(石门)李聚奎(安化)刘镇武(南县)苏振华(平江)张 震(平江)钟期光(平江)傅秋涛(平江)

    中将(16人):

    文国庆(石门)陶方桂(汉寿)文年生(岳阳)鲁云昆(岳阳)张学东(华容)方  强(平江)方正平(平江)甘渭汉(平江)刘志坚(平江)吴信泉(平江)邱创成(平江)张令彬(平江)欧阳文(平江)钟赤兵(平江)赖  毅(平江)张海阳(平江)

    少将(86人):

    潘振武(鼎城)孙方敏(鼎城)彭水朋(鼎城)蔡多文(鼎城)邵  华(石门)凌  空(石门)李元明(石门)詹德权(石门)杨星球(桃源)王其梅(桃源)刘连凯(澧县)李祖明(澧县)刘定昌(安乡)汪学鑫(安乡)陈时宝(武陵)夏维宴(汉寿)乔新柱(临澧)邓克明(安化)刘胜岩(安化)李作成(安化)张国泉(沅江)冯  亮(沅江)胡长生(沅江)胡凤能(沅江)莫固基(桃江)文可芝(桃江)钟渭贤(桃江)唐  铎(赫山)孙楚源(赫山)曾端生(资阳)邓汉民(南县)张树芝(华容)朱绍清(华容)方之中(华容)方慰三(岳阳)龚平秋(岳阳)文仲夫(岳阳)刘乔一(岳阳)蔡爱卿(楼区)邵  勋(汨罗)梁金华(汨罗)吴咏湘(汨罗)周九银(湘阴)黄林异(湘阴)方  正(平江)方国南(平江)方国安(平江)王赤军(平江)李  元(平江)李  基(平江)李梓斌(平江)李柏桃(平江)李桂林(平江)李光辉(平江)李彬山(平江)何  辉(平江)何能斌(平江)何维忠(平江)张平凯(平江)张闯初(平江)张书祥(平江)张正光(平江)钟  伟(平江)钟明彪(平江)喻集禧(平江)喻缦云(平江)谢忠良(平江)谢福林(平江)黄  彬(平江)黄连秋(平江)黄胜明(平江)吕  展(平江)唐  明(平江)余  非(平江)吴自立(平江)徐德操(平江)裴周玉(平江)郑贵卿(平江)林胜国(平江)叶楚屏(平江)余光文(平江)孔峭凡(平江)秦化龙(平江)杨尚高(平江)罗湘涛(平江)李作之(平江)

    此外,洞庭湖区还有不少民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的将军。据岳阳市政协1999年编辑出版的《岳阳籍原国民党军政人物录》初步收录的中国国民党(含兴中会、同盟会等早期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及现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政权组织及政治团体中担任过重要职务的(军队少将以上、政界专员以上),共计305人,其中军队少将以上187人(见表7-1)。

表7-1        岳阳籍国民党军队少将以上人物统计表
县别 合计 其中
  上将 中将 少将
岳阳 24  4 20
临湘 18 1 3 14
华容 16  5 11
湘阴 24  6 18
汨罗 22 1 3 18
平江 83  12 71
合计 187 2 33 152
    资料来源:岳阳市政协文史委:《岳阳籍原国民党军政人物录》,2002年内部版。

    三、重义

    重义就是讲道义、重情义。在洞庭湖区的历史人物中,有很大一批精忠报国,入生死而不顾、进官场而不贪的深受人们爱戴的忠臣、清官。楚国大夫申鸣的传说,就在洞庭湖区家喻户晓。申鸣(前479年),春秋末期楚国人,家居澧县。相传他初做低级“士”官时,种园赡养父母,孝行广。后来惠王请他做官,却不肯接受,父亲问他为什么?他说:“抛掉孝子去当忠臣,可以不必。”父亲执意要他接受,他去做了左司马。上任仅3年,便遇上白公(楚平王孙)作乱,杀掉令尹(相当于宰相)子西和司马子期。申鸣便带领军队围攻白公。白公被围困以后,向石乞求计,石乞说:“他是个很讲孝道的人,若把他父亲捉来,申鸣定会来见你,那时你对他说,若能和我一起干,便和你平分楚国;若不,你父亲便难活命!”白公便派人捉来申父要挟申鸣。申鸣见此,知道忠孝已难两全,便流着泪对白公说:“入朝以前,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了。”说完,便击鼓进攻白公。白公遂杀申鸣之父,随即自缢身亡。申鸣平定叛乱以后,惠王赏赐黄金百斤。申鸣说:“受君厚禄,若避君难,便不能叫忠臣,但在平乱中父亲被杀,也没有成全孝道”,“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便自杀而死。申鸣死后,惠王和楚国臣民伤心至极,便按照规定,把申鸣葬在楚国南国地方(今临澧县合口镇),封其子孙在申鸣当年为“士”的地方(今新安镇古城村)筑起一座 “申鸣城”。

    在风光秀丽的岳阳南湖,方圆五里之地,也安葬了明代三位重义而又清廉的巴陵籍尚书。第一位是颜颐寿(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三年(1490年)中进士,正德十四年(1519年),奉命参与会师平定副使胡世宁等谋反,因立大功,被提升为刑部侍郎。此后,又提升礼、户二部尚书。他任户部尚书后,武宗皇帝南巡弥久,南方诸道出现粮食紧张,人心惶恐不安,他上奏“留诸道岁漕数十万担”,缓解了当时南方百姓吃粮的困难,因而深得人心。此后,他调任北都御史,“考核庶官,人服其公”。嘉靖年间,他调任刑部尚书,忠于职守,秉公办案,有惠政,有清望,从未发生过冤假错案。后因含冤下狱,不久病逝。隆庆三年(1569年),朝廷为其平反,追复官爵,加封太子少保,谥“荣襄”,按尚书礼遇赐葬其家乡巴陵南湖之畔。第二位尚书是方钝(1488-1577),巴陵县沙陂(今岳阳县杨林乡)人。明朝正德十五年中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方钝年少时,博览群书。嘉靖年间任都察院都御史,总理黄河河道,在兴修水利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后来转任大理寺卿,总理粮储,亲历36仓,积米240万担,致使国库充盈。任监察御史时,巡视山东,推荐和弹劾“不避恩怨”。为户部尚书时,廉洁奉公,“题疏数十万言”,“崇俭节用以风天下”。遇天灾,即上奏发赈济,免赋税,以解除民困。方钝敢言直谏,曾严词驳斥宰相严嵩,因此遭到排挤,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告假回乡。他在家乡筑紫荆、枫桥二堤,并在紫荆堤上重修三眼桥。方钝死后,追赠太子少保,谥“简肃公”,葬在三眼桥北面的螺蛳山,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方尚书苦修三眼桥”的故事。第三位尚书是谢登之(生卒年不详),巴陵公田人,自幼好学,才智过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谢登之中进士,后官至工部尚书。为官期间,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阿附权贵,不谤议他人。与他同乡、同举、情谊深厚的张居正,后来当上了内阁首辅(宰相)。谢为了避嫌,主动减少了与张的交往,独行其志,时为舆论所褒。谢登之不到40岁即病故于任上。张居正亲往吊唁时,称颂“阅其笥,朝裳之外,无他物”,张只得从自己薪俸里拿钱为他办理丧葬之事,并请准圣旨,协子扶葬故里。申鸣、颜颐寿、方钝、谢登之等相国名臣虽在洞庭湖区的土地上安眠了数百上千年,但人们没有忘记他们,每逢清明节,不少人还去送上一柱香,缅怀他们的功绩,祈祷他们英魂永存。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怀念和爱戴,全在于他们感人至深的忠心报国、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他们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是洞庭湖区人民引以骄傲和自豪的楷模。古往今来,洞庭湖区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这种重义精神,不管是做官、做人、做事,都注重原则,注重情义,表现出一种公而忘私,舍身忘己,无所畏惧,精忠报国的崇高风范。

    洞庭湖区人的重义,还体现在讲友谊、重感情。在洞庭湖区传颂着的一些美丽传说和故事,正是这种思想品德的写照,其中影响最广、最久远的就是“刘海砍樵”和“柳毅传书”的故事。“刘海砍樵”,发生在西洞庭湖的常德。相传常德有口丝瓜井,井旁有一所小茅棚,青年刘海与母亲住在这里,每天要到几十里外的花山打柴为生。英俊的刘海的勤劳与孝心,感动了狐仙,她变成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暗中帮助刘海打柴。刘海感到奇怪,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一位美丽的姑娘抱着干柴朝他走来。于是上前问明原委,终于几经周折,被天真、纯朴的姑娘所打动,与之结成秦晋之好。“柳毅传书”的故事,发生在东洞庭湖的岳阳。据唐朝李朝威的《柳毅传》载,仪凤年间,书生柳毅从长安赴考回潭州,路遇一位年轻美貌的牧羊女子面带愁容,便上前询问。牧羊女称是洞庭龙君小女,嫁给泾水龙君次子小白龙,受尽欺凌和折磨。柳毅按照龙女指点来洞庭传书,在洞庭山一口井旁的桔树上连叩三下,虾兵蟹将即出波拨水指路,迎他下到“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的洞庭龙宫,将书信递给龙君。洞庭龙君之弟钱塘君一气之下,飞至泾水将小白龙斩杀,救出龙女。龙女深慕柳毅情义,提出以身相许,可正直善良的柳毅为避杀人夺妻之嫌,便婉言谢绝回家。龙女更加敬重他,追随不舍,几经周折,终于与柳毅结为美满夫妻。后人敬重柳毅的品德,便把它编成戏剧、曲艺在民间流传。这两则爱情故事,既是对刘海、胡秀英和龙女、柳毅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的歌颂,也是洞庭湖区人民崇高的道德追求。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洞庭湖区像胡秀英、龙女那样多情多义的姑娘,像刘海、柳毅那样英俊侠义的男子,实不在少数。乃至现代,宋祖英一首《辣妹子》唱遍天下,让中国人乃至外国人都知道辣妹子就是湘妹子,他们有火辣辣的性格,火辣辣的感情,火辣辣的脾气。但尚不知辣妹子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历史上,中国的洞庭湖区与秦淮、苏杭水乡一样,水软山温,美人如玉。他们身材苗条,袅娜多姿,而不扭怩作态;他们皮肤细嫩,粉里透红,素面朝天不施粉黛;他们五官端正,眉角传情,说话珠圆玉润,令人肠回气荡;她们一袭得体服饰,一头秀发,洋溢着出众的品位和内涵;他们待人接物不显浮华、外露和鄙俗,别有一番楚楚动人的风致,令人喷然心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谢芳出自洞庭湖区,中国影、视、歌、模四栖明星瞿颖出自洞庭湖区,歌唱家方琼、军旅歌手李炜,电视新星李湘、歌坛新秀陈思思、雷佳也是洞庭湖区人……据搜孤娱乐频道最近发起的“西方人眼中的内地十大美女”评选,通过全国十几万网友为期两个多月的非商业和功利性的公开、公正投票,评出的中国十大美女中,湘妹子就有3位,除排名第6位的宋祖英祖籍湘西外,排名第4位的瞿颖和第10位的李湘均属洞庭湖区人①。
洞庭湖区为什么多美女?据人类学家和美学家分析,一是洞庭湖区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移民地区,先民们从黄河流域、鄱赣大地迁移来这里,使人们通婚范围广,选择余地大,人种混血杂交优势明显。正如史学家谭其骧所说:“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窃以为蛮族血统活力之加入,实有以致之。” ②二是洞庭湖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给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加上山青、水美,养育着洞庭人天生丽质。洞庭女子的皮肤白里透红,如春天初绽的桃花,绝不是靠胭脂水粉调理出来的,也不是吃什么“靓汤”吃出来的。洞庭女子爱吃新鲜的水生植物,如嫩嫩脆脆的红菱、糯糯甜甜的芡实,还有各种各样绿油油、水汪汪的蔬菜。到处是水,遍地是绿,所以洞庭女子的皮肤个个像新浴后的吹弹欲破。特别是当今,劳动强度小了,晒的太阳少了,营养状况好了,更为人的进化增添了不少妩媚和靓丽。三是洞庭湖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教育科技事业,是陶冶内在气质的根本原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歌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曾红遍天下;当代,桃花江美人乃至整个洞庭湖区美人,更是催生出一股“美女经济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一些公关、接待单位和大宾馆,就有不少洞庭湖区人。特别是益阳和桃花江一些旅游学校,一到学生就业见面会场,那个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湘女多情,除了湘女的靓丽以外,还指她们的柔情、热情和痴情。著名作家沈从文小说里的湘西女子的痴情和湘北女子的柔情,总是令人激动不已。在洞庭湖区实地接触她们,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加实在,更加强烈!
               


    ①周维:《湖南美女最多》,载《潇湘晨报》2004年6月19日。
    ②谭其骧:《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史学年报》卷1,期4,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六月。

 

第三节   名家政要会洞庭

 

    洞庭湖区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众多独特的人文典籍,以及众多的陈年往事、传奇经历,演绎出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吸引着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政要名家,纷纷来洞庭湖区探奇揽胜,寻找爱与美的真谛。千百年来,他们或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考究历史,规划未来;或则抒发“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情怀和“去国还乡,忧谗畏讥”的愤懑;或则倾情专注,重墨渲染,将洞庭湖区风景名胜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远古传说巡游洞庭第一人,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轩辕平定天下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治国安邦之道,遍访名山大川,曾到过南方的长江、洞庭湖一带巡察,并登上了熊耳山和君山。《史记•五帝本记》中有“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熊”,即熊耳山,“耒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东西各一峰,状如熊耳,因以名”。“湘”指湘山,即君山,“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至今,君山仍留有轩辕台和飞升台的遗迹。
接着巡游洞庭的,是黄帝的后裔——尧。他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有一种残害生灵的“巴蛇”,肆虐于洞庭。巴蛇出没无常,不仅吞象,还食人畜,不时掀起狂风巨浪,淹没房屋庄稼,百姓苦不堪言。尧帝得知,亲临洞庭,决心为民除害。于是,同羿前往洞庭湖治服巴蛇。后来,人们将巴蛇的遗骨堆积在洞庭湖畔,其状如丘陵,人们便习惯地称这块地方为“巴陵”。真否?有《太平寰宇记》为证:“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还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舜接任部落首领之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宁称道。舜带着娥皇、女英巡察南方时,曾过长江,入洞庭。因见路途劳累,便令二妃及其侍女留在湘山(即今君山)歇息,自己率部继续南巡。舜所到之处,抚慰百姓,督察官员,调解纠纷,终因疲劳过度,不幸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县境)仙逝。噩耗传来,百姓悲伤,娥皇、女英更是伤心欲绝,遥望苍梧呼号不已,泪水洒在湘山翠竹上,留下了斑斑泪痕,如今那漫山遍野的“斑竹”,永远留注了舜与湘妃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在越王句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灭掉吴国以后,预感鸟尽弓藏为去不远,于是不再伴君侧,而带着爱妻西施乘扁舟,出三江,回归楚国故里,泛舟来到沅江赤山岛,住在林木葱翠、花草繁茂的赵公湖边(今蠡施村),直至临终。至今赤山仍留有范蠡墓和西施墓。“蠡山遗寺”曾是赤山八景之一。
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前340~前278年),被楚顷襄王革职流放,从长江进入洞庭湖,先后往返、滞留于沅水和湘江流域的岳阳、常德、沅陵、益阳、桃江等地,共计18年,其中居住在汨罗市湘江北岸的玉笥山,长达9年,在此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哀郢》等优美动人的诗篇。他面怀洞庭湖的娟秀隽美,曾发出深情地赞叹:“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忧民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燕惠王元年(前278年),当他得知楚国郢都沦陷的消息后,痛不欲生,毅然作《怀沙》之赋,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抱石自沉于汨罗江。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在世49年,先后有5次大的出征。其中,于前219年来到洞庭湖和湘山(今君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宋代范致明撰《岳阳风土记》亦载:秦皇欲入湘观衡山,遇风涛,漂溺到此山而免,因号君山。或言秦皇遇风於此,问博士曰:“湘君何神?”曰:“尧女,舜妃也。神游洞庭之湖,出入多风雨。”秦皇大怒,乃赭其山。秦始皇为解其恨,还掏出九龙镶金玉玺,在湘山龙口石壁上盖下四颗大印,以求永久制服湘水之神。这四颗大印,现存两颗,有人释为篆文“永封”或“封山”。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大中大夫陆贾从京都长安出使南越,途经益阳,住县治资水南岸铁铺岭南山。为纪念陆贾,后人将南山改名为陆贾山。

    汉武帝刘彻(前156 -前87)时,洞庭湖有一巨蛟常在湖中兴风作浪,吞食鱼豚,掀翻船只,伤害百姓,万民激愤,联名上疏治蛟。汉武帝闻之,决心替天行道,率三千禁兵御驾亲征,一路旌旗蔽日,吼声震天。汉武帝到达君山后,见数日风平浪静,甚是诧异,以为声势太大,蛟龙惧怕而不出。一日,密令兵将偃旗息鼓,伏于君山,汉武帝则扮渔翁巡视湖边。到中午时分,天空突然电闪雷鸣,湖面巨浪翻腾,一条巨龙摆尾掀浪。汉武帝跨上巨石,嗖的一声,利剑出鞘,斩断龙首,气尽身亡。后人为纪念汉武帝为民除害的业绩,将此台定名为射蛟台。汉武帝还曾闻“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得饮之,即不死,为神仙。”于是斋居七日,遣栾巴将童男女数十人来求之,果得酒。进御未饮,东方朔在旁窃饮之。帝大怒,将杀之。朔曰:“使酒有验,杀臣亦不死;无验,安用酒?”为帝笑而释之。

    汉元光五年(前130年),朝廷派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沟通贵州邛笮(时称西南夷),相如在马上观赏风景,弹琴不已。一天骑马到澧水下游一古渡口,止弦下马过渡,后人遂将此渡口命名为停弦渡。他还巡游浩瀚云梦泽,写有《子虚赋》,借子虚夸口楚国游猎之盛,浓墨重彩地渲染洞庭风光。

    东汉建武十八年(前42年),伏波将军马援、楼船将军段志等率兵攻交趾,曾过洞庭湖,入湘江,途经汨罗。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率关羽、赵云等南取长沙、零陵、桂阳、武陵4郡时,曾驻军汨罗。武陵太守金旋降后,吴、蜀先后派大将黄盖、吕蒙和关羽、张飞等进驻常德。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为孙权西击巴蜀之刘备和北取襄阳之曹操积极备战,在往巴丘备办粮草途中,忽染暴病,逝于巴丘,其墓葬现存3517工厂内。偏将军鲁肃接替周瑜接掌东吴水军后,率兵万余屯驻巴丘,建造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使巴丘成为钳制关羽、抵御曹操的重要基地。而刘备忙于引兵东下,进驻公安,隔巴丘与孙权对峙。尔后,又令关羽统兵三万进入益阳,以争夺三郡。在孙、刘两军对峙之际,鲁肃坚持孙刘联盟,“单刀赴会”,邀关羽谈判,双方终于以御曹大计为重,重新修好结盟,并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迫使曹操不敢贸然南下,魏、蜀、吴遂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于镇守巴丘的任上,年仅45岁。
蜀章武二年(222年),诸葛亮驻军恨山,遣马良抚武陵“五溪蛮”。封石门覃万傅、盛开禧及曾、玉、邓等酋长为五溪部长及细沙、遥望、走避诸洞长官。之后,刘备为夺东吴之地,曾巡视武陵,并在今沅江琼湖镇新沅村古城塘筑城留宿,诸葛亮也曾留宿乌龙寺(即卧龙寺)。现存“昭烈古城”、“卧龙墨池”,均为沅江八景之一。
南朝元嘉三年(426年),诗人颜延之赴京途经岳阳,应好友湘州刺史张邵之邀,登巴郡城楼,赏湖光山色,写下了《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全诗气势壮阔,意境恢宏,其中“清氛霁岳阳,层晖薄澜澳”之句,首出“岳阳”一词。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朝廷派大将尉迟敬德先后来益阳,修建龙牙寺和崇安寺。

    开元三年(716年),因权贵姚元崇诋毁,中书令张说贬为岳州知府,他不仅以其多首咏楼、咏湖之诗展现洞庭湖、岳阳楼之不凡景象。而且常约好友登楼泛舟,借景抒情,吟诗作赋,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岳州绮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因而使岳州声名日著。

    天宝十四年(755年),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徐安贞及侍郎刘光谦、白琪、陈希烈,因避“安史之乱”,先后来平江县定居。

    乾元二年(75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沿江东还,抵达岳阳古城,登岳阳楼,游洞庭湖,伤屈子,吊湘君,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巴陵赠贾舍人》等许多诗篇,尽情歌颂了巴陵胜状。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写有《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在游西部洞庭时,曾在汉寿沧水驿楼题写《菩萨蛮》。在游沅江时,留有《游洞庭泊泗湖》诗。

    大历三年(768年),我国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携家流寓岳阳。时值隆冬,抱病登岳阳楼,写下了《登岳阳楼》,歌颂了岳阳山河之壮美,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为历代题咏岳阳楼的压卷之作。在游汉寿时,他写的名诗《过洞庭湖》被刻碑立在该县赤沙湖的沙洲上,被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认出。在沅江时游兴大发,写有《宿白沙驿》诗。在由岳州去潭州(长沙)之途,谒屈子祠,赋有《宿青草湖》、《祠南夕望》等诗。次年冬,由潭州北返,写有《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湖南亲友》。后因贫病交加,卒于湘江、洞庭湖、汩罗江汇合处,葬于昌江县城南5华里小田村(今平江县大桥乡小田村)。

    永贞元年(805年),诗人刘禹锡谪贬朗州司马,历时10年,遍游沅澧山水,写下近200首诗词,占他一生创作诗词的四分之一,如《采菱行》、《竹枝词》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还积极支持当时的朗州刺史推介桃花源,直接写有描写桃花源的诗《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等。

    永贞元年,著名诗人韩愈自阳山移官江陵,途经岳阳,写有《岳阳楼别窦司直》等诗。

    永贞元年,著名诗人白居易迁为忠州刺史,任途中到岳阳,登岳阳楼,写有七律《题岳阳楼》。长庆二年(822年),他目睹岳阳一带水灾严重,写成《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描写了水灾造成的危害,表达了通过治水为民造福的愿望,这是历代最早写到洞庭湖水患的诗篇。

    永贞元年9月,唐朝大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参与革新运动失败后,被逐出朝廷,贬为永州司马。他“发咸阳,出蓝关,经郧襄而至澧土”,船行至安乡黄山头脚下的箭河,泊舟南禅寺,夜会澧州名士段弘古。第二天,游览黄山头八景,并题“南禅寺”匾额。

    永贞十四年(819年),韩愈被被黜潮州,过湘阴县境谒黄陵墓,作咏汨水及黄陵诗。翌年九月,以私钱10万两托刺史王堪新修其庙,并撰《重修黄陵庙碑记》。

    唐大中年间(847~860年),荆南节度使裴休常来益阳,讲经于白鹿寺,并结庐资水南岸读书。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政治家滕子京谪贬岳州后,廉正好施,正直敢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短短3年任上,将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修筑了万年桥、偃虹堤,兴办了岳州学宫,乃重修岳阳楼,并求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他所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

   嘉祐五年(1060年),宋仁宗南巡至临湘,爱鱼梁晴岚,马鞍落日,莼湖夜月(今岳阳市北区陆城镇),下旨建寺,御题“嘉祐寺”匾,僧人大宛,奉旨主修。

    明洪熙元年(1425年),蜀献王次子、华阳王朱悦耀徙封澧州,于城西三凰山设藩府。

    弘治四年(1491年),宪宗朱见深庶十三子朱祐枢封荣庄王,封地常德府。正德三年到常德就封。

    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贬龙阳驿丞,赴任时途经常德城,寓潮音阁,与里中冀元亨、蒋信讲学。正德五年,升庐陵县知县,赴任时经桃源县,拜会其父王华同科进士文澍,游桃花源;到常德,暂留讲学,并游德山。

    正德九年(1514年),吏部员外郎、文学家何景明到津市,并撰《津市打渔歌》。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时珍入平江幕阜山,第一次发现野生白术,后入编《本草纲目》。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派充云南乡试正考官时,途经澧州、常德,在清华驿应澧州牧请求,赋七律二首《题双松山馆二律》。

    道光十七年(1837年),湖广总督林则徐校阅营伍时,自辰州来常德考察地方官吏,对两名武陵知县进行参劾。

    民国2年(1913年),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考察长江流域新议会情况,由桃源来华容,在县议会和国民大会上分别发表演说,瞻仰“刘忠宣祠”,题词留念。

    民国6年(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毛泽东偕好友肖子升从长沙出发,经宁乡、安化、益阳、石门至沅江,沿洞庭湖游学,行程900余里。在益阳讲学时,宿龙洲书院。

    民国7年(191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毛泽东又偕同学、新民学会会友蔡和森一道,沿洞庭湖南岸、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等县进行社会调查,历时20天。

    同年6月下旬,毛泽东恩师杨昌济嘱其去北京大学学习。8月15日,毛泽东偕肖子升、李维汉、罗章龙等24人,自长沙乘船北上,路经岳阳,登楼游览。

    民国10年(1921年)4月底,毛泽东偕新民学会会友及一师附小教员易礼容、陈书农乘火车到达岳阳,考察了岳州中学。然后,乘船到君山,再转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湘阴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同年,他与蔡和森曾由长沙经益阳至沅江,考察农民生活情况,曾留宿天孔庙左侧劝学所(今二轻局所在地)。

    民国10年(1921年)夏,毛泽东、易礼容、陈书农等新民学会会员到南县等地进行农村调查。

    民国10年(1921年)12月,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的毛泽东,应岳州车站工人之邀,乘火车到达岳阳,并于当晚召集车站十多名进步工人开会,号召工人们组织起来,实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会后,毛泽东还找工人进行个别谈话,发展陆汉湖为中共党员。陆汉湖在工人中秘密成立工人俱乐部,发展3名进步工人入党,组建了岳州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翌年8月,毛泽东又派郭亮来岳州领导工人运动,举行了粤汉铁路岳州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创办了工人文化补习夜校及《工人之路》刊物。

    民国11年(1922年)9月8日,毛泽东到岳州,在车站举行紧急会议,研究当时粤汉铁路工人联合罢工的情况,讨论罢工方案及具体应变措施。9日凌晨,毛泽东赶回长沙,坐镇新河车站指挥与协调湘鄂两省铁路工人支援岳州车站工人的罢工斗争,终于迫使军阀政府答应工人提出的条件,取得了罢工的胜利。

    民国14年(1925年)5月,毛泽东抵安化、益阳县农村调查。
民国15年(1926年)9月18日上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抵岳州火车站,下车游览了岳阳楼和鲁肃墓,当晚乘车去长沙。

    民国16年(1927年)2月11日(正月初十),毛泽东在考察湘潭、醴陵等5县农民运动后,自长沙乘船返回汉口路经岳州时,再次登上岳阳楼。

    民国18年(1929年)4月27日,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自长沙参加何键就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典礼后,乘火车北返抵岳州站下车,至岳阳楼换乘“咸宁”舰入长江,下驶武汉。

    民国21年(1932年)9月28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等一行,乘“楚有”舰由汉口抵岳阳,登岸少憩后即往岳阳楼、君山游览,参观了二妃墓、朗吟亭等多处古迹,对该岛的天然胜景倍加赞赏。游毕,于当天下午换登“江鱼昆”舰溯湘江去长沙。

   同年10月8日上午9时,蒋介石一行自长沙乘舰返汉途中,又抵岳阳,蒋氏夫妇再次游览了岳阳楼,亲捐银两并附函,敦促岳阳楼大修早日动工。当日,在岳阳楼下换乘军舰返回武汉。

    1949年1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抵达常德。28日,率前线指挥部成员离开常德,开赴大西南前线。

    1955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回临澧家乡视察。

    1957年5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南巡中路过岳阳,在火车上接见岳阳县委负责人,了解岳阳及岳阳楼有关情况。

    195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彭德怀从长沙来到平江,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参观平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大跃进展览馆;21日晚,邀请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座谈;22日上午,去红旗人民公社(现三阳乡)视察;下午,参观了平江起义旧址,为县一中题词,并与学生合影留念。

    1959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罗瑞卿视察常德、桃源、汉寿和益阳县。

    1960年秋,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政大将专程到岳阳,参观了岳阳楼。

    196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和夫人康克清由广州回北京途中,在汨罗火车站作短崭停留。

    1964年6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陪同下,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火车站停留。毛泽东问及岳阳楼的情况,并在专列上挥笔书写了杜甫的著名诗篇《登岳阳楼》。

    1965年12月19~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到益阳、常德视察,并座谈农业跨纲要问题。

    1966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带领参加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的代表120多人,从长沙来到平江视察青冲、横槎、严家滩等水轮泵电站。

    1969年12月17日,叶剑英到岳阳,视察岳阳楼、3517工厂和南湖渔场。

    1976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到常德视察黄金生产情况。

    同年10月下旬,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陪同柬埔寨客人到桃花源、桃源纺织印染厂和常德县蔡家岗公社参观。

    1977年6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陪同苏丹总统尼迈里率领的访问团参观桃源县。

    197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许世友到岳阳视察,参观了岳阳楼等地。

    1979年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视察桃源、常德和汉寿3县的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工作。

    1980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偕夫人到岳阳,参观岳阳楼。翌年4月12日,又参观了任弼时故居和屈子祠。

    1981年4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石门县视察。

    1982年4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到益阳视察。

    同年5月,中顾委常委宋时轮视察岳阳楼、君山。

    同年8月,中顾委常委肖克视察长岭炼油厂、君山和岳阳楼。

    198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吉首乘火车到达石门县视察,16日离开常德到益阳视察。

    同年11月25日,中顾委常委何长工到岳阳,视察岳阳楼和家乡华容县南山乡。

    1984年3月4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到益阳视察。16日到岳阳,参观了岳阳楼、君山公园,听取了地市负责同志汇报。

    同年3月5日,中顾委常委王首道视察平江县、岳阳楼、长岭炼油厂和君山农场。

    同年11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到常德视察。

    同年12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参观岳阳楼和君山公园。

    1985年1月31日,中顾委常委伍修权视察岳阳楼、君山公园和东风湖渔场。

    同年4月19日,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宋平考察岳阳华能电厂和岳阳纸厂,参观岳阳楼和南湖公园。

    同年10月20日,国务委员宋平从岳阳到常德,视察洞庭湖、五强溪水电站等地。

    1986年1月3日,中顾委常委江华视察岳阳楼和君山公园。

    同年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参观岳阳楼、君山公园、巴陵大桥市场。

    同年4月13日,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视察洞庭氮肥厂、岳阳楼和君山公园。

    1986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岳阳华能电厂和君山。

    同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到岳阳,10月17日,到益阳、沅江视察。

    同年11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兆国到岳阳视察,参观岳阳楼、庙前街、洞庭氮肥厂和洞庭苎麻纺织厂。

    同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一行6人,到岳阳、常德、益阳等地考察洞庭湖区经济开发问题。

    同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参观君山公园、洞庭氮肥厂、洞庭苎麻纺织厂。

    1987年2月28日,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视察岳阳楼、洞庭氮肥厂和电磁铁厂等企业。

    同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政治局候补委员丁关根到岳阳电厂、华能电厂建设工地、郊区东风湖渔民新村、洞庭氮肥厂视察。

    同年6月24日,中顾委常委李雪峰到岳阳视察。

    同年12月6~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先后到汨罗任弼时纪念馆和常德地区视察。

    同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视察汨罗县弼时纪念馆、岳阳楼和君山公园。

    1988年元月28~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到岳阳、常德视察工作。

    同年元月28日,中顾委常委黄镇到岳阳,视察岳阳楼、君山和巴陵大桥农贸市场。

    同年2月4日,中顾委常委宋时轮到常德,视察桃花源。

    同年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到岳阳,视察长岭炼油厂。

    同年4月26日,比利时王国首相一行游览桃花源。

    同年5月4日,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视察岳阳楼、巴陵大桥市场和君山。

    同年5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视察岳阳楼、君山公园、3517工厂和弼时纪念馆。

    同年6月15日,国家副主席王震到岳阳,出席第四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开幕式,并为岳阳宾馆暨岳阳乐园开业剪彩。在此之前,他曾9次来过岳阳地区(分别为1964年5月、1965年11月、1966年6月、1968年9月、1969年8月、1969年11月、1971年6月、1973年4月、1985年12月1日,)。这次到岳阳,除听取领导汇报外,还深入到君山农场、洞庭氮肥厂、岳阳游乐场、巴陵大桥市场、岳阳楼等地视察。6月18日,年逾古稀的他又专程到君山农场视察,并为《君山农场志》题写书名。

    同年7月22日,中顾委常委王平等20多位平江籍老红军、老干部,到平江参加纪念平江起义60周年暨彭德怀铜像奠基典礼。

    同年10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视察安乡县、鼎城区和沅江县的水利建设。

    同年10月29日,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参观岳阳楼和君山公园。

    同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视察常德。

    同年12月7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岳阳,参观岳阳楼、洞庭苎麻纺织厂和君山公园。

    1989年1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司马义•艾买提,到常德桃源县看望少数民族。

    同年4月27日,国家副主席王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中顾委常委余秋里到汨罗市参加任弼时铜像揭幕仪式。

    同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岳阳,视察岳阳楼、君山公园、市氮肥厂和正大岳阳有限公司。

    1990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到常德视察。

    同年6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到益阳视察。

    同年10月11日,中顾委常委肖克到常德,先后视察桃花源、武陵酒厂和常德卷烟厂。

    同年10月24日,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中顾委常委王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专程到平江参加彭德怀铜像揭幕典礼。

    同年11月,前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到湖南,先后到常德、岳阳等地考察。

    1991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岳阳,视察汨罗市黄柏镇、长岭炼油厂、岳阳楼、君山和任弼时故居,并作了重要指示。

    同年4月12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平江县进行考察,先后到了平江电器厂、潜水泵厂、白玉扇厂和平江起义纪念馆。

    同年4月30日,中顾委常委康世恩到岳阳,视察市起重电磁铁厂。

    同年6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视察安乡、南县、大通湖农场、华容和岳阳县后,又视察七弓岭、城陵矶外贸码头。

    同年6月16日,中顾委常委肖克、陈锡联出席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开幕式。

    同年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国务委员陈俊生到安乡县考察抗洪救灾工作。

    同年10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率全国政协三峡考察团视察安乡、南县、大通湖农场,31日抵达岳阳。

    同年1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率三峡工程视察组一行70余人到安乡县视察。

    同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先后到常德、益阳、岳阳视察血防工作,并参加于21日在岳阳市炮台山宾馆召开的全国血防工作会议。

    1992年2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到岳阳视察。

    同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一行30余人在考察三峡之后,到常德、益阳、岳阳视察。

    同年4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在考察三峡之后,来岳阳视察洞庭湖。

    同年6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到桃花源视察。

    同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先后到常德、益阳、岳阳农村考察农业。
1993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和国务委员陈俊生到岳阳、常德考察。
同年11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到岳阳,重点考察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年12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到岳阳视察。

    1994年7月8~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常德、岳阳,考察洞庭湖治理、工农业生产和当前防汛抗灾情况。

    同年9月1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到岳阳考察工作。

    同年10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视察常德和桃源县。

    同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到常德视察。

    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出席五强溪水电站发电典礼后途经常德视察。

    199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常德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

    同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到岳阳考察防汛抗灾和洞庭湖治理情况。

    同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常德考察洞庭湖综合治理等工作。

    同年6月14日,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岳阳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参加开幕式,并视察岳阳楼。

    同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到常德视察灾情,慰问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武警官兵。

    1996年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常德视察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同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赴汨罗考察素质教育,要求向全国推广。

    同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考察长江三峡后乘船到达岳阳,参观岳阳楼。

    同年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到岳阳考察企业改革、开发区建设和“安居工程”情况。

    同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姜春云等专程赴常德市视察灾情。

    同年10月18~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率三峡建设委员会及国家水利部专家到洞庭湖区的岳阳、益阳、常德考察。

    1997年1月8日,国务委员李贵鲜到汨罗市和华容县的部分重灾区慰问。

    同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专程到岳阳灾区慰问。

    同年5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率全国《食品卫生法》执法检查组到岳阳视察检查。

    同年10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率检查组到岳阳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情况。

    1998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家宝到岳阳检查防汛工作。

    同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温家宝到岳阳视察麻塘垸、城陵矶港、君山区洞庭湖大堤。

    同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家宝到常德视察安造垸堵口工程,慰问抗洪部队官兵和受灾群众。

    同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到岳阳视察抗洪抢险情况。

    同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友一行到常德安乡灾区视察。

    同年11月23~12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常德、益阳、岳阳考察。

    199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岳阳考察灾后重建和疾病防疫情况。

    同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岳阳永济垸和洞庭湖二期治理。

    2000年元月3~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3月29~3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视察岳阳长江大堤建设。

    同年4月14~1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到常德视察。

    同年4月20~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考察常德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工作。

    同年5月9~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率领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赴湘调研组到常德考察。

    同年6月9~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常德考察。

    同年6月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率国家交通航运等部门领导到岳阳考察长江航运情况。

    同年9月11日,人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到桃源县回族维吾尔族乡视察。

    同年10月5~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10月8~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到岳阳视察。

    同年11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益阳视察。

    同年11月20~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12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2001年元月27~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4月21~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先后到岳阳、常德桃花源考察。

    同年4月25~5月18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岳阳视察和休息;18~20日,到益阳视察。

    同年5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并陪同张震视察。

    同年9月11~1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先后到岳阳、常德视察。

    同年10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常德视察。

    同年11月4~5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到岳阳视察。

    同年11月5~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到岳阳视察。

    同年12月9~10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到岳阳视察。

    2002年元月10~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4月20~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到岳阳视察。

    同年5月15~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先后到益阳、常德视察。

    同年5月19~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到常德视察。

    同年6月7~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先后到常德、岳阳检查防汛工作。

    同年8月9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到岳阳视察。

    同年8月12~15日和27~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先后到岳阳、常德视察。

    同年10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10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参加城区居民饮用铁山水工程竣工庆典。

    同年10月22~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到岳阳视察。

    2003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到常德考察。

    同年2月6~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岳阳视察。

    同年2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视察。

    同年5月14~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到常德视察。

    同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岳阳视察。

    同年10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岳阳视察。

    同年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到常德视察。

 

    同年11月17~2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岳阳视察。

    同年11月11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岳阳参加市一中100周年校庆典礼。

    洞庭湖区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几乎都与中国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泰斗、社会名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楚、湖湘文化其所以能在洞庭湖区深深扎根,并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既与他们着力宣扬洞庭湖的名篇佳作分不开,更与当政者视察洞庭湖后,对其开发、治理和建设所作的一系列决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几千年来,“迁客骚人,都会如此”,览物之情,跃然纸上。据清康熙二十四年《岳州府志》统计,仅唐代就有游吟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词佳作100多篇,史志列出的主要有:张说《游洞庭湖湘》、《寓岳州》,赵冬曦《南楼诗》,王昌龄《岳阳别李十七越宾》、《巴陵刘处士东斋作》,贾至《巴陵早春寄荆州》,李白《秋望洞庭》、《洞庭湖》、《游洞庭泊泗湖》,郎士元《题三湘图》、《湘妃庙》,温廷筠《湘宫人歌》,韩愈《洞庭湖》、《送李础判官归湖南》,吴筠《登二妃庙》,孟郊《湘妃》、刘长卿《岳阳楼》、《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李群玉《仙眠洲口号》、《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湘中古怨》,马戴《送客南游》、《夜入湘中》,张天启《岳阳》,崔鲁《春晚岳阳楼言怀二首》,崔珏《岳阳晚望》,白居易《题岳阳楼》,刘沧《和友人忆洞庭旧居》,张泌《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皮日休《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何景明《岳阳楼中闻笛》,张九龄《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杜牧《题安州浮云寺寄湘川张郎中》,朱熹《敬简堂》,刘禹锡《洞庭秋月行》、《君山》,王安石《寄岳州张使君》,孟浩然《夜渡湘江》,杜甫《宿白沙驿》、《泊岳阳城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岳阳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湘妃祠》,欧阳修《寄岳阳滕子京》,柳宗元《再上湘江》、《汨罗》,等等。

 

第四节  喜迎宾朋天下来

 

    近半个世纪以来,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力地促进了高新科技产业和世界经济的稳步增长,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到1998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已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上升到4.6亿人次。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游的人数平均每年递增4.2%,旅游总收入平均每年递增4.5%~4.8%,全球旅游总产出已占世界GDP的10.7%,超过石油、汽车、化工等行业,而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为我国旅游业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条件,迎来了旅游事业发展的春天。

               
    ①岳阳市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知识经济与岳阳未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338页。
一、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洞庭湖区的现代旅游业,是从1979年岳阳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开始的。20多年来,该市旅游业无论是在旅游景点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经营管理方面,还是在旅游市场促销、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建设方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劣到优逐步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见表7-  2)。


表7-2           1979~2003年岳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年份 入境旅游者人次 增幅% 外汇收入
(万美元) 增幅% 国内旅游
(万人次) 增幅% 旅游收入
(万元) 增幅%
1979 858  1.28  32.4  48.72 
1980 1972 129 2.02 58 39.6 22.0 120.56 147.0
1981 3752 90 2.42 20 40.4 2.0 150.58 24.9
1982 5870 56 5.81 140 46.7 16.0 206.12 36.88
1983 6670 14 7.19 24 51.5 0.0 247.98 20.3
1984 10030 50 14.47 101 90.8 76.0 471.70 90.2
1985 11123 11 23.04 59 157 73.0 1110.73 1.35
1986 12692 14 26.42 15 186 18.0 1249.49 12.49
1987 12548 -1 20.38 -2.3 202.9 9.0 1340.25 7.26
1988 15078 20 92.68 355 173.76 -14 5480.66 308.9
1989 7828 -48 53.82 -42 130.75 -25 5008.24 -8.6
1991 15726 3 65 55 146 11.0 15000 7.0
1992 39282 150 85 31 210 44.0 18000 20.0
1993 39198 -0.2 157 85 230 10.0 22000 22.0
1994 32016 -18 287 83 240 4.0 26000 18.0
1995 50185 56 545 90 323 35.0 36000 38.0
续表7-2           1979~2003年岳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年份 入境旅游者人次 增幅% 外汇收入
(万美元) 增幅% 国内旅游
(万人次) 增幅% 旅游收入
(万元) 增幅%
1996 61446 22.3 593 9 340 5.4 45000 25.0
1997 65154 6 671 13 376 11.0 49600 10.0
1998 45108 -30.8 700 4.3 400.4 6.4 64000 28.0
1999 54150 20 2518 20 450.6 12.5 125000 30.2
2000 62286 15 3100 15 508 12.8 149000 19.2
2001 66121 5 3350 6.4 550 8.0 161000 7.3
2002 69080 4.7 3212.2 4.7 612.7 11.4 185963 15.4
2003 37000 -46.3 1720 -46.3 540 -12 156000 -16.7
资料来源:岳阳市旅游局报告材料。


    常德、益阳在历史上也是名家政要的游览胜地。但现代旅游业的真正快速发展,还是起始于2000年。这一年,常德市党政领导果断决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坚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以千年古城为依托、洞庭水乡为特色、沅澧风光为重点、德文化为内涵的现代旅游系列项目,加快旅游事业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旅游开发领导机构和旅游创建机构,市财政逐年增加对旅游开发的投入,加强了旅游公路、景区游道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了各景点的可进入性,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产业发展,3年时间新发展旅行社近10家,新增星级饭店10多家,新设旅游定点场所20余家。与此同时,还特别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自2000年以来,该市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先后开发了花岩溪农家乐、壶瓶山生态游与渫水生态漂、目平湖湿地观光游等产品,将桃花源、柳叶湖、夹山等景区进行深层次开发包装,进而形成了“世外桃源、梦里水乡”一日游、两日游等旅游线路。在客源市场开拓上,该市“内外兼修”,对外主要瞄准省内长株潭地区和省外广东、海南、上海、北京以及境外的日本、东南亚,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宣传促销,加强区域协作,巩固客源市场。对内积极开展“常德人游常德”活动,以各种主题活动吸引市民旅游,以多层次的宣传促销鼓励市民旅游,使一日游市场持续升温。2000年,一日游达到45万人次,占到游客总数的12%。“黄金周”旅游和周末休闲游成了常德旅游的两大亮点。2003年春节黄金周,该市就接待游客1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27万元。

    益阳市在2000年以前,没有一家三星级宾馆,旅游收入甚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引导和扶植力度,放手让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市场开发,并根据益阳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等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使全市旅游业持续升温。桃江县的花乡农民,几十年来,一直是以种花木为生,但没有形成一项产业。近年来,他们对农户进入旅游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制定了市场准入制,严格规定了农家乐的卫生条件、服务质量。每年还对农家乐经营户交流检查,并打分评定星级公示于众,使农民坐在家门口便可以接待四方客人,形成了极具价值的旅游产业,已逐步形成花乡、湖乡、鱼乡和竹乡等一系列农家乐产品,“农家乐”经济得到快速有序的发展。2003年,全市“农家乐”经营户已经从2000年的24户,发展到180多户,上交税收达1200万。目前,全市已出现三星级宾馆6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57.6%(见表7-3)。

 


表7-3        2000~2003年常德、益阳旅游业发展情况
年份 市别 中外游客人次
(万人次) 增长% 旅游业总收入
(万元) 增长%
2000 常德 250.8  129800 
 益阳 50.8 12.0 13000 364.0
2001 常德 301.0 20.0 157500 21.0
 益阳 120.0 140.0 13542 41.7
2002 常德 360.0 20.0 190000 21.0
 益阳 216.3 80.3 54000 315.0
2003 常德 370.0 0.01 196000 3.2
 益阳 279.54 29.2 85100 57.6
资料来源:2000~2003年常德、益阳市统计年报。


 

    二、发展旅游业的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洞庭湖区3市旅游事业其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姣人的成绩,除了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世界旅游业的急剧上升以外,主要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设施良好,旅游服务工作也有一定的基础,发展旅游事业潜力很大。各级、各部门要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联系实际,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旅游业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成为人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有的旅游资源大县,还可以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因而,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的方式,千方百计加快旅游事业发展。旅游业不同于任何传统产业,它的知名度和形象力,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更重要的生产力。旅游业不能没有宣传炒作。相反,旅游炒作水平高与低,旅游宣传力度大与小,直接关系旅游的效果。各地在发展旅游的实践中,坚持了整体策划,注意搞好宣传、广电、计划、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坚持了加强正面宣传,提高洞庭湖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坚持了逐渐强化整体形象,组团出境招商。2001年,常德市在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上,将桃花源、柳叶湖、常德诗墙、常德中国旅行社、风光旅行社、青年旅行社、芙蓉大酒店、华天大酒店、华都大酒店等9家旅游单位捆绑宣传促销,火爆羊城。参加展销会的国内外多家旅行社找到常德的旅游单位,表示要组团到常德观光;有的旅行社和景点现场达成互相介绍、组织客源的协议;有的外商还主动与旅行团、社进行交流活动。为期3天的促销,1万多份常德旅游资料被争抢一空,共接待中外宾客10多万人次,并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业主进行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常德旅游的知名度。

    (二)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步伐

    各地突出资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益阳市为打造成“长株潭的后花园”和“休闲度假胜地”,继常德、岳阳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提出了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将着力打造梓山湖核心景区、桃花江景区、南洞庭湖湿地等拳头产品,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特别是在“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引导和开发上,他们坚持超前性、科学性结合,把握住旅游市场发展的热点,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全省起了带头示范作用。常德桃花源景点,1992年以来,通过每年一届的“桃花节”,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现主景区面积由原来的0.45平方公里扩大到8.12平方公里;景区由1个增至4个;景点由20余个增至98个;景区游路由3公里增至48公里。目前,桃花源已蜚声中外,吸引全国和世界各地众多游客前来寻幽探胜,观光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三)不断完善旅游规划,加强精品工程建设

    各地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普遍制定了旅游开发、发展规划。常德确定以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形成独具魅力的壶瓶山、夹山寺、柳叶湖、城头山等旅游板块。岳阳确定以岳阳楼为中心,建设文庙、君山、南湖、张谷英、大云山、五尖山、屈子祠、弼时纪念馆等为支撑点的旅游网络。益阳则以桃花仓为中心,向西游桃花江、安化景点,向北游赤山岛、南洞庭湖湿地等景点。总体上,就是把环洞庭湖的众多景点串连起来,形成环洞庭湖旅游圈。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相继推出了一些精品工程,如益阳的竹文化节、桃花源桃花节、岳阳国际龙舟节等,都曾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如龙舟竞渡,是一项融纪念屈原、祭神、祈福、禳灾于一体的民间体育活动,过去一般在屈原投江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每逢端午节划龙舟,汨罗江两岸观众云集,铳炮冲天,水上彩船游弋,龙舟穿梭,锣鼓声与欢呼声响彻云霄。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有“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的记载。唐代岳州知府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描写竞渡:“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楼虹霓晕”。明代湘阴进士秦良诗中的“三闾死节重当时,千载湘人尚惜之;渡口龙舟争奋楫,庙前鼍鼓闹陈祠……”民国34年(1945年)8月,汨罗江两岸民众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自发组织大规模的龙舟赛,参赛船只70艘,持续10天。这是境内唯一不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赛。1980年端午节,湖南外事办、岳阳行政公署和汨罗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此举办龙舟赛,参赛龙舟10艘,观众达10万人。1984年,国家体委将龙舟竞赛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汨罗境内传统的龙舟竞渡逐步向现代化、规范化发展。1988年,在岳阳市芭蕉湖举办了全国第四届“屈原杯”龙舟赛,国家副主席王震亲临开幕式为大赛授旗;1991年6月16日,在岳阳市风景秀丽的南湖举行了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中外参赛队伍30多支,观众达20万人,并通过文体搭台,经贸唱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2年、1993年、1994年,又连续在南湖举办了三届国际龙舟节。1995年,世界龙舟联合会决定把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放在龙舟运动的发祥地岳阳举行。6月14~18日,来自五大洲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汇集南湖参赛,由于组织严密,盛况空前,受到国际龙舟联合会和参赛各国龙舟协会的广泛好评。

    (四)不断整顿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洞庭湖区在旅游开放的初始阶段,曾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影响旅游事业发展、破坏旅游形象的问题,如个人承包与挂靠经营管理不严,无证(照)和超范围经营的问题;一些旅游区(点)的游览、购物、餐饮服务水平差,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个别地方的旅游企业服务不规范,不依照合同提供标准服务的问题;出境游隐藏的一些违规违纪和不规范操作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整改措施:一是整顿旅游市场经营秩序。针对游客投诉较多、强烈不满的问题进行重点清查,并作出严肃处理。同时,对旅游市场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等非法经营及违反“四统一”设立的旅行社营业部、门市部。二是整顿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主要是对一些政治、业务素质不高,胁迫游客超计划、超时间购物,向企业及旅游者索要小费和回扣,擅自降低服务标准,导游不规范,乱导乱讲的行为进行查处,所有投诉都要查处到人。尤其是对一些已脱离旅行社的人员仍以旅行社名义擅自招客接团、诈骗钱财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三是整顿旅游购物市场。联合工商部门及消费者协会,对制售假冒伪劣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窝点进行严厉打击,采取从重处罚和吊销营业执照等办法,给予严肃处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旅游购物市场的信誉;四是整顿出境旅游市场,主要是组织对出境游的明查暗访,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予以坚决查处。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洞庭湖区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旅游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洞庭湖区已成为湖南省和长江中游多条旅游线路的交汇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经商置业。天下称奇的洞庭山水,正迎着现代旅游的霞光,撩开神秘的面纱,婀娜多姿地展示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