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dear是什么意思:权力扭曲价格:市场积蓄报复性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7:53:24
权力扭曲价格:市场积蓄报复性力量    

■ 朱大鸣

 

 

行政干预市场价格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多年来,政府对于商品房价格、粮价以及油价的干预,一方面在短期内保证了市场的稳定,但另一方面却在长期内扭曲了市场价格,使得市场化“胚胎”每每都会遭到窒息的危险。

房价越打越涨的怪圈

随着房价逐年上升,老百姓对于高房价的怨言越来越多,政府也屡屡对房价给予打压,著名的是2007年的二套房政策以及年末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有的地方政府出台限价令,南京的政府就出台一房一价,企图遏制飙高的房价。

短期内来看,2008年房价飙升的势头确实得到了遏制,而且很多城市的房价跌幅还是比较大,成交量也急剧下降。正当我们为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感到高兴的时候,却发现由于楼市的低迷导致土地市场的沉沦,地方政府的收入锐减,而且,由于税收减少,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财政收入都在减少。开发商也陷入了绝境,由于房地产产业上下关联50多个产业的兴衰,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的管理层又不得不实施大救市政策。

这是政府干预商品房价格的典型过程及后果。房价由于事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于是很多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评价就难免带有情绪化,许多人对开发商的要求很不合理,而且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使得开发商成为社会上人人喊打的老鼠,丑化开发商的言论在肆意蔓延。随着房地产道德化的倾向越来越严峻,打压房价的政策更主要的是照顾民众的情绪,而无视经济规律,结果形成了越是打击的狠,房价反弹得越高的怪现象。

从国家调控房价以来,几乎是国家每出台一项新的调控房价政策,都只是短暂地让房价有所波动,但一段时期后,房价不降反升,甚至愈来愈猛,一直发展到今天的高不可攀的境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这就涉及到了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供求定律。如果需求非常强劲,而供给不足,那么无论怎么改变需求只能是短期的改变市场平衡。2008年的人为改变的需求降低,导致了整个市场低迷,结果是酿成了经济全面的萧条。价格是限制无限贪欲的一种手段,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刚性的,如果人为地改变价格可能会增加价格波动的幅度。

改变中国高房价,只有采取增加供给的措施才能遏制房价飞涨,而如果仅仅靠改变房价,打压房价,不但不能增加供给平抑房价,反而会造成供给更加不足,导致商品房稀缺,再次引发房价上涨的火线。

多收了三五斗的粮价该怎么办

谷贱伤农这是一句古语,叶圣陶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成为30年代农民的丰收之后的惨痛,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我们撇开背景,仅仅从农民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来看,向来农民的收入稳定与否事关整个经济发展大局。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为农业产量的降低会导致社会生产的蜕变。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工农剪刀差比较严重的国家,农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牺牲,但我们不要指望,这种牺牲是可持续的。工农剪刀差剥夺了农民收益,人才剪刀差则抽走了乡村精英。有人戏称,这种人才的“抽水机效应”表现为层层抽取,村里的能人到乡,乡里的能人到县,县里的能人走省城,省城的能人直奔京沪穗——这直接推高了京沪的房价。也就是,利用粮食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的差价牺牲农民的利益,结果也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问题。

现代中国的粮价也在中国式的通胀中占据的权重最大。资料显示,历次严重的通胀无不与粮价飞涨有关,特别著名的有三次:1985年、1988年和1993年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粮价飞快上涨诱发的,而2008年的大通胀也是粮价上涨迅猛导致金融价格飙涨。因此,粮价也被称为百价之王,粮食与许多农副产品价格密切相关,在我国CPI的商品构成中,食品类商品权重占到了三分之一。最关键的不是它的权重,而是一种通胀的信号,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胀预期。

如果仔细盘点2007年到2008年那次输入型的成本推动的通胀,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线索。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诱发全球性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从而输入到我国。另外,更直接的是,由于油价飙升,粮食被转化为燃料,从而助长了粮价,导致粮食的下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在中国最明显的是猪肉价格飙涨,笔者记得,上海的猪肉从5.6元曾经上涨到13元,老百姓的生活压力骤然增加。

但这种景象并不长,危机发生后一切都变了,举一个县的粮价我们就可以发现这种难堪局面。2008年第三季度,由于国际粮价远高于国内粮价,如果以国际粮价为基准计算,该县29亿斤粮食相当于“减收”25亿元。“国内外粮价剪刀差”是继“工农剪刀差”之后出现的新困境,严重影响了“政府抓粮、百姓种粮”的积极性,体现出粮食产区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这种局面出现后,政府必须要进行收储,否则,谷贱伤农不仅是在伤农,更是在伤害整个经济的基础。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粮价给予适度的干预,这种干预最好采取市场化的操作方式,比如扩大收储制度,在通胀期间,应当增加粮食的供给,在通缩期间,采取大量收储,稳定粮价。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锐减,笔者建议增加粮食储备,以免粮食价格下挫太猛导致农民积极性丧失。

油价:父爱主义下的畸型发展

燃料油价格又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社会都缺少不了石油这个“黑色的粮食”。国际上对于这个石油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是石油消费的大国,但却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定价权几乎是没有发言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行业的垄断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石油行业是寡头垄断经营,导致我国的石油行业缺乏有效的竞争,在父爱主义的关爱下,垄断国企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原油,国际炒家不断地推高原油,反正我们多高你都会买,买了之后垄断企业再做差价。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国内油价日益推高,成了一个中国制造成本推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一点点的价格优势逐渐消失。

改变石油行业的垄断现状,清理吸附在油行业血管之上的吸血虫或者多余脂肪。这样的改制不是民众期待的,因为石油行业的价值链太冗长,推高了我国的油价成本。现在大家都对石化双雄独霸市场有意见,但民营企业在短期内也确实难以形成竞争力,既然市场依然是双寡头垄断难以骤然改变,只好对于这两大巨头给予合理的监管,以平衡市场与民众承受力。

      比如近期两大石油巨头要求模糊定价,这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民企的挑战很担忧的表现,也是企图攫取更多的利润,如果管理层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力,那么,高油价可能会灼伤整个中国经济的基础,也是对于供求定律的一种不尊重,可能会引发更为严峻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