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 dmf 24vdc:最有效的赢利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02:58

最有效的赢利模式


全国200多家优秀企业的核心资料,加以筛选、分析、归纳,从而提炼出本书的13种赢利模式,并通过对一个个企业兴衰案例进行解剖,破译了企业经营获利的模式,揭示了赢利模式设计的具体方法。通过学习,企业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企业,建立新的利润模型,快速提升企业赢利能力。

第1章:第一部分:

企业要想让自己的大船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下乘风破浪、快速前行,把握航向是最重要的。面对环境的改变,企业就不得不跳出关于具体的业务和市场份额的思维模式,去考虑构建有效的赢利模式。虽然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曾经是中国很多企业在市场起步阶段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快速扩张过后,很多企业发现,它们并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水平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赢利模式未能明晰。

1节:企业赢利模式

认识企业赢利模式的重要性

赢利模式,就像人体的血管。血管有毛病,血液流动就不可能顺畅,一个人就不可能活得健康、舒服。企业也一样,没有一个合适的赢利模式,不管你的企业名气有多大,多么经得起折腾,到头来,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失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第一部分

第一章赢利模式是企业超常发展的秘密武器

赢利模式之于一个企业,相当于基本国策之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在完成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之后,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多靠销售利润来实现,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实际上,受传统经营方式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公司战略时往往过多地关注企业的目标制定、行业的选择、组织的结构、管理的程序等,却忽略了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很多人认为,只要找到一个好行业,就能够高枕无忧,就可以在这个行业中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人们注意到在大家公认的"好行业"中也有存活不下去的企业,同时,在人们不看好的行业中又有一些企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即企业的赢利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赢利模式呢?赢利模式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与之对应的业务结构。通俗地讲,就是企业赚钱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有规律的方法。3

赢利模式决定企业生死

各行各业以赢利为核心的时代已经到来,"为销量而销量""为品牌而品牌"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几年内,赢利模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竞争的胜利只属于"对现金流和利润近乎疯狂的家伙""向世界500强冲刺""要做大还要做强""实施品牌战略""低成本扩张""打造完整营销体系""终端为王""执行力提升""建立学习型组织""深度营销""创新营销"……这些企业界、管理界和营销界最热门的话题,这些各类咨询公司最热门的服务产品,有些已经热了很久,有些正在成为时尚;有些你或许已经实施,有些或许正在实施。不管你的决定如何,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你都要认真地问:"这些对利润有贡献吗?"而且还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有贡献?是如何贡献的?"因为在经营实践中的企业领导者最明白:企业是否赢利而且是否能够持续赢利才是关键,也是最终标准。

所有这些都只是过程和手段;在企业实现赢利之前,这些五花八门的说法和概念在企业内看得到的都只是代价和成本。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内地注册的工商企业总共有2300万家左右,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好产品不过3"。在所有短命企业衰败的各种因素中,忽视甚至忽略企业的赢利是最普遍、最根本的原因。"品牌不强""产品创新不足""管理不善"等等,都只是现象或者导火索,因为"建立强势品牌""如何创新""什么叫管理完善"等之类的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这些只是企业赢利的工具,不是企业的使命,更不是企业存在的根4

第一章赢利模式是企业超常发展的秘密武器根本意义。

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决策和资源配置若没有紧紧与"如何提高赢利水平""如何提高持续赢利能力"结合,甚至本末倒置,企业就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倒下。这样的企业不是很少,而是随处可见,而且越来越多。面对激烈甚至是惨烈的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即使是巨头企业也丝毫没有松懈的理由。请看:据有关媒体报道,2005年上半年,在经历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电子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6亿元,同比下降5.5%,而利润率只有3%左右,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利润状况更加困难,从信息产业部得到的数据显示,电子百强利润情况尤为恶劣,绝大部分企业利润都出现大幅度下降。百强前10家企业中有6家利润指标比去年同期下滑,3家亏损。其中京东方亏损5.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181%;TCL集团亏损额达到10.8亿元,利润同比下降266%;华为亏损2.8亿元,利润同比下降171%;上广电利润总额只有1664万元,利润同比下降97.52%;康佳集团利润同比下降44%。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统计表明,上半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仍然不容乐观,利润额下降206亿元,下降幅度达到48.8%,日均比去年下降1.132亿元。数字是最好的证明,是量化的结果,由此我们必须去思考赢利模式为什么如此重要?正如社会学专家所言,现在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正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压力不再只限于行业之间的市场争斗。能源紧张、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动、消费者持币观望、产业制造过剩、供应商与零售商的矛盾等等,这些多年积累下来的经营矛盾已经到了集中爆发的时期,它们都将对企业的经营构成巨大的压力。经营环境和竞争方式的这些变化,已经远远超过营销等技术所能操作的范畴,已不是传统思维方式所能应对的。更不是最有效赢利模式的和知识所能够解决的。

进一步说,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产品同化、渠道同化、促销同化等简单的营销同化问题,致命的是企业赢利模式已经开始同化。这种同化昭示着很多企业的利润来源从想法到做法都高度相像,这也是为什么说"营销问题在营销层面找不到根本答案、只有通过赢利模式创新才能解决"的理由所在。所有的一切,逼迫企业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思考,必须一切从赢利创新出发,重新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因为依靠"坦克、大炮和神枪手打赢战争"的时代过去了,模式设计尤其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变成了企业的生命线,并变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急迫和重要。在环境和竞争裂变的时代,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考试,摆在眼前的首先是赢利模式选择的大考,千万不要走只管低头拉车的老路,更不能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别人,因为我们的经营宁可"小病不断,大病不犯",也不能"小病不断,大病照犯",否则很可能出现"风风火火好几年,就是口袋没有钱"的局面。所以说,企业要安身立命、成长壮大,赢利模式的建立是根本。企业赢利模式的构成

2节:秘密武器模式

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不少企业随着市场变革的深化而消亡,而更多的企业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许多企业主和企业家都在思考:什么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少企业经过慢慢摸索,终于懂得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企业必须拥有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流资源、操作灵活的组织结构外,还必须具有有自己特色的赢利。

第一章赢利模式是企业超常发展的秘密武器模式,没有赢利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

于是,企业家们纷纷寻找自己的赢利空间和赢利模式,有些企业已经找到了,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此依然茫然。其实,赢利模式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通过对赢利模式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构成企业赢利模式的商务结构主要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交易内容、交易规模、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环境、交易对手等商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构成企业赢利模式的业务结构主要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从事的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业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商务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对象及其目的,业务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情况。商务结构直接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直接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商务结构及其相应的业务结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赢利,因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赢利模式。

其实,赢利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有时候它既不需要竞争战略,也不需要特殊的个人能力,甚至不需要任何实际的用户,就可以造就成千上万的商业财富。这的确和我们传统的制造企业管理、竞争理论和营运模式完全不同。在某种赢利模式下,公司甚至用某一种商业操作工具就能够完成交易,例如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从企业对赢利模式的认识和建立过程看,赢利模式分为自发的赢利模式和自觉的赢利模式两种。前者是自发形成的,起初企业对怎样赢利,未来能否赢利没有清醒的认识,企业虽然赢利,但赢利模式不明确、不清晰,因此赢利模式具有隐蔽性、模糊性、缺乏灵活性的特点;后者,也就是自觉的赢利模式,是企业通过对赢7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利实践的总结,对赢利模式加以自觉调整和设计而成的,清晰性、针对性、相对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是它的显著特征。传统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初期和企业成长的不成熟阶段,赢利模式大多是自发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的不断成熟,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竞争和自身赢利模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找到赢利模式的幸运。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代企业的赢利模式包含三个关键方面:首先,价值发现--决定利润的来源;其次,价值匹配--决定赢利水平高低;最后,价值管理--决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这也是赢利模式构建的三个步骤。

任何行业的利润都是由于企业赢利要素中"价值匹配度"的不同而分成不同区域的,如高利润区、平均利润区、低利润区和无利润区。在不同的利润区内,赢利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其利润状况也自然不同,因为企业处于何种利润区是由赢利模式来决定的。因此,一个企业只有在赢利模式构建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业务状况、营销模式、财务预算、人员管理考核方式等相关运营层面的规划,否则就会出现各种"脱节"现象。例如,业务与财务脱节,销售与品牌建设脱节,人员能力与考核脱节,销量与利润脱节,生产研发制造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脱节等等。赢利模式就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赢利模式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最佳赢利模式的特征

企业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赢利模式。那么,怎样才是最佳的赢利模式呢?

第一章赢利模式是企业超常发展的秘密武器中国企业一般是通过模仿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赢利模式的。由于中国经济刚刚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中国企业很难在短短的10年、20年内形成自己的赢利模式。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一般企业的通常做法就是借鉴同行业或其他行业中战略领跑企业的赢利模式。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的普遍特点就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一家企业的赢利模式形成之后,其他企业就会通过模仿以求在短期内获得成功。

因此,竞争的同质化,造成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大幅下滑,并最终导致行业利润的大幅下降。相比之下,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做法则明显不同。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广泛学习先进企业的各种赢利模式,将各种赢利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系统透彻的归纳与总结,再将各种赢利模式与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符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赢利模式,一旦模式形成就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在获得初步成功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但苦于身边缺少比较成熟的赢利模式资料,所以很难迅速找到符合企业自身成长的赢利模式。经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企业最佳赢利模式的若干特征以供参考使用:

1.赢利模式不是僵化和机械的赢利模式的某些内容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历史赢利状况数据;但大部分却是不可量化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出判断。企业领导必须重视并准确评估那些不可量化的因素,比如趋势的性质和效果、新法规的影响、周期性变化与结构性变化之间的区别、业内有些对手相对更加成功的原因和对你的客户群构成的威胁等。还必须将事实与假设区分开来,必须用大量事实来检验所做出的假设,其中不仅包括外部现实,还包括企业的能力。

2.赢利模式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几乎可以肯定,企业需要经过数番周折,才能把赢利模式找准、做对。之后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验,当你认定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内部能力已经出现某些变化时,还要不断更新、完善之。但是,只要企业坚持对自己的赢利模式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则无论企业对该模式的哪些部分进行修订,它都能保持前后的一致性。研究军事史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如何去打仗,他只不过可能在过去的战争中成功过,而真正的将军,应该深刻地了解到,为什么战争会爆发?为什么要去打仗?这样他便会有意识地去把握其规律性。企业的赢利模式也有规律可循,也需要管理,它需要企业随着战略环境的变化对其不断做出调整。

3.成功的赢利模式在于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成功的赢利模式来源于企业能提供独特的价值,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例如,美国的大型连锁家用器具商场HomeDepot,就是将低价格、齐全的品种以及只有在高价专业商店才能得到的专业咨询服务结合起来,作为企业的赢利模式。4.成功的赢利模式是脚踏实地的脚踏实地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赢利模式建立在对客户行为的准确理解和假定上。比如说,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到,并不容易。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对于自己的钱从何处赚来,为什么客户看中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

3节:打造有效赢利模式

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这样不切实际的"赢利模式",在.com狂热的时候,简直数不胜数。5.胜人一筹的赢利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建立利润屏障,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比如,直销模式(仅凭"直销"一点,还不能称其为一个赢利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Dell)公司是此中翘楚,而且每个商家只要愿意,都可以模仿戴尔的做法,但能不能取得与戴尔相同的业绩,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说明了好的赢利模式是很难被人模仿的。如果一个企业的赢利模式是成功的,但又很容易被人模仿,那就肯定会被模仿,从而不能保证其竞争优势,结果因大家都采用同一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快就会变成纯粹在成本上、价格上的竞争。综上所述,优秀的赢利模式应该是:完全可以跟竞争对手讲个一清二楚,但竞争对手却没有办法来模仿。这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判断、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持续创新基础上。

这个有机的、一体化的、企业赢利模式的建立过程还贵在达到"自觉"状态。赢利模式决定企业的经营绩效,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实施赢利模式是当今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总之,进入新经济时代,面对全球产业重组、价值链重组、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全方位的立体竞争,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每一份资源,还必须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去把握,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赢利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发展经历了艰辛曲折,其成功之路是一个经营创新的过程。那些目前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赢利模式的优劣将决定它们的未来。

打造有效赢利模式迫在眉睫

当今的市场环境变化日趋加快,企业很少能够凭借一个固定不变的赢利模式,在长时间内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赢利模式已成为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前提。企业要想让自己的大船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下乘风破浪、快速前行,把握航向是最重要的。面对环境的改变,企业就不得不跳出关于具体的业务和市场份额的思维模式,去考虑构建有效的赢利模式。

虽然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曾经是中国很多企业在市场起步阶段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快速扩张过后,很多企业发现,它们并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水平和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赢利模式未能明晰。尽管很多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但是从企业的综合能力、战略制定、创新力、执行力以及流程再造等方面来看,其赢利模式的塑造同成功的外国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那些跨国企业都在用全球化的眼光来调整自己的赢利模式,甚至包括在中国市场的赢利模式。

作为全球消费类电子、家电业翘楚的索尼在产品层面上做出了向娱乐、媒体和网络供应商的转型,而业内专家认为其面临的转型压力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而是已到了赢利模式调整的临界点。索尼应该把自己从制造商中解脱出来,逐步过渡到服务供应商的角色。其他企业如IBM、诺基亚、CA等也都没有懈怠,调整赢利模式、领先行业水准是它们的目标。再看国内企业,尤其是竞争更血腥、更惨烈的行业,如家电行业、手机行业,以及一些新兴的电子行业,也不得不考虑赢利模式的调整。

20051月开始,在影碟机制造业居于第一位的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正式改成办事处。不仅是在北京,同样做出这种转变的还有新科在国内的所有分公司。上海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进行着由分公司向办事处转变的类似调整,相应地,它的产品销售也做出了调整。这种局面的出现,仅距离比尔·盖茨说出那句"DVD10年之内将被淘汰"的断言刚刚5个多月,中国的DVD制造商就已经在收缩战线。

这样的经营调整并非是只在新科、上广电两家上演的独角戏,而是一出几乎涉及影碟机制造业所有企业的大场面。早在2004年下半年,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类似的调整。据了解,夏新目前除北京分公司尚未找到合适的经销商外,其余的分公司大多数都已经完成向办事处的转变;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场由于缺少合适的经销商,便由成都经销商身兼二任。"全行业在收缩战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专家得出的结论是,DVD作为一个独立商品存在的特质已经在事实上被削弱了,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收缩战线的考验。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说明了这一点:许多电视机厂家、音响厂家都在实施的"买一赠一"的促销办法,就是把DVD机作为赠品用以派送和抽奖。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一位影碟机销售主管甚至戏称自己的部门是"赠品部"

不仅这样,DVD机的产品独立性也在下降。此外,金正的人事纠纷、先科背负10亿元债务被迫面对品牌转让以及宏图高科海外遭遇巨额欠款……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如几年前的VCD行业所遭遇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据了解,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与产能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的提高,DVD行业的利润在大幅度下降。按照上海国美分管影碟机销售的杨东林的统计,2003DVD机的单价平均是780元,2004年底的价格则跌到了650元。在北京家乐福超市里,某些品牌的DVD机甚至卖出了298元的超低价--这个价格比一套正版的DVD影碟贵不了多少。以前外资品牌一般比国产品牌贵20%,而现在LG、三星、索尼的价格都和国产品牌持平,飞利浦的影碟机也有490元的低价。其实好日子并没过去多久。2003年上半年,在销售高峰期,上广电的影碟机还能以每台900多元的价格达到400多台的日销售量。有着天壤之别的市场现状让这些从事DVD生产的家电企业非常痛心,面对明显的行业下滑势头,制造商寻找出路,企业进行赢利模式的转变是必然的。

其实不仅在家电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赢利模式的挑战。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以打造核心能力为主线,全面推进企业赢利模式转变,是目前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对国内多数企业来说,目前的机会更多、市场更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时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优势所在,尽快采取行动,建立灵活的运作模式,配合世界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打造中国企业的有效赢利模式。

4节:赢利能力的诊断

来源:学生大读书站    [ 2006-03-14 12:19:00 ]    作者:    编辑:Studa 

第二章企业赢利能力的诊断

第二章企业赢利能力的诊断

企业赢利模式建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这样,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准确评价赢利模式质量的高低,以利于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利益的正确决策。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按照评价企业赢利模式的指标,进行客观、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进而找到影响企业赢利模式质量的相关因素,克服不足,发扬长处,完善企业的赢利模式。企业赢利能力的评价

分析企业的赢利能力,一般要用以下这些指标进行评价: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等。下面我们分别加以阐述。1.毛利率毛利率主要是考察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强弱的一项指标。毛利率的计算公式为:毛利率=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由此不难看出:如果企业的毛利率指标比较高,那么这个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就强;相反,如果这个指标比较低,就说明企业商品的竞争力弱。15

转贴于 学生大读书站 http://book.studa.com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2.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销售净利率的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销售净利率反映了净利润和主营销售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即每一百元的销售收入中可以赚多少钱。如果销售净利率指标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强;相反,如果这个指标低,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弱。3.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资产净利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资产总额×100%。公式中的净利润是企业的产出,而资产总额是企业的投入,因此,通过对资产净利率的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如果资产净利率高,就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就好;资产净利率低,就说明企业的管理水平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或者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4.净值报酬率净值报酬率是投资人评价投资回报的指标。净值报酬率的计算公式为: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净值报酬率反映的是所有者投资可能获得的报酬。如果净值报酬率高,说明投资回报率高;相反,净值报酬率低,说明投资回报率在下降,投资者可能就不会满意。利用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上面所讲述的几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的赢利能力。企业赢利能力评价指标和所代表的意义一般是这样的:毛利率反映的是商品的竞争力;销售净利率反映的是行业的赢利水平;资产净利率反映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净值报酬率反映的是对投资者的回报。我们在具体评价赢利模式时,评价的基本方法很简单,就是比较法。好和坏是相比较而言的,只要找到了评价标准,就能够知道评价的结果。而通常所选用的评价标准有两个:一是纵向比较,二是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就是和企业自身比,通常是和上年度作比较,例如,毛利率比上年是增加还是下降,商品的获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横向比较,也就是和同行业比较,企业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作比较,可以发现企业赢利能力的高低。下面我们来看某公司的报表中的几组数据。该公司的毛利率:该公司的毛利率上一年度是39.17%,本年度是39.02%。这个毛利率表明,每100元的收入中有39元多的毛利,该公司的毛利水平并不低,商品的竞争能力也比较强。虽然本年度的毛利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商品仍具竞争力。

该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该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上一年度是3.37%,本年度是2.63%。这个销售净利率表明,在同行业中,企业的获利水平已经开始下降。资产净利率:该公司的净利率上一年度是1.14%,本年度是0.91%。这个资产净利率表明,上一年度该公司每100元资产中净赚1.14元,而本年度的资产收益水平下降为0.91元,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净值报酬率:该公司的净值报酬率上一年度是2.76%,而本年度是2.68%。这个净值报酬率表明,投资者所获得的报酬也在下降。这几组数据综合表明,该公司商品的赢利能力略有下降。

那么,对于这个公司的这几组数据的满意度应该如何评价呢?

一般情况下,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组数据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赢利水平下降,会导致投资者的回报率降低。如果投资者了解到,公司有一个美好的赢利前景,目前因为公司正在扩展,从而导致这一期间的赢利下降,那么投资者对这组数据还是会满意的。因此,在对报表数据做出满意度的评价前,有必要对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识别企业赢利下降的方法

要想对企业的赢利质量进行准确地分析,除了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环境能够充分把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尤其是要想正确判断企业的业绩,要想看清年报的"真面目",这就更离不开财务知识和识别技巧。

下面我们就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的赢利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提高鉴别能力。实际上企业当期赢利质量的高低水平与企业经济价值的变动方向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关系。企业当期的赢利质量可能比较高,但它的经济价值可能正在下降;相反,企业当期的赢利质量可能比较低,但它的经济价值却正在上升。因此,赢利质量的评价应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

静态的评价是指,在衡量赢利质量高低的尺度上,企业当期赢利质量的绝对水平。动态的评价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自身各期赢利质量的相对变化。赢利质量变化体现了企业经济价值的一个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于会计报表赢利没有客观体现企业经营环境和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的变化所引起的。提早发现企业赢利质量的不利变化,对于控制投资风险至关重要,也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及时调整赢利模式。

以下特征可能是预示赢利质量下降的信号:

第一,虚假或者不真实的会计报表形成的假象。比如:可能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了有利于提高收益的调整变化(可能是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调整调增赢利),如有的企业无理由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坏账计提比例等均属此种行为;可能是可以自由调控的酌量性费用(如广告费、研发费、营销费、维护与修理费等)总额或相对数在下降;可能是利用费用资本化在提升当期业绩;可能是各项减值准备金计提比例在降低,或冲回的准备金金额在非正常地增加(可能是利用"秘密准备"调节赢利);可能是过度使用信用政策在提升业绩……凡此种种,都得警惕,切勿以为暂时利润较高就是赢利模式的质量好。

第二,企业表面的经营活动很"红火",但实质上赢利模式的质量却在下降。比如:企业赢利上升,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下降;关联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比例增加。可能是企业缺乏独立面向市场的能力,对关联方的依赖在增强,赢利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较弱;企业已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且增长速度比行业更快,如东方电子案例;经常签订收购合并协议,并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可能产生赢利的不稳定性;企业业务和子企业增长扩张迅速。更可能导致管理失控,加大经营风险;企业业绩太好了,以致难以相信。可能是赢利陷阱,如银广厦、蓝田股份(相关,行情)案例;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利润,但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

第三,企业的经营确实陷入了困境,赢利模式的质量确实在下降。比如:企业核心业务的收益来源在减少,一次性的、非经常性的收入来源增加。可能表明企业的战略正在失灵,赢利前景不看好;应付款项规模不正常增加,平均支付期不正常延长。可能是现金流出现困难;企业借款异常增加,负债率显著升高,而现金和易变现证券的金额较低。财务风险在加大;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率在下降;与同行相比,产品毛利率明显偏高,或毛利率急剧下降;或有负债的上升。潜在财务风险加大。19

影响赢利模式质量的分析

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赢利模式水平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企业赢利模式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企业经营成果,有时会出现企业账面利润可观、但现金流状况不佳的情形。因此,对企业赢利模式质量的分析,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和分析的重要环节。赢利模式质量是指企业赢利模式的形成过程及赢利模式的内在品质。企业赢利模式品质有高低之分,高质量的企业赢利模式,表现为资金运转状况良好,或企业具有良好的支付能力,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赢利模式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

低质量的企业赢利模式所依赖的业务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或企业赢利模式存在主观操纵性,表现为资金运转状况不良,或企业没有良好的支付能力,利润所带来的净资产的增加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资产基础。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当企业出现财务状况逐步改善,利润数额增长的可喜形势时,往往因"一俊遮百丑",而忽视了对赢利模式质量的分析。但是,商场如战场,在企业发展顺利时居安思危,重视对赢利模式质量的分析,才会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影响企业赢利模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首先,应收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不正常延长,都会影响企业赢利。在企业赊销政策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应该与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应保持相对稳定。赊销有利于扩大销售,是企业的竞争策略。

但是,必须注意: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收账期的不正常延长,有可能是企业为增加营业收入而放宽信用政策的结果。过宽的信用政策,可以刺激营业收入的迅速增长,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增加坏账损失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赢利模式质量。其次,资本金吃紧必然影响赢利。企业经营,现金为要,没有现金就没有企业几成定律。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由于一段时间以来过度扩张,其资本金不可能积累很快,主要是靠债务来进行扩张,这就使企业处在一种高财务风险基础状态下运作,因而极容易陷入债务危机。

现在一些企业的扩张主要是靠两个渠道:一种是靠到银行贷款借债来扩张,另一种是资本金的自我积累的扩张。从现在来看,单纯的资本金积累式扩张不对,单纯的债务式扩张也不对,而应是资本金和债务成一定的比例的扩张。资本金每年赚的利润再追加投资总是有限的,因而靠的就是债务扩张,结果是企业膨胀了、债务也膨胀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恶性债务。

这样一来,不但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而陷入困境。如果宏观调控使银根抽紧,现金短缺就会像绳索紧紧地勒在企业的脖子上,尽管企业可能有健全的肌体,有清醒的大脑,也会因血脉不畅,窒息而亡。所以做企业千万不要期望通过借贷、集资来发展,更不要指望通过上市圈钱达到单纯地扩张目的。因此,不怨苍天不怨人,自己帮助自己最重要。不盲目上规模,不盲目做大,压制投资欲望,使资本金适当宽裕,这样企业家可以过上轻松赢利的日子。

再次,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对企业赢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准则以及企业所采取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则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常见的需要进行估计的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等。

按照会计的一贯性原则的要求,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企业也可以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但是,企业有可能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目的是为了粉饰报表赢利模式。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恰恰又进行了有利于企业报表赢利模式改善的变更,应当被认为是企业赢利模式状况恶化的一个信号。

2.在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面,影响赢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条需要注意:

第一,企业领导人头脑发热,盲目投资和扩张,致使企业极度膨胀。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在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等方面寻求扩张。但是在企业走向多元化经营扩张的过程中,新开拓的各个领域不论从技术、管理还是市场等方面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摸索的过程。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扩张过快,涉及的领域过多,就可能会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到时候其赢利模式的质量就可能降低。一位管理专家曾经说,中国一些企业的夭折,原因多数是在于企业的领导者头脑发热。一个企业和一个人一样,其所拥有的时间和其他资源都不是无限的,所以不可能在任何领域甚至任意几个领域都做到出类拔萃。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有一种高估自身实力的倾向。人们也倾向于在多个方面都能有辉煌的成就。但

6节:能力的诊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人,不管其实力有多强,都会有其局限。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在进入新的领域时,务必格外谨慎小心,决不能盲目地投资和扩张。如果本身所跨的领域已经够多,出现了无法集中资源实现突破的迹象,还不如砍去没有优势的项目,专注于富有前途的领域,以专业化与大企业竞争,以专业化争取市场优势。这也是任何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第二,企业无形资产规模不正常增加,也是影响赢利的因素之一。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所发生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应列入当期管理费用,冲减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无形资产列示的主要是企业从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果企业出现无形资产的不正常增加和相应的管理费用不正常减少,则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减少研究和开发支出对利润表的冲击,而把已发生的研发支出违规进行资本化。3.企业外部环境方面企业的外部环境对赢利的影响依然是比较大的,具体地说比如过度市场竞争,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赢利。近几年市场上价格大战,恶性竞争比较激烈。

当一个行业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开始为市场所接受时,利润率通常是相当高的,往往会吸引不少新投资者加入这个行业,使其中一些条件差的企业也有机会取得比较高的利润。当行业进入成熟期时,增长率逐步下降,竞争加剧,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就要在竞争中被淘汰。从市场自发的方面来讲,比较好的例子是彩电业。在历经了一轮又一轮激烈搏杀之后,彩电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市场份额极大部分被长虹、康佳、TCL、海信、创维等国有品牌和少数外国品牌所占据,余者只是勉强度日。

据中怡康统计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10月份以来,海信、TCL、康佳、长虹、创维等几大彩电品牌,共有57款液晶电视、39款等离子电视行销市场,阵容极其庞大。在中外品牌高端市场大对决的较量中,以海信、TCL、康佳、创维、长虹为代表的国内品牌步步为营,以高清、平板为卖点,国内品牌零售量和零售额份额分别达到77.4%和56.8%的高度,零售额份额的提升速度比零售量份额的提升速度高出一倍。这种格局最先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彩电业实现,表明了市场化最终会使竞争格局趋向稳定,市场份额趋向集中。

而许多企业惯用的竞争策略--价格战,则缩减了企业的赢利模式空间,导致企业销售赢利率下降,若多销所增赢利小于降价所减赢利,则这种做法显然不能认为是成功的。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赔本赚吆喝,搞恶性竞争,这样既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也会给行业带来严重的伤害。对企业赢利模式的评价,实质是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包括潜在能力的综合评估,其评价手段和评价准确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对其赢利模式质量的认知和把握。对企业赢利模式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对企业的赢利模式质量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会有利于企业明晰有效的赢利模式,同时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最有效的13种企业赢利模式

"超级女声"的超级商业策划为何能火暴荧屏?阿里巴巴凭什么收购雅虎中国,联手超越Google?一个小小企鹅怎么能够为腾讯QQ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陈天桥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首富并带领他的盛大创造出网络传奇?百度为何能在美国首日上市就大涨,市值跃升至39.58亿美元?……大道至简,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其中有一定的赢利模式!

第二部分

第三章

全方位互动模式

得益于一场风靡全国的平民选秀"超级女声"节目,"超女"一词跃居中国2005年第三季度十大流行语榜首,在Google已经拥有32万项搜索结果。这一轮的"超级女声"节目已经结束,此节目在带给全国的电视观众一顿热闹的夏季娱乐大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思考。它不仅让人们全程观看了一次造星运动,更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娱乐节目是如何全方位地获取每一寸利润,从而成为一个超级成功的商业活动。关键提醒

全方位互动模式有个软肋,就是整个策划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不能让顾客保持新鲜感,则容易让顾客产生厌烦情绪。另外,这种全方位互动属于大手笔,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本,以保证整个策划方案进行下去。无论从投入上还是时间上,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都容易陷入被动的泥潭,因为,毕竟有那么多的眼睛在关注着。典型案例:湖南卫视、天娱传媒、蒙牛三方联合打造的"超级女声"节目

满足群众需求是互动的基础

20043月份的时候,"超级女声"活动首次在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试验推出。其时,湖南卫视旗下的王牌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正面临被其他地方台大肆仿制的局面,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再,昔日的"王牌"不可避免地开始了衰退。"超级女声"的推出,肩负着再创湖南卫视在国内娱乐节目领先的重大使命。"超级女声"是符合湖南卫视"打造中国第一娱乐电视品牌"的定位而创新出来的一个电视节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电视观众已经习惯了那种精心编排、按部就班的综艺节目,而"超级女声"却令人耳目一新,它采用国外最流行的"真实电视"模式,原汁原味而且笑料迭出。2004年5月初,该活动登临湖南卫视面向全国播出;5月底,武汉唱区拉开战幕;7月下旬起,成都唱区、南京唱区同时开唱;9月初,年度总决赛拉开战幕……从大赛开始,这样一个"奇怪"的歌手选拔比赛节目将许多观众牢牢地锁定在电视机前,乐此不疲。而在200556日这天,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约有2.1亿的电视观众在同时收看这个比赛。白天收视率从0.5%上升到4.6%,市场占有率上升到20%,最高达49%。在整个活动期间,长沙、武汉、成都等唱区报名人数全都突破1万人,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只有6岁。可以说,一时间"超级女声"轰动大江南北。对此,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一个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何以如此抢人的眼球?何以在收视率上大有超过老大哥中央电视台的趋

7节:全方位互动模式

来源:学生大读书站    [ 2006-03-14 12:19:00 ]    作者:    编辑:Studa 

第三章全方位互动模式势?其实,道理极其简单,就是"亲民"的策划;没有门槛、"还乐于民"的双向互动。让广大的观众都能参与进来,恰恰是整个活动得以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真正原因。人们离不开水,就因为水能够包容万物,能清洁万物,更能润泽万物。作为一个优秀的策划或者创意,也应该发扬水的润泽万物的优点,绝不能光注重一小部分团体的利益,而应该把眼光投放到广大普通百姓的身上,这样的创意根基才深厚。只有"润泽万物"般获得最广大群众的需求,才能够从成功走向卓越。"超级女声"的策划者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可口可乐为什么可以大行其道?彩电、手机、电脑为什么会越来越普及和便宜?为什么沃尔玛能够雄霸天下?这一切都是因为最广泛地满足了普通客户的需求。而以最简单的形式,从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始,获得深奥而又直指人心的伟大真理,才能造就最好的企业,才能建成最伟大的商业帝国。企业存在的本质就在于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说航空业,它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航空公司多么精明,而是在于人们的飞翔之梦。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满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的过程;最成功的公司,一定是能够提供最广泛满足的公司;而为最广泛的群体提供最大的满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贴近普通老百姓"的过程。唯有贴近普通老百姓的企业,才能强大,才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正是因为这些企业满足了最广大群众的需求,让最广大的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和好处,所以广大消费者才对它们给予了厚爱和赞誉。"超级女声"就是这样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超级女声"节目紧紧围绕大众性和亲民性两大主题,倡导"想唱就唱""以唱为本"的理念。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并通过层层淘29

转贴于 学生大读书站 http://book.studa.com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汰选拔,征选出真正具备培养前途与明星潜质的歌手。"超级女声"的策划者们采取了无门槛的大众参与方式和大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淘汰方式,这样,就让广大观众参与了进来。自然,也使得"超级女声"的名气大增。同去年的首届"超级女声"相比,2005年的报名人数暴涨了10万人,达到了15万人。不需要专业人士的推荐、不需要显赫的成绩,湖南卫视将参赛的门槛降到了最低。在"人人都有机会当明星"的可能性的诱惑下,无数中国人开始以报名或收看的方式加入到这场"集体追梦"中来。平民化的选手、平民化的评选机制,参加比赛的选手就是每个人身边的普通女孩,这种举措,让大家对"超级女声"有一种先天的亲切感。很多"超女"迷表示,这种模式让自己真正感到了参与的乐趣,电视里的明星就是自己选出来的,这种感觉很爽。全方位互动贯穿活动始终

我们认为"超级女声"绝对是一场空前成功的企划案例,虽然"炒作"起了很大作用,但不是绝对力量,注重活动的全方位互动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体现互动性方面有所努力,也有所进步,但能激发起节目涉及到的各个主体的参与热情,实现真正良性互动的节目并不多见,而"超级女声"2005年却做到了。让我们来看看在"超级女声"传播模式中是如何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的:1.海选的目的就是吸引众多的互动参与者本来是很普通的平民女性,可以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免费报名参加"超级女声"六大赛区的海选比赛,这种报名模式打破了我国多年来娱乐竞赛性电视节目给报名者设置的排斥性限制。这种做法使平民在心理上觉得耳目一新,并对该节目有亲近感,为他们进一步地积极参与节目并关注该节目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种海选是这个节目能轰动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它破除了很多以往此类竞赛选拔的门槛,给了所有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什么出身、家境、身材都不问,来了就唱。虽然胜出机会很低,但平等本身就是魅力。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社会稀缺的资源--平等。

随后他们在"超级女声"的海选阶段,在选手"想唱就唱"的基础上,引入了观众"想说就说"的概念。在各个分赛区的海选阶段,比赛现场增加了观众评议团,自愿报名并通过制作单位选拔的观众可来到比赛现场,代表大众对选手、评委的表现发表意见。2.舞台蔓延到观众中的互动在选手进入比赛后,评选方式的多样性结合进一步体现了"超级女声"传播模式的互动性。演播现场的主持人、参赛表演的"超级女声""超女"亲友团、还有评委以及大众评委可以说都具有了传者与受者的双重身份。这部分群体在现场创造的真实气氛,比如呐喊声、拉票声、哭泣声等足以感染坐在电视机前投入地观看该节目的观众。受到感染的观众于是自愿地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发短信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超级女声。

观众的短信投票是决定"超女"去留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会使参与的观众感到自己在这个节目中并不是被忽略的个体,而是有决定权的受众。另外,"超女"使出浑身解数在舞台上进行竞争的同时,电视机前的观众发短信投票参与节目也是一种竞赛,是观众之间的比赛:看谁拥护的"超女"最终能够获胜。这种从舞台蔓延到观众中的竞争性的心理激发了受众的参与情绪。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主持者将一切权利交给了观众,张扬了一种"全民快乐"的娱乐方式。在"超级女声"紧张的淘汰晋级阶段,策划者们引入了"家庭舞台"概念,提升了"亲友团"在节目中的比重,制造出"家庭舞台"氛围。选手家庭(父母或亲友)首次作为比赛参与者进入现场,这在以往也绝对是不允许的。正是这种独特的操作形式,才使得"超级女声"节目具有生命力。评委和选手之间更强调互动性。观众投票,评委骂人,甚至选手警告评委,都成为节目当中一个又一个高潮。当长沙唱区出现了一个打断演唱,大喊:"我记住你们了!"说完扭头就走的女孩时,在场的评委胡吗立刻对其大加赞赏:"这才是自信的态度,我是主角,敢于蔑视评委。"有人认为,"超级女声"节目在海选阶段创造了收视奇迹。

很多看过节目的人也都直言不讳地承认,比起后面的舞台比赛,更爱看它的"海选"直播,因为可以沉浸在"洋相百出"的表演里开心不已。3.洞悉人性的互动淘汰制度在此基础上,组织者开始在预选赛阶段加入超强互动参与,并且在复赛决赛阶段加强残酷淘汰,使得更多的人都参与进来,从而促进"超级女声"的品牌逐渐深入人心,走向成功。

凡是看过"超女"晋级赛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个比赛太残忍了!"待定""PK""投票"这些主办者挖空心思制定出的游戏规则,就是让你""也要先坐坐老虎凳、喝喝辣椒水。悬念和残忍贯穿了比赛的全过程,也正是这些将比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更绝的是,主办方还设立了一个"短信投票"的环节,让全国观众都有机会掌控"生杀大权",也就是当进入20名淘汰至10名这一环节时,大赛将设立大众评委。以观众"票决"的方式来评定比赛结果,而非评委决定做法,也迎合了部分人的需求,这样一来大家

8节:获取更大成功

都为能够成为了"刽子手"而兴奋不已。为此,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说:由于该节目具有极强的"我看的节目我做主"的互动性的参与特点,既糅合了"真人秀"的要义,又把握了"电视回归大众、娱乐优先平民"的精髓,首开"大众互动娱乐"之先河,因此使"超级女声"接连两年成为国内电视界、娱乐界最热门的事件。与其他媒体的互动越""""

"超级女声"的火暴,让我们看到新一代人内心的躁动,看到推广传播的力量,看到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力量。我们认为,"超级女声"的成功策划,是这一节目在产品创新上的成功,更是推广上的成功,特别是媒体与企业合作、相互促进而取得的成功。各地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等的报道,吸引了很多人去关注,从而产生了"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国王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品牌传播学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超级女声"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炒作和宣传,以获取更大的成功。他们有33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的时候还会在网络上时不时爆出令人难辨是非的新闻来。首先是不断"涌现"的内幕和故事。从成都赛区黄薪的《我的家乡并不美》的搞怪,到杭州赛区一个曾经的植物人苏醒开唱,到广州赛区冠军周笔畅的八卦新闻,再到谁谁谁被主办方""了、某位名人拒绝充当评委。并且,节目策划者对人性的摄奇心理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某某和某某在后台吵架、某某的父亲怎么怎么样、某某家有背景……,一场没完没了的""就一直在持续,这样他们也终于得到了亿万眼球的注目。

因为有新闻就可以维持人气,没有新闻那就制造新闻。猎奇是人类的通性,越是平凡的人猎奇心理越强,这就是为什么名人"绯闻""事件"那么多的原因。说这些花边新闻是主办方有意安排也罢、无意为之也罢,但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传到消费者眼里和耳朵里的?不得不承认,"超女"主办方里的确有"高人",他媒体传播的组合拳拿捏得非常到位。不说别的,单就联合中国著名门户网站新浪网开辟"超女"专栏一策,就让大家发蒙,你上网搜一搜,超女的网页就能够整整让你看好几天。根据央视索福瑞对全国31座城市进行的收视调查,"超级女声"广州赛区淘汰赛的收视份额最高值突破了10%。而郑州地区今年"五一"期间白天播出的首轮选拔比赛,就达到了10%,居CSM31城市同时段播出节目收视份额第一。也就是说,当"超级女声"播放时,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每100个人就有10个在收看这个节目。当然,"超级女声"也一定会在许多企业营销和管理者的心里翻江倒海,它的赢利模式的确是让我们领教了"极致炒作"的绝对力量。34

"超女"背后的赢家与经济拉动

有关"超级女声",在其热到极点的同时,其巨额利润也引发了业内的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疯狂敛财;也有人说这是营销史上的一次成功的运作模式,不必像狐狸那样"吃不到葡萄,葡萄就是酸的"。事实上,"超级女声"在给观众以超级娱乐大餐的同时,当然也收获了一串串葡萄般鲜美且丰盛的利润。1.蒙牛:投资1400万了3000万的事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确实显示出很大的作用。媒体对一个企业来说,可以帮助其发展,也可能毁掉它。蒙牛公司的领导者,当然知道媒体的重要性,他们决心好好地利用一下"超级女声"这个原本和牛奶行业根本不沾边的节目。果然,在他们与湖南卫视的共同策划和努力下,使得"超级女声"终于成为迄今为止企业宣传和媒体运作结合得最好的实例之一。"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20053月份开始报名起,在广州、长沙、成都、杭州、郑州五大赛区共吸引了15万的报名者参加,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05年作为本届"超级女声"的始作俑者之一的蒙牛公司计划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应该在20亿元左右。一般来说,广告和促销费用占销售额的6~7%,因此,蒙牛公司投在"蒙牛酸酸乳"上的费用可能超过1亿元。至于单纯用在超级女声上的资金,据蒙牛公司一位高层透露,也差不多有1400多万元,用于"超女"的冠名。2005年年初,蒙牛提出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00亿元,而实现35

照此推算,决赛期间的每场比赛短信收入至少在200万元以上,7场比赛能获得1400万元以上。如果加上预赛期间的短信收入,"超级女声"应该能获得共计约3000万元左右的短信收入。"超级女声"的广告收入也不匪:2005715日全国总决选开始后的一个多月,电广传媒的股价一路飙升28%已经拉出20根阳线。在湖南卫视网站上,"超级女声"全国总决选的广告报价已达到了1511.2万元。2005812日播出的"超女""65"比赛中,在2个半小时的节目中,共插播过4次广告,全部广告时间超过30分钟。如果按照湖南卫视广告部人员提供的每1512万的收费标准粗略计算,这场"65"的比赛广告时间超过30分钟,得到的全部广告收入可以达到240万元以上。3.天娱公司:"超女"品牌价值几个亿"超级女声"如此火暴,而伴随"超女"出现的天娱公司自然也是大赚其钱。上海天娱传媒表示:由电视产生的收益并不是天娱传媒的着眼点,其重点操作的领域在于"超级女声"品牌延伸的产业链。目前,"超级女声"的品牌就值几个亿。让我们再算另外一笔账,来看一下品牌的价值。专业人士说,目前内地演艺界一线明星的代言行情在100万元以上,以眼下"超女"之火,"超女"前三强身价应该接近这一水平。"超女"的形象也适合青春、时尚类的产品。如果只是拍拍宣传照片之类的,几十万元就可以了,但如果考虑到包括独家买断代言、出席商家举办的演唱会等附属条约,春春身价即使像传闻那样接近300万元也不算稀奇。4."超级女声"对相关经济的拉动不说别的,我们单从"粉丝"Fans)们的娱乐消费状况,就可略见一斑。"超级女声"决赛举办以来,每逢周五湖南本地的"超女"歌迷们就可以到湖南卫视演播室门口,或是有门票进场,或是在37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门口等待见选手们一面。但是对于外地的支持者们而言,想见"超女"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超级"粉丝"打着飞机看"超女"--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交通业增添利润。赶到长沙看超女,路费首先是个很大的花销。这些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的铁杆Fans,有经济能力的会乘坐飞机,而机票的价格一般不会低于500元。而那些没有收入的学生们会选择火车或者其他便宜些的交通方式。"超级女声"一周一次的比赛,尽管不能得知究竟有多少支持者专程赶到长沙,但全国的交通业肯定沾了"超女"的光。超级"粉丝"租间别墅陪偶像--零距离接近,也给酒店业增加效益。在住宿方面,如果你是外地的支持者,来到长沙就要考虑住宿问题。"超级女声"比赛的地点在湖南广电中心,进入六强之后,"超女"选手们就住在广电中心旁边宾馆的别墅区中。

有一些超级歌迷,他们选择租下"超女"选手们所住的别墅区中的房间,甚至愿意出高价租下"超女"选手对面的别墅,目的就是看自己的偶像一眼。这些别墅区的租金自然不是小数目。超级"粉丝"要有超级装备--为悦己者容,给时装创销路。"超女"的支持者们的装备可以说是"精良",在现场随处可见的是印有标语头像的T恤衫和鞋子,这些自然也是歌迷凑钱自发购买的。尽管这些花费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并不是很多,但是据"玉米"(李宇春的歌迷)们说,每周来到长沙的支持者都不同,每次他们都将重新计算这些费用。海报、鲜花是超级"粉丝"的超级武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偶像。支持者们可以为"超女"选手们做的事情除了发短信支持,去现场呐喊助威,支持者为偶像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到点歌台点歌,到街上拉票,自己印制传单等。但这些对超级"粉丝"来说,都是小儿科,真正的战斗是在现场。比如做大型的海报,尽管38

在五强赛现场,那些过大的海报都被工作人员勒令不许带进现场,几乎全部扔在场外,但是歌迷们依旧做超级大的海报,为把自己支持的选手的照片、支持她们的标语印在上边而乐此不疲。甚至有种比拼的火药味--你的海报大,我的玫瑰花多。尽管这些海报、鲜花等物品的费用是所有的歌迷一起凑钱买的,但依旧是不小的一笔花销。"超女"品牌的树立与持续保护

10节:千鸟傍鳄鱼模式

就是说,任何一家唱片公司、演艺公司,要想打这些"超级女声"的主意,都要同天娱传媒签合同,而这合同的背后则是巨大的财富分配。如此一来,50"超级女声"就是谁也拿不走的财源滚滚的50"摇钱树"。高价值的品牌被精心培植并用合同与法律锁进保险箱之后,接下来便是要"金鸡下金蛋"了。此外,"超级女声"还能够创造许多衍生产品和财富。除了广告代言之外,"超级女声"的唱片、演唱会、电视剧、书籍、网络铃音下载以及各类形象授权产品,将构成"后超女时代"庞杂的财富产业链。按照天娱传媒董事长王鹏的话来说,由电视产生的收益并非天娱的着眼点,其重点操作的领域在于因电视而声名大噪的"超级女声"品牌的衍生产品。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超女"所带来的经济话题将不会终结。凭借"超级女声"不断飙升的人气,天娱传媒还计划陆续推出"超级男声""超级童声"的超级系列家族。看来,天娱传媒要凭借这个品牌将赚钱超级进行到底。

对于全方位互动这样一种赢利模式,作为一家企业在策划和借鉴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以下几点,才能够使得整个活动顺风顺水,效果显著。

首先,必须奠定好互动的基础,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人是一切事情的源泉,没有人的参与,只能是摆了一个空台子,好看不好用。只有更多人的参与,才会吸引更多的眼球,取得更多的效益。

其次,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浇油添火,使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一环紧扣一环,不断出现高潮。当然,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必须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心血,因此,可以寻找一家实力相当的企业或公司合作,比如"超级女声"正是因为有了蒙牛的加盟,才使得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再次,必须处理好与各家新闻媒体的关系,要努力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激发新闻媒体的兴趣,只有他们真正地参与进来,并且发挥好作用,才能够达到最广泛深入的互动。上述三方面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收到预期的互动目的,才能够实现更多的赢利。当然,环节上的复杂,时间上的拉长,这就需要主办者一丝不苟,注重细节,持之以恒,尽心去弥补可能造成的一些漏洞。

第四章

千鸟傍鳄鱼模式

生活在非洲河流中的鳄鱼,生性凶猛残暴,经常伤害人、畜,令人畏惧。不过它和千鸟却是一对好朋友,从不加以伤害。每当鳄鱼饱餐之后,懒洋洋地躺在河边闭目养神时,乖巧的千鸟总要来替它整理一番。而这时鳄鱼也十分乐意接受这种服务,顺从地张开大嘴,让千鸟来帮它剔牙,打扫口腔卫生。千鸟的工作很认真,它把卡在鳄鱼牙缝里的肉渣一一啄食掉。如果鳄鱼口腔里还寄生着水蛭,千鸟就会尽力寻找啄食,为它除害。这样,鳄鱼得到了一位十分尽职的义务保健员,而千鸟则在鳄鱼的利牙锐齿间填饱了肚子。有时,鳄鱼在蒙眬中会忘了这位朋友,把大嘴闭上了。这时,千鸟并不惊慌,它用尖硬的羽毛,轻轻地在鳄鱼口中刺一下,鳄鱼便立即张开大嘴,让千鸟继续工作。

千鸟的感觉很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便一哄而散,唧唧喳喳乱叫一番。鳄鱼从千鸟的突然惊散之中得到警报,就会很快醒来,做好防范的准备或者赶快潜入水中逃走。正是基于这种"千鸟傍鳄鱼"的自然现象,我们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弱者借助强者生存,不但是智慧的,而且是有效的。

关键提醒:找到与大行业或者大企业相同的共同利益,主动结盟,将强大竞争对手转化为依存伙伴,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以达到争取利润的第一目标并使企业快速壮大。同时,并不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它们为了培育市场、维持行业势力格局,需要付出比一般企业多得多的代价,而且还要时刻警惕众多后来者的诸多挑衅。

正所谓"王者有王者的烦恼,庶民有庶民的乐趣"。后劲十足的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可以紧随行业领头羊而行,这有利于节约成本,又快又省地壮大自身实力,并逐渐掌握领先者的优劣势,在其劣势的区域赚取利润,等时机成熟,也可取而代之。典型案例

阿里巴巴与雅虎(YAHOO中国联姻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人们常说企业的共生或共栖,其实是从自然界中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但又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借喻企业与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存亡的赢利模式。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就像自然界里的生物种群,不同种类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犹如生物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着寄生或共生的关系。

因此对于孤军作战、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巧妙地利用"寄生""依附"的原理,在市场上同大公司实现互惠双赢就显得尤其重要。阿里巴巴和雅虎的联姻,堪称是这一模式的典范。200585日,中文搜索公司百度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百度股票狂涨3.5倍,以近40亿美元的总市值超过盛大,成为国内价格最高的网络企业。谁也没有想到,百度在这个位置上仅仅待了一个周末,便受到了中国同行阿里巴巴的挑战。2005811日,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次创举--合并了雅虎中国的全线业务,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同时,马云为自己创建电子商务帝国的理想,找到了新的跳板,那就是以搜索引擎为支点,马云的中国第一大互联网航母组建完成。本次并购,可谓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金额的并购案。马云表示,这种行为对阿里巴巴来讲是令人非常激动的一件事情。阿里巴巴与雅虎有几次缘分,从拍卖,最早的门户引入中国,到现在为止,七年以来的相爱,在811--中国的情人节,终结连理。马云说:"此次双方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马云相信,这次合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雅虎将会帮助阿里巴巴所有的中国供应商和全国中小型企业出口做巨大的努力,雅虎的出口给阿里巴巴整个出口供应商做很大的宣传,阿里巴巴可以利用雅虎的品牌进入全世界。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马云的航母驶进了赢利前景十分广阔的"海域"19993月,马云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设了阿里巴巴网站。199910月,马云接受了以国际投资银行高盛为首,包括富达(FidelityCapital)和新加坡的政府科技发展基金、也包括InvestAB向阿里巴巴注入的首期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01月软银与阿里巴巴正式签约,软银公司投入2000万美元帮助阿里巴巴拓展全球业务,同时在日本和韩国建立合资企业。随着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投资家孙正义对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以及他本人担任阿里巴巴的首席顾问,阿里巴巴和马云在业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00年《福布斯》评价马云: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

11节:大树底下好乘凉

来源:学生大读书站    [ 2006-03-14 12:19:00 ]    作者:    编辑:Studa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暴增之势!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企业对企业)网站。20011227日,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赢利。200212月底,马云的阿里巴巴实现了1元钱的赢利。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赢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反对马云,然而马云"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头"2003年,正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松完成了1亿元的赢利,阿里巴巴报告每日收入100万元。截至200410月,阿里巴巴已汇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64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年交易额超过60亿美元,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20035月,以前一直在B2B领域纵横驰骋的阿里巴巴宣布大举杀入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市场,投资1亿元创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挥师扩充电子商务的C2C领域,是阿里巴巴成立四年来首次对非B2B业务进行战略投资,依托于在B2B市场的经验和服务能力,延伸自己的服务对象。经过几年的发展,阿里巴巴已经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据了解,目前,阿里巴巴拥有注册用户720余万;其旗下的淘宝网也拥有注册会员900万名、登录商品达800万件,2005年第二季度成交总量达到10亿元人民币。目前,阿里巴巴大概占据了国内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六成。并购前的阿里巴巴在市场知名度上,相对于门户网站雅虎来说也只是个小弟弟,其所涉足的领域也不及雅虎广阔;但是随着这次资源整合的并购,阿里巴巴和雅虎将各得其利、各获其益。这46

第四章千鸟傍鳄鱼模式次并购,是马云缔造电子商务王国的大手笔,是"112"的优势互补。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他们大多总是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们的名望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他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旦时机成熟,或者另起炉灶;或者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把别人吃掉。

在做到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来,拉一面大旗做虎皮。最为典型的事例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幼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代罪"。于军阀混战中大大占了道义上的便宜。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声望和面子。秦末农民起义,项梁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推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借助名人的名气也是许多品牌成功的法宝之一。拉大旗做虎皮,在各行各业都起着不寻常的作用。

很多地方或企业惯用的手法是聘请名人做形象代言人,此法屡试不爽。"小品之王"赵本山一夜之间成了铁岭市的形象大使。为此,铁岭市借赵本山之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扩大了铁岭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大大提高了铁岭的知名度。连一向保守的汇源果汁也聘请韩国著名影星全智贤作为形象代言人,为其品牌推广摇旗呐喊。另一种名人借势方法是借助名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发展相关行业,比较成功的如李宁运动服和杨澜的阳光文化。

那么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通过此次收购不仅将雅虎在中国的所有业务纳入囊中--虽然雅虎也借此持有前者一定股份,但不控股,马云创业团队和员工仍旧掌握阿里巴巴控股权;同时阿里巴巴还借此扩展了自己的经营领域,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着实是借力发力,一跃千里。并购完成后,双方在其他相关业务领域进行协作开发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正如一业内专家表示,阿里巴巴可以凭此使用雅虎公司的搜索技术,包括今后新研发的相关领域技术等。据了解,由于阿里巴巴和雅虎中国原有业务互补性非常强,合并之后新阿里巴巴的业务将在原来B2BC2C、网上支付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搜索、门户、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领域,一举成为业务门类最广泛的网络企业。

我们再来看看新阿里巴巴的实力。在并购折价中,包括雅虎中国门户、一拍网、一搜网、3721等在内的所有雅虎中国产业,价格起码在5亿美元以上,也就是说,35%的新阿里巴巴股份,价值在15亿美元以上。以此推算,整个新阿里巴巴的价值将在45亿美元左右,已经超过了百度的市值,成为国内网络市场的新霸主。马云是聪明的,几年的市场拼杀让他懂得:当企业力量还不够强大,势单力薄时,靠自己单枪匹马奋战,且不说不会看到"开门红"的良好局面,很多企业就是由于一直生活在"巨人"的阴影下,而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甚至会因为互相撞车而自取灭亡。硬拼不行,创业企业应当怎么办呢?只有以巧取胜,凭借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依附大企业成长,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资源发展自己。于是便有了中国互联网史上,阿里巴巴"攀龙附凤"与雅虎联姻的精彩篇章。联手种下一棵大树,岂不都有荫凉好乘?

借助强手称雄天下

马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心目之中的理想就是去做江湖中的盟主。他要做盟主,要有影响力。而且,他的声音的确一年比一年有力。但是如果还不足以抗衡对手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盟友的力量了,他的盟友就是雅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业的不断壮大,新浪和搜狐的股价均持续上涨,首次公开招股企业的股价更是大幅度攀升,百度股价在上市首日就上涨了3倍以上。

同时随着雅虎和阿里巴巴交易的达成,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也将继续升温。有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200589月份以来,中国互联网市场仿佛又回到了1999年的鼎盛时期。面对巨大的市场商机,面对阿里巴巴的横冲直撞,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拍卖网站eBay公司绝不会坐视不理。eBay19959月由皮埃尔·奥米亚尔创建。短短10年间,它创造了一个网络时代的经济奇迹,成为因特网历史上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如今,eBay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和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在线交易市场,在世界各地已有近1.5亿名注册会员。据美国MediaMetrix的总客户浏览时间统计,eBay是全球因特网上最受欢迎的购物网站。eBay公司在梅格·惠特曼(MegWhitman)的带领下,已经由最初的年收益400万美元的小公司成长为年利润40亿美元的大公司。20023eBay凭借3000万美元与意趣网开始合作进入中国。2003年,eBay再次花费1.5亿美元收购了中国当时最大的拍卖网站易趣,成为中国在线拍卖网站的龙头老大。


12节:借助强手称雄天下

2005年夏天,eBay公司CEO梅格·惠特曼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上海度过,由此可以看出eBay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高度重视。惠特曼清醒地意识到随着雅虎与阿里巴巴交易的达成,eBay今后面临的挑战将更为艰巨。因为不论是对于eBay还是阿里巴巴而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都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认为雅虎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在2002年正是雅虎将eBay赶出了潜力巨大的日本电子商务市场,与此同时雅虎还是中国台湾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先者。域外角逐,雅虎威风凛凛。在这一点上,马云非常清楚。在国内,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和拍卖网站淘宝网

。而雅虎的业务主要有中国门户、易拍网、易搜网、3721等。两者涉足电子商务的触角相对来讲都不算强大,只有二者合并在一起,才能够形成有力的拳头。反观eBay公司,目前占据了市场规模为1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2005eBay又斥资1亿美元开拓中国市场,以提升在这一市场的影响力。其来势汹汹,更虎踞龙盘般觊觎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面对这样的形势,阿里巴巴和雅虎必须联手缔造航母。马云说,"雅虎把eBay赶出了日本市场,我在中国也有同样的机会。eBay易趣没有把我当作是个威胁,但(对于eBay而言)它在中国市场会比在日本败得更惨。

"阿里巴巴联姻雅虎之后,身价已近45亿美元,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CEO。杨致远表示:"雅虎同阿里巴巴的合作是强强联手,如果没有马云和他的团队,这一交易将无法达成。交易完成以后,原来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将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阿里巴巴还计划明年进行首次公开招股,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详细的财务数据,但基本可以肯定该公司已经实现赢利。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已经成为eBay在中国市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进入200510月,阿里巴巴和eBay间的"战事"再度升级。20日,阿里巴巴宣布,将对旗下拍卖网站淘宝网追加10亿元投资,并支持淘宝网继续免费三年。这是雅巴合作之后,马云开始的新一轮的烧钱运动。据悉,10亿元的具体分配计划是,收购新浪在一拍网中的33%的股份,其余资金则由网站、诚信和品牌建设各占三分之一。

马云称:"免费服务符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同时,他呼吁eBay加入到淘宝网行列,在中国市场提供免费服务。显然这是对eBay的一个"嘲讽"。马云表示,3年后他要让淘宝网上出现100万个钻石级卖家,即三年后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很快,淘宝网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eBay在美国总部立即发表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称"免费不可能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淘宝网宣布在未来3年内不能对其产品收费充分说明了eBay在中国业务发展的强劲态势。"据数字显示,最近一段时间淘宝网已经超越eBay易趣成为中国最大的拍卖网站。但同全球第一大拍卖网站eBay相比,马云的阿里巴巴仍然处于弱势。这一局面在阿里巴巴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之后将有所改观,然而不论如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角逐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命运最终靠自己掌握

完成对雅虎中国的并购之后,马云在原有的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基础上,一下子又多出雅虎中国、一搜、3721、一拍等4家公司、数十种产品。应该说,阿里巴巴的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和壮大。

尽管如此,eBay仍然没有把阿里巴巴放在眼里,这也许是eBay毕竟太强大了的原因。更加让人惊异不已的是在2005912日,eBay宣布花41亿美元购买瑞典网络语音服务提供商SkypeSkype在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的5400万会员,目前其用户以每日15万名的速度增加。2004年收入是700万美元,并有望在2005年达到6000万美元,2006年超过2亿美元。可以说,收购SkypeeBay有史以来的最大手笔。该收购完成后,eBay可以拓展语音通话业务,将Skype与其拍卖和支付系统整合,以此推动销售增长。Skype拥有与微软、雅虎、Google等竞争对手相媲美所需的资源。据悉,eBay在其发展变缓时将使出一些灵活的新招,eBay的每一个新动作都让公司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对于任何公司来说,复制甚至只是模仿eBay都将会十分困难,因为eBay现有的客户分级系统、基础结构和买卖双方间难以置信的信赖,是无价的。但是,面对强手,作为率先挺进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轻骑兵的马云,仍然踌躇满志、胸有成竹。在他看来中国利用本土化战略赶走eBay,指日可待。他要做的就是迅速整合自己的团队,鼓起前进的斗志。马云决定用他的自信打造整个团队的自信。

2005923日,马云在杭州主持了并购雅虎中国后的第一次员工大会。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骤然间拥有了30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的家长,马云的首次亮相,自然非常重要,他的演说,将给大家什么样的信号,他将以怎样的风格引领他的员工呢?这一天,600多名原雅虎员工全部从北京赶赴杭州"受训"。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马云用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把自己的整合"前奏"完整地表述出来,其一贯的激情燃烧了在场的3000余名年轻人。

"欢迎回家!"在雷鸣般的掌声中,马云张开双臂,高喊着这句话。"在我眼里,以后只有一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6年前,阿里巴巴的员工在我家里上班;今天,偌大一个大会堂已经装不下我们的员工;我希望再过6年,我们的员工大会可以放在万人体育馆。"马云的豪情,一语破的:短短6年间,阿里巴巴发展速度惊人,但马云并不满足,"这一切离我们的理想还差得远,我们要创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最伟大的公司。

2009年,在阿里巴巴10周年庆典的时候,我们要进入世界500强,我们要做102年的企业。"豪情满怀不等于忘乎所以。面对公司的高速发展,马云提醒大家,"在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公司可能有一些灾难,可能是整合的灾难。这种灾难会让我们感到痛苦、感到沮丧,甚至会让我们烦躁。阿里巴巴还太年轻,雅虎中国加入阿里巴巴之后,员工平均年龄大概只有27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情绪化倾向严重。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慵不躁、不骄不馁是步入成功的踏脚石;鞭策与包容并蓄,深谙领导艺术的马云继续向员工呼吁:"我希望大家冷静下来。未来两年不管发生什么事,希望大家都能留下来。我们还很年轻,但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边跑、边干、边调整。将来公司会保持10%的员工淘汰率,但只要不是罪无可恕,我都欢迎你们回来!"就这样,马云把自己的整合计划、游戏规则传达给新的公司,传达给3000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回避困难,而是直接告诉员工,让员工参与进来,一起解决。

马云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3000多名员工团结得像一个人,步调一致,一起向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伟大的公司"。通过这一目标,马云成功地"燃烧"3000人,

吹响了整合的号角。"创办一个伟大的公司,靠的

13节:利润乘数化模式

不是一个领导,而是每一个员工。我不承诺你们一定能发财、升官,我只能说--你们将在这个公司里遭受很多磨难、委屈,但在经历这一切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成长,以及怎样才可以打造伟大、坚强、勇敢的公司。"马云不仅在整合公司的业务,更是在整合企业的文化、整合员工的理念。正如马云所说,奋斗的过程也许痛苦,但自己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极度竞争时代,只有准确把握生存方式的企业才能存在并壮大。这种千鸟傍鳄鱼的赢利模式的精髓就在于:强大有强大存在的优势,弱小有弱小生存的方式,关键是要准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采取有效的策略。

其方法无外乎:(1)对可以联盟的强手像千鸟傍鳄鱼那样,各取所需,同息共存;(2)采取"联吴抗魏"的策略,相对弱小的企业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抵抗强大的对手;(3)不论怎样,"寄生"也罢,"结盟"也罢,都要保持自我。

第五章

利润乘数化模式

在利润乘数化模式下,利润来源十分广泛,一个卡通形象,一则伟大的故事,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一种技巧,甚至是其他任何一种资产,都可以作为这种模式的利润因数。而利润化的方式,则是不断地重复描述它们,使用它们,也可以赋予它们种种不同的外部形象。如世界上最昂贵的一只猫--HelloKitty(凯蒂猫)、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只狗--Snoopy(史努比)、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只熊--WinniePooh(维尼熊)等卡通形象,都是利润乘数化模式最经典的案例。借助已经广为市场认同的形象或概念对其进行包装生产,进而产生良好的效益,这种方式类似于做乘法。利润乘数模式是一种强有力的赢利机器,关键是你如何对你所选择的形象或概念的商业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利用。你需要寻找的是这样一个因数,它的商业价值是个正数,而且大于1,否则,这种东西对你就不但毫无意义,反而会对你造成伤害。如同乘法运算,只有每个因数都是大于1的正数,积才会更大。关键提醒

首先,企业要清楚自身品牌(赢利因数)的号召力集中在哪些人群,并关注这些人群的喜好,伺机介入。如果当初东利行把QQ产品定位在中老年消费者,肯定是死路一条。其次,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拓展新业务的人才和实力,建议邀请专业化的公司和团队55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合作经营,降低风险。两年前国内另一著名网站亿唐网,打着"明黄一族"的旗号,尝试着独立打造出一个亿唐的青年消费世界,但终因内力不足而夭折。再次,品牌(赢利因数)的保护和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应避免将其应用到可能威胁到其利润增长的项目中,对品牌的授权也应慎之又慎,宁缺毋滥。品牌形象在企业原有主业中地位的稳固和美誉度的提升,将是实现企业未来赢利预期的关键。典型案例

腾讯QQ卡通形象与东利行公司的暴利

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

几年前,几个中国人推出了网上即时通讯平台ICQ中国版--OICQ(也称QQ)。随后QQ以迅猛的速度得到发展,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人,每天独立上线人数达到1200多万,独占中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95%以上的份额,几乎所有中国网民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如电话号码一样的号码--QQ号。与此同时,QQ的卡通形象--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也渐渐被数以千万计的网民所熟知和喜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以经营礼品进出口业务起家的广州东利行公司,恰恰是看准了QQ小企鹅形象在商业领域拓展的前景,在200012月与QQ的所有者腾讯公司签署了为期7年的QQ形象有偿使用协议。这份协议的签署,绝非一时的冲动之作。一个企鹅的形象能够带来多大的利润空间,这对一直经营礼品进出口的东利行来说再清楚不过了。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赢利设想。

这个赢利设想或者说是赢利模式的"专利"并非属于东利行。他们的思路来源于运用卡通形象获得巨大利润的迪斯尼公司,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将模式有效移植。实际上,美国迪斯尼公司才是这一模式的缔造者和忠实实践者。当尽人皆知的米老鼠、美妮、小美人鱼等卡通形象出现在电影、电视、书刊、服装、背包、手表、午餐盒上,以及主题公园和专卖店里时,每一种形式也同时为迪斯尼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东利行的领导不是一介有勇无谋的武夫,他们对市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市场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企业的生死场,市场需求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首先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企业是为利润而生成,为利润而发展,且有了利润才有可能发展的。

经过分析,他们认为:很多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每一个重大的经营举措都缺乏严格的市场分析,没有清晰可见的目标市场。真正的智者,应该是在全面考虑、统筹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决策。正如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对对手了如指掌,更需要对市场有着深入的研究,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要做到了解对手、了解市场,竞争信息的收集必不可少。很多企业都有着这样的经验:有时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情报,就能让一个企业实现本质的飞跃。在签署协议前,东利行对QQ用户进行了深入调查。东利行发现通过QQ进行聊天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他们则构成了对时尚产品购买能力极强的消费大军。于是,东利行提出"Q人类Q生活"的卡通时尚生活概念,把衍生产品消费群定位在1426岁的青少年。随后,东利行相继开发出精品玩具系列、手表系列、服饰系列、包袋系列等10个大类106个系列、约1000种带QQ标志的产品。东利行凭此大收其利。

以上的案例给我们很大启示,在借鉴利润乘数化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市场调查。而且市场调查工作要防止盲目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一般说来,市场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1)调查前的准备阶段。该阶段是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征兆,明确调查课题的关键和范围,以选择最主要也是最需要的调查目标,制定出市场调查方案。主要包括:市场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调查计划的可行性、经费预算、调查时间等等。(2)正式调查阶段。市场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很多,这要因企业和情况而异。(3)综合分析整理资料阶段。该阶段是在上两步完成后,对获得的资料先进行筛选,选取一切有关的、重要的资料,剔除没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编组或分类,使之成为某种可供备用的形式。最后把有关资料用适当的表格形式展示出来,以便说明问题或从中发现某种典型的规律或模式。(4)提出调查报告阶段。通过对调查材料的综合分析与整理,根据调查目的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得出调查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不是市场调查的结束,而应继续关注市场情况变化,以检验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并随时发现市场新的趋势,为改进以后的调查打好基础。开发系列产品,掘第一桶金。对于东利行公司来说,拥有了以娱乐为先导的品牌,其强势

14节:钓更多的鱼

消费趋势便牢牢握在手中了。利润乘数化模型成为了他们一个强有力的赢利武器。由于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认同是具有强烈的惯性和聚合力的,一旦投入巨资建立了一个品牌,企业就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是服务中,重复地成倍地收获利润。

在实际运作中,如果你以为东利行会拿自己的钱进行投资,生产这些产品,那你就错了。多年从事进口业务的经历,使他们对国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创造利润的手法--形象授权驾轻就熟。事实上,东利行正是凭借这个授权而掘到了他们在QQ上的第一桶金。形象授权就是将某一形象或品牌的使用权通过收取一定的使用费授予生产厂家。厂家得到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形象或品牌迅速打开市场。俗话说得好,高楼万丈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掘到第一桶金之后,东利行就开始走上正常发展之路。

目前,腾讯通过与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QQ形象为主体的服饰、动漫产品。QQ正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卡通品牌,并逐步向科技领域延伸。QQ软件、形象已经进入到PCDVD、移动硬盘、摄像头等终端产品。同时东利行在QQ上的收获是倍率式的。先通过授权获得一笔收入,当授权产品种类达到一定数量后,2001年,东利行的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专卖店一开张就受到Q迷们的大力追捧,日营业额已逾10万元,超越了同一条街的原有"铺王"佐丹奴专卖店。东利行和QQ实现了双赢。59

抛出诱饵目的是钓更多的鱼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让消费者能够心甘情愿地购买你的产品。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凯蒂猫、史努比狗、维尼熊之类的卡通形象究竟是如何使企业实现利润的。经过研究不难发现,使用人们所熟知的卡通形象,最直接也是最大的益处就是使企业得以降低产品研发或开发成本,缩短研发或开发的时间。

最关键的一点是:通常大多数研发并不一定就能够生产出有价值的适应市场的终端产品,而使用这些形象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借助为人们所广泛熟知的形象,可以使产品更迅速地深入市场,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成功率。

东利行正是运用了这种利润乘数模式,得以迅速地发展。高明的东利行的诱饵还不只是让消费者购买它的产品,它还有另外一招高棋,即广招加盟。开专卖店并不是东利行获取利润的最终方式。在它的计划中,最大的利润将来源于加盟商店。说白了,广州北京路上的专卖店不过是东利行的一个样板店,它的用处是向潜在的加盟者展示可观的商业效益。

换句话说,广州北京路上的专卖店不过是东行利抛出的又一个带有特定指向性的诱饵,它的目的是钓后面更多的鱼。短短数月,"Q-Gen"已经拥有了100多家加盟商,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如此,东利行在把大量产品铺向加盟店的同时,收获了大笔的加盟费。一个小小的卡通形象,就让东利行在极短的时间内尝尽了甜头,由于QQ的知名度,部分QQ商品的毛利率居然达到50%以上。

实际上,这种做法在各行各业都有空间,在出版界就更为盛行。如随着成君忆《水煮三国》的走红而出现的"水煮"系列,随着《把信送给加西亚》而出现的"加西亚"系列,还有以前随着《谁动了我的奶酪》出现的"谁动了我的……"系列,所卖的都是一种已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甚至为人们已经认知习惯的几个简单文字。但是让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在大家不加区分、趋之若鹜地奔向这一模式的时候,我们不妨用用逆向思维。

这种模式真的那么灵吗?任何事物总是包含着两个方面,有利润,必然有风险。这种模式的风险来自于形象或概念拥有者不加区别地广泛授权。对于一些难定归属的形象或概念,如上述的"水煮"之类,则风险更大,其利润因数很可能小于1,甚至为负值。也就是说,对于这类形象或概念,你不用比用更好。你不用,还有可能赚到钱,你用了,就只能干等着赔钱。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赔率也将是成倍的。所以,请想利用该模式的企业投资者或领导者,一定要正确地分析、准确地把握利润因数的价值,不要在给别人下饵之前,先被亏损钓住。切忌把产品线拉得过长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国内一些企业的夭折,原因多数是由于企业的领导者头脑发热、盲目地扩张所致。其实扩张是一个正常企业的正常愿望,但是扩张绝对不能盲目。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有一种高估自身实力的倾向,人们也倾向于希望在多个方面都能有辉煌的成就,这既构成了自信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虚荣心使然。但是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人,不管其实力有多强,都会有其局限。

当然,一个人如果身材高大,打架的时候,对手就不敢小瞧,甚至未战先溜了;一个企业如果规模庞大,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会觉得它实力雄厚。但是""却不是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盾牌。比如很多大企业就像那些臃肿的官僚机构,动作缓慢,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地有危机感,不断地强化拼搏感,很多大企业却往往失去了这方面的知觉能力。

准确地说,不是企业越大越危险,而是企业越大,面临挑战就越大。实际上,面对重大环境变化,善于抓住机会,迅速而正确地战略转型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企业首先不是为了追求大,扩张首先要保证健康。一个企业如果积累了很强的实力,自然会长大,不必去揠苗助长。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涉足新的领域时,决不能盲目地投资和扩张。国内外的很多企业盲目追求规模,频繁进行收购、兼并,使企业一夜之间扩大好几倍,但事实证明,这种盲目扩张很多都是失败的。

由于超越了能力边界,超常发展使得企业成为脱缰的野马,使企业根本无法被有效控制,也就更谈不上灵敏的市场反应。就像恐龙在地球上消失,其庞大的体形,迟钝的反应,不能不说是一个因素。我们来看曾经风光一时的三株。在1997年上半年,三珠开始财大气粗地向医疗器械、精细化工、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行业发展,一口气投资5亿元吞下了20多家制药厂。它在创立的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在全国各地注册了600个子公司,成立了2000个办事处,促销人员超过15万。机构的迅速庞大使得总部根本无法消除员工违规行为的大量发生。于是,巨兽一旦跌倒,就难以爬起。再看郑州亚细亚,在创办四年时间内先后开办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在自有资本不足4000万元的条件下,进行近20亿

15节:专业化经营模式

元的超级扩张,这些分店均是开业之日即成亏损之时。由此不难看出,盲目扩张的恶果,在风光乍现时就已种下。说了这么多盲目扩张的危害,我们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利润乘数模式虽然是创业成功的一条捷径,但也存在种种问题。正如我们前面所言,此类形象或概念授权一般范围都比较广,产品线往往容易拉得很长,企业会在不自觉中盲目地扩张。利用好赢利乘数模式,是企业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迅速成长的一条捷径。

但是,真正把握好赢利乘数模式,企业还是需要下些功夫的。首先,在确定赢利因数(特定的形象等)时,要和你的客户目标群有非常良好的契合点,并能够让你的饵(特定形象)确实钓到鱼(目标客户)。也就是完成好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如果当初东利行把QQ产品定位于中年消费者,或是做成一个实用而非时尚产品,肯定是死路一条。

其次,要能够为你的饵做好"包装",赋予它活力,也就是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并尽可能多获利;在此基础上,尽量放大饵的"香味"--拉抻你的利润链条,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换句话说,由于同质产品的泛滥或将来可能的泛滥,你需要将你的产品极度个性化,并保持这种个性化。否则你就要有能力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别人难以模仿的经营方式。

此外,你还可以有一个选择,就是将产品迅速铺满某一个细分化的市场,不给后来者提供机会,但前提是需要有相当大的投入。最后,该模式还有所禁忌:那就是在确定赢利因数时,要为正且大于1,这是因为流行形象或概念大多属于易碎品,你需要对它们精心呵护,尽量避免将其应用到可能威胁其形象或概念的产品中去;再就是拉抻利润链条时不要盲目和贪高求大。

实际上,借助于某一流行形象或概念进行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但对于国内的企业经营者来说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它需要有一些专门的人才,同时还要有一些专门的或独特的手法。如果你打算在这方面发展,那么,最好寻找一些专门人才来帮助你。

第六章

专业化经营模式

盛大与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代表了新一代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它们成功的因素就是专业化。盛大上市前提供的只有一项主要业务--网络游戏。但盛大与别的网络游戏公司不同,陈天桥有效地解决了互联网游戏收费的模式问题,这样便可以聚集有效的"",使互动性和高参与性的网络游戏能够有效地避免用户的流失,从而牢牢地掌握了能将"眼球"转化为生产力的互联网生存准则。百度所提供的搜索服务是另一种简洁的服务,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种查询式服务,这也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赢利模式。据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互联网用户的调查发现,目前互联网用户大部分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特别是一些低端用户。

对专业化的通俗理解就是专精一门。在这样一个诱惑多多的年代,要静下心来,专精一门是不容易的,近几年来"多元化"浪潮在国内企业界的甚嚣尘上尤其反映了专业化的不被人青睐。但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专业化厂商的赢利是"万金油"型厂商赢利的数倍,前者比后者更容易获得成功。如青岛金王出口3支蜡烛的利润就抵得上1台冰箱的利润。毕竟,专业化分工协作已成为当今国际工商界的一大趋势。

专业化企业能够获得较高利润的原因是:低成本、高质量、优良的声誉、较短的销售周期、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构建专业化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专业化企业在其初创时期比较容易表现出的某些方面的专长,不应随着企业的成长被轻易扬弃,从而导致企业销售收入增加,赢利反而下降的结果。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博士说过,中型公司必须专一经营,否则将无利可图。

其次,作为专业化公司,明智的选择是切入自己擅长的领域,尽可能规避生命周期短的过渡性产品领域。再次,专业化公司应力求树立该专业的权威地位,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来延长该产业的生命期。

此外,专业化模式如果能与速度模式、行业标准模式搭配运用效果将更佳。典型案例

百度只做中文搜索引擎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一家公司组团去德国公司考察,在返回的路上,司机为了抄近路,要走一条非常狭窄的"胡同",路面窄得看上去仅能塞下他们乘坐的中型面包车,大家都说不太可能通过,可司机坚持自己的主张,小心翼翼地把车安全地开了过去。车内一片掌声,大家都对司机翘起大拇指,称赞说:"你干得太棒了!"可司机只是一耸肩,淡然一笑地回答:"BecauseIamprofessional."(因为我是专业的)。

故事很普通,人们往往会对这个司机表现出的专业品质肃然起敬。但实际上,这种专业品质在德国到处可见,大到西门子的电话交换机、医疗设备CT,小到办公用的胶带、裁纸刀,每一个细节之处,无一不流露着完美与卓越。

正是德国人身上展现的严谨工作态度及专业品质,使他们的产品享誉世界。建设具有明显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是现在很多公司的目标,这就要倡导"专业精神",也就是要促使大家把自己和身边的工作不断地改进、创新,做到完美与规范,成为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杰出者。

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以自己的长处去应对不断变幻的竞争。正如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特长也大相径庭。如果让一个精通公关的人坐在研究室里搞研究,未免不太合适;而让一个不善交际的科研人员去搞销售,恐怕就更不合适了!专注于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便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以"专业精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赢利模式。

在百度的网络赢利模式中,竞价排名业务目前已经占到百度总收入的80%,每天大约有300家左右的企业主动加入,目前已拥有6万客户。上海一家宾利汽车华东地区总代理的案例就证明了百度这一业务的价值。2003年,这家公司在报纸等媒体投放大量广告,结果无一辆车售出。20043月,他们参与了百度网络竞价广告,仅仅花费了500元,两个星期后就得到了一笔2400万元的订单。

此次销售让代理商对因特网搜索技术中的竞价排名刮目相看。他们由此加大了网络推广投资,买断了百度网络上的相关关键词。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中文搜索引擎市场正逐渐被中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客户看好。实际上,竞价排名就是将关键词搜索竞价拍卖,也就是把公司的网站或产品等关键词排在百度搜索结果前列,同时出现在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中。比如当

16节:营商合作

网民搜索"计算机"时,位居搜索结果前列的最能吸引注意力,也最能带来潜在购买力;企业通过竞价的方式使自己的网页或者产品位居搜索结果的前列,从而实现从注意力到购买力的转换。这种赢利模式的核心在于规模效益。网站除了收取每次点击费0.3元外,还要收企业之间的竞价费。

企业为了排个好名次,就要竞价。每个价位1分钱,前进10位就是1角钱。如20044月中旬,南京一化妆品经销商参与竞价,一直从0.31元竞价到98元才被排在第3位。这样算来,网站的点击费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加之点击量和产品种类数量巨大,收入必然大幅度增长。由于中国各类中小企业有2000多万家,如果每家企业出500元做竞价广告,市场将蕴含着100亿元的利润空间。

竞价广告就像是继短信、网络游戏之后因特网上待开采的大金矿。百度的竞价广告就是百度在专注于搜索引擎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的赢利模式,也就是把信息流量变成经济收入。同样是互联网企业,腾迅也是一个专注于做自己强项事情的绩优公司。在信息海量涌现并海量容纳的互联网业,能像腾迅这样连续5年来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即时通讯服务的工作,在国内是唯一的。"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腾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腾讯CEO马化腾的认真和专注更成了腾讯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支柱。专注于自己的长处使马化腾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让其能思考和判断得更深更远。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腾讯之前,做相似事情的企业没有一个能够养活自己,更不用提发展壮大。即使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一家IM运营商像腾讯这样将自己的命运吊在了即时通信这一条线上,更没有哪一家企业像腾讯这样走到与移动运68

第六章专业化经营模式营商合作这一步。不可否认,腾讯在产品的开发和软件功能的设计上,曾参考过国外的其他同类产品,"但这种与多方有实力的企业携手合作的商业模式,却是腾讯自己一路探索过来的"。在马化腾看来,专注与合作是互补的两方面。专注并不代表硬着头皮撞南墙,而是以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出色表现去吸引合作伙伴,实现双赢。专注更不是一成不变。正如马化腾所言:"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现机会就要立刻去把握它,要有敏锐的市场感觉,这种变化给过我们压力,却也是我们成功的契机。"马化腾希望"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的企业精神可以长久保持下去。方向正确并不断推陈出新

过去企业要想把事情做好,实现战略非常重要。但I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信息短缺的时代结束了。社会和企业的复杂程度倍增,我们以往发展的管理科学已指导不了今天的实践。因此,能预见明天,抢先一步看到趋势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的一项任务。换言之,也就是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简言之,就是要"走对路"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仅应该创造自己的战略新高度,也一定要找到企业再发展的新"出路"。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推销故事或可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甲乙两个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太平洋一个岛国推销鞋,可他们却发现,这里的人不穿鞋。甲鞋厂的推销员向厂部发回信息说:"这里的人不穿鞋,鞋在这里没有市场。"然后就离开了。乙鞋厂的推销员发回信息说:"这里的人还没有穿鞋,市场前景看好。"然后他把一双最好看的鞋送给国王穿,这里的人看到国王穿鞋,结果人人穿鞋。于是他在这里开设了卖鞋的商店……后来,甲鞋厂倒闭了;乙鞋厂发财了。面对相同的情况,却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

因为思路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走的路子不同,导致一个走上了一条阳关大道,另一个却进了死胡同。我们应当从现实中看到事情可能发生的变化。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这就叫思路决定出路。对于普通人,"走对路"只是决定一个人或一家人的出路;而对于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走对路"、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则决定着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企业的出路。对于企业,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仅仅是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还要不断推陈出新,以始终保持业内领先地位。

百度就是这样,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和在中国搜索市场的霸主地位,2004年以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百度从2000年的百度网事通软件系统问世以来,于2002年率先在国内推出整套竞争情报系统。随后推出的百度超级搜霸相信很多的网民都很熟悉,这是一款免费的浏览器工具条,安装于IE浏览器的工具列内。百度超级搜霸检索便捷,安装后无需登陆百度网站即可实现百度类型丰富的快速搜索。它支持站内查询,可以直接查询当前访问网站内的全部相关信息。

20053月,百度又推出硬盘搜索软件,让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搜索到硬盘上的每一首歌或文件。百度向前迈进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过,在先后推出基于WAPPDA的中文搜索引擎之后,其下一个目标就是电影和游戏搜索,因为每天在百度中搜索电影的用户在数百万之上。果然,2005324日有报道说,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百度将利用其搜索平台把盛大所拥有的丰富的互动娱乐内容推至更广泛的用户群,同时盛大将把百度的搜索引擎引入盛大的用户平台,这种合作可望进一步加强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先地位。

根据美国著名调查机构Alexa统计,百度在独立搜索引擎市场名列全球第二,在中文搜索引擎市场名列第一。艾瑞市场咨询则预测,到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将达到56.2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的年增长率平均保持在55%以上。面对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百度是不会坐视不理的,用不断更新的技术占领新的利润空间,将是百度锁定的目标。抓住未来机遇和挑战尽管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市场的地位近乎于垄断,但是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对这个市场的觊觎仍然是不容置疑的。

比如微软就准备进入搜索引擎领域,正在大规模招兵买马。百度总裁李彦宏和百度投资人始终保持着冷静头脑,豁达地表示非常欢迎海外竞争者进入市场竞争,他们不是狭隘地想着如何打败竞争者,而是天天想着如何才能更快地培育这个市场,在挑战者面前抓住机遇、强大自己。百度自出世以来就总被媒体拿来与Google比较。的确,百度在技术上占了先机,1997年就取得了技术专利,但是2002年以前却落在了Google后边,这不得不让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带领技术团队用一年的时间赶超这个美国对手。

百度就是靠着1120万美元发展到了如今的规模。但是百度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搜索技术本身也依旧处于早期,搜索市场才刚刚启动。这同时也意味着许许多多潜在的市场机遇有待于发掘,于是中国市场的魅力吸引了海外巨头移师中国,机遇所带来的挑战也由此而生。

17节:面向专业化

李彦宏自信地认为,近期内不会出现比竞价排名更优秀的搜索赢利模式。他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谁能发现竞价排名之后的下一个创新,谁就是王者。另外,因特网用户可以说是分据两端,一端是搜索引擎的使用者,一端是导航站的使用者。随着因特网用户的增加,导航站的使用率、用户数还会增长,其中有一部分会转变到搜索引擎上。技术上处在发展初期的搜索引擎还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机遇。

百度等专业搜索类公司应该还有许多技术课题有待开发,如目前搜索引擎不能智能化理解人类的想法、不能完全融入人类生活。搜索引擎应用的高境界应该是掩盖搜索引擎的存在,在周围环境的交互中形成无所不在的网络。现在的多媒体搜索都是基于文本的检索,而真正的基于语义的检索还与实用化存在很大的距离。

未来人们将可以不必输入文本而仅仅通过语言就能获得更为快捷的信息。这便是挑战。事实上,由于文化、文字和运作的差异,外国巨头很难充分实现本土化。例如,雅虎中文在国内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仍不及新浪、搜狐和网易。和Google相比,百度的优势在于母语的支持。在细微之处,百度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能做到更加敏锐。这是优势,当然也是机遇。百度的高明,恰在这里,它先于Google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并先于Google实现了输入拼音找到汉字。技术上的抢抓机遇,抢占优势,并不是企业赢利模式的全部内容,适时进行强有力的资本运作才是企业步入宽广道路的另一只脚。20047月,百度公司迁入位于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新办公大楼。同年10月,李彦宏亲自为百度销售进行全国路演。随着中国公司海外上市步伐的加快,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网络股的追捧,2005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并且股指一路漂红。至此,百度已经完全抓住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机遇,并且做好了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准备,让我们拭目以待百度的再次横扫千军。企业转型必须面向专业化.

中国的大企业一旦放到全球视野中,只能算作中小企业。而在高增长的中国经济环境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外资博弈、技术专享、市场得失等,各种因素困扰中国的企业如何走向世界,如何保持和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多元化出击还是专注只做专业化的事,便成为困扰企业的巨头们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先看看企业在专业化与多元化的艰难抉择过程中,前人所走过的坎坷之路,这或许对我们会有些启发。在世界各地,日本的"山叶"几乎已成为乐器的代名词,在钢琴产销方面,它尤其享有声誉。

在企业业务扩展的初期,品牌扩展一般都不会脱离原有的专长。如"山叶"公司的吉他、喇叭、小提琴和电子琴的生产,可以说都是受惠于该公司原来所拥有的技术和工人的精湛手艺。但随后山叶公司便开始了应该说是盲目或是无准备的扩张进程,它大举借贷,涉足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如网球拍、电视机、录像机、音响设备、摩托车、滑雪车和游艇等。由于偏离本业而开展过量的多元化经营,公司的管理人员包括领导者还没弄清楚公司立足的基础、优势是什么,就过速扩张,使得其管理、技术、经验都跟不上,公司几乎因此陷入不能自拔的泥坑。幸而公司领导者及早惊回梦醒,悬崖勒马,在现任社长上岛的带领下,山叶公司重新调整了它的经营策略,继续专注于乐器这项核心业务,从而使山叶公司走出困境,重新夺回了失去的市场。

在我们国内,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道路也一直是困扰国内厂商的一道难题。国内PC业巨头联想也曾在多元化面前碰壁,但它能够立即回头,收缩各项业务产品线,将战略重点重新转至主营业务PC方面,这才有了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壮举。而神州数码则不同,在它提出向IT服务转型之后,其分销业务所占比重逐渐降低,2003财年各季度的业绩显示,分销业务比重维持在57%上下,神州数码已经把一半的精力放在了增值业务和IT服务方面,这两方面的业绩增长分别是17%21%,尽管增加幅度不算缓慢,但整体份额仍然过小,还无法与分销方面相提并论。

事实上,一心想要转型IT服务,走多元化道路的神州数码在IT服务等领域遇到的困难却是超乎想象的,而这种多元化的困扰还没有跳出IT领域。可见,多元化之路并非人人可走的康庄大道。我们再来看看互联网领域,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凡此种种,商机不能不谓之巨大,但是因特网企业的选择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容易事。仅就搜索引擎而言,目前,其作为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与应用,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以及网络营销的重要途径。

摩根斯丹利的首席因特网分析师米克尔(MaryMeeker)曾经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搜索引擎是因特网经济中继浏览器和电子商务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正如浏览器造就了Netscape,电子商务造就了eBayAma-zon,米克尔看好搜索类的未来发展。因特网的下一个热潮将用3个词代表:SFO-Search(搜索)、Find(发现)和Obtain(获得)。搜索引擎导致的"搜索力经济"是因特网吸引人们眼球的"注意力经济"后最具影响力的虚拟经济形态。百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没有被其他的自己不熟悉的互联网领域"馅饼"所诱惑,而是以其坚定的专业化精神,执著地走自己的路。其企业软件以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面向企业级应用市场,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性能优秀、功能强大的信息检索、竞争情报和应用处理系统。

正因如此,百度的应力模式、市场表现和发展前景引起了IT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梦想要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实实在太残酷,有的企业刚到咿呀学语的年龄就夭折了,有的成了别人胃里的食物。而目前众多企业执著于战略转型的目的,正是为了摆脱这样的命运,使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

因此,在这里,我们想给那些处在战略转型期的企业,到底该如何步入专业化道路,提供些有益的参考:首先,要分析好准备进入产业的结构。我们有时会犯常识性错误,在选择产业时都自然去选择成长性很好的产业。但现实的情况证明:高成长产业并不意味产业中的厂商生活得最好,而一个长期没有成长的产业里却有许多做得很好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反观中国的旅游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成长速度,未来也一定更好,但中国的旅游企业却没有几家赚钱的。

这是由这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结构造成的,无序竞争的局面至少目前是不适合大企业生存的。其次,要了解准备进入产业的规模、所处行业的资源和资产情况。不够规模的产业不可能成就一家大的企业。著名的跨国企业都是在一个有规模的产业之中成就的,比如要进入石油业,就一定要研究油田是如何分布的,如果你没有资源就不要进去。再次,要考虑好准备进入产业的技术走势,选好该产业的赢利模式。在进入一个产业前,要分析好这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进入这个产业,你能不能通过并购等方式拥有这个核心技术或者未来的核心技术?同时也必须考虑你进入这个产业有没有现实的赢利模式?这个产业的利基总量到底有多少?在这样的总量中,你需要投入多少?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达

18节:夹缝中获益模式

到什么样的市场份额?赚取多少利润?不能仅凭定量就说IT产业好,你要有模式能赚钱才行。最后,要看这个行业的管制情况是怎样的。政府的产业政策,必然会影响行业的结构规模和利基。不能只看这个行业现有的地位,一定是看它在结构变迁中处于什么位置,是处于转型中的领导地位,还是被淘汰的地位。

总的来说,企业要长盛不衰,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而这种寻找主要沿着产品和市场两个方向展开:或者选择开发新产品;或者选择开拓新市场。当企业感觉到原有产品在原有市场上难以实现突围时,就选择推出新产品或进入新市场。如此的目的唯有一个,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寻找"获得转机和生机。在选择转型的过程中还须记住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的告诫:任何企业都应该慎重对待多元化,多元化绝非济世良方;否则,"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下一步便是衰亡。"郎咸平以香港的中旅集团、中信泰富和和记黄埔为例,指出:中旅在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时,业绩不断下滑,从而导致了2001年重回主营业务。而中信泰富和和记黄埔则是通过有序投资、产业互补的资产组合实现了多元化的精确布局。他指出,中国企业简单地以多元化来使自己快速成长和规避风险,很难成功。"专业化才是企业经营的原则。"

第七章

夹缝中获益模式

小灵通又称为无线市话,是日本淘汰的一项非主流通信技术。终端的外形和GSM手机差不多。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应用。1999年这一技术在我国得到应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至少是不先进的技术,而且政府主管部门至少是不支持、不鼓励、不提倡的技术,却迅速发展起来。自1999年小灵通业务开始运营,截至2004年底,小灵通用户总数已达5800万,预计2005年将突破1亿。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小灵通的真正市场,小灵通设备90%的销售在中国。小灵通正是通过夹缝中获益,而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这不能不给人一种启发。

衡量一项技术的好坏,不能仅仅看它是先进还是落后,而应该看它是否适用,适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技术的最重要原则。但是,对于政府,这个问题就要复杂得多。因为政府的目光一定要更长远,它必须通过制定政策,鼓励自己的企业尽量在技术上创新,在技术上领先。否则,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能承接别人淘汰的落后技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永远不会提高。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典型案例

UT斯达康小灵通:吴鹰的发展之路

打好政策的"擦边球"

提起小灵通,似乎必提UT斯达康,这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客观地说,UT斯达康今天的辉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10年前那个机遇的成功把握。1995年,号称"小灵通之父"的徐福新还是浙江余杭市的电信局长。他1996年调任浙江移动的老总,在去日本考察时发现了PHS技术。这种微蜂窝技术(微蜂窝技术,是指通过降低基站发射功率,天线的挂高,并使用增益天线,以达到在小范围提供高密度话务量)容量大、成本低,又具有一定的移动性特点,比较适合在中国发展。

于是他与华为、UT斯达康等几个公司进行了接洽,试图合作开发。但经考察分析以后,一致的结论是:小灵通技术是落后的,政府主管部门对此亦持否定态度。而UT斯达康总裁吴鹰却笃定如初。吴鹰认为:当一个很明朗的机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会去争、去抢,结果就会互相打压,谁都赚不到钱。可是政府限制进入,别人就会犹豫,当他们看到政府不鼓励的时候,就不会轻易涉足这个市场,而实际上这对有胆略的企业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入市和发展的良机。当华为等企业先后退出后,诞生不久的UT斯达康却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那时,UT斯达康的创业者们正在考虑用一种低成本的、无线技术产品取代铜线,进而让固定电话变为无线电话,而最终日本的PHS技术把他们的设想转化为现实。他们根据自己

第七章夹缝中获益模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认为日本的PHS技术失败的原因是定位成移动电话,以及电信服务商要向运营商交钱,使成本增加了;而中国提供电信运营和服务的是一家公司--中国电信,而且小灵通已被定位成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当时作为电信业主管的信息产业部,在面对小灵通问题时的心态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从这几年信息产业部在这个问题上说法的变化就可见一斑。

1999年、2000年小灵通刚刚露头时,信息产业部多位官员在不同场合都表示过:"这不符合信息产业部的基本政策,我们明确反对在大中城市搞小灵通。"小灵通经过短暂的安静之后,大约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又迈开了"野火燎原"式的步伐。这一次,政府部门选择了沉默,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回答往往是:"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不鼓励也不反对。"在政府一直没有发放新的移动通信业务牌照的情况下,"无线市话"--小灵通就成为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共同的选择。它虽然技术落后,但是可以打着"固定"的旗号"擦边"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以便早日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寻找强有力的新增长点。因此,小灵通为其终端生产商UT斯达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但是小灵通的发展过程却充满坎坷。1995年,UT斯达康刚成立时,就在当时的无线市话选型中胜出。通话价格低廉的特性使小灵通的用户数在短短3时间里达到1000万。就在UT斯达康小灵通业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不少媒体和业界人士预测,小灵通这项"落后"的技术将在3年内"死亡",小灵通业务的发展也因此多次遭遇限制。然而,小灵通在3年后不仅没有灭亡,而且还营造出了一个大市场。吴鹰抓住一系列市场改革的机遇,让小灵通在中国市场迅速燎原。通过和中国电信结盟,共同推广小灵通业务,20035

19节:夹缝中的成功营销

月,小灵通"破冰"进入北京。经过多年苦心经营,UT斯达康已经拥有3000多万小灵通用户,在小灵通系统和终端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60%70%。市场在UT斯达康的笃定中不断好起来,在固网基础上的小灵通,靠低价迅速走红,UT斯达康在政策的"擦边"下崛起,靠自身的发展又反过来把政策引向了对自己有利的方向。随后朗讯、中兴等也迅速跟进,小灵通市场活跃起来了。在国内市场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企业将战略眼光转向国际,也就成为发展的必然。UT斯达康先后与中国惠普、松下移动通信株式会社合作,共同拓展3G领域。UT斯达康与中国惠普在3G增值业务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加强双方各自在3G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UT斯达康公司与松下集团移动通信株式会社共同在杭州组建合资公司--宇通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据悉,UT斯达康全球员工总数已达5000多人,并在美洲、欧洲及和东南亚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在日本、印度建立了全资公司。

国际合作只是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部分,更加让人感兴趣的则是UT斯达康在海外业务的拓展。目前,UT斯达康的产品已销到日本、印度、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海地等国家。现在,UT斯达康在世界宽带产品市场上已经占到第二名,在日本市场排第一名,它在国际上的收入已超过20%UT斯达康在政策的缝隙中艰难诞生,凭借着自己的执著和冷静,在短短的10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从打"擦边球"开始,逐步营造氛围,最终确立了合法的"比赛项目",并使自己成为绝对的胜者。80

夹缝中获益模式

夹缝中的成功营销

商场如战场,同属通讯领域,共享一块"蛋糕",有人参与分食,必然有人失去原有份额,市场资源的争夺,演变为有你无我的厮杀。小灵通市场的开发,正是这一规则的演绎。小灵通在市场开发之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公司曾经联手抵制小灵通进入移动通讯市场。博弈的结果,三家达成协议,小灵通可以在全国各地开展业务,不过,不能够进入大城市。但是这一限制,并没有能持续太久。小灵通在各个省区站住了脚跟,紧接着便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进军大城市。

现在,小灵通的全国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占到了所有固定电话用户的15%以上。而这一切只不过用了几年时间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灵通""了固话网,可见衡量技术好坏的标准,应是它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而不仅仅纯粹看它是否先进。从这个角度讲,小灵通技术是否落后就显得无足轻重。小灵通用以占领市场的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主要归功于并不太明朗的政策边界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对中国市场非常娴熟的市场运作。小灵通能够在本来资金和技术都很成熟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的市场缝隙中发展并壮大,缘于其成功的低价格营销战略。小灵通受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是资费低:每3分钟2角,月租费15元,单向收费。尽管它不能漫游,但对于大多数收入不高的平民百姓来说,是最省钱的移动通信工具。对于运营商来说,小灵通则为它们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新的增长点。

小灵通的另一个意义还在于;中国电信市场有可能会由此形成一个竞争降价的机制,从而使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电信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多次的市场调查都表明,如果实行单向收费,消费者会大幅度增加使用通信工具的时间,这说明价格是阻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欧美电信发展的经验表明,指望管理者通过加强价格管制来大幅度降低资费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移动市场进入四五家竞争者以后,由电信寡头和管理者共同维系的移动通信赚取超额利润的局面才有可能改变。小灵通的入市,恰是改变移动通信市场的有效因素之一,它使得市场分工更加细化,不仅分流了原来移动运营商的客户,也发展了自己的客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用户数量剧增并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技术的完善,网络的优化,以及机卡分离小灵通终端的采用和全面改善小灵通室内通话质量的新业务"灵通无绳"的推广,小灵通必将为两家固话运营商和包括UT斯达康在内的终端生产商带来更加诱人的新市场前景。消费者从中获益也再自然不过了。正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市场参与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竭力降低成本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和客户,运营商才会千方百计去控制成本,降低资费,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他们头上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会高高悬在那儿,而不是掉下来。运营商和生产商的唇齿关系,在小灵通的发展中展露无遗。当年UT斯达康合并成立时,销售额仅1000万美元,着实不算大公司。而现在,从老百姓对小灵通将信将疑到全国皆知时,观察家也吃惊地意识到,在电信行业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聪明的UT斯达康已经从一个"灰色"地带开始,避开短兵相接迅速长大。目前,全中国小灵通用户超过1亿,UT斯达康占到6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UT斯达康已经将小灵通的触角拓展到世界多个国家。到现在UT斯达康的收入结构为:小灵通系统设备占40%,小灵通终端占40%,有线接入、宽带、窄带等其他收入占20%2004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27亿美元,较2003年销售收入净增长40%,实现全面赢利。以UT斯达康为代表的生产商和运营商们,终于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夹缝中,依靠准确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赢利模式,发展、成熟起来了,这一过程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没长角前别被狼看到历史上"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故事,警示着有大抱负的强者和巨人应如何成就自己的功业。

这些原则在市场竞争中也同样奏效。实际上,很多企业家正是在企业向新台阶迈进的时候,没有把握好管理尺度和方法,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大企业,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而丢掉了自己最初创业时小心谨慎的可贵品质,最终让辛辛苦苦培植起来的企业功亏一篑。一个企业在刚进入市场的时候,面对市场上业已存在的众多竞争对手,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选择一块最适合自己的地盘问题,即解决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企业初期的战略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可是,在这个市场上毕竟每天都有无数的企业诞生,它们都希冀着不断发展,能在有限的市场上圈出自己的地盘,盖好自己的防御城池。可是,早晚有一天,在你的城池里会有兵戎相见,而残酷的竞争过后有城池沦陷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日复一日,究竟


20节:农村包围城市

谁的领地还能继续存在并持续发展呢?毕竟这是个物竞天择、胜者为王的时代!因此,企业要想生存下去,最好是先主动走到"角落"里去。

从企业定位上分析,就是要选择好生存定位,选择合适自己的生存定位,这样的定位至少有两个基本的好处:

一是会减少投资成本,让企业可以着重发掘自己独有资源,占尽周围的"天时""地利",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为我所用;

二是能使运营风险降低,不易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规避市场竞争的风险,以趁机快速发展,尽早完成企业从"生长""成熟"的蜕变。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小灵通的成长之路。我们知道,小灵通起源于日本的PHS(个人无线连接)技术,它虽然在日本遭到失败,但UT斯达康总裁吴鹰却从这项技术中看到了机会。他认为可将这种技术用于本地无线通信,因为90%的人在90%时间内只在本地范围内活动,通讯需求不用全球、全国甚至全省,只要本地就够了。于是,UT斯达康没有涉足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移动通信终端市场,而专事无人看好的小灵通设备。在1998年,它开发出基于"PHS无线接入系统",作为接入到固定电话交换机的"无线市话",在中国市场率先推出。中国电信迅速意识到,这种"类无线通信"业务为其进入蓬勃发展的无线通信市场,开了一扇后门。

于是,中国电信开始以"小灵通"为商标推广这种业务,并且把价格压到普通大众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大打"价格牌"。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灵通如何凭"农村包围城市"的游击战,在全国各地攻城拔寨的故事。从亮相到现在,关于小灵通的合法性、技术是否落后的争议仍不绝于耳,尽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公司曾经联手抵制小灵通进入移动通讯市场。最后,小灵通还是按照"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步进驻了全国市场。而UT斯达康的销售额也已翻了10倍以上,并跻身世界十大电信设备制造商的行列。这个奇迹的发生是偶然的吗?虽然不少人认为,小灵通能够占领市场,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优势,而主要是因为并不太明朗的政策边界以及中国电信对中国市场娴熟的运作。但是,在通信市场空前激烈的竞争中,如果没有吴鹰及其团队的冒险精神和对机会的精准把握,这个奇迹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正是因为UT斯达康和吴鹰在企业初创时的避实就虚、独辟蹊径,才发展并壮大了企业,让小灵通最终能够在市场上真正"与狼共舞"。除了UT斯达康,还有蒙牛集团在创业初期与竞争对手周旋的故事,也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19997月,牛根生成立了"蒙牛"公司,注册1000万元。当时伊利的固定资产已经是几十亿,两者根本就不可能同日而语。蒙牛和伊利同处一片大草原,在奶源、市场等各个方面无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蒙牛创业初期,伊利便利用自己的根基和财力在各个方面对蒙牛进行打压。当时牛根生为创品牌拿出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其中最重要的一笔就是让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在一夜之间冒出了"蒙牛"的灯箱广告。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几天,40多个灯箱广告就在一夜之间让人给用刀划了。这时候,蒙牛还没有站稳脚跟。蒙牛启动市场的资金毕竟只有1300多万元,在伊利、草原兴发这两个资本大鳄面前显得非常弱小;从竞争层面上看,兴发和伊利联手干掉蒙牛,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伊利只跺跺脚,蒙牛也可能东倒西歪,事实上也出现过蒙牛的奶车被拦截的事情。牛根生知道此时保存实力最重要,他开始"忍辱负重"--"为别人"做广告:在冰激凌的包装上,蒙牛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在广告牌上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蒙牛这样做,名为伊利和兴发免费做广告,实际上同时也在为自己做广告,而且在广告内容上的"齐步走"也壮大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防止了两败俱伤,保存了实力。结果,伊利和兴发看到蒙牛如此"大度",又怎能忍心去"扼杀"它呢?在冷饮和乳品市场上,价格战日趋激烈。牛根生在有了一定的企业规模后,利用自己地域、人力、能源等成本的相对低廉,决定以低价取胜。

因此,蒙牛公司向全国消费者做出了承诺:在全国市场上,同等价格的产品,蒙牛的质量最优;同等质量的产品,蒙牛的价格最低……再凭借奇特的营销广告战术,蒙牛的品牌确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牢牢地树立起来了。牛根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硬是打造了一个敢和伊利老大哥叫板的蒙牛;最近一段日子蒙牛的风头更是胜过伊利,整个过程上演的"绝地反击",无不体现着蒙牛没长角前别被狼看到的聪明和智慧。做一只踩不死的蚂蚁生存是基础。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还要学会做一只"踩不死的蚂蚁"。蚂蚁虽然小,但你想用脚去踩死它,却是不容易的。大路上的蚂蚁很多,但却很少有被踩死的,即使车子从其头上轧过去,它也能安然无恙。其实,"蚂蚁踩不死"不是因为它特别坚强,而是因为它会适时地展开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埋进路面的缝隙里,从而躲过各种灾难。

蚂蚁的生存哲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弱者不弱。把蚂蚁生存上的原理推及到商场上,我们发现,企业在很多时候也需要学习蚂蚁,甘做弱者。一个强者总是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强者的面目,而不甘以弱者的姿态出现,日久天长,势必就会变成"强弩之末"。强者的悲哀也许就在这里。

其实,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恐龙那么高大,但它却在地球上绝迹了。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因为懂得适应,他们就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弱者不一定弱。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关键不是看其规模大小如何,而是要看其适应能力。著名管理学家,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也许真是如此。"既然小灵通技术为落后之物,为什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这两大固定电信运营商还是要趋之若鹜地上马小灵通,甚至在有的地方还上演了相互争夺地盘的现象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寻找"新增长点"。小灵通一降生,电信市场上的霸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但信息产业部的沉默还是让小灵通由一个婴儿迅速成长为少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以低价格的搏杀手段从他们的手中夺取了大片市场。就像巨兽,尽管很强大,却奈何不了区区蚂蚁一样。我们来看小灵通诞生的时代背景。

自从1999年移动业务从原中国电信(后又拆分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出来后,作为固定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业务虽然也在发展,但是业务增长逐渐乏力。表现为:长途电信资费大幅度降低,使原来最大收入来源的长途话费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互联互通的收费标准低,虽然拥有大量网络,但当时也无法指望依靠互联互通大量增加收入;手机对固定电话的替代势头一浪高过一浪;新兴的互联网等数据业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占总收入的比重还太低……另外,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还承担了大量普遍服务带来的亏损。87

21节:顽强生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与新兴的移动运营商尤其是与中国移动相比,这些"老大哥"的发展速度就相形见绌了。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分别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随着新的一轮电信体制改革,中国移动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排名第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员工的普遍心态是:"苦活、累活是我干了,亏损是我背了,而好活、利润大的活却和我没关系。"尤其是中国电信海外上市之后,如何实现业务增长,便成为公司上上下下关注的焦点。这两家公司要求上马移动通信业务、分食移动通信蛋糕的呼声一直就没有停止。正是基于寻找新的增长点的考虑,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投巨资上马小灵通业务。此后的小灵通市场,以惊世骇俗的速度突飞猛进。20026月,UT斯达康以高速成长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2002年度全球IT企业100强。200411月,中国联通宣布与小灵通短信互通,表明这个从出生之日起就饱受各种非议的小灵通终于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两年的时间,小灵通做到这一步,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压制下,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确实也是个奇迹。

市场竞争的残酷,已经使企业不可回避地进入到微利时代,企业获取利润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狭小,对于新兴企业,面对的都是强大的对手,要想让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生存进而发展壮大,必须学会在夹缝中获益。首先,在确立项目时,能够游刃于政策和规则的有效空间内,独辟蹊径,立稳脚跟。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其次,要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寻觅利润空间,把自己的产品或项目做好市场定位。这是企业生存必备的能力。再次,要具有灵活有效的赢利模式。低调入市不失为一种保存自我的好方法;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不骄,败不馁,以一种"不死鸟"的顽强生命力,去应对种种风险。总之,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只要能够见缝插针地寻觅市场机会、选准项目,实施有效的经营策略,你就不必惧怕和回避竞争,并一定会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第八章

产品金字塔模式

有时,一个公司的创新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创新。SMH公司的创始人和制造斯沃琪手表的企业家哈耶克的做法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斯沃琪手表出现以前,多数人是买一块表用一辈子。衣服穿坏了一件可以换一件,可手表总是那一块。仿佛只有儿童才戴样式新颖的手表,最常见的是带有米老鼠形象的手表。可哈耶克对消费者的了解比他们对自己的了解还要多。他说服消费者应在不同的场合、为了不同的目的,而戴不同式样的手表。在哈耶克的领导下,自从有了斯沃琪以后,消费者就抛弃了一辈子只戴一块手表的习惯。从1983年到1992年,斯沃琪销售了1亿块手表,4年之后,销售了2亿块!斯沃琪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风格、颜色等方面的不同偏好,以及个人收入上的差异所带来的消费差异,为了使自己的客户群最大化,不得不推出高、中、低各个档次的产品,从而形成产品金字塔。在塔的底部,是低价位、大批量的产品;在塔的顶部,是高价位、小批量的产品。像斯沃琪这种赢利模式,我们叫它产品金字塔模式。我们看到,这种赢利模式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利润集中在金字塔的顶部,当然塔底部的产品也具有重要的"防火墙"作用,可以有效阻碍竞争者的进入,保护顶部产品的丰厚利润。

运用产品金字塔模式赢利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在一个成系统的产品或者领域中运用,而且必须要与客户的市场定位紧密联系,并且高、中、低档商品的客户群之间都必须拥有一定的联系因素。这三个"必须",是产品金字塔模式的要件。

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应该把握的是:企业所构建的金字塔决不仅仅是不同价位产品的简单罗列,如果那样就不能称之为产品金字塔模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应该是一个系统,其中较低价位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为你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拥有完善产品线的企业来说,不能给你的对手丝毫可以依靠比你更低的价格抢走你的市场份额的机会。应该注意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体系设计,注意用户的偏好和购买能力,适时调整自己的价格策略。其次,每一个档次的产品所定位的客户群一定要明确,并把它们分别投放到各自适合的市场中去,切忌含混不清。还有,高档产品力求利润,低档产品力求做""。这种赢利模式最适宜应用在钟表业、汽车业、信用卡业、电脑业等领域。典型案例

哈耶克与斯沃琪手表

以长远眼光看待行业发展

优秀的保龄球选手在投球时,眼睛望向哪里?肯定不是手里的球,也不会是两边的球槽,而是前方的球瓶。优秀的赛车手在努力超越对手时,眼睛望向哪里?肯定不是手里的方向盘,也不会是两边穷追不舍的法拉利,而是正前方的车道……

任何需要经过直线运动,而到达远距离目标的竞争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眼睛向前看!这样做,其实就是在盯紧目标,然后预测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也就是为夺取胜利,必须充分预测战役的走向。比尔·盖茨也曾告诫我们:看得远一些。他说:"我的成功大部分应归功于我能够关注长远目标,而不受一些眼前利益的干扰。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什么天才的智力,但的确需要某种特别的努力。"作为企业领导者或投资人,你必须不断地问自己:在开发那项技术时,我考虑到其长远发展了吗?我的分销战略着眼于未来了吗?工资奖金制度的制定是长期的吗?如果企业领导能发出这样的讯息:"让我们走在变化的前面,让我们调动起一切资源,扎实地做些事情",于企业的发展将会是大有益处的。

但不幸的是,这样的领导还不太多。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企业不能顺利赢利的原因与企业领导者的眼界关系非常密切。一般说来,领导人越有远见,眼界越高企业发展就越有潜能,正如常言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实上,能够对未来具有独特洞察力并准确预知的人,并非是具有特异功能,而是他能够对现实情况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和把握。哈耶克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知道,瑞士的传统制表业在世界市场曾经独领风骚几十年,但在半个世纪里,他们的产品设计却没发生什么变化,它的目标仍然是那些保守的、富裕的消费者。一些人当时甚至认为这是他们的优势。然而,世界的大形势却变化迅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制表业来讲也是如此,不发展,就必然落后。果然,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场暴风雨席卷了整个瑞士制表业,而且风势越刮越猛,致92

22节:成为世界第一

使其多年来稳居的老大地位也受到动摇。在1970年,瑞士制表业拥有着100亿美元的价值,可是到了80年代初,大量价值被以西铁城、精工和卡西欧为代表的新企业夺走了。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瑞士制表业的工人数量从90万下降到30万。显然价值已经不再垂青这个行业了,制表业已经变成一个很有些悲壮感觉的无利润区。当时最为大家所接受的、通常的解释是:这场灾难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尤其是电子手表的发展。人们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似乎已经无奈地认命。然而,事实上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诊断了。其实,原因不在技术,而在于瑞士制表业管理者的头脑。瑞士传统的制表业领导人没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革他们古老的产品设计。他们不仅没有远瞻未来,甚至对现实都缺乏切实的观察和判断。这样,致使惨剧不断在继续:在日本几家制表企业的重创下,在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两大钟表制造商--ASUAG(拥有雷达和浪琴品牌)和SSIH(核心产品是欧米茄牌手表),受到来自"嫌贫爱富"的银行的压力,银行要求他们出售或合并。瑞士传统的制表业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于是,他们请来了工程和工业咨询专家--哈耶克来出面收拾残局。他们认为哈耶克的优势在于,他并不是出身于制表业,也就是说瑞士制表业几十年的经验并没有对他形成思维上的定势,他的想象力也没有被该行业几十年的成功束缚住,他能够以全新的目光看待问题。按照当时瑞士的传统观点,工艺就是一切,工艺就是目的。但哈耶克却认为:在现代竞争社会里,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很大。哈耶克的出发点始于消费者需求,他给手表注入了情感,使它不仅成为一种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也是一种招人喜欢的装饰品,像耳环或领带一样。哈耶克因此步入了钟表业领导者的行列,开始踏上了重振具有300历史的瑞士钟表业雄风的征程。他坚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能够再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麻雀永远也无法了解大雁的思想。当时有的银行家嘲笑他说:"如果你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同低工资的日本人竞争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哈耶克认为,工资不是主要原因。要想在美国以107美元出售一块手表,在瑞士就必须用35美元的成本,而其中劳动力成本只占20%。事实上,从瑞士到美国发生的运输成本,对日本企业也同样存在。并且,由于运输距离更远,日本企业的运输成本比瑞士还高。

接下来,当然是由于哈耶克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时尚趋势的预测,使斯沃琪手表大赚其钱,巨大的销售额一举推翻了瑞士手表的颓势,也让那些保守的银行家闭上了嘴巴。无疑,正是哈耶克的全新市场战略和长远眼光,使得瑞士钟表业重整河山。推进管理创新,紧抓营销环节。

国内外企业界有一个共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管理的灵魂。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贸易一体化、企业信息化的潮流,对企业来说,既是新的发展机遇,又是更为严峻的挑战。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强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生存发展的关键。让我们还是来看看斯沃琪手表的例子。当年为了证明瑞士的品牌没有倒下以及数字手表并非独霸天下,哈耶克设计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市场测试。他把三种完全相同的手表,分别标上"瑞士制造""日本制造""香港制造",然后定价为110美元、100美元、90美元(瑞士的最贵,香港的最便宜)。把它们投放到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商店,并观察消费者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意大利,99%的消费者选择"瑞士制造"的手表;在瑞士本国,这一比率为97%;在美国东部,选择"瑞士制造"产品的人占65%;而只有在日本,"日本制造"的占有率为51%,"瑞士制造"42%。市场测试显示,瑞士的手表企业甚至不需费力,就已经赢得了产品的差别优势。哈耶克认为:如果再对企业设计进行一些改革,瑞士手表就能够东山再起。他对他的批评者说:"这不是一个工资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创新、营销和产品的问题。"小试锋芒之后,哈耶克开始大举发起攻势。1985年,他和其他投资者收购了ASUAGSSIH全部资产的51%,成立了SMH公司。在哈耶克上任时,高档消费者市场正在萎缩,瑞士手表业占有这个市场的90%,但在增长的中档市场,瑞士手表业只占3%。至于低档市场,则根本看不到瑞士手表的影子。哈耶克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提出一个近乎荒唐的挑战:"让我们以30美元的价格出售瑞士手表!"他的挑战姿态激励了他的小组,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突破。例如,手表的零部件从155个减少到51个。减少了零部件,也就降低了手表损坏的几率,并且组装所需工序和人手也大为减少,瑞士工人的工资反而可以大幅提高。哈耶克通过紧扣管理、营销和产品环节,使瑞士手表犹如凤凰涅槃般焕发新的生机。

他的整个SMH的企业设计模型,像"生日蛋糕",即产品金字塔。他的产品金字塔分为三层:低档手表价格100瑞士法郎;中档价格1000瑞士法郎;高档和豪华型的可达到100万法郎,甚至更高。正如哈耶克所说:"可以像天空一样高。"哈耶克还进一步发展了产品金字塔的思想。他认为,价位的覆盖必须全面。一个公司要想保护位于产品金字塔顶端的利润95

最有效赢利模式的区,任何产品空档都会成为"阿基利斯的后脚跟"。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哈耶克把斯沃琪表定位为金字塔底端的"防火墙"产品,用它来保护低档产品市场并使整个金字塔系列产品都取得赢利。可见,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好的重大决策可以使经营得到提升,反之则下滑,哈耶克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建立了他的"金字塔"。尽量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有一句话说得好:赢得客户,便赢得市场;成就现在,就是成就未来。

对于企业而言,最关心的应该是客户最需要什么。"客户就是上帝"这是一句服务用语,说的是对待顾客就要像对待上帝一样恭敬地为之服务。这倒不是什么人的本性,而是生存竞争使然。没有好的服务,就不会有客人;没有客人,商场和工厂就没有办法生存。为此,一些企业打出了"以用户满意为标准,100%用心,成就顾客100%满意,100%省心"的口号。因此也有人说,得客户心者得市场。

一位老板在坦言营销之道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在自由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在争取客户。一个企业只要弄清了客户是谁,客户在哪儿,客户需要什么,客户在想什么,而又能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设计产品,开发产品,生产产品,企业就一定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相当多的企业已经注意到消费者对企业的巨大作用,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员工甚至向消费者说:"消费者就是上帝。"但是,是不是这个企业说了就等于把消费者摆到了"上帝"的位置呢?那还要看企业是否把自己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也就是赢利

23节:以消费者为中心

模式的根本环节放在了消费者身上。而哈耶克的成功,恰恰是由于他始终把消费者摆在了首位。但是作为商人,他是不会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他不可能用高昂的代价换取消费者的好感,而是用廉价方式争取最多的消费者。在斯沃琪手表投放市场的初期,没有很多的钱做广告。于是,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斯沃琪手表,500英尺长,显示如下扼要的信息:斯沃琪、瑞士、60(德国)马克。条幅从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楼悬挂下来,这是法兰克福最高的一幢摩天大厦。该举动即刻引起了轰动,接下来的广告就由德国新闻界为SMH免费做了。"我们把这种低价表悬挂在这个国家最著名的银行外面,从而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哈耶克非常高兴地回忆道,"在两个星期内,每个德国人都知道了斯沃琪。第二个巨型斯沃琪表被挂在东京的银座。到这一年的年底,收益就到来了。此时的斯沃琪,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了,他们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也深入到对手的"腹地"。另外,奥运会也给了斯沃琪一个极大的推动,尤其是在美国,因为每个家庭都会看到斯沃琪的计时。哈耶克说:"我要让40亿观看奥运会电视的人看到我们的产品,这种产品是他们能够买得起的。"哈耶克就是这样,聪明地以廉价的方式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并由此获利。

哈耶克还能抓住消费者追新求异的心理,不断推陈出新--去年的斯沃琪表不能替代今年的斯沃琪表。聪明的促销和限量生产,使斯沃琪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公司还建立了斯沃琪会员俱乐部,向会员消费者出售特制手表,邀请他们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俱乐部会员还会收到漂亮的斯沃琪手表杂志,这是一份按季度出版的全彩色杂志,上面刊登关于斯沃琪手表的全部信息。情感的投入,使斯沃琪组建了忠诚的消费者队伍。哈耶克确实对消费者非常了解,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纯粹经济学范围。1983年开始实施的企业设计使斯沃琪的价值有了巨大增长。到1992年,SMH公司的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利润为2.8亿美元,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了38亿美元。

企业的使命是企业生存的基石。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的使命?我们认为就是永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追求自身不断的利润和成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永远在于消费者的支持。没有消费者的支持,企业同样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怪一位管理专家说:"消费者永远是公司的座上客,不管是在销售中还是在售后服务中,都是座上客,消费者并不依赖于公司。消费者不是我们工作中的障碍,而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我们并不因为服务于他们而对他们有恩,却因为他给予我们为其服务的机会,而有恩于我们。消费者不是人们要与之争辩和斗智的人。从未有人曾在与消费者的争辩中获胜,消费者是把他们的欲望带给我们的人,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满足这些欲望,从而使他们和我们都获得益处。"

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

满足消费者的追求和赢得消费者的满意,永远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其要义如下:首先,消费者满意既是企业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任何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其目的在于使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让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企业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有什么样的要求--再精美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也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因此,企业只有掌握了这个出发点,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消费者满意的程度决定了企业赚钱的程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思路。按常规算法,一家企业若保住5%的稳定消费者,那该企业的利润至少会增加25%。因此,企业的落脚点也应在于使消费者满意,只有掌握了"消费者满意"这个原动力,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次,消费者满意使企业获得更高的长期赢利能力。在采取各种措施做到令消费者满意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许多具有竞争力的、导致企业长期赢利的优势。这表现在:

1)能够减少企业的浪费。在企业保证消费者满意度的过程中,企业会越来越了解消费者,从而准确地预测到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这样,企业就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市场研究,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也会少走不少弯路,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浪费,压缩其成本。

2)体现出一定的价格优势。满意的消费者往往愿意为令自己满意的理由而额外付出。联邦快递由于它的昼夜服务使得它的价格即使比竞争者高也会为消费者所接受。当然消费者的额外付出并不是无限度的,付出多少取决于满意度之外的一些因素,如全面的竞争环境、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购买类型和公司地位等等。

3)拥有更高的消费者回头率。满意的消费者比不满意的消费者有更高的品牌忠诚度,更可能再次购买该产品或者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与上述的价格优势结合起来,重复购买率高将带来更多的收入,最终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

4)实现低交易成本。每个销售人员都知道,成交一次重复购买比说服新消费者购买容易得多。越高的消费者忠诚度意味着销售的花费越低,对于重复购买,销售人员只需向消费者推荐应该买哪种产品,多少钱,而不是费时费力地向消费者推荐为什么要买本企业的产品。

5)保证低沟通成本。满意的消费者往往乐于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诸如朋友、亲戚,甚至于其他的消费者。

研究表明,这种口头宣传的广告比其他沟通方式更加有效,并且几乎不需要成本。再次,消费者满意使企业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保护。满意的消费者不但忠诚,而且这种忠诚能够长期保持。他们不大可能转向其他产品或为了更低的价格抛弃原来的供应商。即使在企业出现困难时,这些消费者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对企业保持忠诚,这给企业提供了缓冲困难的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这是因为:

1)满意消费者不会立即选择新产品。IBM进入小型电脑的市场较晚,在苹果公司开发之后的五年后才推出第一台自己的个人电脑,然而在这段时间里,IBM原来的消费者(主要是大公司的采购者)都在耐心等待。最终,IBM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导者。当然,其中也有IBM的努力和苹果公司等其他计算机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原因,但不可否认,消费者忠诚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2)满意消费者不会很快转向低价格产品。正如满意的消费者愿意额外付出一样,他们同样不大可能仅仅由于价格低的诱惑而转向其他的供应商。不过,当价格相差很大时,消费者也不会永远保持对高价格产品的忠诚。我们认为SMH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坚持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这种战略是很多行业的公司走向繁荣的尚方宝剑。

24节:中介配电盘模式

哈耶克遇到的问题也是其他许多行业的首席执行官面对的问题。如何看待该行业的产品和消费者偏好?是行业供应商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还是消费者简单地接受这一行业提供的产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给消费者提供独特产品的公司?从这一系列问题中,哈耶克认识到:为了使消费者的需求持续下去,斯沃琪必须像流行文化那样不断地发展。为了避免斯沃琪可能出现的昙花一现,哈耶克通过新设计和有创意的广告来精心刺激消费者的兴趣。斯沃琪的战略使年轻人蜂拥而至,来购买另一种时尚新表。对于低档消费者,SMH的手表质量并没有下降。等追求高雅、显耀的时候,这些忠实的消费者还会成为购买SMH昂贵产品的消费者。哈耶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以我已有的资产,如何新增消费者?如何能获得更多的价值?"哈耶克超越了一个纯粹钟表制造商的范畴。他利用斯沃琪这个名字与奔驰公司合作,开发出了斯沃琪汽车。斯沃琪曾经凭借对消费者的熟知并以消费者为中心打开制表业中的缺口,从而发了大财。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在低于1万美元的斯沃琪汽车身上。在过去的14年中,哈耶克为SMH创造了惊人的资产。SMH除了拥有两个重要武器--世界公认的品牌和一大批高精尖专利技术外,还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赢利战略。哈耶克开始利用他的强大品牌、享誉国际的质量和制造技术,努力寻找新的方式,以对新选定的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无论这些需要在哪里。他要利用他的品牌作为进入新行业的敲门砖。

在哈耶克打造斯沃琪王国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他是通过准确分析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以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其次,在管理中,从被动迎合消费者需求到主动引导消费者需求,使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最后,他完整地建立一座赢利的金字塔--形成了自己由高到低的全系列产品,不仅有力地阻击了外来对手的入侵,还使自己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九章

中介配电盘模式

在某些市场,供应商与客户的交易成本会很高。这就衍生出一种高价值的中介业务。这种业务的作用类似于配电盘,其功能是在不同的供应商与客户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渠道或是交易的平台,从而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而提供中介业务的企业也会从中得到回报。此模式广泛适用于百货流通业、展览业、旅行社、明星经纪等领域。我们看到目前北京设立了很多专题性购物街区,如东直门的餐馆一条街、三里屯的酒吧一条街、马连道的茶叶一条街等;各种专业批发市场,如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西直门服装批发街等。由于专题购买使得这些街道人气鼎盛,生意火暴。选择这样的市场,自然会大大缩短创业者开拓市场的周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利润空间。正如老话所说:货卖扎堆。当一个""形成了规模,自然会带动人气的直线上升,身处这个环境的商家也就省掉了宣传、推广费用,并且大大缩短了客户对其的认知周期,从而提高进入利润区的速度。

中介配电盘模式,就是一种作为中介的企业通过吸引供应商和消费群两方面的关注目光,而为他们提供沟通渠道或交易平台,以从中获取不断升值的利润的赢利模式。但这种模式对于操作者来说要求很高,而且前期的投入成本很大,风险也很高。对于这种模式来说,参与交易的供应商和客户越多,这个平台就越有价值。随着交易量的增加,通信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将进一步降低,以至即使对每一笔交易少量收费,也是有利可图的。作为构成该模式核心的配电盘,应该尽力维护这个平台的形象,避免害群之马的闯入(如伪劣商品),并尽可能争取更多名牌厂商的参与,以提升整个平台的声誉,进而再吸引更有价值的客户。当然,该领域最忌诚信缺失,一旦发生失信事件,应想方设法消除影响、挽回损失,否则将会尝到"多米诺骨牌"式的恶果。此外,对参与者的服务也很重要。典型案例

一家气质美人店的诞生与做大

定位好自己的商品

众所周知,赢得市场是赢得利润的基础。但是,由于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新产品对客户需求的引导,企业常常发现:客户的需求正在迅速变化,如果不能抓住并且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就可能面临致命的威胁。对于初创企业,这种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观察和准确把握就更显重要。我们看看叶芳的故事:叶芳是一位喜欢将自己从头到脚的每一个细节都打上精致女人标签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了3年。后因母亲身体不好,作为独生女的她放弃了大都市的时尚生活,回到了山西老家。就在叶芳准备回上海前,她参加了一次朋友的聚会。因为叶芳的容光焕发引来了在场的女性一连串的带有眼红意味的询问。怎么能使皮肤这么细腻?为什么你的头发看上去这么好?同样的衣服怎么你就可以配出不同的感觉?你的指甲怎么做得这么漂亮?怎么让自己的举止也可以如此得体?当叶芳一一作答后,她看到的竟然都是失望的表情,这同时也让叶芳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叶芳所提到的为大都市女性熟知的SPA、香薰、发膜、形体训练等词汇,对这些小城市中的女性来说却都是闻所未闻的东西。这不就恰是一个可以掘金的大市场吗?回家后,叶芳将自己这几年在上海每月最主要的美容消费一一罗列出来。将这些项目集中在一起,开一家专门打造美女的店的念头便油然而生。而且这个店的名字也应运而生:气质美人店。随后,叶芳开始思考:怎么运作这家店呢?仅仅是从各地进货然后销售吗?这不是叶芳所擅长的,她需要找到独具特色的赢利模式。气质美人店应该是可以满足女性装扮最全面的店铺,是一个以女性为主题的小百货商场。只要是想将自己装扮得更加漂亮的女人,都会到这家店寻求专业指导,选购商品。这样的话,就可以吸引各类女性商品的品牌代理到这个店租专柜。叶芳要做的只是在收取各品牌代理的租金以外,利用她的专长让更多女性关注这个店,并且到这里购物。这样,一个配电盘模式的雏形在她脑中形成了。她很快在最繁华的市中心花20多万元买下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商铺。然后就赶赴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寻找各种适合气质美人店的商品。在叶芳的概念中,气质美人店,不是简单的美容店、饰品店、或服装鞋帽店,它是一个哪怕细微到一个发夹都应体现时尚和卓尔不群的精品屋。它是一个让平凡的女孩进入后,经过精心装扮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气质美女的店面。整整5个月的时间,叶芳寻

25节:畅通赢利之道

遍了各大城市美轮美奂的女性商品,她又花了将近20万元,才勉强让这个500多平方米的店铺不再显得空旷。之后,她从广州、深圳高薪聘请了3个高级形象设计师,气质美人店终于开张了。我们可以看到,叶芳的气质美人店的开张,其经历的风险也是不小:第一,她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极小的城市,很多大品牌还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第二,她必须确保店铺的流量和消费量后才能吸引这些品牌的加入。而要做到这些,仅凭她向品牌代理们进行描述是不够的,她必须先做出一个规模。

所以,她并没有立刻就搭台招商,而是自己先进一两批货,把定位好的品牌树起来。差异化畅通赢利之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客户的需求各式各样,但通过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客户群,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必须熟练掌握的竞争获胜武器。叶芳在经营中发现并认真研究了宝洁的产品差异化特征和成效:宝洁现有6个洗发水品牌逐鹿中国市场,分别是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润妍、伊卡路。6个品牌各有定位,巧妙互补展现了宝洁的产品与品牌差异化技巧:飘柔,二合一,丝质柔滑型,功能强调柔顺;海飞丝,去屑洗发水;潘婷,特效修护型;沙宣,专业定型;润妍,倍黑润发,专为东方人设计;伊卡路,天然中草药型。宝洁在寻找产品差异化时的立足点就是头发本身。因为是洗头护发的产品,功能的延伸便只能定位在对头发的功能改善上。强调对头发的功能改善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是想让客户通过感知接受产品与品牌。飘柔二合一的产品定位很显然符合生活节奏忙碌的都市人,而让柔顺体现的心灵关怀在头发上得到了展示;海飞丝是宝洁发现有一些客户头发有头皮屑而开发的产品;潘婷强调修复功能真实可信;沙宣的发廊级造型有专卖做示范;润妍虽然目前还存在推广力度等问题,但就产品功能差异化的策略来看依然十分出色。伊卡路的小资定位与草本精华功能描述,对重庆奥妮形成了有力的阻击。在这些产品差异化中,我们仿佛并未见到十分越位的所谓大策略,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宝洁洗发水品牌的产品差异化形成的细分市场具有非常的杀伤力,这就是智慧!

反观国内洗发水品牌在进行产品差异化时却缺乏这种大度与胸怀。国内企业更多地强调产品的原材料,而材料与技术是消费者看不见摸不着的,消费者很容易对功能产生怀疑。那么,不能抓住目标客户群甚至失去目标客户群也就不足为奇了。叶芳受宝洁的启发,为了显示与其他女性商品店的截然不同,她让高级形象设计师手把手地培训售货员,并且严格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录用。

但是,刚刚开张的气质美人店因为商品、装潢都极显高档,每天路过观望的女性很多,却少有进入者。叶芳意识到,是外表的"阳春白雪"让客户敬而远之。于是,叶芳印制了极为精美的宣传册,内容是以叶芳为模特,展示其进入店铺后,形象设计师对她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改造,并且在宣传册上印上了每一笔的费用,大到服装、鞋帽、背包的价格,小到一个指环、修眉的开销。并且,专门罗列了气质美人服务系列,如脸部化妆指导系列、服装搭配系列、肌肤保护个性服务化指导系列等。叶芳带着员工每天到各写字楼分发宣传资料。接下来她又选择当地一家报纸,包下了的几块版面,介绍了不同服务的类型、内容、费用等。终于,在春节即将到来时,店中生意渐渐有了转机。

经过1年多的努力,气质美人店终于迎来生意火暴的场面。叶芳终于可以吸引品牌代理们到她的店中租设专柜了。为了保证店面的定位,叶芳只是有选择地与各著名品牌的代理商接触。首先是让一家意大利的仿真首饰品牌进入气质美人店。慢慢地很多商家看到了这个小城市的市场空间,并在考察了气质美人店后也陆续进入。品牌逐渐增多,气质美人店的顾客也越来越多;同时店铺销售业绩越好,也吸引更多的品牌加入。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顾客需求不断变化并日趋差异化,大公司实力虽强,也不可能遮盖所有的阳光。正是此路不通彼路一定通,谁看见石头把水拦住过?我们知道,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是企业如通过细分的策略,仍然可以获得足够的阳光,实现差异化赢取丰厚的利润。比如,可以以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渠道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来细分客户。叶芳的气质美人店因差异化站稳脚跟,又因差异化完成了配电盘模式的转型。自己形成一个“场”。

之所以说配电盘模式对企业来说是值得借鉴的模式,是因为它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需求。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在市场开拓上都会存在困难。通过配电盘模式,可以将供需双方连结在一起,这就等于是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选择"",自然会大大缩短创业者开拓市场的周期。我们再看叶芳的气质美人店,就属于搭建配电盘式的""

她所获取的利润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租赁柜台让她可以每年获得一定的利润。500平方米店铺每年的维护费用约5万元左右,人员开支每年约20万元;而一个标准柜台的租费平均每月3000元,一年36万元。商户在租下柜台后,每个标准柜台配备两个售货员,售货员的工资和奖金由租户承担。所以她只要租出6个标准柜台就足以应付全年的费用支出。500平方米一般可以分出3040个柜台出租。此外,开设各种女性感兴趣的培训课程,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每年培训费利润亦可达到10余万元。通过做配电盘的赢利模式,叶芳每年获取的利润是比较高的。除了像叶芳一样自己做配电盘,创业者不妨来一个反向思维,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配电盘加入进去。

对普通创业者来说,这是对配电盘这种赢利模式更为有效的运用,可以降低初创企业的成长风险,加速成长过程。而这样的""的形成,更主要的是依赖于服务质量的优劣,服务好,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这样这个""的人气才会旺盛。为了应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谈服务,但大多都流于形式,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涵。服务是一个过程,我们认为服务的起点是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前期根据客户的当前系统、投资等实际情况做项目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然后是项目实施,系统建成后还要对系统进行维护,以保证系统畅通稳定。

总之,服务的过程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和纰漏都会影响项目的整体效果--对于这个过程的全面把控需要有丰厚的经验积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次看似偶然的失误,很可能导致错失良机,全盘皆输。一位客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国际知名电信设备供应商对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响应,久拖不决,导致

26节:核心价值观

在某重大传输基础上未能获得标书,丧失了参与竞争的机会。其高层主管打来越洋电话询问原因,这位客户回答说:原因很简单,你们的服务太差!虽然供应商采取了补救措施,解决了问题,高层主管也专程拜访客户,希望消除不良影响,但项目丢了,格局变了,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我们也经常听到市场上的朋友说:"在这个项目上我们只有服务优势了"。虽然是有感而发,难免偏颇,但也道出了服务的重要性。

事实上,"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四大法宝一个也不能少。只有将这四大法宝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客户满意度,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竞争优势。也就是让你所建立的"",具有强烈的引力。尤其在新思潮、新科技的影响下,客户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客户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客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

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了客户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从而不断满足个性化服务。有人说顾客就是魔鬼,因为顾客的需求千变万化,而企业除了不惜一切代价满足他们以外,没有其他路可走,更不会有什么捷径可寻。对于建立的""而言,虽无捷径,确也是路路畅达,因为场的容量越大,适应的面就越宽,顾客的需求好比"孙猴子",总是不会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关键在于你如何打造如来的手掌--""。的确,在现今,早不是卖方市场时代。物质已经极大丰富,不再是"基本生活"的问题,而是一个个性开放的时代,个性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不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就等于在坐以待毙,只会被客户毫不客气地淘汰。所以,企业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像偏执狂一样关注并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所要做的就是,"按顾客的要求去做,否则,别去打扰他"。从这方面来讲,国内服务业个性化服务水平还相当欠缺。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你不喜欢吃鸡肉,可是在乘坐某个航空公司的班机以后,该航空公司总是提供给你鸡肉食品,这就证明它没有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该航空公司是很容易丧失客户的。

因此说,要把这个""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这也就是你打造如来手掌要遵循的最根本的法则。另外,作为经营者还要善待进门的每一位客户,因为即使是看客,也同样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购买群体。因为你的礼遇、你的热情,也许明天他就会成为真正的客户。因为这是心与心的交换,亦只有心换心,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顾客才会被感动。让满意感动顾客已是一种公认的经营诀窍。因为顾客是讲感情的,他们的购买既是买商品,又是买感情。所以在货真价实的同等条件下,谁能朋友般地为顾客真诚服务,谁就能赢得更多的顾客。注重以情动人,得人心者得市场。因此,高明的经营者总是孜孜以求地在赢得顾客的心上做文章。他们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服务第一、顾客至上的理念,真正做到主动、热情、细致、周到地为顾客服务,使顾客在无微不至、热情温馨的服务中,感到"无比优越""格外高兴",真正享受到了"上帝"的待遇。

为此,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把腰包中的钱花在店里。由此,你的""便建得十分成功,因为,有着强大引力的"",不仅会牢牢地吸引住顾客,同样会令商家入""求财,这个""因此更加坚固。社会的进步和国外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促进社会服务水平整体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促成用户对服务"胃口"的改变。企业只有不断努力,给用户以更多的"享受",才能凝聚"人心",赢得美誉。寻找一个""扎进去

老话讲,货卖扎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一个""形成了规模,自然带动人气的直线上升,身处这个环境的商家也就省掉了宣传、推广费用,并且大大缩短了客户对其的认知周期,从而提高进入利润区的速度。据统计,运用配电盘模式,在单位时间内可能做成的生意数量会达到传统运作模式的2倍或3倍。而由于配电盘模式的运用,等于集合了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力量,因而宣传成本、运作成本都得到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和单位努力程度下所带来的利润也是传统模式的710倍。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蓝旗家具集团。在8年前,蓝旗家具集团旗下的连锁家具店主要是卖自己生产的家具,捎带经营一些其他的品牌的家具。由于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由自己完成,因此占用资金很大,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吃紧的现象,加之管理跟不上去,企业一度出现经济危机,一半以上的连锁店铺出现亏损,不能正常营业。到了2000年,新上任的老总决心对集团进行改革。他果断地采取配电盘模式经营企业,结果效益倍增。首先,他果断地砍掉了大多数不赢利的店铺,集中力量扩大余下的家具城。其次,他打破只卖传统家具的惯例,引入"家居"概念,从而形成了家具、装饰、建材、家电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大卖场;在赢利模式上,他变租赁场地为买断或自建商城,变获取产品价差(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价差)为提供经营场地和服务收取租金和管理费;在管理方式上,蓝旗家具集团不再负责经营中的物流进出货,各个卖点由入驻厂家自主管理经营。再次,他还以"名品进名店"为原则,要想进入蓝旗家具集团,必须是质量、服务都过得硬的知名品牌。最后,他让蓝旗家具集团把一切售后服务都揽过来,"一律负责到底"。这样,既提高了入驻厂家的经营效率,又使消费者得到了满意的服务。很快,至少有2000个国内知名厂家的知名品牌紧密团结在蓝旗家具集团的周围,家居必备的所有物品都可以在蓝旗家具集团的家具城里一站购齐。

现在,蓝旗家具集团已经成为众多家具厂家的"",许多厂家都在他们的商城里面发了家,他们自己也达到了预期的赢利目标。我们知道,自然法则是"适者生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在运作上就应遵守"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质量,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和质量"的规律。这对运营中的质量控制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使质量成本得到较好的控制。同时在工作设计和工艺选择上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工作活动内容要符合生产目标,工作职能上要能满足技术要求和员工个人的生理要求等等。只有将这些错综复杂的规律有效合理地综合运用,整个运作策略才可以得到有效和低成本地实施。因此,在入""时候,也要综合考虑客户的需求、"""氛围"--特征,然后再进入。

在入""的初始阶段,最好先挑选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开辟市场的先头部队。这是因为要在""中赢利,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了解""内的客户分布情况、""内的产品及服务提供情况以及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适合在""内生存。如果缺少这三方面的能力,你将很难被""的环境所接受,你的入

27节:选择必须坚持

""也将面临高风险。对""的选择必须坚持"利润最大,风险最小"这两个基本原则。对创业者来说,初始阶段的行动是一个大量吸取经验的试验过程。而成功所带来的现金流则能为进一步成熟和发展提供动力。提供"拼缝"和中介服务

究竟什么是配电盘模式呢?除了上文所述,还有一种方式在北方被形象地称为"拼缝",就是弥补供需双方的缝隙,撮合双方交易,而作为中介的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前不久出事的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就是靠这种方式掘到第一桶金的。袁宝璟拥有资产30多亿,31岁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业者大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被誉为"北京的李嘉诚",在证券行业有"中国股票第一人"的名号。袁宝璟幼时家境贫寒。他曾经自述:"是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着全家。上大学后,不忍心靠哥哥打工来交学费,便一面读书,一面帮别人推销产品,帮教授抄稿,在校园内摆摊卖书,维持基本的生计。直到工作后,还在节假日期间内写字卖钱。一直到后来的下海,都是迫于一个''字。"袁宝璟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建设银行。1992年,袁宝璟辞去"好不容易得来"的在建设银行的工作,到北京怀柔注册建昊实业发展公司,虽经多方筹集,起步资金也不过20余万元。袁宝璟下海后,在资金不足,又乏门路的情况下,将目光瞄向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袁宝璟认为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那些经过论证和鉴定之后就被束之高阁、沉睡不醒的科研成果中,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袁宝璟采取苦行僧的做法,仿照推销员,先是一家一家地敲开企业的门,将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名单和及其所需技术种类记录在案,再找到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买断相关科研成果,再转卖给需要这些成果的企业。袁宝璟靠跑跑腿、动动嘴,就把钞票赚到手了。袁宝璟的高明还在于:在"拼缝"的过程中,他一直留意着适合自己的项目。他的独特目光很快相中一个项目。这是一个被称作"小黑麦"的基因工程项目,它能将小麦种子基因进行排序后,产生新的品种。袁宝璟相中"小黑麦"技术后,决心将之实现产业化。"产业化这是文明的称呼,说白了就是租地卖种子,就是去当农民。""小黑麦"成为建昊公司所做的第一个实业项目。半年后,"小黑麦"成熟,麦种很快占领全国市场,当年便获利200多万元,袁宝璟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袁宝璟又通过收购和买卖企业,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缝",迅速将事业做大。袁宝璟的确是奇才,在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业者大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我们认为袁宝璟的创业手法在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供创业者借鉴、参考。实际上"拼缝"不仅可应用于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样可应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甚至资本交流。当然,袁宝璟后来因为犯案出事,就另当别论了。由此足见"拼缝"的作用及功效之大。当然,这种作用的发挥,不可小觑袁宝璟的个人能力,可以说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他能做的事未必其他人都能够做。对于一般人来说,资本"拼缝"更困难,但资本"拼缝"做不了,其他的"拼缝"还是可以尝试的。做"拼缝"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是掌握信息。

当然,再奇妙的创意,再精巧的新思路,如果没有科学地转化成利润,就像一辆昂贵的名牌轿车被弃置于农舍。所以我们建议,如果经营者想利用配电盘模式赢利,就一定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新招数、新想法是否与自己的特长、经历有着巧妙的契合,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将这个创意从简单的想法转变为现实中的产品。

第二,新招数、新想法、新产品是否可以生存下去,首要考虑的是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人愿意掏腰包购买。

第三,真正可以利用新招数、新想法使自己的创业"开门红"的,除了项目与产品外,契合消费心理的巧心思也极为关键,要使用巧劲儿叩开市场之门,最终获取丰厚的赢利。

第十章

战略领跑者模式

企业发展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我应该做什么产品或者服务?我应该进入什么样的行业和领域?解答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领跑,一个是跟随。"领跑"说白了,就是自己开辟全新的产品、服务,进入全新的行业或领域。对于领跑者来说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前面本没有路",所以,领跑不但需要超人的洞察力,更重要的是,领跑者必须要具有承担巨大不确定性的能力。

因为全新的行业、领域以及产品、服务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可能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也可能面临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上的不确定性。技术和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的成功将会为领跑者带来巨大的独占市场和独占利润,而技术和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的失败将必然会令领跑者破财,使其巨额投入打水漂,可谓成也"领跑",败也"领跑"

所谓战略领跑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核心能力成为所处行业中的战略领先者,而同行业其他企业则将战略领跑者作为追求的目标。战略领跑企业一般经营范围广泛,能够为多个产业部门服务,甚至可能经营属于其他有关产业的产品。战略领跑式企业依靠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的优势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成本优势,通过成本优势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战略领跑企业成本优势的来源因产业结构不同而不同,常见的包括:追求规模经济、专利技术、自动化组装、原材料的优惠待遇、低成本设计、有利于分摊研制费用的销售规模、低的管理费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因素。

实际上,在过度竞争时代,起步领先并不代表永远领先,也不能确保你永远赢利。因为马上就会有后来者参与激烈的竞争。所以适时改变你的竞争策略,由一个静态的先进入者到一个动态的领先者的飞跃,可以确保你从起步时的飞跃领先到战略上的始终领跑,使你的利润源源不断。典型案例

28节:战略领跑者模式

格兰仕--中国微波炉行业的战略领跑者

搞研发夯实龙头地位

在中国的家电行业,竞争近乎惨烈,演绎不完的是"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故事,但格兰仕微波炉的发展却成为其中不断刷新的传奇、讲述不完的佳话。人们为它一日千里的成长速度、坚持不懈的斗士精神及其一如既往的"微利"情结所惊叹。人们对此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格兰仕微波炉凭什么能做到"世界第一",而且在成为"世界第一"后仍然保持产销规模、经营效益的连年持续增长?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诸多辉煌表象的背后,格兰仕默默地坚守着一条金律--坚持技术革新、牢牢掌控行业技术标准才是其十年领跑的不竭动力。回首格兰仕刚刚入市时的情景:当时微波炉行业,各项核心技术牢牢掌控在外国人手中,微波炉数千元一台,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1992年,格兰仕正式决定由轻纺业转向家电业,提出的目标就是要"创国际一流品牌"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格兰仕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引进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微波炉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在自己还不具备生产和研发条件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从发达国家引进国际优质的元器件和领先技术,生产过程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尽管强势入市确立了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的市场地位,但是不掌握关键技术、没有自主研发能力,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于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为格兰仕人的追求,1997年格兰仕默默地开始了磁控管研发,并在美国组建研发中心,大举吸纳海外权威技术专家,专门从事家电产品尖端技术以及新材料、智能化的应用研究,从此格兰仕在技术上开始由引进消化阶段走向自主开发阶段。格兰仕也因此走上了迈向强大和领航者的道路。

这条道路恰是由格兰仕在技术上毫不吝啬地投入铺就的。正像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格兰仕的持续壮大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成正比的。2000年以来,格兰仕的技术投入一直保持占全年销售额三个百分点的投入,仅2000年至2004年四年间,格兰仕的技术研发投入就超过10亿元,期间开发出了数码光波微波炉、不锈钢空调、光波空调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销对路的专利产品。真正的强者,是不会留下软肋的。为了奠定自己的领跑地位,格兰仕微波炉除了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不遗余力、站在前沿以外,它的核心自我配套能力也跨越式地发展起来,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格兰仕不仅具备年产销2500万个变压器的能力,其自主开发的磁控管生产线也开始规模化扩张。掌控磁控管、变压器等核心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能力,保证了格兰仕微波炉的全球供货能力,更令其龙头地位"坚如磐石"

创新技术续写企业发展史

2001年,从格兰仕美国研究中心传出喜讯:世界上第一台成功应用数码光波技术的光波微波炉问世了。当时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这个新产品的诞生,将把整个微波炉产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此之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微波炉都不过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公司发明的微波炉的翻版,改动是有限的。从技术引进到跟随再到完全创新,光波微波炉的诞生,让格兰仕实现了技术上"领跑"的梦想。人人都在讲技术创新,这说起来不难,但寻找到新招数、新想法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对于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新招数、新颖构思乃至新产品的开发,需要的是巧劲,而不是拙力,需要的是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技术现状的全面驾驭。同时,只有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成功运作,才能把技术优势转换为赢利优势。光波微波炉的成功上市,得益于它超越传统微波炉的独特优势。

首先,光波炉采用光波与微波双重杀菌的技术,能在短时间里彻底消灭各种病菌,杀菌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它在烹饪中不破坏食物的分子结构,使食物保持原汁原味,更营养更健康,这些独特优势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创新源于创意,任何一项创新的技术或创新的做法,首先要有一个创新的创意。人们总是会被自己的创造力所激动。当一个重要的创意从你的脑子里激发出来,你肯定会无比的兴奋。这时候,你不要着急马上就付诸实践,创意可不是盲目地标新立异,它要以企业实际为基础,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你应该对新的创意冷静地思考,放在市场的角度上,审视它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经过反复考证,条件成熟了,才可以考虑实施的问题。

格兰仕光波微波炉的推出,是"赢利=成熟创意+先进技术+市场需求"的成功应用。据有关专家介绍,光波消毒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杀菌、消毒手段之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杀死病菌。因此,市场需求很大。据了解,批量上市之前,格兰仕光波炉就已赢得了欧洲采购商的200万美元大单。2002年,格兰仕把在欧洲占尽风光的光波炉推向国内市场,这一年就创下了120万台的销售纪录。从此,"光波旋风"开始席卷全球微波炉市场。特别是2003年,光波炉作为抗击"非典"的产品被输送到全国许多大型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光波炉作为"健康卫士""消毒状元"更是声名鹊起。随着光波炉的火暴热销,光波炉成为市场主流,技术的创新进一步确立了格兰仕领头羊的位置。

实际上,确定一个招数、想法是否有前景,不在于这个招数或想法的本身是否够新奇、够独特,而是它的存在是否有需求。很多创业者也曾经新、奇、特招数不断,但最终不是无人喝彩,就是过早夭折,原因就在于创意者将这些新思路和新招数孤立在自己的想象中,没有考虑到市场对之是否存在需求。格兰仕光波微波炉不仅迎合了市场需求,而且有效地摆脱了高新技术高成本、高价格"曲高和寡"的窠臼,以其易于消费者接受的"平民价格",迅速进入市场并牢牢站稳脚跟。由于光波发生器制造成本高,原来由美国公司开发的单纯光波炉的价格十分高昂。

2002年,在美国一台单纯光波炉折合人民币要上万元。格兰仕依托其"世界第一"的超大规模,不仅开发出功能更全的光波微波组合型产品,而且单机开发成本更低,格兰仕数码光波微波炉售价仅三四千元。与此同时,坚持"国内便宜国外贵"的定价原则,格兰仕光波炉在国内的上市价不过一千多元。随着产销规模从1200万台跃升到2000万台,短短几年里,格兰仕光波炉的品种就多达上百


29节:最有效赢利模式

种。尖端的数码"一键通"系列光波炉在中国的零售价格只要11001200元,五六百元就可能买到一台功能强大的中档光波炉,今天,光波炉已经成为许多百姓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格兰仕凭借技术创新捍卫了行业"领跑"地位,续写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软硬两手打造节约格兰仕以其技术创新确立了行业领跑地位,其规模效益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成本优势。现在格兰仕公司定位为"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目前已经拥有"全球最大微波炉专业制造中心""全球最大空调专业制造中心",其"全球高档小家电制造中心"也初具规模,工厂占地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各大中心生产线每周624小时不停运转。

我们不难想象,如此庞大的制造基地夜以继日地运转,每天需要的电量一定是惊人的。格兰仕已经意识到节能降耗对于制造业企业意味着巨大的受益空间,于是软硬并举,开始全面打造节约型企业。格兰仕的技术领跑,得益于国外智力资本的引进,格兰仕公司完全清楚最具活力的人的作用,同样地,节能教育也随着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而日益加强。首先,公司把电力成本控制纳入集团运营成本控制中,并由集团运营中心和电力科负责监控。其次,不定期举行系列培训,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和自觉性。第三,公司各部门举行节约比赛,各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纷纷摸索出了强化管理减少浪费的有效节能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节能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格兰仕厂区,各种提倡节能的口号标语随处可见;公司的内务管理规则也详细地规定了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应遵守的各种节能行为,包括随手关灯等。在节能软环境建设卓有成效的同时,另一方面,加强厂房的技术改造,采用最先进的硬件设备也是公司节能的又一记重拳。

公司已经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微波炉和空调生产线。2000年,格兰仕开始建设"全球最大空调制造基地"2004年底一期工程4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全部按照日本专家设计的世界领先节能模式建造,采用有节能功能的材料如采光瓦等。据介绍,格兰仕空调工厂的采光瓦由透明物质构成,能有效聚集太阳光能并通过系列能量形式的转化,最终产生室内照明光。用这种材料做成的车间顶棚白天不用电灯照明,极大地降低了车间耗电量。双管齐下,格兰仕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技术改进和节能型工厂的建设,尽管格兰仕"全球制造"基地较去年扩张了1倍以上,工厂电耗却比以前降低了30%。仅格兰仕空调工厂每天省下来的电能,就可以满足数千户家庭一天的正常用电。

由此,我们不妨这样说:格兰仕的领跑,不仅在行业的赢利模式上,而且,仅就其大力推行的节能战略,在国内恐怕也是处于领先的地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能源形势趋向紧张,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能源短缺给以能耗大闻名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对此身在江湖的企业谁人不知?制造型企业走节能之路是大势所趋,格兰仕是"早做准备早受益"。专家们认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厂房建筑节能不失为节约能源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办法。格兰仕的节能战略和节能思想是全方位的。作为"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格兰仕公司一直致力于走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道路。关于节能型制造的内涵,格兰仕认为除了打造节能型厂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研制节能型产品。厂房节能可能是有限的,但制造出高效节能的产品,给用户和社会创造的效益是无穷的。据了解,格兰仕研制的世界领先光波技术家电,光波空调、光波微波炉成为全球市场主流产品,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种高科技产品让时尚与省电、高效等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技术领航续写不败传奇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为核心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而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又在于不断创新。企业今天的核心技术不等于明天的核心技术。因此,只有在优质的基础上求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近年来,走过了技术引进、吸收阶段的格兰仕微波炉,已经全面掌控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技术上的进步,使格兰仕微波炉的竞争力不断加强。1995年,格兰仕微波炉崭露头角,一举夺得中国微波炉市场冠军。

7年前,格兰仕刚刚定下"全球制造"战略,就悄悄登上了全球微波炉市场产销量第一的席位。如今,格兰仕已在中国微波炉市场勇夺"九连冠",全球微波炉市场保持"七连冠"10年来,格兰仕共开发出了2000多款微波炉产品,并以研发实力和市场开拓将整个微波炉行业带入多品种、高性能、个性化、人性化、功能多样化的轨道。由于格兰仕在坚守"薄利多销"市场战略的同时不断推出高新技术产品,高档市场需求提前被激发了出来。格兰仕以其技术上的领航不断续写对手难以击败的传奇。

2000年底,格兰仕抱持产业相关性及互补性的战略思想,郑重进军空调业,首选欧洲市场作为战略制高点,全球布局,重点突破,悄悄领航中国空调出口。2003年底,格兰仕空调全面进入世界主流渠道后,石破天惊地圈地3000亩,打造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制造基地。200521日,一期工程竣工投产,20余条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将确保全年600万台的产能,这为格兰仕空调争夺全球市场提供强大的供货平台。格兰仕正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其产品的独创性。

实际上,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通常以一项核心技术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它们应为企业所独自拥有、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替代。那么,作为一个企业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必须站在技术最前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力。正如格兰仕执行总裁梁昭贤指出:中国家电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上抢夺制高点,要掌控全球家电制造,须先控制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自我配套能力和技术领先是中国家电业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格兰仕已掌握了1000多项专利专有技术,尖端的光波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微波炉和空调产业。

据调查,格兰仕在技术上从引进、模仿到消化、集成,如今已经开始走向技术领先,并主动向日、韩企业展开技术输出。由于格兰仕研发能力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加之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大生产方面优势显著,格兰仕的"全球制造中心"渐入佳境、名牌荟萃。目前,格兰仕已与200多个世界名牌空调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一边研发、制造自有品牌产品,服务于中国本

30节:行业标准型模式

土市场和向世界主流渠道供货;一边为世界名牌定制生产、开发新品,借助对方的品牌影响和强健的国际营销网络,让格兰仕高效能家电低风险、高速度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纵观战略领跑的赢利模式,我们从格兰仕的起步到坐稳龙头位子的成长经历中看出:真正的领跑者在起步的时候,往往是看准时机,不畏风险,勇往直前;然后,就像是跑长跑的运动员那样,紧跟着行业的"第二方阵",观察前面对手的一举一动,学习的同时积聚力量,也就是在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引进、吸收、消化对手所有先进的东西。第三步,就到了强者"真人露相"时候了,它要凭借实力去超越并一路领先了。这个时候,以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已使它完全可以占据行业龙头之位不动摇。最后,也就是俗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保持自己的领跑地位,使自己处于绝对的优势位置,关键是要保持技术的领先,也就是要不断地创新。

第十一章

行业标准型模式

在一个尚未成熟的产业里,如果想把自己的企业标准打造得具有先进性和可参照性,并想让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位置,就应尽可能地使企业标准成为产业标准。这实质上是在抢占"制高点",是在产业内的众多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因此,产业标准模式是首选的赢利模式之一。对参与竞争的企业来说,经营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在极度竞争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依靠垄断和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利润已不大可能。就像上市后企业的财务状况会更加透明一样,进入网络,企业的许多经营活动都将在"阳光"下进行,虽然好像少了些"自由",但多了"规范",当然也就多了健康成长的空间和环境。

第一,先期进入并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最容易获得创建行业标准的机会。在这种模式下,应该尽早地抓住并介入创建产业标准的机会。为什么跨国公司爱普生不遗余力地推动制定我国打印机行业标准?为什么当年"南极人"参与制定了保暖内衣的产业标准之后,导致了业界创始者和领先者俞兆林的破产?抢先制定产业标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VCDDVD机行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反面的教材,因技术与标准均掌握在别人手里,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国内企业赚的仍然是小钱。大量的标准与技术专利费被国外公司轻松掠走。

第二,即使目前已是产业标准制定者,也不能高枕无忧,新的产业标准随时都会出现,企业应积极更新标准,使其保持着略高于本产业的状态。如今,计算机领域内的巨头们已经开始加入到制订网络标准的角逐中,惠普、微软、IBM等跨国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开发网络产品,希望能在下一代网络技术标准中拔得头筹。任何有实力的企业都不会坐视巨大的市场商机而不闻不问,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最大蛋糕的往往是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典型案例

微软创建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直击企业软肋

能够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的企业,不但可以证明企业的雄厚实力,更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实践证明,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因为标准之所以称其为标准,就是在于它可以排斥"不达标"的竞争者的进入,还可以向使用标准的对手收取"入场费"--专利使用费。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的任何一种标准都可以随便成为行业标准的。蛹在化成蝶之前,是要经历一个成长过程的。首先,企业要先标准化自己的标准,并努力使其保持领先地位和逐渐成熟。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决定着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标准化在

企业里有多方面的作用,那么在市场竞争这个问题上标准化能起作用吗,能起什么作用呢?仅就市场竞争而论,标准化的作用简言之,就是能够让企业尽可能赢得市场竞争。当然并不是企业实行标准化就能赢得市场竞争,标准化没那么灵。但是如果把标准化工作做好了,确实对赢得市场竞争大有裨益。标准化工作应该怎样做才算做好了?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也不好一概而论。

根据经验,企业标准化工作一般要攀登三个台阶,或者说要走"三步曲"。首先,开发出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并制定好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获得市场欢迎和较高的客户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其次,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用这个标准体系,作为企业的法律,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解决企业站稳市场问题。再次,把标准化推向纵深,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市场是多变的,企业必须具备应变能力。企业不是开发出一种产品,制定了一个标准,就可以几十年不变,高枕无忧了。

推行标准化的目的是使企业不仅能够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能够适应市场、扩大市场。标准化要一步一步地围绕企业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围绕着企业产品的市场运作来运转,并且在改变和运动中,不断完善,直至登上制高点,这才能体现出标准化的作用和价值。每个企业都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通过创新开辟自己的标准化道路。同时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领先的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成为行业标准为目标。

客户需求是制定产品标准的基础

制定产品标准,表面上看是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赢利。而要真正赢利,就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知道市场竞争也可以说是争夺客户的竞争。客户倒向谁,谁就成功;客户抛弃谁,谁就失败,因此才有"客户是上帝"的这种理论。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企业在制定产品标准时,较少去考虑客户的因素,似乎产品标准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我们看到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过检验是合格的,但到了市场却不受欢迎,缺乏竞争力,销售不畅,企业效益也因此不佳。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譬如,产品的样式不够新颖,规格不够齐全,价格偏高等等。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企业上上下下都满足于"合格"两个字,"合格"是他们抓质量的奋斗目标。质量合格也是产品标准对生产环节的唯一要求。但是如果最后"合格"了反而不畅销,那就应该问问到底为什么。归根结底,问题是出在产品标准上。不能说企业力争检验合格,提高合格率的做法是错的,这是企业始终要坚持的质量管理的底线,问题是出在判定是否合格的标准上。产品质量符合标准,那么标准是不是符合市场呢?是不是符合客户需求呢?错就错在标准不符合市场、不符合客户的需求,是企业主观上制定的标准,然后把它作为目标去攻,攻了个合格品,放到市场上却不能赢利。根据这样的标准生产的合格品,可以说毫无意义,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企业都要用市场眼光认真审视自己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在标准的制定上,一定要明确到底是谁该

31节:给质量下定义

给质量下定义。计划经济年代是由政府下定义或企业自己来定义。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符合政府定义的质量标准,就算合格品,企业就算100%地完成了任务;市场条件下质量应该是由客户定义的,不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不管符合什么标准,客户一概不会认可,产品也必将不会产生利润。过去,企业制定的标准本质上都不是由客户定义的,因为没经过那样的程序,没有反映客户的要求。

许多企业制定标准时可能曾经考虑过客户要求,甚至进行过市场调研,但大多不彻底,企业的定义和客户的定义之间有差距。差距越大产品越不受欢迎。企业当前的任务就是尽量缩小两个定义之间的差距。企业只有真正实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才能制定出由客户来定义质量的产品标准。企业的标准才是市场化的标准。这既是标准化观念更新的内容,也是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深层次的问题。

事实上,企业只有通过产品销售才能赢得市场竞争,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和仅凭以往的经验来制定标准,要把满足客户需求摆在首位,务求把显在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信息转化为标准中的质量要求。收集的信息越准确,归纳分析得越正确,转化得越彻底,两个定义之间的差距就越小。企业制定出来的产品标准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客户满意,在企业内部又能认真实施标准,这种情况下出厂的"合格品"就会是市场畅销品。这种产品才有可能占领市场,赢得利润。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

1976年以来,微软公司由两个整天泡在计算机实验室里的电脑迷创办起家,至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市场价值高达1700亿美元的大公司。仅仅经历了不到30年的时间,它便拥有了最高的市场价值。很多专家和企业都在研究"微软现象",都在探讨微软的"赚钱秘方"

其实,微软公司的赢利模式就是创建行业标准。这种模式逐渐广为人知,以至于许多公司都在讨论如何采用"微软的战略""微软方法"。不为人知的是,尽管基于行业标准的赢利模式设计是最有价值的,但它也是迄今唯一最难建立的赢利模式。这种赢利模式使微软站在了行业至高点上,但是它的思想根源竟是非常的朴素--微软的创建者从一开始便本着实用原则制定了战略: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这种方法让盖茨和艾伦做出了两个有关产品开发的关键性决策。这两项决策是微软战略经典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决定了微软今天的赢利模式。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微软的起步,看看这个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行业巨人的发家史。在1975年,个人电脑产业尚未形成,更不用说标准了。当哈佛大学的一名二年级学生比尔·盖茨,和他的朋友保罗·艾伦在19751月的《大众电子学》上读到牛郎星电脑时,他们确信自己可以让这台机器成为有用之物。那就是为这台机器编写代码,让它能够"思考""解答问题"。在当时美国的"契约"经济条件下,为了编写代码赚钱,他们必须先赢得由爱德华·罗伯茨于1968年创办的微型仪器和遥感系统公司(MITS)的合同。以利润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告诉他们,在一年之后拿出一件完美的产品将是劳而无功的。因为眼前的机会之窗开得很小,而且稍纵即逝。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全心致力于一种并不完美、但在一段时期内能管用的简化产品的开发。机会的出现是随着IBM决定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开始的。

此时,个人电脑业的崛起已经拉开帷幕。盖茨是一位敏锐的思考者,他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是超乎常人的,就像他没有等到大学毕业就去开发市场上急需的计算机软件一样,这次IBM的进入,让他看到了新的机会。如果争取到IBM的订单,一方面微软将会通过IBM售出自己开发的语言和操作系统,同时,大规模的销售量将使微软的标准成为新的个人电脑市场上事实的行业标准。于是盖茨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并以此变革微软,他要把行业标准的赢利模式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扩大新的利润区。当时微软并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然而,微软必须在一个似乎不可能的时间期限内交货,而IBM又想立即得到一个操作系统。以"先得到客户,再制造产品"为经营战略的微软,果断地决定:购买和完善一个系统,而不是花时间从头编写。

微软采用和拓展了当时现有的Q-DOS程序,改名为MS-DOS。至此,微软的行业霸主地位初步奠基。微软是一台不断向利润掘进的发动机。微软在强力推行其标准的过程中,得力的策略就是努力创造来自最终用户的"拉动"效应,以补充设备制造商创造的"推动"效应的不足。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微软要使DOS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盖茨有意识地避免仅仅与唯一的设备制造商进行合作。他说服IBM,允许第三方使用MS-DOSIBM完全陶醉于自己在计算机产业的领导地位,没想到在与微软的合同中正是这一重要性的条款成就了微软帝国。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MS-DOS成了一个巨大的赚钱机器。到1991年,微软毛利润率达80%。在程序设计语言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方面,微软首次建立了两大软件标准--MS-DOS和风靡世界的WINDOWS

以强人姿态压垮对手

随着MS-DOS的逐渐普及,微软的战略控制能力得到加强。然而年轻的盖茨带领年轻的微软不会有丝毫的停顿,他不断地思考着客户偏好的下一个变动,以及如何让打上微软标记的下一个行业标准诞生。当盖茨在1982年参观Comdex计算机行业大会时,他被震惊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微机应用软件公司VisiCorp展示了一种名为VisiOn的产品。它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今天普遍使用的Win-dowsOffice系列产品的前身。盖茨看完了VisiOn的三个完整的系列展示之后,他已经清醒地意识到VisiOn正是MS-DOS的克星,微软建立MS-DOS标准的努力正处于岌岌可危的情势之中。盖茨完全进入了战争状态,他要以强大的主动进攻进行一场决斗。微软对VisiOn的经典"战役",为后来许多标准持有者应对行业内挑战树立了典范。微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强人姿态出现在"战场上"。微软大力向用户宣传还未面世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际上它不仅还未面世,而且几乎还没开始设计。这场战役就是不择手段,力求从心理上和精神上赢得客户,击垮对手。其目的在于瓦解竞争对手而不是促进销售。盖茨的战略生效了。当VisiOnComdex大会之后不久开始销售时,已经无法逃脱Windows的幽灵。结果,VisiOn产品卖不出去,因为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Windows。初战告捷的微软又向VisiCorp发动了致命的攻击,结果依靠先发制人的营销策略和与设备制造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彻底击败了对手--VisiCorp没有生存下来。

32节:以强人姿态压垮对手

来源:学生大读书站    [ 2006-03-14 12:20:00 ]    作者:    编辑:Studa 

第十一章行业标准型模式我们认为Windows的成功正是来源于盖茨的战略性赢利模式设计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最大限度地推销和完美地适应客户偏好。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VisiOn的教训。VisiOn是一个技术领先却最终失败的典型例子,原因在于缺乏正确的赢利模式设计。它从诞生到死亡的短暂历程揭示了一个本可能成为标准的先进技术是如何被用户拒绝的。VisiCorp的赢利模式设计使得最终用户的转换成本变得相当高。由于VisiOn是通过VisiCorp的零售渠道简装出售,所以最终用户不能在他们买来的电脑中预先安装它。虽然它用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满足了用户的需要,但却没能使自己适应另外一些挑剔的客户的偏好,比如较低的转换成本、较低的价格、便利性和大量的应用软件。在决战中取得胜利的微软,接着便以王者自尊,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随着Windows迅速成为个人电脑的标准操作系统,盖茨利用Windows标准又在Office软件系统获取了更大的价值。在这次"圈地运动"中,微软改变了它10年来一直采用的定价策略。在零售渠道,微软开始用较低价格提供捆绑系列软件,而不对每一个应用软件单独定价。对大企业而言,微软首创了并行许可证。这样,一个大公司就可以为公司所有的用户批量购买软件的使用权,而不是为每一台机器购买一份软件。这种方式在公司用户中广受欢迎。迅速增长的用户数量给微软带来的是巨大的规模效益,同时盖茨也让他的标准融入到了客户的工作习惯中。而这正是微软赢利模式的根本特征。用标准支撑赢利模式。越来越多的经营实践证明,标准是一个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石。

这是因为在许多行业,标准的建立可以使客户对产品兼容性和技术延续性方面充满信心,有效地开拓并保卫了市场。然而,单纯建立标准并不能保证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利润。比如IBM1981年建立了主流的个人电脑结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该项业务的累计亏损已达到数十亿美元。相反,如果企业能够用已拥有的标准来支撑正确的赢利模式,标准就能带来巨大的赢利增长。一个标准当中内含的技术可以被复制和模仿,但是一个基于标准的赢利模式却很难被竞争者模仿。

因此可以说:行业标准的战略控制制高点是蕴含在赢利模式当中的,而不是在技术发明当中。同样,有了正确的赢利模式,一个持有技术标准的公司就能够泰然处于利润区当中。实际上,创建一种基于标准的赢利模式绝非易事,但是盖茨以其卓越的市场驾驭能力相当高超地做到了。这里面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他集中运用了"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的理念。微软在快速交货、价格低廉、使用简单,以及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平台方面,每一个标准都充分贯彻着这一理念。盖茨的第二种战略是,努力实现无缝衔接,消除用户在转向微软产品时遇到的财务上、技术上和支撑方面的困难。第三,他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同盟军,取得并保住了那些接受微软标准的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从而保证最终用户对整个系统感到满意。

最后,盖茨再次展示他的大家风范--愿意牺牲眼前的现金流量,来换取未来的行业领导地位和赢利。他的精明类似于我们常说的"薄利多销"。他每次都定价很低,吸引用户选择微软产品,使之大众化。较低的门槛,使得进入很容易,客户的庞大数量则使巨额利润随后而来。这些战略使微软茁壮成长,并使微软成为连接三个行业标准的拥有者。然而,标准必须是健全的,并不断地做出改进和创新,否则就会被更加了解和迎合客户偏好的竞争者所取代。

为了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做出反应,微软正为建立下两个主要标准而奋斗,即关于因特网和企业内部网的标准。在其发展历程中,微软是一个不断创新者。但是,微软的创新是赢利模式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微软从未发明任何一种关键技术,它以天才手法使现有技术适应了市场需要,并将技术包含在基于标准的赢利模式当中。这种赢利模式为微软创造了长期的价值、为股东带来了巨额财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拥有行业标准就像拥有一个电话网络,使用的人越多,这个标准就越有价值。同时,这张网络还具有防御对手非法入侵的功能。以微软为例,当它的产品更加普及时,这些产品的整个价值便增加了。因为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卖得越多,利润就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对手再进入的机会也就越少。

以行业标准为基础的赢利模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保持对其产品和市场的有效控制,同时在获取利润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首先,这种赢利模式能够占据很大的市场容量。其次,标准的制定者形成事实上的行业龙头,对产品的定价具有更多的话语权。最后,它能够连续不断地带来利润,因为产品的升级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

第十二章

专注基础产品模式

胡须是男人特有的标志,但是胡须长了既不卫生也不美观。因此,一般来说,胡须长到一定长度时总要刮去。在远古时代,男人们只好用蚌壳、笆鱼齿、燧石等锋利的天然物质做剃须工具。金属出现后,出现了用青铜、铁等制作的剃须刀。这种金属剃须刀自然要比蚌壳好用多了。不过,它用起来很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碰伤脸部。直到19世纪末,美国的吉列发明了一种安全剃须刀,才使男人们从刮须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这种"T"字形的剃须刀的刀刃很薄,很锋利,但由于在刮胡须时,它能随着接触面变换角度,因此不会伤人。从此,人们不再觉得刮胡须是件遭罪的事了。1901年,吉列为自己发明的安全剃须刀申请了专利,同时开了一家专门经营这种剃须刀的公司。

一种最有利可图的赢利模式是能够带来长期后续业务的基础产品模式。企业首先推出一个可以扩展的基础产品,并使其在以后的使用中,一直要与其后续产品搭配才能发挥功效。用户购买了基础产品后,不得不长期购买其后续产品。基础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可能都不高,但其后续产品的利润却是持续稳定而极具吸引力的。

典型案例

吉列剃须刀的故事

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决不能只注意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应该把眼光投放到广大普通消费者的身上,这样,一个企业的根基才深厚。可口可乐为什么可以大行其道?彩电、手机、电脑为什么会越来越普及和便宜?为什么沃尔玛能够雄霸天下?因为这些都是消费者生活的基础,同时,它们最广泛地满足了普通客户的需求,最终才造就了各自的辉煌。做基础产品的企业,一样能够强大,而致力于做基础产品的企业,一样能够带给整个社会巨大的变迁。企业存在的本质原因在于需求,比如说航空业,它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航空公司多么精明,而是在于人们的飞翔之梦。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满足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的过程,最成功的企业,就是能够提供最广泛满足的企业。

2004年度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连续三年来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而除掉石油、金融等垄断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外,通用汽车、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福特汽车也都进入了前10名;在前100名中,汽车、家电、食品、零售等从事基础产品的行业更是占绝大多数,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为什么沃尔玛能够超越那么多我们看来非常重要的行业巨而成为世界第一?为什么传统的消费品行业的企业能够居绝大多数席位?沃尔玛成功的第一法宝就是经营基础产品,薄利多销,由此吸引的数以十亿计的顾客群,是其成功的根基。正是满足了最广泛群体的基本需求,才成就了庞大的沃尔玛帝国;像星巴客、雀巢、可口可乐、麦当劳等食品企业之所以榜上有名,是因为食品乃是一切人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消费品;而汽车、家电企业的出位,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在发达国家汽车家电已经非常普及。在某种程度上说,世界500强中,零售、汽车、家电、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巨头辈出,就是因为这些行业是一种基础的行业。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由此赢得广泛的赞誉,在中国现代商业历史上,专门从事微波炉生产的格兰仕不得不提。格兰仕就是专注于基础产品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初,一台微波炉的价格高达30004000元,相当于普通职工几个月的工资。由于格兰仕的降价,仅1996年就使中国微波炉的市场规模由上年的不足100万台猛增到200万台。而后,通过持续的其他企业共同加入的降价,现在仅格兰仕一家的年销量就达到2000万台。在微波炉的普及过程中,其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价格降低90%以上,微波炉也由富贵人家的厨房中的摆设,成为无数家庭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家用电器。格兰仕之所以成为世界微波炉大王,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从事的基础产品的巨大张力。

当然,吉列产品的成功更可以理解为专注于基础产品的成功:它始终只发展基础产品,才使得企业能够战胜曾经遭遇的破产、拆分、收购的命运而百年长青。100多年前,一位叫金·坎普·吉列的瓶盖推销员发明了吉列剃须刀;今天,吉列刀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竟达到70%以上,这大概是任何一个发明者都无法想象的。据估计,如今在北美每3个男性中就有1个使用吉列的锋速3Mach3)剃须刀,基础产品的魅力显而易见。

遗憾的是1932年,就在辞去总裁一年后,金·坎普·吉列在美国大萧条中带着遗憾撒手西归。他没有料到,他曾想抛售其股权以偿债的吉列公司不仅躲过了大萧条的劫难,而且在他辞世的70多年后仍能保持强劲增长。100年风雨足以销金穿石,在商界尤其如此。虽翻云覆雨一时,却最终逝若流星,这样的公司不可枚举。但是,也有极少数企业迄今依旧傲然挺立、枝繁叶茂。吉列就是其一。2003年,吉列全年净利润增长14%20041028日,该公司公布2004年前3个季度业绩,营业利润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净利润增长26%。因此说,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应该把握市场节奏,不要瞧不起基础产品,只关注基础产业,坚持走基础产业之路,一样能够使企业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简单的东西一样需要不断改进

走基础产品之路,一般并不需要多么高尖的科技,但是,不断改进工艺也是必需的,只有做到不断地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才能够得到市场的厚爱和消费者的喜欢。所以说,虽然是做基础产品,但一样不能忽略科研这一关。

比如吉列就拥有许多专门研究剃须刀的实验室。在其实验室里只关心三样东西:皮肤、须发和金属。它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像、冶金和设计技术来开发最平常无奇的东西--不锈钢剃须刀片。消费者所钟爱的吉列"锋速3"正是在一个叫尤曼的实验室里开发研制出来的。吉列这条命名为"锋速3"的生产线在1997年的秋天正式投产。当时,他们用胶合板在工厂里建了一堵高大的墙,将"锋速3"生产线与其他生产线分隔开来。生产"锋速3"剃刀的工人必须和公司签订一份严格的保密协议。生产设备中最先进的当属一个长18米多的数据链路控制真空室。在被送进这个真空室前,刚刚打磨过的刀片在一个清洗间里由穿着浴袍浴帽的工人进行彻底清洁。在真空室里,通过高压溅镀工序,刀片被镀上一层碳原子。从设想的提出,到生产出产品,"锋速3"用了将近4时间。大概许多人都想象不到这种简单产品背后却是如此不简单的故事。实际上,把平凡的东西做得不平凡,这也正是吉列能够凭剃须刀这种毫不起眼的小玩意历经百年而不倒的秘密之一。近几年来,吉列的研发费用基本上是逐年增加。2001年为1.87亿美元,2003年增至2.02亿美元。

正是由于以不断进步的科研做保障,才使得企业的产品不断改进,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有专家指出,吉列的公司文化及其市场战略都是以其卓越的剃须刀技术为基础的。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吉列开创了许许多多的行业第一:剃须刀架(1946年)、TracII双刀剃须刀(1971年)、Atra旋转头剃须刀(1977年)、Sensor弹簧剃须刀(1990年)以及"锋速3"三刀剃须刀。就在20041216日,吉列又公布了其最新的剃刀--女用VenusVibrance剃刀,目前这种剃刀已经正式上市了。吉列公司说,这种产品在上市第一年即可使公司的销售额增加1亿至1.5亿美元。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吉列得以保持较高的利润率。2003年,该公司的利润率达到21.7%。由于剃刀不是昂贵商品,因此新产品的定价可以更为灵活。"锋速3"剃刀刚推出时的价格比吉列此前的SensorExcel剃刀价格高35%。吉列表示,它发现顾客们并不特

34节:追求卓越

来源:学生大读书站    [ 2006-03-14 12:20:00 ]    作者:    编辑:Studa 

第十二章专注基础产品模式别在乎价格高25%还是35%,只要产品好就行。也许在你的眼里,剃须刀片根本不是什么大的东西,一定也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其实,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看看吉列公司对剃须刀片的不断改进和为此所做出的科研,你一定会明白,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简单。了解了这些,我们恐怕就不会小看基础产品了,基础产品并不简单,基础产品只要做好了,照样大有可为。好的产品还需要好的营销

转贴于 学生大读书站 http://book.studa.com

许多人都可能读过PetersWaterman合写的《追求卓越》一书。这本书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销量至少达到六七百万册,而在中国至少有六七个版本,印量估计也在百万册之上。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本书出版两年后,《商务周刊》以"谁还卓越?"为封面故事做了一篇大文章。根据《商务周刊》的调查,在两年前还有优秀业绩、被作者称为"卓越"的企业,有三分之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人类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不下千年,可是有谁见过一家有千年历史的企业?百年老店亦殊为难得。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其寿命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毫不例外,吉列在其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其中,较大的几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的3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1998~2001年,该公司的剃刀、电池和牙刷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999年至2000年吉列的市值减少了55%,即大约350亿美元。

有的人就要问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都倒闭了,而这个专门做剃须刀这种基础产品的吉列还能活下来?好的产品还需要好的营销无疑是吉列能够持续成长的一条重要经验。1980年以后,吉列经历的两次较明显的低迷都与营销不力有关,而重新回升也与营销力度的加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某些时期,吉列的广告费用甚至远远超过研发费用。2001年,吉列的广告费是5.76亿美元,相当于研发费用的3.08倍,2003年的广告费与研发费用之比为4.09∶1。它还在跨国公司中率先实行了全球统一的营销策略。当然,吉列公司也犯过一些错误,但是它所犯的都是小错而不是致命的错误,而且,它总能堵蚁穴于决堤之前。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吉列受到廉价一次性剃刀的冲击,市场份额明显下降。80年代中期,也就是在柯尔曼·莫克勒任CEO的时期,甚至还有公司企图收购吉列。但是,柯尔曼·莫克勒在他在位的15年之内,领导吉列成功地挫败了四起收购企图。

与此同时,吉列也在曲折中由一家一度死气沉沉的公司成为世界上在营销方面最为强悍的公司之一,并成为华尔街的宠儿。1939年,吉列获得了世界职业棒球大赛独家广播赞助权,并一直保持到20世纪50年代。在以后的时间里,"吉列"频频在赛马、拳击、橄榄球等各种体育比赛中出现。这样,人们几乎在想剃须的时候,就很容易地想起了吉列。1991~1999年任吉列CEO(首席执行官)的阿尔弗雷德·泽恩走马上任之后,就把注意力放在营销上面,并且,他还把营销广告作为与"研发、资本投资"并列称为吉列增长的驱动器。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阿尔弗雷德·泽恩一度把吉列推向了黄金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吉列公司的利润年增长均超过15%。在泽恩任期之内,吉列市值也由60亿美元增至约600亿美元。重视营销也成为吉列基业得以长青的秘密之一。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真的很少有人再拎个酒瓶去很深的巷子里面打酒了。原因在于,巷子外面的酒广告那么多,酒厂家的营销和服务那么到位,一个电话人家就会把酒送到餐桌上,谁还会去那么深的巷子里面打酒呢?因此说,酒香也要勤吆喝。好的产品再加上好的营销,才是锦上添花。企业必须拥有自我修复的基因

一个企业只有能够不断改进,不断地对错误进行修复,才能做到持续发展。这个道理就像对一棵大树一样,只有不断地修理和矫正,才能让其最终成长得修长和挺拔。吉列现任CEO基尔茨刚上任时就曾表示:吉列应该是一家"异常强大"同时又存在"严重而可修复问题"的公司。基尔茨的这句话或许能够使我们警醒。拥有自我修复的基因,正是吉列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得以螺旋式上升的根本原因。在基尔茨之前,吉列一直坚持领导人内部提拔制度。正因如此,他们对公司都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正如一位分析师所言:"一旦公司偏离航向,他们知道什么措施管用,因为他们知道这样的措施成功过。"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吉列也就是""吉列。1980年,面对廉价一次性刀片的侵袭,吉列也贸然进入了一次性刀片业务。一直在吉列工作、当时任吉列北大西洋集团总裁的约翰·西蒙斯明白,吉列这条大船已经迷失了方向。1987年,他到总部参加一次业务评估会议。当时,负责可重复使用剃须刀业务的一名经理站起来,做了长达3个小时的介绍。西蒙斯自始至终一直耐心地听着。接着负责一次性剃刀业务的比尔·弗林起立发言。他手里拿着一袋刀片做演示。然而,比尔·弗林刚讲没几句,约翰·西蒙斯就夺过比尔·弗林手中的刀片,扔到地上,还踩了几脚,并用他那低沉沙哑的声音说:"这是我对一次性刀片的评价。你的演示不用进行了。"

后来的事情证明,西蒙斯的决定是明智的。基尔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植于他对吉列的深刻了解。2001年初上任时,面对公司迅速下滑的业绩,他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至少要花60天来了解公司的情况,在此之前他不会制定出任何整改计划。实际上,他对吉列的摸底在上任前就开始了。他不仅研究吉列以往的财务报告和华尔街的分析报告,而且还亲自到工厂、商店去了解情况,找各级员工谈话。在对公司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他制定了一个更为现实的业绩增长目标。迈克尔·哈利曾希望能恢复吉列以前15%20%的增长速度。基尔茨却认为,过高的目标很容易导致决策错误。

基尔茨对吉列的修复围绕着"利润"两个字。所不同的是,以前的吉列偏重于从每个顾客身上获取利润,而基尔茨的侧重点是每个部门的利润。一次,基尔茨召集全体中高层管理者开会。会上,他问众人:"有谁认为公司的成本太高?"结果所有人员无一例外地举起了手。接下来的事却让基尔茨有些意外。当他问谁认为本部门的成本过高时却没有一人举手。他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基尔茨的增长配方调整为"研发、营销、成本"。为了控制成本,基尔茨改变了以前吉列倚重于本土采购的结构,实行全球采购。一位分析师指出,全球采购是基尔茨重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

35节:最优成分系统模式

分。通过控制成本,一方面直接提高了利润率,另一方面使公司有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和营销,进一步提高利润率。2001年,吉列的利润率为18.5%2003年提高到了21.7%。在保持基本模式的前提下不断自我修复,吉列的秘密其实不过如此,只是很多公司都没有做到,而它做到了。由此可见,要专注于基础产品的赢利方式,不但要使基础产品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还要掌握基础产品的增长配方,并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改变而进行改变,最终使专注于基础产品的赢利模式倍加完善。当然,要做好这一模式,必须要找到具有巨大后续潜能的基础产品,而且生产的基础产品要经久耐用,最好的后续产品应该是低质易耗品。还有,要把握好基础产品与后续产品的产量比例,避免库存积压。在基础产品推广的每一个阶段,这个比例都在变化。比如目前,吉列剃须刀架与刀片的生产数量比例是1∶6。再者,为防止其他企业"顺手摘桃",最好能将基础产品与后续产品的接口特殊化。吉列剃须刀接口独特,其他品牌的刀片是无法替代的。这都应该是借鉴专注于基础产品的赢利模式所必须注意的。

第十三章

利用最优成分系统模式

作为一种产品,可口可乐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没有什么可以引起轰动效应的创新或高技术发明。然而,可口可乐公司在郭思达领导下,其市场价值从1980年的40亿美元跳跃式地增长到1996年的1300亿美元。可口可乐能够持续赢利的原因就在于其能够较好地利用最优成分系统的赢利模式。关键提醒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其生产和销售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完全不同的获利能力,在保持低利润区子系统的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尽量参与高利润区子系统的业务,将会使企业赢利水平迅速提升。多种成分系统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比如碳酸饮料行业的利润主要在饭店和自动售货机子系统;在旅店业,虽然常规业务利润较低,但是在公司会议租用业务方面利润却极高。典型案例

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之路

拥有良好合作伙伴

我们知道,所有企业都存在于产业链条中,如何处理好与上下游或者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其存亡的关键。这好比在食物链中,狼吃羊,羊吃草,虽然狼不吃草,但是没有草,狼就活不了。所以说,企业的供应链也有这样一种相互依存的系统关系。生产企业如果没有原材料,甚至毛坯料都要自己去做粗加工,那样的生产周期就太长了,所以还得依赖于供应商。同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使质量最好,但是整个销售网络如果没有打开也不行。俗话"独木不成林""一个好汉三个帮",都说明了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不应该孤军作战的道理。而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则是企业最好的合作伙伴。借鉴最优成分系统的赢利模式,企业必须搞好与渠道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早期,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向一些地方性企业授予装瓶和销售的独家经营权,以及按固定价格供应浓缩液的承诺,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装瓶商网络。在那个时候,可口可乐的企业赢利模式中包含有两个客户群:可口可乐饮用者和可口可乐装瓶商。对于第一个客户群,可口可乐通过全国性的广告,向最终消费者宣传其品牌。这种努力使得可口可乐品牌得到广泛认同,但是可口可乐的直接客户却是购买浓缩液的独立装瓶商。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广告效应和装瓶商的努力,市场对可口可乐饮料的需求增长很快,可口可乐公司的日子很好过。然而到了70年代,可口可乐却发现其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开始下降。市场份额的损失主要发生在食品店环节。由于特许装瓶商相互独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