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me five 英文儿歌: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假途伐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0:51:47

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假途伐虢

(2010-11-11 20:33:34) 转载标签:

杂谈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假途伐虢计名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故事说,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来的路上,乘机把虞国也灭掉了。
  “假途灭虢”是指借路渗透、扩展军事力量,不战而胜的谋略。其关键在于:对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中的小国,当敌人威胁它时,我方要立即出兵增援,借机把军事力量扩展出去;对处在窘境状态下的国家,光空淡而不付诸行动,是不会被其信任的,应当抓住其侥幸图存的心理,借机渗透,将其吞并。
<一>周瑜假取西川用作嫁资

  荆州被刘备占领后,为了离间孙、刘两家关系,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
  这个总领南郡太守是个虚职,因为荆州被刘备占领,而南郡又是荆州的一部份,刘备是事实上的太守,你周瑜这个太守太清闲没有守。
  周瑜一想到此就来气,数次令鲁肃去向刘备讨还荆州。
  有次,刘备听说鲁肃又来索要荆州,很是慌张。
  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不必忧虑,我自有良策,到时候鲁肃一提荆州之事,你就大哭,然后我出来与他们周旋。”
  鲁肃到来后果然一开口便索要荆州,刘备听罢努力放声装哭。刘备哭功天下闻名,把这杀手锏一使出来,真把鲁肃弄糊涂了。哭了半天,诸葛亮在旁开腔了:“当初我主向吴侯借荆州时,答应取得西川后便还。但仔细一想,西川刘璋与我主是同宗之曹操引诱关中群将造反
  曹操在同孙权争夺淮南,坚守合肥,加强东线防线的同时,也向西北的关中、陇右进军,想把关西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以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后方。可是当时的关中地区控制在韩遂、马超手中。
  马超即马腾之子,扶风茂陵人。韩遂是金城人。马超、韩遂原来曾在一起反抗朝庭,后来表示归顺朝庭,为了避免他们再反,朝庭任命他们为地方官。他们虽然在名义上接受朝庭的节制,但实际上是各怀异心,想称雄割据,成为曹操稳固北方统一局面,南下征讨中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曹操想稳定北方,自然想把马超、韩遂除掉。但由于马超、韩遂在名义上是接受朝庭的封官和曹操的节制,如果骤然发兵去攻打他们,在舆论上对曹操是不利的,师出无名。
  曹操正在考虑办法的时候,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曹操给他3000兵马,以讨伐汉中张鲁的名义进驻在关中,既监督关中情况,又可以迫使关中诸将送更多的人质。
    曹操又向熟悉关中情况的尚书卫凱了解情况,卫凱坚决反对钟繇的作法,认为西方诸将,都没有雄心去图取天下,只是苟安于眼前的快活。如果给他们厚加爵号,他们所希望的得到了,没有意外情况发生,不必担心他们变乱。如果发兵进驻关中,虽然是讨伐张鲁,但是张鲁在汉中深山之中,道路不通,关中诸将必然疑心实质是想监督并随时可能征讨他们。一旦他们受到惊动,肯定会联合更紧,甚至主动造反,那里地势险要,人多势众,恐怕难以制服。
  曹操从钟繇、卫凱的意见中,马上找到了师出有名,平定关中的办法,这就是:以声言进讨汉中张鲁为名借道关中,让关中诸将自以为聪明地识破了曹操假途灭虢之计,引诱关中诸将反叛,然后名正言顺地讨伐他们。因为夺取汉中,大军必然要经过关中,必然会遭到关中诸将领的阻挡和反对,只要关中诸将敢于公开采取敌对行动,曹操就找到了讨伐他们的理由,也不怕打不赢。
  果然不出所料,马超、韩遂得知曹操出兵汉中的消息,马上怀疑曹操是出兵袭击他们。被动不如主动,于是立即联合关中的侯选、程银、扬秋、李湛、成宜等十部割据将领,率领约10万兵马急急赶到关中东大门——潼关,先发制人,进行堵截。
  曹操代表国家出兵征讨汊中张鲁,从你关中经过一下都不行?你马超、韩遂派兵进行堵截,不正是想割居而独立吗!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主动陷入了曹操设计的圈套,主动把自已定位在拥兵造反的判逆上。这年秋天,曹操亲临前线名正严顺严辞讨伐,到潼关与马超等关中联军对阵,并最后战胜了马超、韩遂,平定了关中地区。
  曹操之绝顶聪明此处又可一见:想实施假途灭虢之计,却采取明令对方识破自己假途灭虢之计的办法,名正言顺地达到假途灭虢的目的弟,若兴兵取他的城池,肯定被外人唾骂;如果不取,现在归还了荆州,连安身之地都没有?如果不归还荆州,于吴侯的面子上又不好看,我主进退两难,所以大哭。”
  这一说,说到了点子上,刘备由假哭变成了真的放声大哭,伤心大哭。
  鲁肃毕竟是个宽厚的长者,忠实执行孙刘联盟的主心骨,见刘备确实有难处,便答应了诸葛亮提出延期归还荆州的请求。
  周瑜听完鲁肃回来后的汇报,知道又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大发雷霆,顿足说:“子敬又中了诸葛亮的计!当初刘备依附于刘表时,便常有吞并之意,如何不敢攻打刘璋取西川? 照此类推,荆州永远不用还了。这样搞下去,肯定会祸及老兄。我再设一计,要诸葛亮不能算出来。辛苦你再去走一趟。”
  鲁肃问:“听听你又有什么妙策。”
  周瑜说:“你暂时不要去向吴侯汇报,再去荆州对刘备说:孙、刘两家,既结为亲,便是一家,若刘备不忍心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兵去取,取得西川后,把它作为孙尚香的嫁资给刘备,却叫他把荆州交还给东吴。”
  鲁肃说:“西川这么远,取之不容易,都督此计,非行不可吗?”
  周瑜笑着说:“子敬真老实!你以为我真的去取西川给他?我只以取西川此为名,实际上是取荆州。先用这个名义让他们不作准备,并要他们准备点慰劳品。待我们东吴军马路过荆州向他们要钱粮军饷等慰劳品时,乘势杀进去,夺取荆州,既雪我之恨,又解你之祸。”
于是鲁肃又回到荆州。没想到这次刘备很干脆,所有的劳军事宜很快都答应了。
  但如此小计,如何能瞒过诸葛亮呢?
  其实诸葛亮早就识破了周瑜“假途灭虢”之计,不过想借此机会又来气气周瑜。
  果然,鲁肃回报后,周瑜以为诸葛亮上当了,安排好兵马直往荆州而出。
  但没想到一到荆州城边,城上赵云的军士一齐竖起枪刀,赵云大声问道:“都督此次行动,到底为什么?”
  周瑜说:“我替你们去取西川,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赵云大声说:“孔明军师已识破都督‘假途灭虢’之计,留我在此守候。我刘主公说了:‘我与刘璋,都是汉室宗亲,不忍心负义而取西川?如果东吴一定要去取西川,我就披发入山当和尚,不失信于天下。’”
  刘老先生要披发入山当和尚,这句话极有用心:
  其一,我是你东吴的女婿,孙权的妹夫,我刘备披发入山当和尚,你妹妹就成了年轻的寡妇,两家断交。
  其二,西川是我汉室宗亲刘璋的基业,我坚决不去取,也不让你去取,我刘备穷惯了,不要那点嫁妆。
  其三,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补,手足断,安可续。我刘备看兄弟重于妻子。
  这句话美极了,断掉了孙权取四川的念头,坚定了刘璋请刘备入四川帮忙的想法。
  其实鬼才听呢?刘备此言的目的无外乎是既不想还荆州,更想的是独取西川!最后不还是取了吗!
  刘备出言如此,周瑜知道,断无回旋余地,勒马便走。忽报刘备四路军马一齐杀来,扬言要活捉周瑜。周瑜怒气填胸,气得坠于马下,狼狈而回,并大病不起。
  罗贯中老先生把孔明对周瑜的这一“气”,演义定为第三气周瑜,而且此计大成,竟活活把周瑜气死了。其实也把很多周瑜的粉丝“气死了”。

(孟德思奇)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假道伐虢之计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新三国第57集,鲁肃依奉许昌旨意前来讨要江夏和南郡两地。诸葛亮巧舌将其拒绝,鲁肃遂向刘备谈起进军西川,索回荆州事宜。孔明果然以兵马不足,粮草缺乏为由加以推脱。鲁肃便趁势将周瑜的“假途伐虢”之计用上。刘备接到周瑜送来的亲笔信大惊,认为西川必将被周瑜所取。孔明则识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决定调动所有人马,凭借天时地利之优与之殊死一拨。周瑜率军攻打荆州,竟然被诸葛亮设计埋伏,吴军大败。周瑜愤恨不过,身体日渐虚弱。最终,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悲愤而死!
     按照演义的说法,周瑜也是因为诸葛亮“三气”而死,命相学中说“气度影响格局,性格左右命运”,因为心态产生动机,动机触发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左右命运!说周瑜心胸狭窄(心态)导致他被诸葛亮气死貌似说的过去。有位哲人说过,不在乎你趴的山有多高,走的路有多远,而在乎你的鞋里是否有粒沙,我想如果按照演义所说,周瑜鞋里的那里沙就是诸葛亮吧!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我们的欲望太多了,欲望多而能力小,所以就会有挫折感!《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颗平常心,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大多数情况你不能左右你身边事情!就如同大地震来临时,才显示出人是多么的无力与弱小!但是我们要有一颗积极的心,就像《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前听人说过个关于幸福的公式:幸福感=所拥有/欲望!觉得有一定的道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患得患失的平常心,不断努力的去奋斗,我想幸福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对于周瑜的死历史只是说病故,但是因何病故却没有说,所以后人对周瑜的死,众说纷纭,个人认为周瑜应该是积劳成疾病死的,就算是暴病而死,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人猜测周瑜身为武将,打仗时很可能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受过伤,再加身为大都督,日理万机,身心疲惫!所以为了理想和目标奋斗没有错,但是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去硬耗,身体是本钱,如果公瑾不是英年早逝的话,我想三国的历史很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