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over怎么读:第九章 散文发展?现代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08:49

第九章 散文发展现代散文

一、现代——艺术散文的繁盛期

(一)繁盛之条件

1、创作主体的彻底解放——新型的作家群体

① 新型主体形成之原因

首先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铸就。

中国现代文化包括九个方面:

第一是科技现代性。第二是政体现代性。第三是思维现代性。第四是道德现代性。第五是教育现代性。第六是法律现代性。第七是学术现代性。第八是审美现代性。第九是语言现代性。这主要指汉语现代性,比如现代白话文取代古代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

其次是一代新型知识群体的形成。

知识分子不同于文人。

知识分子具有现代文化所赋予的“现代性”的“新”特点: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有极强的时代意识和人文倾向;在知识结构方面,他们是中西文化合璧的构架;在角色认同方面,他们趋向于双向角色的认同,一方面是忧国忧民,积极入世,另一方面是向知识回归,潜心钻研,成就事业服务社会。

其三是艺术散文的新型创作主体的形成。

② 新型主体之特征

现代性是现代艺术散文的创作主体的本质特征,它外显为主体的彻底解放。

所谓的彻底解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形态的解放,二是人性的解放,三是文艺观念的解放。

2、表达形式的彻底解放——白话文体

① 问题的提出

※ 胡适说:“若要造一种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

② 汉语现代性的讨论

③ 成功的尝试

3、新文学运动的成就

① 审美——艺术观的现代性

审美——艺术观的现代性对艺术散文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为艺术散文的创作提供了现代的理论基础和审美依据,使艺术散文作家增强了审美的自觉意识,使他们的创作挣脱道统的束缚,趋归于艺术的表现;它为艺术散文创作提供了最真实、实在的形式和方法,使艺术家们在确认各门类艺术、各门类文学的本质特征和表达形式的同时,确认了艺术散文的本质特征和表达形式,自觉地用白话文语言形式抒写人生的体验,成功地运用自由灵动的文体形式表现现代人的感受。因此,我们说,审美——艺术观的现代性对艺术散文的繁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 西方随笔的引进

蒙田散文以他鲜明的人格个性、大胆的自我剖白、自由散放的行文,为中国现代作家提供了西方表现情感的范式,他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正是中国古典散文所不具备的,或者说是中国作家们、理论家们认识到而没有做到的。古代散文中的“性灵”,并不是彻底的真性灵,是经过粉饰遮蔽的性灵;古代散文中的自我,从不能像蒙田这样大胆地无顾忌地剖白,更不涉及个人的癖好习惯、身体长相等内容;古代散文讲究形散,实际上则过于讲求章法、文法和技法,无法蜕去人为之迹,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散放、自由和随意。

(二)繁盛之标志

1、当历史步入现代的标界,艺术散文理论便以明清既有的成就为基础,出现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一个充分体现文化现代性、语言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现代艺术散文理论创建并发展起来。

① 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是1917年—1927年。

第二阶段是1927年—1937年。

第三阶段是1937年—1949年。

② 主要观点

中国现代艺术散文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散文概念的界说。指出了散文是文学的范畴,它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引出了狭义散文的含义,把狭义的散文(美文)与杂文、回忆录、札记、自传、序跋、报告文学等并列。至此,散文的内涵与外延基本廓清。

第二,对艺术散文特质的阐述。指出散文是美文,主要特质是将个人的主观的情感、性灵、人格表现出来。使表现性的散文从本质上与再现性的小说、戏剧划分开来。

第三,对艺术散文的形式的探讨。指出散文的形式特征是“散”,即内容的散、行文的散和结构的散,随意任性而谈,信笔自然而叙,无拘束、无格式、无限制。

第四,对艺术散文的语言的揭示。指出现代艺术散文是用白话文写成的美文,语言力求平淡自然,不雕饰,不造作,语调力求闲适随意,娓娓絮语,如同家人闲话低谈。(材料:杰克·克鲁亚克/著《现代散文理念与技术》,以及对他的简介等)

2、艺术散文独立为体

在明清时期,艺术散文没有能够独立为类,它无名无分,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到了现代时期,专职的兼职的文学家出现了,文学期刊诞生了,文学社团成立了,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样一来,作为新文学的一个门类的新散文,便也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对象,成了文学家创作尝试的重要园地。从此,可喜之一是艺术散文有了自己的名字,有了自己独立的作品群。

① 立名于文坛

※ 周作人叫它为美文。

※ 胡梦华叫它为絮语散文,他说:

“絮语散文是什么?看了这‘絮语’二字,就不难想象而知了。这种散文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胡梦华:《絮语散文》)

※ 郁达夫叫它作小品文,他说:

“大约描写田园野景,和闲适的自然生活,以及纯粹的情感之类,当以这一种文体为最美而最合。”(郁达夫:《清新的小品文字》)。

※ 方非叫它作随笔,还有人称它作“闲适散文”、“小品散文”、“抒情散文”、“散文小品”。

叫什么名字,这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艺术散文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② 立身于文坛

艺术散文作品大致可分四类:记事、记人、状物、绘景(含游记)。

所谓记事,多是记写一件新近发生的或过去的事,尽管记事中不免有记人之成分,不过记事文是以记事为主、以记人为辅的。

所谓记人,是记人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事迹作为、逸闻轶事,尽管记人也往往含有记事之成分,不过事是为人服务的,事的表达居于次位。

所谓状物,多是记写自然的或社会的、个人的或他人的某一物件。

所谓绘景,多是记写自然景观或建筑景点。至于游记,多是记写一次游历,游历本身就是一件事,它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故游记有记事的因素,另外,宽泛地讲,所游之地也可归入物的范畴,故游记也有记物的因素,实际上,游记是状物和记事的一种特殊结合形式,将它归入状物或记事之类,均不够妥当,所以,我们把它归入绘景一类。

3、艺术散文大家和艺术散文精品

① 周作人

司马长风说:

周作人是现代散文的开山大师,到成长期为止,无论就作品数量和质量来说,他都是不争的领袖。(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周作人的领袖地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在艺术散文理论上的建树,二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 比如《谈酒》:

……做的方法与器具似乎都很简单,只有煮的时候手法极不容易,非有经验的工人不办,平常做酒的人家大抵聘请一个人来,俗称“酒头工”,以自己不能喝酒者为最上,叫他专管鉴定煮酒的时节。有一个远房亲戚,我们叫他“七斤公公”,——他是我舅父的族叔,但是在他家里做短工,所以舅母只叫他作“七斤老”,有时也听见她叫“老七斤”,是这样的酒头工,每年去帮人家做酒;他喜欢吸旱烟,说玩话,打马将,但是不大喝酒(海边的人喝一两碗是不算能喝,照市价计算也不值十文钱的酒),所以生意很好,时常跑一二百里路被招到诸暨嵊县去。据他说这实在并不难,只须走到缸边屈着身听,听见里边起泡的声音切切察察的,好像是螃蟹吐沫(儿童称为蟹煮饭)的样子,便拿来煮就得了;早一点酒还未成,迟一点就变酸了。但是怎么是恰好的时期,别人仍不能知道,只有听熟的耳朵才能够断定,正如骨董家的眼睛辨别古物一样。

② 朱自清

司马长风说:

在现代散文作家当中,若论享誉之盛,朱自清与上述四大家比较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背影》那篇散文几乎是家喻户晓。(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 比如《给亡妇》:

给亡妇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

前年夏天回家,上你坟上去了。你睡在祖父母的下首,想来还不孤单的。只是当年祖父母的坟太小了,你正睡在圹底下。这叫做“抗圹”,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等着想办法吧。那时圹上圹下密密地长着青草,朝露浸湿了我的布鞋。你刚埋了半年多,只有圹下多出一块土,别的全然看不出新坟的样子。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我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

③ 鲁迅

司马长风说:

鲁迅创造了不少纯文学的作品,尤其在散文方面《野草》和《朝花夕拾》,为美文创作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④ 冰心

司马长风说:

冰心是文名最盛的女作家,但在新文学的诞生期和成长期,她的诗平平,小说很差,唯有散文掷地有声。(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 比如《南归》:

南归

……

回来脱了外衣,走到母亲跟前。她今天又略好了些,问我:“睡足了么?”我笑说:“睡足了。”因又谈起父亲的生日——阳历一月三日阴历十二月四日——快到了。父亲是在自己生日那天结婚的。因着母亲病了,父亲曾说过不做生日,而父母亲结婚四十年的纪念,我们却不能不庆祝。这时父亲涵华等都在床前,大家凑趣谈笑,我们便故做娇痴的佯问母亲做新娘时的光景。母亲也笑着,眼里似乎闪烁着青春的光辉。她告诉我们结婚的仪式,赠嫁的妆奁,以及佳礼那天怎样的被花冠压得头痛。我们都笑了。爬在枕边的小菊看见大家笑,也莫名其妙的大声娇笑。这时,眼前一切的悲怀,似乎都忘却了。

第二天晚上为父亲暖寿。这天母亲又不好,她自己对我说:“我这病恐怕不能好了。我从前看弹词,每到人临危的时候总是说‘一日轻来一日重,一日添症八九分’。便是我此时的景象了。”我们都忙笑着解释,说是天气的关系,今天又冷了些。母亲不言语。但她的咳嗽,愈见艰难了,吐一口痰,都得有人使劲的替她按住胸口。胃痛也更剧烈了,每次痛起,面色惨变。——晚上,给父亲拜寿的子侄辈都来了。涵和华忙着在楼下张罗。我仍旧守在母亲旁边。母亲不住的催我,快拢拢头,换换衣服,下楼去给父亲拜寿。我含着泪答应了。草草的收拾毕,下得楼来,只看见寿堂上红烛辉煌,父亲坐在上面,右边并排放着一张空椅子。我一跪下,眼泪突然的止不住了,一翻身赶紧就上楼去,大家都默然相视无语。

⑤ 郁达夫

司马长风认为,郁达夫是才情很高的人,他“一贯是诚恳坦率、无所隐饰”,“郁达夫的散文朴实无华,但幽幽而说,细腻入微。缺点是自怜过剩,荓溺伤感。”

※ 比如《一个人在途上》:

一个人在途上

……龙儿的病报,本是在广州得着,匆促北航,到了上海,接连接了几个北京的电报。换船到天津,已经是旧历的五月初十。到家之夜,一见了门上的白纸条儿,心里已经跳得忙乱,从苍茫的暮色里赶到哥哥家中,见了衰病的她,因为在大众之前,勉强将感情压住。草草吃了夜饭,上床就寝,把电灯一灭,两人只有紧抱的痛哭,痛哭,痛哭,只是痛哭,气也换不过来,更那里有说一句话的余裕?

……他的病,说是脑膜炎。自从得病之日起,一直到旧历端午节的午时绝命的时候止,中间经过有一个多月的光景。平时被我们宠坏了的他,听说此番病里,却乖顺得非常。叫他吃药,他就大口的吃,叫他用冰枕,他就很柔顺的躺上。病后还能说话的时候,只问他的娘“爸爸几时回来?”“爸爸在上海为我订做的小皮鞋,已经做好了没有?”我的女人,于惑乱之余,每幽幽的问他:“龙!你晓得你这一场病,会不会死的?”他老是很不愿意的回答说:“那儿会死的哩?”据女人含泪的告诉我说,他的谈吐,绝不似一个五岁的小儿。

……

院子里有一架葡萄,两棵枣树,去年采取葡萄枣子的时候,他站在树下,兜起了大褂,仰头在看树上的我。我摘取一颗,丢入了他的大褂兜里,他的哄笑声,要继续到三五分钟。今年这两棵枣树,结满了青青的枣子,风起的半夜里,老有熟极的枣子辞枝自落。女人和我,睡在床上,有时候且哭且谈,总要到更深人静,方能入睡。在这样的幽幽的谈话中间,最怕听的,就是这滴答的坠枣之声。

⑥ 李广田

※ 李广田说:

至于散文,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

如果把一个‘散’字作为散文的特点,那么就应当给小说一个‘严’字,而诗则给它一个‘圆’字。如把散文比作行文流水,那么小说就是精心结构的建筑,而诗则为浑然无迹的明珠。

()艺术的新境界

1、情韵——主题的多重性和复合性

现代艺术散文不再有“道”的重负,情韵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情韵本来就有多重复合的特征,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感受而不可理喻,情韵的凸显,必然使作品的主题处于一种被暗示的隐蔽位置,也必然使主题具有多重性和复合性;多重性复合性的主题必是深刻的主题,多重性复合性主题的艺术散文,必是言说人对生命的复杂体验的艺术佳品。这就是现代艺术散文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 比如《初恋》:

……在此刻回想起来,仿佛是一个尖面庞,乌眼睛,瘦小身材,而且有尖小的脚的少女……

……我那时也很觉得不快,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又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石头已经放下。

※ 比如《背影》: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形式——行文散放,体式的多样态

※ 钟敬文说:

他是个人主观散漫地、琐碎地、随便地写出来,所以他的特质又是不规则的,非正式的。(钟敬文:《试谈小品文》)

※ 梁实秋说: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梁实秋:《论散文》)

※ 方非说:

随笔或小品文之文体本来是无施而不可的。叙述、描写、论理、抒情,只要作者喜欢哪一样都可以。(方非:《散文随笔之产生》)

※ 比如朱自清的《冬天》: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3、语言——闲适而灵动,清新而凄美

① 闲适而灵动

※ 厨川白村:

为表现不伪不饰的真的自己计,选用了这一种既是费话也是闲话的essay体……

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上,倘在夏天,便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说的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的过去和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者,是这一类的文章。

※ 胡梦华说:

絮语散文的语体特质“是不规则的(irregular)、非正式的(informal)。又从表面看来虽然平常,精细的考察一下,却有惊人的奇思,苦心雕刻的妙笔”。(胡梦华:《絮语散文》)

※ 林语堂说:

西人称小品文笔调为“个人笔调”(personalstyle),又称之为familiarstyle。后者颇不易译,余前译为“闲适笔调”,约略得之,亦可译为“闲谈体”,“娓语体”,盖此种文字,认读者为“亲熟的”(farmiliar)故交,作文时略如良朋话旧,私房娓语。此种笔调,笔墨上极轻松,真情易于流露,或者谈得畅快忘形,出辞乖戾,达到如西文所谓“衣不钮扣之心境”(unbuttonedmoods),略乖新生活条件,然疵瑕俱存,好恶皆见,而作者与读者之间,却易融洽,冷冷清清,宽适许多,不似太守冠帽膜拜恭读上谕一般样式。(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

※ 林语堂言:

周作人先生小品之成功,即得力于明末小品,亦即得力于会心之趣也。其话冲口而出,貌似平凡,实则充满人生甘苦味。

会心之语,一平常语耳,然其魔力甚大。似俚俗而实深长,似平凡而实闲适,似索然而实冲淡。(林语堂:《论文》)

※ 比如沈从文《从文自传》:

到六岁时,我弟弟方两岁,两人同时出了疹子。时正六月,日夜总在吓人高热中受苦。又不能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咳嗽发喘。又不要人抱,抱时全身难受。我还记得我同弟弟两人当时皆用竹簟卷好,同春卷一样,竖立在屋中阴凉处。家中人当时业已为我们预备了两具小小棺木,搁在廊下。十分幸运,两人到后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后家中特别为他请了一个壮实高大的苗妇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壮大异常。我因此一病,却完全改了样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成了个小猴儿精了。

 

② 清新而凄美

※ 郁达夫:“少用虚字,勿用虚词”。(郁达夫:《清新的小品文学》)

※ 朱光潜:“语体文必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生展。”(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

※ 比如鲁彦《母亲的时钟》:

二十几年前,父亲从外面带了一架时钟给母亲:一尺多高,上圆下方,黑紫色的木框,厚玻璃面,白底黑字的计时盘,盘的中央和边缘镶着金漆的圆圈,底下垂着金漆的钟摆,钉着金漆的铃子,铃子后面的木框上贴着彩色的图画——是一架堂皇而且美丽的时钟。那时这样的时钟在乡里很不容易见到;不但我和姊姊非常觉得希奇,就连母亲也特别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