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of christ:参禅-佛家的三种境界(看山和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4:41

参禅-佛家的三种境界(看山和水)

  佛家说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了认识的不断深化。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说涉世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切都是新鲜的,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既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也是成竹在胸的体现,象古代的侠圣们武术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已是无所畏惧,如果你是真山真水,我就欣赏,如果你是假山假水,我又怕你何,权且把你当成真山真水又何妨。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经过我们长期的知识积累与反思,我们形成了较为深刻的思想观点,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对世界的认识具有了立体感,虽然从不同的角度看知识、事物、现象等等这些我们所看的、所听到的、所感觉到的会有不同,这一阶段我们看的更透了,更明晰了。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能重来,最大的快乐就是曾经走过.人生的道路需要选择,选择的不同你得到的也不同,所以人生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再于你慎重的选择.有可能因为你选择的原因它可能使你的生活规律错乱不堪,使你生活的价值打大折扣,令你的生活痛苦不堪.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个性,个性决定命运!所以朋友们应当聪明的把握,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给自己的生命创造一个莫大的价值观.让你的生活沐浴在晨光之中,令你的生活充满希望  
青春短暂,理想无穷,浪费青春,一事无成. 

 

你没境界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你境界高点了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等你境界高得够了,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大师说: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可是对于自己来说,人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境界,似乎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一直都是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而自己却不是那种聪慧之人,于是乎便甚觉自己的人生过得很是迷糊,过得很是搞笑的样子,似乎没多少时候是能让自己对自己感到些许满意,所以便很羡慕那些能把生活过得十分精采十分快乐的人,羡慕他们的圆熟,羡慕他们的淡定,羡慕他们的大气,便期望着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能够在有些时候对自己有些满意,那便算是自己人生有了些许的进步吧,至于境界,看来却还是需要漫长的修炼。

 冯友兰在《中哲简史》的结尾说过这个故事,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从看山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阶段,在达到哲学的单纯之前,需要先穿过复杂的思辩丛林。 庄周为啥老说大智若愚,还说知识没啥用之类。在庄子看来,成圣之道需要屏弃知识。屏弃知识的结果自然便是没有知识。但是“无知之知”和“无知”是两回事,就好象“看山是山”跟“看山还是山”也是两回事。前者是自然原始状态,而后者则是人经过“有知”和“看山非山”之后达到的状态。原始状态是自然的恩赐,而“无知之知”是心灵的成就。行思是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俗姓刘。他自小性格沉静,默然寡言。很小就出家,后听说慧能在曹溪弘法,法席兴盛,于是前往参礼。
行思初见六祖时间道:“要做什么,才不落级别?”
六祖说:“你曾做了什么?”
行思答:“圣谛也不为,又有什么级别?”
六祖非常器重他,命其为首座。后回到江西青原山,在静居寺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