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嘉措 藏语歌:修辞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4:20:41
知识精讲
一、知识点概述
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修辞的知识。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常用的修辞方法
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
最常用的比喻词是“像、好像、仿佛、好比、如、似、像……似的、如同、宛如、犹如”等等。例如:
(1)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2)太阳像个红球。
(3)露似真珠月似弓。
(4)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5)走进外洞,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6)海水满盈盈的,在夕阳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以上这七个句子都是比喻,本体分别是“美丽的彩虹、太阳、露、月、草坪、外洞、浪涛、沙、月、”,喻体分别是“彩桥、红球、真珠、弓、绿毯、大会堂、顽皮的小孩、雪、钩、”,比喻词分别是“好像、像、似、似的、仿佛、像……似的、如”。
比喻用得好,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表达出来。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感情要鲜明。例如:
(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1)写的是鬼子军官,例(2)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第二,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但是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
小宝快活得好像雪天的小狗。
小宝和小狗当然不同类,但却有相同点:快活极了。
第三,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创新。例如: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渴睡人的眼”是人们所熟知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二)拟人
1、拟人的概念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拟人有两种类型:
(1)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例如:
①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开绿伞”是以人的动作来写小树)
②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听了大家的争论”是以人的动作来写雨)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加点词是以人的感情、行为来写鸟)
(2)让人直接同事物说话。例如:
啊!遵义,光荣的山城,
我要尽情把你赞颂—
当年,革命面临历史的岔路口,
是你,目送党奔向新的路程……
2、拟人的作用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能使语言鲜明、形象、生动。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一方面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本中常见的拟人句举例
(1)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是以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写浪花,突出浪花的调皮)
(2)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睡、醒、觉得、把身子挺一挺”都是用人的动作、行为、心理来写种子)
(3)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是把人的动作、形象赋予了太阳)
(4)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是把人的形象赋予了白杨树)
(5)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演奏、歌唱”都是把人的动作赋予了小虫和麻雀)
(6)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7)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这句话是以人的动作来写星星,使星星变得调皮而有活力)
(8)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地,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句中,将微红的太阳与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夸张
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它能增强语意的力量,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从而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像力。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例如: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高百尺”和“摘星辰”是艺术地夸张了楼的高。)
(2)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呢!(“比飞机飞得还高呢!”艺术地夸张了风筝飞得很高)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千尺”“落九天”是夸张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一幅漫天飞雪,人禽罕至,孤舟独钓的图画。)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个碗有千斤重”是夸大的手法,极力表现我当时沉痛的心情。)
(6)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是夸张会场上掌声的热烈。)
(7)会议室里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听得到。(这是为了夸大会议室的静。)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从真情实感出发,用得合乎情理,合乎分寸,这是运用夸张的一条重要原则,不遵守这条原则,就会导致浮夸。
(2)要明确、显豁,不要使人误认为是事实。比如,“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明显的夸张;如果说“听你一席话,胜读一天书”,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要注意文体的要求,不能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用夸张。在说明情况、描述事实的科学性文章里,是不宜用夸张的。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很好的夸张,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感受,但在地理课上就不能这样说,一定要准确地说明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发源的。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的句子叫排比句。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例如:
(1)北京的高楼越盖越多;北京的公园越修越美丽;北京的交通越来越方便。(用“北京的……越……越”构成排比句,突出了北京的发展越来越快)
(2)它们一丛一丛,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四个“有的像……”构成了一个排比,使珊瑚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3)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四个“对待……要像……”构成了一个大排比,把雷锋同志对待不同事物的不同情感真实具体地再现出来)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三个句子字数接近,结构相同,这个大排比真切地歌颂了漓江水的纯洁无瑕,表达了作者对漓江的无限热爱之情。)
(5)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以“时而”构成排比来形象地描写出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的动态。)
(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为了突出海上的夜的可爱,使用了三个排比句,使人感到海上的夜不是孤独寂寞的。)
(7)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四个“传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8)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几个“在……”把夕阳西下后依然霞光灿烂的情形具体化了。)
(9)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三个“有的……”把水泡的大小、形状、多样性写得具体形象了。)
(10)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四个“时而……”具体地写出了飞机的各种动作。)
运用排比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先后、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加以合理安排。第二,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拼凑词句,牵强附会。
(五)反问
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和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句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之中。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例如: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这是伟大的奇观”。强调了语意,加重了语气,感情表达得更强烈。)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十万枝箭三天造不成”。强调了语意,加重了语气。)
(3)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没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强调了语意,加强了语气。)
(4)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有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所有人都挨过母亲的巴掌,做儿女的都不能记恨母亲”。连用反问,掀起波澜,感情更为强烈。)
(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这么远,箭是射不到的”。强调了语意,加重了语气。)
(6)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咱们早就分好工了”。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7)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暗含的答案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强调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一感慨。)
(8)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用反问语气强调对天山美景的赞美,充分表达内心喜爱之情。)
(9)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暗含着“你会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10)这是闹着玩的吗?(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这不是闹着玩的”,会加强语气,强调语意。)
反问可以表达复杂、强烈的情感,虽有力,但不可乱用。
(六)设问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自问不答,引导读者深人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例如:
(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以设问突出强调了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而纠正人们的误解。)
(2)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以设问突出强调了小船的小。)
(3)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以自问自答来突出针线包伴随邓奶奶的时间很久,以引起重视。)
(4)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这一设问主要突出强调了鲸的食物,以突出鲸的身体的庞大。)
设问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演练检测
(一)区别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在后面( )里打“√”。
1、天好像已经晴了。(   )
2、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3、肩上的煤筐来回晃动,像是打秋千。(   )
4、瞧他那神情,像是有许多话要跟我说。(   )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用夸张的手法改写句子。
6、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7、李欢拿出力气在认真写字。
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8、敌人的手就像(  ),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9、你会看到本来像(  )的内胎,打足气就挺直起来。
把排比句续写完整。
10、四周很静,清新的空气充满整个大地,皎洁的月光普照着辽阔的原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2、(√)3、(√)5、(√)6、我觉得这个碗似乎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7、李欢拿出平生力气在认真写字。8、像鹰爪    9、软面条 10、略
(二)在括号里填出下列句子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1)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朵里。                  (   )
(2)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吗?                (   )
(3)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到了。            (   )
(4)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6)那大虫吼了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            (   )
(7)雨过天晴,太阳重新从云边探出头来。              (   )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
(9)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
(10)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
(11)太阳像一团火球,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   )
(1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
(13)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好受呢?               (   )
(14)是什么使小男孩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不是别的,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
(1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
(16)在阳光下,一片轻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   )
(17)我从乡下跑到城里,一眨眼已经六年了。(   )
答案:
(二)(1)拟人 (2)疑间 (3)拟人 (4)排比 (5)比喻  (6)夸张  (7)拟人 (8)反间 (9)比喻 (10)设问
(11)比喻 (12)夸张、对偶 (13)反问 (14)设问   (15)排比 (16)拟人、反问  (17)夸张
(三)按每句话后面的要求,把下列句子改换一种说法。
1、一轮朝阳升出了地平线,整个大地顿时亮堂起来。(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起那件后悔的事,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云形态各异,什么样子的都有。(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条轻拂着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改成拟人句)
5、我手捧战友的遗物,心里无比沉重。(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树长高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三) 1、一轮朝阳从地平线上探出头来,整个大地顿时亮堂起来。
2、一想起那件后悔的事,我的心里怎能不非常难过?
3、天上的云形态各异,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4、柳条用它的柔手,轻拂着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
5、我手捧战友的遗物,心里比灌满了铅还要沉重。
6、小树在阳光的抚爱下逐渐长高了。
(四)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我们的“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
我们的“大蜻蜓”飞得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桃树、杏树、梨树花儿都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恰切的修辞方法,读来更觉生动、形象。
(五)把句子补充完整。
1、老师高兴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里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被雨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水(  )太阳的脸(  )。
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      ),还穿着(   )。
6、扬科很爱音乐……田野里,(   );果园里,(    )。
7、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   ),设计(   )
答案:
(五)1、老师高兴得满脸笑开了花。
2、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得见。
3、他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
(六)学写比喻句。
1、春天你站在嫩绿的麦田里,被这里的景色陶醉了。请将田地里的麦子的形状、颜色写成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你在骄阳似火的马路上,感到热极了。写一个比喻句,表现出人们天热难忍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六) 1、春天,我站在嫩绿的麦田里,远远望去,起伏的麦浪如同大海的碧波。
2、夏天,在骄阳似火的马路上行走,真像被闷在了蒸笼里,热得让人难以忍受。
(七)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三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判断下面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括号里注明。
1、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2、你来到鸟岛,鸟儿会聚集到你的面前接待你;你向前走去,鸟儿,会让出通道欢迎你;你站定了,鸟儿会歪着脑袋看着你;你离去了,鸟儿会亮起歌喉欢送你。(  )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4、春雨像牛毛,像细丝。(  )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
6、地窖里一向干燥,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老鼠撒的尿。(  );
7、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
8、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了厚厚的云絮里。(   )
9、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
10、奶奶开心地笑了,布满皱纹的脸成了一朵银菊花。(  )
答案:
(八)l、拟人 2、拟人、排比 3、夸张、对比 4、比喻 5、反问 6、设问 7、拟人 8、拟人 9、比喻 10、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