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古筝加钢琴:汽车保养和在开车时会遇到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7:29:5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的私家车,但对汽车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不是很了解。我们在这里给您讲解8课时的汽车保养和在日常开车时您会遇到的问题。

  ● 第一课:什么是拉高速,如何拉高速?

  一、拉高速有必要吗?

  从严格理论上讲,汽车以高速行驶,是会加大机械损耗的,所以老车经常高速开,就会老得更快。对新车而言,机械部件是要经过一定的初期磨合,才能进入良好运转的状态,不光是发动机,汽车的变速箱、轮轴等部件也是这样。所以新车拉高速,可以加快车子进入最佳状态的时间,这样说来倒是可以去拉高速。但是就算不去拉,也只不过是车子进入最佳运转状态慢一些,但相对的,机械磨损也减少了,车的宏观使用寿命就更长了。

  


  二、什么时候去拉高速?

  如果真的想去拉拉高速,那就要选对时间。我个人的分析是,绝对不可以用第一箱机油(也就是第一次换机油前)去拉高速。因为拉高速时,发动机工作转速高、机械的磨损最大,而第一箱机油正是金属碎屑最多、杂质最多的,用这些带有大量碎屑的机油去拉高速,就会大大增加发动机的损耗,甚至造成不正常的磨损。这样磨合期后车子一定不会在最佳的状态。

  


  那么何时拉才好呢?我认为比较好的时机是在第一次更换机油过后(注意有些车的首保会换机油,有些首保只会检查部件,第二次保养才换机油),这时候发动机经过了一定磨合,而刚换的机油碎屑很少,可以确保发动机高速畅顺运转,达到高速磨合的效果,又不会加剧磨损。

  顺带一说,上述以机油状况来决定驾驶方式的道理,对老车也是适用的,例如你的机油刚换过,就可以趁着机油状况好,去拉拉高转,烧烧积碳;但如果一箱机油已经行驶了几千公里,接近换机油的时间,那就不宜再用很激烈的方式驾驶,否则状况不良(主要是变质、碎屑和尘埃多)的机油就会导致发动机磨损加剧。

  三、怎样拉高速?

  拉高速,说白了就是让一台新车尝试以其设计所能达到的最大性能来运转,这样以后就可以比较从容的达到这种设计的性能。但是拉多高速才算是高速呢?一般来说,在第一箱机油内,说明书都会标明禁止高转速行驶,转速一般都不可超过最高转速的2/3,例如一台发动机红区是6000转,第一箱机油内最高就不要超过4000转,大部分时候最好在3000转以下。

  


  过了第一箱机油后去拉高速时,就可以让发动机尝试到达它设计所允许的最高转。如果是自动挡,可以用D挡作全油门加速(就是kickdown),这时转速会短时间达到红区,然后换挡,又再升上红区……如果是手动挡,则可以在每个挡位都拉到红区,然后马上换高一挡。这样不仅可以让发动机上高转,变速箱齿轮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磨合。

  但是,这种到达红区的磨合方式不可以持续长时间,因为量产车不是赛车,转速长时间维持在红区会大大加大磨损,甚至出现过热问题,很多变速箱也承受不了这样长时间的大载荷。所以拉高到红区的方式只能偶尔为之,就如同再好的长跑运动员也只能间歇性的进行全速冲刺。而要想达到锻炼的效果,应该进行持续的中速跑。对汽车来说,就是让发动机在中高转速持续运转一段时间,以达到畅通油路、烧掉积碳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在车少的路上(例如高速公路),通过选择适当的挡位,让发动机保持中高转速运转一段时间。这个中高转速,通常是3、4千转就可以了,持续半小时以上即可。

  


  由于拉高速主要是让发动机高速运转,绝对车速并不要求很高。手动挡的车,以3挡行驶80~100km/h,通常就已经有3、4千转。自动挡的车,借助D挡下方的3、2挡(手自一体的可用手动模式),例如锁定2挡行驶70km/h,通常也有3、4千转了。

  至于开到很高的绝对速度,主要作用是让车子的其它机械部件,例如轮轴、主减速器等也得到磨合。但这些部件的磨合迫切性并没有发动机那么高,所以以100~120km/h的速度行驶一段时间也就可以了,绝对不需要去开到150Km/h、200km/h甚至极速来“拉高速”的。由于新车还未进入最佳状态,开到那样高速甚至还会有危险。拉高速时,也应该每隔几分钟变换一下车速、挡位,这样可以让各个挡位的齿轮也得到磨合,减少某一挡位的过度磨损。因此拉高速也不是非要上高速公路的,记得新车评网的哪位大斑竹曾说过他天天都在市区里拉高速,这正是高境界呢。

  总之拉高速不是一个劲的拼命开快蹂躏新车,这其实是个很讲究技术的活儿。

  ● 第二课:机油编号解释

  w(英文冬季的首字母)前后的数字代表机油粘度,w前面的0代表-18摄氏度时机油粘度为0,40代表100摄氏度时机油粘度为40,数字越大粘度越大,机油就越稠。从总体上看,0w-40代表此机油是四季通用机油,低温流动性能好。

  


  但是粘稠度越大,在冷车活着机油未到最佳状态时,会损耗一部分动力。也就是油耗增高,车子没劲儿。

  所以同学们要根据所在地的气温,和发动机性能来正确选择机油!

  ● 第三课:汽车分级标准

  经常会听到A级车B级车的称呼,却不知道什么意思,下面讲解一下汽车分级标准。

  按照德国汽车分级标准,A级(包括A0、A00)车是指小型轿车;B级车是中档轿车;C级车是高档轿车;而D级车指的则是豪华轿车,其等级划分主要依据轴距、排量、重量等参数,字母顺序越靠后,该级别车的轴距越长、排量和重量越大,轿车的豪华程度也不断提高。

  


  资料显示,A00级轿车的轴距应在2米至2.2米之间,发动机排量小于1升,例如奥拓就属于A00级轿车;A0级轿车的轴距为2.2米至2.3米,排量为1升至1.3升,比较典型的是两厢夏利轿车;一般所说的A级车其轴距范围约在2.3米至2.45米之间,排量约在1.3升至1.6升,一汽大众的捷达、上海大众的POLO都算得上是A级车当中的明星;B级中档轿车轴距约在2.6米至2.7米之间,排量从1.6升到2.4升,近年来,B级车市场逐渐成为国内汽车企业拼杀的主战场,奥迪A4、帕萨特、中华、东方之子等众多车型均属于B级车阵营;C级高档轿车的轴距约在2.7米至2.8米之间,发动机排量为2.3升至3.0升,国内名气最大的C级车非奥迪A6莫属;D级豪华轿车大多外形气派,车内空间极为宽敞,发动机动力也非常强劲,其轴距一般均大于2.8米,排量基本都在3.0升以上。

  ● 第四课:驾驶误区

  (1)加挡超车

  驾车者普遍认为高挡位速度较快,所以在超车途中升上一挡。事实上车辆的前进一定是靠引擎所发挥的扭力,高挡位扭力较小,油门反应迟钝,加速度反而减慢,所以正确超车应该减慢一挡,自动挡只需将油门踩到底,变速器便会降低一挡,以提供足够的扭力。

  


  (2)转弯同时刹车

  转弯时汽车重心移向外侧,此时刹车会加重侧倾,造成单边制动,若速度过快,或刹车过猛,则有翻车危险。正确做法应在进入弯道前减低车速换入低挡,入弯后,缓慢加油车身才能保持平稳姿态,不会引起车辆的侧翻。

  


  (3)先踩离合器后刹车

  对于开手动挡的车,有人认为刹车前应切断动力,刹车会更有效,这是严重的错误。因为踩下离合器,发动机转速迅速降低到怠速,并且气管总的真空度降低,真空助力器的辅助力大大降低,刹车距离反而变长。正确的操作,应先踩下刹车,当车速降低至接近停止时再踩下离合器,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4)下坡空挡滑行

  有些车主在下坡时,为图方便,就挂空挡滑行,仅以刹车来控制速度,这肯定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是在一个长距离坡位这样做的话,刹车系统会因过热而突然失灵,导致事故发生。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车速挂上合适的挡位,让发动机制动,偶尔辅以刹车,这样既安全又延长刹车的寿命。

  (5)放空挡可以省油

  化油器车放空挡是可以省油的,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喷汽车则在空挡滑行的时候不一定省油,因为有些车在加速中松开油门,喷油系统停止供油,当发动机转速降至2000转时恢复供油,所以电喷车高速带挡滑行时会省油,放空挡反而费油。

  


  (6)磨合期车速越慢越好

  磨合期是要一段时间内将摩擦部件的配合间隙磨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实现较好的润滑。若磨合期发动机转速过低,则曲轴连杆轴瓦承受的冲击较大,转速过高则汽缸壁容易拉伤,造成早期磨损,所以磨合期应参照发动机转速而不是车速,汽油发动机转速在2000-3000转之间,柴油发动机在1000-2000转之间。

  (7)高挡位小油门比较省油

  这种做法发动机易发生爆震,燃油爆发的力量不能完全做功,并冲击连杆机构,造成早期磨损,则于低转扭力不足,加速无力,反而耗油会有增高的可能。最佳的节油而又保护发动机的方式是在最大扭矩转速偏低的区域工作可能得到最大的动力和最好的节油效果。

  (8)汽车启动预热10分钟

  汽车启动前预热,能使机械部件得到较好润滑,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但预热时间不宜过长,能使润滑油到达所需润滑部位即可,一般建议5-8秒。时间过长,只会造成油耗和发动机磨损大。

  ● 第五课:ABS与ESP

  有了ABS,驾车随心所欲?

  解读:这是明显夸大了ABS的作用。比如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过猛,汽车仍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侧滑,这是ABS所不能控制的。因此,驾驶员不能完全依赖ABS,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谨慎实现安全驾驶。

  


  ESC(ESP)系统别把它“神化”

  普及率:目前一般只有中高级车中才配有ESC(ESP)系统。“这车有ESP吗?”这个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中高级消费者购车时的关注焦点。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涉及严重人身伤害的车祸当中超过25%都是由汽车侧滑所引起,而当你的车上装配有电子稳定程序ESP,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ESP也称ESC,它的中文名字是“电子稳定程序”,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它的诞生,使得全世界单车事故降低34%,SUV的单车事故降低5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滑时,ESP能迅速识别车辆不稳定状态,并通过对制动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实施控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车辆滑动。ESP的执行器就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其实ESP就是帮驾驶员踩刹车,它可以辅助车辆在恶劣路面上不至于失控。

  使用误区:有了ESC(ESP),怎么“滑”都行?

  解答:这同样是“神化”了ESC(ESP)的作用。如果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以上,在湿滑的路面上就是再高级的车也照样侧滑。所以,不要把ESP神化,要以平常心对待。ESP的确能够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提供很大的帮助,但车子毕竟还是一部机器,是人在操控。真正的安全是掌握在驾驶者自己手中的。

  ● 第六课 轮胎使用误区

  误区一:轮胎气压越足越好

  现在的常用轮胎主要有两种:低压胎和真空胎。低压胎含有内胎,多用于普通汽车和摩托车;真空胎没有内胎,外胎兼起了内胎的作用,多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真空胎是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在1959年发明的,都是子午线轮胎结构,胎内壁紧贴一层内膜令车胎在高速运转时不易聚热,内膜有一层密封自粘层,轮胎受到钉予或尖锐物穿破后不易立即泄完气可使汽车继续行驶一段距离

  


  许多车主都有类似的经验,即轮胎气压不足时,明显感觉车开不动,会不自觉地加大油门,从而增加油耗。于是,这些车主认为,轮胎气压越高越好。

  专家分析:当轮胎气压过高时,胎面中间部分磨损加剧,不仅降低轮胎使用寿命,而且影响轮胎抓地性能。对充气胎而讲,只要在冷却情况下把轮胎充气至标准气压(即汽车制造商所要求的气压数值),使用数月都没有问题。

  误区二:温度升高后放气降压

  轮胎在装车使用后,随着热量上升,轮胎温度会升高,这就会使轮胎的充气压力比轮胎冷却情况下增大。有人担心轮胎气压增大会出现爆胎,自己放气减压。

  专家分析:在驾驶了一段时间后轮胎温度是不会继续升高的,因此气压也就不会继续增大。如果害怕气压增大出现爆胎风险而故意放气降压的话,会造成轮胎在行驶中的胎体变形增大,反而增加了油耗,影响轮胎寿命。

  在选择轮胎的时候,还要注意,千万不要把不同类型的轮胎混合使用,比如说把比较适合越野车使用的轮胎,和一般汽车的轮胎放在一起,或者把定向的跑车轮胎和一般的胎轮混合使用。专业的师傅则是通过轮胎上的那些标志来鉴别轮胎,汽车轮胎上都有一些突起的标志,标明轮胎的型号和性能,这些就是鉴别翻新轮胎的突破点

  误区三:听说宽胎好就换宽胎

  有些车主听人说,轮胎越宽越好,外出旅游换宽胎能获得更安全的驾驶。

  专家分析:这需要根据自己的驾驶爱好和使用条件来决定。对于喜爱体验高速运动操控性的车主来讲,值得使用宽胎,而对于大部分的自驾游车主来讲,还是比较关注油耗和驾驶舒适性的,因此建议不要使用宽胎而是使用有一定胎侧高度的舒适型轮胎。

  


  国外轿车轮胎的发展潮流是越来越多地使用大宽度、大内径和低扁平比的轮胎。而目前国产轿车采用较多的还是小宽度、小内径和高扁平比的轮胎。高扁平比的轮胎由于胎壁长,缓冲能力强,相对来说舒适性较高,但对路面的感觉较差,转弯时的侧向抵抗力弱。反之,低扁平比、大内径的轮胎,因胎壁较短,胎面宽阔。因此接地面积大,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

  误区四:为获得驾驶安全,特意将花纹沟深的轮胎或新胎放在前轴,花纹浅的轮胎放在后轴

  有些驾驶者认为,前轮是驱动轮和转向轮,为了驾驶安全故将新轮胎或磨损比较少的轮胎放在前轴,磨损比较多的轮胎放在后轴。

  


  专家分析:将磨损比较多的轮胎放在车辆后轴会大大增加雨天行车车辆转向过度的风险。因为磨损较多的轮胎排水能力比较弱,一旦出现车辆转向过度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横向花纹横向花纹共同特点是胎面横向连续,纵向断开,因而胎面横向刚度大,而纵向刚度小。故轮胎抗滑能力呈现出纵强而横弱,汽车以较高速度转向时,容易侧滑;轮胎滚动阻力也比较大,胎面磨损比较严重。这种型式花纹适合于在一般硬路面上、牵引力比较大的中型或重型货车使用。

  纵横兼有花纹

  这种花纹介于纵向花纹和横向花纹之间。在胎面中部一般具有曲折形的纵向花纹,而在接近胎肩的两边则制有横向花纹。这样一来,台面的纵横抗滑能力比较好。因此这种型式花纹的轮胎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泛,它既适用于不同的硬路面,也适宜和于轿车和货车。

  ● 第七课 实用的30项汽车保养知识

  1.读手册花点时间读司机手册,熟悉制造厂商的推荐。

  2.检查电池如果电池使用超过四年,它也许只能在温暖天气正常工作。

  3.避免陷入困境为预防万一迷路或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要始终使手机充满电,并带上一套跨接线或便携式电源组。但是不要在开车时使用手机。

  4.检查防冻液要每周检查防冻液位。如果液位总是降低而又没有发现外部泄漏,那么应该是发动机发生内部泄漏,必须检修以防止重大的发动机故障

  5.节省燃油避免不必要的紧急刹车和加速,这样每1升油可以多行驶0.85公里。

  6.更换为合成润滑油如果你现在使用的是传统润滑油,更换成美孚1号这样的合成润滑油,可提高汽车运行效率,更有效地保持发动机清洁,并防止有害的油泥堆积和积碳。

  7.让发动机空转在寒冷天气开车前让发动机空转几秒钟,保证发动机润滑油适当流动并进行润滑。

  8.检查气压检查轮胎气压并充气至制造厂推荐的压力;低轮胎气压会加速磨损并增加燃油消耗。如果轮胎总是跑气,可能是胎扎破了或充气阀坏了,必须进行修理。

  9.检查轮胎面如果轮胎磨损严重或不规则地磨损,可能表明车轮定位有问题或是前端部件已磨损。

  10.定期冲洗制动液汽车里的制动液会吸收湿气,这会腐蚀制动系统。防锁系统对腐蚀尤其敏感。最好每两年冲洗并更换制动液。

  11.调整发动机根据用户手册充分调整发动机。

  12.检查冷却剂颜色冷却剂变色表明其中的抑制剂耗尽了,而且发动机和散热器正在被侵蚀。

  13.疏通软管发动机过热有可能是软管堵塞或被箍得太紧造成的。每次换油时都要检查软管。

  14.检查刮水器检查风档刮水器有没有裂纹或者撕裂,并每年更换。

  15.清洁空气过滤每更换两次润滑油时就要检查一次空气过滤系统,防止有泄漏或损坏。

  16.检查皮带更换润滑油同时就检查一下,因为损坏的皮带会造成发动机性能降低或故障。

  17.重新校正悬架如果悬架未正确校正,新轮胎行驶几千英里就会磨损。

  18.检查车灯保证车灯清洁与工作正常,在仪表板杂物柜里放几个备用灯泡和保险丝。

  19.保养动力转向装置每月检查一次工作液,如果太少了,检查软管是否泄漏。

  20.修理刹车刹车需修理时千万不能拖延,这样很危险,并可能造成比大修整个制动系统更大的损失。

  21.修理漏气轮胎总是携带修理轮胎的工具,轮胎漏气时可以把它临时密封起来以便能赶到最近的修理厂。

  22.检验减震器上下弹动汽车然后开车来检查减震器。如果车辆的弹动并不停止,表明减震器已有磨损或是有泄漏。

  23.减轻负载在行李箱里只装必需物品,以节省燃油。

  24.更换滤油器每次更换润滑油时更换滤油器。

  25.打蜡定期给汽车打蜡可以保护汽车油漆不受污染和生锈。

  26.检查火花塞磨损的火花塞会浪费燃油并增加废气排放,所以要检查并在需要时更换。

  27.保持凉爽每年春季检查汽车的空调系统。

  28.监视催化转化器如果在停车时听到哨音或闻到臭鸡蛋味,废气催化剂可能被堵住了。催化剂堵住时开车会浪费燃油过量消耗润滑油并损坏发动机。

  29.检查传动液依照用户手册的指导每月检查传动液。按照要求加满。

  30.遵守限速您的生命和路上其他人的生命都值得你这样做。

  ● 第八课 油品混用危害发动机

  长期混用折损发动机寿命

  从技术角度来说,90号汽油最好不要与93号和97号混用,因为不同标号的汽油添加剂和化学成分都不一样,所以不同标号的汽油混用对车肯定有害处,而如果车主长期频繁混用油品,对车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

  


  对于每辆车的发动机来说,都有其相符合的标号油。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的压缩比越高,所要求油的标号就越高,发动机的点火控制系统会根据不同标号的汽油而设定点火时间,一经设置就会保持这个参数不变,如果以前用93号油,后来用90号油,那么在使用初期,发动机将会延续使用93号汽油的点火时间,这样就很容易使发动机出现爆震。因此,最好不要长期将不同标号的汽油混用。

  因为90号汽油是低标号油,如果长时间将其添加在原来使用高标号汽油的车中,就会导致汽缸温度升高,燃烧不充分,输出功率下降,发动机会出现爆震现象,发动机将受到严重损坏,同时也会导致汽车在行驶时动力不足。其次,是车内的油路会受到污染,这就会影响汽车的点火系统、喷油嘴及火花嘴的使用寿命,使车辆的大修时间提前。

  也有很多车主,过于爱惜汽车,盲目去选择过高标号的汽油,将93号汽油和97号汽油混用,虽然这两者的化学成分,提炼程度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抗爆震性也比较强,但长时间混用容易导致汽缸积炭,会影响车辆的点火时间,长此以往,同样会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以提醒车主,尽量按照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标号油,不要给爱车随意混用油品。

  偶尔混用对车没有太大影响,如果车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混用了不同标号的汽油,是否会对车造成严重危害?

  混用不同标号的汽油短期对汽车本身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动力不平稳的情况,可以检查一下油路,只要是短期给车添加了正规的低油品,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文/汽车之家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