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it be歌曲寓意: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没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32:35

                 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没落

题目有点大,看起来挺吓人,其实没想做大文章。前不久在“798”参加一个活动,听说过“798”的人应该知道,那个地方的活动一般都与艺术有关,尤其是与所谓“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有关。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清楚“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或者它们有什么差别。由于历史进步论的影响,凡是带有“现代”之类字样的东西,往往等同于先进,等同于历史的方向和价值。在我看来,这无疑是资本势力掌握话语权之后最成功的愚民成果。


    在“798”参加的活动主要嘉宾是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彭峰,他是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这个活动就是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的展品内容部分地在798恢复,让中国观众也能观摩、感受被西方人接受的“现代艺术”或“当代艺术”。先简单介绍一下主要展品:白色的空旷展厅里,两边的墙上有黑白的秋荷绘画,是典型的中国水墨画,取名《高秋图》,画家名叫潘公凯,中央美院院长。仅从国画技艺上说,画得不错。曾经茂盛、纯洁的荷塘,在秋风秋雨中已显枯败萎靡,荷花已不见,莲蓬无人采。墨色之中还能看到荷塘中玩情调的石头之类,一副秋荷残败凋零的景象。展厅中的这幅水墨画尺寸很大,分布在两面墙上,是喷绘,不是原件。布展的位置大约与人站立同高,但展厅的墙更高,所以水墨画只占据了白墙的下半部。但这并不是这个“艺术品”的全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在展厅四壁白色的墙上,有投影打出动态的效果。墙壁的最高处,看得出是一排排英文印刷字母组成的文章,文章在横向移动。白色展厅总体灯光较暗,投影打出的文章和字母显得更白。往下几行,字母开始随机脱离文章的队列,如自由落体般坠落,因而在整个展厅的墙壁上形成雪花飘飘的效果。所以,进入展厅的总体感觉是白色的世界,漫天雪花,荷塘已是一片残败景象。现代艺术比古典艺术复杂,它的整个展厅是一件艺术品,而非水墨画那样单独的艺术品。当白墙上的英文字母雪花飘落,通过投影技术,观众会看到:英文字母飘落的假想雪花有些落在残败的荷叶、莲蓬、石头上,形成了积雪,有些直接落到地上(可以理解为水面)。但是,如果观众看得时间长一点还会发现,落在落叶上的积雪,过了一会融化了,消失了,但再过一会,又会形成新的积雪。然而,这还不是这件“艺术品”的全部。


    白墙上飘舞的雪花来自那篇英文文章的字母。这篇英文文章的作者恰恰又是白墙上的水墨画《高秋图》的创作者潘公凯。此文是潘公凯先生多年前用英文发表的,文章的意思是说,西方现代艺术已经走到头了,走不下去了。当然,这件“艺术品”还有很多其他元素,一一介绍意义也不大。仅这几项已足以提出它的问题,或者引发人们的“艺术想象”了——是西方现代艺术造成中国传统艺术的衰败吗?中国传统艺术真的彻底衰败了吗?西方现代艺术的雪花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是有影响还是没影响?当西方现代艺术走到头了,如文章碎裂为雪花,对于中国来说,它是否真的就像流水一样转眼逝去,还是润物无声呢?中国传统艺术在此严寒下还能重新繁荣吗?西方现代艺术走到头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新的艺术形式?它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里都是疑问句,都是问号。这件艺术品力图以这种方式引导观众思考艺术家自己的思考的问题,或者是艺术家想让观众思考的问题。有没有答案,那都无所谓。


    展厅中央放了几十把椅子,听众围坐一起,由彭峰先生介绍这件“艺术品”在威尼斯展出时的状况。不一会,我发现听众纷纷起立离开,当然原因各种各样。有一个观众我认识,后来问了一下,她说展厅里太冷了,坐不住。其他听众为何离开我也不做猜测,但我想说,艺术家关心的上述那些问题:西方艺术、传统艺术、谁影响谁、以前怎样、未来怎样等等问题,其实是非常无聊的问题。这种问题只对某些艺术家或者艺术理论家有价值。对于那些只想欣赏艺术品的普通观众来说,这种问题意义不大,当西方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等等概念在观众的头脑里常常搞不清的时候,上述问题对于观众的枯燥乏味程度甚于无字天书。观众来参观艺术品,难道是要搞清这些问题?观众如果搞清了,要你们所谓“艺术家”干嘛?你们艺术家自己也没搞清这些问题,故作高深地刁难观众,又想干嘛?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如果只有这样在哲学层面、历史层面、艺术史层面的交流,那么,这种艺术注定将成为“小小众”艺术。所以,普通人不懂、不理解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就很正常,也是必然。因此,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中的绝大部分会被历史淘汰、抛弃也是必然。如今掏钱购买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以求保值、升值的,基本上都是傻瓜。因为你根本不懂,大众也不懂,那些不知所云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其实不过是一堆垃圾。当然,现代社会的纸币、金钱也是垃圾,两者只不过在玩“谁更垃圾”的比赛。


    但是,现代社会的很多观众或者说中产阶级恰恰有很多人被这种艺术形式唬住了,他们不敢说这种艺术没什么意义,他们只敢承认自己不怎么懂,他们在舆论话语权的攻势下,对艺术解释的权威表现了一种臣服的姿态,这正是艺术资本家需要的姿态:你们都听我的!专家的权威与所谓民主在这里也形成了微妙的转换,民众甘愿听命于高高在上的专家。虽然现场的很多民众只是参观,并未掏钱,也没什么损失。但是,最终,总有人为专家散布的迷雾而掏钱。那些因好奇而围观的民众,不过是艺术垄断者利用专制和独裁话语权,胁迫缺乏真正艺术品位的中产阶级时所利用的道具。在发财第一的资本主义环境中,不懂装懂、附庸风雅的中产阶级从来都是真假艺术品所瞄准的潜在市场。西方现代艺术确实如潘公凯先生所言,已经走到尽头了,但它的出路并非是从现代走向当代,而是应在任何时候都走向民众。以收藏为目的的艺术品,是本末倒置。艺术品是因为民众喜欢才有收藏价值,而非因为灌输了收藏意义而假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