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一中张波:[欧洲美术]⒆欧洲远古美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12:35
古希腊雕塑希腊艺术是在克里特和迈锡尼艺术进入停顿期以后,开始慢慢崛起的。而它一开始的停顿期是荷马时期。古希腊历史经历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四个时期。下列的雕刻在荷马时期只有一些小雕像,没有什么大作品,希腊雕塑的真正序幕是古风时期开始的,古希腊雕刻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体雕刻也在古风时期奠定基础。古风时期的雕刻比较幼稚和原始,粗糙、生硬的人物形象甚至比埃及雕刻更呆板和僵硬。在科林斯附近的特奈亚村出土的三件青年男子的雕像,直立、呆板,遵循正面律的埃及程式。显然,希腊艺术家是模仿着埃及人来制作雕像的。但有一处明显的不同,那男子的膝盖雕得复杂而怪异,很明显,艺术家发现人的膝盖远不像埃及雕像那么简单,简单的就如同半个圆球。艺术家观察人的膝盖,并力图做得接近原型。但因为是刚开始,粗糙而不完善的手法使那个膝盖做得还不如埃及人的自然。尽管不自然,但这是一个伟大的起步,真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一旦开始,是不可遏止的。希腊人开始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并力图模仿它。埃及人是按照一个现成的公式去表现人体,希腊人则按照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去再现人体。于是有的人发现了怎样雕凿人的躯干;有的人发现两脚一前一后姿态更生动;有的人发现人的脸并不是一律板着的,只要两个嘴角稍稍地跷起,便产生了微笑。这种笑很不自然,人们称其为“古风式的微笑”。尽管这种笑有点不自然和尴尬,然而这是一条新的路,一条使艺术向前推进的路。在这种点滴的发现和积累中,希腊艺术迅速地向前发展。 希腊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中的实实在在的人体,古风时期那种呈圆柱状的直立的、几乎是几何图形组合的雕像开始变得自然而写实了。古风时期晚期的雕刻《拉斯帕的骑士》很能看出这种趋势。雕像刻一骑在马上的青年战士,螺旋式的头发、古风式的微笑,躯干仍有圆柱式的趋势,人成直角,显得很不自然。但艺术家表现肌肉变化的意图非常明晰,尤其是腹部,艺术家着意刻画那6块绷紧的腹肌,但因为是刚开始,他不知道如何联接这6块肌肉和边上的组织,他只是在6块腹肌周围划了一道线,这就使这6块肌肉如同被划了一刀,显得很别扭。尽管不自然,尽管有点拙劣,但按视觉印象刻画对象,如实描画对象的写实性艺术开始上路,一旦上路,便无法回头。古风时期的雕像大多是青年的全身雕像。男子都是裸体的,女像多着衣,男子雕像称“库罗斯”,“小伙子”的意思,女像称“科拉”。有一尊古风时期的“科拉”雕像,含蓄的微笑自然生动而妩媚动人,身上的毛衣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塑造,富于变化而有质地感。华贵的全身装束古朴沉稳、协调得体。与《拉斯帕的骑士》相比,雕刻技巧大大提高了。从古风时期开始,希腊已经用雕刻装饰建筑物。受激娜岛上的雅典娜神庙,它山墙上雕刻是古风时期最珍贵的建筑装饰。《射箭者》是留存下来的这堵山墙雕刻的一部分。一个几近圆雕的跪射战士形象,描述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身体仍呈圆柱状,拉弓的手臂和跪着的腿仍保持着与地面的平行,与躯干呈直角构图,嘴上仍留着些许古风式的微笑。然而雕像所表现的手臂和大腿的肌肉饱满、紧张,各部分的比例结构肯定而准确。我们在这儿看到希腊人凭着眼睛观察对象,模仿塑造想象的技巧已经大大地提高了。 在希腊艺术的鼎盛时期到来之前,有一个过渡时期,一个由古风时期向古典时期变换的过渡期。由于战争,由于抵抗波斯帝国入侵和保卫祖国的战争,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题材是这个时期雕塑的主题。与此相应,这个时期的雕塑则出现一种严谨的风格。这种风格开始摆脱古风的古拙及活泼爽朗,而力求表现肃穆和雄伟的气概。这种风格明显表现出向古典盛期“高贵的单纯”和“肃穆的伟大”的造型准则过渡的趋势。匀称的比例、准确的结构、形体明确的“团块”结构,均明显地表现出技巧的成熟。这个时期最珍贵的青铜雕像有两座,《德尔菲的驭者》和《波塞东像》。《德尔菲的驭者》是仅存的十几尊古希腊雕塑原作之一。是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的废墟中出土的。出土的时候,驾车的青年战士形象完整,马车则已丧失殆尽,仅剩残片而无法修复了。战士形象真人大小,高1.80米。短袖长袍,手拉缰绳,眼睛是镶嵌的。形象庄严肃穆,表现出“严谨”的风格。整个人像分6块铸造,然后拼接而成,工艺和冶铸技术高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解剖、衣褶、形体均非常逼真。另一尊《波塞东像》出土于1928年,是一座十分完整的青铜像,只是镶嵌的两个眼球丢失了。雕像高2.08米,是一个投掷三叉戟的战士形象。战士两臂平伸,形成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与躯干垂直。右手握一支三叉戟,叉开的两腿平稳地支撑着身体,成三角形构图。古典主义美术追求平稳,认为正三角形是最理想的构图形式。战士的左脚脚跟着地,脚尖微微翘起,右脚则脚尖着地,给人的感觉是中心由右脚向左脚移动,一种含蓄的动感在稳定的三角形中隐隐现出。古典主义对“静穆的伟大”的追求已经在这个雕像中形成。 这尊波塞东像人体塑造的完美技巧,连当代雕塑家也嗟叹不已,要知道那时的古希腊人并没有关于解剖的详尽知识,他们只是凭眼睛观察,靠模仿达到如此程度,真是很了不起的杰作。 《波塞东像》两米多高,立在高高的雕像座上更是气势雄伟,肃穆而有力量。那么古希腊雕塑家是怎样达到这种境界的呢?当我们从正面看这座雕像的时候便会发现,雕像的头部呈90度侧面,雕像的上身胸廓是完全正面的,而下肢的左腿又呈90度的正侧面,而伸展的两臂也都展示特征明显的侧面,于是一个人的每一个部分都展示其最具特征的角度---埃及人的“从最具特征的角度”表现事物的法则仍然支配着这座雕像的形式构成。我们不难看到正是希腊人严格遵循埃及的古老规则,同时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对象,刻画每一局部和细节,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才使希腊艺术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对之肃然起敬。

《波塞东像》出土于1928年,是一座十分完整的青铜像。雕像高2.08米,是一个投掷三叉戟的战士形象。战士两臂平伸,形成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与躯干垂直。右手握一支三叉戟,叉开的两腿平稳地支撑着身体,成三角形构图。 说到这里,我们该对埃及艺术之于西方艺术发展的伟大意义有所感知与了解了。正是在埃及艺术的陈规上,希腊人注入了新的内容,于是,新的生命萌发了,希腊艺术的鼎盛时期到来了。希腊人在古典时期,形成了艺术史上最典范的风格——古典主义风格。而古希腊人提出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两句话,则是把握古典主义风格的最好的钥匙。追求单纯,不要繁复,但这种单纯不是简单、不是粗糙,而是高贵的;追求稳定和静止,不要太多动感,太多的花哨,但这种稳定不是死板、僵硬,而是伟大的。希腊的古典时期是古希腊雕塑发展的顶峰,也是这种古典主义风格最成熟和最兴盛的时期。古典盛期第一位伟大的雕塑家是米隆,他的代表作是《掷铁饼者》。遗憾的是原作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

《掷铁饼者》古希腊   米隆表现了古典盛期希腊雕塑已经达到的完美程度。运动员扔铁饼的动作,转折有致,运动的力度和张力都达到饱和点。动作塑造得如此可信,以至有的运动员从这件雕像上去研究掷铁饼的技巧。 《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典盛期希腊雕塑已经达到的完美程度。运动员扔掷铁饼的动作,转折有致,运动的力度和张力都达到饱和点。动作塑造得如此可信,以至有的运动员从这件雕像上去研究掷铁饼的技巧。然而这件作品的意义不止于此,它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埃及艺术风格在希腊古典盛期艺术中的影响。当我们面对雕像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正面的胸廓,而运动员的双腿和双肩却自然地取正侧面的位置。这里,埃及艺术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巨大力量,它的迁延不息的生命力。“从最具特征的角度表现事物”,这一埃及艺术的古老公式,造成了埃及雕塑的僵硬死板的拼凑效果,仍然是这一公式,却造就了米隆雕塑中充分舒展的人物动态。米隆的雕塑是以真实的人为模特儿,让模特儿按埃及的规则做一个掷铁饼的姿势,米隆是看着真实的模特儿,来塑造他的运动员雕像的。于是雕像既展示了人体每部分的最具特征的角度,同时又真实、逼真地展示每一活生生的细节。米隆是希腊雕塑中获得生动表现力的第一人,是古典时期艺术的开创者。把古希腊雕塑艺术推向新高峰的则是雅典最伟大的雕塑家菲狄亚斯。能确实考证是他亲手制作的作品几乎没有,但作为雅典一切伟大建筑物的雕刻总监、巴特农神庙的总设计师和监督人,他的艺术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在他领导主持下所成就的艺术业绩和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是永远令后人瞩目的。据文献记载,菲狄亚斯曾亲手制作了雅典卫城10米高的雅典娜像,巴特农神庙的雅典娜像和和列姆诺斯岛的雅典娜像,在雅典卫城还有一尊10米高的宙斯神像也是菲狄亚斯所制作。我们看雅典卫城的雅典娜像,虽是罗马的模制品,但雅典娜全身披挂,手执长矛的形象庄严肃穆,显示了崇高雅典的古典主义风格。  真正体现菲狄亚斯的风格和技巧的,是现在仍存世的巴特农神庙东山墙的浮雕。浮雕描写雅典娜诞生的情景,众神按山墙的三角形依次排列:太阳神、酒神、谷物女神、彩虹女神、命运女神,直到月神。其中的《命运三女神》浮雕保存至今。三个女子形体优美娴静地倚坐着,虽然头部均已无存,但那或坐或倚的优美姿势沉着、动人。用大理石雕就衣纹轻薄细柔,确有丝绸的质感。衣褶下面充分显现了健美的人体结构:丰满的胸部,结实的大腿,柔软的腹部。这件雕塑虽无法考证确是菲狄亚斯所为,但确实是在菲狄亚斯主持下雕就的。面对这样的作品,哪怕仅仅是照片,你都不得不叹服菲狄亚斯的伟大成就。还有一位与菲狄亚斯齐名的青铜雕像——波利克莱妥斯。他只做青铜雕像,作品很多,但青铜像比较轻容易搬动,又易在战争时代被熔制成枪炮子弹,致使他的作品一件也未留下。仅留大理石模制品可供鉴赏。

 

 

《命运三女神》 希腊   三个女子形体优美娴静地倚坐着,虽然头部均已无存,但那或坐或倚的优美姿势沉着、动人。 波利克莱妥斯偏重塑造运动员、竞技员的形象。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还突出表现在理论上。他从数的关系、从比例的角度研究雕塑。美术史上称他为创造数的比例的雕塑家。一开始制作人像的时候,最不易把握的是大小比例,不是把头做大了,就是做小了。波利克莱妥斯首先提出了用人头做标准的办法,他提出了头与身高为1:7的比例关系。波利克莱妥斯还发现以前的雕像之所以做得呆板,是因为把人的重心平均地落在两只脚上。如果把整个雕像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让另一只脚完全放松,这就调整了动势。一只脚显得更有力,而另一只脚则舒展自如,这就有了紧张与松弛的对比,就有了节奏,雕像便会生动起来。与此相应,为了保持平衡稳定,波利克莱妥斯提出,如果用力的是右脚,那么拿东西的应为左手,脚与手的对角呼应,能保持雕像的稳定。波利克莱妥斯做了雕像《荷枪者》来作为他的理论的佐证,荷枪的战士左脚用力,右手抗着枪,生动而又稳定。他的代表作《束发带的运动员》也是这些法式的范例。波利克莱妥斯的这些贡献在今天看来似乎微不足道,是雕塑家们人人皆知的,但他但是提出的这些法则大大地促进了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以后的雕塑家们都是遵循这些法则来雕塑形象。获得生动效果的,直到19世纪罗丹的雕塑,我们仍能看到这种迁延着的影响。米隆、菲狄亚斯和波利克莱妥斯是希腊古典时期前期的雕塑大师,他们为神庙制作那些庄严雄伟的神像,宙斯和波塞东,雅典娜和阿波罗。他们创造了崇高的风格,塑造了崇高、庄重、典雅、完整的形象。 然而, 随着古希腊从公元前520年到前420年的一个世纪社会转型,艺术也由原来的“崇高的风格”转为“优美的样式”了。原来的那种崇高的英雄气概和雄健有力的风格被追求个性化、温柔秀美的风格所取代。艺术更世俗化更具人情味。人们更多地塑造和平女神、爱神、美神和酒神,亲切、美好、更趋女性化的形象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个时期的雕塑家也有三位伟大的代表:波拉克西特列斯、史柯柏斯和利西普斯。 波拉克西特列斯是哪个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他的作品妩媚悦目,他的作品的魅力使他闻名于世。1877年德国考古学家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的旧址出土了一件大理石原作《赫耳墨斯像》,这是波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雕像描述神使赫耳墨斯护送宙斯的私生子、酒神狄奥尼索斯远行的情景。

《赫耳墨斯像》1877年德国考古学家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的旧址出土了一件大理石原作《赫耳墨斯像》,这是波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雕像描述神使赫耳墨斯护送宙斯的私生子、酒神狄奥尼索斯远行的情景。 路上走累了,赫耳墨斯抱着小酒神,靠在路边的树桩上休息。赫耳墨斯的形象严格遵循波利克莱妥斯的法则:重心落在右脚上,对应的左手抱着小酒神。但是,以前的雕塑尽管两推有张驰的节奏,但人基本上仍是直立的,而这里赫耳墨斯的形象由头、躯干、下肢的三个转折出现了S形的曲线形式,再加上大理石塑造的人形,经过打磨后,现出皮肤的柔韧润泽的感觉。《赫耳墨斯像》一扫以前男人体强壮雄健的风格而更趋女人化了。以前的女性雕塑都是着衣的,在波拉克西特列斯手上,开始出现女性裸体的圆雕。他受委托制作阿芙罗蒂特雕像。他做了两尊,一尊着衣,一尊裸体。委托他创作的科司岛人没敢要裸体的,挑了着衣的,那尊裸体的女神雕像被克尼多斯岛的人买走了。消息传出去,说在克尼多斯岛上有一尊裸体的阿芙罗蒂特雕像,特别美丽,于是,人们乘船渡海来观赏它。据说当时克尼多斯岛人欠了科特斯王一大笔债,科特斯王愿取消巨大债务来换取美神雕像,而克尼多斯岛人宁肯背债,也不愿意付出雕像。这个故事更让人想目睹美神像的美丽,古罗马的批评家说:她是这样的美丽,以致克尼多斯的其他雕像都黯然失色而被人们忘记了。这就是波拉克西特列斯惊世骇俗的作品《克尼多斯的阿芙罗蒂特》。波拉克西特列斯不仅开创了女性裸体雕像的历史,他的优美动人、充满生活气息的雕像更显示了希腊雕塑所取得的伟大进步。在这里,雕塑的生硬痕迹一扫而光。波拉克西特列斯已经清楚地理解身体的活动,准确小心地表示身体的连接部位,同时仍严格地保持雕像的对称、匀整、典雅和美丽。这样的境界是在规范的程式化的形象和具体真实形象之间取得的巧妙平衡。希腊的雕塑家在古老的规范里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生命。 史柯柏斯与波拉克西特列斯不同,他的作品表现的是希腊人生活中痛苦的一面。史柯柏斯的《希腊人与亚马逊人之战》,是表现希腊人与英勇善战的女人过亚马逊人战斗的情景。穿裙服的亚马逊人站着,高举刀剑,战败的希腊战士跪蹲在地上,举着盾牌抵挡着,展开的两臂形成画面的对角线,一站一跪,一高一低,大起大落的紧张、激动的场面,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古典时期最后一位重要雕刻家是利西普斯,他有一件代表作《刮汗污的运动员》。在这件重要的作品中,利西普斯提出了新的人体比例:1:8。这个比例使他的雕像身材修长,头略显小,虽然这个比例还不够准确,但却修正了波利克莱妥斯的标准。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左右修正之中,慢慢地接近准确。《刮汗污的运动员》已经在人体的塑造上表现鲜明的体积感,同时它被认为是希腊雕刻中第一尊真正的圆雕。以往的雕塑虽然完美,但往往只有某一个侧面是最好的,而这个雕像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完美无缺。它为希腊艺术登上最高境界,为《米洛的阿芙罗蒂特》这样杰作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刮汗污的运动员》 希腊  利西普斯 在这件重要的作品中,利西普斯提出了新的人体比例:1:8。这个比例使雕像身材修长,头略显小,虽然这个比例还不够准确,但却修正了波利克莱妥斯的标准。 公元前334年开始的希腊化时期,是充满了不安、痛苦、激情和生死搏斗的时代。雕塑艺术开始远离那种理想主义的古典美,而开始表现现实生活的题材,开始追求艺术技巧的表现。人类的欢笑、苦难、激情和痛苦成为艺术表现的主题,艺术的主角也不只是健美的青年男女了,老人、孩子甚至醉汉、流浪者都成了艺术表现的主角。 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的风格也呈现相互多样化的局面。《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的阿芙罗蒂特》是接近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诸神与巨人之战》和《拉奥孔》则是表现生死搏斗的时代精神和悲剧风格的典范。《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法国考古队于1863年4 月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上发现的一件原作。出土时已成碎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成了现在的样子,但仍然缺少头和手臂。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希腊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法国考古队于1863年4月在爱琴海北部萨莫色雷斯岛上发现的一件原作。出土时已成碎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成了现在的样子,但仍然缺少头和手臂。 雕像站在西面大海边的悬崖上,脚下原是一艘船,从侧面看,呈钝三角形,有一种前倾的态势,宛若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女神身上翻飞的衣褶,翅膀那错落有致的羽毛,变化、生动而极有分寸。雕像把古典主义的典雅和含蓄推到了极致。怪不得卢浮宫将这件作品看成是自己三件“镇馆之宝”之一。卢浮宫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也是希腊化时期的杰作:《米洛的阿芙罗蒂特》,即我们平常说的断臂的维纳斯,是众人皆知的世界名作,这件雕塑因出土于米洛岛而得名。这是一件经典的古典风格的杰作,古典主义所追求的是高贵、典雅的崇高的感觉,《米洛的阿芙罗蒂特》神态自若,婷婷而立,犹如一座纪念碑,给人以庄重之感。何止是庄重,她同时又给人亲切和柔美的感觉,所谓“庄重的妩媚”。那么,她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雕像做成全裸的女人体,那将呈现菱形的构图,跨部最宽,跨部之下,两腿越往下越细,缺少稳定感。古典主义认为三角形的构图才是最稳定最完美的。我们看雕塑下半身用一块极有表现力的衣褶裹住双腿,增加了雕像下半部的分量,而雕像上半身的袒露,则造成轻巧之感。这两者巧妙地构成了上轻下重的正三角形的造型。另外,当我们从正面看这座雕像时,她的右边是一条垂直的切线,而她的左边,则由头部、肩部和腰部形成一条多边的曲线。直线造成稳定感,曲线则产生动感。直线与曲线的融会,产生寓动于静的效果,产生起伏变化的节奏感,“庄重的妩媚”之古典主义风范由此而生。 一件伟大的作品,往往通过它完美的形式结构来表现丰满崇高的人性与人格。屠格涅夫曾称赞《米洛的阿芙罗蒂特》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半裸体的女性雕像,健康、大方,充满活力。没有柔媚,没有肉感,优美坦荡而自尊的神情里透出庄重和雄伟。她既不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也不做别人的奴隶卑躬屈膝。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句也许是其极好的写照: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别恩也不受人压制的人。”《米洛的阿芙罗蒂特》那含蓄而隽永的美感,超越了一切感官的美,达到了古典主义理想美的最高境界,几乎使其他一切人体艺术相形见绌。而希腊化时期的《帕加马祭坛》,则完全没有古典主义的和谐和典雅,壮观的浮雕画面展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它是帕加马县的宙斯祭坛,祭坛四周饰以高2米,长130米的饰带浮雕,表现诸神与巨人的战斗。凶猛激烈的战斗中,狂乱剧烈的动作和颤动飘飞的衣饰交错在一起,被诸神打倒、跪在地上的巨人,瞪着痛苦、惊恐的眼睛。激战的场面中,狂暴的人群似乎正向祭坛的台阶涌去。希腊化时期的艺术追求这种强烈的动人场面,而它也确实有着动人的力量。古希腊雕塑的最后一件力作是《拉奥孔》。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的祭司。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久攻不下,设下木马计以破城。拉奥孔为保卫特洛伊城,告戒特洛伊人不能拉木马进城,谁知他违背了雅典娜让希腊人攻下特洛伊城的旨意,雅典娜命令两条巨蟒将拉奥孔父子缠死。

《拉奥孔》  希腊这是一座群像,父子三人与巨蟒缠绕一起垂死挣扎。雕像呈三角形构图,上轻下重,非常稳定。 这是一座群像,父子三人与巨蟒缠绕一起,垂死挣扎。雕像呈三角形构图,上轻下重,非常稳定。然而在雕像内部,拉奥孔扭曲、倾斜的身体,两个儿子即将倒伏的动态,两条巨蟒往复盘绕的韧性,使雕像内部充满了不安和紧张。从单人的圆雕到多人的群雕,这已经是古希腊的重大发展。而人物夸张的动态,巨蟒的律动和人物肢体交错纠缠的强烈节奏,人物表情的痛苦,外静内动的构图形式,都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 拉奥孔是垂死的,垂死的人是极端痛苦、极端丑陋的。而我们看到的拉奥孔的那张脸仍然是那样匀称和俊美。德国著名诗人兼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一书指出:身体痛苦的情况下激烈的形体扭曲与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而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痛苦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美,是希腊艺术家的第一戒律,即使表现死亡,也要为表现美留下充分的余地。在这里,我们看到美的艺术观在希腊艺术家这里真正形成了。《拉奥孔》是这种艺术观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