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门前鉴赏:高二文化生活第一 二单元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5:46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 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    ②市民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    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①③    B.②⑧    C.①④    D.①②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了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逐渐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提高人民素质,抵御文化侵略     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他们的观点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  

 B.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D.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1.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所以有“吃在广州”之说。但“吃在广州”并不代表在广东排斥其它菜式,相反,在广东各式菜系的酒楼和带有异国风情的餐馆随处可见。广东饮食文化的特点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

③既要认可本民族文化,又要理解其它民族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蕴含丰富文化的商品交换活动         ②人口迁徙

③大众传媒                           ④举办奥运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若请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较合适的理论视角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这指的是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古为今用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都是精粹,我们应该继承发展

17.广州亚热带的地理位置、湿热的气候条件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喝凉茶习

惯,使凉茶成为广州人生活必需品,街头凉茶店逐渐形成发展为广州的茶文化,说明

A.文化来源于文化创新             B.文化产生于社会实践

C.文化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         D.文化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8.对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一曲富含现代音乐元素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红遍全国。而这首灵感源自童谣的歌曲是用中国古代宫、商、角、徵、羽五调式谱写,“歌曲中流淌的全是中国DNA”。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优秀文化具有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    D.文化创新必须实现传统和现代的融合

20.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中国画卷形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和谐地结合起来。这一“中西合璧”体现了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与博采众长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与融合创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从远古到现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颂《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四大发明”到“辉煌时代”...凸显“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潜移默化,持久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B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异彩纷呈、一脉相传    D.薪火相传的继承性

   

二.非选择题

1.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2.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10分)

 

 

 

 

 

 

 

3.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答案

1—5 DCDDB     6---10 CBBDC      11—15CDADB      16—20 BBDDB

21—22  AB

【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答案】①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 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  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