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口语五级相当:《咬文嚼字》公布今年10大语文差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7:52
昨天,“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公布了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11年许多社会新闻事件中的语文差错非常引人关注。

  故宫“撼”事,位列“十大语文差错”榜首。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王敏说:“‘捍’误为‘撼’,这错不容易出现,但因一些后续原因,这一语文差错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大。”

  位居第二位的是“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王敏说,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是《咬文嚼字》今年比较关注的对象。在这部影片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都应作“光復”。

  2011年正值辛亥百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有一个老问题,在今年就显得突出了。”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此外,其他七个位列“十大语文差错”的包括:

  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其中的“合拢”应作“合龙”。

  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铊”。这是一个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媒体在报道日本核电站时,有的用“泄露”,有的用“泄漏”,前者是用错了的。

  媒体上容易误用的一个称谓是:村长。按照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

  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