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 away和right now:举起?然后放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48:59

举起然后放下

   最有权势的人,往往最不自由。他们的生命中有着太多的负累: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一层层地压将下来,压垮了身体,压垮了生命。

专栏/王育琨

  企业家,尤其是那些成功企业家,荣誉、秘籍、成功、果断、进取等光环加身,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让他们陷入孤独与落寞的漩涡之中。

  最有权势的人,往往最不自由。他们的生命中有着太多的负累: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一层层地压将下来,压垮了身体,压垮了生命。

  甲胄裹身

  想起《盔甲骑士》那部探索生命本质的钻石般的杰作。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坚毅勇敢的骑士,他铲除恶龙、拯救危困中的公主、备受世人推崇。为此,国王赏赐他一套闪亮的盔甲。这套盔甲是用一种非常稀有、和太阳一样闪亮的金属制成的。骑士非常喜欢穿上盔甲,他渐渐习惯了人们的惊异与赞扬,习惯了盔甲带来的力量与安全感,习惯了盔甲所散发的神秘与光芒,习惯了盔甲塑造的另一个自我——那个可以随时躲避世人包括妻儿的自我……直到有一天,因为3年看不到他的真面目,他的爱妻要带着儿子离他而去,骑士才意识到脱下盔甲的紧迫性。随之而来的问题比想象中还严重。由于盔甲已经生锈,他请大力铁匠用斧子砍他的盔甲,结果盔甲变形了,致使骑士无法正常睡眠,也不能正常进食,甚至不能正常喝水。他的生命受到了空前的威胁。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家门。这一回,他不是去拯救公主或世人,而是为自己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救赎。

  骑士的难题,与我们那些正在经受磨难的企业家的命运何其相似!

  企业家,尤其是那些成功企业家,荣誉、秘籍、成功、果断、进取等光环加身,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落入了孤独与落寞的漩涡之中。

  一如山上的树,站在高处的企业家们,越是寻求升到高处,它的根就越挣扎向下,向地下,向黑暗,向深处。他们不像常人,可以随意向人诉说苦闷,小心翼翼或大大咧咧地化解掉任何一点儿危险。他们只能靠自己消化,很少有人可以为之缓解或分担。久而久之,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袭来,形成他们怀疑一切人的心理机制。他们没有倾诉对象。于是,他们纷纷穿上盔甲,或日夜由生猛的保镖护卫,或一味将繁杂的业务缠于一身,或进入不知为谁忙乱的泥沼,或干脆就患上抑郁症,陷入深深的生存危机之中……

  企业家艰难攀登上了众人向往的风光无限的峰顶,还没来得及陶醉喜悦,旋即被那里冰刀一样的寒冷、稀薄的空气、不见底的悬崖等窘境所迫,于是便想走下山来。可是,他们却找不到插足的地方。而且,他们原来上山时住过的客栈此时已经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地。

  有两股势力汇合,正在扼杀着中国最可宝贵的资源:企业家精神。一是畸形的市场环境让中国的企业经营者产生了普遍的倦怠和逃避,二是公司日益增强的官僚体制正在扼杀企业家精神。

  稻盛和夫是个早早就放下盔甲的人。他把做企业变成一个他修炼的直心道场。如何以稻盛哲学缘起之法,重塑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如何让每个企业家信自己的心,看上去是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涵盖着所有你能够遇到的难题。

  勇敢进入“沉默之堡”

  盔甲骑士要想自我救赎,所过的第一关就是聆听自我的“沉默之堡”。那是一座全然寂静的城堡,甚至连壁炉里的火,都不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只是无声无息地烧着。骑士必须一个人通过一间比一间狭小的房间。起初骑士不习惯,大呼小叫地给自己壮胆,渐渐地他发现了“沉默之堡”的真实用意:当一个人安静独处时,要认真地去聆听周围,去聆听自己的内心。

  悟透了这个道理,骑士不再去想任何事情,也没有再和自己说话,他静静地坐着,倾听寂静。在这个坟墓般的房间里,他感受到自己的痛苦和孤独。很快,他意识到了妻子的痛苦和孤独———这么多年来,他逼她住在另一座“沉默之堡”里。于是,他开始号啕大哭。骑士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不过,眼泪从他的面盔里奔涌而出。头盔被泪水消融了,密封的墙上也出现一扇门,骑士穿越了“沉默之堡”。

  企业家也需要这样一个沉默之堡。企业家们关闭视野,专注于一端,以致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当年贸易被说成是“投机倒把”和“资本主义尾巴”,许多企业家怀着悲壮的心情,像一些地下工作者,默默地头拱地往前走,终于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会集。当年他们破冰的壮举,至今仍有许多事情说不清楚。

  柳传志也曾经走私倒卖过电器。他用身陷沼泽地的无奈,诉说着那个年代的“原罪”或尴尬。确实,从当时既定的政策和资源来看,没有什么是合法的。正是有这么一批人以身拭法,一个个先驱或先烈倒下去,才有了今天经济的格局。

  当这种在特定条件下的创造力被公众不合时宜地夸大后,企业家自我限制的边界和敬畏就不断被打破。慢慢地,他们习以为常了。为了一定的目标,他们很巧妙地区分个人利益与本体利益的差异,进而花大价钱把这个差异用到了极处。

  每一个人都有良知。他们曾经踩过地雷,他们并不情愿继续踩地雷。总有一股势力强迫他们就范。在属下和公众眼里无所不能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便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与焦虑。可是他们停不下来。他们的肩膀上承担着成千上万员工每天的生计,他们没有寻找“沉默之堡”的空当。于是,他们就按照他们的惯性,一直往下走。结果,有些人走进了监狱,有些人走进了坟墓。

  稻盛和夫懵懵懂懂走上了自己的创业路。他原初的梦想,是要开发出自己的陶瓷技术造福日本。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天工作20个小时,换来的却是10名高中生的辞职,还指名道姓说他是奸商。起初他自认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旗帜鲜明地指出员工的谬误。后来,当辞职风潮平息下来,稻盛和夫则把自己关进了“沉默之堡”。几天不出门思量己之过。他发现10名员工的每一个要求都合情合理,而他稻盛和夫是何等自私!他深深地悔恨。办公司竟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陶瓷技术开发出来,而没有想到为年轻的生命成长做点事!办公司的目的偏了!不能在一种功利主义的推动下,把自己拼命拔高!而是要首先承担起对这些年轻生命的责任和使命。首先要让身边的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不断得到丰富,这才对得起日本大和民族!

  看来,中国企业家要想摆脱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无商不奸的魔咒”,要避免进监狱和早逝这样的悲剧发生,需要有点稻盛和夫这样深刻反省的机会,需要尝试一种完全不同的活法。

原始出处:《企业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