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酱爆的台词:从抢萝卜到买红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37:27

                          从抢萝卜到买红薯

作者:兰溪 点击:125

中国人不是没有良心、同情心,是他们的良心、同情心在睡觉呢,要唤醒,要启发。


事件回放:

郑州城郊菜农韩红刚,因为萝卜销路不好,为了不让萝卜烂在地里,决定让人们免费来拔萝卜。本打算或许可以顺便卖一些红薯和辣椒,但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局面失控了。城里人、乡下人,牵着狗的、怀着身孕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拔萝卜的人绵延一里多地,萝卜地里黑压压的全是人,韩红刚大喊注意素质,但他的声音被喧嚣的人群淹没。

当晚,他请来了六名帮工,用麻袋给帮工们做了马甲,上写着“管护”两个字。然后,在田地四周拉起了围挡,只留两个口,一进一出。他还用四米长的铁皮写了条幅,“未经同意车辆不得入内,萝卜免费,红薯每袋10、20、30元”。 可第二天,人们扛着麻袋、铁锹,推着小车冲了进来,层层“防线”被突破,面包车、皮卡、越野车,开进地里,车轮碾过,围挡被埋进了土里。负责管护的6名帮工不见了,他们也跟着挖起了萝卜。

混乱中,有些人开始挖起了红薯。韩红刚上前制止,“为啥挖红薯?”对方回答“大家都挖,你咋就管俺?”一些人不但拿红薯,还拿晒在田头的辣椒,一次好几捆。

后来,有人来晚了,发现没好萝卜,不高兴了,指责韩红刚“炒作”!

两天时间,来了上万人,留下满地的萝卜缨子和烂萝卜。此外,韩红刚还损失了三万斤红薯、二百捆辣椒。

“萝卜事件”被报道后,韩红刚出名了,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有媒体人和志愿者帮他联系地方卖红薯。在郑州一个小区的广场上,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仅12月3日一上午,就卖掉了三万斤。这一天,来买红薯的市民排起了长队,有的老人还拿着刊登了“萝卜哥”故事的报纸……

瞬间失思

兰溪:不顾一个菜农的生活艰辛,人们一哄而上,两天时间,上万人去免费拔萝卜、拿红薯,说得过分一点是“抢”萝卜,看了这个新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素质太差!”

愚子:这样说太笼统,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是因为动不动给人戴大帽子。如果你置身在其中,大伙都在热火朝天地拿,你会手下留情吗?后来不是又有人去帮助卖红薯吗,抢萝卜和买红薯,都是中国人,我不认为中国人就素质差。

韩红刚在报纸上登了让大家免费取萝卜的消息,我不觉得大家看到这个消息就想去抢萝卜,只是有点意外的惊喜。当现场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忙着拿自己想要的东西,拔到的萝卜多与少,好与坏,那个瞬时,相互形成了“竞争”,只有比较与计较,哪有时间想太多东西!是非,忘了,没有时间思考,倒不是故意。

一个人做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会觉得羞愧,生存不下去;但如果两个人同时做,就觉得有点心安;如果很多人同时做,就不觉得有什么错,感到踏实了许多。“法不责众”因而成为做事没有底线的最好保护伞。如果大家都在抢,有一个人彬彬有礼,反而显得很迂腐,自己也会觉得好像吃了亏。

兰溪:不错,据韩红刚说,当天大规模抢萝卜之后,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又来一个开着车的市民,看到遍野残缺的萝卜他很遗憾,后来他用车灯照着,挖走几麻袋萝卜。还有些人去晚了,就很不高兴,并指责韩红刚炒作。

愚子:抢得慢、抢得少的人觉得自己吃了亏。一时成了风气,就会产生共振效应。

草随风动

兰溪:国内学者秋风认为,“抢萝卜”是“广场效应”。(广场效应是一种群众心理,指在人群聚集的公开场合,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言行,这种心理多数时候使群众的群体道德水平比个人道德低下。)

愚子:《论语》中有一段孔子的话。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而草偃。”用现在的话来说:道德高尚的人的行为像风一样,普通平民的行为就像草。草随风动,普通百姓跟着风气走。抢萝卜和买红薯,是两阵风。没有道德高低的问题,就看你怎么教,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边跑。所以坏习气也不是很难改变,而是要形成一种好的风尚,社会风尚是需要引导的。

兰溪:综观整个事件,不能把万人抢萝卜推给一个名词就算了结。“广场效应”,是彼此互相影响,但是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公民,平时也受教育有道德感,怎么就这样了呢?

愚子:一般的人做事的时候不太会深入思考,凭着本能,惯性,风气,随大流,反思能力不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都会说,但做事的时候就忘了,它应该变成人们习惯性的思维,做事时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一个农民除去成本,靠种菜赚不了多少钱,很可怜,可能他的孩子麦当劳都没有吃过,从这么可怜的人手上白拿东西,能心安理得吗?还拿得下去吗?“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拿了萝卜多少该给点回馈吧,有了恻隐之心,心态和行为就会文明得多。

真正的道德是实实在在,这样的思维很容易培养,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 

人有天良

兰溪:难理解的是,人们在抢萝卜的时候,还有人挖了人家的红薯,拿走了辣椒。

愚子:估计袋子没有装满,既然来一趟,不能对不起自己,顺手牵羊,丧失底线了。

兰溪:这算不算道德败坏呢?

愚子:还是要从正面看,不要一棍子打死,同情他们,理解他们,好吗?国人的反思能力,有待提高。把他们当作需要引导的学生。老百姓是矿石,社会的责任是去打磨、提炼。我们不要没有打磨,却总是指责矿石不好。

兰溪:事主韩红刚萝卜卖不出去,让老百姓自己去取,是一念之善。有些人会宁可烂在地里,也不给别人,凭什么给别人呢?结果却被抢得一塌糊涂,以后谁还敢做好事呢?

愚子:如果事主一念之善,遭到了哄抢,以后他宁可让菜烂在地里,也不给别人。好的是,他后来得到了补偿,我们的社会真正要维护的是,不让好人受气。

兰溪:故事的发展很有戏剧性,抢萝卜之后,有人自发组织帮助事主卖红薯,有人排着队去买红薯,一上午就卖掉了3万斤。

愚子:当人们静下来反思的时候,恻隐之心就出来了。中国人不是没有良心、同情心,是他们的良心、同情心在睡觉呢,要唤醒,要启发。人都是有天良的,不是多少的问题,是有没有唤醒。

兰溪:为什么“抢”的本能不用启发就有,“恻隐之心”要反复启发才能出来呢?

愚子:做坏事容易做好事难。损人利己,迎合了人自私的本能,在个人利益的 “启发”下,容易引发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做对社会、他人有益的事,确实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克制自己的私欲才能做到。没关系,只要有好的风尚,就有希望。后来人们排着队去买红薯,很文明,中国人也完全可以做得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