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sen jared:一个节日与一座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5:09:44
一个节日与一座城市——湿地旅游文化节的深层思考  □ 摄影 记者 孙娜

  □ 本报记者 王海波

  一座城市,孕育一个节日;一个节日,升华着一座城市。

  沿着三届中国(大庆)湿地旅游文化节的脉络,我们不但触摸到创造了工业文明奇迹的大庆,还有着伟大的生态文明,更从中感受到了大庆放眼世界,把自己放在全球经济大格局中,去推介、去提升、去经营的宏伟气魄和战略思考。

  从亲近到走进

  大写“第四文明”

  “人类社会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的新文明,将引领人类世界发展的未来。”这是进入21世纪,人类对文明进程的共识。

  大庆,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64.1万公顷湿地、284个100亩以上湖泡、84万公顷草原。大庆人曾做过统计,湿地每年能创造840亿生态价值。

  市委书记韩学键认为,这是大庆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生态优势。

  他说,大庆要叫响“生态湿地”旅游品牌,推动大庆旅游向精品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带动关联产业兴起壮大,实现旅游富民、旅游兴市,促进大庆可持续发展。

  三届湿地文化节不同的主题,表现的是大庆在书写第四文明上的努力。

  2008年6月18日,中国(大庆)首届湿地文化节将主题定为:“亲近湿地,感知大庆。”

  当时,中国从北边的大连,到南疆的昆明,从临海的浦东,到临江的武汉,都大手笔推出自己城市的节日。一个个节日,仿佛开屏的“孔雀”,斑斓绚目、飞溅激情的色彩,为的就是获取尽可能多的眼球率。

  此时此刻,大庆用什么来提升“眼球率”?

  大庆人选择了湿地文化节。通过湿地文化节,要让世人知道大庆的魅力,感受大庆发展活力。更重要的是围绕打造“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中国温泉之乡”的城市形象,大庆以节为媒,把“中国(大庆)首届湿地文化节”办成了一个气势恢宏、时尚现代、商贾云集的盛会,并将其逐步打造成代表大庆的品牌节日。对内实现旅游与文化、商贸等产业的整合,增强凝聚力,对外包装大庆、宣传大庆、推介大庆,提高了知名度,增强了吸引力。

  首届湿地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让大庆人认识到这个节日将是大庆城市品牌腾飞的支撑点。

  “亲近了湿地,了解了大庆,接下来就要让大家爱上湿地,走进大庆这座魅力城市。”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科长柴威这样说。

  第二届和第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的主题变为“珍爱湿地,走进大庆”。这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意在阐释大庆正在由一座矿区城市向现代都市,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伟大历史进程。

  文化节所展示的生态艺术、市民文化、城市精神与乡土魅力,表达了大庆深层的人文“矿藏”和人本发展理念。

  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主题的变化,使大庆“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形象更加鲜明、“三张名片”更加响亮。

  从一城狂欢到四城同庆

  打开大视野

  随着湿地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大庆放大视野,区域合作更加紧密。

  大连的沿海开放优势、大理的民族文化优势、大同的能源区位优势、大庆的油化基地优势。四座同姓“大”的城市以各自不同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开始了谋求相互支持、信息共享、优先合作、携手共赢的城市联盟发展战略。

  区域合作在发展旅游产业上的作用,早有显现。哈大齐龙江西部旅游线路、情系黑土地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就是旅游产品集成营销的重要成果。其中,情系黑土地特色旅游精品线路还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的旅游线路之首。线路连接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黑河等城市由此成为旅游区域合作伙伴。

  城市联盟和区域合作还证明了大庆城市发展进程并不是封闭的、狭隘的、局部的。湿地文化节向世人展示了大庆的开放与包容。

  从宏观论道到产业聚焦

  探寻大未来

  论剑让华山闻名,论道使大庆受益。三届湿地文化节,都把“论坛”作为重点,与权威专家共同谋划大庆的美好未来,这无疑是湿地文化节的又一大亮点。

  首届湿地文化节,以“绿色地球、神韵湿地、和谐共赢”为主题,举办“大庆首届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经贸论坛洽谈”活动。各地专家学者云集大庆,与市直机关各部门代表、中省直大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关人士,共同为大庆经贸新发展出谋划策。

  同时,还开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大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届绿色中华环保基层论坛、2008中国(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

  第二届湿地文化节期间,论坛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大庆未来的发展和能源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从而引发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名经济学家齐集大庆,深度剖析资源型城市转型、能源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课题。这成了我市超前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的最直接的渠道。

  前两届湿地文化节的论坛是从宏观方面对大庆的未来发展进行探索,而到了第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则是直接论道具体产业。

  2010中国(大庆)国际休闲产业峰会上,国内外著名休闲产业专家坐镇大庆,指点“大庆休闲产业定位与发展”。

  “大庆用实践证明了城市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生存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结构方面,也体现在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制度政策方面。”这是峰会达成的《大庆共识》。

  从宏观论述到具体指导,从认知到认可,湿地文化节的论坛,也在升级。

  从国内媒体到海外媒体

  融入大格局

  三届湿地文化节,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

  海外媒体开始关注大庆湿地文化节,这成了大庆和世界的纽带,拓展了大庆联系世界的渠道。

  首届湿地文化节开幕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黑龙江日报等16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参加湿地文化节主体活动。

  第二届湿地文化节,除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报等20余家国家级媒体关注外,海外11家媒体也来到大庆。

  而今年的湿地旅游文化节,除了国内媒体继续关注外,加拿大的《明报》、《加中时报》,来自美国的《侨报》、美国中文电视,来自英国的《英中时报》、《星岛日报》(欧洲版)以及法国《欧洲时报》、波兰《环球周报》等30家海外媒体瞩目大庆。

  正如市长夏立华所说:“今天的大庆,产业多元支撑、多点集聚,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石化、农牧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服务业等主要接续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生物、文化等新兴产业逐日壮大,而这些也正是海外媒体的聚焦点。”

  大庆应该向世界展示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侠骨”风貌,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绿色“柔情”,还有发展、转型、开放、友好的“热情”。

  海外媒体关注大庆,不仅能为大庆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更能为大庆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湿地旅游文化节,让世界零距离感受大庆,也让大庆和世界一路同行。    

  从经营节日到经营城市

  大庆以节举城

  “畅游大庆篇、文化广场篇、民俗风情篇、绿色田园篇、经贸发展篇。”首届湿地文化节,大庆意在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产品推销出去,在展示旅游产品的同时,打造一个节日品牌。

  “虽然推出10个主题景区,但这些景区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链,只是让人们知道了。”柴威说。

  为此,第二届湿地文化节推出了首届最受欢迎食品及日用品展销会、专业园区推介暨中介招商恳谈会、首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意大赛、“激情之夏”广场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十大主题活动。

  第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则把一些重点旅游景点变成旅游专线,涵盖的范围更广阔,开设了五条精品旅游线路。由点到线,更全面地展示大庆。

  “今年,在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我市都进行了投入,目的就是让大庆的风景越来越漂亮,生态越来越优化,环境越来越宜人,城市越来越精致。”柴威说,大庆正自觉地加快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湿地文化节,大庆把美化景点延伸到大街小巷,使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连理同庆、高峰论坛、商贸峰会、旅游推介等又为大庆的接续产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市委书记韩学键曾说,要通过湿地文化节这样一个载体和平台,来更好地推介大庆,促进接续产业发展。

  首届湿地文化节连同哈洽会,项目签约49个,合同总金额93.37亿元。第二届湿地文化节,签订的合作项目达139个,签约总金额69亿元,直接拉动的经济贡献率超过0.3个百分点。

  第三届湿地旅游文化节的“百个项目签约”,千余家国内外知名文化公司、旅游企业和百余名商会会长,共聚一堂。据预测,签约项目将超过第二届湿地文化节。

  湿地文化节全面提升了市域旅游产业发展,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市接待旅游者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8亿元;2009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55亿元。而今年,预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4亿元。

  节庆是一种经济载体。湿地旅游文化节正带动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以节举城,大庆正把“经营节日”变成“经营城市”,谋划更深远的发展。
节庆品牌 一个地方的经济标签

  据悉,节庆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30年来,节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涌现出一批诸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宁波国际服装节、浏阳国际花炮节等优秀节庆品牌,成为一个地方的经济标签和文化标识。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节庆产业经济概念的专家之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城市节庆工作委员会主任朱立文表示,2009年底他组织团队对各省区市的节庆活动进行了逐个摸底,“结果让我自己也‘大吃一惊’!”

  “我们连续数年的统计显示,节庆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而且越是发达地区,节庆经济发展越快,对消费的拉动效应越明显。这是节庆经济自身特性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朱立文说。

  在朱立文看来,节庆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大众性主题活动,通过这个特定主题将公众聚集起来,分享和庆祝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广义的节庆涵盖内容较多,包括针对文化盛典、商贸会展、体育赛事等所展开的庆祝活动,而狭义的节庆主要针对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和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等。

  “公众的聚集,带来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也直接拉动了吃住行等在内的各类消费。”朱立文表示,只要掌握好节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创新思路,节庆活动不仅能够直接拉动消费,而且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节庆活动本身也要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培育出有生命力的节庆品牌和品牌节庆。

  据悉,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已经举办了170多届,每届创造的经济收益高达9.5亿欧元;英国诺丁山狂欢节,每届吸引来世界各地200多万人参加,不仅为伦敦增加了1.5亿美元的收入,还为当地3000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这些节庆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节庆的文化内涵——节庆活动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它的灵魂正是这个城市文化。”朱立文指出,节庆的意义就在于整合各种资源,节庆活动不光要着眼于经济,更要着眼整个社会。对于那些创意鲜明、运作良好、影响积极的现代节庆活动,应该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将其培育成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