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诗音 pose平假名: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五) ■ 土立方~earththree   接上文:《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18:39

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五)
■ 土立方~earththree

  接上文:《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四)》——

  在1950年10月12日周恩来、林彪等从莫斯科转蹍赴阿布哈兹,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会谈地点于南俄近高加索黑海边的阿布哈兹,斯大林的阿德列尔休养所),周恩来和林彪是明确反对出兵援朝的。
  而且林彪的态度是“耿耿于怀”的。在当晚会谈结束后的宴席上——此时的决议是“建议立即告诉朝鲜同志,请他们不失时机地早日做好撤退准备。鉴于目前形成的局势,只好走这条路了。”(斯大林语)——斯大林向林彪敬酒,而且是再三敬酒(一杯红宝石甜葡萄酒),林彪始终不肯接受。
  无论斯大林怎么说,
  “希望显示出革命军人所具有的革命豪情与英雄气概”“酒里没有毒药,稍饮一口无妨”,
  也无论中方人员怎么劝,
  “舌头舔一下”“即使作个饮酒姿态”,
  林彪顽固的始终不肯,以致在座所有中苏双方人方都很难堪。斯大林末了说了一句,“不知这位将军如何在前线指挥作战”……。
  次日(10月13日)周恩来一行返回莫斯科,由布尔加宁陪同。于下午15时收到毛泽东电报,“决定出兵”。
  周恩来接报后“一言未发”,之后是通过在莫斯科的莫洛托夫完成了与斯大林的再沟通,“绝口不提再同斯大林会谈的要求”。在办妥了第一批军火交接事宜,包括第一批武器订单、交接地点(苏联奥特堡尔)、验收接管手续等,才飞回北京。
  ……

下篇:中朝关系历程及展望

  在60年中朝关系中,事实结果上,中共及中国(大陆)是吃亏多,收益少;而且是吃亏多为大亏,收益实为小益。
  ◆ 当年发动朝鲜战争,对于金日成来说是第一次大手笔国际政治“投机”。
  通过朝鲜战争,金日成从一个被苏联扶持上台的“小营长”,一跃而成真正的政治领导人。北朝鲜政权从此“华丽转身”,从“傀儡”变成可与苏俄和中国甚至美国讨价还价的“主权”实体。
  从此之后(甚至从建政始至今)60多年来,北朝鲜始终在靠“战争状态”来维持国内系统的运转,也始终在对外关系上以“战争”为“万能宝剑”。
  ——包括战后的中朝关系,通过涉及半岛战争问题来获得援助、获得话语权、获得国际利益,一直是朝鲜对中国(大陆)外交的关键主线。

  ◆ 而介入朝鲜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共和毛泽东确是无奈的选择。
  不出兵,苏联援助将全部“泡汤”。没有苏联军援和经援,这对当时刚建政的中共来说是“致命”的。无论是台湾问题还是联合国席位问题,还是对国民党空军的国土防空问题。甚至会直接导致政权不稳。
  ——不过,在出兵朝鲜的操作上,在交换利益上,中共此时暴露的外交呆板、僵化和不懂灵活,也是必须反复检讨和吸取教训的。这种现代外交上的“业余水平”,远不如金日成的“多头渔利”。此重意识形态轻利益权衡的外交思路,也一直伴随了之后的中朝关系,成为中国(大陆)在中朝关系中数次“吃亏”的关键原因。

一、“志愿军”主动撤军

  在现今所有中朝关系的文章中,有一个关键点被长期被忽略(或故意回避)。
  而这个关键点却是相当重要,对今后中朝关系甚至朝鲜半岛问题都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便是“志愿军”从北朝鲜主动撤军(而美国始终未撤军)。

图:1951年7月10日第一次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于开城举行。“朝中方”代表为南日(朝)、李相朝(朝)、邓华(中)、解方(中)和张平山(朝)五位将军,“韩美方”代表为特纳·乔埃(美)、克雷奇(美)、霍治(美)、勃克(美)和白善烨(韩)五位将军。本图中研究地图之双方代表为,(右)美海军陆战队上校“James Murray, Jr.”,(左)朝人民军大佐张春新。档案标注日期为1951年10月11日。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战争中的双方(称“朝中方”和“韩美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
  此后直至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不再接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止。
  1953年的《朝鲜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是,
  1、确立一条军事分界线,双方各后退两公里建立一非军事区作为缓冲;
  2、敌对双方的武装力量在停战协定签定的12小时内停止敌对行为,72小时内撤出非军事区;
  3、停战协定生效后的60日内,各方将其收容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或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处理。
  ——但在关于外国军队(中国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撤军问题,在停战谈判中一直未能达成具体操作性条款。
  在后来的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大陆)首次正式在国际舞台上取得话语权,参与远东(包括朝鲜问题)争端的国际协商。但日内瓦会议也并未就朝鲜问题达成撤军协议。

图: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

  而后的中共方面,却在1957年底决定主动先从朝鲜撤军。
  中国(大陆)官方对此主动撤军理由的表述为,“中朝商议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问题时就考虑把撤出行动作为一次对美政治、外交攻势,争取以此为契机,谋求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
  此行动从某种角度上,实为仿效苏联1948年9月在北朝鲜的主动撤军行为。当年苏联的主动撤军,确实在政治上迫使美国也不得不从南朝鲜撤出军队。
  ——但此时中国(大陆)与苏联1948年之撤军环境完全不同,
  ·苏联与美国是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就答成了“(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实现独立”,即整个半岛在无外国驻军情况下自行独立,这样的共识;
  ·苏联更与美国是外交建交国家,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而中国(大陆)之前并未与美国就撤军问题取得本质性共识;
  ·中国(大陆)此时更未取代国民党政权与美国存有外交关系,联合国合法席位也未取得。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希望通过主动撤军换取政治上的主动,结果可想而知。

注:——
  此时的中共,正在外交上积极扩大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力求打造一个与“美帝国主义”和“苏修帝国主义”完全不同的大国形象。非常“天真”也固执的坚持所谓东方文明的价值观,“轻君子远小人”“重义轻利”。但这与现代外交准则所基于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价值观,完全格格不入。即使是对于“第三世界国家”,首要的考量还是国家利益,而绝非意识形态或是“道德高地”和“面子”。

图:1961年7月,周恩来与访华的金日成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互换文本。

  1958年2月5日,北朝鲜政府就“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与和平统一朝鲜问题”发表声明。
  随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支持。1958年2月14日~21日,周恩来和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其间发表《中朝联合声明》,“中国政府表示完全同意朝鲜政府的建议,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同时中国(大陆)委托已建立外交关系的英国做“中间人”,将上述声明正式通知美国政府。
  2月14日,美国政府正式表态。但表态仅仅限于《中朝联合声明》中有关“自由选举”一项,表示“美国坚定支持朝鲜自由选举”,结束(绝口不谈撤军)。

  当今我们再来回看朝鲜问题,中美双方不同的撤军方针,造成的是截然不同的的客观结果,
  ◆ 美国驻军的保留以及之后对韩的“安全承诺”,
  ·客观上造成了现在韩国军事实力(对北朝)的严重不对称;
  ·当然韩国也就不存在谋求核武的任何可能,美国人压在那里;
  ·美国也因为在韩有驻军,所以在朝鲜问题上就更有话语权,尤其是对韩国的政治控制上。

  ◆ 而中国志愿军的主动撤出,
  ·使得北朝鲜在“防务问题”上一直有借口积极建设;
  ·现在的结果便是北朝鲜是“有核国家”;
  ·而撤出驻军,中国(大陆)对朝鲜的话语权就完全变了性质,更不用谈对朝鲜半岛的实质话语权了。

  从现代国际关系角度说,外国军队帮助打了仗。没收回“付出的投资”就主动撤军,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无论是二战时盟军参与解放纳粹占领国,还是现在的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从来没有这样的“无私助战”的。
  中共此举,就如同褒受争议的“放弃日本战争赔款问题”一样,“不可思议”。

图:1978年(北朝鲜称“主体67年”),金日成向平壤群众挥手致意。1958年志愿军主动撤军朝鲜,实则主动放弃了对北朝鲜政权的控制。从此埋下半个世纪多的“恩恩怨怨”。

  朝鲜战争后,中国(大陆)的主动撤军,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决策失误”,
  ·中国(大陆)参战不得已,那么战死了那么多将士,有形无形的损失了那么多。换任何国家都是“心理不平衡”的,总是希望谋求回报的。而国际政治上的回报,决定条件便是“话语权”;
  ·中国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仗已经打了,那么多将士也牺牲了,陷也陷进去了,那么交换条件总得要吧。这种交换条件不是什么承诺或是“友谊”,从来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
  ·中国俗话更有“亲兄弟明算帐”。就连志愿军参战的武器装备,苏联也是明明白白算清的。而同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大陆)怎么能这样特别。

注:——
  1958年中国(大陆)主动撤军,对中朝关系的直接后果便是从此中国(大陆)失去了几乎已经到手的对北朝鲜的控制权。一个可“管教”金日成的机会,就这样悄然擦肩而过了。

二、影响中朝关系的重大事件

  随着中国(大陆)的主动撤军,北朝鲜随后回报的,便是继续渔利于各方势力之中,而且是反复玩弄战争(相关)伎俩。
  北朝鲜的这种渔利周旋,玩弄战争,最终都成为了影响中朝关系的重大事件。

■ 金日成肃清

  经过朝鲜战争,或通过朝鲜战争,金日成最迟于1961年彻底肃清了劳动党和人民军中的所有异己。
  ◆ 关于劳动党的肃清,
  早在金日成刚刚归朝后,就在1946年成功清除了朝鲜共产党“关西派”领袖玄俊赫及其他朝共骨干。而后于1946年8月29日,将朝鲜共产党(1925年创立)和朝鲜新民党合并成立“朝鲜劳动党”。从此,朝鲜共产党这个组织(实质)已不复存在。而另一个从未经历过反法西斯战争的“劳动党”却冒了出来。
  现北朝鲜官方记载一律将劳动党的创立日定为1945年10月10日,这是北朝鲜官方记载的金日成归朝日期(实际金日成返朝日期为1945年9月19日,或为1945年9月16日)。
  但此时的劳动党内尚有原朝共的各派别,或非金日成的派别。主要有,
  ·国内派,以日本占领时期在朝鲜半岛国内秘密坚持地下活动的原朝鲜共产党员为主。领袖是朴宪永(即发动韩战时期的北朝鲜外相,也是1925年朝共建党时的创始人之一);
  ·延安派,以参加中国共产党及中共军队(八路军、新四军、第四野战军),而后于1945年至1950年间回国的朝鲜人为主。主要人物包括武亭、金斗奉、崔昌益。他们大多数与毛泽东和林彪等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有密切关系;
  ·苏联派,以在苏联出生和取得苏联国籍的朝鲜人为主。领袖是许哥而、朴昌玉等人。
  ·只有游击队派,是以原在满洲(中国东北)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低阶军官金日成为核心的派别。“游击队派”的势力本是最小的,但却因苏联扶持而占据政治优势。
  至1958年,金日成彻底将劳动党内的“国内派”和“延安派”清除完毕。其中韩战功勋外相朴宪永(1925年朝共建党领导人)于1955年12月被处决。而到1961年又将“苏联派”也清除干净。
  ——至此,朝鲜半岛所有与“朝鲜共产党”有联系的人士已完全铲除。

  ◆ 而对于军队,
  朝鲜人民军的组成,在创立时也有多个派别。包括:
  ·“延安派”或“四野派”(因这些官兵多有在东北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经历),主要为抗战时进入中国的朝鲜藉官兵;
  ·“苏朝人派”,这部分是在苏联出生长大,参加过苏联红军(与纳粹打过仗)的朝鲜藉官兵;
  ·“第88旅派”,主要是原苏军远东第88教导旅的朝鲜藉官兵,也即金日成领导的第一营官兵;
  ·“日(朝)军派”,日本于甲午战后侵占朝鲜以及1910年“日韩合并”,征召了大量的朝鲜籍官兵。这部分“旧日军”成为后来朝鲜人民军基层军官和士官的骨干力量。朝鲜人民军也而此,至今仍带上了浓浓的旧日本帝国陆军的恶习(下文将专述)。
  金日成于1951年以韩战时的“平壤失守”(包括“作战不力”)为由,首先解除了军中“延安派”最大人物,时任民族保卫省副相兼人民军炮兵司令武亭的军权。不过武亭有幸被彭德怀保下,后接去中国(大陆)。随后“苏朝人派”也随着劳动党内清除“苏联派”,尤其是“八月宗派事件”后相继清除干净。

注:——
  1956年发生的“八月宗派事件”是迄今为止,朝鲜党政军权力斗争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推翻金日成的尝试。当时的“苏联派”领袖朴昌玉和“延安派”领袖金斗奉、崔昌益试图趁金日成赴苏联列席苏共二十大之际,以“(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会议”选举方式推翻金日成。金日成在得知消息后将中央委员会会议延期一个月举行,并在8月30日(延期)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成功反击。延安派尹金钦、戌辉等当天就逃亡中国(大陆)。而未能逃走的金斗奉于1958年彻底失踪(传闻在监禁中被秘密处决),其他未能逃走的党政军中的“延安派”和“苏联派”,一律被迫害清洗干净。

  金日成的政治肃清,从根本上将由朝鲜战争建立起来的苏朝关系和中朝关系格局彻底洗盘。实质上让中共(包括苏共)之前对北朝鲜进行的政治“投资”全部归零,(中苏)可说是“血本无归”。同时也彻底标志着北朝鲜政权的“独立”开始。

■ 中苏决裂,(无偿)军援

  朝鲜战争尚未停战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随后继任的赫鲁晓夫于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时代进行了全面否定,苏联政治风向突然转变。
  赫鲁晓夫的历史地位在于,首先在苏共(乃至共产国际)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这是苏联日后社会主义改革的起点。由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理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及后来的“两全”理论——虽然苏共自身也未有彻底贯彻——但彻底改变苏共的意识形态,直到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理论也是源自于此。

图: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生于1894年4月17日。于1953年9月13日~1964年10月14日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但赫鲁晓夫路线撼动了北京。因为刚经历朝鲜战争的毛泽东,国家建设才刚起步,而且奉行的正是斯大林路线。毛泽东及中共作为一支进城不久的革命力量,尽管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一直没有十分把握引领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所能参照的只有斯大林路线蓝本。苏共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政治变革,有可能对中国精英阶层及亲苏人士的影响,让毛泽东十分担心。一系列的中苏论战,使得中苏最终发生了意识形态的正面冲突,直至“决裂”。赫鲁晓夫路线也被扣上了所谓“修正主义”的帽子。
  结果,把握了“中苏决裂”机会,在两边成功渔利的,又一次是北朝鲜的金日成。
  这其中,无偿军援成了此期间北朝鲜从中国(大陆)获取的最丰厚收益。

图:建政初期在国土防空能力上受制于人,促使毛泽东下定决心要建立自己的飞机工业。而中国(大陆)的飞机工业,后来也曾长期作为外交上(无偿)军援的筹码。图为韩战后即入闽作战,意在夺回台海制空权的解放军空军部队。

  当年逼迫中国出兵朝鲜,斯大林捏住了毛泽东没有(强大)空军,国土防空上的“命门”。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吃大亏的又是缺乏制空权。所以毛泽东下定决心要“建立强大的空军”。
  此后中国(大陆)迅速建立了飞机工业,在仿制苏联战机上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讽刺的是,最先享受到最先进战机(歼-7型)的,甚至不是解放军空军,又一次是北朝鲜(等国)。

图:1978年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参观成都飞机制造厂。

  在中苏论战和中苏决裂时期,中共为了取得在东方阵营中的意识形态胜利以及国际上的支持。无偿军援了包括阿尔巴亚尼、朝鲜、越南、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此时期直到1980年代,中国(大陆)受保守的意识形态指导,军援上坚持“不当军火商”,一律无偿军援。
  1962年中国引进苏联米格-21F-13型战机生产技术。但受大跃进、文革等政治运动以及科技水平影响,直到1981年才完成了交付187架(合格型号,“六改”及“三改”的I型)歼-7型战机的任务。
  而这187架歼-7I型战机中,就有40架无偿军援北朝鲜。

图:北朝鲜空军电影及宣传照中的中国产歼-7I型歼击机。

  其余援朝的战机还包括,强-5、轰-5等。
  更传,去年2010年5月访华的金正日,开口要求中国军援新型歼-10型战机和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此要求被中共胡总书记以“朝鲜领空狭小,不适合高性能战机运用”为由拒绝。遭拒后的金正日“愤然”改变了5月6日与胡总书记一同观看《红楼梦》演出的计划,提前返朝。

图:传闻金正日再次看上中国歼-10型战机(上)和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下),又一次提出军援先进战机的要求。

注:——
  在中苏决裂时期,金日成“回报”中国(大陆)的是,
  ·在赫鲁晓夫时代的中苏论战初期,“积极(口头)支持”中共,不过实际上朝苏关系一直未受重大影响;
  ·之后的勃列日涅夫时代,尤其是在1966年中国(大陆)发生文革政治运动以及中苏“珍宝岛事件”后,朝鲜对华态度一直保持“冷淡”。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也开始“攻击”中共。如“既要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也要反对左倾机会主义”宣传“朝鲜古代反抗中国侵略者”,“反事大主义”等;
  ·此期间最严重事件便是北朝鲜“捣毁志愿军陵园事件”。

■ 中美关系转暖时期

  从1970年代初开始,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开始改善。
  而这一时期,作为美国“死敌”的北朝鲜却对中国(大陆)的态度相对友善。相较于阿尔巴尼亚和越南等国的积极反对,北朝鲜却基本未发表过反对论调。
  而事后证明,金日成在中美关系上,还是看对了趋势。

图:1982年邓小平接见来访的金日成,金日成主动为邓小平点烟示好。

  日后北朝鲜(包括韩国,两国同时)加入联合国,正是中国(大陆)在取代国民党政权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所帮的大忙。

注:——
  在“中美蜜月”期,中国(大陆)与越南发生军事冲突(原称“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在改称“中越战争”)。在此中越战争期间,朝鲜在舆论上反是站在了中国(大陆)这边。而中国无偿军援的40架歼-7I型战机,则是这一时期北朝鲜获得的丰厚回报。此时就连解放军空军自身,都还没能大规模列装该机型。

  经当年曾参与过邓小平接近金日成来访之工作人员提醒,此时期还有必要交待另一主要事件,
  1975年4月18日,金日成率劳动党及北朝政府代表团再次来华访问。此行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当时美国决定抽身越南,亲美势力在“印度支那”地区全面溃败。当月,1975年4月29日~30日,美国在越南西贡组织了史上最大的“直升机撤退”,随后“西贡沦陷”;
  ·而中苏之间在柬埔寨问题及南美(智利)和非洲(安哥拉)问题上存有严重分歧;
  ·苏朝之间又在苏联逐步改善与韩国关系上产生矛盾。

图:1975年4月19日,周恩来在北京医院生平最后一次会见金日成。会见由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

  金日成此行最终回报中国(大陆)的是,在《中朝联合公报》中写下了“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书面表态。而金日成对中国(大陆)的要求则是,希望中共支持北朝鲜趁机再次武力统一朝鲜。对此,毛泽东明确“坚决回绝”。

■ 经济改革与中韩建交

  文革动乱后,邓小平主政中国(大陆)经济改革。后中国(大陆)在朝鲜半岛问题中的最重大决策便是“中韩”建交。
  而金日成北朝鲜则将其视为是中共对北朝鲜“非常大的打击”和“最大伤害”。
  之后金日成曾一度扬言,“既然你和我们的敌人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那么朝鲜可以和中国的敌人台湾建立外交关系吗?”
  遭致邓小平的强硬回复,“你们要是和台湾建交那么中朝断交。”

图:1992年金日成携金正日视察平壤体育场。此时的北朝鲜经济已开始全面崩盘。

  此时由于苏联解体与东欧阵营的瓦解,北朝鲜面临的国际环境也突然发生根本性改变。
  ·北朝鲜的国内背景是,由于苏联解体及长期“军事准备”的消耗,1990年代北朝鲜经济全面崩盘;
  ·北朝鲜的东亚背景是,中国经济改革成效初显,经济发展迅速。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早以崛起多年;
  ·北朝鲜的国际背景则是,渔利于中国(大陆)与苏联阵营长达40年的局面,瞬间消失。
  ——中国(大陆)与金正日北朝鲜,开始步入中朝关系的“寒冬”。

■ 申奥投票

  在“寒冬”时里,北朝鲜回报中国的第一件大事便是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的投票。
  1993年9月23日,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落败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这败选的关键节点,就在北朝鲜代表上。北朝鲜将中国(大陆)曾算计好的,最关键的一票反过去投给了悉尼。
  而为了这次申奥,北朝鲜据传(或)已领到了中国(大陆)承诺的政治条件。此传闻如属实,也就是说,北朝鲜干了一次十足的违反契约的“无赖”勾当。

■ “脱北者”问题

  自1990年代朝鲜经济崩盘后,“脱北者”问题便不断凸现。不断有“北韩难民”通过非正常渠道逃离北朝鲜。

图:1990年~2009年北朝鲜“脱北者”数量统计图。

  而这些“脱北者”的主要方向,首先是中国东北。而后有一部分通过强闯韩国或其他西方国家驻华使馆方式,谋求转移到韩国。而绝大多数没有条件强闯驻华使馆的,则成为了中国(大陆)境内的“非法移民”。
  关于“脱北者”问题,金正日及北朝鲜官方反而多次指责是“中国(大陆)在背后拆台”。

图:韩国2008年电影《北逃》(Crossing),该片根据2002年25名“脱北者”强闯西班牙驻北京大使馆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讲述了一个北朝鲜普通工人,为给怀孕在身的妻子治病铤而走险,偷渡中国,但却从此与妻儿阴阳两隔的感人故事。据称,由于韩国大多数人的祖辈都有与该电影情节相似的经历,在首映仪式和记者见面会上,观众和演员都流下了眼泪。

  “脱北者”问题成为中国(大陆)与1990年代后金正日政权的第一个矛盾焦点。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逝世。其子金正日“继位”并先行“守孝三年”。
  之后便提出“先军政治”的口号与方针调整。
  此时的中朝关系,
  ·一方面金正日明确拒绝中国(大陆)关于朝鲜进行经济改革的建议;
  ·另一方面加速核武器研制进程。
  终于孕出了“朝核问题”这个让东亚乃至世界头疼的大麻烦。

图:朝鲜“卫星”和太空发展计划。

  而在掌握核武这个“杀手锏”后,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机制中,北朝鲜数次试图踢开中国(大陆),直接谋求与美国对话朝鲜问题。
  金正日在此期间甚至多次表示,“一旦朝鲜爆发战争,周边大国将无一幸免”。其中的周边大国,掰着手指也能数的出,只有中国(大陆)。
  ——此时期成为中朝关系中,正式的“寒冬期”。

三、“先军政治”,亦或“军国主义”

  北朝鲜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希腊,或者再概念化点,相当于中国浙江省。而北朝鲜现有正规武装力量110万人,其规模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含武警)的陆海空军及第二炮兵合计的总兵力。为世界公认的第四大武装力量。
  北朝鲜人口中,17岁~54岁的男性人口中有20%属于正规现役军人。而战时还能至少再紧急动员达80万人。而且北朝鲜还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特种作战部队”,特种部队规模就有18万人。
  事实上,从“朝鲜人民军”组建的第一天开始,这支部队就继承了浓厚的(旧日本)军国主义习气。
  这种军国主义习气,又与北朝鲜长期推行的“个人崇拜”和“先军政治”结合,使北朝鲜在实质上(或)成为带有“军国主义”色彩之国。

■ 人民军的“(旧)日军”习气

  朝鲜人民军最初组建有四部分兵力来源,
  ·抗战时在中国的朝鲜义勇军(英文简称,KVA),即“延安派”或“四野派”,此部分是最初的主力;
  ·在苏联出生且参加苏联红军后来归朝的“苏朝人派”,南日和方学世两人为代表人物;
  ·金日成的“远东第88旅”游击队成员,金策、安吉、金一等都是此派人物;
  ——以上三部分中的指挥官,后来多(曾)担任过人民军的中高级指挥军官。
  ·而基层军官及士官,包括士兵,则多数来自二战时日军在朝招募的朝藉官兵。
  ◆ 即使包括“延安派”(“四野派”),其成员也多是来自朝藉日军官兵。只不过他们是在二战中就脱逃部队来到中国,并与侵华日军作战过;
  ◆ 而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曾在东满成建制的收编日本关东军朝藉部队。最突出的便是四野166师(1949年7月划建人民军第6师),整建制收编关东军先锋部队“间岛特设队”。
  ——此也是中共在尚未建政的1949年7月,就“非常乐意”的将这些原旧日军部队或参加过日军的朝藉战斗师(连人带装备)送还北朝鲜的主因。中共无法容忍这些曾经的“大日本帝国陆军”的恶习。

图:关东军“间岛特设队”,成员全部由亲日本的朝鲜藉人组成,属关东军正式序列。而职责是专门讨伐东北抗日联军和朝鲜境内的暴乱。

  但由于朝鲜本身日据达50年,朝鲜文化与日本又多有“亲近”。金日成的“朝鲜人民军”,不但保留了这些“旧日军”(皇军)成员为骨干。而且“朝鲜人民军”的组建,包括军队序列、军衔设置、编制组成,都(基本)沿用了“旧日本陆军”的传统。如,
  ·军队序列按日军传统由上自下为,军团、师团(旅团)、联队;
  ·军衔设置按日军传统由上自下为,帅、将、佐(即校官,人民军与旧日军相同称“佐官”)、尉、士(官)、兵;
  ·编制组成上则,从未有过传统革命武装的“政治军官(政战军官)”一职,而称“文化副主官”。
  这样一直基本沿用旧日本陆军组织的“朝鲜人民军”,尤其在肃清了“延安派”和“苏联派”高级军官后,其旧日军的习气更显浓厚。包括等级尊卑森严的治军方式,疯狂嗜杀的作战精神……。

注:——
  在旧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旧日本海军与旧日本陆军又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文化。旧日本海军自成军始就全盘仿效西方(甚至正餐必须吃西餐),即使在军国主义侵略时期,也趋近于现代军队。而旧日本陆军(包括二战时日本航空部队,称“日本陆军航空队”,二战时没有“日本空军”)则具有典型的军阀特征——极端崇尚武力、蛮力,甚至嗜杀的“日本鬼子”形象。

图:迈着苏式正步的朝鲜人民军,其发展的根基和传统作风,则是当年的旧日本陆军(皇军)。即使发展到当前,这种军国主义治军作风也被完整的保留。这是与中美俄等现代军队骨子里完全不同的。

  不少国人对朝鲜人民军非常缺乏了解。仅从难得一见的北朝鲜阅兵等宣传影片上,很多国人甚至认为朝鲜人民军是仿效苏联红军或中国解放军的一支共产党军队。
  事实上朝鲜人民军,与苏联红军及解放军骨子里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军队,包括美国和西方、俄罗斯、解放军等,官兵也会有违纪犯罪。但从未允许军人崇尚武力暴力,杀人嗜血。而朝鲜人民军的骨子里恰是保留着旧日本陆军(皇军)的精神,这是连当代日本自卫队也不允许保留的军国主义作风。
  也正因为此旧日军习气的保留。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军,甚至以为自己又撞见了太平洋上的“神风敢死队”。

■ 1976年板门店事件

  朝鲜人民军这种旧日本军国主义作风,典型的表现即是1976年8月18日,震惊世界的“板门店事件”。
  1976年板门店事件,韩国方面称为“板门店斧头暴行事件”,而朝鲜方面更称为“8·18板门店斧头杀人事件”。
  该事件起因是美军在“共同警备区”(韩方一侧),希望砍掉一棵挡了联军第5观测站和朝军第3观测站之间的白杨树。砍树行动事先于1976年8月6日停战委员会会议上向朝方做了通报。
  而到8月18日,当美韩军人及雇用的工人去砍树时。朝鲜人民军中尉朴崔带人前去阻止,在美韩方未予理会情况下。朴崔遂召来20多名朝方士兵,一把夺过砍树的斧头,将负责的美军指挥官阿瑟·伯尼帕斯(Arthur Bonifas,美军警备中队中队长)上尉当场砍死。并重伤小队长中尉马克·巴雷特(Mark Barrett),后巴雷特伤重不治也死亡。

图:骇人听闻的1976年板门店事件,朝鲜人民军“砍人”现场。军人打架已是流氓,直接拿斧头砍人,这对于现代军队来简直无法置信。此事件险酿成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

  此事件致驻韩美军专门制订了只为砍掉那棵“无辜”杨树的“保罗·班扬”(Operation Paul Bunyan)作战计划。为此还专门从美国本土招来携核弹的BF-111战斗轰炸机,以及驻关岛的B-52轰炸机。
  美军更为此准备了名为“偶发计划”的进一步作战计划,如“保罗·班扬”实施中再发生交战,则将出动包括航母战斗群和重炮集群在内的对朝大规模打击行动。甚至将战术级核武器也列入了清单。
  而韩国则报复性的,摧毁了四所朝军哨所。
  ——不过所幸是,此次朝方装了“傻”,一直未再正面冲突。
  但朝方却为此闹出了另一个“疯狂”的国际笑话。
  只因8月18日砍树当天的斧头上,印有“MADE IN AUSTRIA”(奥地利制),朝方英文翻译却将其上报为“澳大利亚制造”。

图:骇人听闻的朝鲜人民军“1976年板门店(斧头砍人)事件”,以及引发朝澳断交近25年之久的斧头(下右小图)。而斧头上刻的是“MADE IN AUSTRIA”(奥地利制),与澳大利亚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北朝鲜政府以此为由,立即中断与澳大利亚的外交关系(当年朝澳建交不到一年),撤回大使并驱逐澳大利亚外交官。事后朝鲜与澳大利亚中断外交关系近25年。直到2000年5月,北朝鲜才与澳大利亚复交。

四、未来中朝关系展望

  在60多年中韩关系中,中国(大陆)先因外交水平上的经验缺失,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吃了大亏”。后又在朝鲜主动撤军,埋下了日后对北朝鲜政权缺失话语权,甚至导致今日北朝鲜拥有核武的既成事实;再又因重意识形态斗争而轻实际利益,奉行“不当军火商”的原则,在军援问题上占小便宜(换来口头支持)赔大本。

■ “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商榷

  “不干涉别国内政”长期以来是中国(大陆)的外交方针。
  而这条方针实则与当年“不当军火商”的无偿军援方针,有本质的相似。造成的现实利益损失,也是历历在目的,
  ·你不干涉别国内政,不等于别国也同样不干涉你国内政;
  ·资本主义强盛本就是从势力扩张开始的,现代国际关系本质也就是现实利益的搏奕。
  1958年中国(大陆)主动从朝鲜撤军,这一失策从此为中国(大陆)埋下了无尽的“祸根”。而这一切在根本性的指导思想上,就来源于“不干涉别国内政”。
  此条基本外交原则,21世纪的中国(大陆)外交必须予以改革。

■ 北朝鲜必须弃核

  站在北朝鲜的立场上,“独立自主”“巩固国防”,任何理由都可以做为发展核武计划的借口。
  当初的中国(大陆)也是依靠有了核武器才有了“国际地位”。
  但是,国际关系就是利益搏奕。
  当初的美国,甚至苏联也都曾阻挠过中国(大陆)的核武计划。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大陆)进入国际“核武俱乐部”,成为有话语权的实体。
  而今面对北朝鲜的核武计划,中国(大陆)同样必须阻止,
  ·这是基于中国(大陆)国家安全角度的唯一选择。一个靠战争状态来维持运转的北朝鲜政权,拥有核武是对中国(大陆)的绝对威胁;
  ·这也是基于东亚安全环境,包括中国(大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环境的唯一选择。
  ——北朝鲜必须放弃核武器及核武研发能力,造出来也要“绝育”掉。
  这对全中国,整个东亚安全,都是绝对“自私”的要求。但这种“自私”,才是现代外交的基本游戏规则。
  若不能如此,
  那么,东亚将出现一个真正的强国,而且是一个危险的军国主义强国。

■ 北朝鲜必须(至少)进行经济改革

  实则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北朝鲜,如不能经济改革,那么只能选择在“战争状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无论是北朝鲜国内的人道主义灾难问题,还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经济支撑是行不通的。
  经济全面崩盘已近十年的北朝鲜,再不进行经济改革,对中国(大陆)及东亚都将是沉重的包袱。

全专题结语

  关于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的专题,在此结束。
  ◆ 60多年中朝关系中,
  ·中国(大陆)入过朝鲜战争的套;
  ·中国(大陆)失去过包括驻军北朝鲜在内的若干次绝好外交时机,也由此带来无尽的麻烦;
  ·中国(大陆)更因曾经僵化的外交方针,而失去借此与国际社会建立关系的机会。
  ◆ 60多年中朝关系中,
  ·北朝鲜始终通过战争,或靠战争状态来维持国家运转及对外关系;
  ·北朝鲜更是非常精明的靠在强国中周旋,渔利至今;
  ·北朝鲜还已经拥有了初步的核武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大陆)外交必须反复检讨与吸取教训的。该“止损”时,必须“止损”。而后,才可能有新的开始。
  赫拉克利特曾说,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也不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