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mes jayden在线:从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下手才能彻底解放中国股市(zhua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39:30
从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下手才能彻底解放中国股市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经济学教授 程国有
    
    中国股市今天的低迷绝不是一二天形成的,而是从股市运作一开始一直到今天就因为始终坚持了错误的思路,而这些错误思路正是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它使中国股市一步步陷入今天的深渊而难以自拔。因此,要彻底解放中国股市就必须从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即错误思路上痛下杀手。
    
    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之一:高溢价发行股票:
    大家知道,最初中国股市的产生是为解决国有企业困境而出现的,股票溢价发行虽然是外国的惯例,但外国是在股票全部可以流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虽然溢价发行但价格不会偏离其真实价值太远,价格不会离净资产太大,因而其可以带来的问题或罪恶也就不会明显甚至不会出现。然而,中国的溢价发行是在原有股票全部不能流通的情况下进行的,再加上管理层有意利用全国人民对股票市场运作的认识不足,因而也有意使股票发行获得较高的溢价,以获取更多的创业利润,为解决国有企业困境提供更多资金,因而股票发行价格远远偏离了其净资产,一方面,公司发起人(开始主要是国有股东)以1元或净资产直接折成股份,另一方面,社会股东则以远高于1元或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股票,而公司发起人股东与社会股东尽管出资额不同,而每一股享受的权益却是相同,也就是说公司发行股票之时,社会股东就已经被发起人(主要是国有股东)侵犯了利益,因而遭受了巨大损失。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然而,从这个源头开始中国股市还在不断衍生出更多新的罪恶,直到今天中国股市已经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具体说来有以下罪恶:
    一是发起人股东(主要是国有股东)获得了巨额不劳而获的创业利润,社会股东一购买股票就已经遭受了巨大损失。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下面我举例说明:假设有一家国有企业已经资不抵债,负债2000万元、总资产2000万元、净资产为零,如果它有关系或运用包装手段把2000万元负债挂起来,企业2000万元总资产转变为国有资本。然后注册5000万元资本的上市公司,每股资本1元,5000万股,其中原国有股东以2000万元按1元1股直接折成2000万股,另3000万股社会发行,假设社会股东按5元/股购买新股,则公司最终可获得1.5亿元资金资产和原国有企业2000万元的实物资产,即共计1.7亿元净资产。而这1.7亿元资产是由5000万股平均享有权益的,也就是说每股净资产变为3.4元,原国有股东由原来2000万元净资产变为6800万元净资产,直接获取了4800万元的创业利润,而社会股东实际投入的资产是1.5亿元,但转眼间就变成了1.02亿元,直接损失4800万元。
    二是这种不劳而获的巨额创业利润直接调动起了上市公司配股、增发股票的热情。本来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股票无可非议,但问题是大量公司之所以热衷于配股和增发不是因为真正需要资金发展企业,而是发现了这其中溢价配股和高价增发股票中的巨额不劳而获的创业利润。这种配股和增发由于非流通国有股不参与,只有社会流通股参与配股和增发,国有股可以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创业利润。以致于许多上市公司对生产经营并不关心,而关心的是如何进行所谓的资本经营、配股、增发。许多企业获得了巨额本来生产经营就不需要的资金,又把圈来的资金大肆进行投机性炒作或资本经营,明显增强了许多股票的操纵和投机性暴涨暴跌。
    三是这种不劳而获的巨额创业利润导致了中国股市发行上市中的腐败日益严重。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伪装包装或者与相关机构合谋甚至直接与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合谋进行上市发行股票,结果许多上市公司出现了上市第一年绩优,第二年业绩下滑,第三年就亏损,第四年ST,然后又是重组,重组后又是第一年绩优,第二年业绩下滑,第三年就亏损,第四年ST,如此循环,无数散户股民在股价的大起大落中继续遭受巨大损失。而其中的操纵者由于利用内幕信息和与管理层勾结,在股价的大起大落中继续谋取大量不正当利润。
    四是这种不劳而获的巨额创业利润造成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权益的极不平等。根据中国证监会提供的资料计算,在2000、2001和2002年,上市公司新股的平均发行价分别为8.31元、8.60元和5.08元,平均配股价分别为9.27元、10.13元8.93元。如果再把上市公司在上市后送股与分红的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平均持仓成本实际上就只有几毛钱。对于持仓成本有着数倍甚至数十倍差异的国有股、法人股与流通股来说,这怎么能够谈得上股票的同类同质,又怎么能够在市场上同股同权进而同股同价呢?
    
    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之二: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
    本来股市就像一个生态系统,需要维护股市生态平衡,实现股市共生繁荣和健康发展。在股市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主导力量是散户股民,他们是股市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就好比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植物系统(草和树木),它们的兴衰决定着生态系统的兴衰,如果基础植物系统被毁了(相当于草和树木被毁了),整个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毁灭。在这个基础上逐步衍生出食草动物系统和食肉动物系统,同样,股市在散户股民基础上衍生出靠吃散户股民为生的食草动物系统和食肉动物系统,相当于股市中的企业股东、证券公司、机构投资者。食草动物系统和食肉动物系统是股市中的强势群体,它们靠吃散户股民为生,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系统和食肉动物系统都是自然衍生和自然发展的,绝对不能给予特殊培育,否则,把它们培育的太强了,基础植物系统(散户股民)的草和树木就会被它们吃得过多而无法恢复甚至出现萎缩,最终,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会因为草和树木没有了而被饿死,最终整个生态系统崩溃。今天中国股市陷入萎缩的深渊,其罪恶的源头之一就是长期以来管理层一惯奉行的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错误政策,相当于生态系统中拼命培育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机构投资者),最后把草和树木(散户股民)吃光了,生态系统萎缩崩溃了,最后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机构投资者)一起被饿死(现在许多已经亏损的一塌糊涂)。所以,管理层不彻底纠正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错误思路,中国股市永远不可能健康发展。
    为什么说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不能成立的理论呢?据说,那些支持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理论是这样说的:一是机构投资者以长期投资为目的,是股市的稳定力量,过去之所以中国股市投机性是因为缺少大机构投资者;二是机构投资者可以为股市注入大量资金;三是机构投资者是由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专家理财,专家水平很高,散户把资金交给他们可以为股民获得更加稳定可靠的收益;四是机构投资者是股市中的主导力量。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是股市的主导力量,中国股市散户股民太多,机构太少,所以要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等等。
    然而,现实却与上述理论完全相反,我们来看现实是怎样的:一是股市中真正的稳定力量是散户股民而绝不是机构投资者。真正操纵股市,导致股市大起大落的正是机构投资者。相反股民在股市暴跌时绝大多数都是卧倒不动的,他们才是股市中真正的稳定力量。二是股市中真正的资金提供者是散户股民而绝不是机构投资者。股市资金的真正源泉应当是居民形成的散户股民,就是机构投资者其资金也来自于居民散户股民,有人说来自银行,但银行资金也来自居民散户股民。就算是机构投资者为股市提供了资金,但到目前为止全部证券投资基金总资金不过500多亿元,与股市中注入的数万亿资金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三是机构投资者并没有理论吹嘘的专家水平。大家再看看去年优惠政策支持大量减少的机构投资者,一个个亏损的一塌糊涂,绝大多数证券投资基金都跌破了净资产,请问专家的水平都到哪里去了。四是股市中的真正主导力量是散户股民而绝不是机构投资者。以美国为例,参与股市的家庭占总家庭户数的65%,反观中国,深沪两市开户数6000多万,但绝大多数都是深沪两市同时开户,实际涉及家庭开户只有3000多万,再扣除众多的已经绝望股民死账户,实际参与股市的家庭不到2000万,只占全国家庭总数的5%,远低于美国65%的水平。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参与股市的家庭比重看还是从股市资金源泉看,当前中国股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应当是超常规培育居民散户投资者,而绝不是机构投资者。
    
    中国股市的罪恶源头之三:证监会严重监管不力
    这话要是我一个人讲,证监会一定会找我算帐,但据我所知这话绝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都讲过。下面我们还是看看他们是怎么评论中国股市的。
    针对中国股市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等违法违规现象相当严重,还有信息不公平和信息造假等问题,吴敬链说:“就像外国人说的: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纵观长期以来一些被操纵的股票,在其上涨初期散户股民往往对公司信息一无所知,等到股价炒高后利好消息才纷纷出台,这时散户股民根据利好消息买进这种股票往往被深套其中,显然是信息被庄家提前获知和利用,严重损害了散户股民的利益。
    股市作为一种投机场所所,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则秩序,还要有高效的市场规则秩序维护体系,严惩违法乱纪者,这是中国证监会的责任。然而,中国股市对于机构违法乱纪者却不能做到及时、高效和严惩。正如《成思危报告》指出的:自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出台之后的两年来,“中国证监会作为法定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其监管力度与法律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证监会现有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技术手段都难以适应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报告还提及,两年来,证券稽查机构共接待、处理有关信访投诉2.5万人次,但立案调查证券违规的案件只有285次,结案更少,只有162次,有些违法违规明显的处理从轻。事实上,众所周知的中科创业、基金黑幕等至今没有一个来自证监会的定论。报告还强调,“上市公司虚假包装上市,造成恶劣影响”是一类问题,并不是一家两家。但证券监管部门在当初被其蒙混过关之后,也就承认既成事实,并未见到有公开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