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rt磁力种子:- 张旺和他的“数字中国画”- - 本报记者 杜仲华 -今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23:00:00

张旺和他的“数字中国画”

  • 发布日期: 2011-09-08 00:00
  • 作者:本报记者 杜仲华

张旺近影

《仁者如山·智者若水》

《世说新语·雪夜访戴》

《哪吒闹海》

《爱上齐天大圣》

《戚继光》

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如今,就有一些既懂艺术又懂科技的青年画家尝试在电脑上作画,将斑斓多彩的东方艺术通过网络传播到海内外。这不是对传统艺术的否定,而是一种充满创新精神的致敬……

翻开《志怪与志人——张旺CG作品集》,一幅幅清新灵动、充满艺术想象力的画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头戴花冠,身披彩带,翩翩起舞的仙女们,美丽而婀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横槊赋诗、豪气干云的曹孟德,或风流倜傥,或霸气逼人,各具情态;更有大闹天宫的美猴王,红袍加身,天马行空,横行不羁,与闹海戏孽龙、年少胆气雄的哪吒相映成趣……

这些线条流畅、描绘工细,又富有笔情墨韵的中国画,并非用传统毛笔画在宣纸上,而是将传统艺术与电脑科技相结合创造的一种崭新艺术形式,即“CG艺术”,或“数字中国画”。

今年5月,南开大学文学院与世界上最大的数位板生产企业WACOM中国公司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该中心旨在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在数字网络条件下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探索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将中国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向世界广为传播。

张旺便是这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南大文学院副教授、数字中国画的积极探索者。

曾是范曾和杜滋龄的学生

70后的张旺生着一张爱笑的圆脸,为人真诚率性,在记者眼里像个阳光大男孩。受家庭熏陶,张旺自幼爱读历史故事和相关连环画,尤其迷恋津派名家刘继卣的《西游记》系列,绘画也成为他最大的课余爱好。

1995年,张旺幸运地考上了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本科生,指导老师便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画大家范曾和杜滋龄。“范先生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张旺回忆说,“他的生活规律与众不同,晚上不看电视,日落而息;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七点到教室,八点前看我们的作业。与他学画三年,我只临摹过他的一幅《老子出关》。因为他一贯反对模仿老师的风格和技法,而让我们学习古人,临李公麟、梁楷和八大山人的作品。他教我们把握中国画最根本的东西,提倡每个人都要个性化发展,抛弃那些技术性的旁枝末节。本科毕业后我准备考研时,他建议我多学学理论,所以我师从彭修银教授,攻读了三年美学专业,这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转折。从那时起,我放开手脚,把中国画技法与电脑绘画糅在一起,开始了数字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

找到了电脑上作画的感觉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李政道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随着深刻性、普遍性和永恒性。这些都需要人的智慧和情感。

把中国画数字化,无疑是E时代新媒体技术与艺术嫁接的一种智慧结晶。

在读研期间,张旺受命为南大校庆制作光盘时,接触到电脑图片编辑软件Photoshop,逐渐熟悉了在数位版(手绘版)上作画的技术。“当时,我有一种孙悟空找到金箍棒的感觉。过去一直用毛笔勾线,像是走钢丝,稍不留神就会摔下来,一条线必须一气呵成,不能停顿、不能修改;而到了电脑上,每一笔都可修改,使画家获得更多思考斟酌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勾线从我的弱项变成了强项。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大大增强了我在电脑上作画的信心。”

在宣纸上作画时,毛笔是柔软的,笔锋可随画家的手灵活运动,在电脑上作画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张旺说:“数字中国画的创作过程,基本上与在宣纸上作画一样,用压感笔在数位版上运行,手下微妙的力度变化都可体现在画面之上;再加上版幅旁的快捷按键,可轻松自如地根据画家的个人喜好加以设置,使数字绘画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而不是简单的‘输入’。”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电脑上如何渲染气韵?张旺笑道:“这也不难。可先在宣纸上画出几种典型的笔触,然后输入电脑中,据此制成笔刷,不仅能勾线,还能营造出国画的渲染效果。”

现在,张旺和他的团队已研究出将电脑绘画打印在宣纸上的技术,用肉眼看与传统国画并无太大差异。这样,数字中国画的美学价值和观众的审美认知都发生了变化。

不是背离传统,而是向传统致敬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数字中国画能被业内人士接受和认同吗?对此,张旺举了个例子:有一年他参加全国美展,当他将打印的数字中国画送到美术馆时,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说,你的画不错,肯定能入选,但请送原画来。这时,站在一旁的杜滋龄告诉他:这就是原画,作者是我的学生。范曾看过张旺在电脑上画的仕女后,同样给予了肯定。

数字中国画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是,可以输入和复制。如大量复制同一幅作品,会否影响其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呢?张旺说,我从不考虑这些。因为范曾、杜滋龄两位老师都说过,画家画画时别想钱,你只管画得好不好看,有无艺术价值:画幅大小不是问题,题材内容不是问题,画好画坏才是问题。“对我来说,值不值钱无所谓,只要你画的是张好画,很多人从网上看到了,喜欢了,下载下来,放在他的电脑桌面上,哪怕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谁,都算完成了它的审美使命,画家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总比一幅画没几个人欣赏,却卖了一个不可理喻的价格,要有价值得多”。

除了有授权的电子游戏软件和代言,张旺的每一幅新作都要上传到他的博客和微博上,供人免费欣赏和下载,这样便使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从电脑网络上喜爱和接受了中国画;而此前,他们看到的多是中外卡通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中国画也有传播和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向传统艺术致敬吗?”

现在,张旺的电脑绘画已应用到小说插图、封面、明信片、电游、海报、年历等周边产品上,有些甚至被印到人体上(文身)和咖啡杯上。“我的不少朋友是网络作家,如江南、沧月等,我们关系非常好,我为他们的小说画了很多插图。江南每次从上海飞来就住在我家,边写作边发表。有时,他对我讲小说的构思,我据此给他画插图;他一看我的画,又按我画中的意境描写,彼此启发和影响,这样的创作方法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

数字中国画发展前景广阔

在电脑上画中国画,与传统画法相比有何优势呢?

张旺说,中国画,尤其是写意画,创作过程必须一气呵成,不能修改。电脑绘画则不同。你的一幅作品本来已经完成,忽然有一天被一种东西所触动,可以改得更棒,而且没有改过的硬伤和痕迹。这是电脑绘画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过去一幅国画画完就完了,不好的就扔了,而现在你可以问自己:我这幅画画完了吗?你可以长时间思考、修改,直到完美为止。这就等于给画家提出一个更高境界的要求。

关于电脑绘画现存的问题,张旺认为,数字中国画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和技术难题,如压感笔的线条形式还较单一,比较适合表现人物和花鸟,在表现气韵和质感上尚有欠缺。另外,数字中国画的创作群体主要是中青年画家,受年龄和经验的局限,整体上还不够成熟。“但我认为,数字中国画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大有可为的。首先,今后用毛笔、钢笔写字的人会比现在更少,我们这一代人更习惯和喜欢以电脑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其次,运用新媒体对传统艺术进行新阐释,具有更广泛的传播功能和更庞大的受众群体。作品通过博客、微博,可及时获得网民的反馈,画家再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这种互动也是一般展览和评论难以企及的”。

问到今后个人的发展规划,张旺称,先把画画好,再争取更高的艺术境界,并让更多人欣赏和接受,这是一个画家的最大成功和终极目标。例如在人物刻画上,数字中国画容易脸谱化、概念化,所以自己在生活中就注意观察各色人等的形象和表情,最近他正在创作的《大闹天宫》,便力图让每个神怪都有血有肉,浪漫唯美,而不能像西方艺术中的神怪那样面目狰狞。他笔下的美猴王,眼睛很大,被人戏称为“赵薇眼”,但很精神、很帅,加上长胳膊长腿,很符合他的完美主义理念。

末了,想起陈洪在张旺画集序言中的一句话:这个领域需要并造就了既接受过传统艺术教育,又对新媒体、新技术具有探索热情和敏锐感觉的年轻人。张旺无疑就是这样的青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