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bangbang无伴奏版:老旧小区摸索准物业管理:成本三毛、居民自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7:31
 老旧小区摸索准物业管理:成本三毛、居民自治 两天前,老张的车里添了一个新物件,一张写着“垡头三区南院小区”的蓝色车证,这下,老张再也不用为在小区中找车位犯难了,“在这儿住了十几年了,还从来没有过停车证。”

  在老旧小区的居民还在为小区物业问题争论不休时,老张所在的垡头三区南院小区悄然发生变化。11月19日, 垡头三区成立了小区管委会,居民自己挑选了“管家”,对小区进行“准物业”管理,管理者都是小区居民。

  老张面临的“房龄老、安全差、环境乱、无物业……”北京其他老旧小区中同样存在。很多居民要么选择高昂的物业费,要么忍受没有物业带来的脏乱差。垡头三区的“准物业”与其他物业有何区别?能否解决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的问题?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老旧小区样本

 

  定福庄北里

  一下雨就要垫砖

  东五环外的定福庄北里小区,由七八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组成。小区的南侧连接着一大片平房区,做麻辣烫生意的小贩坐在十平方米的平房前,从大盆里捞出菜叶穿在竹签上。

  小区里的花坛中,枯枝上挂着蓝色塑料袋,被北风吹得呼呼作响。几辆汽车停在花坛周围,将本不宽敞的空间再次挤压。72岁的张阿姨住在小区近20年,“小区边上就是一个街边市场,每天人来人往,人也很杂。噪音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一直都不间断。我们不求绿化和健身器材,能让我们小区很安全就足够了。”

  四五年前,有邻居找到张阿姨,就小区自己雇保安人员和保洁员征求她的意见,“但这个小区的人基本都是退休的或者是低收入的,额外的费用会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一些人把房子租出去了,也很难让他们掏钱。”居民自己请保洁员的想法被迫停止,小区仍旧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

  “不说也罢,一说就心烦。”一声叹息之后,59岁的吴举说,他们一家四口都住在这里,不管几点回家,他都要把自行车扛到三楼,放在楼梯的过道上,“我们小区丢自行车的人太多了,不往楼上抬的,也得找个有铁架子的地方,把车和铁架子锁在一起。”今年8月份,吴举的自行车连续被盗三次,“每次丢了之后,我就去卖旧车的地方花几十块钱买一辆,我也知道那的车基本上都是偷来的。但车这么容易丢,没办法只能买便宜的。”

  “最怕的就是遇到雨雪天,小区里没有人清扫,路边的泥就很难排出去,全涌到楼门前了。”只要雪一停,张阿姨就拿着铁锹慢慢地铲出一条小路。“小区楼道里总会有几块砖头,一到下雨天,我们出门的时候就拿几块,从楼门口一直铺到甬道上,要不就得陷进水里。”吴举指了指摞在楼门前的5块砖头。

  北京市人大代表强磊调查发现,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老旧小区管理混乱,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这类小区中很多老房子都租给外来人口,安全、管理都出现诸多问题,加之很多设施年久失修,安全隐患不少,又由于资金匮乏,保洁、取暖、停车等都存在问题。

  自治小区样本

  垡头三区

  起步

  15号楼摸索出了自管经验

  60岁的杨进宝是垡头三区南院小区的居民,“没成立管委会以前我是15号楼的楼长,管着我自己的那栋楼。”在杨进宝所住的15号楼前,一个治安岗亭里亮着灯,一扇推拉门将15号楼与小区隔开,“一到晚上我们就拉上门,这样这栋楼就相当于封闭起来了,提高了安全性。从我们管起来之后,就没丢过东西,没有车被砸的情况出现。”

  15号楼前,地面上划着整齐的车位,车位上写着“1门501”、“2门402”……“写上门牌号是怕车出了问题后找不到车主,这样就一目了然,直接上楼就能找到人。”与杨进宝管理的15号楼相比,成立管委会之前,其他5栋楼就显得格外混乱。

  “没有停车位,闺女和女婿来了之后,绕着小区开了一圈也没找到停车的地方。只好把车停到小区外面,再抱着孩子走进来。”居民陈荷珍说,小区中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车都是停得七扭八歪,“每天大清早都有司机出不来,就按着喇叭喊,‘这谁的车啊?出来挪一下。’”

  在其他居民眼中,杨进宝算是能干的人。2007年的一天,杨进宝和几名居民拎着油漆桶开始在15号楼前划停车位,“2009年的时候又划过一次停车位,还建了值班室,在楼前安了石板桌凳,种了几棵树。”这些花费,是杨进宝一家一家地敲门,挨户集资的方式筹集到的,当时就凑了1500多元钱。“那时候基本上是,自己管自己的楼,之间没有交叉,属于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的情况。”

  杨进宝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认可,社区和街道找到他,希望将他的做法推广到整个小区,成立一个“准物业”为小区居民服务。垡头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智勇介绍,南院小区改造中,垡头街道投入环境改造、硬件改造的费用已接近50万。“准物业”管理是非赢利性的自治管理模式,最终目的是满足居民的需求。

  北京市人大代表李宗范曾建议明确老旧小区改造主体,应由政府牵头负责推进,对老旧住宅小区的设备设施改造,扩大改造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的资金应以政府为主、居民为辅共同筹资解决。

  摸索

  六个“管家”合成一家

 

  杨进宝的角色是今年9月发生变化的,当初的“楼长”、“老杨”,如今改叫“杨主任”。

  9月,杨进宝在居民代表大会中全票当选小区管委会主任。与杨进宝一同被选进管委会的还有6人,其中5人均是各楼楼长,另外1人是小区聘请的社会服务公司负责人。“相当于各自为政的六个‘管家’被集中在一起管理整个小区。”

  垡头三区南院小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一栋居民楼的一层,刚刚装修过的房间弥漫着一股油漆的味道。11月19日,小区管委会成立后,杨进宝不停地接听居民打来的电话,“主要是反映暖气不热的,或者家里水电有问题的,我们马上就转给供热和管理水电的维修部门。以前,居民出现这种问题,根本不知道该找谁。”成立十天之后,杨进宝已经进入了角色。“这里一直没有物业管理,现在管委会其实就是一个‘准物业’。”

  垡头三区南院小区共有6栋楼,504户住户,共1500多人,“有拆迁的、焦化厂的、铁合金厂的、生化学院的,六栋楼里一共有五家产权单位。能让大家都认同管委会,是很困难的。”

  垡头街道曾发出450份入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其中,同意成立小区管委会的占74%;同意AA制收费的占54%。

  李宗范曾做过一个调查,据初步统计,北京市现有老旧住宅小区1200多个,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前。老旧小区以前大多隶属国有企业,由企业负责维护管理。但现在很多企业已不存在,小区慢慢跟企业脱离关系,形成单独的个体。

  焦点

  这三毛钱能否收上来?

  管委会成立刚10天,62岁的赵洪玉就感受到了小区中的变化。小区门前架起了栏杆,两名保安在值班室里盯着摄像探头拍摄的画面。如果有可疑的人,他们总会上去问几句。她经常在遛弯后在楼前新添置的休闲桌椅前看看邻居们打牌,拉拉家常再回家。“以前楼道里有废纸,好几天以后一看,还在那躺着呢,现在都是一天一扫了,干净多了。”老赵除了每月要交6元钱的卫生费,再没有其他费用。

  “要收物业费啊?那不能太多了,一个月一共十块多钱还能接受,多了就困难了。”赵洪玉搓了搓手,“二十来年没交过物业费了,冷不丁让交还有点不好接受。”住在15号楼的王伟有着同样的顾虑,“以前归楼长管的时候停车不要钱,现在如果收费高了,确实心理上不好承受。一辆车每月收个三五十块的还行。”

  “小区划出停车位前,很多车都乱停,只能停70多辆车。现在一共有将近140个停车位。”据杨进宝介绍,南院小区的资金来源为公共空间的车位费租金、旧有的按户收取的卫生费、政府的前期支持。然而,由于缺少经常性的维修养护,老旧小区环境问题慢慢出现反弹。事实证明,需要公众广泛参与的小区管理,仅有政府投入是不够的。

  “小区中一共有维修保洁、保安共12名左右。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不拿工资。”杨进宝介绍,通过前期测算,小区每月管理费用约2万元,按小区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算,每平方米费用不足0.3元。

  “这相当于先尝后买。在居民AA制之前,先让居民认可这钱该花、花得值。”杨进宝心中盘算,“收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这钱花得值不值,这些都要给居民明确交代。”只要把钱花在了公共利益上,自治就能享受商品房小区同等服务。

  谁来为“准物业”管理买单?垡头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智勇介绍,“准物业管理”试行阶段的费用,主要来源于通过政府的前期支持、公共空间车位租金、旧有按户收取的卫生费和政府补助。不足的部分,等到居民认可相关资费后,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最终实现物业费用居民AA制。(记者 赵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