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n:养生笔记整理(二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2:11:04

一.泌尿系统感染的防治常识
泌尿系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尤发于女性。要想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首先应了解其致病菌和细菌感染途径。
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以及其它会阴部及肠道内常见菌种,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菌引起。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四条:1、上行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如女性性生活后、月经期等)时,细菌侵入并沿尿道上行,感染膀胱炎和肾脏。由于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女性的尿道口常被污染,所以女性易导致此病。2、血行感染。细菌从体内的病灶(如扁桃体炎等)侵入血液,到达肾脏。3、淋巴道感染。当盆腔器官有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可从淋巴管感染肾脏。4、直接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器官发炎时,细菌侵入肾脏而直接感染。
可以看出抗菌消炎,并增强肌体抵抗力是治疗的最佳途径。

二.祖国医学对泌尿系统感染的研究
对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西药抗菌力强,见效快,往往是很多医生用药的"座上客",尤其是西医。但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医对泌尿系感染也有独到之处。
泌尿系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本病从临床症状看,属于祖国医学的"淋症"范畴。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状、类型、治疗和禁忌等都有较深刻认识。中医临床将"淋症"分为热淋、气淋、劳淋。祖国医学认为泌尿系感染是由于湿热内侵或中焦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而为病。热淋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血淋引起血尿;膏淋引起乱糜尿或合并严重脓尿;气淋致使小腹胀痛;劳淋引起脾肾虚损。
根据祖国医学对此病的研究,桂林三金药业组方设计出以针对痛因为主,病因病症兼治,适当加大补虚调理为原则,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筛选出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止血镇痛,清血散瘀,补虚益肾作用的中草药配制成的三金片,攻补结合标本兼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四.泌尿系感染的易感人群--女性

《红楼梦》中的宝哥云:女人的骨头是水做的,温柔无比。同样,女性也娇嫩无比,很容易被细菌感染。泌尿系感染通常是指由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因感染难以定位,故可统称为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称为下尿路感染,下尿路感染可单独存在,而肾盂肾炎都伴有下尿路感染。
引起肾盂肾炎的致病病菌70%左右为大肠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轻微损伤时,如月经期、性生活后、细菌就可侵入并沿尿道上行,女性尿道较短而宽,尿道口距肛门和阴道口很近,由于肛门和阴道附近藏有大量致病菌,稍不注意就容易被致病菌感染,并祸及膀胱和肾脏。
另外,由于对泌尿系感染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病人一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就自己选择大量抗生素服用,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控制住症状,但是因为致病菌会对抗生素迅速产生耐药性,使得泌尿系感染再次发作时,抗生素疗效越来越差,服用剂量越来越高,不仅不能治好病,而且往往产生各种毒副作用。而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不易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因此,我们认为病人应根据病情选择没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来快速解除症状。

五.尿路感染用药,女性及婴幼儿必须注意的问题

孕妇或婴幼儿发生尿路感染在用药时应特别慎重,因为尿路感染西医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或抗菌素,但各类抗菌素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可引起胎儿永久性耳聋,对成人听神经也有一定损害。此外还可引起肾损害。因此,对孕妇或幼儿应尽量不使用该类药。喹诺酮类药,如氟哌酸、泰利必妥,包括新一代环丙沙星,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也不宜用。因此,女性发生尿路感染切莫自己乱服药,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对抗菌素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同时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做到合理用药。既不盲目服用,也不要讳疾忌医,有病也不服药。可在专家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或中成药。中成药相对比较安全,而且科技含量也较高。如桂林三金药业生产的三金片,"利湿通淋,抗菌消炎,补虚益肾。"主治急、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用、尿道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疾病,并能迅速缓解尿急、尿频、尿痛、尿短涩等症状,标本兼治。是同类药中的佼佼者,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六.如何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泌尿系疾病
泌尿系疾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如下几种现象:1、浮肿。早晨或下午、晚上出现,眼睛、颊面、手足等处易出现。2、血压升高。3、蛋白尿,应引起重视。4、间断性血尿。5、类似感冒的恶寒、发热症状。6、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身体困乏,易疲劳,腰膝酸痛、感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如果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几种症状或特征,就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有些病人往往一出现早期症状就自己服用抗菌素,这是不正确的,中国抗菌素滥用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就使用抗菌素,这不仅易造成看不到的浪费,重要的是过多使用化学药品会导致很多毒副作用,所以我们建议病人根据病情优先选择没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制剂。

七.定期体检对肾病防治的意义

在人体重要器官中,以肾脏疾患的漏诊率最高,从而导致很多病人失去治愈的机会。而造成漏诊的原因主要是:1、自觉症状不明显。如部分慢性肾盂肾炎、多束肾等,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这就易造成病人不去就诊。2、肾脏有较强的代偿功能。一侧肾脏能将双侧肾的功能承担起来,这也造成病人不重视。3、过分信赖尿常规。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尿常规正常,肾脏就不会有病。有些肾脏疾患尿常规无变化,如部分慢性肾盂肾炎等等。所以要重视定期地到医院体检。
而在众多肾脏疾患中,有很大部分易侵袭女性。如急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尿道炎、膀胱炎等,这是与女性的生理构造有密切关系。如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距有寄生菌的肛门、阴道近,较易引起上行感染,从而罹患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而在这些疾病中,肾盂肾炎又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第二病因。

八.肾盂肾炎的防治(一)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常见病,肾盂肾炎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尤其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0。引起肾盂肾炎的致病菌以大肠杆菌为多(约占60%-80%),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上行感染。
2、血行感染。
3、淋巴道感染。
4、直接感染。
对急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西医多选用抗菌药,呋喃吡啶、复方新诺明等,或根据病情、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联合用药。通常是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继续用药3-5天。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病人症状好转后既停药,或停药后不复查,致感染复发或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如此反复则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必须是停药后每周复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一次,共2-3周,6周后再复查一次,均为阴性时,可认为已临床痊愈。

九.肾盂肾炎的防治(二)

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属"淋病"范畴,其发病多因"下焦湿热",病位在膀胱和肾,病性以湿热、虚损、血瘀为主。治则为清热利湿,解毒通淋,活血益肾。中医药对急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疗效显著,既无毒副作用,又无耐药性。对那些反复服用抗菌素无效或有耐药性的病人,使用中医药治疗是合适的。既可服用中药汤剂,也可服中成药,如桂林三金药业研制的三金片,是治疗该病的名牌产品。具有清热通淋、抗菌消炎、利湿解毒、补虚益肾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及尿路感染等。
急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应卧床休息,多喝水以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及炎症渗出物迅速排出,吃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热能和维生素。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感冒,节制性生活。讲究卫生,保持下阴清洁,妇女应注意经期卫生、妊娠期、产后卫生,女婴应注意尿布卫生,勤洗勤换、消毒(如日晒),这些对于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一、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养生其实也没必要花里胡哨、高深莫测,令人望而却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禅宗这样解释,法因心起,还由心灭,是缘起法。一切法皆由心生,是故心生万法。是心虚妄相,是故万法虚妄相。一切法终究寂灭,此寂灭是诸法归处。一就是究竟寂灭。我建议从以下简单的养生基本功做起,大道至简,方是从根本从头开始。 

    1.梳头: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2.鸣鼓:以手掌紧压住双耳数秒,然后迅速脱离,此法可振动耳膜,减缓耳窝退化;闲时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论揉、挑、弹各种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头痛、晕车等诸多不适,体质虚弱者常按摩耳朵,还可防止感冒。

3.揉眼:自寻手部柔软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可明目、醒脑,还兼具美容作用。

4.捏鼻:常以两手食指摩擦鼻翼两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进嗅觉灵敏,减少鼻过敏或呼吸道感染机会。

5.叩齿: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6.吞津:闭口做漱口状数回,然后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触空气氧化时,并不会发生异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酵素与营养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7.转颈、耸肩:肩颈部有脊椎及许多通往头部的重要血管,常转动颈部,耸耸肩膀,帮助肌肉活络,年老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大幅降低。

8.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脸部抹擦数回,胳膊等裸露处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环,皮肤润泽。

9.拍肩: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转腰:右手顺弯腰之势向左脚尖

伸展,起身,换左手向右脚尖伸展,轮替数回。

11.握拳: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12.踩脚尖:右脚跟踩左脚尖,左脚跟踩右脚尖,交替数回。

二、简单养生法

1、健康的标准——早上睡觉起来是否感到疲惫,如果是,说明身体透支是不健康的表现 。
2、预防感冒——立春时节当天用白芷、桃皮、青木香洗操可以一年身体不脏带有芬芳甚至很少生病。
3、美颜——①.农历三月三的桃花片,用翁埋在桃花树下,到农历七月七时用乌鸡血配上擦脸是养颜佳品(乌鸡只取少量不能杀生)
           ②.双手用力摩擦,越来越快越来越热,坚持3分钟,想像自己回到了12岁的时候,再自内而外划圆9圈,感觉要好像抚摸在丝绸上一样。意念配合。
4、饮食的正确方法——①.早饭最好吃不带油烟的东西,如蔬菜汁,果汁等。
                     ②.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食不语”。每口饭要嚼36次;筷子要吃一口放下,每次将食品嚼细,慢慢的品尝,一顿饭要吃30-40分钟,吃饭最好不说话。
5、睡眠好的方法——睡觉好的人一定会长寿,人们经常说子午时就是从11点到1点是睡觉的最好的时间,那怎样才能睡好觉呢,每天烫脚,(半小时,不断地加热水,感觉身体后背越来越热)还有烫脚可以排毒。
6、鼻子运动方法(用力深呼吸,双手夹住鼻翼憋气,再用力喷出来。做9次)可有效防止感冒鼻子不通。
7、增强免疫力的功法——坐中桩(高桩增肥,低桩减肥) 高桩大概比正常站立稍蹲一点,低桩是蹲到与地面成90度中桩就取中间舌尖顶着上门牙的牙根部分,收肛,双手在胸前围成一个圆,同时呼吸尽量要深,长,静,吸气的时候脑子想着静,呼气的时候脑子里想着松,全身尽量的放松。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刚开始可以短点时间,循序渐进。另外在每次收功的时候要双脚用力抓地,极度收肛,坚持3分钟。

 

 

一、养生的本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或“养生之术”。“道”指法则、原则;“术”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之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之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之义;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

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

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养生之术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二、中医养生核心——调神养性!

中医学认为,人一方面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在气交之中,人是在风、寒、暑、湿、燥、火等气候的这种变化中,完成他生长壮老已的过程的;另一方面,中医更强调人是社会的人,他具有完备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类特有的,而且这种情志活动是任何简单或者高级的动物都无法比拟、代替不了的。

勤动脑体不动心

《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为你要和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第二句话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很多人说,能恬淡虚无吗?我说,恬淡虚无并不是让你不想事呀,恬淡虚无的本质是勤动脑、体,不动心。脑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中医学把人的生命活动分成体和用两部分,《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要老化。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

很多人会说,中医一点也不科学,西医说思维都是用脑的。我们中国文字中,思想的“思”字是个什么字呢?上面不是“田”字,是囟门的“囟”字。上面是“囟”,下面是“心”,你所有的情绪变化一定是脑和心的有机结合。当你特别难受的时候,首先感觉是心堵得慌。如果是心堵得慌,那就是动心了。

老子说“无为则无不为”,“无为”其实是无不为。很多人以为老子说的“无为”是不做事,其实是把老子这句话想得太简单了。老子《道德经》中讲的是规律,是道,讲天地人的规律是从哪儿来,六合以内到底是怎么回事?“无为”其实是:无妄为,则无不为。按照规律做事叫不妄为,不按规律做事,就叫妄为。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长在地上的,就不可能离开地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地上的一切生物都具备这种规律。“地法天”,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变化都取决于天。天是太阳、月亮、二十八星宿。我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注重“六十”?不是你对六十有特殊的偏爱。中国人在计算历法的时候,用的是六十甲子。甲子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它更是一个时间空间高度浓缩的概念。二十八星宿包括太阳和月亮,二十八星宿每60年有一次准周期的变化,天上这些星宿的不同位置决定了地球上物候的不同变化,所以我们祖先把它总结成五运六气。2003年癸未年发生了SARS,我查了一下,1943年也是癸未年,北京霍乱流行。霍乱也属于湿的一种,它和SARS既有共性,又与SARS不完全一样。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总结这些规律的时候不是胡编出来的。

我为什么要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待着?因为我读了那么多古书以后,感觉到我们的祖先太厉害了,他们写的著作,一不要稿费,二没有职称,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东西刻在石板上,写在木头上?因为中国人是非常注重自己子孙的,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的祖先从来不做断子绝孙的事。所以他们认为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些有用的东西刻下来。

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美国人只有两百年的历史,还那么重视自己短短的历史。我们有些人数典忘祖,不知道自己祖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大街上我曾经问一年轻人:“老子是谁?”他说,“什么老子?我爸是老子。”我们祖先保留到今天的东西,一定有一个合理的内核。只是因为它历史太久远了。到今天看这个历史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它的合理内核是什么了,随着历史进入了博物馆。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中医,当你研究各个时期不同的学问、著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本书推到历史背景去认识。不要老觉得今人比古人聪明,其实几千年下来,没用的东西早被古人丢掉了,留下的一定是有用的。我们中国人像大家闺秀,韩国、日本像小家碧玉。大家闺秀的宝贝太多了,东家扔一点,西家扔一点,到现在都没了,被那小家碧玉全都拿回去了,中国的插花、和服、茶道全都变成他们的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重新的认识。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是自然的力量。做任何一件事情,我当医生,你当记者,他经商……各件事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让你勤动脑体不动心的时候,这个脑子不是想你怎么发财,是思考你要做的事情在某个规律上处在哪个点上。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呢?如果它是春天,就不要希望明天就结果,要等到秋天。这样做看似无为,实有为。你非要从春天一下就蹦到秋天去,那叫看似有为,实无为,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不管你压力多大,从事什么工作,要想保持这种情志,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把握你所做的这件事的规律。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人是哭着生下来,笑着离开世界的。人一死气散了,所有的皱纹都展开了。生下的时候攥着拳头,走的时候撒手人寰,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从哭到笑的一生。生下来笑着的小孩活不了,撒着手的小孩也活不了。那你就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让你攥着拳头干吗?就是要干活的,而你所挣到的钱就像你手上的油腻,天天洗,天天来。人要想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近人事智于圆而行于方”,考虑得尽量全面,处理得尽量果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每天躺在床上想,敢与天地日月同辉,马上就坦然了。如果你心里老想着,明天怎么办呢,那你就要动心了。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弄得很多人疲惫不堪,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想起上班就头疼。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工作已经厌倦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所以一定要学会调情志。要想真正把情志调好,必须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让脑经常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智慧就来了。你考试的时候,如果脑一紧张,会的全忘了;当脑子一轻松,什么题都想起来了。如果能使自己的心态处在一种稳定的状态,就能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