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队成员陈志朋:长宁区:“无边界学习”探索进行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47:14
长宁区:“无边界学习”探索进行时时间:2011/4/8 12:19:38  作者:徐星 计琳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15

“无边界学习”力图突破时空和学科局限、教学资源的局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图/李立基

在天山路第一小学展示的主题为“结交新朋友”的课堂上,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孩子们在向伙伴介绍自己的朋友,在讲到他们的外教时,课堂正前方的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外教的画面,正挥手和他们打招呼。这不是预先录好的视频,而是实时的画面,异地面对面交流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1月18日,在长宁区教育信息中心,来自愚一小学、长宁实验小学、天一小学3所小学的老师带来了语数外3节“无边界学习”概念课的展示。称之为概念课,是因为它们是长宁对未来5~10年的课堂的构想和概念性呈现。

对天一小学校长孟水莲来说,由于技术限制,概念课仅仅是理念的表达,未来教室远不止如此。她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没有教科书,学生人人面前一台学习终端,可以进行人机对话,机器能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学生可以上网查文本或视频资料,还可以用MSN等通讯软件或者电话向任何人求教;孩子们可以依兴趣点不同而随意走动组成团队;学生不仅在课堂的35分钟内学习,还在走出教室和学校之后通过完成研究任务保持学习的状态……

在学校的《未来教室设计方案》上,我们看到:未来教室将被划分成个体学习空间和公共学习空间两个部分。个人空间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多媒体信息搜索、资源共享等功能。公共区域将有块大屏幕,主要通过大视频跨空间交流,创设真实、纯净的语言环境。比如教孩子出国签证怎么办,目前的做法是放介绍性的片子,但在未来教室,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不仅可以了解从走进领事馆开始所有会发生的事情,并且可以与大屏幕里的面试官交谈自己真实的情况,仿佛真正去领事馆办了一回签证。

未来教室教学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与老师沟通,教师一对一辅导学生解决问题;每个孩子做的每个动作,说的每句话,都会有技术平台进行全程记录,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记录实现个性化、跟踪式的评价,更便于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因材施教。此外,未来教室将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组建学习团队、自主选择学习工具等方面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无边界学习’是未来教育的方向,长宁要勇于创新。设计一辆‘无边界学习’概念车,通过数字周平台引领全区。”这是长宁区教育局局长贾炜在去年11月18日听取信息中心工作后发起的号召。

要让学习无边界,就必须突破时空和学科的局限、师生知识的局限、教学资源的局限以及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局限,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更丰富、有效、便捷的学习资源与工具,将学习拓展到任意可能的时空和场景。而超越边界、“随心所欲”的学习能培养孩子们可持续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在本质上体现了长宁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的核心理念。

两周后,愚一小学、实验小学和天一小学被确认为“无边界学习”的试点学校。短短一个月后,以区数字周为契机,第一届长宁区“无边界学习”活动便拉开帷幕,三校三节“无边界学习”创意课就在信息中心登台亮相了。为了让更多学校了解并参与其中,长宁区马不停蹄地在全区推广活动。信息中心主任袁孝凤告诉记者,第一届“无边界学习”创意课方案设计大赛在去年12月底就已启动,目前已征集到方案170多个。

有了概念,有了计划,有了方案,还不够。要让“无边界学习”的概念“落地”,变为现实,日后真正走入日常课堂,信息技术的支撑至关重要。

天一小学校长孟水莲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未来教室正处于软件开发的阶段。相较于目前的教室,未来教室从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很多变化。学校与公司合作,在理念上也参与了软件开发。之后,将根据实际需求匹配硬件。与硬件的配置相比,软件开发更困难,也需要更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但成功后便可通过复制迅速在全区推广。

据介绍,天一的未来教室将于今年9月1日初步成型,主要用于拓展型校本课程的教学使用。未来5年,长宁将努力实现未来教室覆盖全区中小学。

 

(责任编辑:陆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