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队2010:闲言:中国言论界左中右境况及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6:54
 按照流行标准,中国言论界可划分为左中右三大阵营。“左”即所谓“新左派”,成份比较复杂;“中”主要是权威主义,“右”主要是自由主义。

一,境况

三派之中,中间权威主义为官方意识形态所容允、所鼓励,占据体制内话语优势。他们的局限在于:民间普遍视其为官方代言人,作为个体,他们难以在体制外获得广泛影响力。只有在体制内,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发挥作用;除非是在远离了是非情绪笼罩的海外,他们个人才能获得客观评价。

右翼自由主义的境况较为奇特: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正面挑战者,自由主义占据了民间话语优势。不仅如此,在官方意识形态阵地即各类传媒机构中,绝大多数中下层知识分子也持自由主义观念。因此,自由主义在传媒界也得到极大同情和暗中支持,只要言行不触及政治底线、不招来国家政权的干预,自由主义者可拥有较大话语空间;即使在体制内,他们也能见缝插针。

一旦触及禁忌,被当局所重点关注,那么就可能有丧失人身自由之险;但同时,在民间、海外的人气、声誉,就会直线飙升。对于言论者来说,这未必总是不划算的,具体情形因人而异。因此,在国际关注的视角下,当局钳制言论的手段已效力有限。

处境最艰难的是左翼,他们在体制内受到排斥,在体制外也难获认同。因为民众普遍认为“新左派”与传统左派一脉同源,需要为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失败实践负责。近年来,随着国内贫富分化加剧、国外美国相煎趋急,左翼在民间开始赢得越来越多拥护,但仍未成为主流。

二,评价

如上所述,权威主义占据体制内制高点,自由主义占据体制外话语优势;新左派游离于体制内外,在民间逐渐壮大。

之所以形成这种格局,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对当前现状和政府的不满分不开,其中以知识分子尤甚。中间权威主义被视为替现行政策辩护,人们当然要求他们为现状负责;新左派必须为民众普遍反感的传统体制负责、背负历史包袱。只有右翼自由主义,据称从未在中国得到过适当的实施机会,因此没有任何历史和现实包袱;而且,有西方诸国的成功示范在前,许多中国人都把未来前途寄托在这条路上。正是在这种普遍心态下、在许多人心目中,左中右分别代表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自由主义被寄予众望。

无论从言论角色还是观察视角看,自由主义都是当代清流。自由主义的成功实践,只出现在欧美诸国,因此自由主义者言必称希腊。自由主义者立论高远、但言多不切实际;对于中国问题,他们只会两招:一曰按图索骥、二曰削足适履。

中左两翼在今天比较“不得人心”,但更关注于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中间权威主义,很多人只谈“问题”、不谈“主义”;他们对于中国问题,持有更切乎实际的视角。

三,点评

在当代中国学者中,笔者最喜欢吴思。吴思的学术成就,有几大特征:

1,绝对原创

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都独立于主流学术体系之外,自成一统;而且他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普遍性,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就象“萍果掉下地”,惯见而必然。

2,价值中立

无论是“潜规则”还是“血酬定律”,吴思虽然在论证中大量使用了西方通用的分析工具,但理论的发现,主要来源于他的感性积累、来源于他的问题意识。因此,虽然他本人无疑属于右翼自由主义阵营,但他的理论却价值中立,可以为左中右所通用,为所有研究社会问题者提供思路、提供分析工具。

3,方法独特:

据笔者分析,吴思的学术研究,完全是从“问题”出发,类似量子力学大师玻尔的“硬性规定”原则。具体做法是:关注现实中反复发生的现象或事件,不是从现有理论出发寻找解释,而是首先肯定其存在的必然;即肯定事物的发生不是出于偶然,既不是因为某种理论运用不当或运用不彻底,也不是因为某人干坏事或发善心,它就是必然会发生。然后,再寻找导致其“必然发生”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提炼为普遍性理论。正是由于一切从“问题”而非“主义”出发、着眼于寻找针对性答案而非运用现成相关答案,吴思才能完成价值中立的原创理论。

4,文风隽永

吴思的论述,以史实为主干,夹叙夹议,大气盎然;文笔轻松、隽永,无古形而有古意,爱好者众。

除吴思外,左中右翼中,皆有独到出众之士。就笔者个人喜好而言,左翼有黄纪苏、王小东,中间有康晓光、温铁军,右翼有茅于轼、秦晖。独立学者中,王力雄、老田颇有特色,尤其在解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