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雪的签名:盘点2011十大财经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6:53:32

  2011年,无论是国内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在这一年,久治未愈的希腊债务危机肆意蔓延,而也是在这一年,国内民众期待已久的减税政策终于出炉,个税改革在争论中又迈出了一大步,新法对中低收入群体和个体工商户的“减负增收”效果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婚姻法新解的出台将“房产加名税”推到了聚光灯下,经过一系列呼吁和论证,征收房产“加名税”的行为终被取缔。不难看出,2011年国内民众一直在和“税”做着积极的抗争,在争论中寻求更多的利益保护,又在被保护中探索更为合理、更有助社会进步的收入分配体制。这一年,国内国外经济都阴霾重重,我们为您整合2011年十大财经新闻,与您一起回顾这一年来的欢喜和忧伤。希望能帮你暂时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过去的一年,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然后,继续前行。

1NO.1 个税起征点调至3500元

  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9月1日起施行。而在此三天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还维持3000元起征点不变。短短的三天,起征点提高了500元。这一调整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除提高起征点外,此次个税法修改还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除了以上三项调整以外,还适当扩大了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此次税法修改还调整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所有的个体工商户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人的税负都是减轻的,在6万左右的个体工商户减负更大一点。

  据统计,9至12月份的四个月间因实施个税新税法相应增加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就达600多亿元,减税力度超过预期。

  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本月22日解答2011年贯彻结构性减税政策相关问题时表示,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惠及6000万人。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惠及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占全部个体工商户的比例达63%。不难看出,新个税法案将降低我国中低收入人群的纳税负担,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达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同时,对社会收入的二次分配力度也将大大加强。

2NO.2 欧债危机

  详细请看《欧债危机之命悬希腊》

  2011年欧债危机步步惊心,层层升级,已经对欧洲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影响。圣诞节刚刚过去,在一些欧洲人眼中,他们认为这是自二战以来“最糟糕的圣诞节”。不难想象,欧债危机不仅令欧元区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精疲力竭,更让被欧债危机阴影笼罩的欧元区国家人民倍感煎熬。

  希腊是最先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欧盟多次救援不仅没有给危机带来多少转机,令希腊陷入是否要退出欧元区的徘徊,而且还将欧元区其他国家也拉入了危险境地。7月21日欧元区通过紧急峰会再向希腊提供1090亿欧元贷款的第二次援助。贷款到期时间从7年半延长到15年至30年;利率从4.5%降低至3.5%。银行等私营机构同意在2014年前经由回购希腊债券等方式出资大约500亿欧元援助希腊。7月27日 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CC”,展望为负面。标普认为欧盟的希腊债务重组计划是“廉价交换”,看似希腊债务交换和展期选项“对投资者不利”,希腊债务重组相当于“选择性违约”。

  据外媒报道,欧洲央行最新发布的《欧元区半年金融稳定报告》显示,目前愈演愈烈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席卷更多的欧元区国家,随之产生的风险可能蔓延全球。报告称,今年下半年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稳定被破坏的风险已经明显增大,“欧元区主权债务压力的蔓延,依然是欧元区、欧盟乃至全球金融稳定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风险。”

  欧债危机目前虽然只发生在金融领域,但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消除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和决策层”,需要找到有效办法,尽可能地降低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卡洛?帕多安认为,如果欧元区内发生重大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比如流动性缺乏、重要国家信用评级被降等,有可能造成欧债危机全面蔓延,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这样就有可能在2012年造成严重衰退,影响甚至可能延续至2013年。

3NO.3 美国主权信用降级

  2011年,“信用危机”似乎成为“串联”全球经济的一个关键词。信用危机如搭箭之弓,有的箭还未出鞘,即引来一片惊慌。今年8月,美国历史性地丢掉标普给予的3A最高评级,顶上了“AA+”的帽子,并且标普将美国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一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关注。

  一个重要触发因素就是美国两党在减赤和债务上限问题上迟迟未能达成一致,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合作与不信任。

  此后,美国政府缓解美债压力的做法也颇受争议,再度印钞的想法受到很多正处于通货膨胀形势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对,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曾表示:“美国评级被下调不只是信用的问题。美国能支付一切债务,因为它可以一直印刷钞票,违约的几率为零。”

  即使美债上限已再度被调高,但是再次爆发危机的可能仍存。

  分析人士指出,标普此次美国信用评级被降,是对美国政府削减赤字无能表现的批评和对美元霸占国际货币主导地位的挑战。对美国国债未来投资价值的判断,市场则存在不同声音。

  标普在声明中说,下调评级是因为美国国会8月2日通过的赤字削减计划不够有力,不足以稳定美国的债务状况。标普对美国政治体制进行了措词尖锐的批评,认为“美国在面临持续不断的财政和经济挑战时,其决策和政治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有所削弱”。标普还称,美国恢复AAA评级是可能的,但这种可能不会太快。如果美国的债务负担继续恶化,美国的信用评级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

  《华盛顿邮报》认为,标普将美国信用评级降级,与其说是“金融结论”,不如说是“政治批评”,其结论质疑的是美国政治领导人的能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债僵局期间,亦一再表示,美国有AAA信用评级,却没有AAA级的政治体制。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教授彼得?莫里西称:“我认为这并不算什么。由于美国采取了‘笨拙的财政政策’,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是‘罪有应得’。”泰国《曼谷邮报》6日报道称,主权信用评级被降级对奥巴马总统、美国政府以及美国而言,是一种“象征性的尴尬”。

  近日,惠誉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还表示,除非明年美国国会和总统大选之后,构建一个有效的削减预算赤字计划,否则,惠誉可能在2013年底之前剥夺美国的AAA信用评级。不过该机构也表示,在2013年前不会决定是否调降美国的评级。

  2011年以来,从美债上限再到欧债危机,政府信用问题在全球蔓延,经受严峻考验。业内专家认为,可能要到明年的一季度,甚至明年年中债务危机才会得到解决。届时,无论是欧洲内部还是全球经济格局,都将进入一个“后危机”时代。

4NO.4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详细请看《2011温州企业倒闭潮及倒闭企业名单》

  伴随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趋近,今年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是愈发严重,于今年9月底开始全面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更是震惊了温州。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曾在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钱紧”窘境,而这也促使了温州地区民间借贷的异常活跃。

  温州民间资本雄厚,早已声名在外。可今年,一些企业却绊倒在资金短缺这道门槛上,始作俑者,便是民间借贷狂潮所引发的民间金融风波。据有关部门统计,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且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规模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但由于缺乏规范,温州民间资本长期游荡于金融体系之外,处于浮躁状态的它们,始终与“炒”字相伴,遇到见效快、回报率高的产业,便疯狂涌入。

  愈演愈烈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背后,是温州老板一轮的“跑”热潮。分析资料显示,温州中小企业为应付生产及不断升高的工资与材料成本,转向高利贷,企业主挖东墙补西墙,许多表面风光的企业背后都债台高筑。

  温州问题已成了一个中国问题。有人说,温州人的文化决定了温州人的价值取向。尽管温州人敢为天下先,但又投机天下先的思想,这就注定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这条上,只能奋勇向前又踉踉跄跄。

  高增值高回报,一直是温州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在他们逐利成性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温州企业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性。由于温州企业大部分为家庭式私企发展而来,不愿意进行垄断、并购,即使是股份制企业很多本质仍然是私营的,至今温州上市的企业仅只有10家,遍地小企业根本无法发展壮大。

  而这种以小商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显得软弱无力;缺乏诚信、惟利是图,纯粹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已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既没有垄断资源又不吸收市场资金以投资进行企业转型,仅依靠资本运作是无法长期发展的,这是“温州模式”的悲剧。

  在市场经济先进的土壤之上,温州模式赖以成功的先天优势已经逐渐失去,中国进入了高成本时代,尤其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没有了低成本,温州制造何以和发展?而如何才能避免下一个“温州模式”的变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真思考。

5NO.5 康菲溢油

  详细请看《康菲漏油事件打了谁的脸?》

  6月4日当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中国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的报告后立即责成其进行排查。但此后B、C平台附近海域仍持续有油花溢出。7月13日,国家海洋局决定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要求康菲中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彻底排查并切断溢油源,彻底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

  8月31日本是“康菲处理渤海漏油的大限之日”,康菲称其向国家海洋局通报,已完成“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要求,但该说法未得国家海洋局确认。事故发生至今,康菲未做任何赔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去年制造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BP(英国石油公司),在事故发生后迅即拿出200亿美元做赔偿基金。据其财报,这次漏油事件最终的花费可能是413亿美元。

  从6月份至今,康菲漏油事件经历了发现、辩解、核查、判定、责令停产、索赔的漫长过程。从7月份宣布溢油“基本清理干净”,再到宣布污染面积只有“200平方米”,再到谎称“两个彻底”欺骗海洋局,在此过程中,康菲公司刻意瞒报、淡化事故、处置拖拉、态度傲慢。人们不禁要追问:康菲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蛮横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国家生态环境和渔民的损失到底该如何赔偿?渤海的未来安全吗?

  一样是漏油污染,一样是国际石油巨头惹祸,事故发生后的应对(不论是肇事公司还是政府方面)却有天壤之别。其实,BP能积极赔偿,并非慑于美国的国家实力,而是慑于美国治污法规的天价赔偿。而康菲在中国惹了大祸,居然一直很淡定,一是因为中国环境保护法律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的应对也缺乏经验,没打出重拳,连30万元“天价”罚款都没落实,相关诉讼至今尚未开始,组织渔民集体索赔也缺章法。

  康菲漏油事件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单纯依靠现有的行政、司法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新型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行政、司法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互动,加强公众对行政和司法的监督,才能使该事件得到公正解决。康菲中国奈何不得的勇气和底气并不因其本身有多强大,实在是“批量产出”的法律法规太软弱。

  对于此事的处理,我们期盼着国家借鉴美国政府处罚BP漏油事件的做法,必须对康菲公司处以重罚,快速而严厉的惩罚严惩,杀鸡儆猴,以此警示众多在中国开采海上油气田的外国公司,以及大型垄断国企,给民众、给环境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6NO.6 存款准备金率3年内首次下调

  详细请看《央行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存准金率有望下调》

  11月30日晚间,中国央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个消息早于市场的预期。但是业内人士指出,存准率的下调意在缓解流动性偏紧的格局。

  如果没有差别化的操作,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17.5%。

  在10月份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消息公布时,市场人士就认为,由于外汇占款层面提供基础货币供应的能力降低,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下调的压力。市场都预期到了存款准备金率会下调,但是对于下调的时点存在争议,从今年12月至明年2月不等。

  按照央行数据,10月末,我国金融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9.21万亿元,以此初步计算,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的资金3960亿元。考虑到今年8月,央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缴存范围,保证金被纳入其中,此次下调所释放的资金将超过3960亿元。

  针对此番动作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存准率下调暗示货币政策已转向;另有专家表示,“降准”只是微调,不代表货币政策整体松动。

  此前央行密集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8年9月,当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曾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7NO.7 康师傅并购百事中国

  详细请看《康师傅“牵手”百事可乐 好事多磨》

  11月4日,康师傅官方网站正式公布,康师傅控股将以子公司康师傅饮品9.5%的直接权益,换购百事可乐在中国非酒精饮料装瓶业务的全部权益。百事可乐全资附属公司FEB将间接持有康师傅饮品控股的5%。

  双方在中国的战略联盟关系就此正式确立,虽说仅仅是换购,但对于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如此动作也确实耐人寻味,康师傅和百事联手,他们的瓶子里究竟要装什么?

  早前康师傅控股要收购百事可乐的消息在网上盛传,一些网友用这事儿找起了乐子,有人说:“康师傅”牌百事可乐喝起来不知道味道怎么样。还有人说:干脆就叫康师傅方便可乐得了。不过,康师傅公关部新闻发言人陈功儒表示,以后确实可以喝到康师傅生产的可乐。

  在两家的联盟中,康师傅饮品将与百事现有的在华装瓶厂合作,负责生产,销售和分销百事的碳酸饮料和佳得乐品牌产品,而康师傅饮品也将通过百事的授权,开始将其果汁产品在“纯果乐”产品之下进行联合经营,但是各自品牌不会发生变化。

  两家公司早前就已经传出绯闻,他们走到一起能给各自带来哪些好处呢?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认为,两家此举能互补劣势,因此,这将是一场双赢的“联姻”。

  康师傅通过“联姻”获得了百事可乐旗下24家装瓶企业的间接持股权,将彻底解决其产能的瓶颈问题,同时,也弥补了康师傅在碳酸饮料市场的短板,“联姻”之后,康师傅将扩大自己的“生产线”,并弥补碳酸饮料市场。

  对百事公司而言,“联姻”带来的利好也是显而易见的。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加上饮料成本上涨,使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数据显示,2009年及2010年,百事中国非酒精饮料装瓶业务分别亏损4550万美元和1.756亿美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百事可乐在中国的24家装瓶厂有“过半亏损”,导致北京、深圳和福州装瓶厂的中方合资方抛售股权。百事通过换股的形式“甩包袱”,降低其投资和经营成本,同时,百事中国还可借助康师傅的销售渠道,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

8NO.8 地方债务10万亿

  巨额地方政府性债务终于浮出水面。审计署6月27日发布2011年第35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

  根据审计结果公告,在10.72万亿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 .66亿元,占15.58%。

  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

  这次被称为“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审计工作”,开始于今年3月,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涵盖所有涉及债务的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03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373805个项目,共1873683笔债务。

  有分析认为,这次号称“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审计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8日发布“2012年一季度经济金融展望”,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而地方债务将是2012年中国经济的“一大风险点”。

  中国审计署于2011年6月首次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10.7万亿元(约1.69万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7%。而中行2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实际债务规模或更大,集中还款期已经到来”。

  中国银行报告指出,现在地方债务多为银行持有,系统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已在上海、广东等地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但2012年一旦发行规模扩大,目前低成本融资局面将难以维持。“应当看到,现有地方政府债务或面临重组并呼唤财税制度改革。”

9NO.9 中国GDP超日本

  2月14日,日本公布了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日媒报道说,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10年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这标志着日本 “第二经济大国”之位已经被中国替代。那么,“逆转”以后怎么办?

  就日本而言,中国如今不仅是众多日本企业的生产基地,同时正成为日本商品的最重要海外市场之一。日方公布的2010年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日本出口总量的三成左右。日产、本田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超过日本国内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如果考虑到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日本去年对华贸易顺差高达2.1万亿日元。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连日本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也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

  就中国而言,“第二经济大国”的另一面是,人均GDP仍仅为日本的1/10,世界排名在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仍是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局。能否圆满解决这些课题,将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可包容性和可借鉴性。

10NO.10 达芬奇家居的身世之谜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据了解达芬奇公司销售的这些天价家具,并不像它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而是在东莞的一些家具公司加工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经过检测,消费者购买的达芬奇家具甚至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此消息一出,“达芬奇”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影响也铺展开来。首先家具行业遭遇了集体诚信危机,消费者则出现了不相信原产地、不相信进口、不相信实木家具的“三不信”现象,整个家居行业亟待重建公信力。 “达芬奇”的诸多供应商也纷纷与之撇清关系。

  近日,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其“卡布丽缇”家具未配中文说明书、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部分产品有部分指标不合格等,据此开出了133万余元的行政罚单。达芬奇家居遂在官方微博逐条展开驳斥,成自己已经遭遇了“道德审判”,并提出了行政诉讼。

  从香武仕音响到欧典地板,再到今天的达芬奇天价家具,假冒洋品牌可谓是层出不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可是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家具动辄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可谓不贵,可是身份是假的,质量还不合格。这种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达芬奇天价家具又给消费者当头一棒,我们不禁要问,在企业诚信如此缺乏的今天,消费者到底还能相信什么?

  一位不愿具名的家具业人士称,“假洋货”在国内各行业普遍存在,在家具业的达芬奇之前,就有音响行业的香武仕、地板行业的欧典被曝光。但目前“假洋货”仍有很多“空子”可钻,比如从保税区采购就是很多“假洋货”惯用的手法,因为这在法律上等于“进口”。现有法律对类似行为处罚偏轻、消费者维权难,也导致“假洋货”打而不死、禁而不绝。他认为,欺骗只能“赢一时”,不能“赢一世”,一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讲“良心”。他同时说,中国家具出口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质量、工艺都是过硬的,虽然在品牌形象、高端产品设计等方面与国际大牌还有差距,但论“性价比”,国货丝毫不比洋货差,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家具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