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美发沙龙云资源:历史上的今天(6月24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10:42

历史上6月24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882~2005

 

更新时间:2012-6-24 

 

马寅初在家中翻阅书籍 

马寅初向日本学生介绍我国学生的情况

(1954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左)向出席国际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维也纳会议的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会副主席松本登久男介绍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诞生。马寅初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理论和财政学专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他对综合平衡理论和新人口论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著有:《纽约市的财政》《马寅初演讲》《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等。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在北京逝世。 

川端康成

1899年6月24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诞生。他是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的授奖仪式上,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在谈到川端康成的艺术成就时指出:川端康成以其典型的叙事文学,非凡地、敏锐地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实质。”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芬兰等各国文字,我国也有他的译本。

格罗弗·克利夫兰

1908年6月24日,美国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逝世。克利夫兰于1885年3月4日当选美国第22任总统。时隔4年,他又第二次入主白宫,担任美利坚合众国第24任总统。

1911年6月24日,上海虹口大戏院开始向民间放映电影,标志着电影进入我国民间。

1932年6月24日,暹罗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8年,銮披汶执政,1939年6月改称泰国,意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占领,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1945年恢复暹罗国名。1949年5月又改称泰国。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左七)等在阅兵大典的检阅台上 

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大典 

在阅兵大典上,苏联红军战士展示缴获的德军旗帜 

苏联红军战士在阅兵大典上摆放被缴获的德军旗帜

1945年6月24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大典。

 

街上人们载歌载舞

(这是柏林协定确认比利时人统治75年后的今天的盛况)  

欢欣鼓舞的部落妇女们,涂着节日的斑斓色彩庆祝刚果独立

1960年6月24日,卢蒙巴任独立后的刚果(利)(现刚果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卢蒙巴1958年10月创立刚果民族运动党,当选为主席,1959年1月参加领导刚果人民反对比利时殖民统治的斗争,11月被捕,1960年1月获释后,参加比利时-刚果关于刚果独立的圆桌会议。1961年1月17日在加丹加被冲伯集团杀害。同年3月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宣布他为非洲英雄。 

天津市举行集会,欢迎日本神户市访津友好代表团

1973年6月24日,中国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成友好关系,周恩来总理倡议把这种关系称为“友好城市”。这是中国第一个与外国城市建立友好关系的城市。友好城市工作是中国民间外交不断发展过程中开辟的一条重要渠道。这条渠道使中国同有关国家的地区、城市、地方政府、地方议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赖德和机组成员准备登机

1983年6月24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完成6天的飞行任务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着陆。这使得萨利·赖德成为第一个进入大空的美国妇女。当航天飞机进行第7次航天飞行时,这位32岁的物理学家成为登上“挑战者”号的5个机组人员之一。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1994年6月24日,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一册出版发行。整个项目投入资金逾6000万元,到1997年11月2日全部编印完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共收录古籍珍本4508种,几乎囊括了现存的乾隆以前、《四库全书》之外的所有古籍,是图书馆构建基本古籍书库的必备书。特别是将散藏于国内外百余家图书馆的孤本秘籍汇聚在一起,免除了各地往返检索查阅的困难。

2003年6月24日下午,在我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郑重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这标志着中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就职仪式前温家宝同曾荫权亲切握手

2005年6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就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吴仪、唐家璇、华建敏、廖晖等出席宣誓就职仪式。就职仪式由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温家宝监誓。(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人口学家马寅初 

马寅初

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一个开酒作坊的家庭。20岁的时候他到美国留学,潜心攻读经济学,是我国第一个到国外学习经济,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回国以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担任教授,还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教务长。

在旧中国,马寅初不仅是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写文章,作演讲,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因为这些爱国行为,马寅初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被囚禁于集中营达数年之久。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斗争。

马寅初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正如他自己说过的,自1939年开始“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建国后,他以一个学者的专长,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言献策。

5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激增。就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人口问题时,马寅初先生就首先在1957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关于节制人口问题的提案,这就是所谓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先生主张我们有计划经济,也应该有计划生育,并且提出三点非常具体的建议,建议确定我国的人口政策,宣传节制生育和晚婚的好处,控制人口增长。“新人口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要通过控制人口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过30多年的社会实践,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许多主张是可行的,直到今天,它对于我们研究人口理论、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马寅初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年,桃李满天下。解放后,他热心于教育事业,一再强调办教育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全体师生只有在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上,才能团结无间,精诚互助,培养出切合实际要求的专门技术人才。”他维护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对那种不要党领导的错误思潮曾据理批驳。当他再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时,他笑着说:“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今后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四化做出新贡献。”(人民网)

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始末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l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39‰,能否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0‰呢?

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30‰,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马寅初曾描述过当时的情况:“小组会上除少数人外,其余的代表们好多不表示意见,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且竟有人认为我所说的是马尔萨斯的一套,也有的认为说话虽与马尔萨斯不同,但思想体系是马尔萨斯的。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我认为都是出于善意,故我自动地把这篇发言稿收回,静待时机成熟再在大会上提出来。”

9月,周恩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

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这一条马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百花齐放没有放出来,准备放,就是人家反对,就是不要他讲,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此事人民有要求,城乡人民均有此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对的。”毛泽东还特别注意到,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就坐在马寅初身旁,似乎是在表示对马寅初的支持。毛泽东一语双关地笑着说:“邵先生,你们两人坐在一起。”邵力子和马寅初听毛泽东这么一说,互相看了看,也开心地笑起来。 

马寅初陪同周恩来视察北大

3月,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上,邵力子就计划生育问题做了长篇发言。他强调指出,现代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可以有计划,在生育方面也必须有计划。他针对卫生部严格限制人工流产规定,提出“不造成以法令或权力限制人工流产”,建议修改婚姻法第四条“男20岁,女18岁,始及结婚”的规定,主张提高结婚年龄,宣传迟婚。他还主张大力向农村推行节育工作,不要对持久性避孕手术进行限制,等等。邵力子的发言,立即得到医学专家钟惠澜的支持。同时,也得到马寅初的大力赞同。但是,马寅初在计划生育采取什么方法的问题上却与邵力子有一点分歧。他们都主张避孕和推迟婚龄,但马寅初坚持反对人工流产。他认为有比人工流产更好的办法。这就是“最好是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对只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加以奖励,而对超过两个孩子的父母要抽税”。

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1949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他怀着忧虑的心情说:“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已达到30‰,可能还要高,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总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恐怕中国要侵略人家了。要和平共处,做到我不侵略人家,也不要人家侵略我,就非控制人口不可。”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见到马寅初时,严肃地对马寅初说:“不要再说这句话了。”马寅初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马上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北大校园里,公开做了自我批评。后来,他在撰写《新人口论》时,就确实没有再提出上述观点。6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7月5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然而,这时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和组织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反右斗争,已经开始席卷全社会。马寅初当然也被波及,有人说他是借人口问题,搞政治阴谋,也有人说《新人口论》是配合右派向党进攻……,在这场扑面而来的急风暴雨中,马寅初弄不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几个月前计划生育问题刚刚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而现在却又受到人们的批判……

实际上毛泽东对于人口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内心一直是矛盾的。直到“大跃进”开始,粮食卫星飞上天,毛泽东的思想才确定下来,毛泽东说:“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此时,马寅初并不清楚,他的理论已经面临着最高决策层的挑战。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举办60年校庆的大会上,就指名道姓地说:“马老要为《新人口论》做检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也不点名地批判了马寅初。

7月9日,毛泽东召见邵力子、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等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大跃进”的意见。为遭到批判的马寅初而担忧的邵力子,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张,他抓住时间向毛泽东进言,希望毛泽东支持节育,毛泽东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又应付了一句:“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

毛泽东此时正陶醉于各地大放高产卫星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英明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而此时的马寅初面对对他不公正的批判却变得愈加冷静。他认定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于5月9日和7月24日—3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再谈我的平衡理论中的‘团团转’理论》和《再谈平衡论和团团转》两文,但马寅初也并没有认为自己的理论已经十全十美,所以,从8月开始,他多次走出校门,到外地搞调查,以求证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国再次掀起批右高潮。周恩来特意约马寅初谈了一次话,劝马寅初不要过于固执,从大局着眼,还是写个检讨好。别人劝马寅初,马寅初还可以不放在心上,周恩来劝马寅初,马寅初就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这次谈话后,马寅初仔细地对《新人口论》进行了梳理,看看是否真有什么错误。但梳理的结果,证明并没有错。他仔细阅读了报刊上发表的批判他的文章,对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一一进行反驳,又写成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文章的后面还有两篇附带声明,其一是“接受《光明日报》的挑战书”,其二是“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寅初将手稿送到《新建设》杂志编辑部,要求尽快发表。

马寅初的倔强是出了名的。马寅初常对人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新建设》杂志编辑部收到马寅初的文稿后,不敢擅自作主,将文稿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理论小组审阅。当时任中央理论小组组长的是康生。

康生是靠整人起家,善搞“莫须有”的老手,有两种人他是绝不放过的,一种是对他的政治前途有影响的人,一种是可以为他的政治生涯铺路的人,马寅初当然就属于这后一种的人。

自从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以来,对人口问题有过多次论述,特别是毛泽东在上年8月讲“人口的观念要改变”,康生就一直等待机会,当他看到马寅初的文章和附带声明中的:“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就大发其火,决定向马寅初动手了。

10月24日,康生召集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开会,部署对马寅初的全面批判。他得意地说:“马寅初送给《新建设》的文章,原来我担心他会把辫子藏起来,改变观点。现在看全部未变,他的观点暴露出来了,有辫子。对马寅初过去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批判,没有正规地搞,《人民日报》没有搞,还没有正规战,只是游击战。现在他挑战,应当应战。”

他还要《新建设》赶快把这篇文章登出来。一次全文发表,而且要快发表。为了掩盖他的鬼魅之心,他还布置对党外先不要讲“批判。”

11月初的《新建设》全文刊登了马寅初的文章,发表编者按。12月初就组织大批判。康生指使说:“批判他的文章不一定多,份量要重,可以和他过去的理论联系起来批判。马寅初是一个代表,要花点功夫把他的经济理论看看。不要说他胡说八道,资产阶级学者就是这个水平。”还指示,“北京市委、中央宣传部要考虑:马寅初还当不当得成北大校长?批判完了要准备换人。可以尽量揭露,不要给他戴错帽子,但是适当的帽子不可不戴。”

马寅初的文章发表后,报刊上就开始发表批判文章,北大也组织了“批马”座谈会。一天,康生亲临北大座谈会现场,听到发言者都不能击中要害。他越听越觉得有必要“定个调子”加以引导,于是他打断别人的发言说:“马寅初曾经说过,有人说他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但他不同意。他说马尔萨斯是马家,马克思也是马家,而他是马克思的马家。我看这个问题,现在是该澄清的时候了。我认为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毫无疑问是属于马尔萨斯的马家。”在康生的直接指挥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围剿马寅初的高潮。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布满了北大校园,连马寅初的住宅燕南园36号也贴满了大字报。全校的批判会连续不断,语言越来越粗暴,帽子越扣越大。对此,康生还不满意,12月23日,康生以个人名义给理论界和有关报刊负责人写了一封信,指使他们:“在批判《新人口论》的时候,要学习毛主席的六评白皮书,特别是《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要像批判美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那样来批判马寅初。”

面对来自全国上下的文攻谩骂和政治高压,马寅初胸怀坦荡,无所畏惧。他幽默地说:“有的文章,说过去批判我的人已经把我驳得‘体无完肤’了,既然是‘体无完肤’,目的已经达到,现在何必再驳呢?但在我看来,不但没有驳得‘体无完肤’,反而驳得‘心广体胖’了。”马寅初的幽默毕竟还带着一些苦涩,为什么一个学术问题带来的不是友好的讨论,而是敌意的谩骂。

在马寅初受到批判围攻时,就有人暗示他已不适宜再做北京大学的校长,劝他辞职。马寅初不愿受职务所累,于1960年1月3日到教育部提出口头辞职,翌日,向教育部写了书面辞职报告。很快国务院就批准了马寅初的辞职。随后,又罢免了他的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只留下一个全国政协常委的名义。与此同时,也剥夺了马寅初发表文章的权利。马寅初也由此从政治舞台和学术论坛上消失了。(《文史月刊》)

附录2: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

1968年秋,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

川端康成是日本人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新感觉派、唯美主义的作家,他一生中写了一百多部中、短篇小说及大量随笔和文艺评论。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民族气质,贯串着日本古典文学的幽玄、纤细、感伤的情调和东方佛教的虚无色彩。他以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

1926年,川端发表了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小说描写一个二十岁的大学预科生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与一个卖唱的贫苦舞女邂逅。在数天的共同旅行中,他爱上了这个舞女,陷入悲剧性的恋爱中。舞女美丽文雅,身世悲惨,深深打动了青年的心。最后,在公共浴场上,当他知道舞女只是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少女时,便豁然开朗,在纯洁无邪的心境中感到了纯真的爱和甘甜的美。小说情节平淡无奇,但细腻地描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伊豆的美好风光。文中自然美、风俗美和人物美交相辉映,情因景现,情景交融。这构成了川端作品的基调。

其实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作者本人,川端在一高读书时,曾独自去伊豆旅行,结识了一个巡回演出的舞女。二十三岁时,他爱上了一位十六岁的少女,在他们行将结婚的前一个月,少女突然来信,解除了婚约。这使川端受到了终生难忘的打击。川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提炼之后写成此篇。

1933年,川端与林房雄等人创办了《文学界》,推荐和输送了一批文艺新人登上文坛。他在该杂志上陆续发表了《禽兽》、《花的圆舞曲》、《雪国》等小说。其中《雪国》最负盛名,这是他自一九三七年始,用了十二年时间写成的。小说围绕男主角岛村的三次北方雪国之行展开。岛村是个有家产的中年男子,他坐食祖业,无所事事,偶尔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有关西方舞蹈的评论。他初到雪国,结识了三弦师傅的女弟子--十九岁的驹子。驹子单纯而天真,对生活倾注了满腔诚挚,岛村为驹子的纯洁美丽所打动。不久,岛村重游雪国,在火车上遇见了美丽的姑娘叶子。叶子一心扑在生命垂危的三弦师傅之子行男身上,沉浸在梦幻般的爱情世界里。叶子“近乎悲哀的美”使岛村为之倾倒。行男死后,岛村三到雪国,他既爱驹子,又迷恋叶子,同时认为驹子对爱情与生活的认真态度是徒劳的。因此当驹子完全倾心于他时,他又茫然了。在岛村准备离开驹子,与叶子同道回东京时,叶子突然投身于一场大火中而安详地死去。《雪国》展示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徒劳观”。无论是岛村、驹子、还是叶子,他们对人生所作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是一种美的徒劳。爱得深而不可得,不可得而又不怨,在这种自我安慰中追求永恒的美。感伤中带着抒情,这是川端作品的独特之处。

1962年,川端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古都》问世了。故事以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悲欢离合为主线,穿插着青年织工秀男与她们之间的曲折爱情,着重描写了姐妹二人的骨肉之情。姐妹俩出生后为贫富不同的两户人家收养长大。秀男织了一条美丽的腰带,准备送给意中人千重子。因为姐妹俩相貌相似,秀男误将腰带送给了苗子。待到真相大白,秀男自觉与千重子身份悬殊。便转念于苗子。姐妹俩久别重逢,但因彼此生活方式不同,终于不得团圆。《古都》通过对孪生姐妹遭遇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宿命观。企图说明人生是不可思议的,人的命运本来就是孤独、寂寞的。《古都》借助京都的自然景物,烘托、渲染了姐妹骨肉之情,使京都的山川草木、四时节日和风土人情都染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风貌。

1961年,川端完成了其后期虚无、颓废文学的代表作《睡美人》。作品描写了一个下等妓院用安眠药使一些美貌的少女昏睡,然后让老朽的老人玩弄。老人在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和少女的青春时,在一种梦幻般的境界中想到生命的所在,感到精神上的安慰。晚年的川端思想上表现出虚无意识,创作上追求静止、瞬间的美,描写感伤、颓废情绪和受压抑的官能享受。

纵观川端五十年的创作实践,他的小说都是以爱情为主题,描写爱情的失意和对未能实现的爱情的迷恋与哀伤。日本评论家中村光夫说:川端在三个不同时期描写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前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表现了少年纯洁爱情的觉醒;中期的《雪国》刻划了男女情欲,并映衬着对纯真女性的憧憬;后期的《山音》、《睡美人》等,则描写了老人的变态恋爱心理。对作者来说,恋爱是一个永远得不到圆满结局的痛苦经历,只有死亡才能解脱。

1968年,他因《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的授奖仪式上,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在谈到川端康成的艺术成就时指出:川端康成以其典型的叙事文学,非凡地、敏锐地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实质。”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瑞典、芬兰等各国文字,我国也有他的译本。

1972年,川端康成逝世,终年73岁。

附录3:

美国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格罗弗·克利夫兰

格罗弗·克利夫兰于1885年3月4日当选美国第22任总统。时隔4年,他又第二次入主白宫,担任美利坚合众国第24任总统。

克利夫兰于1837年3月18日出生于在新泽西州卡尔德威尔的一个公理会牧师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纽约州的费耶特维尔和克林顿度过的。他11岁进入纽约费耶特维中学,1850年就读纽约克林顿文学院,1851年又回到了费耶特维中学。1859年,他取得了律师资格后,便和别人组织了布法罗律师事务所,并参加了民主党。

克利夫兰是一位大胆改革,不徇私情的人。在任纽约州伊利县行政司法官期间,为了根除人们习以为常的贪污受贿风气,他疏远了很多政治家,但却赢得了伴随终生的不畏强暴、公正廉洁的好名声。任布法罗市市长时,他又以“否决市长”而出名。1883年克利夫兰以58%对37%的选票,当选纽约州州长。在任州长期间,他在用人方面,坚持量才录用,把“政府机关应该得到公众的信任”作为自己行动的口号。

克利夫兰在第一次总统任职期间,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文职改革者们喜欢他的所作所为,生意人赞赏他强调稳定币值和经济,强调政府工作效率。在1888年竞选中,他败给了本杰明·哈里森,结束了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892年,克利夫兰击败了哈里森,又回到白宫,开始了总统的第二任期。

在克利夫兰的第二任期里,充满了风暴。1893年费城雷丁铁路公司的破产触发了经济危机,引起了长期而惨重的大萧条,随之而来的是黄金储备缩减、广泛的失业、工业生产过剩、农产品欠收。此时欧州经济也正在衰退。尽管克利夫兰有着执著的诚实,强烈的责任心和勇气,但终因没有把握住社会局势而被这个巨大的灾难所击垮。

晚年的克利夫兰隐居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为失去美国人民的信任和爱戴而深感沮丧。

1908年6月24日,克利夫兰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家中去世,终年71岁。

附录4:

泰国立宪

1932年6月24日,暹罗(泰国)资产阶级和军人联合发动宫廷政变。

1928年,留学欧洲的知识分子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影响,在暹罗建立人民党,倡导人权与自由。反对贵族专政,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2年6月24日凌晨,陆军少壮派军官披耶帕风中校率领的政变军队占领王宫,并逮捕王室成员和政府要员四十余人,控制首都曼谷。

当晚,人民党代表会见国王拉玛七世,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成立国民议会。人民党领导人广泛宣传政变的宗旨,并发表比里·帕侬荣起草的政变宣言。揭露专制政权的弊端,提出实行民主改革的六条施政纲领。

 6月27日,国王签署民党起草的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王权力受到削弱与限制。政变结束了君主制政体,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附录5:

非洲英雄卢蒙巴 

神情沮丧的卢蒙巴临刑前在蒙博托士兵的羁押之下 

示威者手持的标语上写首:“我们要求天主教传教士离开赤道!”

1960年6月24日,卢蒙巴领导的刚果民族运动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选举卡萨武布为总统,组成以卢蒙巴为总理的第一届政府。6月30日,刚果(金)正式宣告独立。

6月30日,在利奥波德维尔,成千上万面红旗迎风飘扬,因为刚果摆脱比利时统治而独立的条约已提交国会。比利时国王博杜安受到热烈欢迎,也得到了约瑟夫·卡萨武布和帕特里斯·卢蒙巴总理的问候。但有一个过分热情的刚果人夺过他的佩剑并开始在大街上跳舞,这个人当即被逮捕。

在庆祝独立的大会上,刀光剑影的恐惧感超过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卢蒙巴政府开始面临着重重难题,从而使那种热情迅速冷却下来。政治紧张局势和部落间的冲突威胁着加丹加和开赛两个省的安全。鲁鲁阿和巴卢巴两个部落正准备再次在开赛的大街上发生冲突。

卢蒙巴命令刚果军队的比利时军官要强迫骚乱地区保持秩序。根据新的条约,比利时军队将在刚果无限期驻扎下去。比利时已同意为这个新共和国提供财政方面援助,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刚果直到它的外交部成立为止。

事隔仅几天,在独立前夕就已出现的刚果许多政治派别间的冲突把这个国家投入了无法无天的境地。加丹加省和南开赛省又自行宣布成为两个独立国家,随即在全国各地广泛发生了暴力活动。联合国军被派往刚果,卢蒙巴则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

正当流血与混乱状态有增天减之时,一位名叫约瑟夫·蒙博托的陆军上校在9月14日发动了一次军事政变。至这年末,这个国家陷入了4个政权并存的分裂局面。卢蒙巴也被迫辞职,并被软禁和逮捕,1961年1月17日他在加丹加被杀害。同年3月第三届全非人民大会宣布他为非洲英雄。

附录6: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册出版

被誉为“中华文化一大盛事”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994年6月24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第一册,终于开始了却几代学者的百年夙愿。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历代典籍3461种、79309卷,学术界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总汇。但是《四库全书》并不“全”,大量不符合清王朝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的历代典籍被摒弃在外,仅列为存目者即达6793种、93551卷,历经300年来的天灾人祸,存目之书亡失严重,现存4000余种、6万余卷,分藏在全国200多个图书馆,三成以上已成孤本。

经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批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工作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始。经过短短40天的努力,即出版发行了第一册。

这套丛书共1200册,计划分四批出版:1994年出版经部,1995年出版史部,1996年出版子部,1997年出版集部。

附录7:

我国防治非典工作获“双解除”

2003年6月24日下午,在我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郑重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抗击非典的历程使我们总结出一条宝贵的经验,这就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度时艰,认真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广泛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博士称,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这一决定是基于对北京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而作出的,主要考虑因素有报告病例数、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向外界输出病例等等。今天对北京的“双解除”,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世界非典防治都具有里程碑意义。至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没有对任何地区有旅行警告了。

高强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北京“双解除”,意味着北京防治非典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标志着中国内地已经全部被解除了旅行限制并从疫区名单中除名,中国将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秩序。这标志着中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附录8:

香港特区新任行政长官宣誓就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誓

2005年6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就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吴仪、唐家璇、华建敏、廖晖等出席宣誓就职仪式。就职仪式由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温家宝监誓。

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就职仪式并宣读了国务院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行区行政长官的第437号令。国歌声中,曾荫权向温家宝总理宣誓就职。温家宝总理向曾荫权颁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书。

曾荫权宣誓誓文如下:在温家宝总理的监誓下,曾荫权用普通话宣誓。曾荫权说:“本人曾荫权谨此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6月2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誓。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宣誓就职仪式于当天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出席宣誓就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