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化妆品牌子:狂狷黄永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54:20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2-28 10:50:12 · 来源: 新京报


新京报插图/林军明

《黄永厚画集》  作者:黄永厚  版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年11月版  定价:368.00元
「国画」
黄永厚
1923年生于湘西凤凰县,土家族人。黄永厚的画,大都取材于历史题材和民间传说。曾在画作中题“尽似古人,要我何用”以自况。
开头就说掌故:有一次某位画家在美术馆举办画展,黄永玉先生应邀参加,到场时,主办人迎出来说:“黄先生,这次除了您来,还来了一个不大容易出动的人……”没等那人说完,黄永玉先生就开了口:“那一定是永厚。”
这位黄永玉先生口中的“永厚”,便是黄先生的弟弟,黄永厚,同样是位画家。前两天,永厚先生的画册出版,老爷子打电话叫我去,分享他的快乐,我当然理解这种快乐,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画了一辈子,有一本画册,算是对自己有个交待,也让人们知道自己在作画上有什么主张。
对于画,我是外行,看黄老的画,想到更多的是老爷子的人。按理说,画家多忙于笔墨,疏于读书也是情有可原,可是老爷子不,每次去他家,报刊杂志、最新书籍,乱乱地摆了一床一地,随手打开,满是勾勾划划。老爷子坦言:“我是画画的,也是个文化人。要说画画的不是文化人,恐怕任何画家都不会高兴。但是有几滴几两墨水自己要清楚。如果我要在画里表达什么思想,要是说得不对,多丢人现眼!但是如果画山水,抄抄唐诗宋词不读书也没有关系,人家不读书也是应该的,因为要练笔墨嘛!我的画人家挑剔笔墨我都不在乎,但是我为我能在画中表达清楚意思这一点很得意。”读书,让他的画与当今画坛的画风有了迥然不同的风格,他的画,字比画上的笔墨还多,密密麻麻,每一幅画都传达一个思想,每一个思想都与当下的问题息息相关。当年老头在上海虹桥公园办画展,一个苏州花鸟画家走过去问:“在画上写这么多字也叫中国画吗?”这事正好被写意大师朱屺瞻碰上了,他回答说:“是中国画,这种画上百年没人画了,要读很多书……”
这让我想到明代大画家徐文长:“宁使作我,莫可人知”,是徐文长为人的态度,反映在绘画方面,则一反时人只知从人、不知有我之风。徐在《梅石图》自题“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轻视那种只知临摹而无神意之作。而画家吴冠中更偏激地说“笔墨等于零”。而我平时跟永厚先生聊天,听他说得多的,除了乃兄之外,便是吴冠中先生,英雄相惜,用在此处十分恰当。再回过头去看绘画史,可以发现凡·高唱复古调、一味复古的画家,除技法确实精湛的作品外,其余名字却都传而不广。真正在绘画史上足印深厚、名声卓著者,却多是个性突出和自出机杼。
再在我不懂的画上扯几句,都是从老爷子那里听来的。老头儿曾经说:“现在的画家们作画、论评家评画,一讲就是我的老师是谁谁谁,这一笔像谁谁谁。艺术是创作,你看看李可染什么时候说过他的作品像谁?我看书时有一次看到天津的大冯给一个大画家提意见:你的画风总是那样。那个大画家说:我变了,人家就不认识我了。丢人啊!我敢说,你要是总是按照一个套路写东西你肯定会难过,但是画家不难过。我画画也绝对不去借鉴他人,但我就处在这样一个传统当中,一天到晚能不受到他们的影响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又让我想到老爷子,照我体会,老爷子属狂狷之士。《论语》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黄老的狂,在于不因袭前人,争的是画的境界;黄老的狷,是不委屈自己,不取媚世人。有论者称,在当今的中国画坛,“最缺少的不是技巧,而是思想,缺少富有创造性或者说原创性的艺术思想”,那么黄老的艺术之路,对今天及以后的中国艺术创作应是有着启示作用的。
能理解那些苦练笔墨的画家,画家也是人,一样要柴米油盐、一样要吃穿住行,画什么样的画好在市场上兜售,画什么画要守得住寂寞,大家都门清着呢。但是老爷子这样的画家,让我尊重。不过上天终究公平,守得住寂寞的老头,竟然在老年越来越走俏,大概上天也不好意思太亏待像老爷子这样能够坚守的人们。
老爷子有一幅画,画上题潘受诗:“歌泣空能动鬼神,更谁批豁对吾真。平生履历堪夸处,但博头衔一字集。”老爷子一生履历丰富,堪夸处甚多,但每每问之,老爷子总是昂首挺胸:“我无愧于一个人字。”拉拉杂杂写了这些,只识其小,不识其大。但是这样的老头儿,我喜欢,祝愿黄老身体健康,也期望他有更多的画作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