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娃娃花子小学生图解:上海人买房越来越重视挑邻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5:02:50

    “买房挑邻居,上海买房人的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了”,一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如是说。而一些已买房的人士称,对此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惨痛了”。

    遗憾:住新房犹如住在“棚户区”

    四年前,某杂志社的姜女士想用单位给她的一笔货币分房款改善一下住房条件。由于资金有限,她在一处尚可地段里的“解困房”小区里买下一套两室一厅。最初姜女士还为自己房子的地段优、房型佳、价合理而窃喜,喜悦的心情很快就随着邻居的入住而烟消云散了。

    先是左邻在公共走道里安装了晾衣架,衣服晾满时行人犹如走在地道里。然后是右舍在走道里装了个鞋箱,把走道占去五分之一的宽度不说,鞋箱附近不知为何永远横七竖八摆满了鞋。

    较懂一些文明的姜女士暗示了左邻右舍几回,见对方置若罔闻,为了邻里关系起见只好忍气吞声了。不过从此她也理直气壮地把自家的垃圾袋放在门口的走道里:反正马上就要带走的,他们好放,我有什么不可以?不过当走道里杂物琳琅满目时,姜女士常常会误以为自己走进了往日的“贫民窟”。显得如此没档次的住处,朋友聚会是不能在家里搞了,给人家看见,多少没面子!

    据悉,有些住联体别墅的“暴发户”,明明住处十分宽敞,也会习惯性地把杂物堆在门口,与这样的人家相邻,住户心中的懊恼肯定比姜女士还要深。

    庆幸:芳邻助他“生财有道”

    因为心中郁闷,姜女士曾去物业公司反映过情况,了解到本小区的住户,过去多半住在人口拥挤、空间逼仄的旧式弄堂里。这样说来,具有将公用面积占为己有的陋习也就不足为奇了。为此一些经济实力有限、自身素质较高的买房人,往往会在对房价满意的同时,忧虑将来邻居的素质状况。

    记者从一些售楼处和二手房中介公司门店了解到,现在上海许多人在买房时愿意选择与自己的素质、实力差不多、或者较高一点的人家为邻。为此,一些住户多为政府公务员、学校老师的小区,往往很受买房人的关注。对那些所谓的“爆发户”聚集的楼盘,则小心翼翼地敬而远之。

    ——生意人林先生,买房时听说小区里的住户中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比较多时,签约的速度顿时快了很多。用他自己的话说:和这样的人相邻,由于邻居素质有保证,孩子的生长环境也有就了一定的保证。果然入住后邻里相处得很是和睦,林先生非常满意。不仅如此,由于林先生诚实厚道的为人,一些邻居还为他促成了好几笔生意呢。

    ——白领张小姐,一直想为独居的老母亲购置一套合适的二手房。在中介公司,她面对两套合适的房源犯了难:两套房的楼层朝向都差不多,但据了解,一幢楼里住了不少外地来沪打工的年轻人;另一套房附近有一个公园,步行三四分钟就能到,但是房价贵了一点。反复合计后,张小姐决定买后一套房。因为她觉得,与年轻人相邻可能会给老年的母亲造成不适应;而公园可供母亲去锻炼身体,而公园里一定还有其他老人,彼此可以聊天解闷。买下房子以后发生的事证明张小姐的决定是正确的。

    开发商:售房宣传越来越重视住户定位

    一些楼盘的广告语中曾经有“欢迎成功人士(或新贵)入住”的字样,不难看出开发商的良苦用心。严格地讲,这样的广告语在有识之士看来,所谓的“成功人士”、“新贵”,其重要的标志之一不外是经济实力雄厚。事实上,这些人很可能除了钱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另一些开发商似乎更聪明一些,“精英人士”、“高尚人士”等等的词汇让人产生的联想似乎更接近“素质高”一点。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经济收入、消费观念、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买房群体有不同的居住理念。由于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同,邻里之间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不计较心里不爽,计较的话又很鸡毛蒜皮。假如在购房时,就预先考虑到这一点,择邻而居,无疑对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培养高尚的行为规范、建立祥和文明的居住小区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开发商来说,宣传自己的楼盘更注重定位,找准购买对象比任何天花乱坠的言辞都好。套用一句俗语:“宁撞金钟一下,不达铙钹三千”,意思就是楼盘不必人人说好,关键在于情有独钟。当今孟母,已很难为儿子的健康成长而三迁住所了,只有在购房时好自为之,力求一次成功。

    至于姜女士的居住环境,要改善也不是没办法,解决此类问题,物业公司和居委会应该是责无旁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