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移动意味着什么:“外滩源”背后的小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0:46:12

    15年前的一部电影,叫《周末情人》,当年是尚很青涩的王志文、贾宏声与马晓晴演的。那部电影的情节很“迷糊”,浑浑噩噩的,倒是电影里大量在上海的取景,让人难以忘怀,翻出来重新看一遍,还是觉得好亲切呀,那些阴天里外滩背后的老街区,没有像其它影视作品里那么华灯璀璨,相反,它们沉穆又灰暗,如同一个在陈年累月里站了很久的历史老人。其实,那才是一个真实的外滩。

    靠近虎丘路、圆明园路那一带,是被重新规划的“外滩源”。那里有一批老建筑,如饱经风霜,却风骨依然的老贵族,它们默默无声,却照样气度非凡,单看的话,每一幢都值得细看。比如圆明园路上的安培洋行和圆明园公寓,重现了1900年至1910年的维多利亚建筑风貌;又比如虎丘路的外滩当代艺术中心,也就是原来的亚洲文会大楼,它和圆明园路上的女青年会大楼,都是上海现存极少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传统复兴风格的代表性公共建筑;还有兰心大楼,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光陆大楼是巴黎装饰艺术派风格,真光大楼是美国装饰派摩天楼风格了。

    当你走在错综横生的小马路上,边走边看这些老建筑,让你感觉距离它们很近,如同与它们同呼吸、共冥想。与老楼共存的,还有杂七杂八的小商店、经济型旅馆以及典当铺。最妙的是这些小街都不通公交车,非常窄,很适合人散步溜达,像香港路上最窄的部分,只有9米来宽,好似一伸手可够到马路对面。我们通常说到外滩,永远只看黄浦江边宏伟的万国建筑群,却常常忽略了外滩背后那些同样有历史、有人文价值的小马路。别小看这些有一点破旧的老街,它们可是藏满上海传奇的。比如一百多年前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就曾建立在香港路1号,那可是当年的东方梦工厂啊。

    以后逛外滩,不一定非得在被奢华包装的BUND外喝江风,去外滩后面重访一把复古的小街情怀,也别有一番味道,那里的上海记忆也许更加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