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s搭档电影在线:忍耐是一种美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5:47:10
忍耐是获得精神平衡的基础。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老子的意思是,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忍耐,是一个人人生所遇逆境的磨刀石。人的一生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逆境的磨练,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有的人遇到曲折立即消沉下去,觉得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前途渺茫,从此一蹶不振。其中,不乏有人连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舍得抛弃,想一走了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此时,你如果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有信念的人、一个不愿让命运来主宰你的人,那就是学会忍耐。只有忍耐才能发生变化,只有忍耐才能出现转机,只有忍耐才能达到希望的彼岸。
忍耐,是人类的一种伟大品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经历了“三落三起”,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性格。善于忍耐是他的最高德行。邓小平在党内不止一次地受到错误的批判和不公正的处理,在井岗山斗争期间曾被指责为“错误路线的头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指责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右倾翻案风的代表人物”等,甚至受到错误处分。面对如此险境,邓小平都挺过来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非洲一位总统问邓小平有什么好经验,他就回答二个字“忍耐”。
忍耐,是一个人获得精神平衡的基础。一个人在面对逆境,不能有所作为的时候最好是忍耐。有时要忍受你不能忍受的东西。中国的先哲孟子讲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耐,就是拥有坚强的斗志,适应时势而为。忍耐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策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不理解,对大字报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与事实不符,致信毛泽东。毛泽东曾让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向邓小平转达他的三个意思,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忍,不要急”。可以说邓小平是领会了毛泽东的意思,也确确实实是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去做的。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直到1972年邓小平复出,邓小平一直与毛泽东保持着联系,先后数次给毛泽东写信。邓小平在1969年10月到江西前后曾两次给汪东兴写信,说明情况,保持联系。在信中,邓小平表示决不辜负主席和党的关怀,决不做不利于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事情,努力保持晚节。
忍耐,实际上是对一个人意志和毅力的考验。在“文化大革命”中,凡是被批判被打倒的人,都会被强制参加惩罚性劳动改造,邓小平也不例外。邓小平夫妇被关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没有什么可干的活。“造反派”开始让他们自己做饭,后来又改为勒令他们扫院子。从1967年秋天到1969年秋天的这两年中,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一起每天都认真地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单调孤寂的软禁中,邓小平把扫院子当作每天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除此以外,邓小平就坐在屋子里看书、看报、听广播或者静坐沉默。1969年秋天到1972年春天,邓小平夫妇被“疏散”到江西南昌附近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参加劳动,他被分配做钳工,这正好是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干的老本行,重操旧业,干得仍然非常认真、非常熟练。他坚持每天早上六时半起床,七点三十五分从家里动身,走二十多分钟到工厂,在厂里劳动三个半小时,中午回去吃饭,下午在家看书、看报、散步,还要帮助因他而致残的大儿子洗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邓小平在给汪东兴的信中表示了很乐观,他说“我们过得非常愉快”。人们应该想到的,此时的邓小平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国事(文化大革命)、家事(大儿子因他致残),心里的压力是多大,但邓小平用忍耐战胜、用乐观面对、用坚强挺起。
忍耐,不是丧失原则,消极颓废。邓小平在受到错误批判时,仍然坚持真理,坚信真理终究是会胜利的。比如,在对待“文化大革命”的评价上,邓小平坚持自己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性的看法,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毛泽东认为,“文化大革命基本正确,有所不足。”总的评价“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1975年11月,中央政治局内部已经开始对邓小平进行错误的批评。尽管如此,毛泽东仍然希望邓小平在对待“文化大革命”的评价上能与他认识一致,并提出由邓小平主持作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评价是“三分缺点,七分成绩,基本正确,有所不足”。但是邓小平婉言拒绝了,邓小平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合适,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随后,对邓小平的的批评逐步升级,直至撤销他的党内外一切职务,第三次被打倒。以上可见,邓小平在受到错误批评的同时,但在对真理、对原则的坚持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真正体现一位共产党人的气概。所以,忍耐不是善恶不分、软弱无能的随波逐流。
学会忍耐,人的人生生涯才会灿烂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