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韩国电影:媒体专访周小川:中国距离资本项目可兑换已不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30:17

媒体专访周小川:中国距离资本项目可兑换已不远

2011年12月31日 13:51
来源:财新网 作者:胡舒立 张继伟

字号:T|T
5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周小川认为,我们距离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现在已经不太远

【财新网】即将于2012年1月3日出版的《新世纪[11.75 0.69% 股吧 研报]》周刊以封面文章形式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调控、利率自由化、汇率浮动空间、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现节录于下,以飨读者。

财新《新世纪》:随着汇率的日臻到位,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提到日程上来了?

周小川: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有一些概念需要澄清。首先过去有个说法,叫完全可自由兑换,被理解是一个最高的标准。但实际上国际组织并没有明确对此作出界定。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中共有40个子项目,每一项是否可兑换均可评估,汇总起来则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如果最高标准算40个子项均达到100%不受限制可兑换,那么多数发达国家也不是100%可自由兑换,可能仅仅是达到了80%或90%的水平,往往差不多就可以宣称资本项目可兑换了。如果仔细进行比较和考察就会发现,有些宣称可兑换的国家,其外汇可获取的自由程度还不如目前中国的水平;有些国家在宣布可兑换后还依旧保留较多的外汇管制。

其次是保留必要的监控无碍于实现可兑换。IMF内部意见也在2010年提出,为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各国对资本项目、特别是短期资本异常流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或采取临时性的管制措施是合理的。目前,这一认识还没有成为IMF的正式政策。欧洲、美国也没有从本质上加以反对,但仍然强调对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实际成效不大,只应在特殊时期作为临时手段。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制定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政策目标时有三个原则需要考虑,一是有必要对私人和公共债务实行宏观审慎性管理,防止出现大的货币错配。这就是说,对于私人部门或公共部门举借外债而实际使用本币的行为,有必要也有可能加以宏观审慎性管理,这么做是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妨碍资本项目可兑换,两者不矛盾。二是有必要对金融跨境交易进行必要的监控。目前,有三个方面的监控是国际上认可并形成共识的:反洗钱、反恐融资和防范过度使用避税天堂。三是有必要对短期投机性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适当的管理。

扣除上述因素,对照IMF提出的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40个子项来衡量,就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距离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现在已经不太远了。主要困难还有两条,一是我们对企业和居民部门海外投资的关切和担忧比较多,为防止其因知识不足带来的损失,在这方面尚存在父爱式的管制。这方面应有所调整,政府的主要责任应当是做好投资者教育,让其自行积累知识并逐步自担风险。

另一个管制是针对外国资本到国内筹资的问题。目前境外机构到境内发人民币债融资已经被允许了,但发行股票融资还不行。不过,证监会已在抓紧研究,总的趋势是要逐步放开。这样来看,我们离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差距就不太大了。

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人民币汇率还是要接近均衡水平,如果相差太多,敞开后套戥的口子会比较大。

财新《新世纪》:总体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在持续增加,这对我们的货币政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对此怎么看?

周小川:从中期的角度看,这个压力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总体来讲我们的应对之道是成功的。在危机之前通货膨胀高一些,总体还是平稳的。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所谓对央行的压力,就是储备过量积累后吐出了过多货币,需要对冲掉一部分。事实上,这是个政策选择问题,既然选择了渐进式汇率改革,就要承受这种压力。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很重要。结构调整政策从开始提出来,到形成共识,再到学会怎么做,需要一个过程。日本扩大内需说了那么多年,“失去的十年”都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做到。因此要认识到,在这个共识达成、探索的过程中,经济很难快速调整到主要依靠内需来发展,仍然需依赖出口增长、依赖一定的外需。所以要么汇率调整多一点,要么结构调整特别有效,否则这个基本面没法立即改变,对冲还是必须要做的。

不过对冲操作主要针对的仍然是基本面带来的外汇流入,包括贸易顺差和FDI,当然还包括居民汇款、收益项下的资金,绝大部分对冲都是针对这些的。那种认为只是热钱导致货币政策对冲压力、如果对冲不足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说法,实际上把基本面上最主要的东西给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