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78电影网同志看巴士: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问题讨论综述(下) 来源: 作者:祝尔娟 发布日期: 二、当前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1.京津冀地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0:52
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问题讨论综述(下)
来源:   作者:祝尔娟   发布日期:
二、当前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1.京津冀地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格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赵亮博士,重点介绍了由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二期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京津冀的空间发展规划,在时间上要超前考虑未来20年、50年,甚至100年的时间;在空间上,把京津冀整体作为“首都地区”,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水利、防务等方面的发展;在目标上,以建成中华文化枢纽作为更高的激动人心的战略目标。未来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趋势和基本战略,即以京、津两大城市为核心的京津走廊为枢轴,以环渤海湾的“大滨海地区”为新兴发展带,以山前城镇密集地区为传统发展带,以环京津燕山和太行山区为生态文化带,共同构筑京津冀地区“一轴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该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实现战略目标的思路与途径。
2.关于首都第二机场的选址问题
清华大学赵亮博士分析,目前建设枢纽机场迫在眉睫。到2020年京津冀北地区航空客运量将达到1~1.5亿人次左右,扩建后的首都国际机场也将在2010年左右达到设计容量。从空域、地面(集疏运系统和用地)、环境(噪声污染)等角度来说,首都机场现在的位置不宜也不可能再做大规模的扩建。从安全、可靠性的角度来说,首都地区需要一个新的枢纽机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发改委杨开忠副主任认为,首都第二机场选址,是一个关系首都圈能否建成世界级城市区域的重大问题。日本、韩国首都圈内机场布局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日本首都圈,面积3.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42.2万人,全国人口不到I.3亿人口,但有2个大型国际机场。韩国首都圈,人口仅有1250万,全国人口也只有5000万人,但拥有首尔、仁川金浦两个大型国际机场。我国首都圈未来人口在 8000万人左右,三北地区1.5.亿人口,应建有4个国际机场:首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和唐山国际机场。目前首都第二机场选址有3个方案: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北京大兴。他重点阐述了建在北京大兴的主要理由:既是建立与支撑首都圈建成世界级城市区域对航空的全局性、长期性、供求格局的战略需要;又有利于促进首都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河北中南部地区发展,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带动北京南城发展,促进北京南北协调发展。
赵亮博士则从空间规划角度阐述了选址京津走廊带的一些考虑。一个城市群,无论建多少机场,枢纽机场只能有一个。为适应2015年后京津冀地区航空需求,首都第二机场的市场定位应为大型国际机场,满足“24小时全天候运行”的要求,远期规划目标定位为年旅客吞吐量0.8~1亿人次、货运吞吐量500万吨,远期用地规模控制在40-45平方公里左右。京津之间正在建设的京津第二条高速公路、京津城际客运专线,以及未来要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为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建议首都第二机场以交通条件最为成熟的武清太子务为场址,附近的廊坊市区、天津武清、北京永乐三地统一规划,形成一个以首都第二机场为核心的现代航空城。
3.关于建设京津国际金融中心问题
杨开忠教授认为,美国2亿多人口,有国际金融中心3个: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中国国土与美国大体相当,人口13亿。从国际经验看,中国作为超大型国家,国际金融中心应当是多个,至少应有3个。现在中国南部和中部分别有了香港和上海,京津应成为我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港口城市有关,依托港口贸易起家;另一方面与首都城市有关,金融机构主要是总部需要靠近信息中心和决策中心。北京是国际金融管理中心,集中了我国主要金融资产;天津滨海新区拥有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京津金融发展各有优势和分工:北京是国际金融管理中心,天津应是国际金融运营中心,具备携手探索、推进金融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第二条高速公路建成后,金融产业在两地的发展可能更多体现出的是功能分工,而不是同质竞争。
4.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杨开忠教授认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极度稀缺,人口和经济超载。按照规划,未来15年,这一地区要增加2800万人。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对人口依赖度相当高,未来发展应以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口依赖脱钩为方向,转变发展方式,降低人口依赖系数。京津要联合河北,推进区域统一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携手支持和推动冀北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整合区域发展目标,推进政策一体化
孙久文教授提出,都市圈发展的一般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平,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经济增长。确定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目标,关键要对目前各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整合,形成发展目标上的共识。目标整合应以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导向,进而制定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设和补偿方案,提出重点产业发展区域带动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案。实现产业规划协调,应重点推进技术合作与转让,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空间一体化,应采用多点模式和结网模式。京津冀几个主要城市应形成多点结构,同时完善产业带、产业网络和市场网络,形成结网模式。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城际交通网,建议把城市“点对点”的交通建设作为未来的建设重点;把统筹规划和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港口、机场)网络作为未来的建设重点。
2.构建京津冀新型产业分工格局
魏后凯研究员认为,建立新型产业分工是大都市圈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就有可能在区域内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与传统分工主要是部门间分工——部门专业化不同,新型分工主要是部门内部分工——产品专业化,进一步发展是产业链分工——功能专业化。产品和功能差异化是未来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利益结合点。具体政策建议:一是构建京津冀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实现三地融合、联动发展、错位竞争、互利共赢。二是错位发展,包括行业错位、产品错位、功能错位,共同打造面向京津冀一体化主导优势产业链。如北京应建立哑铃型——控制两头,甩掉中间——的产业结构,形成八大主导优势产业群。即使发展制造业,也要搞高端制造业。天津应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商业、制造业。三是整合各方资源,共建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如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型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共享,产权、技术交易和人才市场一体化,投资信息发布和相关政策协调。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实现无障碍对接,建设城际交通快速运输系统,北京地铁应走出北京。四是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生产配套、生活配套、创业环境配套等“四配套”。五是加大对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补偿。
3.实施创新型发展战略,率先由制造经济向创造经济转型
刘刚教授认为,驱动未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要素不再是资源和简单的外资,而是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创造。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更“大”,而在于更“强”,即具有高端辐射力和带动作用。要素依赖型经济发展战略,必然要受报酬递减规律制约;而知识依赖型经济发展战略,则遵循报酬递增规律,通过创新分享创新利润。在不同规律支配下,实施两种发展战略导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转变,绝不仅仅是技术变革,而是两种战略转型。创业活动,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活动,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基本驱动力。应围绕创新型企业,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机制。具体建议:促进区域内现有主要产业的高端化,增强区域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若干重要新兴产业,建立平台,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共同攻关和发展;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从生产网络向开发网络、创新网络转变等。
4.以冀津港口协作带动渤海西岸协调发展
于刃刚教授提出,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港口的优势,应以冀津港口协作来带动渤海西岸协调发展。具体建议:第一,统筹规划,建立包括天津港、曹妃甸港和黄骅港在内的“渤海西岸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将国家给予天津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惠及曹妃甸港和黄骅港。第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组建渤海西岸港口集团。在合理协调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考虑建立统一管理五大港口的渤海西岸港口集团总公司。以产权为纽带,对五大港口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统筹协调。第三,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冀津相关政府部门参加的行政协调机构,就功能规划和利益分配等难点问题进行协商,并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企业按市场规律加强合作。
5.引导要素流动,促进产业融合
天津社会科学院韩士元研究员提出,为了加速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而促进产业融合,具体建议: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可通过建立政府间横向通报会商制度的方式,将各个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政策决定等内容及时通报其他城市,组织、引导各个城市的市场行为主体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实施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迅速形成产业规模。第二,积极拓展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的有效方式,包括产业转移式、行业协调式、产品协作式、联合开发式、组建集团式;第三,合理解决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问题,如各城市联合开发的产业项目,不论项目所在地或注册地在哪里,形成的税收应按要素投入的比例由各方共享;因产业调整、产业链延伸等原因,某些产品或生产工序由一地转入另一地的,转入地新增的税收应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转出方;跨城市组建的企业集团或其他生产经营组织,新增利税也不能由总部所在地独享,而应在要素投入各方之间合理分配。用有效的制度保障合作各方的权益等。第四,深化改革,优化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的社会环境,如对外招商引资要尽可能统一优惠政策,尝试采用城市群联合招商的办法;城市群内部人才流动允许只办理人事调动手续,不变更户籍属地;高速公路收费由分段收取改为统一收取,实行“一卡通”制度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申请试行生产型增值税转化为消费型增值税的新税制,即对城市群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组合而融生的产业项目,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买生产资料所含的税款等。
6.推进政府合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史利国副主任提出,推进政府合作,应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二是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三是尊重市场、依靠企业。政府要改进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于市场机制培育和障碍破除,为生产要素流动成本降低创造条件。区域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为企业充分和合理发挥追逐利润的天性,加速区域产业布局和地区分工形成,实现地方经济与区域经济紧密关联、相互促进,增强整个区域经济活力提供保障上。杨开忠教授提出,在继续深化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机制的同时,京津冀都市圈应重点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即金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社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如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和环境污染权交易市场等.
关键字:
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 河北节点 项目组
本站点由 河北科技情报研究院 负责实施 版权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园街233号 邮编:050021 电话:0311-85813908
技术支持: 河北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河北省科技信息处理实验室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