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 hat ed2k带图: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5:23

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一)
经典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句话,经典教育就是通过经典文化的滋养,让一个人牵手圣贤的境界,熏修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整体地优化生命,从而赢取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并不是儿童才需要经典教育,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需要经典的滋润,如是,方能少困惑,有智慧;仁爱众,思进取;温文尔雅,有所作为;身心健康,幸福平等。
经典教育不单单指的是中国经典的典籍教育,还包括汲取西方的经典文化。由此延伸,更涵盖着耳聪目明教育——美术和音乐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传统武学和道德修养的教育等。
  一个家长是一弘泉水,一个家庭是一口井,但这弘泉水和这口井,却要浇灌出顶天立地的大树,要汇聚成激情澎湃的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呼吁:家长们,请投入到让孩子接受经典教育的行列里来吧!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状,更关系教育的未来。我们期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对经典教育有所认识,并勤而行之。我们希望,经典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能和目前学校中的知识技能的培育相辅相成,从而培养出更具文化底蕴和丰富知识技能的现代中国人。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涵养性情的关键期
                    一
    孩子 0岁时身心发育的关键在于父母。根据优生学的观点,父母在怀孕的时候,有两个因素特别的关键:一是双亲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二是精卵结合时环境所给予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人生的这一环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男女双方有一方发育未成熟时不宜生育后代。
  其二,精卵的健康与否除了与年龄有关外,还和身体健康有关,所以想要孩子就要按古人说的要养精蓄锐”——“养精蓄锐使精气充足,这样受精孩子的生命力才能旺盛。  
  其三,十月怀胎,父母的性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胎儿的未来性情,因此,这一时期父母的友爱就显得特别重要。父母之间如果此时经常争执、发脾气,则孩子在出生以后后,其性格就有可能暴躁。
  其四,胎儿脑神经和意识处于萌芽期,此时,有三种胎教可同时进行——①播放悠扬绵长的东西方古典音乐;②播放《弟子规》、《论语》、《老子》等中国经典的CD,或怀孕的夫妻相互激励地多自己诵读经典,这样,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使孩子出生以后,对圣贤的智慧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③对未来的孩子多加良性信息,经常想像自己的孩子健康、智慧、有教养、英俊潇洒等。
                                  二
  我们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以这句话,但本性如何建立,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本性形成于零到三岁这一时期。此时孩子所养成的性情和性格,将影响其一生,决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因此,古人才有三岁看老之说。这段期间的幼儿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其纯净的心灵世界,对外界的一切信息,都能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纳。此时,孩子对外界信息犹如海绵吸水,并没有任何分辨心,因此,是不加选择地吸纳的。这个时期,全赖父母主动地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良性性情的滋养。此是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很可惜,一般父母大都轻易错过。
  人的一生中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高度关心的重要课题。此时,人的智力发展最快,但人的神经系统的高级运动模式的建立还处于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从加大肢体运动如触摸、改变体位、支撑,到从事较复杂的文体(游戏)活动,乃至直接从复杂的经典教育,都将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建立及大脑的整体发育——此时进行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经典教育最为重要,将有可能奠定其未来成就的60%左右。此时,要避免过多的看电视,避免过多地灌输简单的儿歌,少让其观摩动画片、卡通故事片等,给其简单的,脑细胞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要记住,给其复杂的,其脑细胞的形成才能更加健全,更加密集。
  在这一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要帮孩子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尽可能地多带孩子到公园、植物园,乃至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走一走;同时,要带着喜悦的心情,经常抚摸婴儿,这一方面是信息交换,使孩子产生一种身心的愉悦;另一方面能够开发孩子的生机,激发生命力。
  在这一个年龄段,赞扬孩子很有必要,比如,抱幼儿或陪其嬉戏时,要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孝顺最懂礼貌的孩子、你是最善良最智慧的孩子、你是最开朗最快乐的孩子、你是最聪明最敏捷的孩子、你是最健康最幸福的孩子、你是最勤快最漂亮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最喜欢健身的孩子……经常向孩子发放好的信息和精神的激励,孩子就会充满自信,每天几次愉快的赞美肯定他,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
  在这一个年龄段,父母可时常播放优美的中西古典音乐,以培养其优雅的性情;经常让孩子翻看世界名画、风景图片,以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经常领着孩子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以培养孩子的孝道及基本的礼仪规范,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定要先带领孩子诵读我们编选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拼音版和导读版,拼音版供该子诵读之用,导读版是家长辅导时的参考书,一旦孩子问起所诵读的内容,家长可参考之回答,当然,如果再找一些例子就更好了),一定先用12年的时间,把我们编选的这两本给背诵下来,以后的内容就比好进行了。特别是《弟子规》不仅是诵读,还要让孩子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开始时,一般安排诵读20100个字,让孩子背诵100遍后,再进行诵读下面的内容。有的孩子可能诵读两三遍就能把这20100个字的内容背诵下来,但依然要让其有时间就复习这20100个字。背诵不是目的,而是让经典的内容熏陶其性情。只有反复诵读,才可在其头脑里扎下根,从而潜移默化地熏修其性情,并逐渐建立一种非常具有智慧的思维习惯(参照系)。这是至为重要的。也就是说,此时诵读经典,是建立一种未来起心动念的发轫点。此种诵读方式,要贯彻于13岁之前。切切!
  《新京报》2005310日报道,一个叫夏雪晴小孩子,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背诵《三字经》,有一天晚上,夏雪晴学习《三字经》,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妈妈解释说:古代有个人叫黄香,九岁时就能给爸爸暖被。躲躲问:怎么暖呢?妈妈告诉他,先把爸爸的被窝焐热了,爸爸睡觉时就不冷了。躲躲听完,马上钻进了爸爸的被窝。这个突然的行动,让躲躲爸感动了好长时间。
  有心成就孩子一生命运的父母,请千万别错过了经典教育的好时光。时光错过将永不再来

一生的经典教育计划(二)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熏修
                     一
   413岁之间,孝道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依然是教育的重点,此时不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以后就来不及了。
  孝道的培养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之外,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孩子系统地诵读中国经典,此时,物欲微熏,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
  这个时期是治学修身的关键时期。战国时代有人这样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东西是为了自己,把学问融到自己的生命里,修养自己、美化自己、完善自己——此时如果能强化性地诵读中国经典,则会福泽其一生。因为,童蒙培养正见,正宜此时。
  中国古人的目标,是成圣、成贤。古人认为,读书志在圣贤,这是大学之道的根本。但是,现代人却失落了这个传统,而把怎样赚钱、怎样享受、怎样取得权势和地位当成了根本。如是发展下去,在社会,就会形成物欲横流、腐化堕落的社会意识;在个人,就会形成患得患失、贪念纷纭、痛苦迷茫、不懂礼仪的习性。个人的五欲六尘和社会意识的共振,会让社会的动乱永无止境,痛苦的心灵永无安宁。不良的习气一旦形成,以后要改,则太难太难了。
  《凤凰周刊》在2005年第1期以专题的形式报道了只进行开智教育忽略圣贤教育所出现的种种弊端,其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走火入魔的神童教育》,作者认为有谁能够举出神童教育的成功例证呢?自中国科技大学开办少年班以来,有一个成功的神童例证吗?在这一期《凤凰周刊》中,还报道了几位神童因为父母从小只对其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虽然后来分数很高,但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最后只能自杀的悲剧。此外,还介绍了一位叫魏永康的学生,8岁上中学,13岁进大学、17岁考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是,到了20047月,魏永康却因智商高而情商低,忘记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被劝退,后来,又多次离家出走。其母亲曾学梅说我儿子20岁之前,大家都赞扬我培育了一个神童。等到他21岁的时候,却又成了笑话
  因此,如果我们要让孩子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儒雅谦逊、幸福快乐、宁静致远的人,就必须在其13岁之前,诵读经典,牵手圣贤。
  圣贤的智慧超时空,是大自然的法则,永恒不变。只有向孩子灌输了圣贤的智慧,并用经典的丰富内涵去熏修言行举止,这个孩子才能懂善恶是非,不让父母在未来的岁月担惊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