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壮熊sm会所:巴菲特的获利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46:02

巴菲特的获利秘诀—“5+12+8+2”
  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他以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股票、可转换证券并大获成功。以下我们介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赢家暗语:5+12+8+2
  巴式方法大致可概括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
  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8项投资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键。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2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B.营运毛利;C.负债水准;D.资本支出;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某种意义上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构成了巴式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
  长期制胜的法宝:远离市场
  透彻研究巴式方法,会发觉影响其最终成功的投资决定,虽然确实与“市场尚未反映的信息”有关,但所有信息却都是公开的,是摆在那里谁都可以利用的。
  没有内幕消息,也没有花费大量的金钱。是运气好吗就像学术界的比喻:当有1000只猴子掷币时,总有一只始终掷出正面。但这解释不了有成千上万个投资人参加的投资竞赛中,只有巴菲特一人取得连续32年战胜市场的纪录。
  其实,巴菲特的成功,*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投资哲学与逻辑,不同的投资技巧。在看似简单的操作方法背后,你其实能悟出深刻的道理,又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里去了。
  他远离市场,他也因此战胜了市场。

声誉管理:有时比业绩还重要
世界经济论坛与福莱国际对132家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联合调查显示:企业声誉超过财务业绩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指标。而另一项对欧洲、亚洲、北美洲首席执行官的调查显示:公司名誉是全球范围的首席执行官们越来越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首席执行官们越来越倾向于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企业之间的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当今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声誉竞争。”有学者这样认为。
声誉管理成为影响企业成功的重要指标
声誉,是指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以及企业在社会公众中影响效果好坏的程度。声誉管理是对企业声誉的创建和维护,是指企业以正确决策为核心,通过声誉投资、交往等手段,从每个员工做起,建立和维持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声誉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准确决策”。
此次名为“领导人之声”的调查对象是来自世界1000强的领先跨国企业的1500名代表。其中,大约10%的代表(共132人)填写了问卷(见1~5调查表)。调查结果揭示了世界企业领袖们对于企业声誉的重新认识。
在“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一项调查中,被列出的选项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品牌声誉、盈利性、投资回报等9个主要因素中,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产品/服务质量、公司/品牌声誉和利润率是影响企业成功的三个重要指标。排名第一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被27%的受访者认为是衡量企业成功的最重要指标。而企业品牌声誉位居第二,24%的人把企业声誉列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于企业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的重要认可度。大部分被调查者(77%)相信企业(品牌)声誉在过去的两年里变得更加重要了。只有3%的被调查者认为品牌声誉更无足轻重了。
59%被调查者认为,40%以上的企业市值是通过品牌/声誉体现的。65%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声誉很重要,27%认为重要,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将企业(品牌)声誉管理提高到公司战略的高度上。
另外,企业(品牌)声誉可能面临7种威胁,被调查者认为来自经济的、竞争方面的原因,更容易陷企业声誉于险境。
而在“谁对企业(品牌)声誉负责”一项调查中,高级管理者、顾客和雇员依次被认为是最能左右公司声誉的各方。高管在企业(品牌)声誉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声誉管理的核心定位于准确决策,所以企业的声誉是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的职责。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声誉的驾驭者,是企业声誉的心脏和灵魂。
声誉管理被跨国公司纳入战略高度
国际领先的跨国公司在实践中发现,良好的声誉能够直接支持企业有强劲的财务表现,令人满意的股东收益及员工薪酬激励机制,良好的企业声誉还能使企业在面临危机时快速反应,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非常注重从细节方面满足客户需求,树立起的良好声誉甚至使其经受住了“9·11”事件对全美航空业的冲击,演绎了一段逆市盈利的神话。
松下电器(中国)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松下所理解的企业声誉就是企业形象,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问题,那么也就是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概念。松下的CSR是基于经营理念的基础上的,松下认为推行CRS之后,将获得一个相辅相成的效果。
记者和微软负责媒体的一位新闻发言人陈先生谈到声誉管理时,陈先生对记者说,声誉管理是微软总部全球的一项系统工程,由总部统一规划、执行。
事实上,“声誉管理”这一说法在国外日益突出并为大众所接受———大型跨国公司早已开始致力于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然而,“声誉管理”一词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学者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当今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声誉竞争。声誉管理理论亟待引起国内企业家的关注和重视。盈媒社首席顾问张中锋认为,联想市值中有30%是企业声誉贡献的,柳传志对联想的合理改制,创造性地解决了企业体制的问题,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声誉。但即使在联想,目前也没有单独、具体地提出声誉管理,进行规划。
张中锋认为,声誉管理是对传递的手段进行管理、减少认知混乱的过程。企业的所作所为要比自我标榜更为重要。良好的企业声誉带给企业的回报也是巨大的,能够激发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吸引和荟萃人才,提高企业生产力;能够增强金融机构贷款,股东投资的好感和信心;能够以声誉形象细分市场,以形象力占领市场,提高企业利润;能够团结号召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加强合作;能够提高和强化广告,公关和其他宣传效果;能够使企业的基础得以长期稳固。
声誉也须进行投资
“通过对一些基业长青组织的研究表明,公司声誉是很难改变的,公司长期以来树立起来的声誉比任何短期问题,比如技术领先、回报丰厚显得更重要。”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作者在对2003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前50位公司研究得来的结果。
“良好的声誉不同于广告,可以一夜之间策划出来,而必须经过长期的一点一滴、日复一日的努力来造就。因此企业需要做出必要的声誉投资。”张中锋对记者介绍,目前国内企业更多的关注是在危机发生时的修补声誉。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让我们看看名列“全美100名最佳企业公民”的惠普公司在声誉投资上是怎样做的。
公司有非常系统的制度规定把企业公民责任上升到惠普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并把它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为了兑现对社会的承诺,惠普公司鼓励员工为社区建设出钱出力。在美国,惠普的员工每个月要花4小时为社区学校或非营利组织工作,公司照常为员工发工资。为了节省能源,惠普公司甚至鼓励员工在家里工作。通讯的发展节约了能源和原料,给公司带来了可以衡量的财务收益。包括:减少了驾驶给环境的影响,减少废气排放,缓解了交通堵塞等。在供应商的采购方面,惠普企业公民体系提出多样化要求,每年制定针对妇女公司和小公司的采购计划,并进行专门的统计。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被纳入到惠普公司的企业公民体系中。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 

李嘉诚吸金法宝:正直赚钱是最好
  首先,回顾一下我与长和系的发展里程碑。我是在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来香港,不久日军也到香港,我便没有机会到正规学校念书。到1943年,父亲因病去世,我因是老大便肩负起家庭重担。1950年,我创立自己的公司长江塑胶厂。取名“长江”是我希望广纳人才,像长江不择细流,浩瀚千里。到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一年后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上市。1979年,我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集团”22.4%的股份,开始跨国经营。至今,集团业务已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逾18万。
  当年,我事业刚起步的时候,除了我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它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其中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
  时机背后是知己知彼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与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的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是在不断竞争中成长。当我们进入不同行业时,市场内已经存在比我们更强的竞争对手,并且由它们担当主导角色。那么,老五老六究竟是如何变成第一第二?
  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住时机,那么时机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抓住时机首先要掌握准确的最新资讯,而能否掌握时机是看你能否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时机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己知彼。
  作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选择。我们要和对手相比,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尤其,我们更要看到对手的长处。人们经常花很多时间去发掘对手的缺点,其实看对手的长处更为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原来在英国投资了单向移动电话业务,面对新技术冲击,我们觉得这个业务前途不大,所以决定结束。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考虑另一项刚刚在英国开始的双向移动电话业务,现在称之为2G。因此,原来的业务就必须卖出,当然卖出的机会绝少。
  在做最终决策时,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15分钟冥想。我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我要非常小心再次审视这个行业和Orange这个项目,虽然早已计划好,但我要再看Orange项目的前途是怎样;第二,我要考虑和黄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否可以支撑这个项目发展。
  当我给这两个问题肯定的答案之后,我马上跟同事开会,发现大家的意见都跟我一致。于是,我们决定全力发展Orange项目,而且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全面。Orange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并全速发展。
  把握时机最重要的是做到知己知彼。其实,时机背后的几个重要因素,还包括“磨砺眼光、设定坐标、毅力坚持”。
 知识可以磨砺眼光
  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加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科学的方向仪。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跟转变,还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最新资讯,靠创造比对手走前几步。不愿意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更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那些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是又能够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1999年我决定把Orange出售,基于我看到当时欧洲市场的移动通讯发生一个大转变。话音服务增长速度虽快,但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边际利润减低。数据传送服务的增长速度比语音业务要高。所以,我选择在现有通讯技术价值最高的时候,把Orange卖出去,再把钱投入到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新科技领域上,例如第三代移动电话。
  灵活架构与设定坐标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的年代,面临四方八面的挑战。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2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全球来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我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结合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找出一个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坐标,然后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建立诚信和宽容为核心的企业精神,以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
  因为,那时和黄主要管理层都是外国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被留用了。灵活的架构让不同业务的管理层有自我发展的生命力,互相竞争,大家攀比着怎样做得更好,个人由此寻找到更佳的发展机会,同时带给公司最大利益。
  完善的治理守则和清晰的指引可以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越不可行,不能每一个公司都执行一个指令,因为有些指令是不通用的,最终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在长和系集团里面,我们有很多子公司孙公司,我会给他们定出不同的坐标,让管理层在坐标的范围内灵活发挥。
失败都有定律
  市场的逆转由太多的因素引发,成功没有百分百绝对的方程式,但是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以下四点可以增强承担风险的能力:1.谨守法律和企业守则;2.严守足够的流动资金;3.维持溢利;4.重视人才的凝聚和培训。
  现今世界经济非常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但人文精神永远是创意的源泉。作为杰出的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才能全景思维,具有长远眼光并能务实创新,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然后全力以赴地行动。并且,在过程中,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
  美国一个工会领袖退休时跟我说过一句话,“企业最大的失败是企业关门。你关门破产,工人都跟你一样失败。”
  全世界许多企业的失败,都是因为面临的机会太多,而资金与精力不够。所以重要的是量力而为。古人说,先学爬,再走路,然后再跑,这是非常有效的。
  一个人当然是不怕失败,失败后可以东山再起。但当公司有一定规模之后,你就要更小心。和记黄埔现在的现金流和未来8年的负债相差只是10%,就是说我有现金跟我未来8年负债风险承担只是相差10%。我一定要步步为营,尤其是作为公众公司。
企业做大怎样控制
  和记黄埔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投资。但直到今天为止,管理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原因是有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老外为我做事到今天超过30年了,我说你多做10年后再来问我可不可以退休。我留住他们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怎么样。公司发展对股东要有交待,同时也要为同事设身处地考虑。到目前为止,我是全香港给同事最高薪水花红的一个老板。为什么对同事这么慷慨?他收入满足后,就知道千万不能贪污。
  有人问我,企业做大后靠什么控制它,靠人还是靠制度?我的回答是,一定要靠制度,靠人绝对不成。最信任的人也一定要有监察与制衡。
  正直赚钱是最好
  很多人认为赌场是一种娱乐事业,每年能挣很多钱。巴哈马政府鼓励发展旅游,我们在那里盖了3个酒店。总理跟我说,可以马上给我赌场的执照。但是,我要求他们将一个原则立即写在会议纪录里……我们自己绝对不能经营赌场。旁边的人说,这是总理给我们的,我说告诉总理,这个牌照我交回给他。我们盖的是酒店,租给的人要开赌场不关我的事,我只按市场价值拿我固定的租金。
  有的钱,比如你掉在地上一毛钱,你不去捡就浪费了。但是有的钱,即使是以亿计算也不能赚。
  我曾经说过,重要的是要建立个人和企业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中无法显示却具有无限价值的资产。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机会,最大的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求。企业本身虽然要为股东谋取利润,但“正直”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可以视其为经营的其中一项成本。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正直赚钱是最好。
  我没有上学的机会,一辈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识和学问,管理有没有艺术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你是老板还是领袖?我常常这样问我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以来自上天的缘份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管理者首要自我管理
  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
  我认为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天赐良机,但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恰如其分处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事地审时度势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赐人类捍卫命运的盾牌。
  很多人总是把不当的自我管理与交厄运混为一谈,这是消极无奈和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我14岁还是穷小子时,我对自己的管理方法很简单:我必须赚取一家人勉强存活的费用,我也知道没有知识我改变不了命运。我知道自己现在没有本钱好高骛远,尽管当时我也想飞得很高,但我不期望像希腊神话中伊卡罗斯一样,凭仗蜡做的翅膀翱翔而堕下。所以,我一方面紧守角色,虽然我当时只是小工,我坚持每样交托给我的事做得妥当出色,另一方面绝不浪费时间,把任何省下来的一分一毫都购买实用的旧书籍。我知道要成功,怎能光靠运气?欠缺学问知识,运气来临的时候也不知道。
  还有一重要小点,我想和同学分享,讲究仪容整齐清洁是自律的表现,谁都能理解贫困的人包装选择不多,但能选择自律心灵态度的人更容易备受欣赏。
  理性力量加理智力量
  22岁我成立公司以后,进取奋斗的品德和性格对我而言层次有所不同,我知道光凭任劳任怨的毅力已是低循环过时的观念,成功也许没有既定的方程式,失败的因子却显而易见,建立减低失败的架构,是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
  知识需要和意志结合,静态管理自我的方法要伸延至动态管理,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问题的核心在如何避免聪明组织干愚蠢的事。
  “如果”一词对我有新的意义,多层思量和多方能力皆有极大的价值,要知道“后见之明”在商业社会中只有很狭隘的贡献。人类最独特的是,不仅是我们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质的理智,而是我们有遵守承诺、矫正更新的能力、坚守价值观及追求目标的意志。
  商业架构的灵活制度要建基于实事求是、能有自我修正挽回的机制。在张力中释放动力,在信任、时间、能力等等范畴建立不呆板、能随机应变的制度。你们也许听过我说企业应在稳健中寻找跳跃的进步,大标题下的小点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开源对节流,监督管治对创意和授权,直觉对科学观,知止对无限发展。每一个机构有不同的挑战,很难有绝对放之四海皆准皆适用的预制组件,我对很多人云亦云的表面专家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里有数。说得俗一点,有时大家方向都正确,耍的却是花拳绣腿、姿势又不对。管理者对自己负责的事和身处的组织有深层的体验和理解最为重要。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领袖的“杠杆心态”
  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伯乐的责任不仅在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但绝对不能挑选名气大却妄自标榜的企业明星。高度竞争社会中,高效组织的企业亦无法负担那些滥竽充数、唯唯诺诺、灰心丧志的员工,同样也难负担仅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的“企业大将”。
  挑选团队,有忠诚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谨记仅有忠诚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同样是迟早累垮团队、拖垮企业,是最不可靠的人。要建立同心协力的团队第一条法则就是能聆听得到沉默的声音,问自己团队和你相处有无乐趣可言,你是否开明公允、宽宏大量,你能否承认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创造的能力,你是否有原则和坐标而不是费时失事矫枉过正。领袖管理团队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杠杆心态”。杠杆定律的始祖阿基米得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支点是效率和节省资源策略智慧的出发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概念简单扭曲为叫人迷惑“四两拨千斤”,教人以小博大。聪明的管理者专注研究精算出的是支点的位置,支点的正确无误才是结果的核心。这门功夫倚仗你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见的联系之层次和次序。今天我们看见很多公司只看见千斤和四两的直接可能,而忽视支点的可能性,因过度扩张而陷入困境。
  管理人要赋予企业生命
  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翻阅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书,表面上挺沉闷,但别人会计处理的方法的优点和流弊,方向的选择和公司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启示。
  对我而言,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把持和尊重,正现金流的控制,公司预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还有两点不要忘记:第一,管理人员特别要花心思在脆弱环节;第二,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均是一种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艺术在其接受新事物、新思维,于传统中更新的能力。人的认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保持企业生生不息,这不单只是时下流行在介绍企业时在宣传册打上使命,或是懂得说上两句人文精神的语言,而是在商业秩序模糊的地带力求建立正直诚实的良心。
 没有傲心但有傲骨
  企业核心责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尽量扩大自己的资产价值,其立场是正确及必要的。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者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已经天天筋疲力竭,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科技更新及投资增长,却未必能创造就业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在众多社会问题中略尽绵力而已。
  我常常跟儿子说,他要建立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其特定及有限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服务贡献于社会。
  经营企业的主要动机是为盈利,经济社会的动力是建基于人类无穷的欲望。传统的儒家思想推崇道德标准的作用,而今天很多商业管理课程则强调效益和盈利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两种有着明显冲突和矛盾的取向都是不完整的,最重要是寻求两者圆满的融合。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在捍卫公司利益的同时,更应重视以努力正直的途径谋取良好的成就。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企业必须讲求效率及增值能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多项成功的要素,包括全景思维、务实创新、良好的管理、完善而灵活的组织和制度、出色可靠和富有经验的管理阶层、勤奋负责和忠诚服务的员工、科学化及完备的数据库。除此以外,今天的商业领袖,还要建立起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彼此信任和尊重的企业文化。
  很多传媒问我,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是一个商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飘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就,并且生活得更快乐更精彩。
  今天商业社会的进步,不仅要靠个人勇气、勤奋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诚实、慷慨,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李兆基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入错行图
    有一个千亿身家的老爸是什么感觉?回答只有一个字——爽!这是“香港股神”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的答案。 
    2月29日,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及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李兆基在复旦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他的两个儿子李家杰和李家诚都随父出席,他也成为复旦大学历史上第10位名誉博士。在颁发仪式上,长子李家杰代表李兆基的家属致辞。 
    李家杰的回答有点玩笑意味,他更强调的是,父亲给他的最大财富是耐心和毅力,以及精神上的执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60年前,刚刚20岁的李兆基身揣1000元钱从广东老家来到香港闯世界,直至如今的千亿身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很难成为现实。 
    不过,刚刚度过80岁寿辰的李兆基依然谦逊不已,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于“配合时势 所致”。小时候,李兆基适逢抗日战争,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到父亲的银庄工作,从底层员工干起。“当年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做梦也没想到能够在 1997年被福布斯宣布为全世界第四大富豪,也是亚洲首富”。 
    李兆基直言,自己在香港最初的30年也是平平淡淡,但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入对了行,“幸运地进入了地产业”,因为当时的香港房地产是升值最快的行业,一路做下来的成绩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意料,“直到有一天福布斯告诉我是全世界第 四大富豪,我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成就”。 
    特意来到复旦大学观礼的香港作家梁凤仪曾这样评价李兆基:过往无论香港地陷山摇,滔天风浪,他不动心、不移志、不外骛、不从俗。总之,楼照起,地照买,最终就是名照升,钱照赚。 
    面对几百名复旦大学的大学生,李兆基也谈起了“青年致富成功之道”。“白手起家, 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定要配合时势和环境,个人才智也不可缺乏,但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入错行。”李兆基告诉大学生们,什么时期有什么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要 抓住机会,“过去没有什么赚钱的机会,现在正是中国兴盛的时候,而且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发展起来,抓住机会,再加上用功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当然,他 也认为有头脑和眼光很重要,“要明一而知三”。 
    说到“致富秘诀”,李兆基认为,首要的一点,自然是“刻苦耐劳,勤奋努力”, 这一点用李兆基的自身经历完全可以证明;其次,不要太早有家庭负担,最好等事业有成才考虑成家立室,这一点和李兆基从小所受的传统教育不无关系;第三,最重要先找到“第一桶金”,然后以钱赚钱,才容易致富,而李兆基的第一桶金就是刚到香港不久后从事的“黄金买卖”中收获而得,之后通过房地产买卖,收购“中 华煤气”,并在几年前成功“转行”,从“楼神”到“股神”,把500亿港元变成1200亿元,自然就容易得多了;第四,则是经常挂在李兆基嘴边的一句话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但李兆基已获得多所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荣誉院士称号,不过他还是遗憾自己小时候没能多读一些书。笑言自己英语不好,普通话也不好,就是没读书的结果,只能上“社会大学”,“虽然我现在也算成功,但也许当初如果多读点书,可能成就会更大”。 
    没能上大学的李兆基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早在1982年,就与多名好友共同创立了“培华教育基金会”,在过去20几年当中,接受资助,或者参加培训的人数,超过1.4万人。 
    现在,李兆基虽然还担任恒基兆业的主席,但已经把主要事业交给了两个儿子。谈到对两个儿子的期望,李兆基觉得“富不过三代”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也无所谓,“如果他们一样努力,说不定能够青出于蓝,还是要看才干,看看他们是不是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