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果实 在线观看:企业文化建设方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49:17

企业文化建设方略

以德立企    以礼兴企
传承文明    共同成长
一、文化源头概论
企业文化已越来越被众多企业所重视。然而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如何构建企业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任何事物和概念都离不开产生它的土壤。企业是依托于它所处的社会资源、在整个社会文化的氛围中生存发展的。因此谈企业文化必须先要了解,我们所处的整个文化环境及我们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文化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就会发现社会是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嬗变而发展起来的。纵观世界发展史,2500年前当世界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位于世界东方的华夏民族就在儒家和诸子百家思想的领引下,诞生出了以“道、德、仁、义、礼”等一系列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思想架构,并由此带动了当时文化、科技、政治等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起了强大的封建集权帝国,从而在随后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文明富足的东方成为了世界聚焦的中心。但同时也是自汉始,以“格物、致知”为主旨的儒学走上了轻外索重内省、轻科技重政治的道路,并随着三纲之类的法则被写上治国方略,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逐渐被皇权套上了桎梏的绳索,开放、自由的思想被封闭,文化的奴性愈来愈重,华夏文明长期郁而不张。
与此同时,当近代西方以文艺复兴为标志,建立起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一系列价值体系,并把这些价值观念付诸于实践时,它的科技、政治、文化等也由此取得了全面的进步,把当时的中国远远抛在了后面,最后终于在19世纪中叶用贸易和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在屈辱中挣扎和求生存的历史。痛定思痛中,整个民族开始了对自身文化的反省,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在接受西方现代科学体系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接受了来自于西方的文化。及至当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占领了中国文化的至高点,而中华传统文化也同时出现了长达几十年的断层。
文化的方向就是一个民族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新中国成立始,中华民族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向前进发。众所周知,在这个过程我们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绩,也走过不少弯路。今天,当这个国家正祈盼民族复兴、呼唤和平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当这片土地上各行各业的企业如春潮一样涌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前所末有的改善时,我们发现,道德滑坡、环境污染、社会财富再分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正侵蚀着这个民族刚刚强健起来的肌体。特别是当矿难、华南虎事件、艳照门事件等一次次拷问社会公信力与道德底线的时候,整个社会表现了某种程度的集体迷失。面对这种局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禁要问,我们的明天在哪里?这个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大一些,看一看今天世界的格局,同样会发现西方科技在带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物质财富空前丰富、地球变成地球村的同时,人类也同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疯牛病、禽流感、非典等新病种层出不穷并且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域;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一百年后,石油将枯竭,五百年后,水资源将枯竭,地球有限的资源已满足不了人类越来越膨胀的物质需求,资源和环境问题不再只是某个国家的问题;更为惊心的是,每年全世界的物种以1000为单位在消失,并且速度在加剧;同时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和饥荒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类。面对这种局面,每一个有危机感的人都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要把一个怎样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留给子孙后代?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生存与毁灭,关爱与冷漠,和平与暴力,科学与愚昧,前进与止步,当人类发展陷入两极分化悖论的时候,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智者都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世界观决定现实社会的最终形态和构成。当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追求对大自然进行无限索取而失去敬畏之心的时候,当很多民族或个人以自身发展的名义去剥夺其它民族或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资源而失去悲悯之心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团体或个人的世界观都陷入了自私自利的自我封闭怪圈,我们的文化在根源上出现了问题。
因此,从这点看开去,为了个人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视野和胸襟应该更大一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应该再深入一些,甚至我们对宇宙、文化本源等这些看起来很遥远的问题应该再审慎思考一些。
纵观人类发展史,当年欧洲文艺复兴是以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发端,以主张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肯定人权为前提的文化运动,并由此带来了人类近代文明的飞跃。今天,当我们站在另一个千年的开头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时候,我们发现仅仅有这些的支撑还不足以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问题。那么,人类文明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中外无数有识之士在对基督、佛教、穆斯林、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等世界文化与思想源头经过历年穷根究底的考察与思索后,给出了一个共同的答案,这就是以天人合一、人天本一思想为基础,在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前提下,结合现代西方的科学探索精神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才能找到平衡,实现整个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与华夏文明七千多年来虽历经蒙尘而始终不曾中断的思想源头也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思想如果用华夏先哲的思想体系来表述,就是华夏的先哲圣贤们基于宇宙间万物生化的整体性而总结出来的关于“道、德、仁、义、礼”的系列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的本源是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尊重、悲悯、关爱、平等、庄严为基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系列规范与要求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世界观。这样一套思想体系不仅从唯物唯存的角度对世界给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框架与认知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把人与宇宙万物勾连起来,把人的思想看成是宇宙运化的一部分,从而为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但因为文化的断代和后人的误解,这样的一套思想体系却并不被大多数的人所了解与认识。为了开解这个本源,下面让我们从很多人熟悉的“道、德、仁、义、礼、智、信”这样一套体系来给出一些注解。
道:宇宙运化规律的总称,上下四方为宇,永恒流逝为宙,万物在其中生生化化而不止,各行
其机,各从其趣。对道的认识,古有《道德经》等先贤经典,今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前沿科学,其描述都是同一的。
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承载万物而不以为荣、水利万物而不争被称为德。因此德在于容纳、生生不息、化化不止。瀚瀚宇宙虽有恒星坍塌、星系膨胀等,仍保持着它的整体和谐,历万古而常青,这也是宇宙的基本特性。所以道是体,德是道的特点与表现。
德在人的具体表现,在内有坦荡、坦诚、博爱的个人品格、风范和能力,在外能在他人、团队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众人寻求福址,在完成使命后又能够激流勇退,个人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因他人或集体的需要而出发,师范大众。德的这一特性用儒家思想来说就是内圣外王。纵观中外古今史,能成就此大德者如朗月之星。著名者如华盛顿之于美国。这位开国总统始终把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能够站出来身担道义,用自己的个人品格和行为在建国之初把国家、军队、权利等诸多因素完美的予以平衡解决,在完成任务后又能甘居幕后,以一位平民的身份安度晚年。他的这种崇高的个人风范与示范作用也由此奠定了美国的立国之本及它二百多年的繁荣昌盛。而在我国,有此大德者除传说中的三皇外,唯有明朝大儒王阳明等廖廖数人。所以在《大学》中的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人民,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少了此类大德的照耀,她的文化自汉始也就渐渐变得保守、封闭、权谋、私利、没落。
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做企业应把德的培育与弘扬放在第一位。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德不立,则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根基,容易落入权谋与霸道的陷阱,而失王道。
仁:对宇宙来说,万物居于其中不以大小远近而有异,一视同仁,而能各居其所,各运其道,和谐统一。则仁乃德的具体特征之一。
二人为仁,仁者爱人,视天下众生为一处,是有人天本一,物我同源,众人同心,为仁之所在。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是人人都是由无穷小微元组成的,原本无二。这是物质的同一性所在。则仁乃德之生发,也是性善论的依据之一。所以说,文化应以德为根本。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则仁的表现应为大山一般的耸峻、沉稳、威严,又能容纳与生化山中一切灵性。
在企业,仁是衡量一切制度与行为是否以人为本的最基本准则。 
义:义即宜。是仁的引申,瀚瀚宇宙,各行其运,无有不宜。又大道在日行月运中有简单、周流、通变之性,在国家与企业表现为在德与仁的基础上,能够因时制宜及时进行调整,与时俱进地把德与仁发扬光大。
义在人表现为正气,良知,持之以恒,一以贯知,正道正行。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伸
出手帮上一把,在德与仁遭遇破坏时能够挺身而出伸张正气,维护仁的威严。
礼:为了体现仁与义而设定的各种规矩,在政治叫法律制度,在交往叫礼仪礼节,在社会叫行    为规范。礼是仁与义的表现,仁与义是礼的内核。仁与礼二者皆不可偏废,如无仁,则礼    就没有了标准。如无礼,则仁也就失去了依托。任何只侧重于一方的文化及由此文化而生    发出来的种种现象,皆失去了仁与义之本义,也就不是仁与义,它的存在也必定短暂,二    者必须并重。如以性恶论立论的法家,及以法家的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秦国,不行仁政    而行暴政,弃王道而以霸道立世,最终也导致了秦之兴也勃,其亡也忽。大家所熟悉的道    德与制度建设,在“道、德、仁、义、礼”里,是仁与礼的关系。
“道、德、仁、义、礼”立,则可引申出所有的儒家精神。这就是原儒精神,是基于宇宙万物的和谐与中庸而提出的理论体系。如我们再向下引申可得:
智:学识,智慧,圆融,圆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信:诚信,允诺,言出必行。
孝:尊敬长辈,亲情所致。
勇:勇者无惧,直面,果敢,迎难而上,进取。
格物:研究事物运化的规律。
致知:了解规律并运用。
这样一套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也是一脉相通的,而且这样的一套理论体系弥补了马克思唯物主义里关于人性论述的不足。但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一套思想体系在自汉以后的演变中逐渐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而走向没落,终至于到明代时有儒者竟以火枪火炮为淫巧之技而把现代科学排斥在国门之外,这个民族也就愈来愈江河日下。因此,今天我们说要回归传统、弘扬传统文化,是要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正本清源,回归传统文化活泼、灵性、开放、平等的源头,而摒弃那些狭隘、自利、虚伪、一叶障目、自大的文化因素。而目前这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正由于失去了这个源头,缺少了人性自身的理论支撑,有时候也就失去了凝聚与依托,缺少了灵魂与精气神,很多人生活也就没有了方向。
自私自利的结果使关爱、诚信、互助等一些做人的基本品质被很多人看成了一种单纯的道德或说教,人的自心愈来愈封闭,自私被无限的放大,很多行为与举措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类人不知己之所存乃万物中之一,不知自利利他,不知众人之所同求为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国家现在把以德治国、八荣八耻等作为基本国策来宣导,把清明、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假来规定,社会上少儿读经、儒家学院等方兴未艾。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弘扬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去伪存真,与时俱进,重新开启这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大门。
民族的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复兴。任何物质的富足都是暂时的,再高的GDP、再花园的街道和市区、再宽阔的高速公路、再多的汽车也不能给人们以智慧,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唯有文化的复兴才能让这个国家的思想重新找到活的源头,让人民重新找回精神的家园,让诚信、宽容、博爱重新回到人们的心里,让人们以开放的心胸学会思考,让无知和愚昧远离,让各种力量得到制衡而和谐的共生共存,让文明的光辉照耀这片土地,让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
二、企业文化建设浅谈
企业必须在市场中求生存,因此企业首先应该属于整个行业、市场、社会中的一部分,并带上它们的特征和烙印。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所有者和管理团队自身的性格特点、做事方式等沉淀下许多带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同时,企业所有的运营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来完成的,这些个体在进入企业前他们的做事方式、言谈举止、意识形态等跟他们曾经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与他们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企业与个人之间就会出现互相影响的问题。以上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就是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会通过企业理念、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礼仪等系列要求和手段把它相对固定下来,并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以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说企业是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张力就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二者必须互为表里。任何把二者人为割裂开,或者根本把二者当成两件事来做的企业或个人,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必定是徒有其表,起不到任何作用,或者适得其返。
西湖春天在自身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与突破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并由此总结出了“诚信、敬业、进取、效率”的企业精神和“弘扬江南饮食文化,做餐饮连锁百年老店”的企业愿景。这一愿景和精神无疑是正确的,而且非常必要。但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分析的那样,在当前人类功利性表现突出而自我认知不够、人类自身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独善其身、把社会上不好的风气和习惯拒之门外,构建企业内部相对公平、公正、民主、平等、效率、关爱、以人为本的企业环境,把企业愿景和精神落到实处,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在当前我国法制环境还不健全、社会透明度不高、社会道德滑坡的今天,如何构建企业内部的诚信体系?
2、  在国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从业人员相对减少,并且对工作期望过高而自身吃苦不够、心浮气燥的社会现实面前,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爱岗敬业?
3、  在员工的就业机会相对增加、公司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还较单一、公司考核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今天,如何做到让员工直面现实、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退缩?
4、  在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人力密集型的餐饮业如何开阔员工的视野,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从而提升企业整个流程的运营效率?
5、  如何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从资源、人力、信息等全方位构建百年老店的坚实基础?
6、  在服务年轻化的今天,如何开启员工智慧,实现员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由此形成西湖春天的人才凝聚效应?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高度、从文明传承的高度来分析,从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源头去寻找,找到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准点和出发点。这个基准点和出发点正如前一章所述,就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管理方法为工具,构建从企业价值观到规章制度到礼仪规范,从企业的形象识别到环境氛围到行为举止,从企业的发展方向到阶段目标到当前任务等一系列企业文化要素。我们可以把这一系列的要求和目的概括为“以德立企,以礼兴企。传承文明,共同成长。”
以德立企:倡导与践行正形、正身、正意、正心、正道的价值观,通过对身形、思想、价值观等由外及内的一系的要求与认知提升,构建员工博爱、宽容、正知正见的世界观和独立人格精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道德的示范作用,在尽可能的情况无为而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纲举目张,德立则气正,气正则万事顺。
以礼兴企:在充分相信员工、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流程、行为礼仪等一系列的规范要求,把德的品性、“以仁为本、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德政思想溶入到礼的实践活动中。仁为体,礼为用;礼为德之所现,德乃检验礼的标准。
          通过世界观的改变,通过对自我认识、克己复礼来去恶扬善,明心见性,虽随心所欲而所有的言行举止自在礼的规范与约束中。
传承文明:工作即做人,知行合一,通过自身的建设和团队的建设来影响周围的环境,树立起西湖春天人的品德风范,并把这种品质传递给我们的客人、朋友和周围的人,把自我修养放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把企业的永续发展落实到企业文化传承的点滴工作中来,把传承华夏文明的责任溶入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来。
共同成长:员工的辛勤付出成就了企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给员工,让员工不仅收获了知识和金钱,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掌握了安身立命的本领。
          只要在西湖春天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打上西湖春天的烙印。不论员工是否留在企业还是另有发展,都以西湖春天人为荣。
三、企业文化实施方案
在前面两节里,我们从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道、德、仁、义、礼”等一系列企业价值观,并提出了“以德立企,以礼兴企;传承文明,共同成长”的企业理念。然而万事知易行难。在公司目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运营法制环境还有待规范、社会大环境正亟须改变的情况下,如何把这样的一套价值观、理念落实到企业实际的运营中来,并让员工去领悟与践行,则需要企业根据目前各级人员所处的位置、素质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要求及实施方案,并逐渐予以落实。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阅读经典,自我提升
经典是先哲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然而现在社会对经典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与偏差,或者根本不知道经典为何物而大谈革命、改革。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号召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骨干阅读经典,对开阔中高层管理人员视野,多角度的认识世界与文化的本源,加强自身修养,增长智慧与学识是有很大裨益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这些智慧和世界观通过日常工作潜移默化影响同事,自利利他,对塑造企业开放、博爱、正道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很强的建设性和示范效应。
针对目前公司的人员素质层次,可做如下要求:
1.1店长
基本阅读:论语、道德经、金刚经、坛经、独立宣言、华盛顿传
              现代企业管理教材
    要求:把读书心得结合企业实际整理成讲义,定期对下属进行宣讲,培训,学以致用。
1.2总厨、经理、主任
基本阅读:论语、道德经、现代企业管理教材
要求:把读书心得结合企业实际整理成讲义,定期对下属进行宣讲,培训,学以致用。
1.3部长、领班及其他管理人员
基本阅读:论语、现代企业管理教材
    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定期组织下属进行宣讲、讨论。
1.4员工:不强求
各属店、单位可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图书室》,成立读书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
针对员工古文阅读能力有限的局面,管理公司制定详细的读经计划对经典的解读予以引导。
2、加强培训,正确导向
   管理公司针对各层次人员组织系列的培训、讨论进行宣导:
   2.1经典里的智慧系列培训
   2.2现代企业管理系列培训
   2.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培训
   2.4企业人基本素质培训
2.5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培训或员工自我学习
   培训宗旨:有教无类,理论联系实际;教外别传,崇尚行动的力量;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以德立企、以礼兴企;传承文明,共同成长”的企业经营理念。
3、关爱心灵,共同成长
      部长级以上(含)人员每人每月找2——3名基层员工进行定向沟通,包括工作、生活、人生观等,可以无所不谈。企业以此来培训良好的干群关系,把改变员工世界观、打开员工的心灵、提升员工素质落实在平。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管理人员队伍,加强了对自身工作的认识。
4、环境氛围,潜移默化
规范与完善公司的CI体系,从活动策划、宣传资料、饭店背景音乐等各个方面对公司CI体系予以统一。
精选积极向上、哲思短语等标语进行张贴。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永远的福利
节约资源就是创造利润
等等。
5、搭建平台,沟通顺畅
通过网站、报刊、意见箱等多种形式提供上下沟通、左右沟通的平台,营造企业自由、开放、民主的氛围。
求同存异,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让这些平台成为弘扬企业正气、展示企业风貌的舞台。
6、实事求是,真情真意
      各班组、部门充分利用B训、例会等形式,以实事求是、开放包容为原则,在同级、上下级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身边不足、不到位的地方,并通过奖励、鼓励等形式营造公司讲真话、做真事、显真情的风气。
开展言出必行、上行下效的工作作风运动,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省、互相指正、互帮互助的企业氛围,让每位员工品行都光明正大,每位员工做事都光明磊落。
7、制度建设,落实第一
从整个企业运营的高度来整合流程与制度,厘清责任、权利、义务之间关系。制度的设计要从鼓励员工多做事、敢于做事的原则出发,培养员工做实事及勇于负责责任的做事态度。
通过收集员工意见、假如我是管理者等活动,让员工充分理解制度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把不适合于大部分员工意愿、不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予以及时的调整。
制度即礼。把德的内涵体现在礼的实践活动中,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规范在礼的运行中,人人都是其中的一环,让平等、公平、公正、效益的企业环境在礼的运行中得以实现,减少人治和救火行为,减少所谓的明星员工效应。
8、业务练兵,提高标准
      各属店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持续的岗位竞赛、业务练兵、服务竞赛、工作标准讨论等活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做到以赛代练,以练促赛,不断提高企业各项工作标准。
9、践行五常,持之以恒
工作效率的提升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标准的持续提升与改进上。好习惯成好自然,坏习惯成坏自然。通过培训及制度约束,改变员工“我为公司做事”的世界观,变被动为主动,把简约、清洁、安全的五常要求内化为员工自发的行为准则。
10、文体活动,张驰有度
利用空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课余活动,增加员工间的沟通机会,融洽氛围,使员工生活张驰有度。
企者,止于人。企业的一切运营都应自人始,自人至。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切工作也应紧紧围绕人来开展,通过立德立言,知行合一把企业文化工作做在实处。以上十点如果逐一展开、细化,都将自成系统。各属店、单位应此为参考,拟定各自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在管理公司的统筹下,把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力量。
 

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人是观念的动物,”不认可这句话的,还没有听说过。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成语,我们常常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或用来判断是非,如“得民心者得天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之交淡如水”等等。在没有前辈指导或自己没有去深思的情况下,其实很容易造成误导、误判,甚至于自己行为出错了,还自觉有根有据,不思反省,反而觉得“问心无愧”。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句而言,我自己就曾有过这种不成熟的心态。
    战争年代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是不敢反驳的,但如果站在其他场合上讲,那就要重新审思了。祖先们在留给我们这些堪可类比宝藏的俗语时,从来没有定义使用的场合,亦即没有备注的。比如“得民心者得天下”,备注:比较适用于乱世中的政治场合。
    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企业是社会生活中份量最重的一员,传统的带有价值判断倾向的俗语往往被用到企业的经营中,不论是组织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不能例外。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如果你以“得民心者得天下”来规范自己行为,恐怕是要吃亏的,特别是处于家族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更是如此。
    比如说你在九牧王公司担任一个中层管理,做事积极主动、工作卖力,与同事关系也不错,非常替下属着想,想方设法替下属争取利益,大家都十分拥戴你。此时,如果公司有个与你相关的高阶职位空缺,大家都会认为你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了。可是呢,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大家的意料,偏偏不是你担任这个职位。这时候,你会觉得郁闷、工作没劲、“良才不遇明主”,颇有怀才不遇之感,想跳槽了。类似这种事情太多了,不胜枚举。其实,你棋差一步。
    在高层领导者看来,你只是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罢了。许多事情你不曾想过,想过也不曾做过,做过也一定做得很肤浅。比如说,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事情是否想过,涉及到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的事情是否想过?想过了,有没有表现出来,有没有与高层领导者探讨过?假如没有,怎么可能得“天下”呢?因为企业的领导者最关心的是如何为本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收入,最关心的是使用何种手段、方法、策略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们的“圈子”里缺少你的身影,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当然也不可能想到你,想到了,也不认为你有能力担当这种角色。所差的一步就在于没有得到“官心”。
    所以说“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对每一句俗语,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其应用的场合,万不可自以为是,否则就作茧自缚了。
    那如何在个人事业上“得天下”呢?我个人认为不能持“安分守己”的本位主义思想,也不只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还要参与到“上情”制定的工作中来,如此上体“官心”,下畏“民情”,处理事情自然是上下自如、左右逢源、水到渠成了。做到这一点,想不成功都难,否则的话,只能感叹不遇“伯乐”。历史上太多类似的案例了,你从屈原开始联想,就会数出一大串人物来。
    当然了,道理是这样,但事情并不是说说就成了。凡事要反求诸己,并多学、多思、多习、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