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公司番号:大腕们的葬礼:他们的远去,为世界增添着变数(高清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9:23
大腕们的葬礼:他们的远去 为世界增添着变数(组图)


  

  有一群人,拥有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他们的盛大葬礼在载入史册的同时,也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甘地之死,让“非暴力”抗争蔓延;拉宾之死,则中断了中东和平进程。“大腕”们的离去,能将传奇永存,也能让痛苦延续。

  

  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列宁因病去世,终年53岁。列宁逝世后,超过90万人出席了追悼大会,圣彼得堡被更名为列宁格勒。尽管列宁在遗嘱中对斯大林接任最高领导人一职提出异议,但斯大林最终成功上台,并在苏联建立起对他自己和列宁的个人崇拜。图为1924年1月,民众瞻仰列宁遗体。

  

  斯大林不顾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的反对,在莫斯科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遗体用现代防腐技术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列宁墓建成后成了红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重大集会、庆祝游行的观礼台。此后,苏联领导人的殡葬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图为苏联民众冒着大雪排队等候瞻仰列宁遗体。

  

  1953年3月5日,74岁的斯大林在任上去世,苏联宣布全国默哀8天。莫斯科居民排着几公里长的队伍前往哀悼。据作家德米特里·沃尔科戈诺夫的记录,由于街道太过拥挤许多人竟被踩死。下葬当天,官方甚至组织了哭灵队。

  

  在任期间,斯大林领导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取得二战的胜利,但也曾因推行错误政策导致严重饥荒,树立个人崇拜进行政治迫害。赫鲁晓夫上台后,掀起去斯大林化运动,原先安葬在列宁墓的斯大林遗体也被移出来火化。图为1953年,苏联民众在莫斯科一个火车站的斯大林雕像前哀悼,列车鸣笛致哀。

  

  1945年4月12日,第32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任期内去世。这位“轮椅上的总统”(腰部以下瘫痪无法行走)推行新政让美国摆脱经济大萧条,并领导美国经历了二战。自1933年至1945年间,罗斯福连续出任四届美国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威望的总统之一。图为1945年4月14日,运送罗斯福灵柩的车队经过华盛顿宪法大道前往白宫。

  

  罗斯福在二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去世,同盟国也为其悲痛不已。丘吉尔在追悼会上失声痛哭,莫斯科红场降半旗致哀,还将旗帜围上了黑边。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以示哀悼。甚至在当时的敌国日本,东京电台都播放了几分钟哀乐。图为1945年4月20日,身处德国纽伦堡前线的美军士兵降半旗致哀。

  

  1948年1月30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现代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遇刺身亡。通过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影响了包括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全世界的民权抗争领袖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图为1948年2月1日,吊唁者爬到电线杆上观看甘地葬礼。

  

  印巴分治后,印度国内教派和种族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甘地多次绝食呼吁和平,却遭极端派别成员枪杀。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宣布甘地遇刺的广播讲话中说,“甘地离我们而去了,黑暗笼罩了一切……我们的国父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够到他那里听取建议和获得安慰了。”图为1948年2月1日,警察在火葬现场维持秩序。

  

  1948年1月31日,印度为甘地举办了国葬,超过100万人参加悼念。遗体在新德里东面的亚穆纳河畔火化,骨灰分别撒在恒河和印度最南端科摩林角附近的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三个海水会合的洋面上。失去甘地的印度,在随后的60多年里依然为教派冲突和对巴关系所困扰。图为1948年2月1日,一名吊唁者抢先拾拣甘地的骨灰。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至1945年及1951至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曾领导英国获得二战胜利。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在多次中风后病逝。图为1965年1月30日,仪仗队士兵抬着丘吉尔的灵柩经过伦敦市区。

  

  在英女王的命令下,丘吉尔的灵柩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停灵3日供民众吊唁。随后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国葬,议会也休会3天以示悼念。国葬当日,大约有32万民众,超过100个国家的政要出席了葬礼。图为1965年2月,丘吉尔的灵柩被送到泰晤士河的一艘游艇上,邻近港口所有吊臂一概下垂以示鞠躬,皇家空军派出战机在上空飞过。

  

  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因冠心病复发去世。佛朗哥被称为唯一“全身而退”的法西斯主义独裁者,统治西班牙近40年。他在国内实行军国主义统治,镇压反法西斯革命运动、长枪党外的其他政党和共产主义运动,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和亲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的政策,二战期间游走于两大集团之间。图为1975年,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佛朗哥葬礼。

  

  佛朗哥统治期间除了实行暴政,还采取了较灵活的安抚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镇压了民众反独裁运动之后也作一些让步。比如禁止解雇固定工人,建立较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禁止把小佃农从土地上赶走,对政治犯减刑或特赦等等。因此不少老人仍然怀念佛朗哥时期保守和稳定的岁月。图为1975年11月23日,佛朗哥的支持者参加葬礼。

  

  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己为终身摄政王,掌全权。他逝世后,只有一个国家的元首——智利的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参加了他的葬礼。而世界各地王室和领导者参加了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加冕礼。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后,实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独裁统治结束。图为1975年11月23日,仪仗队护送佛朗哥灵柩。

  

  金日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创建人,从1948年起至其去世一直是朝鲜最高领导人。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因心脏病去世,遗体经由曾负责过列宁遗体永久保存工作的俄罗斯专家团队处理,被永久保存在平壤的锦绣宫纪念堂。1998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修改宪法,规定金日成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原来国家主席一职被取消。

  

  金日成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当时朝鲜全国2200万人中,到平壤吊唁就达到1000万人。人们为了制作花圈,使得平壤市所有鲜花全部售罄,城市周围的鲜花也被采光,不得不从北京紧急空运鲜花到平壤。图为1994年7月,金日成的灵柩在车队的护卫下绕行平壤市区,大批民众在路边哀悼。

  

  1974年,金正日即被被指定为接班人。金日成的去世,意味着金正日真正登上权力巅峰,接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一职。2011年12月17日上午8时30分,金正日因疲劳过度引发心脏病,在列车上去世,终年69岁。随后,其子金正恩接掌最高权力。图为1994年7月9日,朝鲜民众在金日成铜像前哀悼。

  

  伊扎克·拉宾,1974年和1992年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军人出身的拉宾,主动寻求与作战多年的敌人和解。1994年,拉宾因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获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11月4日,拉宾在参加特拉维夫一个10万人参加的和平集会后遭以色列极端右翼分子枪杀,终年73岁。图为1995年11月6日,耶路撒冷,一名阿拉伯男子在拉宾的肖像前哭泣。

  

  拉宾的葬礼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公墓举行,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仪式,其中有13位国家元首、22位政府首脑。图为1995年11月6日,(从左至右)德国总理科尔、总统赫尔佐克,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美国总统克林顿,荷兰首相库克,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以色列代理总理佩雷斯出席拉宾葬礼。

  

  和阿拉伯世界的积极对话使拉宾在以色列国内的形象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视他为带来和平的英雄,一部分人则视他为出卖以色列国土的叛徒。而拉宾之死,成为了和平力量的重大损失。拉宾被刺这一天被定为以色列的国家纪念日,而事发广场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图为1995年11月5日,美国华盛顿国会山前的降半旗向拉宾致哀。

  

  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领袖和象征。半个世纪来,他不仅领导了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占领的长期武装斗争,同时也开启了巴以之间的和平进程。1994年,阿拉法特和拉宾、佩雷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11月11日,75岁的阿拉法特于法国就医期间去世。图为2004年11月12日,巴勒斯坦城市拉马拉,运送阿拉法特遗体的直升机准备降落。

  

  40年来,有“不死鸟”之称的阿拉法特躲过以色列多次暗杀和袭击,一直是巴勒斯坦人民心目中国家民族希望的化身,拥有崇高威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阿拉法特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态度逐渐趋于温和、务实,开始通过谈判实现巴以和平。图为2004年11月12日,巴勒斯坦城市拉马拉,巴勒斯坦民众为阿拉法特举行葬礼。

  

  阿拉法特的去世,让巴勒斯坦失去了精神领袖。温和的法塔赫日渐式微,并在2006年大选输给强硬的哈马斯。两派在2007年6月发生武装冲突形成割据之势,让巴勒斯坦陷入分裂,致使巴以和谈希望更为渺茫。图为2004年11月12日,巴勒斯坦城市拉马拉,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阿拉法特葬礼期间晕厥。

  

  政坛“大腕”们背负着无数人的未来。而那些盛大的葬礼,除了宣告他们的远去,也为世界增添着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