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瞳番号 封面: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44:32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一)  


  很多人认为,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基础教育实际上没有改革的空间,所以"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广大教育者陷进了迷茫中。很显然,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希望建立在教育体制的变革,或者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就是教育之根,具体而言,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纯真,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包括进一步反思--教育是什么?

  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过:"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的目的是生长,而并非其他,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教,这些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家长的期望。这些目标,原本应该由孩子去规划,但现在教育者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恰恰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由此,我们将更加深入思考一个问题:既然教育没有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呢?这是这本书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和种树、种庄稼时疏松土壤,兴修水利一样,让根系自然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实现,这恰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内隐症结所在。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造成目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因此,真正的教育在于"于无声处响惊雷",孩子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我从来认为,教育是道,而不是技术。我在演讲中尽量回避谈论教育技术,因为我深知每个父母和教师身上都是百药齐全,只要给予"道"的提示与点拨,大家一定能创造出无限精彩的教育技术,以及适合自己孩子的生动的教育策略,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事业中,我自认为只是一名学生,最多算是一名比较勤奋的学生。回想起过去的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坚持用脚做学问,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我踏遍了全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了1200所学校,拜访了400位教育专家。

  如果说我对于教育有了一些感悟,那是因为有无数有责任感的校长、老师、家长以及以柳斌、郭思乐、孙云晓、程鸿勋、杜和戎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无私地帮助了我、点拨了我,他们是我的恩师。

  当我把"教育是没有用的"这句话当作一个命题来阐述的时候,内心是忐忑的,可能会有很多我所尊敬的师长们批评我"没良心"。但我想,与回归到教育的根上、为中国教育进步寻找突破口相比,个人得失并不那么重要。

  经过将近10年时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改变中国教育的突破口,那就是--新时期的养成教育理念实践体系。

  很多"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的校长都认为,新时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先进、系统、有效、通透的办学理念,其中有很多影响力比较大的观点,比如"关心一切孩子"、"高度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教师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激活课堂活力"、"给孩子一个成功的阶梯"、"一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等等。

  一位老师在听了我关于教育之道的演讲后,这样写道:

  "尽管,你是静静的,我的脑海却时时呈现你抑扬顿挫的演说,语重心长的教诲。

  "你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教育的冗重,而是从心出发,用爱去融化,'润物细无声',让教育者轻松地施教,让孩子轻松地被教育。

  "教育不再是单一、笼统、教条、墨守成规的,而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是人性化的,是活生生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尽管,你是静静的,却有着千军万马的力量,指引着教育的方向……尽管,你说自己是自说自话,但分明是如此热闹的互动,无数人已经被你触动--孩子、家长、男人、女人、仁者、智者……尽管你是静静的。"

  这段话鼓励了我,同时也鞭策了我静下心来继续前行。我尤其喜欢"静静的"这个词,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希望,就在于依靠一种静静的精神力量,自下而上进行一种改变与推动,就像水一样,浸润万物而无言,静静流淌而涤尽污秽烦扰,以一种低调的旋律,把自己放到"无用"的人生位置上,最终实现"无用为大用"。

       另外,我想说明的是,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其主要内容是结合我个人的观察所得融汇而成的基本教育信念。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图书策划人方希的智慧支持。

  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思想理论,实际上只分两种:一种是理论本身,一种是如何实践某一理论的理论。比如说,"诚实做人"是一个理论,要使这一理论变成现实,就必须有一套"怎样使人诚实"的理论,否则很可能会陷入美妙的空谈。人类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后一种理论的探索与丰富,我更中意这种探索。而理论的探索应当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学习并正确理解别人的思想,二是评价和超越别人的思想,三是建立自己的系统化信念。

  本书参考并引用了诸多优秀教育家的观点以及大量一线教师、家长的教育案例,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和蕴含的道理,也许有读者会说:"这些我也知道。"那么,我也许会感到一点失望,因为在这些观念和故事之中,其实隐含了我已经系统化了的教育思想体系。

  最后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本书中提到的"教育者"是指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的教师和家长,也就是说,这本书主要是写给以上读者的。我希望与大家一同来品味教育、反思教育、探索教育,一起创造属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