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下载: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54:10
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点击数:500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接收回传

关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在高中段教育普及的今天,普通高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强调知识传授、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方式需要从“单一”走向“多样”,需要通过建立个别化的教育体系,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让学生“人人成才”。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 方红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目的是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哪些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又是什么?通过对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情况的梳理,以及参考国外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情况,笔者力图从中寻找出答案,并尝试就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同行商榷。
  A.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995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以来,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普及与提高并行,在事业发展、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表现在:高中教育事业规模快速发展,2009年我省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7.9%;多元化办学的体制得到进一步确立,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教育都得到快速发展,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数约占总在校生数的1/5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9年全省97.1%普通高中学校建有校园网,平均每4.8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生均图书39.8册,生均仪器设备值达2467元;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2009年达到98.16%;优质资源覆盖面和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全省有65%左右的普通高中学生进入优质高中学校就读。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战略和经济的转型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强调知识传授、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
  (一)社会需要多层次多类型人才,人民群众有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改变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全方位的特点。同时,人的潜能是先天不同的,高中阶段是学生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和发展的时期,又是学生决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学生具有强烈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教育“千校一面”,缺少办学特色,形成了高度的同质化,与社会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形成尖锐的矛盾,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这种矛盾就更为显现。普通高中教育要促进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就需要切实改变同质化的倾向,实现培养目标由一元向多元转变;需要进一步推进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需要尝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间的双向流动,普通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上下沟通,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局面,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成才提供均等的机会。
  (二)建设创新型社会迫切需要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我们的自主创新成果较少,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靠进口,对外技术依赖局面日趋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创新型社会建设需要国民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普通高中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创新型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普通高中教育“一切为了高考”的倾向仍然严重,长期以来形成的强调知识传授、统一步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普通高中的其他职能已经被弱化,难以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高中教育迫切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建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业变更提速,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具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无论是在发展方式、教育形态,还是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方面都面临变革的压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创造周期”、“物化周期”、“更新周期”明显缩短,要求普通高中的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使得社会职业变更的速度加快,要求普通高中教育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的发展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使得知识的获取更为便捷,要求普通高中教育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转换教育形态等。迎接这一系列挑战,需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具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前瞻性探索,明智地选择和确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国情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式、观念与模式。

  B.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层次基础教育。不断改进普通高中教育,确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合国情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式、观念与模式,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方式要从“单一”走向“多样”,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要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人人成才”。
  (一)通过普通高中学校“校内多样化”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要。班级授课制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教学制度,其优点是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对全班学生按一种要求授课,保证学生达到一个基本较高的水平;缺点是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要,难以实现因材施教。考察西方主要国家普通高中情况,在保留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有两种做法:第一,增加普通高中学校的类型,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如美国的“校中校”、“磁石学校”、“全年学校”、“特许学校”、“新型美国学校”等选择性学校,德国曾经将完全中学分为古典语、现代语、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社会和艺术等六种类型。第二,通过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校内多样性”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通过比较分析,第二种做法即以“校内多样性”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是美、英、德、法、芬等西方主要国家的主要做法。例如,美国绝大多数学生在综合高中就读,只有极少数学生到选择性学校读书,而德国教育改革后也逐步在取消完全中学学校类型划分。这是由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身心发展、志趣分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职业规划和分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大多数学生发展倾向是需要在高中阶段逐步清晰的,如果将普通高中学校进行分类,学生在入校前做了选择,但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后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这些国家主要是在普通高中学校内部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建立选修制度,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中逐步明晰发展方向,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上述这些国家高中阶段学校类型不一,有的国家学校类型比较多,但承担普通高中教育责任的学校则较为单一,如美国的综合高中、英国的第六级、德国的完全中学、法国的普通教育高中等。至于少数发展倾向已经清晰的初中毕业生,则是通过建立少量的“专门学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应成为核心任务。“个别”是相对于 “群体”、“集体”而言的,个别化是相对于“同一化”、“划一性”来讲的,因此,个别化教育就是指调节目标、课程、学校资源、学习方法、时间和管理等因素,以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制度前提下,实现个别化教育的成熟做法就是允许学生自由选课,进行“走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选择同一课程或同一水平课程的学生在一个班级内上课,这既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又克服了它的缺点。
  要实现个别化教育,需要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可行的选课制度、分步选择的时间安排、“走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严格的学分管理制度、甚至弹性的高中修习时间等,也就是要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这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建设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个别化教育体系的建立意味着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通过“校内多样性”来满足。当然,个别化教育体系如要顺利运行,则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制度需要跟进改革,进行制度重建。
  (三)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通过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也就是“校内多样性”来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并不妨碍普通高中学校特色的形成。因为不同学校的生源存在差异,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因学生需求的差异以及学校资源的差异,学校建立的课程体系也会存在不同,而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当是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个别化教育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多样的选修课程开发,需要时间,因此,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也会是分阶段的,大致可分为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三个阶段。通过开发一个符合学生需要的富有特色的课程或项目,学校就具有了一个特色课程或项目;经过努力,开发出多个特色课程或项目,就逐步形成了学校特色;当开发的课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的发展需要,并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校就形成了办学特色,成为特色学校。当然,建设少量的如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科技高中等“专门学校”也是形成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的一种途径。

  C.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建议

  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方面,我省也具有一定的基础。例如,一些普通高中长期以来形成的科技、体育运动、艺术等方面的传统优势项目;许多学校已经开发出了一定数量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也在多数学校的校园内展开;所有的普通高中学校建立了选课制度,尝试开展“选课走班”的教学等等。应当结合我省实际,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来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可以走“校内多样性”加“专门学校”的路子。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的目的是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而通过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也就是“校内多样性”,以灵活的、可供多种选择的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要,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且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该成为普通高中多样化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在普通高中学校数量较多区域,可以建立少量的如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科技高中等“专门学校”,以满足一些志趣分化明显、职业倾向清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的需要。为此,建议可暂不调整高中学校生源分配的机制,同时鼓励高中学校更深入研究学生发展的需求,树立“让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教育思想,尽全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调整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做到“保底”和“扬长”相结合。个别化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关键,而选修课程的建设则是其中的核心任务,因此,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自然就是推动我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进一步完善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工作方针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是“调结构”。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结构,将必修课程明确定位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目的,适当降低必修课程的水平及其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基础”,起到提高国民素质的“保底”作用,同时增大选修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例;调整选修课程的结构,形成分水平的学术课程、兴趣拓展课程、职业准备教育课程、中职课程以及大学先修课程等选修课程系列,起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扬长”作用。为此,建议加强普通高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培训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普通高中学校间的合作,共通共享所开发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间的合作,将部分中职课程引入普通高中;加强普通高中与大学的联系,建设大学先修课程;加强普通高中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资源;加强普通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与此同时,通过审定将学校开发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列入全省选修Ⅰ课程目录,以加快我省选修课程建设的步伐。
  (三)进一步推进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与普通高中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都需要评价制度的支撑。尤其是普通高中毕业学生的多元化“出口”,将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起到强大的牵引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推进评价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建议进一步改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做好监测必修课程质量的同时,拓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的认证,如开设不同学术水平选修课程的认证考试、大学先修课程的认证考试,等等;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在深入研究不同类型高校合格新生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加快高校录取制度的改革,不断提高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中的作用,在开展高职高专学校的“免试入学”试验和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中,应突出强调不同类型高校合格新生的标准是不同的,高校应突破“唯分数论”,充分利用反映高中学生发展状况的各种证明材料,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新生;尽早进行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标准的研究,引导全省普通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世界银行在《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其人民有效地创造、获取、分享和使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呼吁必须“继续致力于将教育体系改造成一个内容丰富、广泛和富有灵活性的体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应是对此呼吁的极好回应。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给学生选择教育的权利和自由,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完善,也将为社会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这是对每个鲜活生命的尊重,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以人为本在基础教育中的写实,由此,以人为本不是理想,而是现实。

      2011年全国中学校长高峰论坛举行
  

      本报讯(通讯员 曾昊溟 记者 言 宏)“什么是高中特色化”、“如何进行高中特色化办学”等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围绕“高中特色化办学”这一话题,日前,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宁波市教育局主办,镇海中学承办的2011年全国中学校长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位高中校长代表和多位教育专家一起展开热烈讨论。
  去年,国家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并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等一系列发展方向。本次论坛中,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琨,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鹤娟,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过建春和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等分别就“培育办学特色 建设一流学校”、“文化管理:科学维度和价值尺度”、“发展优质特色学校,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和“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差异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进行主题报告。与会校长代表还围绕“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与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特色与学校文化”展开分组讨论,并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分享特色经验。

    专家观点

  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质量观是特色办学的标准。特色办学要体现教育管理的变化、学校文化的变化、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变化,并最终体现在学校中学生发展的变化。要办出特色,学校文化必需要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特质。
  ——中央教科所所长 袁振国
  

       特色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防止形式主义,二是防止一刀切,三是要开展教师共同体的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办学特色是一定教育理念的反映,且必须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主观性)与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客观性)之间达成统一。校长们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与教育过程观,凝练教育理念;要提升教师与职工的观念水平,培育学校特色文化;办学特色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的,创新培育模式,要有独特的课程与各种教育活动体系,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众不同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及时反馈培育结果,争取社会认同,为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师大教授 陈玉琨
  创建特色高中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多样化发展,要践行守望精神。要尽量通过高中特色课程的建设,为不同选择的学生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渐进式与突变式特色高中创建过程,都要冲破传统理念、传统体制的束缚。以成功的绩效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
  ——北京教育科学院 文 ?

    校长观点

  高中办学多样化的实质是变打造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而这一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就是要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有选择地学习,使学生个性发展最大化。
  因此在当下的体制与语境中,学校可以朝多元化办学尝试性迈四个小步:现代课程的推进;现代管理体制的建构;国际化教育的提升;数字平台的打造。
  ——杭州第二中学 叶翠微
  

        为什么要高中多样化?概而言之是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学生(人)是多样化的,所以学校需要多样化,使学生在拥有共性基础上的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是其方向,学生的持续发展是其追求。这是多样化发展的本质和指向。这种多样化发展,不是学校摆设一个圈,让自投罗网的人“钻圈”,也不是硬性规定某种模式让学生“屈服”,其本质不是去挑选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的学生而是要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适合他成长的教育模式。高中多样化发展,与其说是学校办学的一种规划,倒不如说是学生发展的一张蓝图。
  ——杭州高级中学 尚 可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途径在于学校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归根结底是文化建设。政策保障应该给予校长一定的权利。只有责、权、利三者对等了,校长才能够做好多样化这篇文章。
  特色高中与高中特色是不一样的。特色高中起码有这样几大特点:(1)整体性,一所高中的特色应表现在学校的整体或全局,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2)稳定性,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的形成,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且在校内外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3)独特性,一所学校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具有其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是不可复制的。(4)发展性,随着时代改变、条件改变,特色学校也在发展之中,其具有特色的整体性风格和特点也将不断改进和调整,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杭州第十四中学 邱 峰
  

       多样化办学要尊重学校的选择,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帮助、扶植下发展。
  从理想的角度讲:高中多元化发展或能改变社会、政府对教育的评价;本着“合适的是最好的”多元教育理念,只要是所培养的人对社会有用,为社会所欢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搞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和应用,都是人才,则既能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效能的单一评价,也能树立社会、政府等职能部门的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这是教育革命的最大成功之所在。
  ——杭州第七中学 楼 平

  高中多样化办学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为了让高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发现和成就学生的独特性,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这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中学校的特色化办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样化办学的一个直接指向和必然结果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造就各种特色学校,而特色学校我认为必须深深扎根在学校传统文化中,有稳定的不易被复制的学校核心育人系统,能尊重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有其被社会、学生、家长广泛认可的质量指标。
  高中办学要多样化,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必须创设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协助学校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制度,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教师招聘、学生招考、资源配置以及对学校的考核评价上,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不同学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减少行政干预,社会也要转变观念,给学校足够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
  ——镇海中学 吴国平
  

       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的需要。要做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工作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评价制度改革,评价不能一元化。对学校、对人才的选拔要多样化;二是课程要多样化,尤其是教材要多元化;三是政策保障,现在面临的几个问题主要是师资问题、地方资源不足等。
  ——鄞州中学 王贤明
  

       其实,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化发展是一回事。要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最根本是课程多样化。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要开拓中外合作的新途径。
  ——宁波效实中学 周千红
  (文字整理 陈熙熙 言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