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改编的电视剧2017:价格改革不能成为涨价的遮羞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47:14
        柴米油盐水电气,每一分一毛,都是民生之重。天然气价格一旦上涨,无疑会给许多家庭生活带来压力。不幸的是,这种价格上涨,现在看来,似乎已箭在弦上。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在广东、广西试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给人感觉,就是在开弓测力,向公众传递即将涨价的信号。

  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思路乍听起来,很多人还可能充满期待——天然气价格将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其具体做法,也就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方法来定价,从而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机制。换句话说,按照“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今后可替代天然气的能源价格得是市场竞争形成的,然后由此进行折算,来核定相应的天然气价格。

  “市场化”是很诱惑,但也容易迷惑的东西。原因很简单,真正的市场化是好东西,但现实之中又存在很多不是东西的“伪市场化”。如果仔细审视一下此次天然气价改,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在让天然气生产的前端能源产品拥有更多大市场自由度,来赋予天然气价改“市场化”的定性罢了。而天然气的可替代能源,又恰恰是掌握在垄断行业企业手中的——目前中国的天然气上游开采和管网建设运营都集中于三大石油公司,而中石油更是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现实,从某种意义上,反而是在赋予垄断对天然气价格定价拥有更大话语权。

  想到这里,恐怕这样的“市场化”价改,公众会感觉很扫兴。其实,这些年,只要提到 “改革”,在很多行业领域内,往往也都是想起来有信心,过程中很揪心,最后结果很闹心。特别是价格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很难走出成为“涨价”借口的宿命。之于医改、教改、房改等等领域改革推进,则更是长期裹足不前,让公众吃尽苦头,比如,医改没能彻底改变看病难,房改没能让居者有其屋,尽管来自教育部日前说,中国几年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上不起学,这种很怪异的判断,也只能让人在心里打问号。也正因如此,仔细审视天然气价格改革,许多公众随即也明白了,离天然气涨价的日子不远了。

  当然,在天然气改革试点推行之际,国家发改委还是及时安抚人心,表示在试点期间,总体上是不会推高两省(区)天然气价格水平,其他地区天然气价格暂时不变。但一切都已经表明,未来天然气涨价正在获得相关的制度铺垫。专家也已开始提醒,要防止天然气暴利出现,呼吁以后可以对天然气征暴利税,可以用公共财政来给消费者补贴。总而言之,涨价是既定预期,政府最多可能在公众感觉很不爽的时候,提供一定的补贴救济罢了。

  为什么“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反而造成涨价结果的普遍预期呢?真实而残酷的生活,让民意越来越聪明。一言以蔽之,这种“市场化”改革,只不过是一种幻象,根本无法改变天然气价格被垄断操纵的命运。原因很简单,这种价格改革的源头,仍是由垄断来把持。当开采是由垄断完成的,进口是由垄断运作的,销售仍是由垄断销售的,这种情况下,天然气的可替代能源价格,还不就是由那些石油巨头们说了算?这样一来,又怎么可能会有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出现呢?

  任何领域的改革,都必然涉及种种利益博弈。改革一旦被利益集团捆绑,结果也就不难想象。天然气价改,从一开始,就让垄断“操盘”的框架下进行,这种残酷的现实,实在令人寒心,它直接意味着,改革一开始,就在还利于民方面大打折扣了。这些年,我们也经常听到改革的目标是“与市场接轨”。就拿油价来说,公众早就在眼巴巴地等着油价能够真正接到国际上去。现实的表现是,当你盯着那边国际市场渐然趋冷的时候,这边中石油中石化已经开始抱团取暖,来谋求联手保价了。当这些垄断大鳄彻底夯实垄断基石,自然就可以把垄断进行到底。于是,天然气价改,就成为一种在石油和天然气不能拆分语境下的“伪市场化”表演,那些可潜代能源当然不可能走出被垄断控制的命运,最后为之埋单的,也只能是普通消费者。

  价格改革不能总是成为涨价的遮羞带。对公众来说,需要看到是真正自由竞争语境下的市场化,那种总是挥发一团局部市场化的迷雾,来掩蔽垄断裹挟市场公平的真相,是不会真正得到民意认同的。天然气价格事关民生利益,其价格改革不应该在试点开始,就打下如此巨大折扣。没有从上游到下游真正彻底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就不可能真正斩断垄断捆绑民生利益的那根绳索。这样的价格改革,最终也只能进一步助推垄断实现其既得利益最大化,来进一步盘剥民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