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智久小黄歌有哪些:健康、快乐、美丽--都由你的心灵开始 【养生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0:36:53
健康、快乐、美丽--都由你的心灵开始
系统脱敏法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应包括三个步骤:
1.松弛训练患者应学会渐进性松弛训练,要求病人在不良行为反应(焦虑、恐惧)出现时,能适时地运用松弛训练进行对抗。
2.划分焦虑等级对引起病人不良行为反应(如焦虑、恐惧)的情景刺激作详细的等级划分,并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表备用。
以下是一位蜘蛛恐怖症患者不同的焦虑情景:
(1)打印"蜘蛛"字样的卡片;
(2)看一幅静止的蜘蛛图画…
(3)看移动的蜘蛛画面;
(4)观看园子里5米远的静态蜘蛛;
(5)观看2米远蜘蛛的运动;
(6)近看蜘蛛结网;
(7)让小蜘蛛在戴手套的手上爬行;
(8)让蜘蛛在裸手上爬行;
(9)让大蜘蛛在裸手上爬行;
(10)拿起大蜘蛛并让它向手臂上爬行。
以上种情景刺激显然以(1)引起病人焦虑程度最轻微,(10)最严重。通常要求病人配合将这一等级表设计得尽可能准确些和细一些。
3.脱敏训练逐步按上述等级次序进行脱敏训练。患者先接触情景(1),令其--边打印"蜘蛛"卡片,一边进行想象和松弛训练,以对抗焦虑。当患者经过反复训练已经不再出现焦虑,或者焦虑程度大大降低时,可进一等级接触情景(2),同样进行松弛训练。如此循序渐进。如果在某一等级时焦虑过于强烈,可以退回前一等级重新训练。如果患者顺利通过了所有情景,治疗即告完成。
系统脱敏疗法除实际接触情景外,也可使用图片、幻灯或进行情景想象
從黑匣原理看東方養生法是否科學
作者     侯志輝
原載於《綠田野》第二期,(綠色力量雙月刊)、轉載於台灣 " 潛能成長中心" [ 潛能資訊站 ]
.
近日中醫和東方養生方法再度成為華人社會熱門話題,但仍有不少人抱輕蔑態度。作為一個醫療消費者,筆者謹以本文獻給廣大同胞, 分享心得。    所謂「黑匣原理」,即給予某系統輸入信息,經過該系統 (黑匣) 產生反應,然後根據系統反饋 (feedback) 的信息(輸出)及兩者的關係,推斷系統的內部情況。(圖一)【註一】

與白匣系統不同的是:黑匣內的操作隱秘難明。譬如東方醫學所講的經絡 、氣、陰陽平衡、kundalini 等,因太「形而上」而被「科學教」【註二】輕視為無稽,不科學。
試想,假如每次輸入A加B,該系統就必輸出C。在達到一定數據水平時,我們就必須利用統計學這門科學的精神,接受A+B=C這個黑 匣公式 (圖二) ,其實很多所謂科學定律 (例如力學的「牛頓定律」) ,也不外是統計學上的事實吧。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接受這些統計學上 的事實而不會去理會為何每次事情總是如此。
何況,人類的知識,本身就從來是不完整的,因此在現有不完整的知識範圍內未能解釋或未能 驗証 (not verifiable) 的現象或學問(黑匣 ),只要合乎統計學上的要求,就不能被輕視為不科學。
東方醫學和養生法已有幾千年歷史,經過數千萬以至億計人士驗証,毫無疑問在統計學上已可站得住腳。其內裡黑匣的操作,玄妙之處,非但沒 有減低其可信性 ,更因為幾門新興學科而得到更多註腳:
(一)量子力學 (Quantum Mechanics)
── 苗卡兒(Descartes 1596-1650)的機械唯物論到今天仍滲透我們現代生活的每一環節,其中他的「我視人體為一部機器」之說自此把主流醫學引領到視身與心為兩個分割部份的死胡同。幸好量子物理學近年的發現顯示了,在微觀世界下我們仍必須利用有名的「測不準原理」(Principle of Uncentainty) 去解釋粒子的運動。這現象的其中一種理解是:越往微觀世界走,科學家越不能用機械唯物論或形而下的角度去解釋物理現象,又即越益玄妙。這啟示人 類,某些現代醫學工作者怎樣自誇現代醫學倡明,如何明瞭人體結構和運作 (白匣) 也是徒然,到最後還是有一重黑匣關卡。
東方人祖先早得 先機,明知機械唯物論不濟事而早就從形而上 (黑匣) 的角度去探索生命體與自然界之間互動 (interaction) 的奧秘,亦難怪當代物理學家兼趨勢 學家卡普拉 (F.Capra) 勸告世人,物理學的下一個趨勢 ,可能是與東方玄學找尋對應(見其名著" The Tao of Physics"《物理學之道》或譯作《物理學與東方玄學》: Berkeley:Shambhala,1975 或 " Turning Point" 《轉捩點》:牛頓出版社:台北,1986)
(二)身心醫學 ( Psychosomatic Medicine )和 精神神經免疫學 ( Psychoneuro Immunology)
── 這兩門學科,把心理健康,或說靈性的重要性再次肯 定,也引証了東方古老養生智慧講求身與心合一之道;如有五千年歷史古印度 Ayurveda 養生學(Ayu即生命,Veda即認識)有「思想、靈與身體…有如三腳架」之說,又如
中醫所說「怒傷肝、悲傷肺、喜傷心、恐傷腎、憂傷脾」之說。【註三】而且,冥想療法中給予生命體進入冥想狀態的信息, 從而改變生命體的身心狀態這種古老做法,竟與這些新興醫學理論不謀而合。
(三)大腦潛能開發
── 近年有關右腦、橫向思維、直覺判斷訓練等討論和研究,成為了城中話題,令更多人知道在進入冥想狀態時,所 產生的Alpha, Theta腦波(甚或Delta波),不單可改善睡眠, 強化心理質素,更可開發大腦潛能。這方面的了解令靜坐法得到了科學的解釋, 亦把它從治療、防病養生的領域再推展至教育和人類資源開發的領域。
總結:
其實黑匣原理也早被廣泛應用於自然科學界,例如人類不能直達某些天體,就唯有靠解析某些天體發出的信息而判斷其結構。由此可 見,黑匣與白匣 ,各有所長,各司其職。現代醫學(西醫)著重白匣式病理檢查,無疑使醫學現代化了;但是,身心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由於是精神與肉體相關的疾病,就得用上黑匣式診治了。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在西方新興又不是源於東方的另類醫療如順勢療法(Homeopathy或譯同類療法)等,竟與東方養生法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利用黑匣原理,講求辯証、整全醫療〔Holistic Health Care〕、生命能量〔vital life force〕與療劑〔remedy〕的共振效果、統計學上成立等等)。
從消費角度看:蔑視這方面的貢獻和發展,只是另一種剝削病人有平等醫療機會的方式吧。有趣的是 :越來越多資料顯示,「大部份」疾病有「心因性」根源(註三),這與社會疏離有關,亦正好顯示出東方古老養生智慧著重預防和著眼於
整全(holistic)── 人的內在生態系統整全地健康而又與外間生態系統融和 (天人合一) 的 狀態【註四】── 是如此一針見血,深察玄機。
健心“八戒”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学者、用了40年的时间,在21岁和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中,都在55岁前死去。为此,华东师范大学谭惟翰教授提出养生“八戒”,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一戒疑。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二戒妒。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奋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三戒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
四戒傲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五戒躁。容易发脾气,红脸红脖子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毁坏物件,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六戒愁。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
七戒慎。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活,怕做错事,怕得罪人。
八戒悲。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摘自《中国保健》)
算算寿命有多长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浑身充满话力,对“生命的尽头”这回事,似乎懒得去理会:日子还长着呢,所谓“人生终点”,怎么看也遥不可及,是年纪大的人才该想的吧。
其实,依据一份国外的研究资料来看,关于一个人生命的期限并非不可估量,很可能从他(她)现在的个体特征及生存环境里显露天机。请以70为基准,按下列指标计算分数,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就是你该留心的参照值了:
1.如果你是男性:一3
2.如果你是女性;十4
3.如果你居住在人口超过200万的市区;一2
4、如果你住在人口少于1万人的小镇或农村;+2
5.如果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皆活到80岁;十6
6.如果你的父母之一在50岁以前死于心血管病;--4
7.如果你父、母、兄、弟、姊、妹中任何一位50岁以前得癌症或心脏不正常,或自幼就有糖尿病;一3
8.如果你的经济收入相当宽裕,而你并不放任自己的嗜好;十2
9.如果你的经济收入相当桔据,经常为了节约而省吃省喝;一2
10.如果你是大学毕业生,或爱好比较广泛,有一技之长; +2
11.如果你是65岁或己超过而仍然在工作;十3
12.如果你同配偶同住,夫妻关系相当和协;十5
13.如果你已失偶离婚,或丧偶未续婚;一2
14.如果你同爱人的关系相当冷淡甚至有些紧张;一4
15.你的子女经常让你操心;--2
16.你的子女常常使你感到高兴或自豪;+3
17.   如果你从事案头工作;一3
18.你的工作常需要很大的体力;+3
19.如果你长期吸烟或过量偏食某类食物;一2
20.如果你三餐有规律荤素搭配合理;十2
21.你有知心好友并定期往来;十2
22.你很少与人来往,长年孤独;一2
23.如果你倾心热爱自己的工作;+2
24、如果你的工作与自己兴趣不合,犹如苦役;一2
25.如果你把关心自己的外表形象当作一种兴趣来追求;十2
26.你对吃、穿、用都不甚讲究。一2
暗示对人体能发生作用吗?
暗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曲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使某种观念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已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
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已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在临床中,暗示还可以治疗疾病。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 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已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暗示对疼痛有影响吗?
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都证明暗示对疼痛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人得知同事中有人患肝炎,他就感到肝区疼痛,并且越来越重。去医院做体检,并作肝功化验,医生告诉他一切都正常,肝区疼痛便突然消失。
有的学者研究发现,手术后伤口疼痛,使用安慰剂(如生理盐水等)代替吗啡注射,大约有35%的病人疼痛显著减轻。使用安慰剂要有足够的暗示,使病人相信用了之后就能镇痛。安慰剂使用次数越多,镇痛效果越减低。
有的人曾经使用噪音进行拔牙术,获得成功。但有的学者进行实验研究并没有发现噪音具有镇痛作用,因此认为噪音拔牙术的成功是由于暗示产生镇痛的结果。
心理学家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30位被试者同时都闭上眼,注意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疼痛,5分钟后,请大家都写出来。结果是被试者都叙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有的还痛得很重。
由于暗示对人的疼痛有很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询问病人疼痛时,问话语气与方式不同,得到的回答有很大的差另。例如,问病人痛不痛?还痛吧?前一个问法得到的疼痛回答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第二个问法得到的疼痛回答比实际情况可能要多些。

心理因素与心脏病有什么关系?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许多疾病与日俱增。其中心脏病可说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疾病,它在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产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说长期的反复的消极情绪,在心脏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学者做过动物实验,在白鼠脑中的情绪中枢部位埋入一个电极,刺激脑细胞就引起防御性反应,白鼠躲到角落里,缩成一团。这样连续刺激3—4小时后,小鼠的机体就发生明显的失调:血压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改变。更有甚者,有的动物在类似的条件下,出现严重的心脏衰竭,或血管梗塞。由此可见,该种紧张的情绪刺激如果由暂时的变为长期,就会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律不齐,以致高血庄、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病患者由于情绪激动,情志变化,造成猝死的现象是常有的。如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性情急躁,冠状动脉供血不良。他自己曾经说过,他将死在惹他真正动怒的人手里。后来果真在一次医学会议的争论中,他受到精神刺激,在盛怒之下,心脏病猝发,当场身亡。在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病患者中,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的病情轻得多。
国外有的学者经过实验认为,人的性格对心脏病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他们指出:情绪波动大、易激动的冠心病者的发病率比遇事冷静、不慌张的人大约高6倍。美国心脏病学专家森曼博士与弗里德曼博士把人的性格分为A型与B型。认为A型性格的人易急躁,做事缺乏耐心,好强心胜,不知满足,所以A型性格的人易患心脏病。而B型性格的人遇事从容安逸,不争强好胜,他们得冠心病的机会很少。具有A型性格的人要努力把自己改变成B型性格,以减少患心脏病的机会或发病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