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反感中国:【人间百态】清代状元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51:27
 

【清代状元榜】

 

傅以漸

    山东聊城人。字于磐,号星严。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清顺治三年(1646)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至顺治十一年授秘书院磊大学士。顺治十二年,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为后来继位的康熙帝的老师。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呂宮

    江苏武进人。字长音,号金门。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清顺治四年(1647)状元,授秘书院修撰。顺治九年,吕宫被加衔右中允。顺治十年,授秘书院学士,任吏部侍郎。后被越级提拔为弘文院大学士,官至一品。顺治十一年春(三月),因与其私交颇深的陈名夏结党舞弊被议罪处死,受给事中王士桢等弹劾而牵连及自己,吕宫引咎自责。帝令其反省而赦免其罪。五月,又因荐举的巡按郝浴枉法被免官一事,吕宫以滥举之过而降二级留任。他托病告假,屡奏乞求辞官。顺治十二年(1655),修撰《资政要览》成。加授太子太保。不久,归家养病。待其病愈再召用。吕宫再未复出。

  劉子壯

    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字克猷,号稚川。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顺治九年(1653)。清顺治六年(1649)状元,授国史馆修撰。顺治帝针对廷试对策八股套话滥行。明令该科不得用四六文俗套廷对。刘子壮直陈利弊、朴茂沉雄,文风深合旨意。殿试策对主张民族和睦,省刑薄赋,也深得顺治帝常识,遂大魁天下。顺治九年充会试同考官,试毕,告病还乡。不久即病故。享年四十四岁。

  麻勒吉

    满族正黄旗人。姓瓜尔佳氏。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顺治九年(1652)满榜状元。为满族第一位状元。顺治十年,顺治帝诏谕:"修撰麻勒吉有志向学,兼通满、汉文,为人持重老成。若侍读学士有空缺,即以麻勒吉充任。"于是授职弘文院侍讲学士。顺治十二年,任日讲官,编撰《太祖圣训》、《太宗圣训》,任副总裁。顺治十四年,任经筵讲官。麻勒吉为钦差正使赴长沙册封孙可望为"义王"。路过顺德,勒索受馈、羞辱且逼迫总督张玄锡自尽。激起众臣怒而被降二级。顺治十七年,复起用的麻勒吉又因包庇贝勒尚善纵兵抢掠、徇私舞弊而被罚金、罢官。顺治十八年,又复原官职。

  鄒忠倚

    江苏无锡人。字于度,号海岳。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卒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清顺治九年(1652)汉榜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原为上一科进士,殿试未能通过。发愤三年,终获魁首。是清朝第一个"补考状元"。因该科效元朝制,分设汉满两榜,故为汉榜状元。登第两年后病重,不久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圖爾宸

    满洲正白旗人。字自中。生卒年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满榜状元。为清顺治八年分设汉、满两榜科考以来的第二个满榜状元。由于清朝为引导以弓马为务的满族人读书进学,特设满洲榜,仅开两次,故图尔宸是最后一个满榜状元。顺治十一年,图尔宸应试满洲乡试,考中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录取五十名,图尔宸在其中。据《十朝东华录》顺治卷第二十四卷第七页中记载:"十二年…三月份…甲辰赐殿试满汉贡士图尔宸、史大成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满榜状元为图尔宸,榜眼是会元贾勤,探花为索泰。中状元后,授图尔宸入翰林院,任修撰,掌修国史。累官仕至工部侍郎。

  孫承恩

    江苏常熟人。原名曙,字扶桑。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清顺治十五年(1658)。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徐元文

    江苏昆山人。字公肃,号立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卒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清顺治十六年(165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徐元文初冒姓陆,出仕通籍后恢复徐性。他与兄徐乾学、弟徐秉义以文名显于世,世称"昆山三徐"。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恩宠有加。

  馬世俊

  马世俊,江苏溧阳人。字章民,号甸臣。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顺治十八年(166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廷对时,侃侃直陈。称王者天下为家,不宜示同异。时论伟之。后迁侍读。因去世早,仅仕至侍读学士。

  嚴我斯

  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就思,号存庵。生于崇祯二年(1629),卒年不详。清康熙三年(1664)状元。历任修撰、山东乡试主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学士等。仕至礼部侍郎。

  繆彤

  江苏吴县人。字歌起,号念斋。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卒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清康熙六年(166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充会试同考官。不久任侍讲学士。觉得仕途艰难,辞官归隐之念萌生。后以家丧回归故里,从此脱离宦海,不问时事,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亲自为乡里培育学生。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为此,他刊刻了曹月川的《家规》、蔡虚斋的《密箴》、刘念台的《人谱》等书,以教求学者。成为从事教书约五十年的"状元先生",堪称为学者类型的状元。

蔡啟僔

  浙江德清人。字石公,号昆旸。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康熙九年(1670)状元。

  韓菼

  江南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字元少,号慕庐。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清康熙十二年(167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帝以其能文命撰《太极图说》,召入弘德殿进讲《大学》,主持纂修《孝经衍义》韩菼以其文才博得康熙帝之恩宠。先后两次典顺天乡试,迁侍讲学士,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一统志》总裁。皇帝赞他"文章古雅、旷古少见"。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赐榜"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后韩菼触怒龙颜,因教习庶吉士不勤失宠,虽再三乞退,帝不允。后卒于任上。

  彭定求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勤止,号访濂。学者称"南畇先生"。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卒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康熙十五年(167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纂修两朝圣训,晋升翰林院侍讲。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归故里。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巡,对彭定求学问、品行及家世褒奖并问及其病况。后命就扬州书局参与校《全唐诗》。彭定求终不复出,潜心学问。

  歸允肅

  江苏常熟人。字孝仪,号惺崖。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康熙十八年(167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考前,不少欲试者纷纷拜谒他,希望考时有所关照。允肃与同考官撰文盟誓,要为朝廷选真才,若营私,甘受阴阳两世诛杀,并牵连妻儿。还发誓"毋夺于威,毋诱于利,毋牵前恩,毋邀后报。"但考后仍有非议。直到品学硕望的大司寇魏象枢严格审查后,亲临归允肃家门拜礼,朝野才盛誉他的持正不阿。自归允肃后风气大变,科考任官惯例也大有改观。归允肃成为清谦自律、公正无私为国选才的典范。后来,归允肃以病辞官,回归故里。康熙二十八年卒于家中。

蔡升元

  浙江德清人。字方麓,号征元。生于清顺治九年(1652),卒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二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日讲起居注官。与帝接近,受其宠信。康熙二十八年适中允后回乡奉养双亲。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帝南巡,蔡升元在嘉兴迎驾,

奉旨登舟奏对。深得帝怜爱,次日下旨以蔡升元讲筵甚久、家计甚贫而赐银葬亲,诏令事竣来京。后历任中允、少詹事、詹事等职。康熙四十三年升任内阁学士。

  陸肯堂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邃升,又字澹成。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二十六年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事毕,充日讲起居注官。历任右中允、左中允、侍讲、侍读,官至侍读学士。未几因病辞世。

  沈廷文

  浙江秀水人。字原蘅,号元洲。生卒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三十三年任会试册考官。仕至修撰。

  戴有祺

  江南金山卫(今上海金山)人。字丙章,号珑严。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清康熙三十年(169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是科考官拟定:第一名吴昺,第二名戴有祺,第三名杨中纳。康熙帝认为戴有祺书法好,遂定之为一甲一名。戴有祺取状元后不久便告假,回乡服丧。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乡试为内直诸词林官。是年大考詹翰被列为三等,依例降职为侯补知县。仕途不畅,他不肯赴职。辞官离京,归乡隐居,再不复出。

胡任與

  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孟行,号芝山。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康熙二十年在江南乡试得第一名,成为解元。三次会试不中。胡任舆好学上进,品行端正,虽科场屡试不第,毫不气馁,终于大魁天下。取状元后,充日讲官。他恪尽职守,每次进讲,声若金石。康熙三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取士公正。经多年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后,仕至翰林院侍讲。

李蟠

  江南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字根大,号仙李。生卒年不详。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康熙三十八年,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同榜探花姜宸英为副考官。此科行贿说情、枪刺替考、作弊风甚嚣尘上。榜尚未发名次外传,待发榜时几乎与传闻一样。士子愤怒,文揭贴遍京城,揭露考官舞弊阴谋。御史也上奏此事,弹劾是科考官。康熙帝闻非常气愤,令将李蟠、姜宸英逮捕入狱。该科举子重新考试,不合格者取消举人资格。姜宸英未及开审,吓死于狱中。李蟠则充军塞外,不再叙用。

汪繹

  江苏常熟人。字玉轮,号东山。生于清康熙十年(1671),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汪绎于康熙三十六年会试得中,因回家奔丧未能殿试。此科恩准补殿试。考中状元。胪唱之日于马上曾口占诗言:"归计讵谋千顷竹,浮生只办十年官。"汪绎历任礼部分校、《朱子全书》纂修。康熙四十二年,任会试同考官。录取了海宁人查慎行等名士。虽自称为官十年,因遭人排挤,作官仅三年便退隐告归。康熙四十四年,帝南巡。令汪绎与翰林汪士鋐赴扬州校刊《全唐诗》。康熙四十五年汪绎患病,不治而亡。

王式丹

  江苏宝应人。字方若,号楼村。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状元。

王雲錦

  江苏无锡人。字海文,号柳溪。榜名施云锦。又名顾云锦。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卒于清雍正五年(1727)。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康熙四十八年,任会试同考官。后来,出任陕西学政,居为提督此地的道员。任职期间,参加编纂《康熙字典》。在康熙、雍正两朝为官。

趙熊詔

  江苏武进人。字侯赤,号裘萼。生于清康熙二年(1663),卒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提升为侍读,供奉南书房行走。赵熊诏是康熙三十七年贡生,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多次落第,终于夺魁。入值南书房期间,遭同僚诬陷被降级留任。康熙五十七年,以大臣子弟效力西陲肃州。赵熊诏督运粮草,每每将节省的运费归公,自己捐资财以助军运。人们赞扬他廉洁操守,康熙帝也嘉将他。官至侍读。

王世琛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宝传,号艮甫。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卒于清雍正七年(1729)。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康熙五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九年,以修撰衔出任陕西乡试副主考。

 王敬銘

  江南嘉定(今上海)人。字丹思,号味闲。生于清康熙七年(1668),卒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为康熙帝六旬大寿特开恩科,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赐住宅一间,宠信有别。王敬铭及第前,入宫进诗画,极称帝心。即命王敬铭入值畅春园,充武英殿纂修。康熙帝以王敬铭久值内廷,乃自己亲授出来的学生而于殿试时点为一甲第一名。授职同时额外加赏赐。康熙帝得知王敬铭父母年纪相同且已逾七旬时,御笔亲书"齐年堂",格外恩赐。王敬铭于康熙五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六年出任江西乡试主考官。康熙五十八年侍值热河。两年后,父丧,回乡里祭葬。卒于家中。

 徐陶璋

  祖籍昆山(今江苏昆山),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端揆,号达夫,别署蘅圃。生天清康熙十三年(1674),卒于清乾隆三年(1738)。清康熙四十四年中举,四次参加会试未中。康熙五十四年(1715)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康熙六十年,出任分校礼部会试官。他从落选卷中搜寻,拔出邓钟岳。后来邓钟岳果然高中状元。徐陶璋作为同考官,慧眼识人。一时誉满京城。

 應銓

  江苏常熟人。字杜林,号梅林。生卒年不详。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来奉旨入值南书房。汪应铨本应进士馆研习,三年散馆后,方得升迁。然而汪应铨未及散馆,便被破格提为庶子。后几经升迁,官至左春坊赞善。将被升转,因锋芒太露,得罪权贵而遭弹劾。不久,谢职离京,返归故乡。

鄧鍾岳

  山东东昌卫(今聊城)人。字东长,号畏庐。生卒年代不详。清康熙六十年(172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于振

  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陳德華

   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字云倬,号月溪。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雍正二年(172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迁至侍读学士。先后提督广东肇庆高州、广州韶关学政。母丧回乡。又被召充《一统志》馆副总裁。

彭啟豐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翰文,号芝庭。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清雍正五年(172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从雍正七年起,历任河南、云南、江西及顺天等乡试考官。累迁至右中允。

周澍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雨甘,号西坪。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年不详。清雍正八年(173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陳倓

   江苏仪征人。字定先,号爱川,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卒于清乾隆四年(1739)。清雍正十一年(173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金德瑛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汝白,号桧门。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卒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乾隆元年(17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仕至左都御史。金德瑛在督办学政,选拔、培养人才方面很有建树。他曾先后任江西、山东及顺天学政,先后四次任福建、江南、江西、福建乡试主考。在江西督学任满时,乾隆下诏:德瑛很有操守,取士公正,命再留任。"于是,金德瑛又任三年。在这六年中,由于他提倡通经学古,江西之士,家有经史子集,文风大盛。

于敏中

    江南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叔子,号耐圃。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乾隆二年(1737)状元。该科为庆乾隆帝登极恩科。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山西乡试、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为方略馆、国史馆、三通馆及四库全书馆总裁。封为太子太保。主事军机处二十年。生前把持朝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贪污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莊有恭

    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字容可,号滋圃。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卒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乾隆四年(173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值上书房。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峡谷次督江苏学政、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因擅自应允死囚犯以钱赎死,庄有恭被令回家侯审;又查其隐瞒贿官企图作弊等两讼案,擅自处理而未上奏,终于被革职拟绞刑。乾隆帝因有恭未收贿而改判发配充军。后令其戴罪立功,署湖北巡抚。

金甡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雨叔,号海住。生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卒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清乾隆七年(174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金甡会试、殿试连中二元。乾隆九年,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二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曾任江西、山西等乡试主考官。乾隆十九年,任会试同考官。后破格晋升侍讲学士。

錢維城

    江南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字宗盘,号纫庵。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乾隆十年(174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散馆满文察列三等,又试汉文,留任。后历任右中允,入值南书房,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

梁國治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阶平,号瑶峰。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卒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清乾隆十三年(174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司业,广东、江西乡试主考,安徽、江苏学政,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乾隆三十年,因家人贪污仓米被革职。后起用,历任山西冀宁道台,湖南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湖北、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兼荆州将军。乾隆三十八年入京后,历任军机处行走,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吳鴻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颉云,号云岩。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卒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清乾隆十六年(175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与吴鸿同科的刘墉为呈送卷第一名。乾隆帝阅后认为无超人才华,贬为二甲二名。将吴鸿拔为第一甲第一名,说道:"今取一朝状元,必得有众人向往之才气。平庸之人怎能夺冠?"吴鸿也是乾隆十二年浙江乡试解元。

秦大士

    江苏江宁人。字鲁一,号涧泉。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清乾隆十七年(1752)状元。该科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恩科。授职翰林院修撰。

莊培因

    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本淳。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卒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乾隆十九年(1754)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是科榜眼王鸣盛,后来成为考据大师。二甲四名,纪昀成为大学问家。二甲第四十名钱大昕为一代宗师。因此,庄培因榜被称为"名榜"。乾隆二十一年,庄培因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乾隆二十三年,出任福建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病死于任上,年仅三十七岁。

蔡以臺

    浙江嘉善人。字委实,号兰圃。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畢沅

    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生于清雍正八年(1730),卒于清嘉庆二年(1797)。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登第前已经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状元及第后不久,升侍读、左庶子、外放甘肃巩秦阶道。乾隆三十五年,升陕西按察使。后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乾隆四十六年,闻甘肃争立新教,相互仇杀。他能调度军事,妥贴行事。赏一品顶戴。乾隆四十七年,因巧饰积弊而降为三品。次年复职。乾隆五十年转为河南巡抚。次年,山西富户趁河南受灾而折地放债,贫民失所。奏报后,谕以原价赎回。晋升湖广总督。乾隆五十五年,帝宠臣和珅四十寿辰,毕沅讨好巴结,赋诗四道相赠。乾隆五十九年,因差役被殴死案未报降为山东巡抚。次年,复任湖广总督。

  王傑

    陕西韩城人。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状元。该科为庆皇太后七旬万寿恩科。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不久升任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后调吏部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任兵部尚书。四年后,任上书房总师傅,仕至东阁大学,加太子太保,时和珅把持朝政,朝臣无不侧目,唯王杰不买帐。

秦大成

    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字澄叙,号簪园。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不久,请长假回乡侍养老母。乾隆四十三年,复任充会试同考官。后再次告假回乡,卒于家中。仕至翰林院修撰。

張書勛

    江苏吴县人。字在常,号西峰。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状元。张书勋家贫但能刻苦求学。乾隆二十八年,会试得中,名列第三。后查出张书勋试卷"其论错误",将其黜落。乾隆三十年,以举人得授知县。次年,再入考,一举夺魁。以知县身份参加考试,经殿试高中榜首,有史以来不多见。后来多次典试,乾隆三十三年,任顺天乡试考官。乾隆三十四年,任会试同考官。后在乾隆三十六年恩科、三十七年正科连任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年,再任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二年,以赞善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后官至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陳初哲

    江南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字在初,号永斋。生于清乾隆二年(1736),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乾隆三十四(176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黃軒

    安徽休宁人。字曰驾,号小华。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状元。黄轩少即好学,苦练书法。科场受益匪浅。该科为庆祝皇太后八旬寿辰特开恩科,出了数位名人。如:三甲第十名孔广森,后为著名学者;三甲第十一名钱沣,为官刚直、不畏权贵,为一代名臣。黄轩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奉诏入值上书房。

  金榜

   安徽歙县人。字辅之,号檠斋。生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卒于清嘉庆六年(1801)。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金榜立志求学,从师名家。乾隆南巡,金榜应召献诗赋,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乾隆四十二年,出任山西乡试主考官。次年,任会试同考官。散馆后,在家养病,遂不复出。仕至翰林院修撰。后卒于家中。

  吳錫齡

    安徽休宁人。字纯甫。出生年不详,卒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戴衢亨

    大庚(今江西大余县)人。字莲士,一字荷之。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汪如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润民,号云壑。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状元。与其外祖父金甡一样,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入值上书房。乾隆五十一年,汪如洋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提督云南学政。

  錢棨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生于清乾隆八年(1734),卒于清嘉庆四年(1799)。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是清朝第一名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胪唱日高宗兴奋地赋诗一首,诗中有"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藩。载资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副主考官翁方纲还把数百人赞颂诗编辑成书,名曰《三元诗集》。钱棨非常荣耀。乾隆五十一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次年,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后因旷职,高宗大怒,交部议革职留任。乾隆五十八年,任右赞善。次年,出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

  茹棻

    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稚葵,号古香。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清道光元年(1821)。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三年,出任山东乡试正考官。次年,视学山东,拔举真才,端正风俗,以图报效。乾隆五十六年,回乡奔丧。倡议捐钱修三江应宿闸,对家乡大有裨益。母亲病逝,服丧至期,授职赞善。出任山西乡试主考官。次年,视学湖北。不久,由少詹事任奉天府丞兼奉天学政。奉天很少凭优行举士。茹棻上奏获准,所贡举的皆是文质彬彬的举子。任满三年,升为内阁学士、工部侍郎。

  史致光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郯师,号葆甫。生年不详,卒于清道光八年(1828)。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乾隆五十四年,出任湖北乡试主考官。乾隆五十八年,授云南大理知府。

  胡長齡

    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西庚,号印渚。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六年,大考二等,提升为侍讲学士。乾隆六十年任国子监祭酒。

  石韞玉

    江苏吴县人。字执如,号琢堂,晚号独学老人。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状元。该科是清乾隆帝八旬"万寿恩科"。授石韫玉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七年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不久转为湖南学政。

  潘世恩

    江苏吴县人。字槐堂,号芝轩。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清咸丰四年(1854)。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是清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

  王以銜

    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署冰,号勿庵。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卒于清道光三年(1823)。清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两次任顺天乡试分校官,又出任江西乡试考官,提督江苏学政。力主文章平正通达,一扫过去险怪芜杂的旧习。由翰林修撰提拔为国子监司业,累迁工部左侍郎,调至礼部右侍郎。后被荐入值南书房。嘉庆帝知其端正谨慎、克尽师道。遂改值上书房,教皇子读书,他勤奋小心,一点不敢懈怠。

  趙文楷

    安徽太湖人。字介山,号逸书。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卒于清嘉庆十三年(1801)。清嘉庆元年(1796)状元。该科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兼正科。

  姚文田

    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秋农,号梅漪。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嘉庆四年(179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顧臯

    江苏无锡人。字缄石、晴芬、号歅斋。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清嘉庆六年(180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嘉庆九年任贵州学政。整顿学务、革除弊端、改革学政,为士林称颂。任满升为国子监司业。不久升侍讲,充国史馆总纂、日讲起居注官。嘉庆十七年回乡服父丧。嘉庆二十年复职。充庶吉士教习,升右庶子、左庶子。次年,奉旨入值懋勤殿。参加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出任陕西乡试主考。升侍讲学士。嘉庆二十二年转侍读学士。次年入值上书房。嘉庆二十五年仁宗病逝前亲笔提升顾皋为詹事。

  吳廷琛

    江苏吴县人。字震南,号棣华。生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卒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清嘉庆七年(1801)状元。吴廷琛是清代最后一个连中会试、殿试第一的"两元"。嘉庆帝为此御制诗中有"双元独冠三吴彦"。授翰林院修撰。嘉庆九年出任湖南乡试考官。遂提督湖南学政。嘉庆十一年,丁忧回家,服满北上,京察一等。嘉庆十五年出任浙江金华知府。任上他追缅贤哲、访民疾苦、志在革新、创建"育婴堂"还带头捐钱,将毁坏多年、以船代桥、还常船翻人淹的"双溪桥"重建。名为"通济"。六年后,调任杭州知府。百姓迎送者数万。

  彭浚

    湖南衡山人。字映旗,号宝臣。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十年(1805)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嘉庆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嘉庆十八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历任右春坊、左春坊赞善,中允,翰林院侍讲,咸安宫总裁,教习庶吉士等职。嘉庆二十三年,散馆考试时,列为三等。因此,降职为户部员外郎。

  吳信中

    江苏吴县人。字阅甫人,号蔼人。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十三年(1808)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入值南书房。嘉庆十五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嘉庆二十一年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嘉庆二十三年,京察大考获一等,升任庶子。嘉庆二十四年,出任湖北乡试主考官。累官至侍读学士。其养父吴云由河南彰德府辞官,归家养病。吴信中告长假,回乡侍奉父母。

 洪瑩

    安徽歙县人。字宾华,号钤庵。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十四年(1809)状元。该科为庆祝嘉庆帝五十大寿特设恩科。

  蔣立鏞

    湖北天门人。字序东,号笙陔。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嘉庆十六年(1811)状元。是科二甲四名便是禁烟英雄林则徐。蒋立镛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史馆协修及纂修,朝考阅卷官等。嘉庆十八年,出任河南乡试副主考官。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由于蒋立镛性格耿直,不喜逢迎拍马,故仕途不畅。

  龍汝言

    安徽桐城人。字子嘉,号锦珊。生年不详,卒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清嘉庆十九年(1814)状元。

  吳其濬

    河南固始人。字瀹斋,号云娄农。生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卒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早年以举人,通过捐纳为内阁中书。中状元后,皇帝亲赐"状元"匾。嘉庆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

  陳沆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卒于清道光六年(1826)。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陳繼昌

    广西临桂人。原名守叡,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四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戴蘭芬

    安徽天长人。字畹香,号湘圃。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年(1822)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戴兰芬性温淳,他出身书香门第,祖辈十四世皆中秀才。嘉庆十三年,戴兰芬乡试得中举。

  林召棠

    广东吴川人。字爱封,号芾南。生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清道光三年(1823)状元。

  朱昌頤

    浙江海盐人。字吉求,号朵山。生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卒于清咸丰五年(1855)。清道光六年(1826)状元。

  李振鈞

    安徽太湖人。字仲衡,号海初。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九年(1829)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吳鍾駿

    江苏吴县人。字崧甫,号晴舫。生于清嘉庆三年(1798),卒于清咸丰三年(1853)。清道光十二年(183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该科为道光帝五旬庆寿特定恩科。

  汪鳴相

    江西彭泽人。字朗渠,号珏生。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三年(1833)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该科原应在道光十二年举行,为庆祝道光五十寿辰改道光十二年为恩科。正科推迟至这一年。会元是许楣,共取二百二十名进士入殿试。汪鸣相夺得殿试第一。

  劉繹

    江西永丰人。字瞻岩。生于清嘉庆元年(1796),卒于清光绪四年(1878)。清道光十五年(183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出任山东学政。不久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山东督学刻"劝课条规",著《崇正黜邪论》一卷,以整饬教育、促进学业、鼓舞善类。回归乡里则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给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以检查所作所为重,一以省察躬行为本。

  林鴻年

    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字勿村。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卒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清道光十六年(18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被任册封琉球国之正使。道光二十年,出任山东乡试副主考官。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等职。道光二十六年,察考一等。出任广东琼州府知府。道光二十九年,转护雷琼道。

  鈕福保

    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榜名福保。字右申,号松泉。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八年(1838)状元。是科出了几位名人。如:三甲第四十名曾国藩。钮福保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十九年,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官。道光二十年,出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后转任广西学政。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两次任会试同考官,公允取士。任中允,后来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在朝为官,以主持试事为主。多次出任典试官,以公平选拔,认真取士著称于世。

  李承霖

    江苏丹徒人。字雨人,号果亭。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年(1840)状元。该科为庆道光帝六旬寿辰特设恩科。李承霖一举夺魁。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二年,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提督广西学政。李承霖在任期间,主要从事典考取士、提督学政。他入仕不久,英国侵略发动了侵华鸦片战争。官场腐败,考场也十分混乱。李承霖发现找人替考已成风,当时称为"枪替"。他着力纠正这种作弊之风,大见成效。经过他整饬考场秩序,使科考条规得以执行,风气渐好转。道光二十六年,入值南书房。累迁,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

  龍啟瑞

    广西临桂人。字翰臣。生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卒于清咸丰八年(1858)。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四年,出任广东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

  陳毓溎

    山东济宁人。字犀源,号梧江。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状元。孙毓溎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廷之孙,是官至江苏巡抚孙宝善之子。

孙毓溎自幼好学上进,深受前辈影响,致力仕途。得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六年,出任云南学政。在任上协助总督林则徐处理事务。

  蕭錦忠

    湖南茶陵人。初名衡。字史楼。生卒年不详。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该科是为道光帝母后钮祜禄氏七旬寿辰特设恩科。

  張之萬

    河北南皮人。字子青。号銮坡。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十九年,出任湖北乡试副主考官。

  陸增祥

    江苏太仓人。字魁仲,号星农。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卒于清光绪八年(1882)。清道光三十年(184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章鋆

    浙江鄞县人。字酡芝,号采南。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于清光绪元年(1875)。清咸丰二年(1852)状元。章鋆少好学,擅长诗文。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次年,侍奉上书房。咸丰五年出任四川乡试主考官。咸丰九年,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

  孫如仅

    山东济宁人。字亦何,号松坪。生卒年不详。清咸丰三年(1853)状元。孙如仅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翁同龢 

  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卒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咸丰六年(1856)状元。历任陕甘学政、内阁学士等。官做到工部、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

  孫家鼐

    安徽寿州人。字燮臣,号蛰生。晚号澹静老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卒于清宣统元年(1909)。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上书房。

  鍾駿聲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字雨辰,号亦溪。生卒年不详。清咸丰十年(1860)状元。该科为咸丰帝三旬寿辰特设恩科。钟骏声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咸丰十一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徐郙

    嘉定(今上海)人。字颂阁。生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卒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清同治元年(186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六年,出任河南乡试正考官,后任江西学政。同治十二年,累升为侍读学士。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翁曾源

    江苏常熟人。字仲渊。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卒年不详。清同治二年(1863)状元。该科为庆同治帝登基特设恩科。共取进士二百名,后来出了一批名人。如: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张之洞,官至军机大臣。

  崇綺

    满洲镶黄旗人。字文山。姓阿鲁特氏,原隶属蒙古正蓝旗。出生年不详,卒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同治四年(1865)状元。崇绮是大学士赛尚阿之子。

  洪鈞

    江苏吴县人。字陶士,号文卿。生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座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同治七年(186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治九年,出任湖北学政。

  梁耀樞

    广东顺德人。字冠祺,号叔简。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清同治十年(1871)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同治十二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陸潤庠

    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字凤石,号云洒。生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于民国四年(1915)。清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曹鴻勛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仲铭,号兰生。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宣统二年(1910)。清光绪二年(1876)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光绪五年,出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光绪七年,出任湖南学政。在督学期间,他使学风为之一变。湖南儒学兴盛,严于治学。而边远偏僻之处偏于旧习,拘守陈旧章法。曹鸿勋从各府县选拔优等者,入省书院进修学习、增长见识。使边僻风气大大改变。

  王仁堪

    闽县(今福建闽侯县)人。字可庄。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光绪三年(1877)状元。王仁堪于同治十三年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黄思永

    江苏江宁人。字慎之,号亦瓢。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卒于民国三年(1914)。清光绪六年(188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黄思永幼丧双亲,由己行聘之岳父延师教读,直至完婚。他生活贫困,*抄经书、教书维持生计。同治十二年(1873),朝考后任职礼部,又考进军机处。光绪六年,得中状元。他不图宦途升迁,只想经商办实业。光绪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后累迁,官至侍读学士。

  陳冕

    顺天宛平(今北京大兴)人。字冠生。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卒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清光绪九年(1883)状元。陈冕十五岁考取秀才,十七岁顺天乡试中举且以文显名。四次会试方才过关,廷试拔为头魁。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趙以炯

    贵州贵阳人。字仲莹,号鹤林。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卒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光绪十二年(1886)状元。该科二甲第五十四名名徐世昌于1918年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赵以炯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四年,出任四川乡试副主考官。光绪二十七年,出任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充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再未任职。仕途不利,以致无明显功绩。光绪二十六年,母丧。赵以炯回乡服丧。在"学古书院"任主讲。三年后,回京复职。不久,辞官归里,郁郁而终。

  張建勛

    广西临桂人。字季端,号愉谷。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卒于民国二年(1913)。清光绪十五年(1889)状元。

吳魯

    福建晋江人。字肃堂。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民国元年(1912)。清光绪十六年(1890)状元。该科为庆祝光绪帝"亲政"特开恩科。同科榜眼文廷式德才兼备,诸考官一致列为第一。惜在其策试卷中将"阎"字误写为"面",光绪帝将其列为第二,吴鲁夺魁。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十七年,出任陕西乡试副考官。后转任安徽学政。光绪二十二年,母丧回乡。三年服丧期满,出任国史馆纂修,教习庶吉士。光绪二十六年,充任军务总办。光绪二十七年,吴鲁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次年,任云南学政。光绪三十二年,返京后,被任命为吉林提学使。同诸省督学赴日本考察。光绪三十四年,在京学部供职。

  劉福姚

    广西临桂人。字伯崇,号守勤,一号忍庵。原名福尧。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八年(1892)状元。刘福姚在光绪八年中举,光绪十五年,考入内阁中书。光绪十八年会试登榜,殿试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充翰林院侍讲。次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后又任广东乡试主考官。光绪戊戌年间,他受翁同龢影响,思想倾向于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难。刘福姚身陷京城,与浙江吴兴的著名词人朱祖谋、同乡五鹏运吟和,作成《庚子秋词》集。在作品集中抒发爱国抗敌、忧患之情。

  張謇

    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初名吴起元。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五年(1926)。清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张謇十六岁考取秀才。作淮军提督吴长庆幕僚,随其出使朝鲜。三十二岁中举。后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时年四十二岁。甲午之战,张謇上书痛斥后党中坚李鸿章。

  駱成驤

    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字公骕。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十五年(1926)。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同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操持大学堂事务。骆成骧创立"蜀学堂",讲习新学,宣传维新。光绪二十六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九年,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专攻法政。回国后,受广西巡抚特聘,主办广西桂林法政学堂。

  夏同龢

    麻哈(今贵州麻江)人。字用卿。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光绪二十八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该科是补瘐子、辛丑恩正并科。后被派遣赴日留学。

  王壽彭

    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字次篯。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王寿彭少年苦读,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年仅二十七岁即状元及第。光绪三十一年,王寿彭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在日本,他敌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回国后,著《考察录》,倡导改良教育和实业。

  劉春霖

    直隶肃宁(今河北肃宁)人。字润琴,号石筼。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卒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清光绪三十年(1904)状元。刘春霖在光绪二十九年会试落第。其馆阁体书法出类拔萃,凭抄写谋生计。后为慈禧太后常识,刘春霖为太后抄写《文昌帝君阴骘文》、《大唐三藏经·圣教序》。再应考即夺魁。该科为庆祝慈禧太后七旬寿辰特设恩科。同时,因其后即废科举,也是科举史上最后一科。故刘春霖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不到三年被派往日本留学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