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配音动画片:鉴定玉器???我最信服的三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3:30

鉴定玉器我最信服的三种人

     经常在网上和实际生活过程中,看见很多人为了一件玉器的真假争得不可开交,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更甚至从网络观点不同的人,变成现实中的仇人。真是大可不必,难道这就是玩玉人的品行吗?玉的九德何去何从,如何把玩玉变成一种高雅的文化?这是每一个爱玉人应该思考的。

    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最终原因,是因为鉴定者的眼力和素养。

    说起玉器的鉴定,我原来非常迷信专家,结果去北京找了两位玉器专家后,大失所望。三件东西,故意拿了两件假的,一件真的,可是专家的鉴定结果恰巧相反,真是弄得哭笑不得。细细想来,的确情有可原:其一,他们可能平时接触得多是馆藏品,但国家能否让上手或是更进一步的把玩研究,那就不得而知;其二,接触的东西地域或年代范围较窄,不可能把全国大部分地域出土玉器的各种特性掌握的很全面;其三,很多专家几乎很少参加过考古发掘,即使参加过,估计不会有大量时间单独对每一件玉器进行仔细的研究;其四,既然推崇为专家,估计大部分人会保其名声,尽量别留下笑柄在民间,所以鉴定起来,格外小心,稍有任何疑问,宁愿断假不去断真。当然,那些利欲熏心,被一些为了取得利益之公司操纵的专家除外。

    所以,我现在几乎不会太相信国家那些整天在馆里面搞研究出身的专家(个别除外),我最推崇的有三种人:

    1、盗墓高手,

    2、造假高手,

    3、和市场打交道又深入钻研的高手。当然,称之为高手,是有条件的:首先这些人要悟性高、有专业知识、还要专一。

    盗墓者,全国到处跑,往往会对各地出土东西的特征熟记于心,久而久之,经验就非常丰富。

    造假者,其一,要研究真东西的特性,力求造出来的东西接近真品;其二,还要钻研造假技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他们会具备真品和造假的双重知识、经验。

    和市场打交道的人,整天混迹于各种从事古玩的人当中,更甚至会接触盗墓者和造假者,自然,很多知识和经验便水到渠成。

    我几年前曾经带了几件老玉器去拜访了一位近八十岁高龄的资深造假者,东西拿出来,放到桌子上还没上手,对方便将玉器出土的地域,年代,葬者的身份地位,更甚至当时的坑口环境如数家珍一般通通说出。着实让我吃惊不小,最后朋友告诉我:此人年轻时是个盗墓者,五十多岁时因为盗墓的原因摔断了腿,便从此不再参入。由于眼力好,被附近一家造假工厂聘去专门检验玉器造假后的水平,久而久之,对造假也是深谙其道。老人曾经聊起目前造假者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1、沁色的自然过渡及盘玩过程的明显变化;2、器物周身自然包浆的统一;3、钙化的过渡及盘玩过程的变化。他打了一个比喻非常贴切:就像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头,穿上流行或是时髦的衣服,从背后看再怎么像年轻人,但看他的脸,依旧是老皱纵横,这就是历史造就的沧桑!他说,老的工艺已经不是问题,只要客户肯出高价,用老玉造假,几乎十有八九被打眼。

    他还说起,民间的确存有大量的东西,有的器型在国家任何出土资料里也找不到。慢慢的,我觉得老人的这句话很有道理。你想,从夏朝开始到清代,历代的一把手就有500多位,可是国家官方资料里记载,知道他们墓葬确切位置的只有一百多位,还有三百多位无从考证。更何况从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厚葬的礼制,历史越往前越严格。区区的一国之君夫人妇好墓里就出土了755件玉器(水晶玛瑙等除外),可谓数量巨大;再加上每朝每代分封的诸侯国;还有文武百官、达官贵人呢?从目前国家发掘的情况看,几乎十墓九空:目前所知的汉代发掘的45座墓葬中,18座已经被盗。东西都哪去了?我想,真正从国门出去的,和地下丰富的文物宝藏相比,几乎是微乎其微。大家自己想吧。

    老人于去年已经辞世,由于自己当时的知识浅薄,没有更多深奥的问题同老人探究,更没有再次去拜访老人而深感遗憾,的确是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所以,我觉得以上三种人是我比较信服的!

    可是,更要信服的还有你自己,坚定信念,少走弯路,大量实践,不断学习,认真总结,这是自己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