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月新开始精美语句:【世系篇】周先公世系补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13:14
时间:2010-3-12 15:38:36   来源:中国庆阳网   作者:中国庆阳网   编辑:周国栋 浏览次数: 367
周先公世系补遗
张春生
司马迁根据《世本》、《牒记》等典籍写成《史记·周本纪》,列武王以前周先公世系如下:
(1)弃(后稷)——(2)不窋——(3)鞠——(4)公刘——(5)( 庆节)——(6)皇仆——(7)差弗——(8)毁隃——(9)公非——(10)高圉——(11)(亚圉)——(12)公叔祖类——(13)古公亶父——(14)季历(公季)——(15)昌(西伯、文王)
这里自后稷至文王,父死子继,共15世计15公。又说:“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查《尚书·舜典》《孟子·滕文公上》,都说后稷与禹,契并为舜臣。对照《史记》之《夏本纪》、《殷本纪》列禹至桀14世计17王,汤至纣17世计30王。纣与周文王同时,而先周世数自后稷历夏商二代(31世47王)至文王,只有15世,实际上还不及夏商总世数之半,怎能上溯到“虞、夏之际”呢?后人疑之,孔颖达说:“虞及夏、殷共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世)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推之,实难据信也”(《史记正义》引《毛诗疏》)。
有鉴于此,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一)有的推测周世数脱落。汉初,刘(娄)敬称:“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史记·刘敬列传》)。说是后稷至公刘不止四世,而是经历了十几世,其间世数有脱落。这就拉长了周人世系。然考《国语·周语下》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王)始平之。”又云:“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可知《周本纪》所记无误。刘氏所说,未能提出证据。(二)于是,有人设法加以补充。按《周本纪》“公刘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公非、高圉、亚圉三名,《世本》作公非辟方、高圉侯侔、亚圉云都(《史记》《索隐》、《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为辟方、侯侔、云都乃是公非、高圉、亚圉的字。但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却说:“辟方,公非子。夷竣(按,即侯侔),高圉子。云都,亚圉弟。”罗泌据《汉书》指出:“不窋而下,至于季历,犹一十七世矣”(《路史·发挥四·周世考》)。加上后稷为18世。单从世数看,已经超过了《殷本纪》。可是,即使是从文王上推 18世,仍然到不了“虞、夏之际”,更不必说陶唐。(三)于是,有人干脆把后稷时代往后拉到夏末。因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礼祀·祭法》亦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据此,近人丁山说:“窃疑乱夏之孔甲,即居西河之胤甲,弃为后稷,即在胤甲居西河时……弃生于夏之衰也。”这样,似乎只需删改《史记》“虞、夏之际”文字,一切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无奈证以商代祭祀制度,“殷人只有社而无稷”,则《左传》“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云云,根本就靠不住。况且,《国语·鲁语上》称:“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舜典》称“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无视这些史料,硬说《鲁语》“夏之兴”乃《祭法》“夏之衰”的错讹,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
还有一种说法。据《国语·周语上》云:“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韦昭注:“父子相继曰世。”谯周说:“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史记索隐》引)。崔述说“不窋之父,乃弃之裔孙为后稷者,不窋非弃子也。《国语》所称夏衰,盖谓孔甲以后。谓在太康之时,误矣。故今不从《本纪》《世纪》之说”(《丰镐考信录》)。这是说不窋生于夏孔甲时,不窋以上周祖世世担任“后稷”之官。到底多少代?不清楚。戴震也说:“盖不窋以上,世为后稷之官不知凡几,传至不窋,然后失其官也。夏之衰,疑值孔甲时。……及最后为后稷者卒,其子不窋立,末年而失其世世守官。微窜之际,殆不绝如缕,典文煤记一切荡然。虽公刘复立国于豳,后已无旧人能追先世之代系。故《国语》称‘十五王’,不数其‘皆有令德’而‘世后稷’者。……汤伐桀至纣十七世,据《国语》、《史记》公刘至文王十二世,《世本》十六世:孔甲之后,帝皋、帝发、帝桀,不窋之后,鞠、公刘。此代系不相远者。昔人致疑于自契至汤十四世,自后稷至文王十五世,汤、文相去隔商之六百祀。使知周之先自不窋上阙代系,不得而数,斯可无惑也”(《戴震集·周之先世不窋以上阙代系考》)。时空弹性一旦增大,周世数就不难上溯到“陶唐、虞、夏之际”了。这一假说比较合理,而且可以证明。
比如说,“水正曰玄冥。……少暤氏有四叔,修及熙为玄冥”(《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杜预注:“二子相代为水正。”可知玄冥一名至少包含两代人。又,“火正曰祝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又,“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左传·昭公十七年》)。高诱注《淮南子·本经》云:“共工,水官名也。”查典籍所载古史传说,自颛顼、帝喾至禹之世,祝融、共工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活动。由此可见,火正“祝融”、水官“共工”的名号兼包着几十代人。以此观之,田正“后稷”名号兼包自弃至不窋以上十几代人,也就不足为怪了。根据民族学资料,北美印第安人易洛魁联盟开始创立之时,即设立了五十名常任首领,并授以名号,规定永久分属于各指定的氏族。……每一个首领职位的名号也就成了充任该职者任期内的个人名字,凡继任者即袭用其前任者之名。……每一个首领在被选出并得到认可,经仪式就职以后,他原来的名字就‘取消’了。换上该首领所用的名号。从此他就以这个名号见知于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祝融、共工、后稷等名号,也应该属于这类性质。这也就是说,上述假说的论点在民族中找到了例证。
反观《周本纪》云:“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在这里,不说“弃”卒,而说“后稷”卒,并且说他们“皆有令德”,可知太史公用笔谨严,不是没有深意的。同样,《鲁语》云“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周语》云“夏之衰也,弃稷不务”,其中并无自相矛盾之处。因为“稷”之名号代表着十几代人,自夏初至夏末,周弃子孙一直担任此职。因此,《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是可信的,只是司马迁不曾明确指出罢了。
那么,这十几代“后稷”究竟是哪些人呢?史阙无征,根据《山海经》至少应包括弃、台玺和叔均。《大荒西经》说: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经文说“帝俊生后稷”,查《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因名曰弃。”又云:帝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撇开神话因素,可知后稷(弃)乃姜原与姬姓男子野合所生,而与姜原实行对偶婚之帝俊,只不过是他名义上的父族而已。《山海经》中屡见帝俊,又有帝喾、帝舜,是不容混为一谈的。而郭璞注云:“俊宜为喾,喾之第二妃生后稷也。”司马迁说:“姜原为帝喾元妃。”都是错误的。这个弃,自然是第一任后稷,也就是周之始祖。经云“稷之弟曰台玺”,郭注台“音胎”。台、胎、邰古音相同,可以通假。《诗·生民》云:后稷“即有邰家室。”台即邰,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兄终弟及,台玺继承后稷之业,仍以其封邑为氏,故经文称之为台玺(见罗泌《周世考》)。这个台玺,应当是第二任后稷。
经云“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而《海内经》云“稷之孙曰叔均”,二说稍异。郭璞注《大荒东经》“帝俊生黑齿”云:“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亲所产。”这里说的叔均,不妨视之为第三任后稷。《海内经》又说:“始均,是始作牛耕。”中原地区长期使用来招,到战国才普遍推行犁耕,而西部地区多牛马,故先有犁耕。可见《山海经》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考《大荒北经》“魃(旱神)不复得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郭注:“主田之官。《诗》云‘田祖有神’。”田祖即田官、田正。看来,直到周初他还受到人们的崇拜。
又,《西次三经》说:槐江之山,……南望昆仑,……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昆仑,前人或说为于闻南山,或说为酒泉南山,且今本似有错简,地望颇难论定。槐江之山、大泽,皆在昆仑以北,只能说得模糊一些,其地约当今甘肃、青海一带。那边多荒漠,有水源才有农业,故经云:“大泽,后稷所潜也。”郭璞注:“化形巡此泽而为之神。”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后稷所潜,即所谓葬也,葬之言藏也。”今按,后稷封于邰,台玺亦居邰,叔均又“代其父及后稷播百谷”,这三位后稷都不可能远离陕西之地,而葬于大西北。此经所说“后稷”,必另有所指。
又,《海内西经》说: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郭注“在广都之野”。广都,或作“都广”,《海内经》说: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农作物这么多,农产品这么好,后稷不愧为种植能手。杨慎《山海经补注》:“广都,今之成都也。”《华阳国志·蜀志》云:“广都县,郡西三十里。”即今四川双流县。但是,这里必须把“都广之野”说得宽一些,因为“黑水”已指今金沙江。其地约当今四川、云南交界之广野地带。“都”,豬也,聚也。可知“都广之野”水源也很丰富。这处葬地,显然又不同于西北葬地。“后稷”一职既为周祖世官世业, 则此西南以及西北葬地,应当是自叔均至不窋之间后稷们生前的活动地域。《周语》说夏衰“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所谓“自窜”,证以《山海经》,恐怕在不窋之前早已开始了,后稷们在传播古代农业技术上的功劳是很大的。
王国维说:“夫《山海经》一书,其文不雅驯,其中人物,世亦以子虚乌有视之。……而王亥之名,竟于卜辞见之。其事虽未必尽然,而其人则确非虚构。可知古代传说存于周秦之间,非绝无根据也。”《山海经》所记王亥,可以订正《殷本纪》中的商世系:《山海经》所记后稷,同样可以补充《周本纪》中的周世系。
重订周先公世系:弃(后稷)——台玺——叔均——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公季)——昌(西伯、文王)。
(《文博》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