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海啸的前兆是什么:以公益促效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39:26
(关注医改)
新华网郑州1月29日电(记者单纯刚、周婷玉)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从50%到超过100%,年业务收入从不到5000万元到2.65亿元。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短短4年间完成了这样的跨越。
“公益”和“效益”,这在许多公立医院管理者看来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然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裴国梁却寻找到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提高运营效率之间平衡点,使得“公益”成为医院赢得“效益”的“法宝”。
人民医院“民”为本
2005年7月,裴国梁走马上任郑州市人民医院院长职务时,看到的是一幅“病态”景象:418张床位只住了200位病人,周边许多群众舍近求远到市内其他医院就诊,医院职工也一个个无精打采,一所百年老院雄风不再。
病因究竟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裴国梁发现,医院的服务不好是其中的症结。
为了“对症治疗”,裴国梁决定,让医院600多名职工,分乘统一配置的自行车,带着价值35元的保健药盒和10万份意见表,走进周边50个社区的3.6万余户居民家中,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回来,并总结整改。
当医院职工将装有常用药、急用药的免费保健药盒送给社区下岗职工老赵时,老赵一开始没敢接,接过药盒后好几分钟才抬起头,眼含热泪。
这就是裴国梁创造的“六进社区”活动的开端。如今,“六进社区”在医院已成为每周一次的常态:一进社区送健康知识,二进社区送专家义诊,三进社区送医送药,四进社区送出院回访,五进社区送文艺活动,六进社区慰问困难群众。
与此同时,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裴国梁定下医院《全程全岗优质服务规范200条》,从细节着眼,要求职工要对病人多一份微笑,多一句沟通,多一分关心,多跑一趟路,多陪一分钟……一切都是为了让患者多一分满意。
对于医院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举措,老百姓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予了回报:4年间,医院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连年翻番。裴国梁说:“作为人民医院,理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公立医院“公”为先
2008年12月27日,一名3岁多的特重烧伤、烧伤脓毒症患者被送到医院。这位叫雪洋的患儿被父母遗弃路边。
“千方百计挽救孩子的生命。”看到孩子,裴国梁没有丝毫犹豫。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救治,孩子在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除去社会捐助、医院职工捐款外,医院为此垫付了2万多元。
4年来,医院共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400多万元。
4年来,医院还承办了“国际微笑行动”,为580多名唇腭裂患儿给予免费救助。据初步估算,这些患儿的家庭因此减少支出250多万元。
“医院每年承办这样的活动,每次都要赔上一大笔钱。”有些职工对此表示疑虑。
“公立医院公益性是医改的方向。”裴国梁说,“作为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理应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尽管医院损失了一点经济利益,却赢得了难以用金钱换取的口碑和荣誉。
管理医院“管”为重
一方面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裴国梁说,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寻找平衡点。这个点就是管理,依靠管理提高效率、赢取效益。
裴国梁上任后,医院增加了午间和夜间门诊,周末、节假日不休息;医院规定每一位门诊病人等候时间不超过5分钟,给病人诊断时间不少于15分钟;护理人员组成了“导医服务队”,引导患者就医,帮助病人选诊、挂号、划价、取药等。
在医院,人人都知道这样一条“铁律”:凡在工作期间与病人发生口角者一律先待岗,被举报投诉者直接下岗,然后接受处理。在医院,人人都践行着这样的服务新模式:主动服务、细节服务、人性化服务、站立式微笑服务等。
“这一切都源于医院服务和管理的创新。”裴国梁说,“作为院长,就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在科学管理中提高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