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是怎么爆炸的:北斗让美大跌眼镜 GPS或变垃圾 美军“眉头紧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36:50
北斗让美军大跌眼镜 GPS或变垃圾 参考消息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12月27日宣布,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开始试运行,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该消息引发外媒强烈关注,不少媒体都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摆脱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依赖。英国一家媒体报道则称,中国的计划可能会让五角大楼一些人“眉头紧锁”。 

    英国路透社报道说,中国27日朝着结束依赖美国卫星获取导航和定位服务的目标又迈进一步,中国已经开始试运行其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中国在2000年将一对试验定位卫星送入轨道,从那时起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太空导航系统,寻求结束对美国GPS的依赖。 

    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开始提供定位服务,这表明中国正寻求在该领域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报道还说,在试运行阶段“北斗”系统可以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服务,随着2012年6颗卫星上天,服务区域将扩大到亚太大部分地区。按照计划,“北斗”系统将在2020年实现全球导航。一旦该计划完成,“北斗”系统将包括35颗卫星,为测绘、渔业、交通、气象和电信等提供服务。 

    英国科技网站“The Register”报道说,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将会大大提振中国的“全球梦想”,因为当前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仍然使用的是美国GPS网络。俄罗斯曾花费数十亿更新其“格洛纳斯”卫星系统。该系统最初打造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苏联解体后处于失修状态。“格洛纳斯”卫星系统应该在一年时间内重新开始运行。 

    相比之下,欧盟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主要是由于有关方面对计划筹资存在争议。欧盟的“伽利略”网络可能要到2014年才能启用。 

    报道说,中国的计划可能会让五角大楼一些人“眉头紧锁”。全球定位系统对于现代战争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容易激动的美国军方人员甚至表示,拥有自己的系统将会让中国能够在万一发生战争时摧毁美国的GPS系统。美国已经有计划发展卫星监测太空战争。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在报道中称,“中国对依赖美国 GPS网络心存戒备。中国担心如果发生冲突或紧急情况,美国可能会断开GPS网络。” 

    针对美国媒体报道中所称的中国对依赖美国GPS心存戒备的说法,庞之浩表示,这种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美国已能根据需求降低全球某一特定区域的GPS授时和定位精度。他认为,当前卫星定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有能力的国家也都在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中欧合作欧洲留一手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21日携带这两颗分别以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儿童名字命名的卫星Thijs和Natalia,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华盛顿邮报》21日引述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的话说,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虽然一直被发现存在某些故障,但仍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发射成本要比欧洲“阿丽亚娜”火箭低得多。 

    《华盛顿邮报》引述欧盟委员会负责空间项目的专员安东尼奥·塔亚尼的话说,“伽利略”卫星成功发射对外释放出强烈信号:欧洲显示出在巨大经济压力面前,仍然具备运作大规模太空项目的能力。 

    中国于2003年9月参与到“伽利略计划”中,其他参与其中的非欧盟国家还有印度、沙特、乌克兰等国。随着支持者增多,欧盟对非欧盟国家的态度日趋冷淡,在尖端技术上更是有所保留。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总裁斯威汀表示,各国在太空合作问题上一直深度有限,“留一手”行为在“伽利略计划”中也能看到。 

    目前,中国虽未完全放弃与“伽利略计划”的合作,但重心已转移到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迄今已发射了9颗“北斗”卫星,预计最迟将在2015年完全投入使用。未来世界导航市场可能呈现出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卫星系统和中国北斗系统“四足鼎立”格局。 

      美军忌惮解放军反卫星 称GPS拟脱离太空轨道 

    美国环球战略网6日文章称,由于担心军事行动过度依赖的军用卫星遭到解放军打击,美军及其友军正在研发卫星通讯的替代品,比如高空飞机、无人机、飞艇,甚至是探空气球等等,虽然这些替代品的覆盖范围较小,但这将使美军在全球安位系统和其他卫星设施在遭到攻击时更具弹性。 

      美军研制长航时无人机应对中国打卫星能力 

    美媒称,美国一直认为,当太空卫星遭遇危机时,无人机将成为关键解救装备。美军非常关注美国对太空卫星,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美国海军对此特别感到不安,因为其军舰在海上航行时依靠卫星通信。在海上航行的军舰虽然可以依靠无线电通信,但这种通讯方式过慢,在当今世界,为了更有效地展开行动,美海军必须传输更多数据。美国空军认为中国正在发展重创美国军用卫星的能力。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使全球定位系统离开太空轨道,并使之便携化。高空飞机、无人机或飞艇将接管卫星通信、监视和导航(GPS)相关事宜,虽然其覆盖范围较小。这将使全球安位系统和其他卫星设施,在面临攻击时更具弹性。 

    美媒称,这正是各国研发长航时无人机的理由。目前,世界正在研发若干款这种无人机。它们所用概念相似,重量普遍很轻,利用太阳能电池板驱动电动马达,为通信中继或传感器(摄像机等)提供动力,可日夜行动,在2万至3万米的高空飞行。为此,美国启动了名为“秃鹫(Vulture)”的研发项目,项目目标是研发一种可以在空中停留5年的无人机。目前,一个可在空中停留3个月的“秃鹫”无人机已经做好于明年进行测试的准备。在这之后,美国将研制可连续飞行 12个月的全尺寸版“秃鹫”无人机。最后,其将研制可在空中停留多年的“秃鹫”无人机,并(在五年之内)将之列装。最终版“秃鹫”无人机有效负载将达到 450公斤,能够成为通讯与侦察卫星的替代品。 

    英国也在研制“和风”(Zephyr)无人太阳能飞机。这款无人机体型较小,并在去年试飞中连续飞行两个星期。这个型号的“和风”无人机翼展达22.5米,重50.1公斤,有效负载约为3公斤。三年前,一款体积略小的“和风”无人机成功连续飞行了82个小时。四年前,“和风”无人机进行了首次长航时飞行。目前,英国正在研发多个型号的、体积更大的“和风”无人机。 

    “和风”无人机由电机推进,使用充电电池,白天通过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白天,太阳能可推动两个推进器,并给电池充电。夜间,电池提供所有所需电力,保持飞机飞行,但会降低三分之一的高度(一般约为18000米)。“和风”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高空(16000米以上)连续飞行数月时间。较早的 “和风”无人机由轻质材料建造而成,仅重30公斤。“和风”最可能进行的工作是替代通信卫星,用于通信中继。目前对这种无人机的需求正在增长,因为通信卫星造价昂贵,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并送入轨道。 

    为减轻重量,“和风”无人机并未设置起落架。当前版本的“和风”无人机由五人举起迎风起飞。“和风”无人机最后会坠落地面,但由于重量小,所以不会造成很大损伤。 

      军用卫星使用成本高 区域性“卫星替代品”成趋势 

    “秃鹫”、“和风”以及类似无人机被称为高空长航时飞机,基本由助滑器推进。轻质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子元件的改进,都使这种新式无人机的出现成为可能。现在,传感器(各种类型的摄像机和电子探测器)变得更小、更轻,而且需要的能量更少。因此,“和风”无人机已被认为是通信卫星最划算的替代品,它可定期拍摄静态图片,将成为一款可连续飞行数月时间的强力无人机。 

    这是军用卫星因更廉价的有人机和无人机替代品而退出市场的趋势的一部分。即使小型、快速发射的微型卫星,其每小时在战场上方运行的成本也是替代品的十倍以上。现在这些替代品包括携带卫星级通信或传感器的探空气球。 

    在美国空军担心卫星的安全同时,美国国防部则不得不面对美国无力提供足够卫星,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讯卫星需要的事实。每颗通讯卫星的成本至少需要2.5亿美元,甚至最受欢迎的微型卫星也需要花费约0.25亿美元。 

    美国空军认为有应对措施,即使用装备卫星通信或情报装置的探空气球。高海拔“卫星替代”气球以现有探空气球为基础设计,但载有通信、侦察或全球定位装置,而非气象传感器。只要能够接收并传播卫星传送的同类信号,就可以将该设备搭载可到达高海拔(33千米)的气球、甚至可在战场上方停留数小时的轰炸机或加油机上。这对进行通信非常有效。战斗部队所需进行卫星通信的人员大概位于同一区域,所以通信卫星替代品(气球或B- 52)可进行这种工作。 

    气球可以满足部队在半径1000公里内的需要。一架B-52或KC-135加油机可以覆盖较小的区域,但是成本低于单个价值2.5万美元的气球,而且气球往往仅可执行少数任务。气球升空后,在到达适当高度后即开启由电池供电的收发器,使用计算机化的控制装置,像热气球一样保持位置。气球运行方式类似于低空飞行卫星,8-12小时后电量将耗尽。然后气球泄气,通过降落伞降落到地面。全球定位系统信号台可定位装置,然后进行修复和重新利用。 

    气球最有用的一个方面就是容易携带,并可在任何地方由特种部队充气后发射。特种侦察部队通常想要将所监控者的实时视频传送回来。这些气球卫星可使这项操作更容易进行,因为其也能携带卫星级传感器(各种可在日间和夜间使用的照相机)。 

    通讯卫星使用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战地摄像机产生了许多实时视频。在行动中,友军之间相互交流这些视频。因此,区域性“卫星替代品”(携带通信装置的气球或飞机)将有所作为。这样一来,能够充当卫星替代品、在高空持续飞行的无人机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些替代品每小时使用的花费还不到卫星的 10%。 

    上世纪90年代,通讯卫星的缺点开始显露出来,当时美军仍在大张旗鼓的发展卫星通信。这是有道理的,特别是部队常常被迫在偏僻的地方开始作业,需要一种可靠的方式来保持与附近陆上和海上部队,以及美国基地和总部的联系。其中,实时视频是最占带宽的数据。不过,如果没有全球定位系统,这些无人机视频的重要性就会降低,因为许多目标并不容易攻击,且不值得攻击。虽然智能炸弹中有后备(惯性制导)系统,但该系统却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