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基地组织大揭秘:敢和蒋介石叫板的教授--刘文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6:02:17

 

 



    刘文典精通英、德、日、意等语言,学贯中西,尤精国学。1916年他27岁时,即被聘为北大教授。当时北大文科教授中胡适、刘半农、刘文典(辛卯)、陈独秀、朱希祖(己卯)都是卯年出生,皆为北大的灵魂人物,因此,北大文科教员的办公室被戏称为“卯字号”,刘文典即为北大“卯字号”教授之一(后转聘清华大学)。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在北大,刘文典是与辜鸿铭齐名的怪人。刘文典具有很浓厚的名气,他放浪形骸不合流俗,狂傲不羁言谈惊世。

    1929年,刘文典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学校设在省府安庆)。当年11月23日,安徽学界爆发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学潮,当时蒋介石挟北伐之功盛气凌人,获悉学潮事后十分恼怒,于是经教育部下文传令刘文典亲到南京予以说明。刘文典对蒋介石用“责令、责成”、“纵容学生闹事”等措辞极为愤懑。在出发去南京前刘文典曾说:“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至于刘文典和蒋介石见面的情景,当时的南开学生刘兆吉在《刘文典先生遗闻轶事数则》中回忆:因有怨气,见蒋时,戴礼帽着长衫,昂首阔步,跟随侍从飘然直达蒋介石办公室。见蒋介石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你是刘文典么?”这对刘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冲口而出:“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叫的。”这更激怒了蒋介石,一拍桌子,怒吼:“无耻文人!你怂恿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为不实之词,并大声呼喊:“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躬身向蒋碰去,早被侍卫挡住。蒋介石又吼:“疯子!疯子!押下去!”

    刘文典被押进大牢。蒋介石还扬言“解散安大”。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很大震动,安庆大中学生举行示威,各地进步人士也来电来函声援。后来,经蔡元培等力保,陈立夫从中斡旋,蒋介石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才不得不将刘文典释放,但附前提——— 迫令刘文典“即日离皖”。

    章太炎十分欣赏刘文典的气节,挥毫写了一副对联赠之:“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巧妙借用汉末狂士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颂扬了刘文典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气节。

“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

    1938年5月,刘文典悄悄告别家人,离开北平孤身南下。在朋友的帮助下,刘文典通过英国大使馆人员买到船票,经中国香港辗转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西南联大教师们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不少教授连粗茶淡饭都难以为继。有一年除夕,刘文典全家竟然无米下锅,幸得学生送米接济才勉强度过了新年。

    有一次在课堂上学生问刘文典:“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刘文典回答说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众学生不解,他加以解释说:“‘观’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

    任教西南联大期间,刘文典避居市郊官渡,离学校较远,每次上课刘文典都须步行到校。正如他在写给梅贻琦校长的信中所言:“自千年寓所被炸,避居乡村,每次入城,徒行数里,苦况尤非楮墨之所能详。”尽管如此,刘文典却从不缺课。他说:“国难当头,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解放后,刘文典年事渐高,云南大学为了让他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一度没排他的课,但他坚持要上课,并声色俱厉地说:“教授怎能不教书?不教书就是失职!”

    在西南联大期间,刘文典完成《庄子补正》一书,并于1939年出版。该书立论严谨,学风扎实深厚,连一向不肯轻易誉人的陈寅恪也作序赞曰:“先生之作,可为天下之慎也。”

    有人问,为什么在西南联大时期,刘文典会选择庄子研究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刘文典回答说:“现在国难临头,国家存亡之际,间不容发,我们应该加倍的努力,研究国学……因为一个人对于固有的文化涵濡不深,必不能有很强的爱国心。不能发生伟大文学的国家,必不能卓然自立于世界。”

“保存国粹要紧!”

    在西南联大,刘文典上课很有个性。有一次他上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点上课”。原来那个星期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是要在皓月下讲《月赋》。到星期三,校园里摆了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让听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有一件趣事可以说明刘文典对国学的态度。抗战时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大后方的昆明,西南联大也是日机轰炸的目标。西南联大的师生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停下课来,老师学生都往防空洞里跑——— 所谓“跑警报”是也。当时还是西南联大学生的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回忆说:“警报有三种。预行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已经起飞,拉空袭警报大概是表示日本飞机进人云南省境内了,等到汽笛拉了紧急警报,连续短音,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来的。”

    对于跑警报的经历,陈寅恪也曾写过一则趣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紧急中不忘幽默。某一天,日军轰炸机来袭,昆明城内拉响了紧急警报,西南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来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学生要搀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寅恪先走。

    在刘文典的“怪”和“狂傲”中,可以看到刘文典对待世事人情,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君子坦荡荡”。他的这种率真和坦荡也能见出其可爱处。而在抗战时期艰苦的生活中,刘文典的这种率真和坦荡则尤显得可贵。 摘自《乱世浮生》帅彦 著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