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最新电视剧彭公子:饲料营销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2:53:53
一、中国饲料工业的现状:
1.1中国饲料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加剧。
位居世界饲料产量第一的美国,只有30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生产饲料却达1.4亿吨以上。法国饲料企业个数不到我国的3%,饲料产量却相当于我国的45%。 目前,我国时产1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有13000余家,而同期美国300家饲料生产企业的年产量就达1亿吨。行业集中度不高导致国内饲料行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由此造成我国目前饲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很低,仅有1%左右。与国内饲料企业相比,国外饲料企业通常具有投资大、规模高、技术强等特点。而且这些外资饲料企业大多是战略性投资者,短期内准备为市场份额而放弃部分经济效益。因此,今后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现已有300多家外资饲料企业),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饲料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未来发展。
1.2创新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落后。
我国饲料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仍然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上。目前饲料战线科技人才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原始创新不足,核心科学技术和专利发明较差。国家和企业对饲料工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科研能力较低,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对应用于饲料工业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究不够,产业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1.3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
生猪、家禽的发展是影响饲料需求量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猪、禽饲料两项合计高达92%,所占比重很大,而世界饲料产品结构中猪、禽、牛饲料大约各占1/3。预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比例下降,禽肉、牛肉、乳制品和水产品比例将会上升。要适应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将产品结构向多样化、系列化、优质高效化方向调整。在稳定猪禽饲料生产的同时,加大对牛羊及水产饲料的开发力度。
配合料稳定,浓缩、预混料快速增长。
1.4饲料原料的粮食将向供求偏紧方面转变
作为饲料原料的粮食生产,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生产进入一个新的生产周期,粮食将向供求偏紧方面转变。
原材料供应风险。饲料企业主导产品――鱼、猪、鸡、鸭等饲料所需原材料主要是鱼粉、玉米、豆粕、菜粕、次粉等。其中鱼粉目前主要从国外进口,若国外鱼粉市场发生变化,将影响原料供应和原材料价格,对其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玉米、豆粕、菜粕等主要从国内采购,其市场价格的波动,也同样直接影响饲料企业的盈利水平。目前,国内自产蛋白质饲料原料严重不足,部分添加剂也主要依靠国际市场。专家预计今后10年内,国内对豆粕需求的年均增长量将为3%-4%。此外,目前国际市场上各种饲料添加剂的价格均比国内便宜25-35%,因此,今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势必保持较高水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下降,04年开始,整个粮食供求形势包括玉米在内将向偏紧方面转变。低价原料供应的时代已经过去。除了玉米外,豆粕价格也在上扬,要靠进口大豆加工才能满足供应。因此,饲料原料低价运行、供应宽松的环境已改变,与国际价格接轨,已属必然。原料价格上扬,造成成本增加,不少中小企业已形成了亏损。而且,随着粮食的市场化和改为直补,原料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将比在有保护价的时候为高。这些都对饲料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已经有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利润大幅下降,亏损额不断增加。
目前无论是现有粮食库存规模,还是粮食生产能力,都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粮食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另外,但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国家一号文件精神,当前市场粮食价格已经得到回暖,对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农民很快就会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投入,经过一个生产周期,国内的粮食产量就会增加。但饲料原料的价格走势必定是一个上扬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2005年农业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我国粮食生产、竞争会与国际情况看齐,同样会受到幅度较大的冲击。所以说,原料供应走向短缺及原料价格爬坡的过程又是一个波动的过程。
1.5添加剂工业现状。
饲料添加剂工业的滞后发展,导致产品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将是中长期制约我国配合饲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近年来我国饲料添加剂工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维生素类:维生素是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用量很少,但由于它的特殊生理功能,饲效显著,在动物的生长发育、维持健康和繁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用量最大的是氯化胆碱,也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产品。各地已建设了十几个生产厂点,生产已趋于规模化、现代化,但由于原料供应不足,未能满负荷生产。烟酸及烟酰胺、Vc等国内生产厂家不少,但我国生产的维生素多为医药级,且数量不足, 价格高, 因此饲用维生素大量依靠进口。
  氨基酸类:我国饲用氨基酸主要是蛋氨酸和赖氨酸。天津化工厂从法国引进1万吨/年蛋氨酸生产装置。
长春大成已拥有三套3000吨/年以上的赖氨酸生产厂,中外合资泉州大泉赖氨酸有限公司(5000吨/年)、四川化工厂与日本味之素公司合资的赖氨酸厂(6000吨/年)也是赖氨酸生产厂商的典型代表。尽管如此,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1.6动物疫情解密的冲击。
自年初起就闹禽流感,给国内外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波。据权威方面的消息,其它疫情不久也将公开。世界畜牧上的“四害”(禽流感、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已发生的能否遏制住,未发生的能否拒之于国门之外,这是我们面临的大难题。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看到疫情的“反复性”、“感染性”、“长期性”,绝非短时间可以彻底根除的。与国际接轨实行疫情公开化、透明化,给我国畜牧业、饲料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预计动物疫情完全解密后,每年畜禽产品出口将损失15亿美金。
二、饲料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2.1“抓大促小”,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主题突出,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潜力。
与发达国家饲料加工企业相比,我国饲料企业在规模、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随着饲料加工业总体规模的继续增长和市场集中程度的提高,部分规模小、设备差、技术和管理落后的饲料生产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而具有规模、品牌、科技优势,符合未来饲料产品健康和环保要求的饲料加工企业将在发展壮大中获得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饲料企业要生存发展,加速扩张是必然趋势。以生产规模和产量、成本以及销售网络为优势,从大销量中获得利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业利润空间的减少,饲料企业规模化发展,追求规模效益的趋势十分明显。由于饲料业的竞争是在微利经营的情况下进行,其运输成本和产品保质的限制决定了饲料生产适合本地经营,在本地建厂生产。实际上世界上各饲料厂的产能差别并不十分悬殊,行业集中度主要以集团化企业形式体现。全国的几个较大饲料生产企业如正大集团、希望集团在各地设有40-100家生产厂。1991-2000年10年间,全国时产5吨以上的企业增加1382家,增幅达到249%,大大高于饲料加工企业总数目增长100%的幅度,并已形成以正大、希望、通威、正虹等为代表的近20家大型饲料企业集团,饲料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整个饲料行业已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2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联手开拓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饲料业发展的趋势。
如美国1998年的饲料产量是1.3亿吨,其中8500万吨是饲料生产和使用在一起的产业链企业所生产,而纯商业性的饲料只大体相当于前者的一半。而从我国来看,这一趋势并不明显。除个别大型饲料生产企业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以外――从饲料业向养殖业、饲料原料业等上下游产业垂直一体化来抵抗市场风险,即所谓的“一条龙”经营:典型的如正大集团、诸城外贸、唐人神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饲料产品都是直接进入各类市场,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没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2.3 要向安全饲料转型。
饲料本身的安全是生产绿色肉食品的基础,饲料安全不仅关系到被饲喂动物的安全和生产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人的安全和健康。自从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饲料事件后,作为畜牧业上游产品,饲料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饲料安全亦即食品安全”这一理念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包括伟嘉集团、新希望、中牧股份在内的56家饲料生产企业联合发表了《饲料安全新世纪》宣言,公开承诺,不制假、不售假,绝不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添加物,以确保饲料安全,这为我国饲料工业的安全发展带了个好头。饲料工业围绕“食品安全工程”进行科技创新,实行市场的差异化策略。畜牧食品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安全,如添加剂、动物激素的使用安全等,加之饲料本身也属于食品业,具有保质、保鲜期,饲料安全问题就显得越发突出。做细原料营养数据,以提高产品效价;同时从肉质风味、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以及特殊产品上做文章,增加产品的竞争力。目前中国饲料业企业散布广、数量多、规模小,加之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比较普遍,饲料安全监管成本过高,监管效果有限,饲料安全更多的是依靠企业的自律。一般而言,大企业投资规模较大、资产专用性强,退出成本高,出于长期经营的需要而产生较强的自律性。大企业较强的财务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可以支持对产品质量的长期诉求,使大企业的产品质量一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食品业对饲料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饲料业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只有大企业才能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另外,同等生产总量下,企业规模的上升意味着企业数量的减少,而企业数量的减少可以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果。所以,中国饲料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产业组织方面有赖于中国饲料业的规模化。饲料企业的规模化既是饲料业市场竞争选择的结果,又是节约饲料业安全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果的方式。
2.4调整饲料产业结构。稳定发展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加快发展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实现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努力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压缩一般性饲料品种,加快饲料产品的更新换代,满足不同饲养品种、饲养方式对饲料产品的需求。反刍、水产饲料比例继续扩大;浓缩料、预混料比例增加。
2.5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对饲料业布局将进行调整。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突出发展高附加值和创汇能力强的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和饲料机械工业;中部地区大力发展饲料原料和饲料加工业,提高饲料加工深度,成为大宗原料的加工地;西部地区建设饲料饲草等原料生产基地,浓缩饲料加工业和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将加快,推广配合饲料和精料补充料。发展潜力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和每个区域经济协作带的调整。
2.6加大自身产业链结构改造。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纽带,进行关联产业的横向延伸,形成多利润点方式,如动保行业、疫苗行业、动物种业、添加剂行业、食品行业等等。

三、中国饲料业的产业升级过程(发展模式)
中国饲料业的产业升级过程(发展模式)必然是一个产业整合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3.1贸易拉动型:以生产规模和产量、成本以及销售网络为优势,从大销量中获得利润,如美国嘉吉、希望集团等。美国Cargill,世界最大的农业企业,兼并Purina, 产业横跨饲料加工、种子、化肥、生物制品等等,以强劲的生产能力,庞大的资本控制系统及全面的销售网络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2“一条龙”型:从饲料业向养殖业、饲料原料业等上下游产业垂直一体化发展,以抵抗市场风险,获取创业利润。典型的如正大集团、诸城外贸、唐人神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
3.3技术服务型:提高技术含量,开发高端饲料市场,以获取较高的利润率,如伟嘉集团等,以生产、销售较高科技含量、利润率高的预混料为主,对外以技术入股、联营等方式扩张。
3.4科技创新中小型企业:靠创新、市场细分、功能型饲料市场生存。
通过产品调整与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风险能力。资金投入主要放在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通过不断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产品结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密集切入市场,把市场做细以获取利润。如山东六合集团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