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翡翠台节目单:中国与日本的差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1:07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多指标看,中日两国
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

  过去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
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泥潭。面对中国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趋势,某些人
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幻觉”:中国即将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制有人相
信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一些热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现得对日本满不
在乎。

  在我的经济学同行中,甚至也出现了高看中国轻看日本的倾向。有段时间,
北京盛传着一个笑话,说将来全球只要有三个经济学家就够了,一个懂美国经济,
一个懂欧洲经济,还有一个懂中国经济的。至于日本,回答是轻蔑的一笑:日本,
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多指标看,中日两国
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
中日两国的差距,中国真正的状况值得国人警省,而不能再陷于自欺欺人的幻觉
之中不可自拨。

  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
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 8万平方公里,人口1. 3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
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
本的确是小日本。

  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
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 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
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 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
本是大中国的3倍。

  以汇率折算的经济总量比较中难免有误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购买力平价或
真实比价计算,大多数的统计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经济总量仍相差1- 2倍。

  中国近年来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战后的第一个4/1世纪,日本即
轻松成为全球第二号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过去20多年有史以来最快
的增长,GDP 总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并且以诸多指标衡量,根本不
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海外。中国近年来以引进外资多多
为傲,然而日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达
到3. 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中国全部GDP 的2. 3倍,其制造业在海
外的销售总额为1. 3万多亿美元,与中国的GDP 相当(唐淳风,2001)。
如此强大的一个隐形的“海外日本”,足令开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着
口号,迈着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汗颜!

  经济结构比较:1999年,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36:62,
早已是明显的“后工业社会”。1975年,日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率首次
超过50% ,标志着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
时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是14. 7: 53: 32.
3,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前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按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化定义,一个国家工业化全部实现的标志:一是农业产
值在15% 以下,这条线中国可以说刚刚跨过;二是农业就业在20% 以下,中
国目前仍高达50% ,可以说还远远不够线;三是城镇人口比重须在60% 以上,
中国目前大概只有40% ,亦有很远的距离。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38% ,大概与今天的中国相当,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投资开始进
入旺盛期。举国上下为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欢欣鼓舞不已。然而,中
国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进入到了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并向
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过渡。仅从工业结构上看,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
前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增长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世界工厂”的牵引。据笔者的测算,2
003年中国工业增长对GDP 的贡献高达63%。然而,从制造业总量看,20
03年日本是9111亿美元,中国为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 4倍。
显然,中国远称不上“世界工厂”,日本却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制造业中心。

  按过去的赶超速度,在“世界工厂”的道路上,中国要赶上日本至少还有几
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来会越走越艰难,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劳工问题、市
场问题都会困扰中国。

  日本的人均资源也很贫乏,但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而扬长避短。19
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长最快的时期,日本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从81
.4%上升到96.0%,而矿业从10.1%下降到0.62%,电力、煤气、
供水等基础产业从7.74%下降到3.38%。中国也是人均资源不丰富的国
家,但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价出卖资源。以2000年为证,
中国资源型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54.5%,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
业占轻工业的62.0%,采掘和原料工业占重工业的50.5%。

  中国现在开始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进得多。以单
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 7美元,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
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 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中国人又
喜欢高谈“老子”,讲“天人合一”,可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珍惜何尝比得上日
本?!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然而,2004年经济增长甫一发力,GDP
总量刚刚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
13% ,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 ,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 ,煤炭消
耗占全球的31% 。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担心中国长期增长会否导致全球资
源不足,“中国会不会饿死全世界”?

  事实上,中国应该谦虚地向日本学习,并且要象日本那样去倍加珍惜资源,
高效地利用资源。中国眼下正进入一个苦心制订种种“能源战略”和“资源战略”
的热潮,其实,大道至简,中国应该象日本那样,眼光向内、锐意挖潜,如此中
国的能源和资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翻上好几番。

  中国劳工多,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优势,可是中国却不能高效地利用
其劳力,从而大大抵消了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同样是高速增长时期,1960
年至1975年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07%;1980年至20
0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5. 19%,按美元计年均增长2.
59%。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对比充分表明,中国的高速增长靠的是人海战术,日
本靠的却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战术,中国的增长还靠大量投资,可是投资质量又如何呢?都说
日本坏帐严重,可是在从高速增长走向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日本银行的坏帐率仅
5%,而中国在2000年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28.78%,
如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则不良贷款
率近45%。显然,同日本相比,中国的投资效率与效益要猛回头。

  R&D (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
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经济增
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0年,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的支出为896亿
元人民币,占GDP 的比重历史上第一次达到1个百分点。而同一指标,日本20
00年是3. 12,不仅远高于中国,也高于美国的2. 65、以及德国的2.
37、法国的2. 17、英国的1. 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实上,1990以来日本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这
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科技兴国方面具有坚韧不拨的决心,也无意中
泄露出这个国家富强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为本、科技领先。这一指标当然还
显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国人所想像的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恰恰相反,
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只有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才舍得哪些
花大本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相比之下,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乃至一般的国民,都显得是那样的
急功近利和让人失望。中国人更喜欢喊喊“科技兴国”的口号,或者在网上大骂
日本人过过嘴瘾,却不愿意花时间去补习科学知识。

  专利发明方面:1995年,中国申请专利数只全世界的1. 45%,批准
量占全世界的0. 48%,日本申请专利数占全世界的13. 48%,批准数占
全世界的15. 3%。韩国产业银行日前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若以韩国为基准
(100)予以换算,则中国为76. 5、日本为110. 5。

  中国人还必须时时记住的一个数字就是: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
12人,中国仍是0。一位伟人说得好:“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
是,做比说要难得多!

  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中型工业企
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 ,而日本企业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
技创新体系,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水平都在5- 10% 以上。

  中国企业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并不断向外企流失。而每万名劳动人口中,
日本的研究人员数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为109. 3人,高于美国的73
. 8人、法国的60. 3人、德国的59. 6人以及英国的54. 8人。

  中国以进入世界500强为企业发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而日本1994
年的时候,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家数与美国平分秋色、并抱揽全部第1、2、
3、4名,前十名当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唱
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
国只有12席,而且多是垄断型国有企业,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

  你敢想像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世界500强中家数最多的国家吗?你敢想
像中国企业占据世界500强头席,并且包揽前四名的盛景呢?这样的日子也许
有一天会到来。可是,我们的邻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个
诚实的中国人,一个立志全球的中国企业家,是否应对此表示一分敬意?!

  经济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
2003年,中国人均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
33077美元,为中国的31倍。仅以人均GDP 作为收入计,中国只相当于日
本1966年的水平。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是反映生活水准的指标。2002年,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是22. 3%,而中国
目前城市为37. 1% ,农村为45. 6% 。也就是说,中国人目前生活支出主
要是忙乎吃,日本却将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国是生存消费,日
本是发展消费。

  然而,最可悲的莫过于,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日本“60年代”、消费支出只
够吃喝的中国人往往在感觉中自己很富,并且经常会表现得大手大脚(如有人主
张大操大办奥运会),而生活水平位居全球最高之列的日本人却经常在国际上哭
穷,并且处处厉行节约,常常“小气”得惊人!

  谁比谁傻?谁是真傻?